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系列/TR-1500/TR-1700/TR-2000傳統動力攻擊潛艦

(上與下)德國著名的209型柴電攻擊潛艦系列在1970至1990年代席捲了西方世界半數潛艦的市場。

圖為韓國的張保皋級潛艦,屬於209 TR-1400型。

希臘海軍的209型TR1200潛艦Amfitriti(S-117)

(上與下)希臘海軍的209型TR1200潛艦Okeanos(S-118)

希臘海軍的209型TR1200潛艦Pontos(S-119)

(上與下)印尼的209 TR1300型潛艦Nanggala號(402)。 該艦在2021年4月21日凌晨演習期間失事沉沒。 

南非海軍的209 TR1400 MOD潛艦 SAS Charlotte Maxeke號(S-02)

智利的209 TR1300潛艦Simpson(S-21),攝於2018年12月2日智利海軍艦軍200週年閱艦式。

 南非海軍209型 TR1400 MOD潛艦SAS Charlotte Maxeke (S-102) 與皇家海軍Type 23巡防艦

波特蘭號(HMS Portland F79)一同操作。

 

209型 TR1400 潛艦的結構剖面圖。

(上與下二張)印度海軍操作的TR1500型潛艦

(上與下)在2015年12月10日,埃及訂購的第一艘209型(S41)TR1400 MOD潛艦在TKMS位於基爾的船廠舉行了下水典禮。

埃及訂購的首艘209型TR1400 MOD(S41)在2016年12月12日於HDW基爾船廠舉行交付典禮。

(上與下)印尼向韓國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DSME)訂購的TR1400潛艦首艦KRI Nagabanda(403),

在2016年3月下旬在DSME位於巨濟島廠區下水前夕的照片。

一艘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土耳其TR1400型Preveze級潛艦。此時艦上已經加裝

土耳其國產ZARGANA魚雷反制系統,艦體前部兩側各裝兩座六聯裝誘餌發射器。

土耳其TR1400型Preveze級潛艦首艦TCG Preveze (S-353)正在裝填土耳其國產Akya魚雷,

準備實彈試射;攝於2023年12月。

阿根廷三艘德製潛艦的照片,由左而右分別是TR1200的索塔號(Salta S-31)、TR1700的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 S-41)

TR1700的聖安胡號(San Juan S-43)。

阿根廷TR1700潛艦首艦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 S-41)。

(上與下)阿根廷TR1700潛艦聖安胡號(San Juan S-43)。該艦在2017年11月15日起失蹤,事後美國方面以及

全面禁止核子試爆組織(CTBTO) 透露在聖胡安號在最後回報之後3小時發生爆炸。

一艘未能完工的阿根廷TR1700潛艦的艦體(原本是San Luis號),畫面後方還有其他的分段組件。

阿根廷在1982年福克蘭戰爭前訂購了六艘TR1700,戰後因為經濟崩潰,只有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 S-41)

與聖安胡號(San Juan S-43)能夠完工。 

 

 

──by captain Picard


TR-1100 TR-1200 TR-1300 TR-1400 TR-1500(*) TR-1700(*) TR-2000
尺寸:長/寬/吃水(m) 54.4/6.2/5.5 56/6.2/5.5 59.5/6.2/5.5 61/6.2/5.5 64.4/6.5/6 66/7.3/6.5 67.36/7.4/
排水量:浮航/潛航(ton) 1105/1230 1180/1290 潛航約1390 1260/1440

後期型:1454/1586

1660/1850 2160/2264 2182/
動力系統

MTU 12 V-493 TY60或MTU 12 V-493 AZ80柴油機*4/2400軸馬力

西門子發電機*4/7040kw

西門子推進電動機*1/5000軸馬力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MTU 12V MTU 12V 396 SE柴油機*4/3800

西門子發電機*4

西門子推進電動機*1/5000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MTU 12 V-493 TY60柴油機*4(前兩艘)/MTU 12 V-493 AZ80 GA31(後四艘)/9600軸馬力

西門子推進電動機*1/4600~5000軸馬力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MTU柴油機*4/5900軸馬力

西門子IHR-4525推進電動機*1/8850軸馬力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MTU柴油機*4(單機1200馬力)

電動推進器*1/10000

航速(節) 水面12

水下21.5

水面12

水下21.5

水面11

水下21.5

水面11

水下21.5

水面11

水下22

水面15

水下25

水面13

水下25

續航力(海浬) 呼吸管:8000/10節

水面:10000/10節

潛航:20(20節)/400(4節)

呼吸管:7020/8節
8000/10節

水面:11340/10節

水下:400/4節

水面:12000/8節

水下:460/6節

水面:15000/8節

水下:510/4節

潛航深度 250 260~300 300 300
乘員 31 33 32~34 30 40 32 30
艦載武裝

533mm魚雷發射器*8(魚雷管內8枚,艦上另存6枚)

533mm魚雷發射器*8(魚雷管內8枚,艦上另存6枚)

533mm魚雷發射器*8(魚雷管內8枚,艦上另存6枚)

533mm魚雷發射器*8(魚雷管內8枚,艦上另存6~8枚)

533mm魚雷發射器*8(魚雷管內8枚,艦上另存6枚)

533mm魚雷發射器*6(魚雷管內6枚,艦上另存16枚)

533mm魚雷發射器*8(魚雷管內8枚,艦上另存18枚)
數量 希臘:4

阿根廷:2

希臘:4

土耳其:6

秘魯:6

哥倫比亞:2

 

智利:2

厄瓜多:2

委內瑞拉:2

印尼:2

韓國:9

巴西:4

土耳其:8

南非:3

印度:4 阿根廷:2

 

(註1:以上為大致數據,實際上不同客戶的潛艦各有一些出入)

(註2:TR-1500/1700/2000一般都不歸類為209系列)


 

前言

在海戰史上,德國擁有最優良的潛艦作戰傳統。在20世紀的兩次 世界大戰中,俗稱「U boat」的德國潛艦部隊將潛艦運用的精髓發揮的淋漓盡致,兩度將昔日的日不落國──大英帝國逼至飢餓與投降的邊緣。在被擁有絕對物質優勢的對手擊垮前, 德國潛艦都讓敵人付出慘痛的代價,並迫使英美等國耗費極大的力量來與之對抗。二次大戰結束後,西德新造潛艦的噸位被限制在450ton以下,使其構型與性 能受到不小的限制,但是西德優良的造船工業還是在廢墟中重新出發,潛艦工業也東山再起。在1968年,西德豪瓦德特(Howaldtswerke)造船廠 的基爾、漢堡廠與德意志(Deutsche Werft)造船廠合併為豪瓦德-德意志造船廠(Howaldtswerke-Deutsche Werft,HDW),與呂北克工程事務所(Ingenieurkontor Lubeck,IKL)、佛斯塔爾(Ferrostaal)公司組成德國潛艦組成潛艦生產、銷售的鐵三角,再加上與HDW時而競爭、時而合作的萊茵鋼鐵北 海造船廠(Rheinstahl Nordseewerke,後來成為泰森北海造船廠,Thyssen Nordseewerke GmbH,TNSW)的恩登廠(Emden),以HDW為首的德國潛艦業者從1970年代起便在全球潛艦市場上稱霸,至1990年代已經攻下西方世界超過 六成的新造潛艦市場;其中,IKL包辦了所有潛艦的設計工作,佛斯塔爾負責行銷,HDW等廠則負責建造工作。從1960至1990年代,HDW與TNSW 總共建造了超過一百艘潛艦,包括供西德海軍使用的205(丹麥也是買主)、206型、售予挪威的207與210型,以及西德在冷戰時代最廣受歡迎的經典潛 艦──209型,全用於外銷他國,西德本身並未採用。

 

基本設計

209型的基本設計沿襲許多205、206型的特徵,包括單殼 結構、八具只能發射魚雷的游出式魚雷管、位於艦首下方的可折收式前水平翼以及單軸七葉片螺旋槳等;不過由於外銷用的209型不必受到西德本身的潛艦噸位限 制,在排水量增加與帆罩增大的情況下,便能增加魚雷攜帶量(205與206型除了事先裝填於發射管內的魚雷外,艦上無其他可供再裝填的魚雷),並安裝更強 大的推進系統與偵測、作戰裝備。此外,209型也改採現代化的十字形尾翼、螺旋槳位於艦體最末端等構型。動力方面,209型採用四具德造MTU柴油機以及 一具位於彈性減震基座上的西門子(Siemens)雙線圈推進用電動機,輸出功率為205/206型的兩倍以上;電瓶則由哈根/法塔 (Hagen/Varta)製造,使用強化玻璃纖維製造的管狀外壁,相較於傳統平板式電池增加了20%的蓄電量,體積則減少25%,並擁有極高的水下耐震 能力,壽命約4至5年 。209型使用的柴油機的單機功率與先前德國自用的205、206型潛艇相當,500噸級以下的205、206型裝備兩部,而209型則裝備四部;由於柴 油機單機功率較小,209型以單一柴油機慢速巡航之下,帳面上可以達到相當不錯的續航力(不過速度不快)。209型的輪機操作完全自動化,機艙內無需人員 值班,輪機的操控在控制室內就能完成,大幅節省了人力需求。209型能持續航行約50天,短時間最大衝刺速度約23節。

聲納方面,209型多半使用 Krupp Atlas的CSU-3與CSU-83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前者包括Atlas的AN-407 A9艦首主動聲納、Atlas的AN-525 A6被動聲納與法國Thomson-CSF DUUX-2C被動測距聲納,更新一代的CSU-83則以CSU- 3為基礎再增加被動陣列聲納以及被動式拖曳陣列聲納系統;此外,可選配探測敵方主動聲納訊號並分析頻率、方位的DUUG-1D寬頻截收聲納(號稱誤差在5至10度)。潛望鏡組合是BS-19搜索潛望鏡與AS-18攻擊潛望鏡(兩者都不具備測距功能)。209型潛艦可配備荷蘭信號(Signnal)的VM8/2射控計算機,在當時是先進的裝備,能根據艦上聲納、雷達、潛望鏡等所有感測系統的目標資料,結合本身的航向與航速數據,自動計算目標位置與向量(相對位置與航速),最多可同時追蹤3個目標並自動產生射擊解算,同時引導3枚魚雷展開。

武裝方面,209系列可使用游出式魚雷管,或者壓縮空氣彈射式魚雷管。可以使用德國AEG的SST-4線導反艦魚雷以及SUT反艦/反潛魚雷,或者美製MK-37魚雷等。SST-4能在水下4~100m發射,可以選擇以23節航速的低速模式(此時射程36.5km)或35節的高速模式(此時射程11km),魚雷的銅製導線總長度為27公里,戰鬥部重260公斤。一但導線切斷後,魚雷就以自身的主/被動聲納尋標器搜索,被動模式的探測與攻擊距離約5km,主動模式為4km。

SUT反艦/反潛魚雷

德國AEG-Telefunken( Allgemeine Elektrizitätsgesellschaft ,日後先後整併成STN-Atlas Elektronik Underwater Technology 以及Atlas Elektronik)的SUT水面/水下魚雷( Surface and Underwater Target)是提供給209系列的常用選項,也用於西德海軍的Type 205、205潛艇。SUT是在1975年開始研發,1976年開始測試,1980年開始服役。SUT是先前AEG的DM1海蛇(Seeschlange)DM1線導反潛魚雷與DM2海豹(Seal)魚雷的後續發展型號;SUT是德國第一種能同時在大深度攻擊潛艦、或在靠近海面攻擊水面船艦的魚雷。SUT雷體長6.15m(含捲線器則為6.62m),直徑533mm,重1414kg,戰鬥部重260kg,最大操作深度在600m以上,最低操作深度2m,採用電力推進(三速馬達、5/7葉片螺旋槳),最大航速35節,最大射程40km,航速18節時射程28km,航速23節時射程40km以上,航速35節時射程15km,採用中途線導加上主/被動聲納尋標器導向,被動聲納歸向的探測距離4~6km,主動歸向探測距離3km。第一代SUT Mod0被印尼與希臘採用,第一種改良型SUT Mod.1(根據若干客戶要求噁進)被印度與智利採用;第二種改良型SUT Mod.2增加了光電導引模式,透過艦上人員控制來攻擊水面目標;韓國在1987年訂購了首批48枚SUT Mod.2,價值7680萬~8640萬美元(平均每枚單價160萬~180萬美元),在1997年增購第二批48枚SUT Mod.2,價值8640萬美元。在1981年,印尼與西德接觸,打算以授權方式在印尼生產SUT魚雷,由印尼本地IPTN生產,合約在1986年簽署;台灣就從印尼購買過印尼生產的SUT。SUT的使用國包括智利(95枚SUT Mod 1)、哥倫比亞( 56枚)、厄瓜多(56枚)、希臘(112枚SUT Mod 0)、印度(95枚SUT Mod 1)、印尼(37枚SUT Mod.0,另外可能通過授權生產自行產製50枚)、韓國(分兩批採購96枚SUT Mod2,每批48枚)以及台灣(可能是SUT Mod.2,由印尼生產,數量據說達200枚,也有消息指出是112枚)。此外,巴基斯坦也可能也引進過SUT。

在2000年代,ATLAS Elektronik為SUT提供二階段升級方案,使SUT魚雷能適應現代作戰環境,繼續服役20至30年;此升級計畫參考海鱈(Seehecht)DM2A3與DM2A4的模組化設計,第一階段是SUT Mod 3(相當於DM2A3的水平),第二階段則是進一步升級到SUT Mod 4。其中,第一階段SUT Mod3升級與DM2A3同級的水平,包括更新導引頭硬體(尋標器、電子裝備)與軟體、實現導引系統全數位化,以光纖導線取代原本金屬導線,換裝新螺旋槳推進器 , 更換魚雷外殼等,並配合更換新的測試裝備、演習訓練紀錄與評估設備,而戰鬥部與推進電池和馬達仍保留不更動。而第二階段升級為SUT Mod 4,在Mod3的基礎上進一步更換推進系統,提高速度與射程,整體性能與DM2A4同級。SUT Mod 3性能與DM 2 A3類似,航速35節時續航力6.5海里,航速23節時 續航力15海里,攻擊深度的範圍介於水下2m至近300m。

209型系列無疑是全球最暢銷的傳統動力攻擊潛艦,堪稱傳統動 力潛艦界的「國民車」;這歸功於209型技術先進、性能優秀可靠、大小與價格適中,此外廠商售後服務也非常良好。從1970至1990年代,209型總共 獲得13國超過50艘的訂單,其中有許多客戶在首次採購之後再度續購,顯示滿意度甚高。此外,IKL還能彈性地小幅修改209型的艦體設計,以滿足客戶的 獨特需求。當然,艦上的偵測、作戰與武器裝備都由客戶自由選擇。依照艦體長度與噸位的不同,209型系列總共分為TR-1100、1200、1300與 1400等,此外還有細部差異較大但基本理念相似的TR-1500與TR-1700,通常不規類於209型,但以下將一併介紹。

 

TR-1100

希臘:

浮航中的 希臘海軍209 TR1100潛艦編隊

希臘在1967年採購四艘TR-1000,被稱為灰魚級(Glavkos class),於1971至1972年間服役 ,四艦分別是Glaukos(S-110,1971年服役)、Nireus(S-111 Nireus,1972年服役)、Triton(S-112,1972年服役)、Proteus(S-113,1972年服役)。這是209型系列獲得的第一筆外銷訂單。

灰魚級浮航排水量約1105ton,潛航排水量 1230ton,動力系統包括MTU 12 V-493 TY60柴油機、四具7040Kw的西門子發電機以及一具輸出5000軸馬力的西門子推進電動機,帶動單軸七葉片螺旋槳,最大浮航速度11節,最大潛航速 度為21.5節,編制31名成員。艦上裝有Kanaris射控系統、Krupp Atlas的CSU-3-2中頻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Krupp Atlas的PRS-3-4被動測距聲納,帆罩的伸縮桅杆內裝有Thomson-CSF的Calypso-2型平面搜索雷達以及電子支援系統等,武器則為 14枚AEG SST-4線導反艦魚雷。

在1989年5月,希臘海軍與HDW簽約,為四艘潛艦進行與西德206A型相同的改良,包括換裝Krupp Atlas的製造、整合有STU-5訓練模擬器的STN Atlas CSU-83-90(DBQS-21D)聲納系統、DMT(前AEG)海鰻(Seeaal)-3型電力推 進線導魚雷(終端主/被動聲納規向,航速35節時射程13km,航速23節時射程28km,彈頭重260kg)、新潛望鏡、LEWA武器控制系統,並加裝 GPS、翻修推進系統以及改善人員居住空間,此外還換裝機械彈射式魚雷管使其能發射美製魚叉反艦飛彈。整個改良作業原訂從1991年進行至1996年 (實際上是1993至2000年),稱為Neptune I,首艦在 HDW基爾廠進行,其餘三艘則在希臘的造船廠進行改良。在日後的升級作業中,希臘灰魚級換裝Atlas Electronic的CSU-90整合聲納系統(包含主動搜索/攻擊聲納與被動聲納、FAS-3-1側舷線性被動陣列聲納等)

在2012年6月9日,Glaukos(S-110)率先退役。

阿根廷:在1968年訂購兩艘 ,分別是索塔號(Salta S-31)與聖路易號(San Luis S-32),兩艦的艦體分段都在德國HDW基爾原廠製造,然後運到阿根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坦達諾(Tandanor)總裝,於1974年成軍。阿根廷兩艘TR-1200長61m,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105/1248噸(略大於希臘的版本),水面航速11節,最大水下衝刺速率21節,最大潛深為250米公尺,續航力8200海里,每次充電可在水下以4節四速率持續航行400海里。

武裝方面,阿根廷海軍德國AEG的SST-4線導反艦魚雷以及美製MK 37 Mod.3反潛魚雷。阿根廷獲得的外銷版SST-4只有攻擊水面船隻的能力,不具備垂直歸向能力或在線控狀態下改變深度的能力。而Mk-37 Mod.3則是完全自主歸向的魚雷,沒有導線,聲納最大探測距離約1000碼,航速17節之下射程21km,以最大航速26節之下射程9.15km。

 

TR-1200

希臘海軍的209 TR-1200型潛艦Amfitriti(S-117)

基本上是TR-1100的加長版,總共有四個國家採購 :

秘魯:在1969 年訂購 首批兩艘,分別命名為Islay(S-35,1971年3月15日安放龍骨,1973年10月11日下水,1974年8月29日服役)以及Arica(S -46,1971年10月1日安放龍骨,1074年4月5日下水,1975年1月21日服役),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185/1230ton。 接著於1976年追加 第二批兩艘,分別是Casma(後改名為Angamos,舷號S-31。1977年7月15日安放龍骨,1979年8月31日下水,1980年12月19 日服役)與Antofagasta(S-32,1977年12月3日安放龍骨,1979年12月19日下水,1981年5月22日服役),浮航排水量與潛 航排水量分別是1185/1290ton,然後又在1977年增購第三批2艘,分別是Blume(後改名為Pisagua,舷號S-33,1978年8月 15日安放龍骨,1980年10月19日下水,1983年7月12日服役)與Pisagua( 後改名為Chipana,舷號S-34,1978年11月1日安放龍骨,1981年5月10日下水,1982年10月28日服役),規格與第二批相同。因 此,秘魯先後總共購買六艘209 TR-1200型潛艦。

土耳其:土耳其跟希臘這對世仇都是209型潛艦系列的愛用者。土耳其在1971年訂購首批兩艘TR-1200,分別是命名為Atilay(S-347, 1974年9月23日下水,1976年3月12日成軍)與Saldiray(S-348,1975年2月14日下水,1977年1月15日成軍),由HDW建造 。接著,土耳其又於1975年與1979年各追加兩艘,由HDW授權土耳其位於伊斯坦堡的Goluck海軍船廠組裝,四艦分別命名為Batiray(S-349,1977年9月24日下水,1978年11月7日成軍)、Yildiray(S-350,1979年7月20日下水,1981年6月20日成軍)、Doganay(S-351,1983年11月16日下水,1984年11月16日成軍)與Dolunay(S-352,1988年7月22日年下水,1989年7月29日成軍),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980/1185ton。這些潛艦配備在STN Atlas Electronic的CSU-83整合聲納系統,日後升級為CSU-90。

土耳其在2000年代一度打算為Atilay級進行升級 ,包括加裝AIP系統,不過考慮此級潛艦年事日高,遂取消大規模升級計畫,轉而購買新一代的柴電潛艦。在2009年7月,土耳其與HDW簽約,購買六艘214型潛艦並在土耳其生產,用來取代六艘Atilay級。

從2015年,土耳其開始發展國產整合水下作戰系統(Milli Üretim Entegre Sualti Savaş Yönetim Sistemi,MÜREN,英文為Indigenously Produced Integrated Underwater CMS),首先用來升級最後兩艘209型TR1200潛艦(土耳其稱為AY級)TCG Doganay (S-351)以及TCG Dolunay (S-352),此版本稱為MÜREN-AY,由土耳其工業科技部旗下科學與科技研究協會(TUBITAK BILGEM,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ouncil of Turkey affiliated with th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Ministry)以及土耳其海軍研發指揮部(ARMERKOM)、格爾居克海軍造船廠(Golcuk Naval Shipyard)負責執行。MÜREN是一種完全整合的潛艦戰鬥管理系統,整合有20多個子系統如聲納、導航、武器系統等,功能涵蓋聲納信號處理、指揮管制、武器射控、船艦導航等。土耳其海軍為這兩艘TR1200潛艦的升級項目包括換裝新聲納、潛望鏡、電子支援系統(ESM)、慣性導航系統以及國產武器控制系統,能發射現代化重型魚雷等;新射控系統能根據被動聲納、潛望鏡、ESM的數據,自動進行目標動態分析(Target Motion analyses,TMA)。

 

哥倫比亞:在1971年訂購兩艘 ,分別命名為Pijao(SS-28)與Tayrona(SS-29),兩艦在1975年服役,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180/1285ton,並在1990至1991年由德國進行現代化改裝。

希臘:在1975 年訂購四艘 ,稱為海神級(Poseidon class),分別是Poseidon(S-116,1978年3月21日下水,1979年3月21日服役)、Amfitriti(S-117)、Okeanos(S-118)、Pontos(S-119), 1979至1980年服役,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100/1285ton。 在2002年,希臘與德國簽約,改良其中三艘TR-1200潛艦,稱為Neptune II 計畫,由同年被HDW購併的希臘造船廠(HSY-Hellenic Shipyards)執行。 在2010年3月,希臘與德國為解決214型潛艦採購案僵局而重新談判時,這三艘209型的升級案遭到削減,只有一艘正在升級工程的潛艦(應為Okeanos  S118)得以執行完成,後續都遭到取消

 

TR-1200的動力系統與TR-1100相同,性能也差不 多。射控系統方面,除了秘魯海軍選擇Sepa MK-3之外,其他都採用能同時追蹤5個目標並導引3枚魚雷的荷蘭Signnal M-8自動資料系統。雷達方面,土耳其海軍選用S-63B I頻平面搜索雷達,其餘各國都配備Thomson-CSF的Calypso-2型平面搜索雷達。聲納方面,希臘的TR-1300配備AN-626被動陣列 聲納與AN-406主動聲納,其他國家的則配備Krupp Atlas的CSU-3系列整合式中/高頻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哥倫比亞使用的型號為CSU-3-2),而哥倫比亞、阿根廷採購的TR-1200 還另配備Thomson Sintra的DUUX-2中頻被動測距暨攔截聲納(阿根廷採用的型號為DUUX-2CN);秘魯採購的TR-1200在現代化改良時則換裝Krupp Atlas的CSU-83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整合有CSUAN 407 A9中頻主動聲納、Thomson Sintra的DUUX-2被動測距攔截聲納、Atlas Elektronik AN-526被動陣列聲納以及聲納訊號截收等。武裝方面,希臘、土耳其、哥倫比亞與阿根廷的TR-1200都採用AEG SST-4線導反艦魚雷,秘魯則為其潛艦選擇義大利A-184線導反潛/反艦魚雷。

在2000年代中葉,希臘計畫由德國HDW原廠對其下TR-1200進行大規 模現代化改良,使用不少214型潛艦的新技術與系統,最重要的是切開後段艦體,插入一個長度約6.5m、配備HDW/西門子燃料電池AIP的船段模組,完 成改良後的滿載排水量將增至1500ton,原訂全部於2012年改裝完畢;不過隨著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希臘經濟崩盤,這項計畫並未實現。

阿根廷209型在福克蘭戰爭的表現

阿根廷TR-1100潛艦索塔號(Salta S-31),在1982年福克蘭戰爭期間因為維修調整不佳而無法值勤。

阿根廷的兩艘TR-1100型潛艦索塔號(Salta S-31)與聖路易號(San Luis S-32)在1982 年福克蘭戰爭中讓英國海軍寢食難安,只要反潛機艦偵測到可疑形跡,英國特遣艦隊便屢屢全盤更改計畫並花費大量心力加以獵殺,但始終毫無所獲。

當時皇家海軍估計,阿根廷這兩艘209型潛艦相對於英國的核能攻擊潛艦,擁有至少3dB聲學優勢;209型是現代化的安靜柴電潛艦,由於水下航行時不像核能潛艦有蒸氣渦輪以及冷卻循環泵等連續的水下噪音源,因此平台聲噪209型比英國核能潛艦擁有8dB的優勢,但英國核潛艦上更先進的聲納設備可以抵消3dB差距。皇家海軍預估,當209型潛艦以電池在水下航行時,探測到的距離恐怕不超過2000碼;如果開啟柴油機使用通氣管航行,探測距離才能增加到10000碼。但阿根廷209型潛艦佈署過程中,不太可能剛離開基地後就使用呼吸管航行。因此,如要增加攔截成功率,英國核潛艦必須盡可能靠近阿根廷的基地,然而這又會遠離了福克蘭周邊的交戰區域。

不過實際上,阿根廷這兩艘209型潛艦在開戰時狀態都很差,只有聖路易斯號投入了作戰。索塔號在福克蘭戰爭爆 發前正在船塢裡進行維護作業,為了因應戰事而匆匆完成作業,結果下水試航時發現噪音過大,水面與水下航行時傳動軸都有不明噪音與震動 ,阿根廷海軍不願意讓該艦在這種狀態下投入與英國的戰鬥;由於隨後測試都無法確認噪音與震動來源,索塔號只能再度回到乾船塢,卸下傳動軸和螺旋槳進行全面檢查,因而完全錯過戰爭。

而聖路易斯號雖然能夠航行,但狀況也不佳。該艦1974年服役後,其中一部柴油主機就因汽缸破裂而完全無法使用,當時阿根廷本身沒有能力切割與焊接潛艦耐壓殼,遲遲無法更換主機,而其餘3部主機也必須限制輸出功率。此外,該艦還有通氣管容易滲入海水、水泵不能保證即時排出進水等問題。聲納裝備方面,艦上DUUX被動聲納也處於無法使用的狀態。

此外,阿根廷海軍從1974到1975年引進SST-4反潛魚雷以來,測試狀況就不理想;總計19次測試中(15次由潛艦發射,4次由水面船艦發射)僅有8次算是完全成功,而且這些測試都使用操雷,而不是配備戰鬥部的完整戰雷。從在1975年12月至1980年5月之間,阿根廷海軍也只進行了3次短距離試射,而從1980到1982年3月之間進行8次發射中,只有1次完全成功,另外7次之中有6次導線提前斷開,有1次發生迷航。阿根廷海軍不僅沒有查出原因,甚至向209型潛艦艦長隱瞞。

聖路易斯號出航(4月11日)

阿根廷政府決定出兵攻佔福克蘭群島時,聖路易斯號正在和其他阿根廷海軍船艦一同演習;在3月中旬時,聖路易斯號突然被召回基地待命,且完全沒有說明原因,艦上人員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樣的準備。直到4月2日當天阿根廷官方宣布已經控制福克蘭島的新聞時,聖路易號的人員才知道他們及將面對什麼況。隔天阿根廷潛艦司令部下令聖路易斯號開始做好出動的準備;然而在附近海域試航時,艦上人員發現水下航速無法超過14.5節,經過檢查發現艦體因為長時間沒清理,已經生長大量藤壺等水生動植物,不僅增加水下阻力和噪音,甚至蓋住冷卻口而導致發動機容易過熱。由於已經沒時間進乾塢清裡,聖路易斯號只能求助附近潛水員學校,每天24小時地不間斷地花費將近一週時間進行清理工作。

在4月11日,聖路易斯號在軍港裝載了10枚SST-4線導反艦魚雷、14枚MK 37反潛魚雷以及能支持60天巡航的物資後出航。在4月19日,聖路易斯號在訓練演習時,Signnal MK-8射控計算機發生故障;該艦原本的資深士官已經被調去德國參與接收TR-1700潛艦的接收工作,剛到職的資淺人員根本還沒接受相關訓練,無法進行修理。該艦也無法對指揮部發送關於故障的完整評估報告(如要發送則潛艦必須長時間在淺海上浮,透過容易被截收的高頻(HF)波段通信設備發送報告),而在岸上的技術專家自然也沒有足夠資訊協助該艦人員嘗試修復。當時聖路易號也不可能返航,由於要盡量待在水下避免被探測,水下慢速航行至少會花費11到12天。最後,聖路易斯號接到「繼續巡邏」的命令;於是在之後作戰期間,該艦人員只能以備用的手動模式進行解算,根據聲納回報的接觸資料進行人工解算,透過導線來手動控制魚雷,這種模式只能追蹤與攻擊一個目標。

在1982年4月17日,英國情報指出阿根廷至少有一艘209型潛艦即將從本土出航,皇家空軍立刻發動一次高風險的遠征,從亞森松島派遣一架寧祿反潛機到阿根廷本土沿海搜索這艘潛艦,一直至阿根廷岸基雷達範圍內。這場行動是在傍晚開始,使寧祿機透過夜色掩護避免遭到攔截;這架寧祿機全程需要進行三次空中加油,包括去程兩次(都在夜間)以及返航時一次(在白天);整個行動中寧祿機必須維持最高的電磁靜默與視覺匿蹤,關閉所有外部導航燈,窗戶全面施予遮光處理,非必要時不使用無線電通信;不過為了找出潛艦通氣管,仍然必須使用對海搜索雷達。這架寧祿接近福克蘭島東北約100海里處,就轉向西邊直奔阿根廷,在距離阿根廷本土約60海里時轉向,以平行於海岸線的航線通過預測阿根廷潛艦會經過的區域,隨後開始佈署Jezebel 聲納浮標作業,並以機上ASV-21D雷達進行搜索。這趟行動一無所獲,只透過雷達看到兩艘海面船隻,當時該機透過電子截收裝置接收的電磁信號以及雷達信息,研判可能是阿根廷海軍的兩艘Type 42驅逐艦,但實際上應該是附近的遠洋漁船(這兩個目標對於反常低飛作業、全程開雷達的寧祿反潛機毫無反應)。而實際上,聖路易斯號早在4月11日就出航,到4月17日時在英國劃設的福克蘭禁航區以北的水域待機,寧祿反潛機自然找不到。

在4月28日,聖路易斯號進入福克蘭以北、代號瑪麗亞點(Maria)的巡邏區。在4月29日,英軍展開在南喬治亞島的軍事行動,阿根廷軍方意識到不可能通過談判阻止戰爭,因此授權進入巡邏區聖路易斯號可以自由攻擊任何目標。

5月1日:英軍反潛獵殺

在5月1日約上午1055時,聖路易斯號的聲納陸續聽到英國艦隊前來;第一個訊號接觸軸向為079,類型被判定為直升機,不久後這個方向傳來6和8KHz的主動聲納信號。中午1200時,聖路易斯號聲納組監聽到魚雷入水的聲音,聖路易斯號立刻加到全速拉開距離;由於高速航行時螺旋槳高速轉動水面產生,空氣泡破裂噪音很容易被敵方聲納聽到,因此聖路易斯號也朝反方向發射出了兩個氣幕誘餌彈。隨後,聖路易斯號關閉主機,進行了左急轉並增加深度,試圖避開魚雷尋標器作用範圍,同時寄望誘餌將魚雷誘離。然而就在聖路易斯號完成轉彎後不久,艦上聲納聽到魚雷以被動模式(無拍發)從艦尾不斷靠近。至此,聖路易斯號的人員認為在劫難逃;不過大約10秒後,這枚魚雷無害的通過潛艦。

隨後到1240時,該艦又聽到聲納接觸,判斷是英國Type 21或Type 22型巡防艦,該艦使用英國的Type 184型聲納進行搜索,航速估計為18節。接著,聖路易號周邊海域出現大量主動聲納探測信號,波段涵蓋5、6、7、8和10.5KHz。當天海面平靜(海況為0),聲音傳導條件很好,所以聖路易斯號不敢上浮使用潛望鏡與主動聲納進行精確識別和測距,只能根據被動聲納聽音和截收敵方主動聲納訊號,判斷敵方的方位距離。

聖路易斯號聽到的就是當天英國遠征艦隊派來進行反潛作戰的Type 12I羅賽級(Rothesay class)巡防艦亞爾茅斯號(HMS Yarmouth F101)與Type 22的輝煌號(HMS Brilliant F-90)兩艘反潛巡防艦,連同三架從航空母艦派來支援的海王反潛直昇機;英國遠征艦隊獲得情報,指出聖路易斯號已經抵達福克蘭北部水域,所以遠征艦隊司令伍華德派遣這支編隊在此區域進行反潛獵殺。

而在1200左右對聖路易斯號投擲魚雷的,可能是兩艘英艦搭載的反潛直昇機;當時英國航母派來支援的三架海王直昇機都還沒抵達現場,而輝煌號與亞爾茅茲號兩艦位置也距離聖路易斯號有一段距離。其中,亞爾茅斯號搭載的黃蜂直昇機不具備獨立搜索潛艦和接戰的能力,所以投擲魚雷的應該是輝煌號的山貓直昇機;而依照英方記錄,輝煌號是編號XZ729的山貓直昇機的確曾在當天反潛作戰中投擲魚雷──就是這架直升機與同一批機組,在4月25日於南喬治亞島戰役中參與了攻擊阿根廷另一艘潛艦聖塔菲號(ARA Santa Fe S-21)的行動,該艦被英軍擊傷之後在南喬治亞的古德利維肯灣被放棄

在1305時,聖路易斯號判斷一艘巡防艦距離進入9500公尺,可以發動攻擊;當時聖路易斯號在深度30公尺、航向角140度,航速4節,而英艦則在該艦015度上,相對於聖路易斯號艦艏角度為20度。聖路易斯號的人員將SST-4魚雷設置為被動導引的慢速模式,希望減低魚雷航行噪音避免暴露發射艦方位。魚雷射出後約兩分鐘,操作人員認為目標已經移動,因此打算微調一下魚雷航向;然而,就在控制人員發出修正指令給魚雷的幾秒後,系統就跳出導線斷裂的通知,艦上聲納也證實聽到魚雷導線斷裂的聲音。聖路易斯號人員只能寄望於SST-4魚雷的尋標器能正常工作並找到目標,然而遂後始終沒有爆炸聲傳出。根據戰後的測試,魚雷設定發射深度如果小於潛艦龍骨深度,則潛艦必然會在航行時壓斷導線;當時由於聖路易斯號射控系統故障,只能以備用的人工模式操作,魚雷定深會保持在3.6m,這代表無論如何魚雷導線都必然被潛艦壓斷。

確認魚雷沒有命中後,聖路易斯號聽到直升機的旋翼噪音和主動聲納訊號逐漸增強,甚至強大到讓他們對原本攻擊的對象失去聲納接觸。由於英軍在附近密集的反潛搜索,而且當時研判很難有機會再次發動攻擊,於是聖路易斯號艦緩慢的朝西南方向遠離。到晚間1925時,聖路易斯號艦長阿茲奎塔(Azcueta)下令坐底;此時,該艦在麥可布萊德角附近數英里、50公尺深度位置上。為了節省時間,聖路易號進入預定座底地點後沒有照標準程序慢慢執行,而直接以6節速度加大深度,對於座底操作而言算是太快;於是艦艏觸及海床後,曾發生了上跳,如果沒有即時修正導致艦尾撞擊、損壞方向舵或螺旋槳,聖路易斯號很可能就會完全喪失航行能力。幸好該艦一名船員不待指令,立即開啟魚雷壓載水箱,使艦首重量迅速增加並撞在海床上,艦首隨後輕微彈起、撞擊海床大約4到5次後,艦體終於靜止完成坐底。隨後阿茲奎塔下令非必要船員休息,節省氧氣。在該艦座底時,一直聽到遠處不時傳來的英軍反潛武器爆炸聲。

5月1日晚間2345時,兩艘英艦輝煌號與亞爾茅茲號結束反潛作業返回特遣編隊。隨著英軍逐漸遠去,聖路易斯號在5月2日0005時結束坐底上浮。隨後在0245時,聖路易斯號探測到南方有疑似直升機的聲噪,此外還有疑似來自軍艦聲納的訊號;同時,北部也有反潛作業的跡象,但距離遠的多。原本聖路易斯號艦長阿茲奎塔決定先嘗試追蹤南方的聲納接觸,但他很快意識到歷經前一天的英軍獵殺與長時間座底,聖路易斯號的人員與船艦狀態都已經元氣大傷;長時間坐底之後,雖然蓄電池電量還有73%,但艦內二氧化碳濃度已經高達2%,且艦上人員都已經精疲力竭。於是他放棄追擊,命令潛艦停留原地。

到5月2日上午0815時,聖路易斯號上浮到潛望鏡深度進行充電和換氣,並打破無線電靜默,向本土發送了作戰報告。在這次通信中,聖路易斯號得知另一艘可出動的阿根廷潛艦聖塔菲號已經在英軍進攻南喬治亞島的戰役中損失,此時聖路易斯號成為阿根廷海軍唯一在戰區活動的潛艦;而幾個小時後,英國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征服者號(HMS Conqueror S-48)擊沉了阿根廷貝爾格拉諾上將號巡洋艦(ARA General Belgrano),隨後阿根廷海軍部署在外的船艦都趕忙撤回本土;因此,聖路易斯號很快也成為最後一艘在福克蘭交戰區域的阿根廷海軍船艦。同樣在5月2日,聖路易斯號收到指令,改用備份密碼本,因為阿根廷潛艦部隊擔心,在南喬治亞島擱淺棄艦的聖塔菲號上的密碼本已經被英國擄獲。

5月4日~7日:轉移陣地

在5月4日上午10時左右,英國Tye 42飛彈驅逐艦雪菲爾號(HMS Sheffield D80)被阿根廷超級軍旗機發射的飛魚反艦飛彈擊中。該艦中彈後10小時,聖路易斯號收到上級電文,要求該艦前往伊莎貝爾巡邏點的海獅島(Islas de los Leones Marinos)以東(英國遠征艦隊所在位置),評估飛魚飛彈攻擊後的戰果,並伺機攻擊營救中彈軍艦的其他英軍船艦。然而,聖路易斯號出發後數個小時,阿根廷指揮部又取消了這個命令。而在5月4日雪菲爾號中彈後,由於前期一些反潛探測的虛警,一度以為該艦是遭到阿根廷潛艦魚雷命中,結果一整天包括遠征艦隊以及營救雪菲爾號的船艦總共進行233次反潛防禦行動,投放至少11枚魚雷、至少10枚MK 11深水炸彈和9輪共27枚Limbo迫砲;然而實際上,聖路易斯號從沒有靠近英國遠征艦隊。

在5月4日,聖路易斯號上兩部400Hz變壓器中的一部發生故障,嚴重影響艦上偵測與作戰設備的供電,而且艦上沒有自行維修或更換的條件。這使得原本狀況已經不佳的聖路易號,情況繼續惡化;該艦四部柴油主機中的一部、二部變壓器之中的一部、整個射控系統都無法工作,而能工作的主機與艙底水泵狀態也不佳。

移動到伊莎貝爾點之後三天期間,聖路易號都沒有找到可能的接觸信號;該艦在一次上浮充電期間,從電子截收桅杆(ESM)收到一些信號,但該艦的ESM信號分析與測向能力有限(艦上ARUR-10B和IAG-1雷達接收警告系統都無法快速分析信號),艦上人員也缺乏電子情報知識,無法識別這是哪一邊的信號。在5月8日,上級再度命令聖路易號回到福克蘭以北的瑪麗亞點。

5月8日:攻擊虛警

在5月8日深夜,在福克蘭北部的聖路易號獲得一個水下接觸,聲納人員聽到疑似魚雷入水的聲音;聖路易號於是加速到19節進行迴避,並投放2枚氣幕誘餌。在三分鐘後,聖路易號減速迴轉回到同一個方向,再次用聲納傾聽;這次,聖路易號再度獲得接觸,目標聲音不大,速率6至8節,聲納的識別功能排除了是生物信號的可能性(一說是阿根廷研判這是一艘靜音部署中的英國核能潛艦)。

於是在5月9日凌晨0042時,聖路易號對這個2500碼外的可疑接觸發射一枚MK-37 Mod 3反潛魚雷,該魚雷設定在蛇行搜索模式,搜索深度限制在36.58m,最遲約10分鐘抵達目標。16分鐘後,聖路易號的聲納人員聽到疑似爆炸聲,信號接觸也消失(一度以為魚雷撞上海底)。在0446時,聲納人員又聽到一個音頻特徵跟先前類似的信號,此時距離已經太近而幾乎無法使用魚雷。別無選擇之下,艦長阿茲奎塔命令採取撞擊航線。在撞擊前幾秒前,聲納人員回報,似乎探測到一群磷蝦,隨後潛艦也撞進這個信號中,完全沒有損傷。於是艦長推斷,前一次攻擊與這一次撞擊的對象都是磷蝦群。雖然為此浪費了1枚魚雷和2枚誘餌,但艦長認為這是必要的防禦性攻擊,他沒有太多時間用來確認接觸。

一個未經證實的謠言指出,當時聖路易號可能發現並攻擊了在附近海域觀察戰鬥的一艘蘇聯核能潛艦,但可能性 微乎其微。 

5月10日:攻擊Type 21巡防艦

5月10日夜間,英國遠征艦隊兩艘亞馬遜級巡防艦箭簇號(HMS Arrow F-173)、敏捷號(HMS Alacrity F-174)進入福克蘭海峽,試探這條航道有沒有被阿根廷佈放水雷,為接下來英軍的登陸作戰(此時遠征艦隊已經決定在聖卡洛斯灣登陸)做準備。在兩艦進入福克蘭海峽前一天,在附近水域作業的聖路易斯號就發現了一個聲納接觸訊號;由於阿根廷海軍船艦早已離開福克蘭群島海域,僅剩少量船隻在峽灣內島嶼之間進行運輸補給活動,所以個信號只有可能是英艦,而這就是在福克蘭海峽裡試探航道的敏捷號。敏捷號的航速很快,當地海域深度不到50公尺,直接聲學傳導條件極佳,雖讓聖路易斯號更容易探測到英艦,但英艦也很容易發現聖路易斯號。為了避免暴露,聖路易斯號不敢加速,自然無法迅速佔據攻擊位置。根據5月1日的經驗,阿茲奎塔猜測敏捷號仍會從原路離開,因此決定在海峽出口附近守候。

5月11日凌晨,箭簇號完成任務準備脫離福克蘭海峽與敏捷號會合,然後返回遠征艦隊。箭簇號與敏捷號會和前,於0217時得到一個聲納接觸,歸類為POSSUB LOW 2,全艦立刻進入戰鬥部屬並採取超靜音航行;不過在0229時,聲納人員判斷此接觸只是海底岩層,因此解除警戒。然而依照後來的資料,從角度來看,這個接觸很可能是埋伏在此的聖路易斯號。為了盡快回到航母掩護範圍內,敏捷號和箭頭號會合後,以20節以上速度衝刺離開;雖然兩艦以6KHz的頻率使用主動聲納,但這樣高的航速導致兩艦聲納幾乎去功能,根本不可能聽到埋伏在前方的聖路易斯號。此外,兩艦都拖曳著魚雷誘餌。

在5月11日凌晨0330左右,聖路易斯號的被動聲納獲得兩個清晰的接觸;艦長阿茲奎塔選擇攻擊離海岸更近、缺乏閃避空間的一艘(也就是敏捷號)。在0442時,阿茲奎塔下令一號魚雷管裝填SST-4魚雷並發射,然而這枚魚雷發生故障沒有離開發射管;幾分鐘後,聖路易斯號成功發射第二枚SST-4魚雷,設定為低速蛇行搜索模式。起初這枚SST-4工作正常,隨後魚雷控制人員設置切換高速模式,然而在輸入了修正指令後三分鐘,魚雷導線發生斷裂,聲納人員也確認導線斷裂。這枚SST-4魚雷繼續前進,但三分鐘後指傳來金屬撞擊聲。阿茲奎塔下令裝填下一枚魚雷,但聲納人員警告右舷傳來魚雷入水聲,該艦因而停止攻擊;然而,實際上聲納人員聽到的就是聖路易斯號自己三號魚雷管的注水聲。阿茲奎塔認為兩幾次發射製造的噪音,肯定已經讓英方察覺,再加上對自家魚雷表現感到絕望,所以放棄了進一步的攻擊。隨後,聖路易斯號艦長於0931時向指揮部報告,潛艦技術狀態惡劣、自身位置已經暴露的報告,隨後阿根廷潛艦司令部同意聖路易斯號撤出戰區返回基地。在5月11日2100時,阿茲奎塔收到返回貝爾格拉諾將軍港的指令,並調轉航線。

然而事實上,敏捷號和箭簇號完全不知到遭到攻擊;敏捷號艦長事後承認,他們自己和整個皇家海軍,都是一年後聖路易號的作戰記錄公開時,才知道他們當時遭到聖路易號攻擊。5月11日早上箭簇號與遠征艦隊會合後收回Type 182型拖曳式反魚雷誘餌,發現誘餌因劇烈撞擊而損壞;原本英軍認為只是在路上撞擊了海底礁岩或海床,但這很有可能就是被聖路易斯號的SSST-4魚雷就擊中,因此SST-4可能在導線斷裂後並沒有真的失效;不過就算如此,這枚SST-4的引信也沒有正常引爆。

5月11日~17日:返航

為了隱蔽蹤跡,聖路易斯號沒有直線返回基地,而是向東繞遠路,先前往潛艦學校與訓練海域所在的馬德拉普塔;這一段航路的海水較深且漁業活動頻繁,比較利於掩蔽,且比較容易避開在沿海的阿根廷海軍水面艦艇,或者是可能埋伏在路上的英國核能潛艦。進入馬德拉普塔的沿海後,聖路易斯號才沿著海岸線回到貝爾格拉諾將軍港。

阿根廷下令聖路易斯號返航的命令數天後遭到英方譯破,進而得知聖路易斯號將返回貝爾格拉諾將軍港;在5月17日,遠征艦隊指派離當地最近的邱吉爾級核能攻擊潛艦英勇號(HMS Valiant)埋伏在聖路易號的歸途準備攔截。英勇號抵達預定攔截點後,雖然發現此處海域海況極佳,聲音傳導條件良好,但周邊有太多其他背景噪音干擾,包括拖網漁船以及海洋生物;包含鯨魚在內,英勇號的聲納總工接收到超過180個接觸信號,遠超出該艦的音頻分析能量。在5月17日1452時,英勇號獲得一個在東方向左移動、疑似潛艦的目標接觸,但接觸多次之後可信度始終沒有提高,該艦也沒獲得攻擊許可。

在5月19日,也就是出航第39天後,聖路易斯號返回貝爾格拉諾將軍港。這趟航行期間內,聖路易斯號有長達864小時是在水下航行。剛返航不久,聖路易斯號僅剩的一個400Hz變壓器故障,意味著聖路易斯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可能重返戰場。該艦在福克蘭戰爭的作戰也告結束。

到了5月底,英國情報對阿根廷潛艦狀態有更進一步的掌握:5月11日,美軍調整了前一年9月發射的KH-11衛星的軌道,使之能更清楚地提供阿根廷的情報圖像;在5月28日,這個衛星拍攝到聖路易斯號正在貝爾格拉諾將軍港乾塢整修,顯然需要一段時間才可能再次出動;同日KH-11衛星也拍攝到阿根廷另一艘古比級潛艦愛莎泰羅號藏在兩船之間,證實這艘潛艦肯定處於無法作戰的狀態。由於英方情報已經知道另一艘209型索塔號存在技術缺陷,不適合投入戰鬥,而另一艘古比級潛艦勝大菲號已經在喬治亞戰役折損,至此英國能確認阿根廷海軍已經沒有潛艦可以投入作戰。

索塔號出塢後的魚雷測試

在5月23日,聖路易號的姊妹艦索塔號完成整修展開試航,並進行近8年來第一次魚雷完整實彈試射。此時聖路易斯號已經提交完整的作戰報告,阿根廷海軍亟需盡快釐清為何SST-4線導魚雷多次失靈,才能再度派出潛艦。5月23日的測試結果徹底失敗,SST-4魚雷發射之前就在魚雷管內發生故障,第一枚魚雷在發射管內空轉了75秒後、因電池才停止運轉;第二枚則只運轉了24秒。於是,索塔號的魚雷管內帶著兩枚帶著兩枚裝有真正戰鬥部、引信可能已經激活的魚雷;該艦多次嘗試擺脫這兩枚魚雷,甚至嘗試打開魚雷管外門後讓潛艦艦艏向下,希望魚雷能滑出去,但都沒有成功。當天晚上2028時,索塔號魚雷管內第二枚電力還沒耗盡的魚雷突然又開始運轉,螺旋槳開始轉動;艦長擔心這枚魚雷會前進並撞在發射管艙門,於是趕緊上浮並打開魚雷管;然而,這枚魚雷的螺旋槳卻又停止了轉動,仍然卡在原本位置。在回報上級後,索塔號趕緊返航,幸好魚雷直到返航都沒有再出事。索塔號於5月29日回港後,很快發現問題:一個安全機制沒有正確運作,導致魚雷無法正常發射。此次試航發現索塔號的聲噪依舊超標,而且SST-4魚雷也沒有通過測試。

在6月14日,阿根廷宣布投降,福克蘭戰爭結束。不過在同一天,索塔號仍展開新一輪試航進行魚雷測試,同樣攜帶SST-4魚雷實彈,在潛望鏡深度下低速進行。試射工作在6月15日正式展開,第一枚SST-4魚雷發射後1分41秒,聲納人員回報失去對魚雷的監控;由於擔心魚雷迴轉之後誤擊本艦,艦長下令切斷導線並加大深度。最後,索塔號也不清楚這枚魚雷跑到哪裡去。隨後索塔號人員對射控系統進行完整檢查,展開第二次魚雷試射;這次,SST-4魚雷離開魚雷管後航行7200碼,然後控制台跳出導線斷裂的信息,跟先前聖路易斯號在作戰期間的兩次一樣。索塔號再度加大深度規避魚雷,兩分鐘後艦上聲納在5500碼的距離外聽到劇烈爆炸。 

以往傳說聖路易號在作戰期間曾對英國無敵號(HMS Invincible R-05)輕型航空母艦發動三次攻擊,純粹是子虛烏有;事後聖路易號的艦長Azcueta披露,該艦在福克蘭戰爭期間就只有發射三枚魚雷,兩枚SST-4 用來攻擊英國海軍水面護航艦艇,一枚MK-37用來攻擊英國潛艦,三次攻擊都未能成功。

戰後檢查聖路易斯號魚雷射控系統

福克蘭戰爭結束後,生產魚雷的德國廠商以及生產M8魚雷射控系統的荷蘭信(HAS)公司都前來阿根廷,調查聖路易斯號的魚雷故障問題,調查結論是阿根廷海軍人員先前維修時發生失誤,把控制魚雷的線路接反,魚雷的陀螺儀通電後以反方向運轉。由於艦上M8射控系統故障,聖路易斯號人員只能以人工應急模式操作,以搖桿控制將指令透過導線傳給魚雷;因此當控制桿往右時,魚雷實際上會被控制往左,越用人工修正就偏航越嚴重,很快就因為偏航過大而把導線弄斷。然而,索塔號在6月15日第二次測試中,該艦在M8魚雷射控系統正常運作的情況下,同樣發生類似問題,就令人費解──兩艦在維修期間發生相同失誤的機率應該沒那麼大。此外,聖路易號這幾次發射SST-4魚雷的深度,都超過此型魚雷的建議使用深度;而M8射控系統故障,導致SST-4魚雷發射後,都無法解開戰鬥部的保險進入備炸狀態。

在1987年6月15日,福克蘭戰爭結束後服役的TR-1700型潛艦聖克塔魯斯號(ARA Santa Cruz)才第一次成功進行了改進型SST-4魚雷的全功能實彈試射,將靶艦擊沉。

小結

由於阿根廷海軍對英國海軍的反潛實力深表敬畏,因此聖路易號在這幾次作戰中,只敢在較遠的 距離發起魚雷攻擊,而且不使用會暴露自己方位的主動聲納進行最終精確標定,導致成功機率驟降。

在福克蘭戰爭中,英國特遣艦隊的反潛作業並不算成功,主要是因為皇家海軍缺乏在南大西洋的水文資料,因此不清楚其聲納系統在這個海域的作用距離和特性,使得 皇家海軍在超過六週的戰事中都沒能進行過有效的反潛作戰作為 。在5月12日與18日這兩天,皇家海軍各有一架海王反潛直昇機迫降入海,由於水面艦艇都在進行反潛防禦,無法撈救直昇機,最後只能用艦砲擊毀。

雖然阿根廷的209型潛艦的確給了英國特遣艦隊相當的嚇阻作用,使其花費很多心力在反潛上;而英軍也是從情報得知聖路易斯號離開聖卡洛斯灣之後,才敢在此登陸;不過這些阿根廷潛艦終究無法阻止響英國海軍的既定作戰行動,也沒有擊沈任 何一艘英國船艦。

除了兩艘TR-1200外,阿根廷海軍還有兩艘美製食紋魚級潛 艦,其中一艘聖塔菲號(Santa Fe)在稍早的4月25日在賴特威肯港4.3海浬外於浮航途中遭英國三架反潛直昇機以一枚AS-12反艦飛彈、深水炸彈以及機砲擊傷,被迫返回賴特威肯 港,在坎伯蘭灣擱淺,艦上人員被迫向島上的英軍投降。另一艘聖地牙哥.埃斯特羅號由於年久失修,狀況不佳,遂航行至布蘭卡灣的貝爾格拉諾港,半潛於港中並 進行偽裝,造成該艦已經出海的假象,以迷惑英軍。

英國海軍在整個福克蘭戰爭期間,不斷地投入相當兵力進行反潛搜索作業(即便實際上該處海域並無阿根廷潛艦),經常使原先預定的作戰計畫受到 延遲,並在風聲鶴唳中 投擲了上百枚反潛魚雷或深水炸彈等武器──絕大多數都是朝著實際上不存在的敵人射去,並且有好幾次誤擊了鯨魚 。關於英國遠征艦隊的實際反潛彈藥消耗,有多種說法:依照勞倫斯.佛里曼撰寫的福克蘭戰爭官方史(The Official History of the Falklands Campaign),遠征艦隊在福克蘭戰爭期間光是反潛魚雷就消耗200枚,但此一數字出處不明且高得不合理(美國在戰爭期間轉移給英國的MK-46總數也僅200枚);一種說法則是投擲了包含50枚反潛魚雷在內的200枚各類反潛武器(其他是無導引反潛砲彈、深水炸彈等)以及2萬枚聲納浮標。而Mariano Sciaroni和Andy Smith撰寫的Go find him and bring me back his hat一書中,對於遠征艦隊的反潛彈藥有比較詳細的記載,總數為24枚MK-46、6枚MK-44、49枚MK 11,並在22次齊射中發射70枚Limbo反潛迫砲彈。其中,海王HAS.3/5投放超過12枚魚雷和超過30枚深水炸彈。這份統計大部分包含日期、單位、彈藥類型與結果,但仍有部分數據缺乏記錄。在這些記錄中,只有4月25日英軍山貓和黃蜂直升機攻擊阿根廷潛艦勝塔菲號時投擲的1枚MK-46和2枚MK-11,以及5月1日中午直昇機對聖路易斯號投擲的MK-46,是確實對準阿根廷潛艦發射的,其它的都是瞄準沈船、海洋生物、海底地形等虛警。又,從5月17日英國已知的聖路易斯號返航日,到停戰的6月12日之間,英軍仍然發射了至少19次Limbo迫砲齊射和3枚MK-46魚雷。

無論何種數字,皇家海軍在戰爭期間對反潛武器消耗的速率高出預期,讓美軍感到不安;一開始美國政府下令轉移包括魚雷在內的大量物資彈藥給英軍時,美軍並不太情願,認為英軍現有的反潛魚雷儲備對付阿根廷綽綽有餘,認為英軍只想藉由這次衝突免費增加戰備庫存。然而實際作戰過程顯示,皇家海軍這個北約第一流的重要反潛部隊,還是只能憑藉武器數量壓制阿根廷,美軍在總結報告就對於美國反潛武器儲備與生產量,能否支應這種強度的作戰。

阿根廷潛艦部隊的故事側面印證了潛艦這種「不確 定性」與「隱密性」的價值──就算聲納螢幕上沒有任何接觸訊號,也無法保證周遭海域沒有任何敵方潛艦。 當然,英國海軍征服者號(HMS Conqueror S-48)核能攻擊潛艦輕鬆擊沈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上將號巡洋艦,並徹底擊垮阿根廷海軍士氣、使之就此退出福克蘭戰爭,更是直接彰顯了核能潛艦的實質威 力與心理震撼力。

在福克蘭群島海戰中缺席的索塔號從1988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翻修,但由於阿根廷財政狀況太差,直到1996年才全部完工;而聖路易號原先預計從1991年進行相同的整修,但隨後便因預算短缺而取消,該艦 於1997年退役,作為索塔號的備料來源。

 

TR-1300

 

印尼的209 TR1300型潛艦Nanggala號(402)。 該艦在2021年4月21日凌晨進行魚雷演習時失事沉沒。

基本上是TR-1200的加長版,總共有四個國家採用:

委內瑞拉:在1972年訂購兩艘, 命名為Sabalo(S-31,1976年成軍)以及Caribe(S-32,1977年成軍),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185/1290ton。

厄瓜多:在1974年訂購兩艘, 命名為Shyri(S-11,1977年服役)與Huancavilca(S-12,1978年服役),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285/1390ton。

印尼:在1977年訂購兩艘 ,分別命名為Cakra(401)與Nanggala(402),兩艦於1981年服役,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285/1390ton。

智利:在1980 年訂購兩艘 ,命名為Thomson(S-20)與Simpson(S-21),兩艦於1984年服役,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260/1390ton。智利 的TR-1300構型與其他的TR-1300有許多不同,外型接近TR-1400而非TR-1100/1200(因此也有人歸類為TR 1400),此外帆罩增高50cm以適應智利周遭較惡 劣的海象。

智利訂購的209 TR1300的構型比較接近TR 1400,帆罩也增高50cm以因應智利周遭惡劣的海象。

TR-1300的動力系統仍與TR-1100/1200相同, 人員編制約32至34名。四國都選擇使用Signnal M-8/24射控系統、Thomson-CSF的Calypso-2型平面搜索雷達與Krupp Atlas的CSU-3系列中/高頻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委內瑞拉的型號為CSU-3-32,印尼則為CSU-3-2),委內瑞拉的TR- 1300還配備有DUUX-2被動測距攔截聲納;厄瓜多的TR-1300經過現代化改良後則換裝Krupp Atlas的CSU-83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武裝方面,智利、厄瓜多與印尼都使用AEG的SUT線導反艦/反潛魚雷(台灣海龍級潛艦也使用此種 魚雷),日後智利、厄瓜多也引進義大利WASS在2000年代推出的黑鯊(Black Shark)反潛魚雷;委內瑞拉則選用AEG的SST-4線導反艦魚雷與美國西屋(Westinghouse)的MK-37線導反潛魚雷,爾後換裝英國馬可尼(Marconi)的虎魚(Tiger fish)線導魚雷。

在2004年,印尼的兩艘TR-1300潛艦交由韓國大宇重工進行現代化翻修與提升工程,換裝的新設備包括 Atlas Elektronik CSU 90主/被動聲納、側面被動陣列聲納、Aries 低截獲率(LPI)水面搜索雷達、Indra的Pegaso RESM電子截收系統、 Safran Sigma 40XP慣性導航系統等,此外改進了武器系統,並維護了柴油主機。這項改裝工程從2004年4至5月展開,並在2006年中完成,總花費6000萬美元。

2000年代末至2010年代前期,智利兩艘TR 1300型進行ASMAR現代化工程,包括換裝新的SUBTICS作戰系統以及向義大利訂購的黑鯊(BlackShark )重型魚雷。

在1996年,一艘智利海軍的209型潛艦在一次西方海軍聯合演習中,成功突破一個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反潛網,並在極近的距離上模擬發射魚雷接戰並獲得射控接戰數據。

印尼TR1300潛艦KRI Nanggala(402)失事

(上與下)在4月24日,印尼軍方在記者會上公布在海上搜尋到的物件,明顯屬於KRI Nanggala(402)

潛艦;由左邊黑色物體是魚雷矯直器(torpedo straightener)的碎片,白色物體是冷卻迴路管道碎。

此外還有禱告毯碎片以及潛望鏡使用的潤滑油。

(上與下)4月25日上午,新加坡褐雨燕號(Swift)潛艦救援艦的遙控載具在深度836m的海床

拍攝到KRI Nanggala的殘骸。

褐雨燕號的載具在840m深的海床上找到已經取出的MK-11潛艦用救生衣,顯示艦上人員曾試圖逃生。

 

在2021年4月21日凌晨,印尼的Type 209 TR1300潛艦KRI Nanggala(402)在泗水(Surabaya)外海的峇里海(Bali Sea)海域進行演習期間,與印尼海軍失去聯繫,艦上有53名人員;此時,1981年服役的KRI Nanggala艦齡達40年。這艘潛艦失去聯繫的時間約在當天凌晨4時30分,位於峇里島北方60海里(95km)處;在前一天(4月20日),KRI Nanggala(402)在峇里海演習水域成功進行兩次魚雷發射(操雷)。在4月21日凌晨3時,KRI Nanggala接到命令下潛,而這也是該艦最後一次對外聯繫。在4月21日上午9時,原訂KRI Nanggala要對上及進行晨間通信報告,但該艦音訊全無,隨後印尼海軍就開始大規模搜索,派出船艦搭載搜救團隊以及潛水人員前往該處海域搜索,並向澳洲以及新加坡海軍求援;新加坡海軍派遣了褐雨燕號(Swift)搜救支援船(SSRV)前往峇里海協助搜索。依照4月22日的消息,印尼海軍在搜索的海域發現浮油,代表KRI Nanggala的艦殼已經破壞。潛艦失蹤海域水深約700m,超過潛艦耐壓殼能承受的極限(估計最多只能到500m左右),潛艦救援作業的範圍也無法超過600m。

在4月24日,印尼海軍在記者會上宣布,過去數日搜尋之後,已經在搜索的海域發現了漂浮的殘骸,明顯來自於潛艦KRI Nanggala,包括屬於艦上魚雷發射系統的魚雷矯直器(torpedo straightener)、一瓶潛望鏡使用的潤滑油、一個冷卻迴路管道碎片,以及一張祈禱用的的地毯等,散佈範圍在潛艦最後已知位置的10海里以內(期間並沒有任何船隻通過該處)。此處海域深度為850m,超出了潛艦耐壓殼能承受的上限,因此判斷KRI Nanggala已經遇難。在4月25日上午9時4分,新家坡救援船褐雨燕號透過遙控載具,在深度838m處的海床拍攝到KRI Nanggal的殘骸碎片影像,影像顯示該艦艦體斷裂成三截躺在海床上。搜救行動還撈到已經從容器中取出的救生衣,顯示潛艦上的人員在發生事故嘗試逃生,但已經來不及。

日後印尼有消息指出,與負責維修印尼潛艦的國營PT PAL船廠水平低落,是KRI Nanggala失事的潛在原因;此外,該廠負責維修的同型艦KRI Alugoro也傳出維修施工品質低劣。又,KRI Nanggala在2012年時曾由韓國DSME船廠負責壽命中期翻修升級,因此這次悲劇事故也讓印尼與跟韓國的潛艦合作產生疑慮。

 

TR-1400

南非訂購的首艘209 TR-1400 MOD型潛艦,命名為Manthatisi(S-101)。

基本上是TR-1300的加長版,不過構型較為現代化,艦體與帆罩的造型較以往的209型更簡潔。 TR-1400仍以單殼構造為主體,但為了增加可用容積,遂沿著單殼上部、從艦首至帆罩後部的範圍增建一層非水密的上層構造,將一些不需要特別保護的設備移至這個區域, 而不佔用壓力殼內的寶貴空間。

TR-1400總共有五國採用:

巴西:在1982年訂購兩艘,到了1985年又增購2艘,名為杜比級(Tupi class);由於另有專文介紹,故在此不予贅述。

土耳其:在1987年訂購 首批2艘,分別是Preveze(S-353,1993年11月27日下水,1994年7月28日成軍)與Sakarya(S-354,1994年7月28日下水,1995年9月23日成軍),浮航排水量與潛航排水量分別是1310/1460ton,配備ISUS-83/2戰鬥管理系統,聲納組合則為CSU-81聲納系統以及TAS-3拖曳陣列聲納。在1993年 ,土耳其增購第二批2艘,命名為Mart(S-355,1997年8月25日下水,1998年7月22日成軍)與Anafartlar(S-356, 1998年9月2日下水,1999年7月22日成軍)。

到了1999年,土耳其再訂購4艘經過改良的TR-1400, 艦體長度增至62m(第一批TR-1400為61m),換裝全新的射控系統與資料鏈,並強化聲納系統的追蹤能力;四艦分別是Gur(S-357,2002 年5月下水,2003年7月24日成軍)、Canakkale(S-358,2002年8月下水,2005年7月26日成軍)、Burakreis(S- 359,2005年9月5日下水,2006年2月15日成軍)以及Birinci Inonu(S-360,2006年5月下水,2007年7月22日成軍),上述八艘TR-1400全部由德國授權土耳其Goluck海軍船廠組裝。

從2017年起,土耳其開始發展第二代國產MÜREN水下戰鬥管理系統來升級TR1400潛艦(Preveze級),稱為MÜREN-PREVEZE,取代艦上原有的ISUS-83/2。MÜREN-PREVEZE沿用與先前MÜREN-AY(用來升級土耳其最後兩艘TR1200潛艦)的技術基礎進一步擴充改良,更新了大部分子系統,並能同時處理更多目標資料。MÜREN-PREVEZE系統以HAVELSAN和ARMERKOM開發的ADVENT戰鬥管理系統為基礎,包含ADVENT的Link 11與Link 22資料鏈、聯合距離延伸應用程序(Joint Range Extension Applications Protocol,JREAP)、多重戰術資料鏈系統( Multiple Tactical Data Link Systems)以及戰艦自動識別系統(Warship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WAIS )等。完成升級後,Preveze級能發射德國DM2A4 海鱔(SeaHake)魚雷,以及土耳其Roketsan公司主導研製的Akya重型魚雷。Preveze級潛艦升級項目如聲納、水下升學系統、戰鬥管理系統、Aselsan開發的ZARGANA魚雷反制系統等,都是土耳其國產技術,不再受到國外政治干預。MÜREN-PREVEZE系統在2022年正式服役。MÜREN-PREVEZE系統首先安裝在Preveze級的TCG Preveze (S-353),在2022年正式服役。而德國授權土耳其建造的Type-214 TN里茲級(Reis class)潛艦,同樣也會裝備MÜREN-PREVEZE的衍生系統。

在2020年2月上旬,一艘通過博斯普魯斯(Bosphorus)海峽的土耳其

Type 209 TR1400潛艦的照片顯示加裝了國產ZARGANA魚雷反制系統,

艦體前部上層艦殼裝置四組六聯裝誘餌發射器,兩舷各兩組。

土耳其TR1400潛艦TCG Preveze (S-353)船員與國產AKYA重型魚雷合影。

此時該艦已經換裝國產MUREN作戰系統,在2022年3月進行首次MUREN

結合ANKY魚雷的試射。

一枚土耳其Akya魚雷準備裝填到TCG Preveze (S-353)號進行實彈射擊,

攝於2023年12月。

土耳其國產Akya魚雷採用高能電池與無刷直流電動馬達推進,推進器為同軸反轉螺旋槳,航速超過45節,射程超過50km,具備主/被動聲納歸向能力,引信包括近發(proximity)與碰撞(impact)模式,發射方式為游出式。 在2021年1月20日,國產Akya重型魚雷在一艘TR1400潛艦TCG Gur(S357)完成試射,地點在馬摩拉內海(Marmara),當時該艦裝備的是原本的ISUS 90-33戰鬥系統。在2022年3月14日,土耳其國防部宣布,國產AKYA重型魚雷在Preveze級首艦TCG Preveze (S-353)完成首次試射,此時該艦已經換裝國產MUREN潛艦作戰系統,這是Akya魚雷第一次MUREN系統進行射擊。在2023年12月27日,土耳其國防部宣佈,TCG Preveze (S-353)號成功完成國產Akya重型魚雷首次實彈測試,擊沉了作為靶艦的拖船TCG Gazal(原美國海軍USS Sioux (AT-75))。 

在2023年5月19日,STM公司宣布,TR1400潛艦TCG Preveze(S-353)的土耳其國產系統通過整合測試驗收測試,包含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CTD Probes、冷卻水系統、固態逆變器(Static Inverters)等,這是針對Preveze級潛艦升級的Preveye-Yöm項目之一;此系統在2023年3月2日獲得土耳其國防工業部(SSB)的認可。

 

 

韓國:在1987年訂購首批3艘TR-1400,在1989年與1993年分別追加3艘,使總數達到9艘之多,稱之為張保皋級。

南非:在1999年 與HDW簽約訂購訂購3艘209 TR-1400改進型(MOD),以取代南非既有的三艘老舊Spear級(法製Daphne型)潛艦(2003年11月完全退出現役)。

各國採用的TR-1400都採用Krupp Atlas的CSU-83系列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以及美國柯爾摩根(Kollmorgen)的Type-76搜索/攻擊潛望鏡組 ,而土耳其的TR-1400還搭配有TAS-3拖曳陣列聲納;除了巴西的潛艦之外,其他都配備Krupp Atlas的射控系統、Racal的電子支援裝備與AEG的魚雷。

韓國張保膏級

韓國張保皋級柴電潛艦清單
艦名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SS-061 張保皋(Chang Bo Go) 1992/6/18 1993/6/2  
SS-062 李阡號(Choi Mu Son) 1992/10/12 1994/4/30  
SS-063崔茂宣號(SS-063) 1993/8/7 1995/2/27  
SS-065朴葳(Pak Ui) 1994/5/21 1996/2/3
SS-066李從茂(Lee Jong Moo ) 1995/5/17 1996/8/29  
SS-067鄭運(Chong Un) 1996/5/5 1997/8/29
SS-068李純信(Lee Sun Sin) 1998/5/21 2000/1/31
SS-069羅大用(Na Dae Yong) 1999/1 2000/11
SS-071李億祺(Lee Eokgi) 2000/5/26 2001/11/30

韓國採購TR-1400潛艦的計畫名為KSS-1,是1990 年代起韓國海軍建立強大潛艦部隊的第一步。韓國海軍的首艘TR-1400張保皋號(Chang Bo Go,SS-061)由HDW原廠建造,在1992年6月於德國HDW的基爾廠(Kiel)下水,後續八艘都由韓國大宇重工(Daewoo)承造,平均每 艘造價1.91億美元 。由於當時韓國造船業還不具備加工潛艦艦殼的能力,為此還一併向德國進口了相關機具。

前六艘張保皋級(SS-061~063、065~067)從1993 至1997年陸續服役, 最後三艘(SS-068、069、071)的建造工作因亞洲金融風暴而受到延誤,最後在2000至2001年陸續服。這些潛艦都以韓國歷史上的名將來命 名,例如張保皋將軍在1200年前經營、鎮守位於朝鮮半島近海江都島上的國際貿易樞紐──清海鎮,使當時的鮮羅王朝成為朝鮮、日本與中國海上貿易的領導 者。

韓國的209 TR-1400長56m,寬6.25m,浮航與潛航排水量分別為1260與1440ton,動力裝置包括四具總功率3800馬力的MTU 12V 396 SE渦輪增壓柴油機、四具西門子發電機與一組4600~5000馬力的西門子推進電機,最大潛航航速21.5節,浮航航速為11節,浮航續航力約7500 海里(航速8節),潛航續航力370海里(航速4節),編制30名乘員。依照韓國特種電池(Korea Special Battery)的資料,該公司為209型潛艦生產的鉛酸電池單元長29cm、寬45cm、高133.6cm、全高(含電極)142.1cm,重517kg(正負2%) 。艦上配備Krupp Atlas的ISUS-83水下感測器整合管理戰鬥系統,包括四具用於指揮與射控的多功能顯控台,能連結艦上所有的感測系統與武器系統 ,此外還配備美國Kollmorgen Type-76搜索/攻擊潛望鏡組。艦上八具魚雷管為氣壓彈射式,艦上可裝載14枚AEG的STN SUT mod2或韓國國產XK731白鮫(Whiteshark)魚雷,以及美製魚叉反艦飛彈,或者是28枚水雷;此外,艦上還有Argo電子支援系統 。韓國的TR-1400型是209系列中第一種採用自動化魚雷裝填系統者,由中央控制台就可操作。

 XK731白鮫魚雷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ADD)主導開發,民間公司LG Precision(後來成為Nex1 Future,日後又成為LIG Nex1)是主承包商;白鮫魚雷初期研究作業可追溯到1980年代,據說在1980到1988的研製工作花費了數十億韓元,早期參考對象是韓國使用的美製NT-37魚雷。白鮫魚雷的正式研製工作始於1995年,在1998年研製完成,投入300億韓元的預算(另一說是整個項目耗資800億韓元),隨後由LG Precision生產,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交付韓國海軍。白鮫魚雷原訂在2003年形成戰力,但因為2003年兩次試射因導引系統問題而失敗,進度延遲一年,在2004年才服役,首先裝備於韓國海軍最後一艘209型張保皋級潛艦上,然後裝備於後續的214型孫元一級潛艦上。白鮫魚雷在2003年5月由韓國海軍209型潛艦李純信號(SS-068)進行首次實彈試射,結果由於引信問題而未能成功引爆,第二次試射則在同年5月進行,成功擊沈靶艦。韓國宣稱白鮫魚雷單價是68萬美元,但1998年時有其他資料來源說每一枚要價9.5億韓元(約72.2萬美元)。白鮫魚雷是根據先前韓國海軍使用的美製NT-37魚雷以及德製SUT魚雷發展而成,採用電力推進,直徑483mm(與NT-37相同),全長6m,全重1100kg,戰鬥部重370kg,射程30km,航速35節,導引方式為主/被動聲納歸向(另一說是中途使用線導)。

據說在韓國本國建造的前兩艘張保皋級出現了許多加工與材料問題,尤其以首艦最為嚴重,艦上螺絲與螺旋槳推進器強度不足,許多地方斷裂漏水,螺旋槳表面出現上百條裂痕,不僅提高了安全顧慮,也增大了作業時的噪音;這顯示韓國在建造前兩艘張保皋級時沒有嚴謹依照德國原廠要求的材料與標準,不過後續生產的張保皋級的品質就有所改進。日後德國授權韓國生產214型潛艦(孫元一級)時,同樣發生一些生產製造的狀況,包括首艦傳動軸有瑕疵使噪音過大、前幾艘螺絲釘強度不足等。

張保皋級潛艦服役後多次參與美國主導的多國海軍演習如環太平洋演習(RIMPAC)等,扮演敵國柴電潛艦,並多次締造未被偵測到的紀錄。在1999年3月由美國主導、在關島海域進行的"Exercise Tandem Thrust"的多國聯合演習中,參演艦艇朝著美國提供的靶船──1979年除役的一萬噸級奧克拉荷馬號(ex-USS Oklahoma City CL-91)巡洋艦開火,首先發射11枚魚叉反艦飛彈,如果靶船仍未沈沒,就由 參演的韓國張保皋級潛艦李從茂號(SS-066)發射魚雷將之擊沈。在演習過程中,由於 演習區域周圍的海域始終無法淨空,仍有不少民間船隻通過,為了避免誤擊,取消了射擊魚叉飛彈的課目,直接進行魚雷接戰,這也給李從茂號絕佳的機會;結果李從茂號不負眾望,發射的第一枚SUT魚雷就直接命中靶船並將其炸成兩段,在15分鐘之內沈沒。

在2018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18),韓國海軍張保皋級潛艦朴葳號(Pak Ui SS-065)在演習中發動33次攻擊,擊沉噸位達20多萬噸的船艦,包括由5艘大型反潛艦和2架反潛直升機保護的補給艦,優異的表現獲得美軍讚許。在演習中,朴葳號在遠距離就掌握了目標船團的動向,並輕松穿過了護航邊對的反潛監視區。朴葳號的艦長李相燁中校表示,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如果我們是核動力潛艦,能做得更好」。在演習中,防守方反潛機曾奉命搜索朴葳號所在的區域時,但並沒有搜索到朴葳號,事後表示對朴葳號的靜音能力感到驚訝。

2017年起,韓國海軍開始陸續為張保皋級進行延壽與升級工程,相關項目包括以韓華集團的新型戰鬥管理系統取代原本的ATLAS ISUS-83,加裝新型拖曳陣列聲納、新光電型潛望鏡等,並提高目標偵測與追蹤能力。經過升級後,張保皋級成為全世界第一艘裝備拖曳陣列聲納的209系列潛艦。在2017年,韓國海軍與DSME簽署首批三艘張保皋級的聲級合約;其中,SS-069在2019年2月完成,SS-063在2019年6月完成。在2020年12月11日,DSME獲得韓國國防部價值1650億韓元(約1.51億美元)的合約,再為三艘張保皋級潛艦進行升級。張保皋級將在2020年代陸續 從韓國海軍除役,被韓國國產KSS-3柴電潛艦取代。

印尼的韓製TR1400

除了自用之外,韓國也在2000年代獲得德國授權,能自行建造TR-1400型潛艦來外銷(因為此時TR-1400對HDW原廠已經是過時產品)。隨後, 韓國209型鎖定印尼海軍的潛艦需求進行搶攻,在2004年成功奪得印尼海軍改裝兩艘現役TR-1300潛艦的翻修升級合約 ,兩艘的改良作業分別在2006與2011年進行,項目包括艦體的翻修、改良艦上聲納/雷達/武器系統等。印尼海軍打算在2024年將潛艦部隊的規模擴充 至12艘,而韓國、俄羅斯與中國都在爭奪這筆訂單 ;在2006年初,韓國便向印尼推銷2~4艘由DSME發展的改良型209潛艦。由於印尼財政不佳,這個案子長年拖延;在2009年,印尼向法國、德國、俄羅 斯、韓國發出購買新潛艦的需求徵詢書(RFP),準備斥資11億美元購買三艘潛艦,不過由於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導致此案延遲到2011年才進 行最後決選 。在2009年,韓國DSME獲得印尼海軍翻修潛艦基地設施的合約。

韓國為印尼建造的首艘209 TR-1400潛艦KRI Nagabanda(403),攝於2016年3月下水前夕。

KRI Nagabanda(403)於2016年3月24日在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DSME) 巨濟廠下水的畫面。

KRI Nagabanda(403)在2017年8月2日交付印尼海軍的畫面。

在2011年10月中旬,韓國方面宣布,印尼將在11月與韓國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公司(DSME)簽約,為印尼建造三艘TR-1400型潛艦;這是印尼到2024年國防計畫的項目之一,當時印尼的目標是獲得10艘潛艦。此時,韓方對TR-1400型潛艦能達到70%的自製率。 在2012年1月2日,印尼與韓國正式簽署三艘TR-1400的採購合約,總價值11億美元,締造韓國對外單一軍售案的最高金額。依照最初的消息,三艘潛艦之中的前兩艘在 韓國 大宇海洋工程位於巨濟島的船廠建造(印尼PT PAL船廠的人員全程參與、觀摩建造過程),第三艘技術轉移至印尼PT PAL船廠建造,每艘建造週期約三年;原訂首艘潛艦在2015年交付印尼海軍 ,全部三艘在2018年交付完畢;實際執行上,前兩艘209型分别在2017年8月2日與2018年交付印尼,而由印尼PT PAL船廠建造的首艘209型則估計在2019至2020年完成。在2014年初,印尼PT PAL船廠獲得準備建造潛艦的資金,總共約2.5億美元(1.8億會在2014年度撥下),其中1.5億美元用於擴建船廠、船塢設施,3000萬美元用於諮詢與訓練,7000萬美元用於專家、技術人員等人事支出;依照合約,PT PAL船廠擴充設施的工作必須在2014年11月完成。

印尼這三艘209 TR-1400分別命名為KRI Nagabanda(403)、KRI Trisula(404)與KRI Nagarangsang(405)),首艦KRI Nagabanda在2016年3月24日下水,2017年8月2日交付 ;二號艦KRI Trisula(404)在2016年10月24日下水,2018年交付;三號艦(首艘在印尼建造的同型艦)Nagapasa在2019年4月11日下水(原計畫是在2018年10月左右下水),2021年4月6日服役。為印尼建造的TR-1400型長61.2m,寬6.25m,吃水5.5m,配備四部MTU 12V 493柴油機,潛航排水量1400噸,潛 航衝刺速率21節,浮航情況下航速10節時續航力10000海里,能搭載40名人員,艦上配備Atlas Electronic的CSU-90整合聲納系統(包含主動搜索/攻擊聲納與被動聲納、FAS-3-1側舷線性被動陣列聲納等)、L-3的MAPPS整合平台管理系統、 Sagem的Sigma 40XP慣性導航系統、Indra的Pegaso RESM電子截收系統、Aries的低截獲率導航雷達等。

在2019年4月11日,由韓國技術轉移在印尼PT PAL船廠建造的TR1400潛艦Nagapasa(405)下水;

這是印尼向韓國訂購的第三艘TR1400,也是印尼本土建造的第一艘潛艦。

2019年2月14日,詹氏防務(Janes)報導,印尼與韓國DSME對於購買第二批三艘TR-1400型潛艦的談判進入最後階段,可望在未來幾個月內達成協議,總價值估計約12億美元,包括訓練與後勤支持等項目。詹氏表示,原本印尼當局曾考慮更多選項(包括購買俄羅斯潛艦等),但基於與先前訂購的三艘TR1400潛艦共通,因此繼續向DSME訂購同型潛艦。此時,還有幾項決定還沒有定案,主要涉及建造分工等問題。依照詹氏收到的會議文件,初步討論要點顯示,第二批三艘的第一艘仍會在DSME位於韓國巨濟島的船廠建造;而印尼提議每艘潛艦的六個分段模組中,兩個能在位於印尼泗水的PT PAL建造,完成後運往DSME的巨濟島船廠進行總裝。在2019年4月12日,印尼與韓國DSME簽署合約,購買第二批三艘TR-1400型潛艦,價值價值1.3兆韓元(當時約10.2億美元),預計在2026年交付,合約包括對印尼貸款來支付造艦款項。在2019年,印尼與土耳其Aselsan簽署合約,購買該公司ZARGANA魚雷反制系統來裝備TR1400型潛艦,從2020年10月開始交付。然而,根據2020年4月1日詹氏防務消息,受到國防經費刪減的影響,印尼決定重新評估是否建造第二批三艘TR1400潛艦;同時期也有報導指出,印尼可能考慮從土耳其訂購里茲級(Reis,德國授權土耳其建造的214型)潛艦。在2022年3月初,印尼海軍司令Yudho Margono上將向媒體KOMPAS透露,法國海軍集團的鮋魚型潛艦(Scorpene)符合印尼的需求。

在2022年8月18日,根據韓國國民力量黨議員姜旻局以及DSME股東之一──韓國中小企業銀行(Korea Industrial Bank)的資料,DSME在印尼潛艦案中蒙受約900億韓元(約6700萬美元)的虧損,這是因為印尼簽約後遲遲沒有執行,但DSME卻已經先向德國購買這些潛艦所需的推進電機。姜旻局披露,在2019年4月,DSME獲得印尼價值1.3兆韓元(約9.67億美元)的合約建造三艘TR1400型潛艦;三個月後,DSME就就與德國西門子(Siemens)簽署合約,購買這三艘TR1400潛艦所需的潛艦推進馬達,合約總值5850萬歐元(5800萬美元),並依規定預付10%的款項(約600萬歐元或590萬美元)給西門子。然而,當時印尼購艦的合約並未生效,印尼並未支付相當於合約總款項10%的金額(約10億韓元,7400萬美元),隨後印尼更推遲第二批三艘TR1400潛艦的合約至今,尚未決定要執行或取消。DSME隨後仍向西門子支付剩餘款項;這批推進電機預定在2022年10月交付,此時對於DSME等於是無用的「廢鐵」,DSME還必須自費建造設施來存放,並且定期進行維護。姜旻局指控,現任DSME總裁在當時沒等合約生效,就急著向德國購買這些推進電機。對於這項爭議,DSME回覆中承認2019年的確在合約正式生效之前。就先訂購部分造艦所需的物料裝備(包括西門子推進電機),然而為了滿足合約規定的造艦期程,DSME別無選擇只能先訂購,否則如果合約如期執行,物料與裝備的交期會趕不上交艦期程;而此時DSME仍在跟印尼交涉。此外,DSME也在研究其他可能性來降低損失,除了繼續與印尼協商之外,另一種可能是轉賣給韓國海軍用於自家張保皋級潛艦的後續維護。另一種可能就是DSME此時正參與菲律賓規劃中的潛艦案,也可能用得上這些電機──不過此時菲律賓還未正式確定要推動潛艦案。

在2022年11月中旬,DSME總裁Park Doo-seon對媒體透露了關於印尼209型潛艦增購案停滯的進一步信息。2019年印尼與DSME簽署了增購三艘209型TR1400的合約後,遲遲沒有提供付款帳號的信用狀(letter of credit,L/C);在缺少信用狀(付款的保證)的情況下,DSME自然無法動工,而DSME為了印尼潛艦案已經投注一些資源,就會因為延宕時間增加而造成損失。不過,DSME表示不必為此悲觀,因為印尼先前也有延遲提交信用狀的紀錄,先前一個跟DSME簽署的合約也在原訂時間之後超過一年,才補上信用狀,之後項目就快速進展。DSME希望2023年適逢韓國、印尼建交50週年,印尼就能順利解決這個問題。此外,Park Doo-seon也透露DSME也與菲律賓就可能的潛艦案接觸,進行了一些建設性的討論。

2023年3月17日,The Interpreter一篇文章提到,2021年4月印尼海軍TR1300潛艦KRI Nanggala的失事導致印尼對跟韓國在潛艦上的合作產生疑慮,韓國DSME先前曾在2006年與2011年為印尼兩艘TR1300型潛艦進行翻修(KRI Nanggala是在2012年在DSME船廠執行了翻修工程);此外,這也讓印尼下定決心採購新潛艦,而不是繼續翻修老舊的209系列潛艦。這篇文章提到,印尼海軍也不滿意首批韓製TR1400潛艦的性能(包括電池、電力供應等技術問題),因此設法推遲2019年4月與DSME簽署的第二批TR1400潛艦合約,尋求其他的合作伙伴(如法國海軍集團?魚型或德國TKMS的214型潛艦等)。

 

南非209 TR1400 MOD

在1999年,南非從瑞典Type-192(A19哥特蘭級的外銷版)、法國天蠍座CM-2000、義大利Fincantieri廠S1600型、俄羅斯Kilo 636等競爭對手中,宣布德國HDW的209 TR1400 MOD型獲勝。南非首艘TR1400 MOD艦於2001年5月22日開始在HDW廠建造壓力殼,2004年6月15日下水,2005年10月3日在HDW船廠所在的基爾舉行交艦儀式 ,命名為Manthatisi(S-101),2006年4月7日返抵南非西蒙港;二號艦(S-102)命名為Charlotte Maxeke,2005年5月4日下水,2007年3月14日交艦成軍,並於4月26日返抵南非西蒙港;三號艦(S-103)命名為Queen Modjadji ,2008年1月30日交付南非海軍,同年5月22日抵達南非;三艦每艘平均造價2.85億美元。

TR1400 MOD以TR1400的架構為基礎,融入以色列海豚級以及新一代214型所採用的最新科技,艦體尺寸較大,長62.2m,寬7.6m,吃水5.5m,浮航 排水量1466ton,潛航排水量達1568ton,配備四具MTU 12V柴油機以及一具5000馬力的西門子推進用電機,最大潛航速度17節,以柴油機維持8節航速的續航距約10000海里,全艦編制30名乘員,配備 STN Atlas整合研發的ISUS 90潛艦戰鬥系統以及CSU-90-45整合聲納系統(整合有艦首環形陣列聲納、FAS-3-1側面被動陣列聲納、一具被動測距聲納、一具艦首主動聲納、自我聲噪綜合監 視聲納等),光電偵蒐/捕捉系統包括一支非穿的光電搜索潛望鏡以及一具傳統光學攻擊型潛望鏡,而雷達桅杆上裝有一具Thomson-CSF的 Calypso-3導航雷達,艦上的通信裝置包括新型SANDF資料鏈、各種頻率的通信網路以及一套FOKON 32國際通信設備等,此外還有Grintek Avitronics電子戰系統,武器系統則為八具氣壓彈射式魚雷管,能發射魚雷、水雷與反艦飛彈。

台灣採購TR-1400鎩羽

1980年代台灣海軍進行光華一、二號造艦計畫,其中光華二號的選擇對象包括德國MEKO-140巡防艦;此外,由於台灣現代化潛艦數量不 足,便向德國申購MEKO巡防艦與209 TR-1400型潛艦各10艘。無奈由於中國施壓以及德國欲確保在中國大陸的投資市場,台灣在1992與1993年兩度申購MEKO與TR-1400的申 請都鎩羽而歸。

依照2023年6月1日國史館出版的「李登輝僚屬故舊訪談錄」中的「楊六生先生訪談紀錄」,曾擔任1996年成立的「明德小組」(因應台海飛彈危機而建立的美、日、台非官方溝通平台)的執行秘書長楊六生透露,台灣試圖購買德國209型潛艇時,曾嘗試由印尼代為出面購買並轉口。楊六生表示,當時國安局借調海軍一位當過潛艦戰隊長的陳九如少將,派他到印尼擔任國安局的代表,並將他晉升為中將,然後把先前處理購買荷蘭(劍龍級)潛艦事務的駐荷蘭代表,也調到印尼擔任大使。同時,和印尼方面談妥,由印尼出面向德國購買後潛艦後轉賣給台灣。後來這個嘗試沒有成功,「因為德國沒辦法抗拒美國的壓力」(事實上因為台灣會是最終使用國,自然不可能從德國方面獲得出口許可)。

埃及209 TR1400 MOD

埃及向德國訂購的209型TR1400 MOD潛艦即將下水。

早在1990年代末期,埃及就有意購買新一代柴電潛艦,以取代陣中四艘極為老舊的俄製R級柴電攻擊潛艦。在2000年代,埃及曾洽商購買二至四艘荷蘭設計 的海鰻型(Moray)柴電攻擊潛艦,在美國對埃及的軍事援助額度內執行,在美國境內的造船廠建造;然而由於埃及財政狀況不佳,因而放棄海鰻型,在 2004年12月向德國接觸,希望採購從德國海軍退役的二手206A小型潛艇,但最後也沒有下文。據說在2009年,埃及也曾向俄羅斯洽商,尋求購買兩艘 Kilo柴電潛艦,但同樣由於財政困難而終止(美國援助埃及的軍售額度必須由美國本國廠商生產供貨,無法用於向他國採購)。

在2012年8月31日,埃及報紙Al-Ahram宣稱,埃及 海軍官員Osama al-Gindi表示德國與埃及達成協議,德國將出售兩艘209型柴電攻擊潛艦給埃 及;埃及向德國購買潛艦在2011年11月就已經獲得證實,合約價值9.2億歐元,購買兩艘並附帶之後增購兩艘的選擇權。埃及購買潛艦所需的資金中,德國政府貸款擔保7億歐元給埃及。這批209型將用來取代埃及從1982至1984年購自中國的033型柴電攻擊潛艦。 然而,此新聞立刻引發以色列高度關注;1979年以色列與埃及在美國總統卡特斡旋下於美國大衛營簽署大衛營和平協定(Camp David Accords),結束先前以埃間長年的交戰局面,而1981年起上任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Mubārak)向來親美,穩定地履行以埃和行協定,以埃之間 遂相安無事。然而2011年2月歷經全國性示威後,穆巴拉克被迫辭職下台,隨後以色列與埃及的關係就陷入緊張,因為新的埃及政府未必能繼續履行以埃和平協 定。德國從1990到2000年代陸續為以色列建造六艘海豚級柴電攻擊潛艦並給予優厚補助,作為彌補兩伊戰爭時期西德協助伊拉克發展生化武器的補償;而在 此敏感時刻,德國有意為埃及建造潛艦的消息自然引起以色列不滿。在9月3日,一位德國政府發言人在被問及此一問題時,只強調德國與以色列的關係以及維護以 色列安全的立場未曾改變,但拒絕評論這則德國出售潛艦給埃及的新聞。

在2014年,埃及決定行使選擇權,增購第二批兩艘209型TR1400 MOD潛艦 (合約在2015年修訂完畢),使購買的總數達到四艘。 在2015年12月10日,埃及訂購的第一艘209型(S41,舷號861,廠方序號447)在TKMS位於基爾的船廠舉行了下水典禮,在2016年12月12日正式交付埃及 ,2017年4月19日抵達埃及亞歷山大港成軍;而埃及訂購的第二艘209型(S42,舷號862)也在2016年12月12日舉行命名儀式,2017年8月8日在基爾交付埃及海軍 ,2017年10月18日抵達亞歷山大港成軍。2019年5月3日,埃及的第三艘(第二批首艦)209型TR1400 MOD潛艦(舷號S43)舉行命名下水儀式,在2020年4月9日交付埃及海軍, 2020年5月抵達亞歷山大港成軍。 第四艘209型(S44)在2020年9月29日舉行命名下水儀式,2021年7月8日在基爾舉行交付儀式。

埃及的209型TR1400 MOD與先前南非訂購的版本類似,長62m,寬6.25m,高12.5m,吃水5.5m,浮航排水量1450ton,潛航排水量1586ton,潛航深度 320m,採用柴電推進,推進電機功率6100軸馬力,最大潛航速率21.5節,續航力(浮航或呼吸管航行)11000海里,編制30名人員, 聲納系統包含CSU-81/1艦體整合聲納系統與TAS-3拖曳陣列聲納,武裝為八具533mm魚雷發射器,艦上包含預先裝填在魚雷管者,總共可容納14 枚魚雷(主要使用德國STN Atlas DM2A4電力推進魚雷,此外還裝置美製UGM-84潛射型魚叉Block 2反艦飛彈)。

 

實為214型的葡萄牙209 PN型

葡萄牙海軍為了取代兩艘在1960年代末期服役的老舊青花魚級(Albacora clss,法製月桂樹級)柴電潛艦,遂在1990年代末期展開「2000年葡萄牙柴電潛艦」(SS PO 2000)計畫,打算建造2至3艘新一代柴電攻擊潛艦,並特別要求具備發射反艦飛彈的能力並配備絕氣推進系統(AIP)。此案吸引德國與法國/西班牙等廠 商前來競爭,HDW最初以209型TR-1400潛艦搭配燃料電池AIP來角逐,然而相對於最主要對手──法國/西班牙全新設計的天蠍座型潛艦,已有二十 年之久的TR-1400設計未免遜色不少,實在沒什麼賣相。於是,HDW隨即準備陣前換將,派出最新推出的214型潛艦上陣;然而由於HDW在投標時係以 TR-1400規格報名,如果逕自更換設計,難免有違規觸法之嫌。於是,HDW廠想出一個妙招,即以「209型葡萄牙海軍型(209PN)的名目,對外宣 稱此為209型為葡萄牙海軍而設計的全新衍生型,實則換上了不折不扣的214型。果然,葡萄牙選擇了這種「變相的214型」,並於2004年4月與德國簽 約,首艦在2008年7月15日於基爾的HDW廠房下水,命名為三叉戟號(NRP Tridente S-167),於2009年移交葡萄牙海軍,至於二號艦Arpão(S-168)則於2010年交付。關於209PN的簡介,請見214型潛艦一文。

 

TR-1500(印度)

印度的TR-1500型潛艦堪稱TR-1400的放大改良版。注意帆罩前方的逃生艙 。圖為Shankul(S-47)

正架上船台進行改裝工程的Shankush(S-45)

在1981年,印度向西德訂購四艘潛艦,這就是TR- 1500。前兩艦由HDW承造,後續兩艦則轉移技術給印度Mazagon廠建造。四艦分別命名為Shishumar(S-44,1986年9月服役)、 Shankush(S-45,1986年11月服役)、Shalki(S-46,1992年2月服役)與Shankul(S-47,1994年5月服 役)。兩艘由Mazagon廠建造的TR-1500(S-46、S-47)由於 船廠專案能力不足,加上完工後發現艇殼焊接不合格等問題,導致交艦時程受到延誤。印度海軍在1987年提議追加購買兩艘TR-1500,仍由 Mazagon承造;但由於Mazagon廠當時正建造的兩艘TR-1500發生 的種種問題,印度國防部便在1989年決議在解決問題之前,不會繼續增購此型潛艦。爾後這項增購案在1992與1997年兩度被提出討論,但始終沒有通 過。

雖然此型潛艦的基本設計乃衍生自TR-1400,不過由於艦體 尺寸、動力系統與細部設計有較大的不同,一般都不規類為209型。相較於TR-1100/1200/1300/1400艦體寬度相同,TR-1500的艦 體則重新設計,直徑較大。TR-1500浮航與潛航排水量分別為1660與1850ton,前兩艘配備四具MTU 12V493 TY60柴油機,後四艘則使用四具MTU 12V 493 AZ80柴油機,每具柴油機功率2400馬力,並搭配四部AEG 交流發電機(1.8MW)與四部120單元主蓄電池,由一部西門子推進電機(4600馬力)推動單軸推進器;艦上編制40人。TR-1500與先前的209型的最大不同,在於加裝集體式的人員逃生艙,位於帆罩前端的艦殼內;在潛航時如果發生緊急 狀況,艦內乘員便進入此一逃生艙,逃生艙脫離潛艦後便浮出海面等待救援。此逃生艙的球型艙體 可容納40人,其內氧氣容量能支撐8小時,並配備無線電與求救信標。以往潛艦在潛航時,乘員逃離潛艦的唯一方法就是透過壓力艙,人體本身需承受水壓,故乘 員需接受訓練且得承受極大的風險,而且只有在有限的深度下才能使用;有了集體式逃生球,TR-1500潛艦乘員的安全就更有保障。本級潛艦配備 美國Librascope(1996年被洛馬集團購併)的潛艦射控系統(SFCS)MK-1、CSU-83主/被動聲納系統、Thomson Sintra的DUUX-5被動測距暨攔截聲納、Argo Phoenix-2 AR700型電子支援系統以及法國Thompson Calypso-2型平面搜索雷達,艦首裝有八具533mm魚雷管,艦上總共配備14枚AEG的SUT Mod 1 線導魚雷,艦首可加掛水雷佈放箱以執行佈雷任務。

在1999至2005年,印度海軍輪流為四艘TR-1500進行壽命中期翻修與改良,項目包括換裝法國Thomson-CSF Eldone TSM-2272聲納系統以及一批在2001年年底自美國輸入的組件,包括射控系統與電子支援系統等,以及印度度國產的行動資料系統(Action Data System)。Shishumar與Shankul號率先進行改裝,其餘兩艦隨後跟進 ;整個計畫原訂在2005年全部完成,不過後續兩艘的改裝似乎有所延誤。不過倒楣的是,才在2000年完成完成改良的Shishumar號在2003年8月撞上水中不明漂流物,導致外殼受損。由於後續的新潛艦計畫落後,四艘TR-1500預估將為印度海軍延長役期到2016至2024年。 在2014年7月,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宣布出售印度12枚UGM-84L潛射魚叉反艦飛彈(10枚實彈與兩枚訓練彈)和相關組件、後勤保障與訓練支援等,價值2億美元;由於技術因素,據說只有較晚建造的兩艘TR1500(INS Shankush與INS Shalki)換裝潛射魚叉飛彈系統,這項工作在2016年的翻修工程中執行。

在2016年6月29日,印度與印度國營馬札崗船廠(Mazagon Dock)和德國德國泰森.克魯伯(TKMS)集團(HDW的母公司)簽署價值3840萬美元的合約,為INS Shalki(S46) 和INS Shalkul(S47) 進行翻修升級,使潛艦能繼續服役10年;翻修的地點在馬札崗位於孟買的船廠,在HDW的技術協助下進行工程。

在2018年9月,印度與國營馬札崗船廠(Mazagon Dock)簽署價值相當於1.51億美元的合約,,在德國泰森.克魯伯(TKMS)集團協助下,為INS Shishumar(S44)進行翻修升級,包括檢修結構與裝備、更新裝備系統等,從2018年10月執行到2021年;之後,會進一步為INS Shankush(S45)進行類似的升級。在2018年9月28日,TKMS也獲得印度海軍合約,屬於INS Shishumar進行壽命中期改裝與認證(Mid Life Refit and Life Certification ,MRLC)項目。除了潛艦本身的維修與升級之外,德國Atlas Elektronik負責升級潛艦上的作戰與聲納系統。

在1980年代後期,IKL與HDW也以TR-1500的進一步放大版參與澳洲潛艦建造案,排水量增至2000ton以上,不過最後輸給了瑞典Kockums廠的Type-471提案。

 

TR-1700(阿根廷)

阿根廷向西德採購的TR-1700潛艦。

一艘在船台上的TR1700。艦體兩側上部的三個長方形是DUUX-5攔截/測距聲納的三元陣面位置。

此為TNSW在1976年推出的潛艦,一般而言不被歸類為 209系列之一,不過TR-1700是IKL以209型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阿根廷在1970至1975年在歐洲尋覓新一代的柴電潛艦,在1977年與 TNSW簽約訂購六艘當時甫推出的TR-1700,其中前兩艘由TNSW承造,其餘四艘則預計轉移技術在阿根廷位於首都布宜諾賽利斯的多明克.加西亞 (Domecq Garcia)造船廠建造。頭兩艘TR-1700的建造工作在1980年展開,首艘命名為聖塔克魯茲號(Santa Cruz S-41),於1982年9月28日下水,1984年10月12日服役;二號艦聖安胡號(San Juan S-43)則在1983年6月28日下水 ,1985年11月19日服役。如果阿根廷沒有即不可待地在1982年4月就攻佔福克蘭群島,讓阿根廷海軍先接收這兩艘潛艦,則英國海軍可能必須付出更慘痛的代 價來贏得福克蘭戰爭。

TR-1700的排水量比209系列大上許多,浮航排水量與潛 航排水量分別為2160與2264ton,動力系統也更強勁,包括四具總功率為6720馬力的MTU柴油機、一具8850軸馬力的西門子IHR-4525 四迴路直流推進電動機與八具各由120組單元構成的哈根/法塔電池,帶動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最大潛航速率高達25節(不過電瓶會在十幾分鐘內耗盡),浮航速率為15節,能持續在海上執行作戰巡邏勤務達20天,或者持續航行70天 。TR-1700的艦體由HY-80高張力鋼板建造,最大潛航深度超過300m。TR-1700在外觀上與先前209系列的一大不同,在於其前水平翼位於 帆罩上而非艦首。艦上的作戰系統為荷蘭Signnal的SINBADS型,係改良自該公司先前為荷蘭海象級(Walrus class)潛艦設計的Gipsy潛艦資料系統,具有更高的自動化程度,使得全艦僅需 編制29人就可操作,此外還能搭載30名突擊隊員。本級艦的感測系統包括Krupp Atlas的CSU-3中/高頻主/被動搜索暨攻擊聲納系統以及Thomson Sintra的DUUX-2A中頻被動測距暨攔截聲納(日後改良時換裝DUUX-5)。艇艏安裝六具533mm魚雷管,備用魚雷艙的容積遠大於先前的 209系列,達14發之多,使全艦魚雷總儲存量達22枚(使用SST-4魚雷);此外,艦上配備自動化的魚雷再裝填系統,使同一支魚雷管在發射後能在50 秒內發射下一枚武器。由於TR-1700性能優異且艦體規模充裕,阿根廷一度考慮以其為基礎發展小型核能攻擊潛艦,不過最後由於經費不足而作罷。此外, TNSW也曾向阿根廷推銷該公司新研發的SPECTRE封閉循環柴油機絕氣推進系統(CCDAIP,詳見荷蘭海鰻級潛艦一文),持續輸出功率300kW, 不過最後並未實現。

閒置在阿根廷造船廠內的TR1700潛艦半成品,阿根廷在1980年代曾極力向台灣推銷這四艘未成艦。

由於阿根廷在福克蘭戰爭戰敗後陷入經濟危機,當時便有國際軍火 掮客建議阿根廷拋售剛建成的聖塔克魯茲號與聖硫磺號給四處購潛碰壁的台灣以籌措現金 ,並將後續四艘未完工的TR-1700一併轉手(此外還打算銷售30枚魚雷),甚至有軍火商保證「能直接把潛艦開到左營港交貨」;除了掮客之外,爾後部分 阿根廷官員也開始與台灣接頭,希望能由阿國為台灣建造TR-1700,甚至拋售已完成的兩艘。雖然阿根廷官方意願頗高,台灣海軍對TR-1700也有極佳 的印象,但由於 阿根廷軍方高層明目張膽要求回扣使台灣軍方高層印象大壞,加上TR-1700的關鍵裝備均由德國提供,在德國政府明確表達拒絕的立場後(無論是阿根廷代造 或轉售現有兩艘),這項交易只得告吹。而台灣雖曾企圖透過印尼代為購買兩艘既成艦再轉至台灣,但由於印尼索取鉅額轉手費用(相當於潛艦成本的三成)而作 罷。1989年阿根廷為了應付經濟上的困境,再度透過「特殊管道」(軍火掮客)企圖向台灣出售TR-1700型潛艦,但這回台灣方面反應冷淡,而無法獲得 德國政府出口許可的最重要問題始終無解,雙方交涉到1993年再度無疾而終。

由於阿根廷財政狀況太差,後續四艘TR-1400的建造都無法完成, 第三、第四號艦開工之後進展緩慢、造造停停,在1996年完全停工,此時三號艦ARA Santa Fe (S-43)工程進度達到52%,四號艦ARA Santiago Del Estero(S-44)達到30%;這兩艦閒置於船廠多年,企圖銷售也沒成功,最後遭到拆解,可用料件改作兩艘現役艦的備料;至於第五、第六艘則從來沒有機會開工,購自德國的艦料最後改為前兩艘現役艦的備料。

在1994年由美國海軍主辦的FleetEx 2/9「喬治華盛頓作戰演習」("George Washington" war game exercise)中,阿根廷海軍TR 1700潛艦聖安胡號(San Juan S-43)成功潛入美國海軍外圍的驅逐艦屏衛,擊沈演習中美國海軍編隊指揮艦惠特尼山號(USS Mount Whitney LCC-20)。

在2014年6月15日,聖塔克魯茲號前往船廠展開延壽工程時,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外港區域意外擱淺。

在1999年9月至2002年,聖塔克魯茲號在巴西的船廠完成現代化改裝工程,包括換裝新的電機系統並更換新聲納 ;而聖安胡號則在2007年9月進入阿根廷海軍工業園區(Argentine Naval Industrial Complex)多明克.加西亞船廠(Tandanor and Storni shipyards)進行翻修改裝,包括切開艦殼換裝新的主蓄電池、更換 四部新的MTU柴油主機等,原訂工期22個月,但實際上由於預算短缺,直到2014年5月才完工,最後總花費1億批索(約1240萬美元)。

在2014年 6月15日,聖塔克魯茲號在前往多明克.加西亞船廠進行壽命中期升級延壽工程(與聖安胡號相同)的路上,於布宜諾斯艾利斯外港的南碼頭(Dock Sud)發生擱淺意外聖塔克魯茲號在6月14日啟程,原計畫在17日抵達海軍工業園區,擱淺後在拖船協助下仍於17日抵達船廠並調查事故原因。

在2019年6月中旬,詹氏(Janes)防務週刊報導,巴西總統Jair Bolsonaro與阿根廷總統Mauricio Macro會面時達成協議,巴西海軍將兩艘杜比級(Tupi class,德國授權巴西生產的209 TR1400型)潛艦移交給阿根廷,而這項協議還包括未來進一步移交兩艘的選擇權。首批移交的兩艘會在2019年交給巴西,接著在阿根廷Tandanor船廠進行整修,在2020年進入阿根廷海軍服役。這些杜比級將會取代阿根廷海軍老舊的TR1700潛艦。
 

 

聖安胡號沈沒意外

英國在福克蘭島方面於2017年11月13日拍攝到浮航中的聖安胡號,兩天後該艦就發生意外沈沒。

在2017年11月17日,阿根廷海軍表示,在海上航行的聖安胡號(San Juan S-43)已經失去聯絡兩天;該艦正在馬德林港自由貿易區進行巡邏活動,原訂前往阿根廷南部的Mar del Plata海軍基地(位於阿根廷首都Buenos Aires南方250英里),艦上有44人,包括阿根廷海軍第一位女性潛艦軍官、現年35歲的Eliana Krawczyk。阿根廷海軍發言人Enrique Balbi 對外表示,潛艦的通信、供電、纜線、天線可能發生故障,並表示該艦如果發現通信出問題,應該就會浮出水面,前往搜索的船隻與飛機應能以目視或雷達發現。阿根廷外交單位表示,目前阿根廷正與鄰國一同合作搜尋聖安胡號的蹤跡,而包括英國、智利、美國等國,也都透過阿根廷外交管道表示願意協助參與救援,提供後勤支持以及信息交換等。

經過數天徒勞無功的搜索之後,阿根廷海軍發言人Enrique Balbi上校在11月23日公開宣布,阿根廷在週三(11月22日)得到美國通知,在聖安胡號最後出現的海域探測到一個「異常、單一、短促、劇烈的非核爆炸聲響」。此外,全面禁止核子試爆條約組織(Comprehensive Nuclear 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TBTO)也在11月23日通知阿根廷政府,該組織兩個水聲聽音站在11月15日(當地時間上午10時51分)在聖安胡號最後出現的水域附近,監聽到不尋常的劇烈聲響 。Enrique Balbi上校也透露11月15日聖安胡號失蹤當天的一些最後通信:11月15日凌晨0時30分,聖安胡號的艦長以衛星電話通知陸上基地指揮官,回報有海水進入該艦呼吸管,進入的海水造成艦體前部的電池發生短路並起火冒煙,此時已經撲滅火勢並隔離了短路的電池單元,艦長回報該艦倚靠後部電池運作。在上午6時,聖安胡號回報相同信息,以文字電報型式轉發到基地。在上午7時30分,聖安胡號艦長回報潛艦正在依照原訂計畫在水下航行,並無問題,這就是聖安胡號 最後一次與基地聯繫;3小時後探測到爆炸聲的位置約在該艦最後回報的位置以北約60公里。在12月1日,阿根廷宣布停止搜救活動。

在2017年12月上旬,前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US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聲學專家Bruce Rule表示,依照美國當獲得的聲學資料,聖胡安號約在1275英尺的深度(約388.6m)被水壓壓潰,爆炸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2500磅TNT炸藥,整艘潛艦在25分之一秒的時間被完全摧毀,隨後殘骸以10至13節的速率向海床墜落。

聖安胡號人員的家屬指控該艦狀況不佳、故障頻仍,而且在2008到2014年的維修工作中質量不合格。

在2018年11月17日,阿根廷海軍宣布,委託美國探測船海洋無限號(Ocean Infinity)搜索聖安胡號的工作有了重大突破;海洋無限號的水下無人載具在第24號標定點的位置確認了聖安胡號殘骸的位置,該處海洋深度為800m。海洋無限號先前曾參與2014年馬來西亞航空失蹤MH370班機的搜尋工作。

海洋無限號在2018年11月17日拍攝到的聖安胡號殘骸,此時潛艦已經支離破碎,
殘骸散落在深度2600英尺(超過800m)的海床上。

海洋無限號在2018年11月17日拍攝到的聖安胡號殘骸,此為艦首六個魚雷發射管部位

 海洋無限號在2018年11月17日拍攝到的聖安胡號殘骸,此為推進螺旋槳

 

TR-2000

HDW在1979年為美國海軍提交的TR-2000設計方案,頗類似先前為印度設計的TR-1500。

在1979年,美國海軍委由HDW廠設計一種潛航排水量 2000噸級的大型柴電攻擊潛艦,而HDW廠稱此設計為TR-2000。TR-2000的構型 類似售予印度的TR-1500的放大版,同樣採用單軸、十字尾舵、水平舵設置於艦艏等構型,帆罩前方的位置裝有一個逃生鐘。因應美國海軍的遠洋作業需求, TR-2000設計上著重於增加續航力與海上持續操作時間。TR-2000浮航排水量2182噸,艦體全長221.1英尺(67.36m),艦體長217 英尺(66.14m),全高42.3英尺(12.89m),最大內部直徑24.3英尺(7.4m),平均直徑21.3英尺(6.49m),艦上編制30 人。TR-2000的推進系統由單機功率1200馬力的柴油主機(應為四具)、一具10000馬力的水下推進電動機與八組120單元蓄電池構成,水下最高 航速25節,呼吸管航行的速率為15節,最大浮航速率13節。以電池推進潛航時,航速4節續航力510海里,航速8節續航力290海里,航速16節為77 海里,航速20節為42海里,航速25節時為23海里;使用柴油機浮航或呼吸管航行時,航速4節的續航力25000海里,航速8節為15000海里,航速 16節為6000海里,航速20節為4350海里。在海上作業時,TR-2000每日平均能以6節速率潛航2小時,艦上儲存的物資包括290噸柴油、7頓 食物、2650加侖飲水與4250加侖淡水,能支持60至90天的海上作業(以平均航速4節計算)。TR-2000的作業潛航深度約1000英尺 (304.8m),最大潛航深度估計1200英尺(365.7m)。艦艏配備八座533mm魚雷發射器,至多能攜帶至多26件武器(包含發射管內的8 件),包括美製MK-48魚雷、魚叉反艦飛彈、戰斧巡航飛彈等。此外,如有必要,TR-2000還可在艦體外加裝武器容器,可攜帶18枚戰斧飛彈或24枚 水雷。

雖然TR-2000是美國海軍委託之下的設計產物,但1960年代以來美國海軍厲行「潛艦全核能化」政策,因此內部支持柴電潛艦的勢力難成氣候,因此TR-2000也就僅止於初步設計階段,隨後就束之高閣。

結語

除了橫掃國際市場的209型之外,IKL也曾為挪威設計210 型(TR-1000)傳統動力攻擊潛艦,由TNSW承造;此外HDW也以209 TR-1400的基本構型為基礎,在1990年代末期為以色列設計建造三艘海豚級潛艦。由於另有專文介紹210型與海豚級,在此不予贅述。由於德國優良的 造艦工藝以及一板一眼的踏實態度,使得西方各國莫不對德國潛艦抱持極大的信心,並屢屢將其列為採購時的首選,才能使德國潛艦創下如此輝煌的銷售佳績。不過 209型雖然締造輝煌記錄,到了1990年代後期也已經是二十幾年的高齡產品了;為了維持競爭優勢,以HDW為首的德國潛艦業在1997年推出了209型 的後繼者──214系列,融合了最先進的科技,但也保存了209型累積的諸多優秀特性以及豐富經驗。承襲德國潛艦工業的金字招牌以及209型的口碑, 214型一上市便獲得希臘與 韓國的訂單,在21世紀初期仍保有強大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