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8/60馬戈其改良型戰車

一輛已經除役的Magach-6,改裝自M-60A1,掛滿了反應裝甲。

大幅強化裝甲的Magach-7A,砲塔正面造型比較方正。

Magach-7C是改良後的Magach-7A,砲塔正面裝甲為楔型。

──by  Captian Picard


 

以色列從1949年立國以來,立刻就面臨周遭阿拉伯國家的圍攻,在短短40年內就與阿拉伯世界爆發五場大規模戰爭,而資源、人力遠比敵方匱乏的以色列竟然每次都能不敗,甚至屢屢取得輝煌勝利,擴大國土。實際上,以色列不僅小國寡民,武器的來源也因列強懾於阿拉伯國家的石油制裁而異常匱乏,早年以色列陸軍中沒幾輛像樣的戰車,清一色都是他人瀕臨報廢的二手老爺貨,包括1950年代從法國手中獲得的美製M-4(二次大戰時代的車)與AMX-13輕戰車 ,在1960年代好不容易從西德與美國獲得M-48A1/2、英國汰換的百夫長等。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猶太人發揮了克勤克儉的傳統,為這些戰車施予大規模的性能重建,在改良後其性能都煥然一新,而以色列陸軍就是靠著這些中古戰車在幾次中東戰役中痛宰擁有當時最新型蘇聯戰車的阿拉伯裝甲部隊。在六日戰爭中,以色列俘虜大批完整的俄製T-54/55戰車、裝甲車與自走砲等等,以色列也為其換裝與既有車輛相同的美系105mm主砲與動力系統,其改裝能力實在驚人。

以色列對戰車性能重建的實例包括:將M-4換裝新的動力系統、觀測射控與主砲等,包括換裝75mm主砲的M-50以及換裝105mm主砲的M-51;由於改裝幅度過劇,這些M-4的車體與砲塔都有不小的變動,體積也有所增加。這些二次大戰時代的「拼裝車」直到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仍被大量使用,M-51並在贖罪日戰爭中憑藉奇襲戰術 ,全殲了伊拉克一個配備新型T-62戰車的戰車旅,創下54:0的輝煌紀錄。在百夫長戰車方面,雖然其性能超越M-4甚多,而且防護能力居於以軍戰車之冠,頗對以色列的胃口,但是其汽油引擎耗油凶猛、續航力過短且故障頻仍,早期並不受到以軍歡迎;後來以色列為其換裝與M-48A3相同的AVDS-1790-2柴油機與美製自動變速箱,性能 才煥然一新。而在六日戰爭中俘虜的數百輛埃及T-54/55戰車則被稱為蒂朗(Tiran)-4/5型戰車,日後以軍也為其換裝新型動力系統、射控系統以及105mm滑膛砲。

此外,就是本文的主角──針對美製M-48、M-60巴頓(Patton)戰車所進行的改良,而以色列將其稱為馬戈其(Magach)。馬戈其前後總共分為七代,其中馬戈其-1~5是M-48系列,馬戈其-6、7是M-60系列。

有趣的是,一反今日美國對以色列的大力支持,1950年代以色列建國之初,美國基於政治考量,多次拒絕出售戰車給以色列;例如在1955年,以色列首度向美國申請購買60輛屬於早期巴頓系列的M-47戰車,被美國打了回票,在1958年二度向美國申購100輛M-47也鎩羽而歸。直到1960年代初,以色列好不容易獲得西德同意,購入150輛西德陸軍淘汰的二手M-48A2戰車,這是以色列第一次獲得巴頓戰車。雖然是剩餘物資,M-48A2至少也比當時以色列手頭上的M-4、AMX-13強得多;不過在阿拉伯國家的強大政治壓力之下,總共只有40輛交付以軍。在1966年,美國以西德沒能完成先前M-48A2戰車供應合約為由,主動提供西德所欠的110輛M-48A2給以色列,稍後又追加100輛M-48A1。 在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以色列又從約旦陸軍擄獲100 輛M-48和M-48A1(當時約旦陸軍總共只有約170輛M-48系列)。

以下便分別介紹馬戈其的各種型號:

Magach-1:即 M-48A1。

Magach-2:即 M-48A2C。

Magach-3: 相較於阿拉伯國家大批裝備的新式蘇聯戰車,M-48的火力早已落伍。其中,T-54/55配備100mm主砲,已經大於M-48的M-41 90mm旋膛砲;而阿拉伯國家在1960年代開始裝備的T-62,更擁有當時全球最大的115mm火砲。為了彌補戰車性能上的劣勢,以色列遂在1960年代對手頭上的M-48A1/2進行改良,提升到類似M-48A5的水準。

動力系統方面,將原先耗油量大的AV-1790汽油引擎換成與M-48A3相同的AVDS-1790-2A柴油機 (750馬力),並換裝Allison CD-850-6自動變速箱,續航力與可靠度大為增加。火力方面,馬戈其-3以一門英國L-7 105mm旋膛砲取代原有的90mm主砲,並配備以色列軍事工業公司自行開發的M-111翼穩脫殼穿甲曳光彈,使其火力能與T-54/55戰車一搏 ;而主砲砲管上方還架設一挺M-2 12.7mm重機槍來加強近戰火力。此外,馬戈其-3拆除M-48原有的封閉式車長小砲塔,換裝以色列自製的旋轉槍塔,包括M1、Sherman、Urdan等型號,不過到最後都統一為Urdan。Urdan旋轉槍塔採用開放式設計,能更換機槍的槍架 (選擇包括12.7mm與7.62mm機槍),高度比原來的車長小砲塔低;不過車長在操作機槍時必須露出上半身,而無法像原先車長小砲塔般密閉於內操作。 其他方面,馬戈其-3也換裝了新的美製無線電通信系統。在同一時期,以色列百夫長戰車也進行與馬戈其-3相似的改裝,換裝同型的主砲、發動雞、新通信系統等,並稱為蕭特(Shot)戰車。

在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時,以色列陸軍總共改裝完120輛馬戈其-3並投入戰鬥。在六日戰爭、1973年贖罪日戰爭以及1982年黎南戰爭都是以色列裝甲部隊的骨幹之一。在1970年代末期,馬戈其-3加裝了以色列Rafael公司開發的Blazer高爆反應裝甲(ERA)。

 

Magach-5

Magach-5: 為了彌補以色列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損失,美國在1970年代末又提供150輛M-48A5給以色列;這批戰車被稱為Magach-5,並加裝Blazer反應裝甲。 使用的動力系統是AVDS-1790-2D柴油機與CD-850-6A自動變速箱。

Magach-6

在1982年黎南戰爭之後,蘇聯透過敘利亞取得若干俘虜自以色列的戰車,至少包括一輛配備以色列新型國產105mm APFSDS砲彈以及國產ERA反應裝甲的M-48A5(以軍總共7輛配備ERA裝甲的M-48A5在黎南戰爭中下落不明)。經過測試後,蘇聯方面自認為當時蘇聯國產最新型T-64/72/80等戰車的正面複合裝甲面對105mm APFSDS彈都仍力有未逮,因此以ERA反應裝甲進一步補強戰車正面(達三層之多);有趣的是,美方透過擄獲的敘利亞T-72測試,得到的結果則是105mm APFSDS砲彈無法有效擊穿正面配備ERA複合裝甲的T-72,因此立刻為當時配備105mm旋膛砲的M-1戰車換裝120mm戰車砲。

Magach-6: 在1970年代初期,以色列首度從美國獲得150輛全新生產的M-60A1,開啟了M-60在以軍服役的時代。以色列稱歷年引進的M-60系列(含M-60A1與M-60A3)為馬戈其-6,同樣 也車長小砲塔換成Urdan旋轉槍塔。

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這150輛Magach 6(M-60A1)是以色列陸軍最先進的主力戰車。戰爭爆發時(10月6日)埃及突襲以色列,渡過蘇伊士運河攻破巴勒夫防線。以色列裝甲部隊連忙馳援;由於以軍準備不足加上輕敵,沒有留意到埃及已經在運河靠埃及的一側布置大量反戰車武器陣地(埃及填高了運河在埃及一側斜坡,使反戰車飛彈陣地對於對岸來襲的以色列戰車擁有絕佳射界),6月8日以色列裝甲部隊460旅與600旅在沒有砲兵、步兵協同的狀況下朝埃及過河登上西奈半島的部隊衝鋒,結果遭到埃及反裝甲陣地(包含AT-3單兵反戰車飛彈與RPG火箭)的猛烈射擊而損失慘重;第600旅的旅長率領該旅第190裝甲營朝運河岸衝鋒,結果進入埃及第二步兵師的反戰車陷阱,半小時內被反戰車武器幾乎全殲,只剩四輛戰車(包括旅長乘車)能脫離戰場。在西奈半島對峙幾天之後,敘利亞在北邊攻勢受阻而不斷向埃及要求繼續進攻來對以色列施壓,沙達特總統遂下令渡過河岸的埃及部隊離開運河沿岸防空飛彈與反戰車飛彈網的保護向前進攻,投入1000輛戰車;而以色列則集結800輛戰車與步兵、砲兵協同,並投入武裝直昇機和空軍戰機對埃及裝甲部隊攻擊(使用小牛、百蛇鳥等飛彈),雙方在米特拉隘道附近爆發二次大戰庫斯克會戰以後人類歷史規模最大的戰車對決;這一次,換成埃及戰車部隊朝以色列準備好的防禦陣地正面進攻,結果埃軍大敗,當天就損失150至260輛戰車(以色列號稱光是陸軍就擊毀264輛埃及戰車與裝甲車,還不包括空軍炸射的戰果),以色列只損失6輛戰車。遭重創的埃軍當天就只能退回攻擊發起的陣地,而這場戰役也是西奈半島戰線的轉捩點。次日,以色列步兵旅就開始在埃及第二軍、第三軍之間的空隙(大苦湖北邊)展開大規模反擊,最後在中國農場戰役後終於穿透並分割了埃及第二、第三軍之間的薄弱地帶,隨即渡過蘇伊士運河,攜帶美製M72 LAW單兵火箭的以色列步兵隨即將運河彼岸埃及的防空飛彈和反戰車飛彈陣地一個個摧毀,至此戰爭初期蒙受慘重損失的以色列空軍和裝甲部隊才終於能全力進攻,並且徹底扭轉了戰局。原本埃及在運河西岸留有預備隊來保護防空飛彈與反戰車飛彈陣地,但在6月11日作戰的重大損失後,只能將預備隊調往運河東岸補充前線,導致運河西岸的防務更為空虛, 無力阻擋以軍渡河之後的攻勢。在雙方停火前,已有大量以色列地面部隊進入運河彼端的埃及國土,完全切斷埃及第三軍的退路形成包圍,並且距離埃及首都開羅只有101公里。在贖罪日戰爭爆發之際,以色列總共有540輛Magach-3與Magach-6參戰,戰爭結束後僅剩下不到200輛完好,其餘完全被摧毀或受創需要整修。總計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陸軍有850輛戰車毀損,阿拉伯方面有2200輛戰車毀損。

在贖罪日戰爭中,M-60A1被發現砲塔下方與砲塔環等部位強度不足,被敵方砲彈貫穿後極易導致車輛全毀、人員全滅的慘狀,而且砲塔迴旋機構的液壓油極易被引燃,導致不少被擊中的M-60A1發生大火,將車內的以色列戰車兵燒死。 贖罪日戰爭後,Magach-6開始加掛Blazer反應裝甲來強化對反戰車武器的抵抗能力,而相關實戰經驗也回饋給美國,作為進一步改良M-60系列(包括後來的M-60A3)的依據。 在1980年到1985年間,以色列又從美國陸續獲得約300輛M-60A3戰車。

在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南部的「加利利和平行動」(Peace for Galilee,即黎南戰爭)中,以色列陸軍總共出動超過1400輛戰車,而Magach-6車系就是主力車種。在6月8日到11日以軍與敘利亞軍隊的交戰中,以色列只用了兩天就擊敗敘利亞裝甲部隊, 宣稱擊毀350到400輛敘利亞戰車(包含T-55/62與最新的T-72),以色列本身只有50輛戰車無法修復;由於此時參戰的Magach-6已經依照贖罪日戰爭的經驗加裝反應裝甲,因此敘利亞軍的RPG火箭與反戰車飛彈造成的傷害便比贖罪日戰爭明顯降低。此外,以軍戰車的L7 105mm旋膛砲(裝備於Magach系列、百夫長與馳車MK-1戰車)使用的以色列國產新型105nn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被證實效能極佳,能在2000m的距離上貫穿包含T-72在內的所有敘利亞戰車。

在與敘利亞的交戰中戰爭中,以軍M-60的防護表現優於敘利亞T-62;帳面上T-62正面裝甲厚度雖然高達240mm,反觀M-60A1對外公佈的數據中,最厚的砲盾處僅120mm最厚(M-60 A3達到203~254mm),但實際上T-62的生存表現還不如M-60A1,除了T-62側面裝甲較薄、內部整體生存設計較差之外,蘇聯戰車裝甲強度先天可能較差(因為蘇聯天候寒冷,經過硬化處理的鋼板易脆,所以不敢使用強化鋼板,而且鑄造砲塔的裝甲強度也比焊接裝甲差)。 不過與敘利亞陸軍當時最先進的T-72戰車(數量不多),以軍M-48、M-60甚至馳車MK-1無論在火砲威力或裝甲都居於下風;6月9日敘利亞裝甲部隊於Rashayya發動一波最猛烈的反擊,敘利亞第一裝甲旅的T-72遭遇數個營的以軍M-60,摧毀若干輛而本身沒有損失。

有部分被擊毀的Magach-5/6等以軍戰車落入敘利亞軍之手(包括一輛裝備ERA裝甲的M-48A5下落不明,顯然是被敘利亞取得),並輾轉由蘇聯獲得,蘇聯遂參考車上的以色列反應裝甲技術,也開發出本身的反應裝甲,裝備於T-72、T-80等戰車上。值得一提的是,據說蘇聯使用一輛敘利亞軍俘虜的以色列M-48的105mm火砲來測試T-80的戰車裝甲,結果可以在2000公尺的距離擊穿T-80正面;這主要是因為105mm旋膛砲初速較低,只有30%的機率會觸發T-80前方的反應裝甲,導致對西方105mm旋膛砲的防禦效果還不如蘇聯自身115、125mm滑膛砲。這刺激蘇聯進一步改良自身戰車使用的裝甲。

 

Magach-6B

Magach-6B Gal Batash

 

Magach-6B:1980年代為M-60推出的改良車型,比照美國陸軍為M-60A1進行的指定裝備可靠度提升(Reliability Improvement of Selected Equipment,RISE)方案進行改良,針對先前Magach-6在贖罪日戰爭中暴露的生存性弱點進行改善,此外105mm主砲加裝熱套筒,原先的鋁合金承載輪也換成鋼製承載輪。

Magach-6B Gal:1990年代的Magach-6B進一步升級版本,換裝新的Gal射控系統以及砲塔儲物籃。

Magach-6B Gal Batash:少量Magach-6B Gal被升級成此一標準,有時也會被稱為Magach-7D或Magach 8。換裝第四代被動裝甲套件,底盤與砲塔都加裝裝甲板,使得整體外觀顯得與原版M-60大不相同 ,以大角度傾斜的平面為主。此外,換裝980馬力的AVDS-1790-5A柴油發動機以及Allison CD850-6BX自動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與1個倒退檔。

Magach 6B Baz:少量Margach-6B被升級為此版本,換裝Baz射控系統的版本。

Magach-6C:改良版的M-60A3。

 Magach-6R:改良版M-60,發動機升級為AVDS-1790-2AG,與原本AVDS-1790-2A相較,擁有更強力的發電機。

Magach-6R*:Magach-6R再換裝Nachal Oz射控系統。

Magach-6M:Magach 6R* 進一步的射控改良型。

Magach-7: 以Magach-6為基礎,在1980年代後期推出的M-60大規模改良方案, 車體與砲塔全面附加新的被動裝甲套件,更換新的射控系統,並換裝980馬力的AVDS-1790-5A柴油發動機以及Allison CD850-6BX自動變速箱,再加上與馳車系列相同的履帶。

贖罪日戰爭後,以色列著重開發高爆反應裝甲,但是進入1980年代後期轉為以被動裝甲套件為主,主因是基於高爆反應裝甲的三大缺憾:第一是對付成形裝藥穿甲彈比較有效,對付動能彈效果則較差;其次則是高爆反應裝甲算是一種耗材,用掉之後該處便出現防禦破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高爆反應裝甲作用時,產生的高速破片將對戰車周遭的友軍步兵造成嚴重傷害,這在城鎮作戰中非常不利,然而以軍與巴勒斯坦人的衝突卻往往是這類型的戰鬥。 因此,在Magach-7上,被動裝甲套件取代了高爆反應裝甲,成為主要的防護升級項目;這是一種充填了堅固物質的裝甲套件,以螺栓固定在車體和砲塔上,易於更換。

Magach-7A砲塔與車體徹底加裝被動裝甲,其中砲塔部分完全被新的被動裝甲套件包圍,只有後方換裝超大置物籃處露出了原先砲塔的尾部,外型完全改觀,趨於方正,側面與正面裝甲並有傾斜角度;而這些安裝在砲塔上的裝甲套件似乎與原先砲塔本體有點空隙,所以砲塔的體積明顯變大。為了配合主砲的俯仰範圍,Magach-7A的正面裝甲留有開口,這在防護上可能形成弱點;不過由於原先M-60的砲盾仍保留在內,萬一砲彈由此射入則仍具有原本的防護能力。此外,Magach-7A的車體也加裝不少被動裝甲,包括車頭正面的上、下方,兩側也增加了大面積側裙,而這些側裙使用彈簧來安裝,能有少許活動。此外,砲塔兩側加裝兩具以色列自製的方形煙幕彈發射器。Magach-7的車體裝甲也十分徹底,僅有左右兩側擋泥板與發動機艙上蓋仍為原先M-60的面貌。Magach-7A的外型方正而笨重,頗類似當時西德的超級M-48。

Magach-7B/C:隨後,以色列進一步推出Magach-7B,修改了裝甲套件的外型;隨後Magach-7B進一步發展出Magach-7C(B型遂成為沒有服役的中繼型號),整體裝甲套件的造型更趨合理,砲塔 正面呈現大角度傾斜的楔型。

在1990年代末期,以色列軍事公司(IMI)為了競標土耳其改良M-60的訂單,以Magach-7C為藍本推出了SABRA改良套件,對裝甲、射控系統、武裝與動力進行了大幅度的提升;由於另有專文介紹SABRA,在此就不予贅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基於贖罪日戰爭的教訓,以色列戰車特別注重與敵方步兵的交戰,因此在贖罪日戰爭後所有的戰車都加裝能發射煙幕彈或人員殺傷彈的60mm迫擊砲,並在車長機槍之外追加裝填手機槍。

由以上敘述可見,以色列改良戰車的第一重點是防護力以及可靠度,這是考量到以色列兵員有限、必須充分保護乘員生命,以及沙漠環境對車輛的嚴苛考驗。但是對機動力方面,以色列並未著墨太多,因為機動力的提升往往意味著防護能力的犧牲,例如以軍機動力最好的AMX-13輕戰車雖然行動敏捷,但是幾乎無防護能力可言,萬一被擊中下場幾乎一定是車毀人亡,兵員有限的以色列根本無法接受;而以色列最滿意的則是英國百夫長,雖然機動能力在以軍戰車中敬陪末座,但是擁有最雄厚的裝甲,在以阿戰爭中曾締造單車中彈11發後仍然存活的神話。而1977年以色列推出的自製馳車(Merkava)系列戰車也是將乘員的防護放在第一,機動力最末,可見以色列的戰車設計哲學與英國相似,甚至在追求防護能力上比英國更極端。

從1970年代末期起,以色列裝甲部隊開始換裝自製的馳車系列主力戰車;到了2000年代初期,以色列陸軍已經擁有1200輛馳車MK-2/3,並繼續生產馳車MK-4,而以軍原有的馬戈其系列(包括1400輛M-60系列、600輛M-48系列)以及250輛歷年來擄自阿拉伯國家的T-55/T-62/Ti-67都已轉為備役。在外援、資金匱乏的情況下,以色列仍然巧手重建這些裝備的性能並長年使用,實在不得不佩服猶太人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不愧是亡國一千多年仍能復國的強韌民族。由於多年戰車、裝甲車改裝累積的經驗,以色列在戰車改裝市場上還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在獲得改良俘虜自敵國的俄製裝備的經驗後,反過來推出蘇聯戰車的升級套件。正因為紮實的本事──無論是技術還是戰技,猶太人才能在死敵環伺的中東站穩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