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SU-30戰鬥轟炸機系列

 

  共青城飛機製造廠為中國設計的SU-30MK

 

   SU-30MKK/J-11B

                                                                                                            

                                                                                                 BY 成大軍研社  LUZE


 

                

  SU-30MKK性能諸元

項目 數據 備註
21.935m
翼展 14.7m
翼面積 62.04平方米
空重 17.5或17.7頓
最大內燃油量 9640kg
最大外掛量 8000kg
起飛重量 正常
最大 34500kg
極限 38800kg
起飛滑跑距離 550m 以正常起飛重量時
著路滑跑距離 750m
實用升限 17300m
發動機最大推力 12500kg x 2 AL-31F
極速 高空 2120km/hr
海平面 1350km/hr
最大G限 9G

      20世紀末,軍事迷相當關心的大事,除了美國F-22、JSF計畫;歐洲EF-2000計畫外,大概就是俄羅斯的蘇愷三十戰轟機系列了。他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他是一種與美國F -15E同級的戰機,再加上他被賣給了中國、印度等國家,因此備受矚目。即使1999年巴黎航展中一架SU-30MKI發生事故,這系列飛機的名聲也沒有動搖。這系列飛機目前主要有基本型SU-30MK、賣給印度的SU-30MKI、賣給中國的SU-30MKK。其中SU-30MK是本系列最早型號,由伊爾庫次克廠發展,SU-30MKI是印度出部分經費,由伊爾庫次克發展的;而SU-30MKK則是共青城廠為外銷中共發展的。衍生型應該是以初期的SU-30MK為基礎,再跟據各國要求發展的。本文對SU-30MK的來源做一概括性介紹,再將重點放在中國空軍採購的SU-30MKK上。

發展背景:SU-30K到SU-30MK                     

      冷戰時期為了抵抗美國以B-52戰略轟炸機為中心的攻擊隊伍,蘇聯國土防空軍暨MiG-25後又發展另一種超高速攔截機,米格三十一,那是一種專職的攔截機,配備昂貴的電子系統如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等,除了可以攔截,他甚至還可以以多架合作進行類似預警機的功能,在超視距攻擊能力上,同等於甚至大於美國海軍F-14,但卻相當昂貴,是不可能裝備太多的。當時蘇聯的做法是由米格三十一搭配SU-27以及MiG-29作戰,而又以較不必依賴地面指揮、航程較長的蘇愷二十七為主。經過實際操作,發現單座型的飛行員要顧慮太多東西,實在很難在飛行的同時,專心於複雜的攔截任務,因此提出在蘇愷二十七的基礎上發展一種雙座型攔截機,用以協同米格三十一並指揮蘇愷二十七作戰。因此,為蘇霍設計局生產SU-27UB的伊爾庫次克飛機製造廠(IAPO)便以SU-27UB雙座戰鬥教練機為基礎,改良內部設備,發展出SU-30K攔截機,該機還要能指揮4架飛機,負單部分指揮任務。

          然而,他的命運相當坎坷,當他還是個初試啼聲的小牛時,已經接近紅色帝國瓦解的日子,蘇聯解體後,有限的國防經費當然盡量配給空軍,導致國土防空軍地位下滑,因此防空軍沒有經費大量配備SU-30K。

上圖為伊爾庫次克廠做的Su-30(K? MK?)

     在另一方面,蘇聯空軍體認到,他們長期在為與美國新一代戰機(F-15)抗衡而努力,忽視了對地攻擊武力的發展,當時的攻擊主力只是SU-25這種前線短程攻擊機,對於龐大的蘇聯,這似乎不是什麼好事,因此軍方需要新的攻擊武力。這時蘇霍集團新西伯利亞飛機製造廠將SU-27IB修改成SU-34戰鬥轟炸機;而發展SU-30K的IAPO則將SU-30K進一步改裝使同時具備戰鬥轟炸能力,改稱為SU-30M。但是,不像SU-30M那樣多用途,SU-34是專門設計於長程攻擊用的,攻擊性、戰略性都大大高於SU-30M,這比較吸引缺乏強大攻擊火力的俄國空軍。是故,SU-34在這一場比賽中脫穎而出。

     經歷上述兩個事件,IAPO真是倒楣到底了,開發SU-30K,因為防空軍經費不足無力採購新機而只獲得少量訂單;想要藉由戰鬥轟炸機挽回局勢而發展SU-30M卻又敗給了SU-34。這簡直就是中國人說的〝十年寒窗無人問〞,當然,也因為先天設計優異,他的〝春天〞也不遠了:為了回收經費,IAPO打算將蘇愷三十推進國外市場,因此他們進一步針對SU-30M改良,讓功能更加健全,以符合世界上一機多用減低操作成本的潮流,這就誕生了SU-30MK。簡單的說,SU-30MK是具有空戰管制能力的戰鬥轟炸機。

   SU-30MK於1992年起經常出現在各大航展。 

    在SU-30MK後,蘇或設計局又進一步將在SU-33、SU-35上發展成熟的三翼面構型用在SU-30上,更加增強其運動性能,猶有甚者,還有加裝向量推力的改型出現,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眾所週知的印度SU-30MKI。    


SU-30MKK

 

     這是是共青城飛機製造廠以發展SU-35的經驗,以SU-30MK為基礎修改而成。但不是像印度買的SU-30MKI那樣大幅修改且搭配法、印航電設備的先進戰機,原因可得自下面的討論。約在1990年代中期,中俄就開始談判SU-30的採購案,當時炒得很熱的機種是SU-30MK2,是一種極可能加裝前翼與向量推力,與印度買的SU-30MKI同級的機種。1999年定案的機種是現在要介紹的SU-30MKK,僅與基礎的SU-30MK同級。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俄國的戰略考量:他們一方面與中國達成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一方面又覺得中國是可見的未來中對他們威脅最大的。故軍方不願意那麼快出售像SU-30MKI那樣採用先進氣動佈局、向量推力、更先進航電系統的攻擊武器。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本身的考慮:至1999年(正式確定採購SU-30MK的那年),SU-30MK系列只有基本的MK型與印度的MKI型,其中印度的MKI型由印俄共同出資、俄方發展,俄國不能在未經印度許可下出售MKI,因此,若要做所謂SU-30MK2,頂多只能用SU-30MKI的機體,而內部設備則必須另行配置、測試等等,這勢必延遲交機時間;另一方面,若使用新的飛行性能的戰機,飛行員還要花時間適應,會影響形成戰力的時間。故中國退而求其次,買了氣動構型與SU-27UB幾乎相同、而內構又與SU-30MK基本型相差無幾的SU-30MKK,因此,得以迅速交機(1999年訂,2000年12月交機,僅一年多,而印度的MKI則因內構的整合問題,從1996年訂定,到1999年才接收全配備的MKI型,而於1997年交機的則是SU-30MK的小改型,由此可見若中國用MK2勢必不只等一年),也很快的達成一定的戰力(2001年1月第一批成軍並成功試射精靈武器,此後在演習中頻繁的出現)。

 

    根據媒體報導,在這個採購案上還有一些後續發展。俄方預定再幾年內逐漸將SU-30MKK升級成三翼面配置的型式,進而加裝向量推力發動機。此外俄方也同意將來讓中國自行生產SU-30。由於SU-30與SU-27有相當多共用零件,因而再這條路上不會走太久。未來中國國產側衛戰機中,SU-27S將稱為殲11,SU-27SMK稱為殲11A,SU-30MKK則為殲11B。

    從以上的討論可以推測,MKK型與MK型沒有太大的差別,否則不太可能交機那麼快。很可能是,IAPO因為要生產MKI,因此賣給中國的MK交由共青城生產,然後共青城再以一些先進的技術改造MK成為MKK。

    以下介紹的是MKK的數據。其中通訊系統等細節係來自共青城的資料。

        

SU-30MKK相對於SU-27UB的改動部份

    

   機體方面,這是以SU-27UB為基礎修改內部來的,因此外型上與SU-27UB幾乎沒有差別,比較明顯的差別是,將風檔前的光電球移到右側,以增加飛行員視野(大部分改良型都有這個更動),且在左側加裝空中受油管,空中受油管平時可收起以減低阻力。在武器掛架上,每個機翼有4個掛點,進氣道下各一個,進氣道間2個,共12個掛點,其中翼端掛架常攜帶電站夾艙;前起落架換為雙輪(SU-27系列除基本型,都已改用前雙輪)。使用SU-35的垂尾,頂端因此沒有下削,是相當明顯的特徵(可以分辨共青城廠與IAPO的SU-30MK以及中共現有的SU-27UB、也可分辨IAPO的SU-30MKI與共青城的SU-35UB)。除了這幾點外,與空優型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在氣動力性能上,與SU-27UB相當接近。結構上也像一般空優戰機改裝成戰鬥轟炸機一樣,SU-30MK加強了結構,此外其起落架設計也允許他在不平整的道路上起降。

   航電系統是改良的大重點

 

〈1〉座艙配置接近玻璃化座艙,除了抬頭顯示器、備份用的姿態儀、高度表、速度表等儀表,其他都由兩個6x8平方英吋彩色液晶顯示器取代。 前駕駛艙中,兩個顯示器位在同一水平面;在後座,兩個顯示器則垂直放置。此外,後座也有抬頭顯示器,不過比前座小些,且功能可能較不全;除了HOTAS雙杆操縱系統外,兩手邊的控制面板有飛行、導航、射控、通信、引擎控制系統。飛行員任務配置上,前座飛行員執行飛行、發射空空導彈等空戰任務,後座飛行員負責對地攻擊、空戰指揮、夜間攻擊等任務,其中空戰指揮除了可 由飛行員指揮,也可由電腦自動配置。

 

   附帶一提,2001年,俄羅斯還在SU-30MKK的502或503號原型機上測試新型智慧化座艙,由〝拉緬斯基(Ramenskoye)〞儀器設計局研發,2001年8月公佈,該總設計師卡溫斯基認為,新型駕駛艙中配有先進的電腦設備,可與機載的探測、武器控制和飛機駕駛系統相連。這種電腦能夠自動識別目標﹐選擇武器和控制武器發射,幫助飛行員選擇躲避敵軍攻擊的最佳方案。卡溫斯基認為﹐安裝了新型駕駛艙的“米格-29”和“蘇”系列戰機可在約15年內繼續保持優良的作戰性能。   

〈2〉綜合導航系統。以慣性導航為主,並加上其他自動校正設備。包括可以接收美國GPS信號也可接收俄國GLANAS信號,導航精度小於100m的衛星導航系統;短距離無線電導航系統;根據燃油使用及剩餘量計算飛行距離之系統。複合導航系統能根據任務為飛機設定最短飛行路徑,也可精確的指示飛機與空中加油機交會。

〈3〉通信系統方面,有可空對空及空對地雙向加密語音通信的無線電通信能力,其中VHF/UHF波段可在400km以內使用;HF段最大距離1500km。飛機間可有戰術加密資料鏈,可接受地面站台指揮,也可進行機對機指揮。

         在機對機指揮方面,伊爾庫刺客的SU-30MK能同時指揮4架SU-27作戰。而SU-30MKK雖不知能指揮多少架SU-27(當然至少4架),但根據共青城的可靠資料,他可以一次指揮15架SU-30MKK,也就是以最多16架SU-30MKK編隊在一架長機的指揮下作戰。此時長機會自動連結僚機資料,且可自動分配目標或由後座武器官手動分配,僚機可在完全不開雷達的情況下進行〝隱密〞攻擊,也就是由長機提供射控資料給僚機,僚機以此為發射出去的飛彈進行無線電指令導引。 

〈4〉射控系統包括SUV-VEP空對空射控系統以及SUV-P空對地射控系統。SUV-VEP包括雷達、光電探測器、頭盔瞄準器,還與全向位雷達警告器相連,該雷達警告器精度很高,可提供Kh-31P反輻射飛彈的發射需要,且可顯示4個最具威脅的地面目標,特別的是,SUV-VEP也負責Kh-31A反艦飛彈發射服務。射控計算機性能也與以提升,以便發射R-77主動雷達導引空空導彈以及進行多目標攻擊並執行反輻射等任務。SUV-P對面射控系統能與精靈武器進行寬頻通信,可將精靈武器所攻擊的幕標資料、武器的導航資料等顯示在座艙的4個顯示幕上。SUV-P還與機首光電探測器中的電視導引裝置結合,以發射如Kh-59ME這類電視導引武器。

〈5〉光電探測系統包含紅外探測儀、電視攝影機、雷射測距暨標定儀。與SU-27SK使用者相比,紅外線探測儀距離增為約70km,雷射測距儀側據範圍增至15km。除可探測並追蹤空中目標外,其雷射測距儀還可導引雷射制導武器攻擊地面目標,除了可以自照自攻,還可一照多攻(由其他飛機攜帶的雷射導引武器接受導引)。

        比較特別的是除了機首光電球內的探測器外,還有360度紅外線感測裝置,除了讓飛行員有環場紅外線視野外,還可以作為飛彈警告系統,據說也可作為射控系統的一部分。當飛機被敵方鎖定並以飛彈攻擊時,他會向飛行員提出警告,同時將敵方飛彈的數據輸入射控系統計算機,使飛行員可以發射飛彈攔截敵方飛彈,當我方飛彈發射後,這個紅外線飛彈警告器又發揮射控系統功能,負責導引我方飛彈攻擊。

    這系統安裝在SU-30MK的機背或其他地方,是一種固定於機身上的傳感器陣列,類似最近流行於紅外導彈上的〝凝視焦平面陣列感測裝置〞,屬於第三代紅外探測系統,其使用原理類似相位陣列雷達接收原理,是藉由計算各單元接收回波之時間差來測得熱源方位,由於陣列數多且波長短,故解析度很高,只要陣列數夠,通常就能熱成像。由統一的計算機處理不同傳感器的信息,可以做到全方位被動探測、熱成像、以及武器導引工作。與現有的光電探測器相比,這種裝置省略了瞄準用穩定機械,減低重量以及成本,是新世代戰機將普遍使用的被動探測及增加狀況意識的方式,JSF計畫中的X-32及X-35都有類似的裝置。

       這種裝置是否如上所言帶來了反導彈能力?雖然可能沒有在實機上測試,不過從其他方面已經可以證實這種能力。例如德國新一代空空導彈IRIS-T就裝備了焦平面陣列導引頭,其工程師就說該飛彈具備攔截空空導彈之能力,並表示攔截空空導彈之性能並非發展此裝備之預定目標,是意外發現的。考慮到飛機上的紅外感測陣列數以及電腦性能都應比飛但來得高,且SU-30MKK所用的R-73也具有足夠的性能,因此這項能力應該是存在的,祇是可能仍在測試而已。

      如此看來,一批新一代纏鬥飛彈都有焦平面陣列導引頭,或許也都具備反空空導彈性能,若然,或許又帶來一場空戰革命:例如說, 用能量空戰觀點被認定是〝活靶〞的正在進行過失速機動的飛機,就能用這一能力攔截來襲空空導彈。這或許言之過早、也許實用性還不大,但是千萬別忘了,這個紅外警告器的主要任務是〝警告〞而不是〝反飛彈〞。

 

   筆者觀察SU-35的照片發現,這種系統應該在SU-35就已經開始實驗。各位不妨注意一下SU-35的機背,在天線以及減速板中間,有一個明顯的球狀物,從與飛行員頭盔大小比對來看,該球狀物比頭盔小一點點。從球狀物的位置與形狀,說是〝全週界紅外線接收器〞是很可能的。(美國雷神公司公佈的一種全週界紅外線接收器夾艙,其接收器也是一個很小的近似球狀)目前發現,SU-35除了原型機之外,都有該球狀物,而711號(曾被稱為SU-37然後又改回來)機則沒有。再者,同是共青城廠生產且比SU-35晚問世的SU-30MKK、SU-33UB、SU-35UB都沒有球狀物。因此應該是已經被整合到機身裡面(凝視焦平面感測裝置是可以這麼做的),此外,很可能是以分散在機身周圍的方式佈置的,就像美國X-32與X-35就是將類似的裝備分散再飛機的六個角落。   

〈6〉雷達為SU-27SK使用的NO-01改良型,增加對地攻擊能力,稱為NO-01P。使用空對空模式時,以追蹤暨掃描模式時最多可追蹤10個目標,最多同時打2個。在纏鬥以及敵我識別的同時搜尋、鎖定、追蹤目標。使用對地模式時,可鎖定時速15km/hr以上的車輛,還可測地形等等。

   

    最新消息又告訴我們,解放軍最終選擇是更新的ZHUK-MS。2001年中國的SU-30MKK開始換裝更先進的ZHUK-MS〝甲蟲-MS〞是〝甲蟲M〞的改型,光雷達天線大小就差很多(980mm對624mm),這對於探測距離、解析度就有影響。其詳細數據見下表。

 

ZHUK-M-S性能諸元

重量 230kg 代號頻率數量 16
體積 450立方米 天線直徑 980mm
冷卻方式 空氣/流體 放大係數 37分貝
故障間格 200小時 方位/俯仰角 +-90/+60  -40
消耗功率 交流12kW 接收器數量 3
直流1.2kW
波段 X 雜波係數 3分貝
跟蹤/同時攻擊數量 20/4
發射機功率 峰值 6kW
正常 1.5kW
對戰機目標探測距離 空中 前半球180km 後半球80km
貼地 前半球170km 後半球60km
對面探測距離 驅逐艦 300km
導彈快艇 180km
鐵路橋樑 150km
移動坦克 25km
•可同時處理空中、地面、水面目標

•可以無線電指令導引飛彈

    

         關於SU-30MKK換裝的雷達,是值得討論的。2001年上半年俄國為中國SU-27換裝隼式相位陣列雷達,隼式(SOKOL)為相控陣雷達,換裝在SU-27SK上,而SU-30MKK居然只換為ZHUK-MS。經過隊SU-27SK與SU-30的作戰要求的比對後,不難發現原因。這可能跟雷達操作角度有關,SOKOL除了因為式電子控制而在掃描速度、處理能力上優於ZHUK-MS外,其餘性能大至相同,但SOKOL方位矯正負60度,ZHUK-MS可達正負90度。較寬的視角對SU-30MK不論在指揮或是攻擊等方面都會有好處。在對地攻擊特別是低空高速對地攻擊時,飛機可攻擊時間相當短,此時雷達操作角度越大越有利;而在空戰方面,SU-30就能再發現被照明時立刻側轉,使機身垂直於敵方波束,此時就會造成督普勒雷達脫鎖,波斯灣戰爭時,伊拉克的MiG-25就曾經以這種方法讓美軍頭疼,但當時MiG-25也楚於不能攻擊狀態,如果他具有能偏轉90度的雷達,他就能再敵機看不到他的同時攻擊之;此外,當SU-30擔任長機角色而與四架SU-27協同作戰時,可能就能用這項性能在後方以較低的相對速度(相對於敵機)飛行,進行指揮。這應該就是SU-27換裝SOKOL而SU-30MKK不用相控陣雷達的原因。 

 

 

〈7〉電子反制系統方面,以全方位雷達警告接收器為中心,具備主動電子干擾以及被動反制兩種功能。SU-30MKK的雷達警告裝置同第五代戰機的系統一般,既是〝電子反制系統〞又是〝電子支援系統〞。警告系統可偵測並定出具威脅的雷達波之方位,向飛行員提出警告,還可指示雷達照明威脅來源,並將資料記錄下來。前面提到,其精確度足以提供Kh-31P反輻射飛彈之射擊需要,對照Kh-31P有200km的最大射程,SU-30MKK的雷達警告器精確警告範圍應大於200km。(就數據看來,這項性能與F-22的ALR-94相當。筆者再此提出一些ALR-94的數據以供參考,根據公佈的資料,ALR-94最遠能偵測到460km外的雷達源,在距離180到200km時可將目標資料傳給APG-77雷達以便需要時進行進一步威脅確認甚至準備攻擊,此資料僅供參考,因為不知道F-22的數據是對哪種輻射員而言)。若SU-30MKK攜帶電戰夾艙,則可進行主動電子反制。

   被動電子反制則用干擾絲及熱焰彈,在尾刺附近共有96個干擾彈,此外翼端也有一些。 

   

發動機方面,是Al-31F,SU-30因為結構增強、設備增多因此重量增加,中共不要求裝備改型發動機除了可能是俄國不會答應外,可能也是後勤的考量。而且後者的可能性應當更大些。未來可能換裝AL-31FP向量推力發動機,這是AL-37FU的制式版,屬於等級很高的發動機,按照中俄合約,SU-30會先提升為三翼面構型,再裝備AL-31FP。AL-31FP伊開始就考慮到為就飛機升級問題,因此裝備AL-31F的飛機換裝AL-31FP完全沒有困難。此外,該發動機總設計師切普金說,除了換裝全新的AL-31FP外,他們也可為AL-31F增加向量推力能力。

武器方面,除了基本型可配備的R-27系列飛彈、R-73之外,還可配備主動雷達導引的R-77。在對地攻擊方面,除了傳統炸彈、火箭彈等之外,還可搭配眾多俄製精靈武器如KAB-500、KAB-1500紅外線制導炸彈,Kh-29T電視制導飛彈、以及更先進的Kh-59系列飛彈等等。此外還可用Kh-31P反輻射飛彈攻擊預警機或地面雷達。

    空對空作戰時,最多可掛6枚R-27R1或R-27ER1半主動雷達導引飛彈以及兩枚R-27T1或R-27ET1中程追熱飛彈;或最多6枚R-77加上最多6枚R-73E。

  對地掛載時,6枚以下的Kh-31P反輻射飛彈,或Kh-31A反艦飛彈,或Kh-29T或TE電視導引飛彈或Kh-29L雷射導引飛彈,或2枚Kh-59ME電視指揮導引飛彈(需額外搭配APK-9E射控夾艙);或6枚KAB-500Kr及3個KAB-1500Kr電視導引炸彈。除了上述導彈外,還可選擇最多8000kg的無導引武器外掛:8個500kg炸彈、或28個250kg炸彈、32個100kg炸彈、4個B-8M1火箭夾艙(共80枚S-8火箭)、4個B-13L火箭夾艙(共20個S-13火箭)等。

  

 

   解放軍買了哪些?20011月,解放軍接收了Kh-59ME對地攻擊飛彈、Kh-29T電視導引對地攻擊飛彈、Kh-31P反輻射飛彈、KAB-500炸彈等武器。而R-77據說再更早時就先行交付。

 

有關單位的性能估計

 

     SU-30MKK因為結構增強且加裝了多種先進航電設備,使其重量比起SU-27約多1000kg,空重約17.5頓。而與後者又使用相同的發動機,所以在運動性能上,略遜於SU-27,但是因為航電系統大幅精進,簡化了飛行員在空戰中的操作程序,因此SU-30MK的纏鬥能力與SU-27S相當。但是在超視距作戰中,因為有更強的雷達以及R-77主動雷達導引飛彈,因此戰力超過基本型,根據蘇或設計局初步評估,SU-30MK綜合空戰性能為SU-27S型的1.4倍。在防空壓制任務上,根據介紹,SU-30MK可以有效壓制許多現役防空飛彈如霍克、天弓二型、愛國者等。在對地攻擊上,因為可以導引精靈武器,因此戰力當然大大超過基本型,根據蘇或設計局初估,對於小型戰術目標如防空壓制任務等,SU-30MK戰力是SU-27S的6倍以上。

 

評論

     SU-30MKK對中國空軍的影響是很大的,除了本身的先進之外,就是他帶來的〝嫁妝〞:R-77讓中國空軍有了射後不理空戰能力,這是過去中共空軍的致命傷;Kh-31P反輻射飛彈使擊毀敵軍地面管制站台以及預警機成為可能(最大射程基本型150km改型200km,不知道中共買哪一型);射程超過100km的Kh-59ME與Kh-59MK則帶來了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引述外電的報導說:SU-30MKK及其武器使中國空軍在歷史上首次具備精確戰術空襲日本的能力。

   除了武器之外,最有特色的當屬〝管制n架SU-27〞這項了。這項蘇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發展出來的思想,卻成了無預警機國家空軍的一大利器。話說蘇聯最先進、足以媲美美國E-3的A-50預警機約於1980年代中期服役,儘管A-50與E-3互有上下(據說對低空目標的處理能力較佳),但指揮數量不及E-3。此外,A-50這類飛機勢必優先裝備前線部隊或是空軍。因此,國土防空軍才有了以MiG-31為中心,指揮部分SU-30K,再由SU-30K指揮一小群SU-27的構想。在美國或北約國家,由於有大量的E-3且E-3管制能力又很好,所以當時的美、歐系戰機除了〝龍捲風〞應不具備戰機管制戰機的能力(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龍捲風戰機是西方國家第一種且是為一一種能在戰機之間互傳資料鏈的戰機。像F-15、F-16、幻象2000都要靠預警機或地面站台傳輸)。用MiG-31或SU-30作為管制中心,不論在預警範圍或管制彈性上,應當不如以E-3為中心的西方空軍(但還是得看如何應用,因為A-50雖然管得少,但另一方面也代表機隊隊預警機的依賴少)。但當這項能力到了向中共這樣沒有預警機的空軍時,卻帶來了一定的空中管制能力,使得必要時以SU-30為中心的機隊更能在遠離地面指揮的環境下獨立作戰。在文中也提到,SU-30MKK使用ZHUK-M又換到ZHUK-MS偏偏就是不用相控陣雷達之原因,很可能是對地攻擊以及指揮空戰的需要。例如說,他可能可以平行於戰區邊緣或是以較低的徑向速度接近戰區,在〝後方〞指揮〝前方〞的SU-27作戰。這項能力再預警機服役前,對PLA應當有莫大的幫助。

 

SU-30MKK在中國:SU-30的引進、部署、轉移技術  

 

 購近SU-27後,中共空軍空優能力已經初步提升,接著共軍開始重視對地精確打擊能力,儘管SU-27SMK也將具備這樣的能力,但畢竟雙座飛機再對地攻擊或長時間作戰時還是有相對優勢的。因此,中共再度與俄國洽商引進SU-30MK戰鬥轟炸機。這是俄羅斯伊爾庫次克飛機製造廠以SU-30K攔截機為機楚修改而成的SU-30M戰鬥轟炸機的外銷改良型,俄國戰績外銷型號會在原有型號後加K字,故稱為SU-30MK。此一談判歷時數年,大約在SU-30MK剛推出國際市場(約再19941995)時就開始洽談。但是一托就是數年,主要是牽涉到的技術先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R-77射後不理空空導彈的引進,該導彈俄國於1994年公佈,與美國AIM-120同級,在射程、機動力上更佔優勢,除了R-77,還有其他爭議。1999年,似乎是受到科索夫戰爭突顯的俄羅斯影響力下滑之影響,SU-30採購案進度有了突破性進展,827日正式簽訂引進合同,包括45(也可能是38)SU-30MKK戰機、R-77空空導彈、Kh-31P反輻射導彈、Kh-59M電視導引攻陸導彈等。

    原先外界對解放軍接收SU-30MKK有眾多猜測,例如猜測最早也要2003年交機,200x年形成戰力等,但實際上,這大錯特錯,20001220日,第一批10架就裝備了蕪湖基地空三師,2001821日,第二批10架裝備廣東遂溪空二師;第三批18架應於2001年底交機;20011月,交付了Kh-59ME對地攻擊飛彈、Kh-29T電視導引對地攻擊非但、Kh-31P反輻射飛彈、KAB-500炸彈等武器。除了裝備速度提前外,行程戰力的時程也大為提前,2001120日,首批SU-30就進行演訓、試射導彈,包括對地導彈等,都獲得成功,之後的演習也都有出現,不再像早期接收SU-27時一樣躲躲藏藏,至少具備了基本戰力,這些都比西方情報提前數年。此外,2001年,在接收SU-30後,中共又談了兩大筆交易:其一是引進生產,獲許在沈飛組裝250SU-30MKK,當其國產化後,將稱為〝殲十一B〞;其二是購買第二批飛機,耗資約20億美元,應在40架上下,將於2003年完成交機。從這幾次交機狀況來看,情況都非常順利,因此2003年交機之說是很可能如期的。

    SU-30MKK的新聞,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兩件事:首先,第一批購買38架,隨即增購約40架,並簽訂轉讓合同,證實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足以支持軍隊的現代化,這與早期一次只買個二十幾架較便宜的SU-27是不同的;此外,交機迅速,並演練成功,也旁敲側擊的證實解放軍在操作SU-27系列飛機已經具備較成熟的技術,如後勤、飛行員等。其實中共買傳統購型的SU-30MKK而不買具有更先進氣動力外型、向量推力的SU-30MKI有部分也是考量到訓練因素。據說解放軍方面認為,SU-30MKKSU-27UB有相同的氣動力外型,操控方式也相當,因此飛行員可以不必再花時間適應新的飛機,只需專注於武器系統的使用即可,有助於迅速形成戰力,而其他先進技術,等後續機種再改進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