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玉昭級綜合登陸艦

俯瞰 中國首艘071型崑崙山號(998)綜合登陸艦。

崑崙山號(998)綜合登陸艦試航的雄姿。

從艦尾看崑崙山號,尾塢艙門敞開。

在2010年下旬參與索馬利亞護航任務的崑崙山號,前方是一同參與的052C導彈
驅逐艦蘭州號(170)

071二號艦井岡山號(999)剛下水的畫面。

071二號艦井岡山號(999)。首艦崑崙山號服役一段時間後,中國才開始成批建造071型艦。

兩艘編隊航行的071,前為崑崙山號,後為井岡山號。

攝於2012年9月的照片,三艘建成的071綜合登陸艦停泊於同一處。 第三艘071命名為長白山(989)

(上與下)井岡山號(999)綜合登陸艦的物艙敞開,一艘726型氣墊登陸艇正準備駛出。

(上與下)一艘071綜合登陸艦施放兩棲戰車進行登陸演練的畫面。

編入第十五批索馬利亞護航編隊的長白山號(989)正在執行任務。

俯瞰長白山號

一架直8直昇機剛從長白山號起飛。

(上與下)長白山號在2015年1月隨中國海軍編隊訪問英國朴次茅茲港時的照片。

長白山號與皇家海軍Type 45導彈驅逐艦勇敢號 (HMS Daring D-32)並排航行。

長白山號在2015年1月隨中國海軍編隊進入德國漢堡港進行訪問時的畫面。

在2017年3月下旬,兩艘071崑崙山(998,前)與長白山(989,後)

一艘071的艦尾照片,塢艙裡停放四艘724型小型氣墊登陸艇。

一艘071的塢艙照片,停放了包括05式兩棲戰車在內的各型履帶裝甲車。

中國南海艦隊登陸艦編隊執行演練,可以看到071的長白山號(989,近處)與景岡山號(999,遠處)

與三艘726型氣墊登陸載具。攝於2019年3月11至16日的南海艦隊演習中。
 

2015年2月阿不達比防衛展(IDEX 2015)中國船舶與貿易總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and Trading Company,CSTC)

展出的船塢登陸艦,基本設計衍生自071而體型較小,可搭載18輛主戰坦克與16輛輕型通用輪車。

甲板上有兩個直昇機起降點,可同時停放、操作兩架大型直昇機。此設計可能與CSTC投標

泰國、馬來西亞的船塢登陸艦案有關。

在2018年9月第10屆南非防務展(Africa Aerospace and Defence Airshow,AAD2018)中,中國船舶重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

(CSOC)展出一種綜合登陸艦模型,顯然是以071為基礎修改。注意艦首同時裝備76mm火砲以及紅旗-10防空導彈。

在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建造中的第八艘071,此照片出現於2019年5月上旬。

注意畫面左側的分段,可能是第一艘075型兩棲攻擊艦。

2019年11月下旬泰國國際防務展(DST2019)中展出的出口型071E綜合登陸艦模型,

直昇機甲板上放置泰國海軍的美製S-70反潛直昇機模型,顯示這個模型就是為泰國建造的版本。

注意直昇機甲板有三個起降點。

泰國海軍向中國訂購的071E綜合登陸艦在2021年12月23日於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

同一天該廠出塢下水的還有巴基斯坦訂購的054AP導彈護衛艦四號艦,以及

中國海軍自用的054A導彈護衛艦第35號艦

 

泰國海軍訂購的071E綜合登陸艦試航的照片,該艦被命名為象島號(HTMS Chang LPD-792)。

泰國071E的艦尾比071加長,有三個直昇機起降點;艦內空間經過調整,車庫擴大但塢艙容積縮減。

2023年4月25日,象島號首次抵達泰國春武里府梭桃邑海軍基地,隨後舉行交艦儀式。

2023年9月3日至10日中國與泰國舉行的藍色打擊2023(Blue Strike-2023)演習中,象島號與中國海軍

編隊一同作業;畫面背景是一艘中國海軍派來參與演習的039宋級常規動力潛艇。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玉昭級綜合登陸艦/中國(Yuzhao class,H/JJL 071)
建造國/建造廠 中國/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
尺寸(公尺) 210 寬28 吃水7
排水量(ton)

設計18500

滿載22000~250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陝柴重工 S.E.M.T. Pielstick 16PC2.6柴油機*4/47200

雙軸

航速(節) 23
續航力(海里)

10000

乘員

推測:船員175,搭載部隊800

電子裝備 360 E/F頻2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364型X頻2D對空/對海搜索雷達*1

Racal Decca RM-1290 I頻導航雷達*1

345型導彈射控雷達*1

349A型艦砲射控雷達*1

347B型火砲射控雷達*1

728型電子戰系統

726-4 18聯裝干擾彈發射器*4

H/ZKT-1B指揮管制系統

籌載

不詳

登陸載具 氣墊登陸艇*4

人員登陸艇*2

艦載機 運輸直昇機*4
武裝 PJ-26 76mm快砲*1

H/PJ-13 30mm機砲*4

數量

目前至少八艘

艦名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備註
998 崑崙山 2006/12/21 2007/11/30 南海艦隊
999 井岡山 2010/11/18 2011/10/30 南海艦隊
989長白山 2011/9/26 2012/9/23 南海艦隊
988 沂蒙山 2015/1/22 2016/2/1 東海艦隊
980 龍虎山 2017/6/15 2018/9/12  東海艦隊
987 五指山 2018/1/20 2019/1 東海艦隊
980 龍虎山 2018/12/27    
  2019/6/6    

 

起源

在2000年代以前中國海軍原有的兩棲艦隊以一千至四千噸級登陸艦為主要骨幹,這些艦艇噸位小、籌載量有限,直昇機操作能量非常欠缺,艦上自衛武裝普遍老舊, 對於現代化兩棲登陸作戰可說有很多不足。 在2000年代初,台灣首度由傾向台獨的民進黨執政,為了預防台灣片面宣佈獨立而爆發的戰爭,中國在2000年代 初期緊急強化兩棲作戰能力,包括短時間內密集建造072 III(玉亭II级)、073(玉登级)、074A等大小登陸艦,同時也首度設計一種新型船塢登陸艦 (中國海軍稱之為綜合登陸艦),型號為H/JJL071(簡稱071),負責研發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首先在英國Sinodefense.com網站上刊登此型艦艇的模型照片。

此時,中國海軍原有的各型大/中/小傳統登陸艦因為只能遂行平面登陸作戰,已經無法滿足未來對台軍登陸作戰的需求。台灣的東岸多懸崖峭壁,地形崎嶇,傳統的平面登陸方式效率較差,必須研制具備垂直立體登陸的兩棲戰艦艇。因此,包括多點環島登陸、立體垂直登陸和大運載量重武器登陸,都成為中國海軍當時對台登陸作戰的要求,而071型綜合登陸艦也就是基於這些需求而研製。

在2002年,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於以「裝計字第58號文」批復了「關於綜合登陸艦及中型氣墊登陸艇研制立項事」,正式啟動071型綜合登陸艦以及配套氣墊登陸艇的研製工作,而這是中國海軍第一種具備立體登陸能力和兩棲登陸作戰指揮能力的武器系統。071型綜合登陸艦主要作戰想定,在台灣東部海岸實施立體垂體登陸作戰,打擊中央山脈東側的台灣省軍事目標,並策應西部登陸部隊。071型艦由中船工業708研究所設計,總師為李漢傑。

早期071型綜合登陸艦的模型,與第一頁實艦相較,還是有若干差異,顯示設計曾有異動。

注意艦內塢艙搭載了四艘氣墊登陸艇,而艦橋前方的HHQ-7導彈發射器則並未安裝在實艦上。

首艘071型在滬東中華造船廠下水的畫面;前方是同一天下水出塢054A導彈護衛艦艦舟山號(529)。

建造與部署

首艘071由上海滬東中華造船廠建造,於2006年12月21日下水,同時下水的還有 一艘在同一個船塢建造的054A導彈護衛艦舟山號(529)。071首艦在2007年 下旬命名為崑崙山號,舷號為998,2007年11月30日交付南海艦隊成軍。隨後071被北約賦予玉昭級(Yuzhao class)的代號。

071首艦崑崙山號在2007年11月底交艦成軍,同年12月首度有中國國產726型氣墊登陸載具的照片曝光;此後一段時間內,都沒有相關後續發展的動作。直到2010年中旬,網路上才出現上海滬東造船廠正在建造一艘071的後續艦,而首艘726型氣墊登陸艇也在2010年6月底交付中國海軍並隨崑崙山號前往索馬利亞值勤(見下文),這顯示藉由崑崙山號進入服役的前幾年內,中國對船塢登陸艦相關技術與經驗有了一定的掌握,再加上配套的國產氣墊登陸艇比較上軌道,才開始建造後續的同型艦艇。

071二號艦在2010年11月18日下水 ,隨後被命名為井岡山號(999),在2012年初加入南海艦隊服役。雖然井岡山號外觀與首艦崑崙山號並無明顯差異,然根據後續消息,井岡山號在細部設計上較崑崙山號做了一百多項改良措施 。據說井崗山號在試航階段曾發生重大的柴油主機故障,只能靠拖帶返廠修理。在2010年,071三號艦在滬東廠開工2011年初上船台,2011年9月26日下水 ,2012年9月服役,命名為長白山號(989)。 在2014年10月中旬,網路上出現第四艘071系列在滬東廠建造的照片,該艦在2015年1月22日下水,命名為沂蒙山(988),2016年2月初服役

隨後從2017年起,新一批次的071也陸續下水,目前071總數估計會達到8艘以上。

基本數據

071型綜合登陸艦核心使命是遂行立體登陸作戰,其他周邊任務也十分寬泛,包括低強度任務護航(例如反海盜護航)、海外撤僑、運輸物資裝備,以及協助救災、醫療等人道性任務。在兩棲登陸作戰中,071以編隊形式進行航渡及作戰,編隊的防空、反艦和反潛等任務由編隊內的驅護艦執行。

關於071的尺寸、噸位與性能數據 ,由於早期資料並未立即公布,因此一開始國外媒體只能由其他資訊管道加以推測。根據早期漢和信息中心透過法國造船研究者的資料,071型的標準排水量約為9000~10000噸,滿載排水量13000~14000噸,最大速率至少20節,以18節速率可持續航行6000海里,編制人員約175名(含30名軍官)。以上數據是基於法國S.E.M.T. Pielstick柴油機公司在2005年透露中國購買四具該公司16PC2.6071型中速柴油機來判斷,當時Pielstick公司表示中國將用這些柴油機作為第一艘實驗性大型 綜合登陸艦的動力系統(顯然就是071型),待相關技術驗證成熟後,再建造更多規模更大的船塢登陸艦。

中國船舶重工所屬的陝西柴油機廠在2005年取得法國S.E.M.T. Pielstick公司授權生產16PC2.6 V型16汽缸中速柴油機的技術轉移 ,國產化機組在2006年通過原廠認證,稱為16PC2-6,單汽缸功率550KW(737.6馬力),整體功率8800KW(11800馬力)。PC2是S.E.M.T. Pielstick公司接續在1953年推出的第一代PC1柴油機直6汽缸(6 PC1 L)船用柴油機之後的新一代系列,在1960年代初期首度推出,最早的PC2(1963年推出)單缸功率310KW(415馬力),另一說是368KW(493.5馬力);此系列隨後陸續發展,在1971年推出PC2.3系列,在1973年推出PC2.5系列(美國聖安東尼奧級船塢運輸艦就是使用S.E.M.T. Pielstick授權美國Colt生產的PC2.5 STC柴油主機),在1981年推出PC2.6型機,單汽缸功率550KW(737.6馬力);而PC2.6進一步改良的雙燃料版主機PC2.6B(柴油或燃氣)在1995年開發完成,單缸功率提高到615千瓦(824.72馬力);PC2的最終版本採用鑄鐵(cast-iron)發動機底座,並簡化了設計,單缸功率750KW(1005馬力)。在1987年時,S.E.M.T. Pielstick持股中,Alsthom佔49%,MTU以及MAN各佔25.5%;在1990年代,Alsthom、MTU以及MAN各擁有Pielstick持股的33%。在2006年,MAN擁有了S.E.M.T. Pielstick的百分之百持股,並在2010年完全整合了原S.E.M.T. Pielstick的柴油主機與渦輪增壓設備事業,改稱MAN Diesel & Turbo;S.E.M.T. Pielstick品牌名雖然仍受保護,但完全從公司品牌消失。

根據2009年4月23日中國解放軍報對於青島國際閱艦式的相關報導,071的全長210m,舷寬28m,排水量18500噸 (應為設計排水量) ,這是中國官方第一次對071提出具體的噸位與尺寸數據 ;依照2015年6月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的資料,071全長210m,舷寬28m,吃水7m,滿載排水量22000噸(日後又有資料指出最大排水量25000噸),設計航速23節(實際上可達成25節),最大航程10000海里 。在2019年5月上旬,中國中央電視台採訪準備參與「藍色突擊2019」中泰聯合演習的071五指山艦時,又報導071滿載排水量約29000噸。每艘071造價 超過10億人民幣,其設計建造完全依照軍規標準。

071的艦艏設有橫向推進器,在艦尾塢門開啟作業時可穩定艦身的平衡。艦體後段設有大型直昇機飛行甲板,上層結構末端設置了 一個大型機庫,能同時容納四架直-8等級的大型直昇機,而直昇機甲板則有兩個起降點,可同時起降操作2架直-8型直昇機;艦尾設有塢艙 ,長度約佔艦長的2/3(約140m),能容納四艘中國新開發的LCAC氣墊登陸艇(見下文),此外船艛兩側各可吊掛一艘人員輸送艇,艦上可搭載800名登陸部隊,艦內車輛甲板可停放主力戰車。與近年 中國海軍推出的幾種水面艦艇相同,071的 外型設計也考慮到降低雷達截面積。自衛武裝方面,艦艏設有一門PJ-26型76mm快砲(俄羅斯AK-176M的中國仿製版,詳見054護衛艦一文) , 四具與052B/C相同的726-4 18聯裝干擾彈發射器分置於艦首兩側以及上層結構兩側,近迫防禦則仰賴四座布置於上層結構的H/PJ-13 30mm防空機砲(俄羅斯AK-630的中國仿製版) 。原本規劃在071艦橋前方設置一座八聯裝海紅-7短程防空導彈發射器,不過由於經費不足,最後並沒有安裝海紅-7防空導彈系統。電子裝備方面, 艦橋後方主桅杆頂配置一具363S型E/F頻2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 (法國Sea Tiger的中國仿製版)、一具Racal Decca RM-1290 I頻導航雷達,後桅杆頂裝備一具364型X頻2D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具有球型外罩),此外還有一具H/LJP-349A艦砲射控雷達、一具負責導引H/PJ-13機砲的H/LJP-347B型火砲射控雷達等 ,76mm快砲與H/PJ-13能一同控制並集火射擊。

071型綜合登陸艦是中國海軍第一種配備作戰系統的兩棲艦艇,由中船重工716研究所負責研製和技術責任;此系統以H/ZKT-1B綜合指揮控制系統為核心,發展自先前為037-II導彈艇開發的H/ZKT-1,而22型導彈快艇也使用H/ZKT-1B指揮控制系統。971的作戰指揮系統由10+1個分系統構成,分別是指揮控制、登陸指揮系統、警戒探測、電子對抗、通信、導航、艦炮武器等;其中,登陸作戰指揮系統用於指揮引導包括裝甲車輛、氣墊登陸艇、直升機的兩棲立體登陸作戰。原本071型艦的作戰系統方案中包括HHQ-7短程防空導彈,後來由於經費超過預算,HHQ-7導-彈武器系統被取消,只預保留安裝空間及系統接口。相較於中國同時期驅逐艦、護衛艦上作戰系統採用的三級指揮模式,071的作戰系統比較緊湊,採用二級作戰管理(分為指揮控制、操作台位),並具有節點綜合控制和集中指揮等作戰管理模式。在研製071型綜合登陸艦時,中國海軍編隊作戰指揮系統還未發展成熟,因此071型艦未配置編隊作戰指揮系統,不具備作為編隊指揮艦的要素。在後續建造的071型艦上,作戰指揮系統進行了改進和提升。
 

停放在071艦尾起降甲板的兩架直-8直昇機。

崑崙山號塢艙內的照片

071長白山艦(989)艦首的76mm快砲開火瞬間,攝於2014年2月初南海艦隊的戰備演練。

井崗山號(999)的兩棲作業畫面,一架直-8直昇機從甲板起飛,

一艘726型氣墊登陸艇準備進入塢艙。

071二號艦井岡山號(999)下水時的畫面。

2019年5月上旬出現的071五指山艦(987)的機庫畫面,足見裡面可容納四架直8直昇機。

2019年5月上旬出現的071五指山艦(987)的艦橋畫面。

改進型:071A

071型綜合登陸艦的改進型號是071A型(約在2010年代中期完成設計),在許多方面進行了改進。電子系統方面,配備更先進完善的兩棲作戰指揮系統和JIDS數據傳輸系統等;自衛武裝方面,071A配備了H/PJ11型(730型)30mm近防砲以及紅旗-10(HQ-10)艦載末端防空導彈武器系統。

外銷

約在2007年,中國以071型的設計參與角逐馬來西亞船塢登陸艦採購案,根據馬來西亞方面的透露,中方參與競標的設計全長150m,水線長140m,寬24.5m,滿載排水量14000噸,這個數據與先前法國方面估計的噸位十分類似 。

在馬來西亞船塢登陸艦競標案中,中方提供的外銷資料指出其建造週期為45個月,其中基本項目設計需3個月,技術評估需6個月,建造設計規劃需8個月,建造準備需7個月,艦體建造需12個月,下水後需5個月進行裝備安設,隨後需要2個月進行海試,最後一個月用於交艦事宜。 隨後,中國以071的設計參與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兩棲船塢登陸艦投標,不過一無所獲;依照當時漢和信息的報導,馬來西亞將071排除在外,主要鎖定對象包括荷蘭堅持者系列(Enforcer)的13000噸型以及德國HDW的MHD 200系列(17000至20000噸)。

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在2014年亞洲防務展(DSA 2014)中展出的船塢登陸艦

模型,船型與071類似。

在2014年4月中旬於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亞洲防務展(DSA 2014)之中,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CSTC)展出一種船塢登陸艦(LPD)模型,船型與071類似,可能是用來競標馬來西亞海軍 多任務支援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 ,MRSS)需求的方案。據說此型設計排水量約22000噸,艦上編制130名人員,海上自持力45天,可搭載360名士兵,可容納兩架S-70等級的直昇機,直昇機甲板有兩個起降點,甲板強度足以操作美製CH-47契弩克重型直昇機。

在2016年9月10日,馬來西亞防務網站(Malaysian Defence)透露,馬來西亞就引進中國製軍艦,已經與中國方面運作洽商約有五年,包括巡邏艦以及多任務支援艦(MRSS)。在同年10月25日,馬來西亞防務網站披露,馬來西亞國防部長Datuk Seri Hishammuddin Hussein證實,馬來西亞總理在接下來訪問中國的行程中,將在11月5日與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of China ,SASTIND)簽署購艦合同,涵蓋項目包括馬來西亞海軍的近海任務船艦(Littoral Mission Ships,LMS,總需求18艘)以及多任務支援艦(總需求四艘);如果一切順利,071衍生型出口馬來西亞的可能性將大幅增加。

出口泰國的071E船塢登陸艦模型,直昇機甲板延長,有三個起降點;塢艙可搭載四艘LCU登陸艇。

在2019年9月9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oration,CSIC)與泰國在北京簽署「出口泰國海軍船塢登陸艦建造協議」,由中國為泰國建造一艘071E(E代表出口,Export)船塢登陸艦,締造了中國首次對外出口船塢登陸艦的紀錄。依照負責驗船的勞氏船級社的資料,出售泰國的071E型長210公尺,最多可搭載800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20輛兩棲車輛,塢艙內可容納4艘約150噸的氣墊登陸艇(LCAC),機庫可容納4架大型艦載直升機,直昇機甲板可同時操作2架直昇機,交付時間為2023年。不過實際上,這艘071E設計經過修改,艦尾延長增大直昇機起降甲板,有三個直昇機起降點(泰國海軍使用的美製S-70C與MH-60S直昇機長度也比中國的直-8短一些),此外增大車庫甲板但縮短塢艙,犧牲登陸艇搭載量而增加攜帶車輛的能力,其艦尾塢艙能攜帶四艘LCU登陸艇(但應該不具備搭載LCAC氣墊登陸艇的能力)。

泰國的071E船塢登陸艦在2021年12月23日在滬東造船廠下水,在2022年12月上旬完成試航作業。泰國購買這艘071E的價格十分低廉,大約只有9億人民幣(約1.3億美元),這是因為泰國只購買一艘空船,不包括電子系統和武器裝備;泰國會在接收這艘船艦之後,才在本國自行安裝電子與武器系統。這艘071E在2023年4月6日在上海交艦,命名為象島號(HTMS Chang LPD-792),隨即啟航返回泰國,在4月25日抵達泰國春武里府梭桃邑海軍基地,並舉行交艦儀式。

除了兩棲作戰之外,島號另一項設定的任務,是作為泰國2017年與中國簽約訂購的S26T型潛艇(039A元級出口型)的保障船, 但由於德國拒絕出口潛艇所需的MTU 396柴油發動機,導致潛艇項目停頓,而泰國不願意更改合同項目換上中國提供的替代發動機 ,最後此案在2023年10月遭到泰國政府擱置。

服役經驗

在2010年6月30日,中國海軍派遣了前往索馬利亞的第六批水面護航編隊,首度將崑崙山號納編於其中。崑崙山號攜帶兩架直-8大型運輸機前往索馬利亞值勤,其籌載能量與航程遠勝過前幾批編隊使用的Ka-28;此外,崑崙山號還利用艦內 塢艙攜帶 一艘中國新推出的726型氣墊登陸艇以及兩艘高速巡邏艇,強化海上臨檢緝捕能力。第六批護航編隊其他成員包括052C導彈驅逐艦蘭州號(170),以及鄱陽湖號(882)油水補給艦。 除了借重其龐大搭載量的優勢之外,派遣崑崙山號另一用意,不外乎就是藉機進行相關的遠洋操作訓練,這是崑崙山號首度在外洋進行塢艙泛水、收放小艇以及操作726型氣墊登陸艇。

評析

從071登陸艦和氣墊登陸艇所需的龐大耗資與建造週期來看,中國海軍想建立現代化的遠洋兩棲作戰能力,仍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能持續在海上作業、裝載量大、能操作包括直昇機與氣墊登陸艇在內等各式海/空載具的071型,將大幅強化 中國海軍的 兩棲作戰能力,使其可從沿岸向深入內陸的地點進行大規模兵員與裝備的投射。雖然一開始是為對台灣的軍事對應而生,071綜合登陸艦對於中國周邊海域經濟利益與島嶼歸屬等議題上,多了一把力量展現與投射的爭奪利器,在爭議重重的南海及東海上增添了影響力,甚至對日本南方離島構成潛在威脅,故此型艦艇的出現引發了日本防衛廳的高度關注。當然,071也能作為未來解放軍參與國際聯合的海外維和與人道救援行動的有效運輸/投射平台,乃至於提高解放軍在可能的高強度正規軍事行動中(例如攻台戰爭)的兩棲作業能量。

726型氣墊登陸艇

在2010年7月初中國官方首度公布的中國版LCAC原型艇照片,其構型酷似美國LCAC,其型號稱為726型。

此時該艇正隨崑崙山號綜合登陸艦前往索馬利亞。726型是配合071綜合登陸艦而開發的配套項目。

正配合071綜合登陸艦操作的726型氣墊登陸艇首艇3320號。首批三艘726型使用烏克蘭的UGT-6000燃氣渦輪發動機,

但此型發動機有著噪音與震動過大的問題,使得中國只好花費多年發展國產的QC-70燃氣渦輪,這是726型

批量生產工作延後多年的原因之一。

建造中的726型的原型艇。其中央車道寬度比美國版LCAC窄,能容納一輛中國陸軍96或99式戰車。

(上與下)沙灘上行駛的726型登陸艇,上為一號艇(3320),下為二號艇(3321)。

航行中的726型二號艇(3321),該艇於2013年3月服役。

3320號艇正進入071的塢艙。

航行中的3320號艇。背景是一架中國海軍的直-8直昇機

(上與下)一艘726型氣墊登陸艇正從井岡山號(999)綜合登陸艦的物艙駛出。

一艘071船塢登陸艦的塢艙,畫面中可以看到三艘726型氣墊登陸艇。

(上與下)726型氣墊登陸艇3320艇參與2015年下旬廣州軍區「聯合行動-2015C」演習的畫面。

726型氣墊登陸艇3320艇進行登陸演習的畫面。

一艘726型氣墊登陸艇正準備進入071登陸艦的塢艙。攝於2017年3月。

改進後的726A型氣墊登陸艇3332號,換裝中國國產QC-70燃氣渦輪發動機。這是2017年上旬曝光的

首批三艘726型(3330~3332)之一,顯示726型經過前面的延遲之後終於克服技術難關,進入批量生產。

某中國南部沿海的氣墊登陸艇基地,停靠包括726型以及購自俄羅斯的野牛型氣墊登陸艇。此照片出現於2017年5月。

(上與下) 726氣墊登陸載具的3321號正進入071的景岡山號(999)的塢艙。攝於2019年3月11至16日的南海艦隊演習。

726氣墊登陸載具的3239正正準備接近一艘071船塢運輸艦的塢艙。畫面近處可以看到塢艙內還停著另一艘726型。

 

根據第一張071模型照片,塢艙內能容納若干艘氣墊登陸艇,其外觀既不像中國現有最大的鯨沙II級氣墊船(排水量70ton),也明顯不是小型的724型氣墊登陸艇,因此 當時就有跡象顯示,中國將配合071而推出新的氣墊登陸艇。

依照2005年7月加拿大漢和防務的消息,烏克蘭軍事工業界透露,烏克蘭已經向中國提供了俄羅斯野牛型(Zubr)大型氣墊登陸艇的UGT-6000燃氣渦輪;根據其他的消息,據信烏克蘭ZORYA軍工聯合體在2004年向 中國提供第一具UGT-6000,而總共數量則有2台至8台不等。烏克蘭透露,中國希望能獨自生產此型燃氣渦輪,並推測中國將會自行開發大型氣墊登陸艇,並以國產化的UGT-6000作為動力。UGT-6000燃氣渦輪重3噸,9級軸流式低壓壓氣機,8級軸流式高壓壓氣機,環管式燃燒室,高、低壓渦輪各1級,熱效率31%,持續輸出功率7300KW(9789馬力);以最大功率8700KW(11670馬力)輸出時,效率為36%,功率6700KW(約9000馬力)時效率約31.5%。

從199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就一直積極想取得幾種烏克蘭艦載燃氣渦輪的技術 ,包括供052B/C導彈驅逐艦使用功率25000KW級的GT-25000(DA-80)以及功率6000KW級的UGT-6000(MT-71,烏克蘭生產的野牛氣墊登陸艇就使用此型主機)。一開始,烏克蘭不太願意轉移技術,但2000年代初期烏克蘭經濟情勢不佳,而俄羅斯本身也開發出功率與UGT-6000相似的M-75燃氣渦輪,企圖擺脫對烏克蘭商源的依賴;因此,烏克蘭只好在2001年與 中國簽約,轉移GT-25000的技術,隨後據信也進行了UGT-6000的技術轉移,含相關藍圖、文件等。雖然如此,對於這方面幾乎一片空白的中國而言,仍然花費相當年日去消化這些技術。直到2010年,才傳出國產版GT-25000通過 中國海軍認可等消息。

2007年12月底首度於網路上曝光的中國國產LCAC照片。

在2007年12月31日,中國江南造船廠二部新研發的LCAC氣墊登陸艇吊裝上駁船的照片首度在網路上曝光,其造型與美製LCAC頗為類似 ,採用長方形佈局,兩側分別是上層結構(含駕駛台、燃氣渦輪機艙等),中間留下搭載車輛的甲板空間,車輛可前艇首或艇尾搶灘;艇尾兩側也各有一個大型推進風扇,風扇後部設置控制方向的舵面,燃氣渦輪主機 應為兩具UGT-6000。 依照日後資料,中國版LCAC被稱為726型。美國LCAC的駕駛室在右側,而726型則將駕駛室設在左側 ;而726型右側上層建築前方還設置一挺14.5mm重機槍。

稍後外國媒體估計 726型長度27~30m,寬13.5~16m,高3.5m,最大載重約50噸以上,體積比美國LCAC更大些;然而,726型的燃氣渦輪等機械艙區的體積顯然大於美國LCAC,佔用更多的甲板空間,導致可用的中間甲板面積減少,效率不如美國LCAC, 不過仍足以搭載至少一輛中國的96或99式主力戰車。依照中國新聞資料以及實際圖片,726型噸位超過100噸(有人推測滿載排水量160噸),海面上最大速率達60至80節,續航力320海里,每艘071的塢艙能容納四艘726型;根據稍後公布的資料,726型在崑崙山號的塢艙內操作時,兩側各只有 約15cm的寬度,這意味著726型的寬度就是配合071的塢艙尺寸上限。依照若干外界推測,726的全長約30m,全寬約16m,裝載甲板長度約28.m、寬度約7.2m,可搭載1輛99A或96式主戰坦克,或2輛步兵戰車,或者一輛05式兩棲突擊車加上2輛05式兩棲步兵戰車,或者80名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員,航速超過50節;而本艇則編制5至8名艇員。依照2020年11月中央電視7台(CCTV 7)軍事頻道的新聞,726型氣墊登陸艇航速的設計指標是52節。

一開始726型是搭配071綜合登陸艦的項目,由於技術難度大(尤其是推進系統)、複雜度高,進度比071型落後了許多。

在2011年曝光、726型氣墊登陸艇搭載主戰坦克進行兩棲登陸演練照片。

在海上高速航行的726型二號艇(3321)。

兩艘726型登陸艇一同搶灘登陸的畫面。

三艘726型登陸艇一同進行搶灘登陸演練。攝於2017年3月下旬。

在2010年5月,網路上首度出現726型在長江口航行的照片,同時還發現071崑崙山號在附近打開塢門,這顯示726型朝實用化又邁進一大步。 在2010年6月底,納入崑崙山號第六批索馬利亞護航編隊啟航前往非洲時,此種726型正式獲得曝光,新聞顯示該艇在2009年12月展開首次航行。在這趟護航任務中,崑崙山號也帶著LCAC一同前往索馬利亞值勤,順道進行必要的測試與訓練等工作。在2011年上旬,726型首度進行由登陸艦出發的兩棲搶灘演練。在2012年8月初,網路上出現第二艘726型氣墊登陸艇正在建造的畫面。約在2013年3月,編號3321的726型二號艇正式服役。

從2007年底726型照片首度曝光開始的後10年,726型氣墊登陸艇的生產作業十分緩慢;根據照片,在2010年代前半只有三艘726型進入解放軍海軍服役(舷號 分別是3320、3321、3322),因此新聞畫面中071型綜合登陸艦進行氣墊登陸艇收放演訓的畫面中,多半只會出現一艘726型。根據2016年12月網路上出現的江南造船廠長興廠區的Google Earth衛星圖,可以同時看到四艘726型LCAC(兩艘已經下水,兩艘在陸地上),顯示之前的若干年間726型都處於前期少批量的測試過程,而真正的成批生產似乎至此才展開。依照後續資料,726型氣墊登陸艇使用中國國產的燃氣渦輪以及舉升風機等關鍵設備,這意味相關單位在先前數年時間應該都在進行相關的研製與測試調整工作

2016年12月出現的江南造船廠長興廠區Google Earth衛星圖,其中

四個黃色方框圈出的就是726型LCAC。

(上與下)在2017年4月,量產的726A氣墊登陸艇在中國海軍登陸作戰演練的新聞畫面中

首度出現。上圖為3331,下圖為3330,都是2017年上旬出現的首批三艘726A之一。

726A氣墊登陸艇的駕駛席

726A氣墊登陸艇的燃氣渦輪機艙

在2017年2月中國中央電視台的CCTV-7頻道「軍事報導」中,首度出現編號3332的726型登陸艇,似乎是後續生產的型號。同時間也有國外媒體報導,引述在造船廠工作的相關人士的消息,原本726型使用的烏克蘭製UTG-6000燃氣渦輪有著低頻振動過大、噪音過高等問題,使得艇上工作環境惡劣,這是726型登陸艇生產作業停滯裹足不前的原因。因此,中國花了相當長的時間為726型氣墊登陸艇研製新的發動機,這是中航集團的渦扇10渦輪扇發動機(即「太行」)的衍生型──QC-70,而螺旋槳整流罩等相關設備也是在中航集團的成都飛機公司組裝完成。QC-70的持續輸出功率大約是7200KW(9655馬力),空氣效率31%,重量2.3噸左右,壓氣機為9級軸流式;整體而言,QC-70的輸出功率稍低於UGT-6000,但發動機重量較輕(從UGT-6000的3噸減為2.3噸)、油耗較低,而且顯著改善了先前的震動與噪音問題。改用QC-70燃氣渦輪後,726量產型的發動機排氣口位置等設計也配合變更。最早建成的3320~3322三艇也回廠換裝QC-70燃氣渦輪推進系統。

因此,2016年底網路上顯示江南造船廠開始批量建造726艇氣墊登陸艇,顯示QC-70終於發展成熟,而換裝QC-70之後,726就改稱為726A。在2017年4月左右,首批三艘726A(3330~3332)陸續在中國海軍於南海的登陸作戰訓練新聞畫面中曝光,據信與最早的三艘(3320~3322)都部署於南海艦隊。在2018年1月中旬,四艘726A型氣墊登陸艇(編號3236~3239)舉行成軍典禮並加入中國東海艦隊。 在2019年初,舷號3333的726A氣墊登陸艇照片首度出現。在2020年11月新聞報導中,舷號3337的726A氣墊登陸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