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拉潘級飛彈驅逐艦

(上與下)首艘狄拉潘級飛彈驅逐艦首艦狄拉潘號(Luigi Durand de la Penne D-560)

此照片拍攝時仍屬於初期構型,艦橋頂裝有一具Selenia SPS-768 (RAN-3L)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

後桅杆基部設置一座美製PS-52 3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

狄拉潘級飛彈驅逐艦的二號艦弗朗切斯科·米姆貝利號( Fransesco MimbelliD-561)。

此圖為早期構型,後桅杆裝置AN/SPS-52C三維對空搜索雷達。

正進入塔蘭托軍港的弗朗切斯科·米姆貝利號( Fransesco MimbelliD-561)

 在2000年代改良後的弗朗切斯科·米姆貝利號(D561),注意後桅杆裝置一具Selex SPS-798(V) (RAN-40L) 3D

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取代了原本的SPS-52,而艦橋上方的Selenia SPS-768 (RAN-3L)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也被拆除。

義大利海上編隊,右為 弗朗切斯科·米姆貝利號(D-561),左為加里波底號(Giuseppe Garibaldi C-551)輕型航空母艦。

(上與下)從後方看狄拉潘號,上圖是改良前的構型,下圖是改良後換裝Selex SPS-798(V)雷達的構型。

從後方看狄拉潘號

狄拉潘號後部上層結構特寫。後雷達桅杆兩側的圓形天線是SCOT Sate L COM衛星通信天線。後方縱列兩部

SPG-51D照明雷達,第二部SPG-51D照明雷達兩側平台原本各裝有一座SPG-75 (RTN-30X)火砲射控雷達,但

此時只保留右側的一部。SPG-51D照明雷達後方有一座MK-13單臂飛彈發射器,直昇機庫之間裝置一座

OTO Merela 76mm 62倍徑快砲。

狄拉潘號(D560,前)與弗朗切斯科·米姆貝利號(D561,後)與義大利海軍風帆訓練船Palinuro一同航行。

弗朗切斯科·米姆貝利號( Fransesco MimbelliD-561)與一艘意大利海軍212型潛艦交錯。

弗朗切斯科·米姆貝利號( Fransesco MimbelliD-561)發射艦首OTO 127mm艦砲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狄拉潘級飛彈驅逐艦/義大利

(Luigi Durand de la Penn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義大利/Riva Trigoso shipyard
尺寸(公尺) 長147.7 寬16.1 吃水5.1
排水量(ton) 標準4500

滿載54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G

LM-2500燃氣渦輪*2/55000

Motori GMT BL 230-20 DVM柴油機*2/12600

雙軸

航速(節) 32
續航力(海浬) 7000/18節
偵測/反制系統 Selenia SPS-768 (RAN-3L)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早期裝備,2000年代拆除)

SPS-52 3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早期裝備,日後被SPS-798取代)

Selex SPS-798(V) (RAN-40L) 3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改良時換裝)

Selenia SPS-774 (RAN-10S) 3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SMA MM/SPS-702(RAN 11L/X) UPX X頻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SMA SPN-703 (3 RM20)導航雷達*1

SMA SPN-748導航雷達*1

Elettronica SLQ-732 Nettuno整合式電子反制/支援系統*1

SLC-705電子反制系統

COMINT通信截收系統*1

CSEE Sagaie十聯裝330mm誘餌發射器*2(日後換成兩具 OTO Melara/Selex SCLAR-H誘餌發射器)

AN/SLQ-25A魚雷反制系統*1

US Prairie Masker氣泡幕噪音抑制系統

聲納 DE-1167低頻(LF)主/被動艦首聲納

DE-1167低頻(LF)變深聲納(VDS)

射控/作戰系統

SADOC-3/IPN-20艦載戰鬥系統

SYS-1(V)2整合自動偵測追蹤系統

SATCOM衛星通訊系統/Link-11、14資料鏈

SPG-75 (RTN-30X)飛彈/火砲射控雷達*4(日後拆除一座)

MK-74 Mod6(最初)/15(換裝SM-2MR後)防空飛彈射控系統(含Selenia SPG-51D照明雷達 )*2

乘員 一般編制:377

最多容納400人

艦載武裝 OTO-Breda 五吋54倍徑艦砲*1

Selenia Elsag八聯裝信天翁(Albatros)Mk.2防空飛彈發射器*1(裝填 蝮蛇(Aspide)短程防空飛彈,艦上總共攜有16枚)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超級快速型*3

OTO-Breda雙聯裝提西歐(Teseo)Albatros反艦飛彈發射器*4(裝填奧圖瑪(Otomate)Mk.2反艦飛彈,可能增加米拉斯反潛飛彈的運用能力)

三聯裝324mm B-515魚雷發射器*2(裝填Mk-46/A-290/MU-90魚雷)

MK-13 Mod4單臂防空飛彈發射器*1(裝填40枚標準SM-1MR區域防空飛彈 ,從2000年起換裝SM-2MR)

艦載機

AB-212反潛直昇機*2

姊妹艦

共二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D-560 Luigi Durand de la Penne (ex Animoso) 1988 1989/10/29 1993/12/11
D-561 Fransesco Mimbelli (ex Ardimentoso) 1989 1991/4/13 1993/12/11

 


 

為了取代1963年起服役的兩艘無畏級(Impavido class)驅逐艦,義大利海軍從1970年代末期便開始規劃新一代防空飛彈驅逐艦。此一飛彈驅逐艦最初被命名為勇氣級(Animoso class),預計建造四艘,但隨後由於預算等因素,只有兩艘付諸建造服役,爾後義大利海軍轉而投資與法國、英國合作的水平線(Horizon)飛彈驅逐艦。最初兩艦的命名分別是勇氣號(Anomoso D-560)以及勇敢號(Ardimentoso D-561),但就在1992年兩艦服役前夕,義大利海軍卻決定將其命名改為兩位二戰時期義大利海軍的英雄,因此勇氣號就成了迪拉潘號(Luigi Durand de la Penne D-560)而勇敢號則成為米比利號(Fransesco Mimbelli D-561)。迪拉潘級以防空與反水面為設計的著重點,反潛則為次要。迪拉潘級的電子系統與武裝,大致上與前一代的大膽級(Audance class)飛彈驅逐艦在1980年代接受現代化改良的水平相同。

記取英阿福克蘭戰爭的教訓,迪拉潘級的船樓由耐燃燒的鋼材製造(先前無畏級、大膽級驅逐艦上層結構都由鋁合金製造),僅煙囪與桅杆採用鋁合金材料。為了增加存活率,迪拉潘級的抗沈設計經過強化,全艦劃分為16個水密艙區,可容許三艙室進水而保持不沈(以往是相鄰兩艙進水不沈)。迪拉潘級的上層結構採用傾斜的表面,以降低RCS。動力系統方面,本級艦採用複合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配置,包括兩具美國GE授權義大利飛雅特(Fiat)生產的LM-2500燃氣渦輪以及兩具Motori GMT的BL 230-20 DVM巡航用柴油機。本級艦的煙囪配置頗具特色,前主桅後方的一座主煙囪同時排放燃氣渦輪和柴油機的廢氣,後主桅後方則有一對V字形的外傾式煙囪,左邊的排放柴油機廢氣,右邊的則排放燃氣渦輪的廢氣。為了降低噪音,艦上主機都安裝在彈性基座上,艦底設有美製US Prairie Masker氣泡幕噪音抑制系統來降低航行時水流經艦體的噪音以及艦內裝備輻射至水中的噪音,螺旋槳轉動時其尖端也能釋放氣泡來消弭空蝕噪音。為了增加艦體穩定性,迪拉潘級艦底兩側設有穩定鰭,在一般狀況下能減少90%的橫搖。

電子系統方面,迪拉潘級主要的對空搜索雷達包括一具義大利Selenia的SPS-768(RAN-3L)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位於艦橋頂)、一具SPS-52C三維對空搜索雷達(位於後桅杆基部),一具利Selenia SPS-774(又稱RAN-10S)近程三維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位於二號桅杆頂部,最大探測距離150km,對雷達截面積0.1平方公尺小型目標的探測距離約10km),一具SMA MM/SPS-702(RAN 11L/X) UPX X頻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位於一號桅杆上)等。為了避免在空中交通頻繁的地中海發生誤擊民航機的慘劇,本級艦的桅頂設有SSR一次要監視系統,其發射的訊號抵達附近的民航機後能夠啟動機上的自動詢答器(transponder)發出訊號,而艦上的偵測系統便將答覆的民航機自動過從可疑目標中濾除。 艦上的電子戰系統包括Elettronica SLQ-732 Nettuno整合式電子反制/支援系統、SLC-705電子干擾機、COMINT通信截收系統等,此外還有兩組CSEE Sagaie十聯裝330mm誘餌發射器(2000年代換成兩具 OTO Melara/Selex SCLAR-H誘餌發射器,口徑105至118mm)。

作戰系統方面,本級艦配備義大利自製的新一代SACDO-3/IPN-20,此系統還配備於加里波底號(Giuseppe Garibaldi C-551)短場起降輕型航艦以及改良後的大膽級(Audance class)飛彈驅逐艦上。SACDO-3擁有兩組用於監督/指揮/管制的操控台 ,主電腦為CP-7020,另外有9具以NDC 160E型16位元電腦為核心的單人操控台,擔任電子戰、追蹤管理、空中管制等任務;此外,SACDO-3採用光纖傳輸的資料匯流排 。SACDO-3整合有美國開發的SYS-1(V)2整合式自動追蹤系統(IADT),這是美國SYS-1為義大利開發的版本(先前已經用於大膽級的改良) ,使用兩具UYK-20中型電腦與兩具由義大利製造的OJ-7000顯控台。 在2000年代初期,義大利海軍為兩艘迪拉潘級進行升級,項目包括換裝標準SM-2MR防空飛彈,而SM-2所需的射控能力據信是在SADOC-3戰鬥系統的電腦中插入UYK-44電腦模擬卡,以執行原本WDS MK-14武器指揮系統的機能。聲納方面,本級艦配備Elsag與美國雷松(Raytheon)合作的DE-1167整合聲納系統,包括DE-1167艦首聲納以及DE-1167變深聲納(VDS)。DE-1167是DE-1160LF低頻聲納的改良版本,以積體電路組件取代原有的老舊電子元件;至於DE-1160LF則是DE-1160中頻聲納(外銷版的AN/SQS-56)的低頻版。上一代的大膽級驅逐艦受限於空間,只有裝備艦首聲納而無變深聲納(VDS)而使反潛探測能力受限;而迪拉潘級一開始就彌補了這個缺憾。

(上與下)由艦尾看狄拉潘號。注意上層結構後部兩側各有一具SPG-75(RTN-30X)

雷達/光電射控系統(日後右邊的 一具遭拆除)。二號桅杆頂部是一具Selenia SPS-774 (RAN-10S)

3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這兩張照片為早期構型,後桅杆仍裝置美國SPS-52三維雷達。

迪拉潘級的武器配置大致上與改良後的大膽級類似,防空武器包括直昇機庫結構上的一具美製MK-13 Mod4單臂飛彈發射器以及標準SM-1 MR防空飛彈、艦橋前方一具八聯裝信天翁(Albatros)Mk.2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以及分別位於艦橋兩側底部以及機庫上方的三座OTO-Breda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由遠而近構成三道防空網。MK-13 Mod4裝填40枚標準SM-1MR防空飛彈,由兩套美製MK-74 Mod6射控系統(各包含一座SPG-51D照明雷達 ,縱列於煙囪後方)提供照射導引,射程46km;在2000年7下旬月,義大利首度向美國提出購買一批SM-2MR Block 3防空飛彈(共50枚)以及搭配的四套MK-74 Mod15防空飛彈射控系統,價值1.35億美元,用來裝備兩艘迪拉潘級,取代原本的SM-1MR防空飛彈系統。信天翁發射器則發射義大利自製的 蝮蛇(Aspide)短程防空飛彈,性能類似美製海麻雀,射程13km,發射器後方的位置設有自動裝填機構,共有八枚備射彈來射擊下一輪。而艦上的OTO-Breda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的射速高達120發/分,較此砲的標準型多了1/3,射程16km,充當本級艦的防空快砲以及近迫武器系統;76mm快砲以及蝮蛇飛彈分別由四座SPG-75((又稱RTN-30X或DARDO-E)獵戶座(Orion)飛彈/火砲射控雷達負責導控(結合X/I頻射控雷達、電視攝影機、紅外線熱影像儀、雷射標定器),其中艦橋上方設置兩座(橫列),艦體後部SPG-51照明雷達兩側也設置兩座(橫列,位於右側者日後遭拆除)。反水面武器方面,迪拉潘級的艦身中段可安裝二至四組雙聯裝提西歐(Teseo)反艦飛彈發射器,裝填奧圖瑪(Otomate)MK.2反艦飛彈,未來則可能改採能裝填奧圖瑪MK.3飛彈以及米拉斯(Milas)反潛飛彈的新型發射器。此外,艦首擁有一門OTO 127mm(5吋)54倍徑艦砲,射速高達45發/分,比美製MK-45 5吋艦砲射速(16~20發/分)的兩倍還多,下甲板三個彈鼓容量共66發。除了五吋砲之外,76mm快砲超快速型的反水面射擊能力也十分強大,故本艦的反艦火砲戰力甚為驚人。反潛方面,艦上擁有兩組B-515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可裝填美製MK-46或義大利製A-290/MU-90等魚雷;此外,艦尾擁有兩個直昇機庫,可搭載兩架AB-212反潛直昇機(但也能容納SH-3D海王重型反潛直昇機),未來則可能換裝新一代EH-101重型直昇機的義大利海軍反潛型。

由以上敘述可發現迪拉潘級的雷達與武裝配置相當繁複,尤其是防空與反水面武器,種類甚多,單艦的防禦體系相當完備 。不過對1980年代設計、1990年代交艦的艦艇而言,沒有採用垂直發射系統(VLS)而使用MK-13單臂發射器實在是略顯落伍,發射速度以及武器使用彈性都大為減少。

在法義合作的水平線飛彈驅逐艦服役前,迪拉潘級是冷戰結束後義大利海軍防空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也是義大利海軍加里波底號航艦的重要護航艦艇。 在兩艘大膽級飛彈驅逐艦在2005至2006年陸續除役,到兩艘新成軍的水平線飛彈驅逐艦真正形成戰鬥力之前,迪拉潘級在一段時間內,是義大利海軍手頭上唯一可用 配備區域防空飛彈系統的艦艇。

在2000年代,義大利海軍為兩艘迪拉潘級進行一些改良。艦上的偵測、電子戰、通信系統也將予以改良 ,包括以Selenia的SPS-768 (RAN-3L)  L波段3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詳見加富爾級航空母艦一文)取代原本的SPS-52三維雷達,其最大探測距離約400km,此外拆除了SPS-768(RAN-3L)二維雷達。武器方面 ,除了前述在2000年代初換裝標準SM-2MR防空飛彈以及配套的射控系統外,日後換裝新的A-290 IMPAC改良型魚雷、改良型Marte MK-2反艦飛彈。與MILAS反潛飛彈; 此外,加裝OTO-Breda為127mm艦砲開發的新型火神(Vulcano)增程導向陸攻彈藥,76mm快砲則換裝DART雷達導引砲彈與DART軟殼砲彈來強化防空反飛彈能力。 此外,修改直昇機庫設施,使之能搭載兩架新型NH-90中型直昇機或一架EH-101重型直昇機, 取代原有的AB-212。 至於更大幅度的改裝(例如換裝EMPAR相位陣列雷達、Aster防空飛彈系統)則沒有不在考慮之列。

依照2010年代中期的規劃,兩艘迪拉潘級會在2024至2026年被兩艘多任務巡防艦(Pattugliatore Polivalente D’Altura,PPA,另有專文介紹)的滿裝版(Full version)取代。然而在2020年下旬,義大利又啟動另一項萬噸級驅逐艦計畫,打算建造兩艘10000噸級大型驅逐艦來取代迪拉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