中華民國   

                      F-CK-1戰鬥機

                                                       by LUZE   and  竹中軍研社Slightwind

                         圖片取自尖端科技出版〝台海翔鷹-IDF研發的故事〞一書

             F-CK-1戰機性能諸元

         (參考自1996世界軍用機年鑑)

 

長            14.48m               翼展      8.53m

全高          4.7m                    空重      6.492ton

戰鬥重量      8.5ton               最大起飛重量12.53ton

翼面積        24.26平方米   極速          1.8馬赫

海平面爬升率  14326m/分        實用升限      16760m

載油量        單座型  2111kg   雙座型  1884kg

作戰半徑      緊急攔截130km   威力偵巡1100km    

發動機        TFE1042-70渦輪扇發動機x2

最大軍用推力  27knt  x2   

最大後然推力  42knt x2

推重比        1.01                重力負荷      9G/-3G

最大外掛      4000kg   

壽命          8000飛行小時

武器      M61A1  20mm機炮x1 

         天劍一型紅外線導引短程飛彈 

         天劍二型主動雷達導引中程飛彈     

          F-CK-1是台灣二代空軍主力戰機(F-CK-1、F-16、幻象2000-5)中的

一種,由美國協助台灣研發,並由後來改組為漢翔航太公司的航發中心負責生產。這是一種輕型防空戰機,在美國施加的眾多限制下,使得這架設計優異的飛機的性能處處受限:推力太小、航程不夠等。儘管如此

,搭配了先進航電系統以及中科院自行研發的天劍二型主動雷達導引空對空飛彈後,其空戰能力是相當優秀的,再加上後勤方面的便利及完善

,使得F-CK-1的妥善率高居三種二代戰機之冠,故綜合戰鬥力超過同為二代戰機的F-16A/B Block20,而僅次於幻象2000-5。      

                         以下由竹中軍研社社員Slightwind撰寫

 

研發背景:

    民國六七十年代,空軍的主力戰機F-104戰機老舊而F-5E戰機只能執行低空巡邏再加上美國和中共簽署八一七公報使的我國武器來源面臨困境以及中國大陸可能能會取得F-16或M-2000的多重壓力下,前總統蔣經國於是授命自立研發戰機。

研發過程 :

    民國七十年訂定由航發中心研發戰機並於民國七十一年訂定戰機的研發規格以及作戰能力需要﹝當時是以F-16、M-2000、 J8為主要對手﹞。在民國七十二年訂定戰機四大計劃包括鷹揚計劃﹝機身﹞雲漢計劃﹝發動機﹞天雷計劃﹝航電系統﹞以及天劍計劃﹝空對空飛彈﹞並由鷹揚計劃做整合。而在民國七十五到七十八年由於發動機取得困難而面臨了戰機研發以來的最大困難,在取得TF1042-70發動機後民國七十六年天劍一型飛彈試射成功並於民國七十八年試飛成功。民國八十一年經國號戰機完成天劍二型飛彈的試射並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第一個 IDF作戰中隊。

機體結構 :

    初期戰機以F-15為藍本但是後來取消,戰機一度設計為三角翼戰機但是由於缺乏氣力設計數劇額取消,但是也未將來戰機性能提昇做了良好的基礎。IDF的機體設計方面進氣口具有高攻角的優點,而進氣口向機身內部彎曲縮小的設計讓戰機再高攻角時不會因為發動機進氣量不足而發生失速的優點,此外由於進氣口向內彎曲使的發動機所產生的餘熱教不易散失,無形中增加了飛機的隱密性,這個設計也讓當初美國研發

人員大為稱讚。而目前法國最先進的飆風式戰機也採用了和IDF相同的進氣口設計可見此種進氣口設計相當優異。並排發動機設計,讓飛機有低阻力,發動機成長空間大的優點整合式型飛彈起落架安排可減低飛機的阻力和機身完整的優點。而IDF採用單垂直尾翼也有降低戰機尾翼的優點。IDF的水平尾翼和減速板設計為一體讓戰機有高效率控制的能力

,此外IDF的機翼採用最佳的傾斜角度、曲度讓飛機有高動作能力而IDF的機翼和機身混和使飛機適合在高攻角環境並符合超音速的理論設計。而座艙傾斜30度讓飛行員能承受較高G值。

      IDF與F-5伴飛測試低空性能                          IDF與F-104伴飛測試高空性能

航電系統 :

    IDF在天雷計劃下採用金龍53型雷達,此雷達是由初期F-16使用的APG-66雷達所改良而來,偵測範圍200至300公里,搜索範圍140公里,能對空中十個飛行物体進行追蹤並所定兩個發射飛彈將之擊落,在這方面或許有點不符合現代戰機的設計但是由於發動機推力不足使載彈量受到限制,所以設計太多也沒有實質意義。

發動機 :

起初IDF原先設計採用J79型發動機,並由提昇F-104的名義向美國購買,但仍無法取得。而我國也曾向英法聯洽,由於受限於武器出口限制而取消。而是我國只好採用蓋洛普公司的TF1042發動機。此發動機的一般推力為1800公斤左右而使用後燃器也不3000公斤實在不符合先進戰機的推力需求使的IDF仍無法列入世界先進戰機之流。而我國一度取得F404發動機,而此發動機推力強大有助於提昇戰機的戰力,但是根據發

動機取得時間是在第162架IDF戰機才能使用,而在那之前戰機產量已由250架減至130架,所以此計畫再度取消。

武器系統 :

    由於戰機推力不足使的戰機最大載重量只有4000公斤因此只能配備兩枚劍二飛彈兩枚兩枚劍一飛彈至於對地武器根本不可能,不過IDF曾完成許多飛彈試射成功如小牛飛彈雄風二型飛彈…………因此一但發動機推力問題解決後,IDF可以執行許多任務。而機炮方面IDF採用M61A1禿鷹式二十釐米機炮最多可容納400枚砲彈,而這種機炮是許多戰所使用如F16 F-2 F-15 …………

未來改良:

    IDF一但改善發動推力不足的問題一定是一架世界矚目的優異戰機,由於當初曾設計成三角翼戰機,所以說我國一但解決發動機和得到三角翼戰機氣力數遽,IDF可以輕鬆的變成一架三角翼戰機,也就像F-16變成F-16XL一樣,除此之外,未來的IDF將會配備向量式噴嘴空中纏鬥能力將會提昇許多,且雷達系統也會又所改良,因此如果政府能持續發展IDF一定能成為一架非常優異的戰機。

 

 

 

補充資料(1)          竹中軍研社Slightwind          

    現在大家看見的經國號機身,其實和一開始的想法是相當不同。而那就C構型﹝現在的是SE構型﹞這種構型的的設計和美軍的F15類似,其主要的訴求有:導流進氣口、傳統機翼水平尾翼控制伐、半埋式低阻飛彈安排﹝後來也有採用﹞雙垂直尾翼 、還有就是分離發動機安排。這種機身構造正符合機身簡單符合我們發動機推力的大小,但是工程師發現,雙垂直尾翼要有雙套結構、雙套機構、雙套控制面增加了很多機體

重量。而在民國七十四年工程師也歸納出分離發動機安排的幾項缺點:

1.容積效率降低

2.表面積增加,加大摩嚓阻力不利於飛機的加速性能

3.需要更大的垂直尾翼來平衡一具發動機失效所造成的力矩

4.工程師不認為扁平機身能帶來較大的輔助昇力

5.機身菱角區域內系統使用效率降低

6.翼前延伸版所造成的渦流,引響氣流下游垂直尾翼的控制效益因此分

  離發動機所造成得風險太大,所以戰機C構型我們放棄

        發動機的選擇方面,初期構想是要採用J79型發動機,所以我們用購買F104的名義向外國購買已通過進口許可得J79型發動機,但是美國顯然不太願意,於是拖拖拉拉,一下說要賣,一下又說不賣,當美國正式向我國提出100具J79型發動機的訂單時,IDF採用TF1042發動機的雛形已經出來了,所以說我們沒有採用。說到TF1042發動機,他得前身TF-731其實是民航機的發動機,所以說發動機推力根本不夠,更重要的是TF1042的測試工作居然也是在民航機上測試的,因此根本不符合先進

戰機得需求,當然我們在採購上也是幾經波折阿。起初蓋洛普公司是希望我們能和瑞典合作﹝因為一開始JAS39也是想使用TF1042發動機﹞,結果一方面瑞典不願意一方面後來JAS39取的了F404發動機所以他們放棄了TF1042發動機,這時我們的最後希望一度破滅,幸好最後還是去得了TF1042發動機。

 

          有很多人問為何IDF當初沒有採用AIM7,談到這就要還想IDF的飛彈配置,半埋式的飛彈配置能減少阻力,減小了飛機的:

雷達截面積,但是AIM7的大機翼將無法使用在上述的飛彈配置方式,再考量到我們沒有很多AIM7的資料、此飛彈安裝困難、更重要的是美國不考慮賣給我們AIM7等問題,所以我們採用了劍二飛彈。後來證明我們是對的,劍二不但資料齊全、飛彈性能好、翼面面積減小更重要的是劍二是我們自立研發,主導權在我們身上,不會牽制於其他國家等各種優點所以我們採用劍二飛彈。由於IDF採用劍二飛彈,中科院對劍二飛彈的研發也就沒有停止,新一代的劍二飛彈的最大射程可達90公里以上且又具有射後不理的能力,令IDF有如虎添翼的感覺。

 

       很多人批評IDF發動機推力不足造成得缺點有:

1.作戰半徑不足

2.滯空時間過短

3.載彈量不足

      說到作戰半徑方面,我要強調IDF是一架為台灣設計的防空戰機所以說他的作戰半徑只要300公里就符合我們的需求了,且IDF的作戰半徑可達到400公里,所以說這方面足夠了。老實說難道我們工程師不能把作戰半徑坐的大一些嗎?除了我們不太需要外,就是受到美國的限制,老美怕IDF變成一架攻擊姓戰機,因此限制我們的作戰半徑不能超過F5E﹝486公里﹞。

   空時間我就覺得一定要改善了,IDF的制空時間只有短短的40分鐘﹝幻象2000是180分鐘﹞這真的太短了,就算搭配副油箱也只能增加到90分鐘,且搭配副油箱勢必會增加機體重量,影響飛機靈活性,所以說這方面的缺點要改進,我記的二戰時德國有一架性能優異的戰機,他的各方面都很好,唯讀制空時間太短了,所以說同盟軍戰機只要在他沒油時纏著他不讓他返航,他就完了。雖然說上述情況不一定適用於台海戰場,不過還是要以防萬一。

        由於發動機的關係,IDF的最大武裝配備也不過是兩沒劍二兩沒劍一,如果說要搭配副油箱那更慘,只能帶兩枚飛彈,因此要帶其他武器根本不符合效益﹝雖然說IDF可以帶小牛和雄二﹞自主國防是一定要走的路,如果政府不繼續提倡航太工業讓我們在研發IDF的心血又浪費掉了那會非常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