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洲級導彈驅逐艦

從上方俯瞰051C首艦瀋陽號(DDG-115) ,注意尾艛上的30N6E1相位陣列雷達天線處於折收狀態。

051C首艦瀋陽號在2004年12月剛從大連造船廠下水的畫面。

(上與下)兩艘051C正建造中。注意下圖後方背景包括購自烏克蘭、施工中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後來成為中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16)。

由艦尾看瀋陽號。051C犧牲了原本051B的機庫空間,拿來裝置RIF-M導彈發射器。

攝於2017年的瀋陽號。與以前的照片比較,可以發現此時更換新型艦載小艇以及收放起重機(煙囪兩側)

,代替了原本舊式的重力滑架小艇收放裝置,大幅提高收放小艇作業的速率。

 (上與下)051C的二號艦──石家莊號(116)。

停泊中的石家莊號,右為姊妹艦瀋陽號。

後方俯瞰051C,可以清處看到前桅杆的頂板三維對空搜索雷達、煙囪後方配合RIF-M的30N6E1相位陣列雷達,

以及機庫上的四組八聯裝RIF-M防空飛彈的轉輪式垂直發射器。

2009年4月下旬中國海軍在青島舉行「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60週年」的國際閱艦式,畫面中正好是三型2000年代上半推出

的三型國產導彈驅逐艦首艦,由前而後是051C首艦瀋陽號(115)、052C首艦蘭州號(170)、052B首艦廣州號(168)。

由於配備國產相控陣、垂直發射防空導彈系統的052C終於發展成熟,在2010年代起批量建造(含後續精進的052D)

,所以051C就完成填補戰力空隙的階段性使命,不再繼續向俄羅斯訂購RIF-M系統建造後續艦。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旅洲級導彈驅逐艦/中國(Luzhou class,Type-051C)
建造國/建造廠 中國/大連船舶重工
尺寸(公尺) 長165 寬17.1
排水量(ton) 滿載約70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鍋爐*4

蒸汽渦輪*2/94000 

雙軸

航速(節) 30
續航力(海浬) 15000(15節)
乘員

偵測/電子戰系統 364型X頻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頂板(Top-Plate)3D對空搜索雷達*1

30N6E1相位陣列雷達*1

726-4 18聯裝干擾彈發射器*4

其餘不明

聲納 SJD-9主/被動艦首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MR-331 MINERAL-ME(Bandstand)反艦 導彈射控雷達 系統*1

其餘不明

艦載武裝

87式單管100mm 艦砲*1

八聯裝SA-N6C防空導彈垂直發射器*6

H/PJ-12(730型)30mm近迫武器系統*2

三聯裝324mm 7424型魚雷發射器*2

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器*4

姊妹艦

艦名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備註
DDG-115 瀋陽 2004/12/18 2006/11/28 北海艦隊
DDG-116石家莊 2005/7/26 2007/1/17 北海艦隊

 


 

起源

在2002年,中國上海江南造船廠陸續下水了兩艘052B與052C飛彈驅逐艦,成為中國第一批國產區域防空艦艇。然後在2004年底至2005年中旬,網路照片顯示葫蘆島的大連造船造船廠也在建造一種新艦艇,數量有兩艘,艦體設計與先前051B旅海級驅逐艦深圳號(167)相似;隨著工事進展,兩艦裝上了俄羅斯RIF-M區域防空飛彈系統,而這兩艦的型號則被確認為051C。RIF-M的北約代號為SA-N-6牢騷(Grumble), 此種防空導彈系統衍生自陸基的S-300F,先前配備於俄羅斯基洛夫級(Kirov class)與光榮級(Slava class)這兩種大型導彈巡洋艦上。

在先前052B/C、054、039A元級柴電潛艦與022型導彈快艇將中國軍事迷胃口越吊越高之際,突然冒出 「缺乏新意」的051C,無異於給眾網友們大潑冷水,使這種「相貌不揚」的051C沒有博得如同052B/C及054般的滿堂喝采,而是在爭議聲浪中獲得毀譽半摻的觀感。

從051B到051C

51C首艦在大連造船造船廠船台建造的畫面。

舷號115的051C首艦在大連剛下水不久的照片。注意右側是當時仍未進塢施工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

早在1990年代後期,中國海軍就考慮引進俄羅斯RIF-M艦載區域防空飛彈系統;當時中國自行開發的346型艦載相控陣以及海紅旗9垂直發射防空導彈系統都還在開發中,尚未定型。為了讓艦隊即時獲得區域防空能力,從國外引進是唯一的選項。在2002年4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約購入兩套俄羅斯RIF-M防空導彈系統 。在2002年4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約購入兩套俄羅斯RIF-M防空導彈系統 。

艦體載台方面, 由於2000年代初期中國戰備需求孔急(因應台灣民進黨執政、台獨勢力高漲),沒有時間專為RIF-M防空飛彈系統設計一種新的艦體平台。1990年代建成的兩艘052導彈驅逐艦排水量只有4000噸級,不足以容納體積龐大的RIF-M心;而體型加大的052B導彈驅逐艦也才剛開始建造,屬於尚未定型的新艦型,風險較高。因此,當時中國只有051B型導彈驅逐艦的艦體平台夠大並較為成熟,基本滿足安裝RIF-M的要求,且051B深圳號(167)1999年已經在1999年服役。因此,中國海軍選擇以051B的設計,修改成搭載RIF-M導彈系統的051C;由於基於現成設計,051C的艦體設計週期只花一年就完成舷號115的051C首艦在2004年12月18日下水。隔年,網路上出現兩艘051C同時在大連造船廠建造的照片。兩艘051C都配屬於北海艦隊,首艦被命名為瀋陽號(115),在2006年中投入服役 。至於第二艘051C型在2005年7月26日下水,舷號為116,命名為石家莊號,2007年3月服役。某種說法是2000年代初期大連造船廠正面臨嚴正的債務危機, 而中國引進RIF-M並與原有的051B載台結合,部分用意就是希望用這筆生意讓大連廠度過難關,而這確實達成了這項功用。

根據漢和信息中心亦報導,俄羅斯方面協助中國在051C上整合RIF-M防空飛彈系統的工作稱為988工程(Tema 988);不過實際上,051C船艦設計以及系統集成工作完全由中國自己進行,俄羅斯單純以供應RIF-M導彈系統(含雷達)的角色餐與此案,包括向中國船艦設計單位提供RIF-M導彈系統的技術規格,如外型尺寸、重量、重心、介面接口、性能參數、要求與限制等等,使中方能順利將RIF-M整合到船艦上。

由於RIF-M在俄羅斯海軍裡的地位類似於美國神盾系統,因此漢和信息中心又稱之為「中華俄式神盾」。依照北約代號的慣例,西方國家將051C命名為「旅洲級」(Luzhou class)。 由於換裝更重型的裝備,因此估計051C的滿載排水量應比051B深圳號增加一些,可達7000ton之譜。 早期外界認為051C的RIF-M擁有反彈道導彈能力,然而由於艦上並非裝備有效距離更長的64N6雷達,因此051C充其量只擁有防禦短程戰術地對地導彈的能力,不算具備如美國SM-3般的 真正反彈道導彈能力。

051C導彈驅逐艦在2008年完成國家一級定型程序(一同定型的包括052C導彈驅逐艦、054護衛艦以及改裝自053H型護衛艦的516火力支援艦),完成所有設計定型

基本設計

相較於051B深圳號,051C以不少2000年代新出現的裝備來取代舊有系統;例如,深圳號艦首的39A 雙聯裝100mm 艦砲,在051C上被中國新開發的87式單管100mm 艦砲(與052B/C及054相同)所取代,艦首艛後方兩側甲板各裝了兩座與052B/C相同的726-4 18聯裝干擾彈發射器,二號桅杆兩側各加裝一座730型30mm近迫武器系統來替換深圳號的四座76A型37mm防空火砲 ,因此原本深圳號機庫邊緣76A型砲位的半圓形結構都被取消。由於730型的射控雷達整合於砲塔上,所以051C就不用如深圳號般,在其他位置安裝射控雷達。與深圳號相同,051C的煙囪後方設有兩組四聯裝鷹擊-83反艦 導彈發射器 。由於沿用051B的艦體設計,051C的兩組7424型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直接設置於兩舷甲板上,而沒有採用052B/C及054的隱藏式設計。 另外,原本深圳號艦尾下方有個開放的甲板區域,051C則改為封閉式艦尾。

電子系統方面,051C並未沿用 深圳號的海鷹381乙對空搜索雷達,而改用一具與052B相同的俄羅斯Fregat M2EM(北約代號頂板,Top-Plate)3D對空搜索雷達,安裝於艦體中段的 二號桅杆頂端;而為了承載重量更大的Fregat M2EM天線,051C的主桅杆經過修改,比原本深圳號更為粗壯,邊緣也從原本深圳號的圓弧形改為折角,可降低雷達截面積。此外,原本深圳號前桅杆頂端的363S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在051C上被一具擁有球型護罩的364型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取代。與052B/C相同,051C在艦橋頂部安裝了一套俄製MR-331 MINERAL-ME(北約代號Bandstand)反艦導彈/艦砲射控雷達系統(詳見052B一文)。由於取消了海紅旗-7短程防空飛彈,連帶也不需要配套的345型射控雷達,051C艦橋頂部的雷達平台由原先深圳號的二階簡化為一階 。 051C二號煙囪後方的艙室由深圳號的單層加高為雙層,其高度大致與尾艛相當,可能是為了容納更多電子設備;此外,原本位於後桅杆兩側的衛星通信天線平台挪到桅杆後方。

把體型龐大的RIF-M塞進051B的載台,是整個計畫的最大難題。最初俄羅斯方面認為,搭載RIF-M的艦體至少需要8000噸級,6000噸級的051B載台無論容積與噸位都過於侷促,沒有安裝RIF-M的條件;然而中國方面在 付出犧牲機庫空間以及刪除部分直昇機著艦保障設施(如取消直昇機燃料槽)等代價之下,硬是將RIF-M塞進了這個艦體平台。最初俄羅斯認為硬塞RIF-M將嚴重削弱051C的穩定性,然而經過中國方面仔細計算驗證,顯示雖然051C的穩定性比051B降低,但還是在軍方標準的上限以內,完全合用(只是上部重量的成長餘裕受到大幅壓縮,不過對於051C這種應急的設計,也不需要太過考量未來的擴充性)。

由於缺乏讓直昇機駐艦的能力,日後051C並未參與亞丁灣反海盜護航任務。

在2017年左右,照片顯示兩艘051C曾做過若干小幅度改裝,例如換裝新型玻璃鋼艦載小艇以及收放起重機,取代原本舊式的重力滑架式小艇收放裝置,大幅提高收放小艇作業的效率(這是基於亞丁灣反海盜護航勤務的經驗)。2017年下旬的照片顯示051C二號艦石家莊(116)經過小幅度改裝,兩側艦載小艇掛載位置下方的主甲板露天走道被一層新增的結構封閉起來(仍留有開口),從730近防砲的砲位一直延伸到煙囪的位置(小艇停放在這段結構的頂上)。

攝於2017年的瀋陽號(115),可以發現煙囪兩側原本的重力滑架式小艇收放裝置換成新型起重機。

攝於2017年的石家莊號(116),注意艦體中部兩側小艇位置增設一段結構將走道封閉起來,

從730近防砲的砲位延伸到煙囪部位,小艇則放在這層結構頂部的甲板上。

 

RIF-M區域防空導彈系統

051C尾艛上的30N6E1相位陣列雷達,是艦上RIF-M(SA-N-6)防空 導彈系統的一環。

(上與下二張)一組051C為後部RIF-M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進行裝填的組圖。

RIF-M的垂直發射器旋轉彈艙內部畫面。彈艙中間的柱子是旋轉軸,驅動旋轉的機構在底下;

導彈發射管掛在中心轉軸的周圍,透過轉軸轉動而輪流對準發射器開口。

051C最關鍵的裝備,無疑是RIF-M防空導彈系統,北約代號為SA-N-6牢騷(Grumble)。SA-N-6使用八聯裝冷發射式轉輪垂直發射器(每套發射器只有一個 外動力彈射裝置與一個發射口,八個發射管透過彈艙旋轉來共用彈射裝置發射升空),導引模式為中途慣性導引/資料鏈指揮+終端Trace-via-Missile(TVM)。

S-300的第一代艦載衍生版是S-300F(配備於陸軍的是S-300V,配備國土防空部隊的是S-300P),代號堡壘(Fort),北約代號 SA-N-6,俄羅斯外銷型號為RIF,於1984年推出。RIF使用5V55RM飛彈,採用單節固態燃料火箭推進,彈長7.5m,直徑45cm,彈重1450kg,最大速率1700 m/s (約3.8馬赫),最大攔截速率1150m/s(2.572馬赫),最大射程90km,最小射程約7km, 最大射高25000m,最小射高20m,其重133kg的高爆彈頭能散佈出20000個2g重破片;第二代的SA-N-6B使用改良後的5V55L導彈。 陸基的S-300P/PM搭配5N63系列射控雷達。

而051C使用的則是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S-300FM(Fort-M),性能相當於S-300PUM-1(S-300F與S-300PUM-1實際上是由不同的設計局開發的獨立產品 ),俄羅斯外銷型號為RIF-M,北約稱為SA-N-6C或SA-N-20。S-300PUM-1是S-300PS的出口型號,1993年開始進入俄羅斯服役。S-300MF使用1990年代初期推出的48N6導彈,稍後又換成射程增為150km的48N6E導彈 (北約代號SA-N-20),中國051C使用的應該就是48N6E。48N6E彈長7.5m,彈徑增至50cm,重量增為1780kg,發動機推力與彈頭威力都5V55型更進一步強化,最大射程約150km,最小射程5km,最大射高 增為27000m,最小射高號稱只有10m,最大飛行速率2000m/s(約4.47馬赫),最大攔截速率2800m/s(約6.415馬赫), 戰鬥部重量增至144kg,可散佈20000個4g重破片 。SA-N-6C搭配30N6E型相位陣列搜索/射控雷達(俄羅斯國防部編號3R-48,北約代號Tomb Stone),使用單面可轉式天線, 發射機以電磁透鏡空間餽源(Space Dielectric Len)向天線陣面餽送射頻能量(不經過封閉的波導線路,直接在空間輻射,天線接收到射頻能量後以電子控制移相方式生成雷達波束;這是1980、90年代陸基機動防空飛彈系統常用的相位陣列雷達型式),最大搜索距離達300km,能同時導引12枚 導彈攻擊6個不同目標,系統自動追蹤鎖定目標所需的反應時間約7秒,最大射速約為每三秒鐘一發,在五級海象以內都能有效發射,號稱可以穩定地追蹤戰術彈道導彈。此外,RIF-M必要時還可用來攻擊水面目標;在2015年,瀋陽號在某次演習中,成功進以RIF-M擊中水面目標,這是中國海軍首次進行這樣的操作。 在一次實彈演習中,一艘051C型導彈驅逐艦連續發射RIF-M防空導彈,擊落多個方向來襲、兩批次共計八枚次音速靶彈。

 

051C艦首SA-N-6防空導彈垂直發射器,正在發射。

051C的石家莊號(116)發射RIF-M防空飛彈的照片。

由石家莊號(116)為首的一個中國海軍海上編隊。

051C配備六組配合RIF-M的TPK(3C-41)八聯裝轉輪型垂直發射器(由俄羅斯Fakel設計局研製(Fakel Experimental Design Bureau)),艦橋前方的B砲位配備兩組,另外四組設置於尾艛結構末端,因此犧牲了原先051B的直昇機庫設施 ,這些推測都大致與事先外界的推測相當。RIF-M系統的30N6E1相位陣列射控雷達安裝於尾艛前端,而原本051B裝在艦尾艛的517型A波段八木天線對空搜索雷達就被取消了。在30N6E1雷達座的兩側,各裝有兩組與052B/C相同的大型干擾火箭發射器

依照RIF-M原廠金鋼石設計局的資料,051C使用的RIF-M(S-300FM)系統基本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是3S48防空導彈的貯存和發射裝置,基本配置由六個八聯裝轉輪型垂直發射單元構成, ,共計48枚導彈;這六組發射裝置的總重量(含導彈)超過250噸,每個轉輪垂直發射單元 不含導彈的重量約9噸,常規戰備半滿(裝填4枚導彈)的情況下重19.5噸,每個發射單元佔地面積21平方公尺,六個單元總共佔地120平方公尺 。第二是布置在艦艇內部的控制系統,重約40噸,占地將近60平方公尺。第三是追蹤射控雷達,重約12.4噸。 因此整套RIF-M(含六個垂直發射單元、48枚導彈)總重量超過400噸。

與 中國自製052C「中華神盾」 導彈驅逐艦的海紅旗-9區域防空導彈系統相較,由於海紅9基本上就是發展改良自S-300,因此雙方的能力應該大致相當,唯海紅旗-9導彈的體積重量都低於48N6E,最大射程也是稍低的120km;不過30N6E1只有單面天線,只能監控特定的方位,在戰場空域監視、多目標同時追蹤接戰等方面都遠不及052C的四面式相位陣列雷達 。雖然如此,SA-N-6C是經過驗證的成熟系統,比當時尚在測試驗證的海紅旗-9更快形成戰力 。

(上與下)石家莊號(116)的戰情中樞畫面。

051C的編隊指揮室,攝於2013年10月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期間。

 

服役紀錄

在2009年6月下旬,一支由解放軍北海艦隊五艘艦艇組成的編隊通過日本在東海上的琉球與宮古島,進入太平洋進行演習。這支編隊包括051C型艦石家莊號、兩艘江衛II級 護衛艦、洪澤湖號(881)補給艦與一艘支援船,該編隊進入太平洋後在日本沖之鳥島東北方260公里處的海域進行軍事演習,配屬的艦載直昇機曾升空操作,艦隊一度轉向接近附近監視的日本保安廳巡視船瑞穗號(PLH-21),不過在雙方克制下,並未發生任何衝突對峙。完成演習後,這支編隊從沖繩島西南170公里處朝西北航行,最後返回東海,整個航行與演習過程都在日本海自P-3C巡邏機的監控之下。由於沖之鳥島是日本提交的大陸棚劃界案中頗具爭議性的一部份(詳見日本海上保安廳一文), 中國在2009年10月1日閱兵大典前三個月於沖之鳥島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演習,背後的意涵頗耐人尋味。

在2010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一支由中國東海與北海艦隊混編成的大型編隊(包括瀋陽號導彈驅逐艦、2艘現代級驅逐艦、三艘江衛級護衛艦、一艘福清級補給艦、一艘潛艦救難艦與兩艘Kilo級潛艦)實施大規模跨區遠航訓練,期間在4月10日通過宮古海峽,這是中方第一次有如此規模的大型編隊通過海峽,更是中方第一次有潛艦以浮航方式通過宮古海峽,此一活動自然引發日方高度關注。 中國這支通過宮古海峽以後繼續向南航行,經巴士海峽抵達馬六甲海峽以東海域,並在南沙群島周邊海域輪值巡礁勤務,並在西沙群島海域進行軍事演練,來回航程達6000海里。不過,中方認為其艦隊是公海無害通過,屬於正常的例行訓練,因此反而指責日方反應過度;相反地,中方有評論認為日方對於中方接近日本海域、穿過島鏈的航行活動十分敏感,只不過是因為過去海軍的遠航活動太少而已。

 

評析(個體部分):階段性使命

雖然051C算是特定機運之下的產物,將一套不在原始設計的大型防空導彈系統硬塞入051B艦體,難免有許多侷促與問題,但這樣的做法仍有一個顯著的優點:其艦體載台與主要防空裝備都是已經發展成熟的系統,故即便051C的完工稍晚於全新設計的052C,還是能較快形成戰力 ,舒緩北海艦隊對於區域防空艦艇的燃眉之急,而且是中國海軍第一種形成戰力、配備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的艦艇。

052C設計雖然較為新穎,然而當時中國沒有可靠的國產燃氣渦輪,因此該型艦艇能否進入量產,在當時仍是未知數。中國海軍數十年來在艦用燃氣渦輪的取得上一直很不順遂──1980年代初期與英國洽商引進Spey渦輪噴射發動機告吹,成都飛機公司 在1986年在美國惠普(HP)技術協助下發展FT-8燃氣渦輪(惠普JT8D-219渦輪扇發動機的衍生型)由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西方對中國實施軍事禁運而終止,美製LM-2500只買了一次(裝備於 兩艘052驅逐艦)就因天安門事件遭到禁運;雖然後來從烏克蘭引進GT-25000燃氣渦輪裝備於052B/C上,但是隨後烏克蘭政局不穩,2004年年底總統大選後親西方政府上台,GT-25000的貨源是否會在美方施壓下中斷,誰都不敢保證 ;雖然中國也同時進行GT-25000的國產化,然而在2000年代前期距離實用化仍然很遠(直到2010年左右才通過驗收) 。另外,2000初期研製的052C導彈驅逐艦使用的346型相控陣雷達系統以及海紅旗-9防空導彈系統(其設計也有明顯參考RIF-M系列的痕跡),雖然整體技術水平(尤其是雷達、電子系統)比RIF-M更為先進,但到2000年代初期還在測試階,無法立刻形成戰鬥能力,這也構成解放軍快速引進RIF-M的需求。因此, 雖然052C設計配套不盡合理,但作為技術摸索過渡期的產物仍算是達成它的階段性使命。不過,結合RIF-M防空飛彈與051B艦體的051C,據說服役後仍出現一些問題。

根據漢和防務月刊2008年5月號的報導,中國與俄羅斯在2008年初針對三項主要軍事技術合作事宜進行談判,其中包括引進更多RIF-M垂直發射防空導彈系統、兩艘956EM改良型現代級的升級方案等;而俄羅斯北方設計局也透露 中國似乎在規劃建造從051C改良的051D蒸汽動力防空艦以及採用燃氣渦輪的052D防空艦 。然而在2010年底,江南廠成批建造052C後續艦開始陸續出現,而中國國產化的GT-25000也在同一時期通過了驗收,意味中國國產化的相位陣列雷達/防空 導彈系統與燃氣渦輪終於站穩腳步;因此,中國海軍再也沒有進一步向俄羅斯訂購RIF-M防空導彈以及建造後續蒸汽推進驅逐艦。

 

評析(整體部分):過渡時期

中國從1990到2000年代前期,發展新武器系統經常採取「外購、自行研發」並進的模式,一面從俄羅斯引進現成系統來立刻提升戰力,同時也透過自行研發與模仿 (包括直接研究從俄羅斯引進的武器成品),讓自身的技術逐漸生根茁壯。 中國發展國防工業的困境,不外乎本身科技水準落後、資源匱乏,以及國外技術來源不穩定,別說難以獲得西方國家的援助,就連俄羅斯這個來源也常常發生品質或售後服務不穩定的狀況;在這種狀況下,整合本土、俄羅斯與有限度的西方外來技術,再慢慢摸索整合,並改進本身的技術水準,是 中國在種種環境限制下發展國防科技的最可行路線。

除了自行海紅旗-9(HHQ-9)垂直發射防空導彈與配套的346型相控陣雷達 (之後用於052C導彈驅逐艦),中國在1997年向俄羅斯訂購首批兩艘現代級飛彈驅逐艦,並藉此引進艦上的Shtil-1區域防空飛彈 ,隨後又在俄羅斯的協助下,直接將Shtil-1以及配套的防空戰系、雷達整合在國產的052B導彈驅逐艦 上;而052B的載台設計也用於前瞻性較高、但需要更多時間來開發測試的052C導彈驅逐艦。由於海紅旗9和346型相控陣無法在2000年代前半形成戰力,配備Shtil-1防空飛彈系統的現代級以及052B讓中國海軍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終於首度擁有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對於填補戰力空隙頗有助益。而稍後在2002年引進兩套RIF-M並 結合現成的051B載台而成為051C,同樣也是基於快速形成戰鬥力。而052C國產防空艦則 經過更長時間的測試驗證,並等待GT-25000燃氣渦輪完成國產化以及江南造船廠遷入長興廠區,才在2000年代 末期展開批量建造。除了驅逐艦之外,護衛艦也有類似情況;採用嶄新設計的054護衛艦,首先建造兩艘使用現成海紅旗-7防空導彈系統的過渡性版本先投入服役,隨後才開始批量建造配備海紅旗-16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的054A。

因此,在1990年代後期到2000年代前期,中國等於同時執行三個國產區域防空驅逐艦計畫,加上外購的現代級,無可避免造成資源分散以及裝備紛雜化 的問題(這幾種驅逐艦分別使用從俄羅斯進口的Shtil-1、RIF-M以及國產海紅旗-9,再加上之後054A導彈護衛艦的國產海紅旗-16,使中國海軍總共 要維持四種區域防空導彈系統)。由於艦型與裝備的複雜化, 整個中國海軍的後勤體系自然會倍感壓力。除了後勤之外,另一個大問題則是協同作戰體制,由於中國各種新艦包含俄羅斯與國產等不同技術來源,武器裝備與通信傳輸系統都不盡相同,不同體系之間很難進行數位資料傳輸與協同作戰。

以2010年代初期的情況再來回顧2000年代初期中國造艦發展稍嫌混亂的情況,除了前述中國發展國防技術的摸索之外,另外也反應當時時空環境造成的影響。1996年台海導彈危機刺激中國進行軍事現代化,1999年5月8日科索沃戰爭期間美國空軍誤炸南斯拉夫的中國大使館導致中美關係緊繃,2000年代台灣民進黨首度執政,台獨聲勢高漲;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亟需立刻強化手頭上的威攝武力。當時解放軍海軍主力的052旅滬級驅逐艦、051旅大級驅逐艦、053系列護衛艦等性能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 ,引進現代級之前,艦中國海軍完全沒有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而一些較為長遠的國產艦載系統(包含HHQ-9防空導彈與相控陣雷達、發展自俄羅斯Shtil-1的HQ-16防空導彈系統等)都還在研發階段,無法在短期內投入服役形成戰力,因此中國海軍迫切需要獲得新艦。在2000年代前期中國新造的主戰艦艇如兩艘052B、兩艘052C、兩艘051C導彈驅逐艦以及兩艘054導彈護衛艦, 只有052C屬於「長期、常態發展」的型號,其他都帶有應急的色彩;由於需要時間測試驗證作戰系統,加上中國尚須時間進行烏克蘭製燃氣渦輪的國產化作業,052C在2000年代前期建造兩艘之後就暫時停滯 。

而使用與052C同型載台並搭載俄製Shtil-1防空系統的052B導彈驅逐艦、以051B艦體搭載俄製RIF-M防空導彈而成的051C導彈驅逐艦,以及使用全新載台但作戰裝備升級有限的054導彈護衛艦, 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投入服役並形成戰鬥力,舒緩了解放軍對新型艦艇的燃眉之急 。 在其中最具意義的是,透過這些過渡型艦艇的服役,中國三大艦隊首次都獲得了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包括北海艦隊的051C、東海艦隊的現代級以及南海艦隊的052B,填補了之前的空白。建造這些填補戰力空隙的過渡性主戰艦艇,加上2000年代前期因應台獨勢力而大量建造的022穿浪飛彈快艇以及072-III/074坦克登陸艦艇, 雖然對當時中國有立即的必要性,但還是動用了不少資源與人力物力,並影響了中國海軍的發展節奏。

在2006年以後,搭載HQ-16垂直發射導彈系統的054A護衛艦開始有系統地大量建造,原本的054護衛艦就再也沒有後續艦;而2000年代末上海江南造船廠啟用長興廠區後,052C的後續艦也開始成批建造,052B/051C也就沒了下文。加上071船塢運輸艦的後續艦開始建造、39元級柴電攻擊潛艦也逐漸邁向定型完善,顯示中國海軍自主技術逐漸邁入正軌,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代前期小批建造多種艦型並向俄羅斯購艦的紛雜時期終於告一段落。隨著中國真正的長遠計畫步上正軌, 前述幾個「過渡性質」的應急設計也達成了階段性的使命,不再有後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