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9貓鼬式攻擊直昇機

義大利的A-129是第一架由歐洲國家自力研發生產的攻擊直昇機。此為後期研改的型號,機首增設一門機砲與感測器。

在1997年正式推出的A-129國際型(International),是A-129的最新改良型。

A-129 I機體左側的長條狀物體用來收容機砲彈鏈。

加掛刺針飛彈的A-129 I

正在投擲干擾彈的A-129I。

A-129I的土耳其版──T-129原型機,全機與所有次系統都由土耳其生產。注意其光電系統

換成土耳其國產產品,發動機進氣與排氣口也與原本A-129不同。

 

──by  Captian Picard

機型 A-129貓鼬式(Mangusta)
類別 攻擊直昇機
製造國/廠 義大利/Agusta
使用國 義大利 、土耳其(T-129)
機身長

(不含主旋翼與機砲)(m)

12.62
全長

(含主旋翼)(m)

14.29
主旋翼直徑(m) 11.9
機高(m) 3.35
任務重量(kg) 早期型:4100

國際型:4800

最大起飛重量(kg) 國際型:5100
最大巡航速率(km/hr) 早期型:250

國際型:267

最大平飛速率(km/hr) 早期型:276

國際型:278

垂直爬升率(m/min) 326.14
最大爬升率(m/min) 676.66
最大升限(m) 早期型:4727
續航力(km) 早期型:630

國際型:533

滯空時間

3小時7分鐘

發動機/最大持續輸出功率/最大輸出功率(軸馬力)

義大利自用:Rolls-Royce GEM2-2 1004D渦輪發動機*2/821*2/1017*2

國際型:LHTEC-CTS800-2渦輪發動機*2/1268*2/1362*2(土耳其T-129使用LHTEC -CTS800-4 A)

乘員 2
感測系統

早期型:紅外線FLIR、夜視系統

國際型:HIRNS紅外線直昇機夜視系統,包括一具前視紅外線(FLIR);機鼻穩定式光電偵測系統(整合有一具FLIR、一具電視CCD、一具雷射目標指示/測距儀、一具追蹤系統)

武裝

固定:國際型:機首TM-197B 20mm三管旋轉機砲X 1

外載:兩個武器掛載短翼:每個短翼下方有兩個掛載點。可加掛HOT或TOW或地獄火反戰車飛彈、機砲莢艙、70或81mm火箭莢艙、刺針(Stinger)或西北風(Mistral)空對空飛彈(國際型)等,籌載量為1200kg。

 


起源

從1960年代以來,西方攻擊直昇機盡是美國的天下,直到1980年代義大利的A-129貓鼬式(Mangusta)攻擊直昇機亮相為止。A-129是歐洲國家自製的第一種攻擊直昇機,堪稱義大利人的光榮。

由於在冷戰時代,義大利堪稱是對抗華約部隊的第一線;雖然義大利北有阿爾俾斯山脈屏障,但與南斯拉夫交界的維帕瓦峽谷卻有可能成為華約裝甲部隊大舉入侵的通道。鑑於義大利裝甲部隊在數量上顯然不可能是華約戰車洪流的對手,義大利陸軍 遂決定以反裝甲直昇機作為彌補的手段。在1972年,義大利陸軍提出新一代反裝甲直昇機的需求案,當時美國的AAH攻擊直昇機案(日後的AH-64阿帕契)尚在競爭階段。當時義大利有兩種選擇:利用義大利現有的通用直昇機加裝反戰車飛彈系統,或者採購當時全球唯一現役的專業攻擊直昇機──美國AH-1S。當時義大利陸軍曾在AB-205輕型直昇機上加裝拖式(TOW)反戰車飛彈進行測試,結果這種「兼任」的反裝甲直昇機當然不盡理想;而如果向美國購買專業的AH-1S,不僅價格高昂,義大利的航空產業也無法接受。

經過研究之後,義大利陸軍決定將此案交由義大利直昇機廠商奧古斯塔(Agusta)公司(後與英國偉斯特蘭(Westland)公司合併為奧古斯塔.偉斯特蘭(Agusta Westland) 來研發。最初此一計畫名為輕型斥候/反戰車直昇機(ELECC),以現成的奧古斯塔A-109通用直昇機為基礎,發展一種武裝直昇機 ;此外,義大利陸軍航空隊同時也展開一個中型通用直昇機計畫,打算發展一個能包辦運輸、支援、斥候偵察等任務的通用直昇機。由於資金不足,義大利陸軍最後將通用直昇機計畫擱置,集中全力進行ELECC。除了以義大利自家的A-109來發展之外,義大利一開始也曾尋求其他國家的合作。在1975年,奧古斯塔公司與西德MBB公司展開合作,進行名為A-MBB-115輕型武裝直昇機的研發計畫;然而由於兩國的作戰需求迥異,加上兩家公司在工作分配上無法達成共識,合作計畫遂迅速告吹。後來MBB以該公司的BO-105輕型通用直昇機為基礎,發展出PAH-1武裝直昇機,配備HOT反戰車飛彈發射器與相關的瞄準裝。

隨後奧古斯塔自行推出了武裝版A-109,而這也符合當時歐洲各國的武裝直昇機發展主流路線:例如,英國以大山貓(Lynx)通用直昇機搭配TOW反戰車飛彈,法國以瞪羚式輕型直昇機搭配HOT飛彈,而德國則以BO-105結合HOT反戰車飛彈成為PAH-1。然而,武裝版A-109只是義大利陸軍開發全新反裝甲直昇機的過渡方案而已。武裝版A-109動力系統無法吸收大幅增加的重量,導致性能下滑。

研發與生產

機號902的A-129原型機,最初做為地面靜態測試機,在1984年也改成飛行測試機。

在1978年3月,奧古斯塔與義大利陸軍正式決定合資發展新一代反裝甲直昇機,計畫名為A-129,其中奧古斯塔出資60%,其餘30%由義大利陸軍提供。當時義大利也評估過德國與法國還在初步構想的PAH-2攻擊直昇機(後來的虎式),不過當時PAH-2的重量定位於4至4.5ton級,對義大利陸軍而言顯得太大一點。幾經研究後,義大利陸軍對新一代武裝直昇機提出以下技術要求:最大任務重量約3800kg,巡航速率250km.hr,海平面爬升率10,/s,無地效停懸高度2000m,能持續飛行2小時30分鐘,以TOW反戰車飛彈為主要武裝。在設計階段,義大利陸軍又改變了需求,將A-129定位為純粹的反裝甲直昇機,而原本的武裝斥候任務則交給武裝版A-109來執行。

A-129的需求在1981年完全定案,奧古斯塔並在同年12月正式收到義大利官方項目的撥款。A-129的細部設計於1982年11月完成,奧古斯塔並以A-109作為平台,測試A-129的航電與偵蒐裝備。在1982至1983年間,奧古斯塔建造了一架A-129全尺寸機體模型,用於航電設備的佈局審查。在1983年3月,義大利政府與奧古斯塔簽訂原型機製造以及試飛項目的合約。

A-129總共製造四架飛行測試原型機以及一架地面靜態測試機,地面靜態測試機(機號902)在1983年8月展開測試課目。在1983年9月11與13日,一號原型機(P1,機號901)於卡西尼亞斯科塔分別進行兩次簡單的飛行,並於15日進行首次正式試飛。P1機主要用於飛行負載與動力系統的測試,因此沒有安裝主要的航電裝備。二號原型機(P2,機號903)在1984年7月26日首飛,負責機體強度測試工作以及部分飛行性能測試,爾後又進行動力系統與機載裝備的測試。在1984年,原本用於地面測試的902號機也改裝為飛行測試機。在1985年5月23日,首度搭載完整航電系統的三號原型機(P3,機號904)進行首飛,該機主要用於測試電子系統與武器系統。在1986年7月18日,配備完整航電與武器系統的四號原型機(P4,機號905)進行首次試飛。在1986年10月,A-129原型機在薩丁島的武器實驗場完成了第一次實彈試射,成功地以M65瞄準儀搭配TOW反戰車飛彈飛彈擊中目標。

在1987年12月,義大利陸軍正式與奧古斯塔簽約,購買首批15架A-129 Batch 1(當時平均單機造價為700萬美元),並建立相關的後勤維持體系。A-129 Batch 1配備瑞典SAAB開發的Heli TOW日間瞄準儀,並未配備FLIR,所以僅具有日間作戰能力。在1987年,義大利進一步為A-129招標新型觀測瞄準系統,使之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此計畫進行期間,為了測試早期型Heli TOW日間瞄準儀與81mm火箭、TOW反戰車飛彈的實際操作距離,A-129又在1988年進行了第二次與第三次實彈試射。在1989年,義大利陸軍正式選擇SAAB提供的改良型Heli TOW全天候瞄準儀(詳見下文),同年並進行第四次與第五次實彈試射,此回A-129整合了改良型Heli TOW瞄準儀(含雷射測距儀),並試射了包括TOW飛彈、70mm與81mm等所有可用的武器。在1990年,A-129進行了第六與第七次實彈試射,首度測試採用縱列彈頭的TOW-IIA反戰車飛彈。在1990年10月6日,首批5架A-129 Batch 1正式移交義大利陸軍航空訓練中心,作為操作人員的換裝訓練之用;由於當天正好是義大利陸軍航空隊成立39週年紀念,所以典禮十分盛大,包括義大利新任總統、國防部長與陸軍航空隊司令都恭逢其盛。義大利陸軍最初計畫訂購66架A-129,爾後縮減為60架,15架batch 1以及30架換裝改良型Heli TOW/HIRNS全天候觀瞄系統的Batch 2在1992年交機完畢,剩下的15架訂單則因索馬利亞的實戰經驗而暫時保留,待進一步改良的A-129 MK-2完成後才予以訂購。

義大利陸軍曾用A-129在海軍加里波底號輕型航空母艦上進行起降測試,此外也曾利用兩支前起落架各攜帶一名人員,進行機外掛載人員飛行測試。

第一代A-129

A-129是美國之外,全世界第一個專業攻擊直昇機的研發計畫。就構型而言,A-129與美國的AH-64有幾分類似;然而與攻勢思想、防護力與火力並重的美系攻擊直昇機不同的是,義大利陸軍將A-129定位為防禦性的攻擊平台,採用輕而小的機體,與AH-1S或AH-64相較簡直是「羽量級」的攻擊直昇機。A-129的重量與籌載量雖遠不及美國攻擊直昇機,但小型的機體能節省成本,輕巧靈活的飛行性能可充分適應義大利半島多山的地形以及地中海氣候特性。為了節省重量,A-129在原始設計中並沒有配備太厚重的裝甲,主要依靠靈巧的飛行性能、低紅外線訊號與噪音來規避敵方的耳目。

A-129的構型與美國AH-1、AH-64攻擊直昇機類似,都擁有狹長的機身、縱列式雙人座艙、雙發動機、機身兩側的兩個武器短翼等,採用四葉片主旋翼/雙葉片尾旋翼設計,起落架為後三點固定式;不過A-129的縱列座艙為獨特的階梯式,後座的高度明顯高於前座,視野(縱向-34度到+56度,橫向260度)比前述美系攻擊直昇機好,對匍匐貼地飛行較為有利,不過也得付出 機身高度增加的代價。日後蘇聯Mi-28、德、法合作的虎式以及南非茶隼(Rooivalk)等攻擊直昇機也採用階梯式縱列座艙。A-129的機體強度極高 ,允許的加速度負荷為-2G~+3.5G,起落架擁有雙級液壓減震器,搭配馬丁-貝克防衝擊座椅以及相關的機身形變設計,完全符合美軍MIL-STD-1290墜毀標準( 先前只有UH-60與AH-64A兩種直昇機採用此標準),也就是以12.8m/s的垂直速度與13.1m/s的水平速度墜地 時,乘員仍有95%的存活率,且所有轉動組件(發動機、傳動系統、旋翼等)不得摔進駕駛艙。A-129的吸震式起落架也能確保在4.57m/s的速率猛力著陸時,機體與蒙皮不受到太大的損壞。A-129從機鼻到A隔艙包含機身兩側武器短翼,是一個一體成形的完整結構,換而言之座艙區可獲得極佳的保護效果,即使機體墜地翻覆,也能提供乘員最大的保護。A-129的座艙與發動機艙都有裝甲,可抵擋12.7mm~23mm子彈的射擊。A-129採用典型的半硬式機身結構,主體以鋁合金主樑、結構組成,而中段機體與油箱則採用蜂巢結構,全機並塗有抑制紅外線訊號的塗裝。此外,A-129大量使用複合材料,佔機身重量的45%以及機身表面70%,主要的使用部位包括機鼻整流罩、尾椼、發動機艙、座艙罩支架以及維修開口板蓋等等。由於A-129體積較為小巧,在拆除旋翼等裝備後,能以C-130戰術運輸機加以空運。

動力方面, 早期型A-129採用兩具英國Rolls-Royce授權義大利生產的GEM2-2 1004D渦輪發動機,每具最大持續輸出功率為821匹軸馬力,必要時能以881馬力的功率持續運作30分鐘,短時間內(2分半)的輸出功率還可增為944馬力,緊急時能以1017馬力的最大極限輸出20秒;至於傳動系統則能承受1317匹馬力 的持續輸出。A-129動力系統所有的傳動軸、零件與接頭都能承受12.7mm子彈的命中,傳動系統能在潤滑油流失的情況下繼續運作30分鐘而不產生燒蝕 (測試時的最高紀錄是45分鐘),讓飛行員有時間駕駛直昇機返回基地或迫降。A-129兩具引擎間隔極大,被敵火同時波及的機率極低 ,發動機艙亦有裝甲保護。機上的燃油供應系統採用雙迴路設計,每個迴路彼此獨立,其中一個迴路受損時不影響另一個迴路運作 ,而兩具發動機與主傳動系統也有各自獨立的潤滑油及冷卻迴路。A-129的油路與油箱都採用自封設計,油箱還經過特別的抗墜毀設計 ,油箱結構填充了能吸收衝擊力量的泡沫狀材料。為了降低被敵方紅外線肩射防空飛彈鎖定的機率,A-129的發動機排氣口設有紅外線抑制系統。A-129採用技術成熟的全鉸接式四葉片主旋翼系統以及半剛性三角鉸接式二葉片尾旋翼,主旋翼以能做三維運動的球形彈性軸承取代傳統全關節旋翼的變距鉸 (每個葉片各有一個彈性軸承),不需要針對槳轂與軸承進行潤滑,簡化了後勤維護作業,此外也減少了旋翼阻力與震動,而這是此種技術首度應用於攻擊直昇機的實例。A-129的主旋翼葉片大量使用Nomex碳纖維複合材料以及高強度功夫龍製造,使用複合材料蒙皮,旋翼葉片翼根與翼端採用蜂巢結構,葉片前緣並以不鏽鋼 包條補強,以承受沙塵或小口徑武器的衝擊;而為了增加存活率,A-129的旋翼系統還將脆弱易受損的槳轂支臂、傾斜盤等隱藏在旋翼轂內,減少被流彈波及、結冰或捲入外物而受損的機率 ,此外還能降低雷達截面積。A-129的旋翼能抵擋23mm機砲的直接命中,並可直接切斷15cm粗的樹枝。A-129的旋翼轉軸採用中空結構,除了用於容納控制機械外,也預留了安裝桅頂觀測/瞄準裝置的空間;不過由於技術過於困難,A-129最後放棄了桅頂偵測裝置的開發。A-129的尾旋翼葉片也以複合材料製造,葉片前緣以不鏽鋼 包條補強,至少能承受12.7mm子彈的射擊。

A-129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航電科技,是第一種以美國軍規的MIL-STD-1553B資料匯流排連接所有航電的武裝直昇機。國際型的核心是整合式數位多重資料管理系統系統(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IMS),由奧古斯塔與美國Sistemi/Harris公司合作開發。IMS由兩部Sistemi/Harris生產的電腦為核心,透過二餘度的MIL-STD1553B匯流排,連結機上所有導航、自動駕駛、飛控、武器射控、通訊、發動機、傳動、燃油、液壓、電機、電子戰等相關系統的電子介面,隨時對全機各系統進行監控,發現裝備故障時立刻示警。各感測器與航電次系統的資訊透過資料匯流排傳送至電腦進行整合與處理,然後將這些資訊以文字 、座標或圖形方式投射在前後操縱席左側的一具單色多功能顯示器上,讓機組員迅速瞭解機況、飛行狀況與周遭戰場環境。IMS可預先儲存飛航計畫,可設定最多100個轉向點,並管理100組預設好的HFVHFUHF通訊頻道。即便其中一部電腦失效,IMS只靠剩下的一部電腦也能獨立運作 。由於IMS的高度整合,使得A-129座艙內的傳統儀表與開關數量大幅減少,有效減輕了人員的操作負擔。IMS能進行航行以及作戰任務的管理,故障發生時立刻顯示故障部位,還能對後勤維修人員提供建議,可大幅降低乘員操作以及後勤維修負荷,進而提升整架飛機的作戰效率並降低維持成本。機上與IMS的導航裝備包括:Litton義大利分公司的LISA 4000姿態航向參考儀、馬可尼義大利分公司的ANV-351多重都卜勒速率傳感器與ARG80ADF GT1703垂直陀螺儀、GEC航空電子公司的IS-03-004大器感測系統、EF-1001-1雷達高度計等。現役A-129的通信裝置包括埃默爾公司的SRT-170/EB4高頻無線電、埃默爾的SRT-651雙模式多頻道發射機以及義大利制式的SIT-421T/1553敵我識別器。A-129設有多種電子戰系統,以1553B資料匯流排與機上航電連接,包括航空逃生裝置、ELT-156-05雷達警告接收器、ELT-554雷達干擾機、AN/ALQ-144(V)1主動紅外線干擾機以及誘餌發射器等等,後來還加裝義大利馬可尼公司的RALM雷射警告接收器等,能有效提高直昇機的存活率。

A-129採用當時最先進的 二重式電子線傳飛控系統 (與F-16戰機類似)來操控直昇機,稱為自動飛行控制系統(AFCS),開創攻擊直昇機的首例;此系統以操縱桿產生的電子訊號傳至主/尾旋翼以及機尾水平翼的控制機構,再命令這些機構的液壓驅動裝置來改變這些操縱面;雖然是電子式系統,不過為了防止飛行員讓直昇機陷入險境,操縱桿刻意增加了力量回饋裝置,模擬傳統式操縱桿的機械阻力,「提醒」駕駛員操縱介面的受力狀況。除了駕駛之外,砲手也有一套完全相同的操縱介面,必要時能接手直昇機的駕駛工作 。AFCS具有多種自動駕駛模式,包括地貌匍匐飛行(NOE)模式以及發射武器時的穩定飛行模式,能大幅減輕機員的操作負荷,將注意力集中在對周遭動態的掌握以及戰術的決策上。在A-129的原型機上,自動駕駛模式的切換由控制方向舵的腳踏板控制,而量產型則改用一個專用的切換介面。

A-129的第二批量產型(Batch 2),機首換裝改良型Heli TOW瞄準儀以及HIRNS駕駛用FLIR。

A-129第二批量產型的機鼻特寫。

觀測方面, 最初義大利曾研究桅頂觀測/瞄準儀(MMS),後由於成本與技術因素而放棄,改用傳統的機鼻瞄準儀。A-129原型機使用M-65拖式飛彈瞄準儀,而前15架量產型(Batch 1)則改用瑞典SAAB提供的Heli日間拖式飛彈瞄準儀,尚未配備FLIR。在1987年,義大利陸軍展開A-129的瞄準儀升級計畫,有兩種系統參與競爭,最後SAAB的改良型Heli TOW瞄準儀在1989年獲得勝利,此外還加入專用於駕駛的直昇機紅外線導航系統Helicopter IR Night System,HIRNS),兩種系統裝備於30架A-129 Batch 2之上,與美國阿帊契的TADS/PNVS組合有些類似。改良型Heli TOW瞄準儀位於機鼻上方的大型旋轉塔中,活動範圍為水平方位240度、垂直方位正負各50度,其內整合有英國BAE提供的第二代FLIR(操作波長8~12微米)、釹釔石榴石雷射 測距儀以及具有3/12兩種放大倍率的光學瞄準儀等裝備。至於HIRNS直昇機紅外線導航系統則是一具獨立的FLIR,安裝於機鼻前端的小型旋轉塔內,主要供後座駕駛員進行飛航之用,水平旋轉範圍為左右各130度,俯仰範圍為-60~+20度。Heli TOW/HIRNS的兩個旋轉塔在平時不用時都能反轉180度,將光學觀測窗收入機體之中,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外物損傷。Heli TOW/HIRNS的FLIR的影像與雷射測距儀回傳的距離參數透過IMS的整合後,除了顯示於乘員面前的多功能顯示器之外,也能將影像顯示在整合式頭盔顯示/瞄準器上,兩名乘員都擁有這種頭盔顯示器,紅外線影像投射在頭盔側面的單眼鏡片上,這項技術與AH-64的頭盔顯示器十分類似。雖然早期的A-129沒有裝備機砲,但頭盔顯示/瞄準器仍可用於無導引火箭的瞄準。 此外,A-129前座砲手席也裝有一個TOW飛彈光學瞄準儀的接目鏡。

武裝方面,第一代A-129並未設置固定機砲,這是因為義大利陸軍將之定位為純粹的反裝甲直昇機,認為不需要機砲這種武器。A-129機身兩側的兩片短翼各有兩個武器掛點, 內/外側掛架分別允許300/200或300/100kg兩種負重組合,因此最多能外掛1000kg的武器籌載;外側掛架能調整俯仰範圍(-10度~+20度),以擴大掛架上飛彈的發射包絡線,4個掛架事先均做好與機鼻瞄準具的歸零,武器上架後毋須再進行校正射擊。A-129的兩組外側掛架能掛載兩組四聯裝TOW反戰車飛彈發射器,兩個內側掛架則能安裝兩個70或81mm火箭莢艙、7.62mm或12.7mm機砲或副油箱等。A-129可使用北約標準的Hydra 70mm火箭發射器,最初使用MK-40火箭彈,目前則改用MK-66或MK-70。爾後義大利陸軍航空隊還開發出更具威力的新型SNIA BPD 81mm女妖火箭系統,此系統可選用7kg的高爆彈頭、7kg的預鑄破片彈頭、目標指示用黃磷燃燒彈、高爆穿甲彈、反戰車/反人員子母彈(10kg重,包含11個使用降落傘的子彈頭)以及訓練彈等,最大射程約12km(使用7kg戰鬥部)。SNIA BPD火箭的射控整合於數位綜合武器管理系統(IAMS)中,此系統整合於機上原本的IMS內,利用瞄準儀或雷射測距儀提示的目標距離資訊來計算火箭的發射、點火時間。通常A-129攜帶兩具12聯裝SNIA BPD 81mm火箭莢艙,最多能同時攜帶兩具12聯裝火箭莢艙(內側掛架)以及兩具7聯裝火箭莢艙,備彈量共38枚。SNIA BPD火箭的準確度與威力遠高於北約制式70mm火箭,即便在遠距離也能精確命中目標,不過每次可攜帶的數量較少。

A-129最主要的反戰車武器是採用半自動導線指揮的TOW反戰車飛彈。當TOW飛彈在飛行時,A-129的砲手必須讓飛彈保持在Heli瞄準儀的十字線中央,瞄準儀的紅外線追蹤器負責追蹤飛彈的尾焰,進而計算出飛彈相對於瞄準線的夾角,射控系統接著便將修正航向的控制信號經由銅製導線傳送到飛彈上,讓飛彈保持在瞄準線中央的方位,直到命中目標;整個航道計算修正都由射控計算機自動進行,機員唯一的工作就是讓瞄準線對準目標,此時瞄準儀的角度不能任意調整,否則會失去目標;因此在使用TOW飛彈接戰時,座艙中的飛行控制器便會將相關操作限制提醒機員。相較於美國AH-64或AH-1W,A-129的武器搭載量遜色不少, 最大只有1000kg,在反裝甲方面較為吃虧。TOW式飛彈 的射程約3750~4000m之間,比地獄火短了不少,而且每次只能攻擊一個目標,且飛彈在大約20秒的飛行期間,直昇機必須維持原本的方向。不過在其他如武裝偵察、火力支援等任務上 ,A-129的火力倒還是綽綽有餘。

索馬利亞的實戰經驗

最初A-129被定位為純粹的反裝甲直昇機,然而當1991年東西冷戰結束後,義大利陸軍的戰術需求開始有了改變。在1992年12月到1994年3月,義大利陸軍的A-129參與了聯合國部隊在索馬利亞的維和,實戰經驗促使義大利暫時保留了最後15架A-129的訂單,進行進一步的設計改良以滿足後冷戰時代的新需求。

在1992年,昔日義大利在非洲的殖民地索馬利亞、吉布提和奧塞俄比亞發生動亂,而仍與這些前殖民地保持緊密關係的義大利遂決定出兵干預。在1992年11月,義大利政府決定在索馬利亞部署陸軍航空隊,任務代號為朱鷺行動,進行海外部署的兵力包括三架第49攻擊直升機中隊的A-129、4架CH-47C、6架AB-205與兩架AB-412通用直昇機和三架貓鼬;這些單位全部抽調自維特波,經過必要的旋翼拆卸、發動密封程序後,透過海運抵達索馬利亞的首都摩加迪休的,於1993年1月全部運抵目的地。

三架A-129在索馬利亞的任務主要包括武裝巡邏、支援地面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提供有限度的密接支援,以及為一同派遣的義軍運輸直升機提供護航,而這些任務與A-129最初預定的反裝甲可說是大相逕庭。雖然義大利陸軍航空隊曾在1989年納米比亞兵力派遣任務以及1991年波灣戰爭中有過在沙漠環境下作業的經驗,然而索馬利亞的自然環境又更加惡劣,氣候乾燥炎熱燥,平均溫度達攝氏35-40度,豪雨般的沙塵爆不時出現;即便在馬加迪休機場,美軍C-5或俄軍An-124等重型運輸機起降時,掀起的沙塵往往將停在跑道旁、又沒裝沙塵濾清器的義軍直升機淹沒。

因為高溫環境影響發動機效率,A-129在索馬利亞操作時的實際起飛重量遠低於原先設定的4070kg最大起飛重量,狂爆的沙塵不僅侵蝕著機上暴露在外的金屬組件,有時甚至鑽進液壓系統而造成磨損;此外,由於A-129在臨海巡邏任務中常必須緊貼海面飛行,因而受到含鹽分的海風、海水的腐蝕。雖然外在環境如此惡劣,但A-129在設計之初便考量到野戰維護問題且義大利陸軍的後勤相當出色,所以A-129在索馬利亞依舊保有十分搶眼的出勤表現。在朱鷺行動期間,三架A-129總計出航878次,完成493次任務(其中許多是夜間任務),總飛行時數達844小時,妥善率接近100%,出勤率反而高於在義大利本土服勤的直昇機。

在朱鷺行動期間,三架A-129經常面臨索馬利亞民兵以輕型武器攻擊,曾有三次被地面的12.7mm重機槍命中,不過都安全返航且迅速修復。在1993年1月13日,一架A-129在值勤時被7.62mm子彈命中,但飛行員完全沒有察覺,直到返航後地勤人員進行檢查時,才發現直昇機上的彈痕。A-129在索馬利亞期間的出勤、維修與生存表現都十分優秀,最大的缺憾就是缺乏機砲,在支援地面部隊時少了一項利器可用。

除了索馬利亞之外,日後A-129也有在阿爾巴尼亞、科索沃以及伊拉克執行任務的經驗,表現也十分良好。

A-129國際型

根據波灣戰爭以及A-129在索馬利亞期間的經驗,奧古斯塔認為未來的攻擊直昇機的發展將不再純粹擔任反裝甲任務,而是能勝任斥候、密接支援、護航、直昇機空戰的多用途機種,才能在國際外銷市場上取得青睞。因此,奧古斯塔在1990年代繼續改進A-129的設計,稱為A-129國際型(International),首先利用902號原型機嘗試一些新的改良,包括在機鼻下方裝備機砲塔、換裝推力更大的LHTEC-CTS-800渦輪發動機與新傳動系統等,這些整合研究工作花費了9個月,並在1992年展開實地測試。然而在1993至1994年,奧古斯塔公司的財務狀況陷入低潮,嚴重影響同時期競標英國與荷蘭攻擊直昇機採購案的行動,而義大利國防部決定延緩A-129的研發改進計畫與後續訂購時程,更讓這種情況雪上加霜。在1994年,奧古斯塔首度以A-129國際型進軍國外市場,參與荷蘭攻擊直昇機競標案,不過旋即在第一階段就遭到剔除;最後荷蘭與英國都選擇了美國AH-64D。在1995年1月9日,由902號機修改成、完成最終定型的A-129國際型原型機進行首度試飛。在1996年12月,奧古斯塔的所有權從國營EFIM公司手中釋出,轉型為民營企業 ,日後又與英國偉斯特蘭合併為奧古斯塔.偉斯特蘭(Agusta Westland)。在1996年,奧古斯塔另以一架A-129的機身修改成國際型原型機,此機的廠方編號為29052,原本是為義大利陸軍生產、但是計畫遭到暫緩的一架A-129 Block 3。29052號機擁有後期改良的規格,一開始便使用T-800發動機,並在1997年初加裝新的五葉片旋翼系統,算是第一架意義上真正的A-129國際型,此機在1997年正式公開亮相。

A-129國際型的座艙罩經過重新設計,外框之外的所有框架都予以取消,以增加乘員的視野,機首兩側起落架前方則加裝整流罩;而發動機艙、進氣與排氣口的外觀也有所不同,雷達與紅外線跡訊較原先降低。為了降低被敵方發現的機率,A-129國際型機身全面使用降低紅外線的塗料,座艙罩也使用低反光玻璃製造,避免反射過多太陽光而被敵方肉眼察覺。動力方面,A-129國際型換裝噪音降低且功率提升的LHTEC CTS-800-2渦輪發動機、新的五葉片複合材料主旋翼以及能承受1703匹軸馬力的新傳動系統,並配備數位化燃油控制系統,使得籌載量與飛行性能都有所提升,任務起飛重量由原本4100kg提升至4800kg,最大起飛重量達5100kg,武器籌載量也增至1200kg;為了抵銷重量增加而造成的續航力下降,A-129國際型的油箱容量也予以擴充。每具LHTEC-CTS-800-2最大持續出力為1240馬力,30分鐘最大出力(起降時)為1335匹馬力,只剩一具引擎有效(One engine inoperative,OEI)時則能短暫(5分鐘)輸出1404匹馬力。

A-129國際型的改良重點是航電與感測裝置。觀測系統方面,A-129國際型可選擇SAAB的改良型Heli TOW光電瞄準儀或以色列曼塔公司的NTS-A;其中,Heli TOW瞄準儀將經過進一步改良,以更安全的二氧化碳雷射測距儀取代釹釔石榴石雷射,增加目標自動追蹤/鎖定裝置以及TEACV-80-AB-F影像記錄器,而原本用來導引TOW飛彈的直接目視光學瞄準儀也被電子式的CCD攝影機取代,連帶砲手席也不需要設置供光學瞄準儀使用的接目鏡;此外,奧古斯塔也在發展新的紅外線熱影像儀,採用3~5微米的操作波長,偵測距離比現有A-129的系統增加50%(原本A-129的第二代FLIR使用的8~12微米波長的衰減比較快,使用距離較短),可配備於Heli TOW瞄準儀以及HIRNS直昇機紅外線導航系統中。至於曼塔NTS-A則以原本M-65瞄準具的架構為基礎,換裝新型FLIR、雷射測距儀、CCD電視攝影機、影像紀錄器等裝備,此系列產品先前已經被美國及以色列的改良型AH-1使用。A-129國際型的座艙經過重大改進,兩名乘員的儀表都安裝兩具義大利阿勒尼亞公司的大型(15X20cm)彩色多功能平面顯示器,顯示器背後有處理器以及數位圖像合成系統,以支援圖形顯示及運算支援。A-129國際型另一項重要的座艙顯示控制裝備是漢緯研發的雙目整合式頭盔顯示/瞄準系統(Integrated Helmet and Display Sighting System,IHADS),能透過IMS顯示飛行、射控參數並投射來自於HIRNS的紅外線影像,並連動機首感測系統與機砲進行瞄準與接戰;此外,飛行員還可配備AMVIS-6護目鏡,以防止遭到雷射光的傷害。阿勒尼亞公司還為A-129國際型發展一種新的計算電腦,以ADA語言撰寫軟體,並使用商規的Motorola 68040/68060處理器。

A-129國際型配備戰術導航系統(Tactical Navigation Display),能增加乘員的戰場管理能力以及環境意識(Situational Awareness)。A-129國際型的導航系統也經過改良,整合有GPS/Litton LN 1002G慣性導航系統(Global Positioning/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GPS/INS,從2004年起配發)以及ANV-352都卜勒測速雷達,並換裝通用電器馬可尼航空電子的新型HADS 1553B大器感測系統。通訊方面,A-129國際型使用改良後的SRT170M6與SRT65IN無線電通訊系統以及新的機內乘員喊話器。A-129國際型的飛控系統為二餘度四軸自動飛行控制系統(Dual-redundant 4-axis Automatic Flight Control System),具備匍匐飛行能力(nap-of-the-earth),並增進武器瞄準的穩定性。A-129國際型 擁有比早期型更完善的電子戰系統,包括EADS AN/AAR-60飛彈發射警告系統、Elettronica ELT-156雷達警告器、BAE Systems Italia RALM-101雷射警告器、Elettronica ELT-554電子反制系統以及BAE Systems IEWS AN/ALQ-144A紅外線/金屬誘餌投射系統,能及時察覺威脅、警告乘員並加以反制。

武裝方面,A-129在機首加裝一門美國洛克西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與義大利OTO-Breda合作生產的TM-197B 20mm三管旋轉機砲,此砲與AH-1的機砲為同系列產品,砲塔水平迴旋範圍為左右各90度,俯仰角度為-45度~+20度 。最早的902號原型機在整合機砲時,於機頭兩側各加裝一個大型整流罩以容納機砲砲彈;而在正式的A-129國際型上,則在機身左側加裝一個長條狀的容器,彈鏈以伸直的狀態容納於內,容量300發,火砲裝填給彈不需額外動力。此一彈艙結構橫亙至發動機艙後側,直達尾椼,構造相當簡單,能在野戰環境下輕鬆拆卸,其中安裝最多約需30分鐘,拆卸則需15分鐘。A-129國際型在1997年10月進行了頭盔瞄準器結合機砲的射擊測試,射擊時的給彈以及紅外線訊號都符合標準,而且火砲在100m的距離內準確度相當高。 外載武裝方面,由於機鼻增設雷射測距/標定儀,A-129國際型可發射美製AGM-114K地獄火(Hellfire)雷射導引反戰車飛彈,使反裝甲火力大增。正式的文件資料記載,A-129國際型能同時攜帶八枚地獄火飛彈,不過實際上有攜帶16枚的實力;此外,也允許同時配備8枚地獄火與8枚TOW。A-129仍保有TOW與其改良型TOW II、TOW IIA反戰車飛彈的使用能力,這是因為地獄火飛彈過於昂貴,部分客戶仍希望使用價格較低廉的反戰車武器。此外,A-129國際型也可配備原有的70mm與81mm火箭。另外, 奧古斯塔也在A-129國際型上整合空對空飛彈,一開始測試的彈種包括給定翼機用的美製AIM-9響尾蛇,以及由肩射防空飛彈衍生而來的美製刺針(Stinger)與法 製西北風(Mistral),最後選擇了重量與尺寸較低的刺針與西北風。刺針的體積重量最輕也比較便宜,而西北風的射程較長,離軸攻擊能力較強,且戰鬥部威力更大。

義大利新購A-129 Mk.2與現役A-129改良

在1999年,義大利陸軍終於下單採購15架全新生產的A-129國際型,稱之為A-129 CBT(Combat configuration)或A-129 MK.2,首架於2002年10月交付義大利陸軍。此外,奧古斯塔也在2002年1月獲得義大利陸軍的合約,將45架A-129 Batch 1/2提升至MK.2的水準,整個計畫將在2008年完成。

在義大利路軍的要求下,奧古斯塔與美國合作,將刺針RPM Block I刺針空對空飛彈 整合在A-129 Mk.2之上,能藉由頭盔瞄準器的控制而達到最大30度的離軸攻擊能力。最初此一測試並不順利,於是針對刺針飛彈的尋標器進行改進,導航系統採用更複雜的演算法,並換裝更好的自動駕駛儀、飛行控制程序以及一個更有效的戰鬥部。在2003年10月,A-129 Mk.2終於完成了與刺針RMP Block 1飛彈的整合,此飛彈使用雙聯裝發射器,故每架A-129能攜帶2至4枚刺針RMP Block 1;不過義大利陸軍至今還沒決定是否將刺針空對空飛彈正式納入A-129的裝備。 義大利陸軍航空隊對直昇機空戰能力的要求始於在南斯拉夫值勤的經驗,1992年1月7日一架在克羅地亞上空飛行的義大利AB-205B直昇機被一架南斯拉夫聯邦的Mig-21以紅外線空對空飛彈擊落,機上五名乘員全數陣亡。

在2005年11月,義大利國防部向奧古斯塔.偉斯特蘭針對義軍現役A-129的感測裝置提出方案徵詢書,打算將現有Heli TOW瞄準儀換成更新型的瞄準儀,並整合入使用雷射導引的第三代反戰車飛彈。目前義大利陸軍已經初步選擇以色列Rafael公司的Spike反戰車飛彈,替換義大利陸軍地面與直昇機使用的TOW系列線導反戰車飛彈。航空電子方面,義大利陸軍打算在現役A-129上換裝新的整合多頻道通訊系統。動力方面,有一說法是義大利將為A-129換裝LHTEC CTS-800-2發動機,另一說則是改良原有的Rolls-Royce Gem 1004,單具最大持續輸出功率由原本的821匹馬力增為850匹馬力。此外,義大利陸軍新購的A-129 Mk.2以及升級後的既有A-129,都整合入SIAP電子自衛防護裝置。

外銷

A-129是目前國際市場上最輕量的專業攻擊直昇機,反裝甲火力不若 火力強大的美系攻擊直昇機;然而,奧古斯塔寄望以A-129低廉的價格及維持成本、良好的可靠度以及任務彈性來爭取客戶的認同。冷戰結束後,各國可能遭遇的戰車威脅逐漸降低,國防預算也大幅刪減 ,任務多樣性也日趨複雜,包括觀測、護航、提供密接支援、奪取低空制空權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義大利的A-129國際型或德、法合作的虎式反而能避開 武器籌載不足的弱點,發揮成本與任務彈性的優勢,對於預算有限或並未面臨強大裝甲武力威脅的國家仍具有吸引力。

然而,這只是理論上的估測。實際上,美國AH-64D囊括1990年代後半以來大部分的攻擊直昇機市場,而在奧古斯塔期望的中/小型多用途攻擊直昇機市場上,卻讓虎式直昇機連連得手。在攻擊直昇機市場上,只要買主肯多投資一點,各國最青睞的無疑是火力強大、配備長弓豪米波雷達且實戰經驗豐富的AH-64D;而在低一階的買主往往會把目光集中在研發時間最晚、架構最新且擁有較大政治奧援(參與國數量多,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等)的虎式直昇機上;而對於經費短缺的第三世界國家而言,任何專業攻擊直昇機──那怕是最小最便宜的A-129國際型──恐怕都是負擔不起的,而會去選擇諸如俄羅斯Mi-17武裝版這類廉價耐用、用途廣泛的武裝化運輸直昇機。總而言之,A-129國際型在攻擊直昇機市場中無論是哪一個層級都缺乏特別突出的優勢,因此外銷之路屢屢受挫,與南非CSH-2茶隼或俄羅斯Ka-50/52都屬於被「邊緣化」的機種。

在1994年,A-129國際型首先參與荷蘭攻擊直昇機的競標,但是第一輪評選就遭到淘汰。在1998年5月,澳洲展開新一代攻擊與通用直昇機競標案,奧古斯塔以A-129國際型搭配AB-139通用直昇機參與競標,競爭對手包括貝爾AH-1Z與UH-1Y的組合、南非CSH-2茶隼與歐洲直昇機的虎式,最後澳洲在2001年8月宣布虎式直昇機獲勝,A-129再度敗北。A-129在其他國家也是屢屢失利,在新加坡敗給AH-64D,在西班牙輸給虎式,而在斯洛維尼亞、瑞典、馬來西亞與芬蘭的推銷也沒成功。

土耳其T-129

T-129原型機正面,可清楚觀察機首土耳其國產光電系統。

在1996年,土耳其展開了戰術斥候/攻擊直昇機競標案(Tactical Reconnaissance and Attack Helicopter,ATAK),打算購買最多145架。此案吸引了A-129國際型、歐洲虎式直昇機 、南非CSH-2茶隼、美國貝爾AH-1Z與麥道AH-64D、俄羅斯卡莫設計局與以色列合作的Ka-54等眾多設計參與競標,最初土耳其相中AH-1Z(先前土耳其陸軍已經購買一批AH-1W),但因為土耳其財政狀況不佳,加上土耳其與貝爾在價格與技術轉移程度談不攏,在2005年談判破裂重新招標 。土耳其攻擊直昇機案第二次招標的總需求量為91架,總價值16億美元,全部都需轉移技術給土耳其航空工業公司(Turkish Aviation Industry,TAI)生產,而後續的飛行測試也需在國外原廠協助下由TAI負責;土耳其將先購買第一批20架以及第二批30架的直昇機,並保留第三批20架以及第四批21架的後續優先選擇權。在第二次投標中,美國波音與貝爾都因無法接受土耳其的條件而宣佈放棄,至2006年 初剩下虎式、A-129國際型、南非茶隼與Ka-54參與角逐;而到了2006年7月,土耳其將選擇範圍縮小到A-129國際型與茶隼這兩種直昇機。先前貝爾的經驗顯示了土耳其的難纏,因此無論是奧古斯塔或歐洲直昇機公司都準備了兩種不同的生產方案,一種是按照土耳其政府的規定,另一種則是按照廠商的方式,後者的自然比較省錢且有效率;這顯然是為了逼迫土耳其方面放寬條件的手段,而美國在土耳其的官員則表示將視競標結果而採取相對回應,如果土耳其最後放寬限制,美國政府就會將此視為對美國廠商的歧視,將給予土耳其某種程度的抗議或制裁。

在2007年3月30日,土耳其宣布優先與奧古斯塔.偉斯特蘭進行合約的協商,這是A-129多年來在外銷市場屢屢受挫之際,盼到的第一個曙光。在2007年9月7日,奧古斯塔.偉斯特蘭與土耳其簽約,授權TAI組裝前兩批共51架 (50架歸屬土耳其陸軍航空部隊,1架屬於國防部作為專用的測試發展平台),並保留後續兩批共40架的優先選擇權,合約總值約33億美元,而土耳其則將之命名為T-129,預定從2013年起交付土耳其陸軍。在2008年6月22日,奧古斯塔.偉斯特蘭與土耳其TUSAS Aerospace Industries的合約開始生效。在2010年11月,土耳其動用選擇權增購9架T-129,這9架係由奧古斯塔.偉斯特蘭位於義大利的工廠生產,希望能在2012年(土耳其國產版本交機前一年)能夠交付。

除了機體完全在土耳其生產之外,T-129也依照土耳其國防工業引進國外武器系統的慣例,大量換用土耳其國防工業自行研發的系統 。在T-129案中,TAI負責整合機上所需的國產任務電腦、航空電子設備、武器系統、電戰自衛系統等、頭盔顯示/瞄準系統等,其中頭盔顯示瞄準系統為Aselsan的AVCI 整合頭盔顯示系統(Helmet Integrated System Cueing,HISC),而機首的ASELFLIR-300T光電觀瞄/夜視系統也是Aselsan的產品(含紅外線熱影像儀、雷射測距儀、攝影機等)。T-129使用兩具與A-129國際型相同的LHTEC-CTS800-4A發動機,單機最大輸出功率1361馬力 (1014KW),授權土耳其本地的TUSAS Engine Industries Inc (TEI)組裝。此外,土耳其還打算為T-129開發一種與美國長弓(Long Bow)類似的豪米波射控雷達;在2007年7月16日,土耳其國營研究組織(Turkish State Research Organization,TÜBİTAK)、METEKSAN Savunma Sanayii A.Ş以及比爾肯特大學(Bilkent University)正式建立一個合作聯盟組織,開始發展MILDAR豪米波瞄準接戰雷達((Millimeter Wave Radar for Ground Target Engagement,MMWR)。

土耳其為T-129研發的MILDAR機載豪米波雷達。

武裝方面,T-129機首配備與A-129國際型相同TM-197B 20mm三管旋轉機砲(機上備彈500發),而外載武裝則包括義大利SNIA BPD 81mm、北約標準的Hydra 70mm火箭發射器、土耳其Roketsan的CIRIT 70mm雷射導引火箭(2004年至2009年進行研發,2011年投產),主要反戰車武器則為土耳其Roketsan生產的UMTAS長程反戰車飛彈系統 ,此外還能運用刺針、AIM-9響尾蛇、西北風等直昇機空對空飛彈。UMTAS的研發始於2005年,由土耳其國防工業處(Undersecretariat for Defence Industries,SSM)負責,目的就是發展一種配合土耳其國產攻擊直昇機的反戰車飛彈;在2005年9月29日,土耳其政府與Roketsan簽署UMTAS的第一階段(Phase-1)設計合約,2008年7月31日簽署第二階段(Phase-2)發展合約;UMTAS採用構型類似美國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的四聯裝掛架,飛彈長175cm,直徑16cm,重37.5kg,採用固態火箭推進,射程500~8000m」。UMTAS是一種「射後不理」飛彈,使用紅外線成像尋標器導引,並配備雙向無線電資料鏈,使發射單位能持續傳輸修正指令。為了降低雷達截面積,T-129運用了雷達波吸收塗料(Radar Asborbent Paint,RAP)與雷達波吸收材料(Radar Absorbent Material,RAM)。

T-129的自衛裝備主要由歐美國家授權土耳其廠商生產,包括ATAK電子戰防衛系統(Atak Electronic warfare self-protection System,ASES)、整合管理單元(Central Management Unit,CMU)、座艙顯示控制單元(Cockpit Control and Display Unit,CCDU)、美國AN/AAR-60飛彈來襲警告系統(Missile Launch and Warning Systen,MLWS)、美SPS-45雷達警告器(Radar Warning Receiver,RWR)、雷射警告系統(Laser Warning Receiver,LWR)、M Elettronica ELT-554電子反制系統、BAE Systems的AN/ALQ-144紅外線反制系統(IEWS)與AN/ALE-47誘餌灑佈器(Counter Measures Dispensing System, CMDS),具備合成孔徑(SAR)、逆合成孔徑(ISAR)功能。

依照土耳其的生產計畫,前30架T-129屬於TUC-1構型,機上將配備若干購自國外的次系統來作為國產系統發展完畢之前的墊檔,包括Thales的頭盔顯示瞄準系統以及國外的反戰車飛彈(可能是美製地獄火II或以色列Spike ER);而機上的發動機、任務電腦、光電瞄準夜視系統、電戰自衛等裝備都採用國產裝備。而第31架開始的TUC-2規格就會使用純國產化裝備,包括Aselsan的AVCI 整合頭盔顯示系統、Roketsan UMTAS反戰車飛彈系統以及Roketsan Cirit 70mm雷射導引火箭。 而依照功能區分,土耳其訂購的60架T-129中,9架屬於戰鬥支援構型,稱為T-129A,又稱為早期交付構型(Erken Duhul Helikopteri or Early Delivery Helicopter);而後續51架為T-129B,屬於多重任務(包含密接支援、反戰車等)構型 ,具備完整的作戰能力。

 

T-129 P1原型機在 在2010年3月19日飛行時尾旋翼失效而迫降,機體全毀但兩名機員只受到輕傷。

一張量產型T-129的照片。

 在2009年9月28日,由奧古斯塔.偉斯特組裝的第一架T-129原型機(P1)在義大利境內Vergiate的測試場完成了首次試飛。 在2010年3月19日,T-129 P1原型機在Verbania附近進行了高空盤旋測試,在完成幾個測試項目之後,尾旋翼在15000英尺(4572m)的高度突然 失效,不過機上駕駛員控制直昇機遠離居住區迫降;雖然迫降後T-129 P1原型機機體全毀,迫降後機上人員幸未受到重傷。

前五架A-129原型機都在奧古斯塔.偉斯特蘭組裝;在2011年8月17日,首架由土耳其TAI組裝的首架T-129原型機(六號原型機)完成首次試飛,這也是首批三架由土耳其組裝的T-129原型機的第一架。 在2014年6月10日,首批三架量產型T-129A EDH正式交付土耳其陸軍。 全部9架早期的T-129A在2015年7月31日交付完畢,之後這九架T-129A陸續升級為T-129B的規格。

除了土耳其自用之外,奧古斯塔.偉斯特蘭也與土耳其航太合作,以T-129進軍國際市場。依照土耳其方面宣稱,包括約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南韓、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都對T-129有興趣;而沙烏地阿拉伯還曾詢問土耳其由雙方共同生產T-129並裝備沙烏地阿拉伯空軍的可能性。T-129參與2010年代初期南韓購買36架攻擊直昇機的AH-X計畫(對手包括美國AH-64D與AH-1Z),此外還宣稱在2012年7月獲得菲律賓的訂單(可能是A-129I或T-129)。

T-129也投入巴基斯坦的攻擊直昇機採購案,對手包括美國AH-1Z毒蛇(Vipers)、俄羅斯Mi-35等,而中國還在2015年提供若干武直-10給巴基斯坦測試。在2016年,巴基斯坦重新展現對T-129的興趣;在2017年10月中旬巴基斯坦總理Shahid Khaqan Abbasi訪問土耳其期間,消息傳出巴基斯坦正與土耳其協商購買30架T-129,巴基斯坦總理也在10月22日參觀 T-129的生產廠商TAI。在2018年5月24日,巴基斯坦完成與土耳其簽署合約(在7月13日完成所有簽約手續),由土耳其為巴基斯坦供應30架T-129,作為稍早巴基斯坦陸軍向美國訂購的12架AH-1Z的補充。巴基斯坦陸軍Shah上將表示,該國陸軍原有的AH-1雖然證實在近距離支援地面部隊等任務非常有效,但它們無法在8000英尺以上的高度作業。

然而,到了2018年8月中旬,消息傳出因為美國與土耳其關係緊張,連帶影響土耳其出口T-129給巴基斯坦的合約,因為T-129上有美國廠商提供的部件 ;依照後續消息,美國國防部在2018年否決對關於土耳其T-129直昇機相關項目的供貨,包括LHTEC CTS800-4A渦輪軸發動機(裡面有美國組件)。美國政府與2014年就任的土耳其總統埃爾多普(Recep Tayyip Erdoğan)關係不佳,美國政府支持敘利亞境內的庫德族(Kurdish)武裝力量「人民保衛軍」(YPG)反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也引發土耳其不滿(庫德族長期被土耳其視為叛亂份子);在2016年,美國牧師Andrew Craig Brunson遭到土耳其當局以企圖顛覆政府為由逮捕(與土耳其政治犯、伊斯蘭教士葛蘭(Fethullah Gulen)有關),引發美國不滿;在2018年7月,土耳其決定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飛彈系統,引發美國強烈反彈,祭出反制美國敵人制裁法(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制裁土耳其總理,在8月又調高土耳其進口美國的鋼鋁稅率,導致土耳其里拉重貶,而美國其他制裁土耳其措施包括延遲交付F-35戰鬥機等(在2019年7月中旬,土耳其向俄羅斯購買的S400防空飛彈交付,美國也正式宣佈將土耳其從F35戰鬥機計畫中排除)。

在2021年5月17日,土耳其官員表示,美國政府批准了供應土耳其銷售菲律賓六架的T-129攻擊直昇機所需的裝備(尤其是LHTEC T800-4A發動機);不過此時美國國會仍反對批准任何對土耳其的軍售。由於美國的AH-64D以及AH-1Z攻擊直昇機都過於昂貴,菲律賓轉而向土耳其購買T-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