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式自走砲

99式是日本在1990年代開發的新一代155mm 52倍徑自走砲,價格極其高昂。

──by  Captian Picard

型號 99式自走砲
製造國/廠 日本/三菱重工
使用國 日本
車體尺寸(m) 全長11.3  全寬3.2  全高4.3
戰鬥重量(ton) 40
發動機/馬力

6SY 31 WA水冷四行程直列六汽缸柴油機*1/600

推重比(hp/ton) 15
極速(km/hr) 50
續航力(km)

300

乘員 4
武裝 主武裝:155mm 52倍徑主砲*1

次武裝: 

M-2 12.7mm防空機槍*1

 


 

為了取代陸上自衛隊陣中仿自美國M-109的75式155mm自走砲,日本在1990年代開發了新一代的99式自走砲,從1999年起成軍,成為亞洲第二種進入服役的155mm 52倍徑自走砲(第一種為南韓K-9)。與日本大部分陸上裝備一樣,99式同樣由三菱重工研發。

99式採用典型的傳統重型自走砲構型,擁有履帶底盤以及一個方正高大的旋轉砲塔,引擎室位於車體前方左側,駕駛艙則在引擎室右邊,戰鬥重量40ton。99式的承載輪、雙鞘式履帶外觀與日本先前研發的89式裝步戰車類似,擁有七對承載輪與三對頂支輪,採用扭力桿懸吊系統,此外第一、二、六、七對承載輪還以液壓避震器補強。動力方面,99式採用 與89式裝步戰車相同的三菱6SY31WA水冷四行程直列六汽缸柴油機,最大馬力600匹,推重比15,最大路速50km/hr。90式的車體由鋼板焊接製造,砲塔則應為鋁合金裝甲焊接而成。99式的砲塔兩側各有一扇艙門,砲塔後方右側還設有一個用於與彈藥補給車裝填開口對接的連結裝置。

火力方面,99式配備日本自製的新型155mm 52倍徑榴彈砲,砲口有類似於德國Pzh-2000自走砲的多孔式制退器,甚至連砲膛排煙器也與PzH-2000類似,所以推測技術轉移自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能使用北約制式155mm砲彈,發射普通彈藥的最大射程為30km,使用彈底吹氣增程彈藥時則增至40km。由於砲管長度相當大,為了減少運動時的不便,99式的砲管能以手動方式縮入砲塔一段長度,砲管可在一分鐘內完成伸縮。這門主砲擁有一套自動裝填系統,據說構型類似義大利OTO Breda 127mm艦載自動快砲的裝填機構一樣(日本海自金剛級高波級驅逐艦就採用此型快砲),由砲塔尾部連結彈藥補給車的開口外型,可推測砲彈在砲塔彈艙內應採垂直儲放,使得前述推測的正確性大幅提高了。99式搭配日本新開發的99式模組化裝藥系統,由1~6個藥包組成,此種新型裝藥對砲膛的腐蝕性較低,產生的火焰也較少。自動化裝填使得99式射速極高,最大連續射速為每分鐘6發,三分鐘內發射18發;不過99式的人員編制仍然保留了裝填手以備不時之需(例如自動裝填系統故障),全車共有四人,分別是駕駛、車長、砲手與裝填手。整體而言,99式的火砲射程與射速表現與Pzh-2000相去不遠。除了主砲之外,99式還擁有一挺M-2 12.7mm防空機槍作為自衛武裝,機槍上並附有防盾。

99式擁有先進的射控系統,整合精密的慣性導航與GPS定位裝置,具有自動化程度高、精確度佳的特點,還具備自我檢測以及一定程度自我回復能力,能根據車體運動隨時自動標定本身位置,並透過數位化資料傳輸系統與新型野戰指揮系統(FADAC)聯繫,相互交換目標參數與射擊指令。99式具有打帶跑能力,從移動中進入陣地、停車、瞄準到第一發砲彈射出只需要一分鐘,高精確的射控系統使其一開火就能進行效力射,加上連續射擊速度快,因此能迅速地將大量火力投射至目標上,並快速轉移至其他陣地,避免遭到敵方反制火砲的還擊。為了增加射擊準備或撤退的速度,99式的砲管行軍歸定位完全自動化,車頭的自動式砲管行軍固定架採用兩段式伸縮結構,體積龐大且構型複雜。

與99式自走砲搭配的99式但要補給車,雖然使用相同型號,但是兩者的底盤截然不同。

為了配合99式,日本還研發了99式彈藥補給車。雖然兩者型號相同且為互補車種,但99式彈藥補給車的底盤卻與99式自走砲截然不同,長度較短,僅有六對承載輪,而且沒有頂支輪。99式彈藥補給車戰鬥重量33ton,採用一具二型程V型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路速40km/hr,類似MLRS的駕駛艙位於車頭,正前方與側面的車窗由裝甲百葉窗保護,車體中段之後被大型彈藥艙佔據,可裝載90發155mm砲彈以及與之搭配的99式裝藥,砲彈引信必須在送入99式自走砲車前就設定完畢。99式彈藥補給車能直接將彈艙開口對準99式自走砲的砲塔再裝填開口,然後自動進行彈藥輸送,無須人力擺放,既快速又節省人力。日本陸上自衛隊一個99式自走砲兵連共配備5輛砲車以及一輛彈藥補給車。

99式性能固然足以名列21世紀初期第一流自走砲之林,不過仍然承襲近年日本新一代陸上裝備單價過高的毛病。99式自走砲2002年的報價高達9.5億日幣,超過800萬美 元,竟然打破了這一年90式戰車的紀錄,導致99式的換裝速度非常緩慢,在1999年、2001年與2002年分別只交運了4輛、6輛與7輛。 在2008年底,99式累積的總產量達到78輛,全部配屬於駐紮在北海道的第7師團的第7特科(火砲)連隊與第二師團第二特科聯隊的第1、第2大隊,直到2011年才能完全取代北部方面隊原有的75式自走砲。

日本陸上自衛隊從1990年代以來新研發的裝備 ,包括從獲得美國授權生產的MLRS多管火箭、89式裝步戰車、90式戰車、96式八輪裝甲車、96式光纖導向飛彈發射車乃至於本文的99式自走砲雖然問世時性能都屬於一流,然而都面臨類似的先天 困境:僅有日本陸上自衛隊一個客戶,而且所有部件與後勤體系都是從頭專門建立,以先天的生產經濟效益就很不利。冷戰結束以後,陸上自衛隊的裝備汰換減緩,導致生產速率降低(一方面,這也是在需求縮減時,為了長期保有產能的政策),產量稀少的結果又使單位價格水漲船高,惡性循環。過去日本防衛廳編列採購裝備時,每年只會編列該年度開工生產的裝備的預算,而承包廠商每年也只會採購該年度生產所需的物料部件(這種作法直到2010年防衛省訂購10式戰車時才有所改變);對於量產武器而言,明明每年都會持續生產相同的產品,卻硬要逐年編列,而不是一次批量訂購橫跨數年的產品,自然是違反批量生產的經濟效益原則,原物料只會隨著通貨膨脹而逐年漲價。此外,由於產量過於稀少,升級作業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日本國產戰甲車輛服役後,往往鮮有大規模升級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