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休特菲爾德級飛彈巡防艦

SF-3500 AAW伊萬.休特菲爾德級(Huitfeldt class) 防空艦模型,衍生自SF-3500阿布沙龍級(Absalon class)多功能支援艦。

此為早期SF-3500 AAW的想像圖。在此想像圖中,艦橋前方B砲位安裝OTO 76mm快砲。

(上與下)伊萬.休特菲爾德級首艦伊萬.休特菲爾德號(Iver Huitfeldt F-361),此時所有裝備已經安裝完畢,

艦首B砲位裝備一座OTO 76mm快砲,機庫上方設置一座千禧年35mm機砲。

停泊中的伊萬.休特菲爾德號

在2015年9月17日,伊萬.休特菲爾德號與中國海軍訪問丹麥的編隊進行聯合操演時的畫面。

此時該艦裝備兩座OTO 76mm快砲。

伊萬.休特菲爾德號北約海軍聯合作業時的畫面,後方是挪威南森級神盾巡防艦南森號(Fridtjof Nansen F-310)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二號艦彼得.威廉斯號(Peter Willemoes F-362)。

(上與下)俯瞰彼得.威廉斯號(Peter Willemoes F-362)。

從後方俯瞰彼得.威廉斯號(Peter Willemoes F-362)

 

(上與下)俯瞰彼得.威廉斯號艦體中部。此時艦體中部裝備兩組雙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

此外還有常設的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而MK-41兩側的DP-48 ESSM近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則安裝了12管。

 

彼得.威廉斯號與阿布沙龍級多功能支援艦Esbern Snare(L17,上)並排航行。伊萬.休特菲爾德級

就是以阿布沙龍級為基礎發展而來,強化了武裝,但犧牲了載運空間,而且直昇機庫數量縮縮減一座。

彼得.威廉斯號的作戰指揮中心

彼得.威廉斯號的艦橋駕駛席。

正在吊放小艇的彼得.威廉斯號 

(上與下)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三號艦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

(上與下二張)尼爾斯.朱爾號同時裝備兩座OTO-Breda 76mm快砲的狀態。

從艦尾看尼爾斯.朱爾號 

(上與下)尼爾斯.朱爾號的直昇機庫,可容納一架EH-101直昇機

尼爾斯.朱爾號的艦橋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艦體中部的垂直發射器,中間為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

兩側為兩組12聯裝DP-48 ESSM發展型海麻雀飛彈垂直發射器 ;畫面近處的空間可裝置四組

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此時只有一個空的傾斜發射架)。

 

尼爾斯.朱爾號 的艦體中部處於滿載狀態,共裝置四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

(共16枚)、24管海麻雀ESSM防空飛彈,以及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

彼得.威廉斯號艦尾樓上方的GDM-008千禧35mm機砲,後方是配套的SAABCeros 200射控雷達。

(上與下)在2022年5月4日,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首次發射標準SM-2防空飛彈,成為

首次進行標準SM-2實彈射擊的同型艦。

在2024年2月底,伊萬.休特菲爾德號(Iver Huitfeldt F-361)在紅海與美國海軍驅逐艦一同編隊;

這是由美軍領導的守衛繁榮(Prosperity Guardian)紅海護航行動,對抗胡賽叛軍對紅海航運的襲擊。

2024年3月9日凌晨,伊萬.休特菲爾德號接戰來襲胡賽無人機時戰情中心的畫面。

此次交戰該艦擊落四架無人機,同時間美國及其他盟國總共擊落28架無人機。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飛彈巡防艦/丹麥

(Iver Huitfeldt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丹麥/Odense Staalskibsværft, Lindø
尺寸(公尺) 長138.7 寬19.75 吃水5.3
排水量(ton) 滿載約6645
動力系統/軸馬力 MTU 8000 20V M70柴油機*4/44600

艦首推進器*1/推力15ton

雙軸

航速(節) 28
續航力(海浬) 9300/18節
偵測/反制系統 AP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1(固定式陣列天線*4)

SMART-L 3D多波束長程對空/對海搜索雷達*1

Terma Scante 6000(早期資料為Scante 2001)平面搜索雷達*1

Furuno Marine導航雷達*4

DO ES 3701電子截收與監視系統

Terma DL-12T十二聯裝Sea Gnat誘餌發射器*4

Terma DL-6T六聯裝Sea Gnat誘餌發射器*2

其餘不詳

聲納 Atlas Elektronik ASO 94-01艦首聲納*1

拖曳陣列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C-Flex戰鬥管理系統

SAABCeros 200射控雷達*4

其餘不詳

乘員 船員117,最多搭載165人。
艦載武裝 火砲組合有四種選擇:

1.MK-45 127mm艦砲*1,OTO 76mm快砲*1,GDM-008千禧35mm機砲式CIWS*1

2.MK-45 127mm艦砲*1,GDM-008千禧年35mm機砲式CIWS*2

3.OTO 76mm快砲*1,GDM-008千禧年35mm機砲式CIWS*2

4.OTO 76mm快砲*1,GDM-008千禧年35mm機砲式CIWS*1( 服役初期構型)

 

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4(裝填 標準SM-2/3/6防空飛彈)

12聯裝MK-56 Mod0/3垂直發射器*2(裝填海麻雀ESSM短程防空飛彈)

四聯裝魚叉Block II反艦飛彈發射器*4

GDM-008千禧年35mm機砲式CIWS*2(服役初期未安裝)

雙聯裝刺針防空飛彈發射器*2

MK-32 Mod14雙聯裝324mm反潛魚雷發射器*2(使用MU-90魚雷)

12.7mm機槍*7

艦載機 EH-101反潛/運輸直昇機*1
數量 共 三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成軍時間
F-361 Iver Huitfeldt 2008/6/2 2010/3/11 2011/1
F-362 Peter Willemoes 2009/5/29 2010/12 2011/6
F-363 Niels Juel 2010/3/5 2011/11

 


 

從2004年起,丹麥海軍與奧登斯鋼鐵船廠(Odense Staalskibsværft, Lindø,英文為 Odense Steel Shipyard)便開始研究以阿布沙龍級阿布沙龍(Absalon class)多功能支援艦(2020年10月19日起改列為巡防艦)為基礎,衍生出一種專門的防空作戰艦艇 ,並汰換服役達25年以上的尼爾斯.朱爾級巡防艦(Niels Juel class)。在2006年6月22日,丹麥政府正式決定建造此種新型防空艦艇,並於10月19日正式與奧登斯鋼鐵船廠簽約建造三艘 ,合約總值9.97億美元。

 首艘新防空艦艇伊萬.休特菲爾德號(Iver Huitfeldt  F-361)於2007年10月16日切割第一塊鋼板,2008年6月2日在奧登斯剛鐵船廠的一號船塢安放龍骨(三艘同型艦都會在這個長300m、寬44.5m、深10m的船塢中組裝合攏並下水);二號艦彼得.威廉莫斯(Peter Willemoes F-362)於2008年7月9日開工,2009年5月29日安放龍骨;三號艦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在2009年1月26日開工,2010年3月5日安放龍骨。 三艘本級艦的船段由奧登斯船廠所屬的立陶宛巴爾基亞造船廠 (Baltija Shipyard)和愛沙尼亞洛克薩造船廠(Loksa Shipyard)分別承造,完成後由四艘駁船穿越波羅的海運至奧登斯鋼鐵船廠合攏 ;每艘船艦包含115個小型分段,由不同的船廠分別製造,115個小分段先組成五個預先艤裝的超級分段(super-blocks),然後將五個分段合攏成完整船體。

依照原訂計畫,首艦 伊萬.休特菲爾德號預計在2009年5月28日下水,2010年7月20日於丹麥海軍建軍500週年前夕交付丹麥海軍,2011年1月1日達成戰備;二號艦2010年3月4日下水,2010年12月11日交付丹麥海軍,2011年8月1日達成備戰; 三號艦在2010年11月11日下水,2010年8月7日交付丹麥海軍,2012年2月1日成軍。 然而,實際上的計畫進度晚了一年左右,首艦伊萬.休特菲爾德號在2010年3月11日才下水,2011年1月交付丹麥海軍,2012年2月6日成軍。比起歐洲鄰國近年新造的幾種先進作戰艦艇,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由於使用成本較低廉的艦體設計, 整體造價(每艘約3.25億美元)低於幾種歐洲代表性的中型防空艦。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也是奧斯登鋼鐵造船廠建造的最後一批作戰艦艇。2008年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大蕭條之後,奧斯登在2009年1月宣布,將造船業務集中在小型船隻上。然後到了2009年5月,奧斯登鋼鐵宣布將會關廠,並出售旗下位於立陶宛的巴爾基亞造船廠 (Baltija Shipyard);而第三艘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巡防艦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也成為奧斯登鋼鐵造船廠結束營運之前建成的最後一艘船艦,在2012年1月交付,隨後奧斯登鋼鐵造船廠就關閉了,原廠址轉改作為海岸與重機械產業的園區,例如離岸風力發電機。奧斯登鋼鐵造船廠遺留的船艦設計等相關業務則由重組後的奧斯登海事科技(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 A/S,OMT)接手。

建造中的伊萬.休特菲爾德級。

由於以正規作戰為主要任務,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取消艦內彈性甲板等運輸設施;不過為了維持與阿布沙龍級的共通性, 伊萬.休特沿用與菲爾德級相同的船型,長度寬度稍微增加,吃水則減少1m(因為不需要載運貨物),滿載排水量則增為6645ton。 由於丹麥海軍要求新防空艦艇的航速增加到26節以上,所以需要比阿布沙龍級更強大的動力系統。主機方面,丹麥海軍最初的評估包括由四具MTU 8000 20V M70柴油機組成的複合柴油機與柴油機(CODAD)(阿布沙龍級僅配備兩具MTU-8000)或者由一具LM-2500燃氣渦輪、兩具MTU 8000組成的複合柴油機與燃氣渦輪(CODAD)系統,最後由前者獲勝。為了配合動力系統的改變,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設計如機艙、煙囪 也有所修改。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編制117名人員(早期資料是101人),艦上最多可容納165人,多餘的艙室空間可容納特種作戰或司令部參謀人員。伊萬.休特菲爾德級最高航速28節 (試航時以四部柴油機全力運轉時,在120秒內從靜止加速到29.5節),使用兩部柴油機可達到25節;只使用一部柴油主機時可達到18節,並達到9300海里的續航力,可在海上持續操作30天。 由於高度自動化,伊萬.休特菲爾德級只需12人值班就可以正常運作。艦上起居空間寬敞舒適,官兵安置在單人套房、雙人或四人套房,艦上並有桑拿、健身房以及寬敞的餐廳、交誼廳等設施。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控制室

(上與下)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艦橋

在核心裝備方面,丹麥海軍的評估範圍包括Thales的「防空作戰套件」(Anti Air Warfare,AAW),含APAR X波段主動相位陣列雷達/SMART-L長程電子掃瞄雷達,此外還有英國BAE/澳洲CEA的Sampson S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CEA-MOUNT相位陣列射控雷達的組合等,最後由Thales的AAW套件獲勝。在2006年12月19日與Thales荷蘭分公司簽約,購買三套AAW,配備於這三艘 新防空艦。Thales這套AAW雷達戰系組合之所以獲得丹麥海軍青睞,主要歸功於其出色的追蹤能力以及在測試中優異的性能表現,而Thales先前成功地整合該公司SMART-S MK-2雷達以及美製防空飛彈系統的實績也為其添得不少分數。由於AAW的雷達戰系組合已經用於德國F-124及荷蘭LCF飛彈巡防艦上,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核心系統與這兩個鄰近的友邦海軍取得共通,意味著未來三國間將在海軍合作演訓與後續開發改良方面取得諸多好處。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戰系核心應沿用與阿布沙龍級相同的C-Flex開放架構作戰系統,並連結上AAW套件的介面。此外,艦上其他的平面搜索雷達、導航雷達、電子支援裝置、艦首聲納仍維持與阿布沙龍級相同的配置。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千禧年35mm快砲,後方是配套的SAABCeros 200射控雷達

武器方面,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艦體中部的甲板空間安裝四組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 、四組四聯裝美製魚叉Block II反艦飛彈發射器以及二組12聯裝MK-56 Mod0/3垂直發射器(裝填24枚ESSM短程防空飛彈);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器可以裝填標準SM-2區域防空飛彈 ,未來還可能納入SM-3反彈道飛彈、SM-6 ERGM增程型主動導引防空飛彈甚至戰斧巡航飛彈 ;不過在服役初期,丹麥海軍並沒有經費為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購置SM-2防空飛彈,因此艦上的MK-41垂直發射器是空的。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三號艦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艦體中部,可以看到

中部MK-41垂直發射器之前安裝四組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

尼爾斯.朱爾號的MK-32 Mod0雙聯裝固定式324mm魚雷發射器。

配合火砲與ESSM防空飛彈,艦上 配備四具SAAB Ceros 200射控雷達 (阿布沙龍級只有一座);而SM-2區域防空飛彈則由APAR相位陣列雷達負責照明。除了防空之外,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火砲能力也比阿布沙龍級更為強大,艦首A砲位與艦橋前方的B砲位各有一個武器模組,A砲位可選擇安裝一門MK-45 127mm艦砲或OTO 76mm快砲各一門,B砲位則可選擇安裝一門OTO 76mm快砲或一門德國與瑞士研發的GDM-008千禧年(Millenium)35mm艦載近迫武器系統;此外,直昇機庫上方也設有一個武器模組,能安裝一門千禧年近迫快砲。因此,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能根據任務需求的不同(防空、水面巡邏或近岸火力支援等),而有以下的火砲組合可供選擇:

1.A砲位安裝MK-45艦砲,B砲位安裝OTO 76mm快砲,機庫上方安裝千禧年。

2.A砲位安裝MK-45艦砲,B砲位與機庫上方各安裝一門千禧年。

3.A砲位安裝OTO 76mm快砲,B砲位與機庫上方各安裝一門千禧年。

4.B砲位安裝OTO 76mm快砲,機庫上方安裝一門千禧年。伊萬.休特菲爾德級服役初期主要都採用此種強度較低的火砲配置。

千禧年的機砲部分是一門瑞士奧立崗(Oerlikon)的1000 KDG型35mm快砲,砲管外設有均溫護套,射速達1000發/分。此砲使用先進撞擊效率與摧毀砲彈(Advanced Hit Efficiency and Destruction,AHEAD),具有可程式化的定時引信以及預置破片彈頭。機砲口設有配合AHEAD彈頭的測速與引信設定裝置,前後分為三個環,較內的兩環間距10cm,負責測量砲彈的實際速度,最外環則是電子式引信設定器;當砲彈通過第一、第二環的測速器時,砲彈的速度資料便在這電光石火的一瞬間傳至電腦,並根據砲彈實際速度與目標距離計算出最適當的引爆時間,最後傳輸至砲口最外環的電子式引信設定器,在砲彈恰好通過此處時完成設定;砲彈的引信擁有一個精確度極高的計時器,能精確地依照發射時的設定,在飛行一定時間後引爆。每枚AHEAD砲彈的戰鬥部分為8層,每個層擁有19個次彈頭,故每枚砲彈能在目標近處灑下152枚次彈頭,可有效對付反艦飛彈。 千禧年對戰機目標的有效射程約3.5km,對反艦飛彈有效射程約1.5~2.5km。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其他武裝大致上仍與原版阿布沙龍級相同,潛方面配備兩組雙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使用MU-90魚雷),並擁有兩組雙聯裝美製刺針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與7挺12.7mm機槍等近接作戰武裝;至於直昇機庫則從阿布沙龍級的兩座縮減為一座,操作一架EH-101直昇機。 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亦取消原先阿布沙龍級的艦尾突擊艇容納艙,將空間用來安裝拖曳陣列聲納系統。

在服役前期,由於經費沒有著落,丹麥海軍並沒有購置SM-2防空飛彈來裝備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艦上只能配備ESSM防空飛彈。在2000年代開始,丹麥就逐步強化與美國等盟國的反彈道飛彈防禦合作;這些項目包括在格陵蘭的Thule設置美國提供的彈道飛彈早期預警雷達(Ballistic Missile Early Warning Radar,BMEWR,此項目在2004年9月獲得丹麥批准)、部署美製愛國者(Patriot)PAC-3反彈道飛彈,以及升級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系統。在2014年9月,丹麥在英國威爾士舉行的NATO峰會上表示,會對一艘伊萬.休特菲爾德級進行反彈道飛彈(BMD)升級。在2016年3月,丹麥武裝與後勤組織(DALO)與Terma公司簽約,研究為伊萬.休特菲爾德級進行BMD升級的可能方案,包括感測器升級以及戰鬥系統整合等,這項研究會執行到2017年年底。在2016年11月18日,丹麥海軍高層在訪問美國位於馬里蘭州巴爾迪摩的港口時表示,會在2018年對於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反彈道飛彈升級項目做出決定,但此時丹麥海軍的資金會優先用來為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購置SM-3 Block 3A區域防空飛彈。

在2018年1月28日丹麥通過的六年期跨部會國防預算擴張協議(2018年增幅8億丹麥克朗(1.335億美元),2023年增幅達到48億克朗)中,包括為三艘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購置SM-2 Block 3A防空飛彈,未來還打算引進標準SM-6,使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防空戰力能符合北約防務要求;此外,這項擴張協議也包括為2艘阿布沙隆級戰鬥支援艦與三艘伊萬.休特菲爾德級購置可變深度聲納、魚雷防禦系統等,並為部署在丹麥皇家空軍的9架MH-60R購置AN/AQS-22吊放式聲納與MK-54輕型魚雷(先前丹麥向美國購買MH-60R時並未購入這些反潛設備)。在2022年5月4日,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首次發射標準SM-2防空飛彈。

外銷

外銷方面,奧斯登海事科技(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 A/S,OMT)曾以伊萬.休特菲爾德級的設計競標澳洲SEA 5000巡防艦案,不過並未得到澳洲青睞。OMT也曾打算參與加拿大水面作戰船艦(Canadian Surface Combatants,CSC)競標,不過最後據說認為競爭程序不公平,而沒有向加拿大正式提案。

英國Type 31e/箭頭(Arrowhead)140

在2018年上旬, 奧斯登海事科技加入英國巴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的團隊,參與英國皇家海軍Type 31巡防艦的競標,而該集團決定以OMT提供的伊萬.休特菲爾德級作為提案基礎,稱為箭頭(Arrowhead)140。隨後,巴布克國際集團就以「箭頭140」的名義,繼續在國際市場上投放此型船艦設計,參與了希臘、印尼與波蘭的護衛艦案

在2019年9月2日,英國首相與國防部正式宣佈,由巴布克團隊獲得Type 31巡防艦案勝利。 

2023-2024紅海危機

在2024年1月10日,聯合國通過決議,要求胡賽叛軍停止攻擊通過紅海的民間航線。在2024年1月29日,丹麥海軍宣布,伊萬.休特菲爾德號(Iver Huitfeldt F-361)飛彈巡防艦已經通過蘇伊士海峽,參與美國領導的守衛繁榮(Prosperity Guardian)護航行動,保護通過紅海、曼德海峽(Bab el-Mandab Strait,連接紅海與亞丁灣的水域)與亞丁灣(Gulf of Aden)的商船;等丹麥政府參與護航行動的法案在2月6日丹麥國會(Folketing)通過後,伊萬.休特菲爾德號就正式展開作業。

在2024年3月9日凌晨,胡賽叛軍在曼達海峽一帶水域發動大規模無人機襲擊,胡賽發言人宣稱總共發射37架無人機。美軍中央司令部(U.S. Central Command,CENTCOM)在3月10日透露,葉門當地時間3月9日凌晨4時至8時20分,美國與盟邦海軍聯手擊落28架胡賽無人機,沒有任何軍艦或當地商船回報受損或傷亡。丹麥國防部透露,在當地的伊萬.休特菲爾德號飛彈巡防艦在3月9日凌晨4時偵測到朝該艦來襲的無人機,並將之擊落,隨後1小時之內又擊落另外3架無人機,總共擊落4架;不過丹麥國防部並未透露該艦使用什麼武器來進行接戰。

技術問題

在2024年4月2日,丹麥媒體OLFI披露,由於技術問題,胡特.菲爾德號提前返航,使其紅海部署比原訂計畫縮短約2星期。OLFI得到一份由丹麥海軍內部洩漏、由胡特.菲爾德號指揮官Sune Lund署名報告的文件指出,先前3月9日胡賽菲爾德號接戰一群15架胡賽無人機時,該艦的系統曾發生問題,在30分鐘期間內無法使用ESSM防空飛彈;這份報告是在3月13日的簡報,報告中提到的技術問題涵蓋APAR相位陣列雷達、C-Flex戰鬥管理系統以及76mm快砲砲彈,並強調隨著彈藥消耗,該艦的作戰能力與任務適應性會顯著下降。得知情況後,丹麥國防軍與海軍立刻採取行動(包括提前撤回該艦),但是此消息卻對上級隱瞞。在3月26日,丹麥國防部就已經宣布胡特.菲爾德號正在返航途中,但沒有提到這是因為發生技術問題而提前返航;胡特.菲爾德號在4月4日返回基地。

依照這份報告,故障發生後,該艦人員花費約30分鐘重新啟動作戰系統,隨後ESSM防空飛彈系統恢復正常,該艦在隨後的作戰中發射三枚ESSM以及50至100發76mm砲彈,擊落四架胡賽無人機,整個接戰過程約1小時。此外,報告中也指出,艦上兩門OTO 76mm快砲發射的砲彈有一半都過早引爆;依照稍後的信息,這些76mm砲彈都已經服役30年,整修時換上2005年的近發引信。不過該艦指揮官Sune Lund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雖然關鍵防空系統緊要關頭發生故障, 的確讓接戰作業增加了挑戰,但是交戰過程中該艦從未陷入毫無防禦的狀態,艦上有其他的裝備能使該艦繼續作戰。

OLFI披露此事後,在丹麥輿論引起軒然大波;緊接著在4月3日,丹麥國防部宣布,丹麥國防軍司令Flemming Lentfer上將因為未能即時向上級報告此事而遭到解職,由Michael Hyldgaard上將代理。丹麥國防部長Troels Lund Poulsen對媒體表示,他是看到媒體報導之後才得知此事,對丹麥國防軍總司令失去信心,此時丹麥面臨史上少有的挑戰,迫切需強化國防武力。然而,依照丹麥電視台TV2得到的機密消息,丹麥國防軍在3月15日就已經向國防部簡報這些情況,並決定在3天後進行關於細節的簡報;依照TV2的消息,丹麥國防軍認為,實際上該艦失效的砲彈數量低於最初擔心的數字,但是雷達與戰鬥管理系統的問題較為嚴重,其中至關重要的APAR相位陣列雷達早在2024年2月就發生過技術問題,但是丹麥軍方與政府高層並未重視。

APAR的主承包商Thales集團也發表簡短聲明,丹麥國防採辦與後勤組織(FMI)已經通知,會對該艦的系統狀況進行調查,但目前調查並未指出APAR雷達系統本身發生問題。胡特.菲爾德號最初安裝這些武器系統時,通過了所有測試;然而,隨後新增的裝備與能力可能發生問題。

緊接著,在4月4日,停泊在科雪爾(Korsor)基地內的胡特.菲爾德級巡防艦尼爾斯.朱爾號(Niels Juel F363)也發生技術問題;當天該艦在基地裡進行例行測試時,一枚魚叉反艦飛彈的固態助升火箭啟動後無法正常關閉;為了防止助升火箭真的點燃、將飛彈射出發射管並飛行一小段距離(飛彈本身導引系統以及渦輪續航發動機、戰鬥部引信等都未啟動),導致丹麥軍方被迫宣佈科雪爾(Korsor)基地西南約5至7公里、高度1000m以下為危險區域,關閉大貝爾特海峽(Great Belt Strait)的海運線以及飛航活動數小時,直到這枚魚叉飛彈的助升火箭失效為止。

 

(相關文章:英國巴布克集團「箭頭140」護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