蝮蛇短程防空飛彈

義大利蝮蛇(Aspide)是依照美國麻雀飛彈設計改良而來,有空對空、艦隊空與地對空等形式。

一艘狄拉潘級飛彈驅逐艦的艦首八聯裝蝮蛇防空飛彈發射器正發射一枚蝮蛇飛彈。

蝮蛇飛彈的後端自動裝填機構

──by captain Picard

 


 

起源

在1970年代,義大利從美國引進AIM-7E麻雀(Sparrow)空對空飛彈的技術,由賽勒尼亞(Selenia)公司進行吸收,發展出蝮蛇(Aspide)飛彈系列,一併推出空對空與艦隊空版本,空對空版本作為義大利空軍F-104S戰機的武裝,艦隊空版本則當作義大利海軍新一代中/短程防空飛彈 。在引進的同時,賽勒尼亞也自行對麻雀飛彈的設計進行改良,換上該公司自行開發的逆向單脈衝(Reverse Monopulse)半主動雷達尋標器來取代AIM-7E原有的圓錐掃瞄尋標器,大幅強化其電子反反制能力與精確度;而美國本身直到後來的AIM-7M才換上單脈衝尋標器。此外,蝮蛇飛彈還換上SNIA-Viscosa新開發的固態火箭發動機,推力與射程進一步提升。

蝮 蛇艦對空飛彈全重220kg,長度3.7m,彈徑21cm,翼展1m,有效射程750m~20km,最大射高3.5km,最大飛行速率1.96馬赫。

 

蝮蛇艦載防空飛彈最常見的八聯裝發射器,實際上就是美國IPDMS改良型點防禦防空系統

的MK-29發射器。

馬來西亞將軍級(Laksamana class)飛彈快艇,注意主桅杆後面裝有一具四聯裝蝮蛇防空飛彈發射器。

 

 以下便簡介蝮蛇系統各衍生型:

蝮蛇MK-1:第一代進入服役的蝮蛇系統,基本設計與AIM-7E為基礎,換裝賽勒尼亞開發的逆向單脈衝尋標器以及SNIA-Viscosa固態火箭發動機 。蝮蛇MK-1在1973年開始生產,1977年起服役。 義大利海軍稱整套的蝮蛇MK-1防空系統為信天翁(Albatros),基本上就是美國IPDMS改良型點防禦防空系統(即北約海麻雀)的義大利版,搭配Selenia RTN-30X射控雷達, 並使用與IPDMS相同的MK-29八聯裝發射器。在蝮蛇MK-1服役前,義大利海軍已經引進IPDMS防空飛彈系統來裝備狼級(Lupo class)巡防艦,爾後服役的信天翁系統則可混用蝮蛇MK-1與RIM-7海麻雀飛彈。 不過蝮蛇MK-1推出時還沒有納入如美國RIM-7P的低空導引(LAG)操作能力,無法攔截掠海飛行的目標。

此外,賽勒尼亞還有推出輕量化的四聯裝發射器,用於小型艦艇,馬來西亞採購的將軍級(Laksamana class)與厄瓜多同系列的艾斯美勒達級(Esmeraldas class)大型飛彈快艇都裝有此種四聯裝發射器。

蝮蛇MK-2:以蝮蛇MK-1為基礎,換裝主動雷達尋標器,成為一種射後不理的飛彈。不過最後這個計畫遭到取消,因為義大利將目光轉移到美國開發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MRAAM)上。

蝮蛇-2000(Spada):蝮蛇MK-1的改進版本,包括更換更強力的火箭發動機,最大速率、機動過載、射程都提高了約40%,此外將原本單脈衝半主動雷達尋標器改成連續波(cw)尋標器,性能類似改進型的北約海麻雀;其發射器有四聯裝、六聯裝等構型。 蝮蛇2000用於一些陸基防空系統,包括Oerlikon Contraves提供的天巡警(Skyguard)陸基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以及西班牙空軍的Spada地面短程防空系統 。此外,蝮蛇2000還出口到埃及、塞浦路斯、科威特和巴基斯坦等國。在2009年1月底,科威特在演習中發射了5枚蝮蛇2000,全數命中目標,誤差小於1m,展現高精度與高可靠性。依照全球統計數據,蝮蛇2000命中率高達97%。

蝮蛇2000彈長3.7m,直徑23.4cm,射程25km,最大飛行速率2.75馬赫。

蝮蛇-2000地對空飛彈,義大利陸軍型號為Spada地面短程防空系統, 採用六聯裝發射器。

銷售實績

蝮蛇艦對空飛彈從1977年進入義大利海軍服役服役,阿勒尼亞總共生產了1000枚蝮蛇系列,除了義大利海軍之外,也外銷若干國家,包括阿根廷、巴西(蝮蛇MK-1與蝮蛇-2000)、厄瓜多、埃及(蝮蛇-2000) 、塞浦路斯(蝮蛇-2000)、西班牙、義大利、摩洛哥、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蝮蛇-2000)、秘魯;而中國大陸也曾在1980年代引進技術進行仿製(見下文)。

阿根廷在1979年訂購艦載型信天翁武器系統以及150枚蝮蛇Mk 1飛彈,在1983至1984年交付,安裝在阿根廷向西德訂購的MEKO 360巡防艦上。利比亞在1978年訂購8套信天翁Mk 2艦載防空飛彈系統,在1983年交付,安裝在英製Dat Assawari號巡防艦上。厄瓜多在1979年訂購四聯裝的輕型信天翁艦載防空系統與50枚蝮蛇飛彈,1982至1984年交付,安裝在艾斯美勒達級(Esmeraldas class)大型飛彈快艇上。希臘在1980年訂購信天翁武器系統與75枚蝮蛇飛彈,1981至1982年交付,安裝在荷蘭製的Elli級巡防艦上。埃及在1983年訂購信天翁艦載武器系統與72枚蝮蛇飛彈,1984年交付,安裝在Descubierta級巡邏艦上。塞浦路斯在1991年向Oerlikon訂購的天巡警(Skyguard) 陸基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總共包括12套發射器與130枚蝮蛇2000飛彈,價值1.14億美元,在1991至19992年交付。馬來西亞在1995年訂購18套四聯裝信天翁防空系統,1997年交付,安裝在將軍級(Laksamana class)大型飛彈快艇上。巴西在1996年訂購信天翁武器系統與100枚蝮蛇,2001至2004年交付,安裝在聖保羅號航空母艦等船艦上。

科威特在1988年訂購首次訂購陸基天巡警防空系統與320枚蝮蛇飛彈,1988至1997年交付。在2007年,科威特斥資升級天巡警防空系統並增購175枚蝮蛇2000飛彈,合約價值5.65億美元,在2008至2010年交付;同時,科威特又增購訂購天巡警ad防空系統與250枚蝮蛇2000飛彈,合約價值6500萬美元2008至2013年交付。

義大利本身已經不再繼續發展蝮蛇系統,21世紀以後服役的水面艦艇採用新一代Aster-15中/短程防空飛彈。在2017年6月6日,義大利國防採購部門主管Lt. Gen. Francesco Castrataro,簽署備忘錄,正式投資參與CAMM-ER的研發工作來取代義大利海軍的蝮蛇短程防空飛彈以及陸軍Spada防空飛彈系統(兩者排定2021年除役)。

中國版蝮蛇──海紅旗-64/獵鷹-60防空飛彈

巴基斯坦在部分英製Type-21巡防艦上加裝中國製六聯裝LY-60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這是蝮蛇的中國仿製版。

在1980 年代,中國方面有海紅旗-61短程艦載防空飛彈以及空軍霹靂-4(PL-4)空對空飛彈 正進行開發,但這幾種中國自行開發的飛彈技術都十分落後,測試結果也不理想,無法滿足戰術技術指標的要求。由於當時是中國與歐美國家的蜜月期,中國中央軍委當局遂決定由國外引進先進的飛彈設計,在中國進行仿製。當時主要有美國AIM-7麻雀、法國馬特拉超級-530D、英國天閃、義大利Selenia開發的蝮蛇MK-1等四種半主動雷達導引的中程空對空飛彈參與投標;在1985年左右,中方選擇了義大利的蝮蛇飛彈,主要原因是蝮蛇系列正準備發展新一代的主動雷達導引型(蝮蛇MK-2),具有良好的潛力。在1986年,中國正式訂購90枚蝮蛇Mk 1,在1987至1991年交付;依照中義雙方早期的合約,由義大利提供零件、在中國組裝的第一批蝮蛇飛彈在1989年試射成功,測試結果顯示其性能不僅遠優於 中國自行開發的海紅旗-61,甚至 遠超過當時規劃中的海紅旗-63。

由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歐美國家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制裁,義大利在該年宣布終止合約;而中國方面則決定由上海航天局以此為基礎,將蝮蛇飛彈的技術徹底吸收,同時發展空對空、地對空與艦隊空三種型號,成為 中國三軍通用的新彈種;其中,空對空版型號為霹靂-10(PL-10),地對空為紅旗-64(HQ-64),而艦隊空版自然就是海紅旗-64(HHQ-64)。不過,HHQ-64只停留在蝮蛇MK-1的水準( 中國已經無法再引進改良型的蝮蛇),不具備攔截掠海反艦飛彈的能力 ,加上研發進度較慢,所以中國海軍採用了海紅-7作為第二代國產驅逐艦的主要防空作戰裝備。 等到HHQ-64研發完備,雖然其射程高於HHQ-7,但HHQ-7已經成為多種新艦的防空裝備,其整體性能/價格優勢較高,隨後中國又從俄羅斯引進射程優於HHQ-64的Shtil-1等防空飛彈。因此,HHQ-64就只能作為一個純粹的外銷型號;而陸基版HQ-64的外貿型號則為飛鵰60(FD-60)。

HHQ-64彈體採用雙X彈翼佈局,直徑208mm,彈長3.89m,重220kg,彈體最大負載35G,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單級固態火箭發動機推進,最大速率3馬赫,最大機動過載為7G,有效射程1~18km,作戰高度30~12000m,配備一個內含鋼珠的預置破片戰鬥部。HHQ-64採用捷變頻半主動雷達尋標系統,採用先進的智能微處理器技術,必要時人工可介入導引迴路,可加強抗干擾能力。獵鷹的射控系統號稱能同時處理40個目標,追蹤其中最具威脅的12個,並同時攻擊其中3個,單枚殺傷概率60~70%。

LY-60在巴基斯坦海軍公開招標之前完成了定型, 在1994年以LY-60N(N指海軍型)的名義投標巴基斯坦為該國塔利克級(Tariq class)巡防艦進行升級的合約(詳見英國海軍Type-21巡防艦一文)。 在測試中,LH-60展現良好的電子反反制能力,整體性能被認為接近北約海麻雀,但是價格又便宜得多,更重要的是不會有政治顧慮,因此獲得巴基斯坦海軍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