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迪沃夫級北極海面巡邏艦

(上與下)2009年版本的加拿大北極海面巡邏艦(Arctic Offshore Patrol Ship Project,AOPS)想像圖,

在2011年公布的國家造艦採購戰略(NSPS)中被正式納入加拿大海軍接下來的建軍項目之一。

(上與下)加拿大北極巡邏艦的設計藍本,是挪威海岸防衛隊在2001年建成服役的

史瓦柏德號(NoCGV Svalbard W303)破冰巡邏艦,排水量6400噸,艦上配備直昇機庫、起降甲板與火砲。

正以艦尾倒退破冰航行的史瓦柏德號。 

(上與下二張)在Irving哈利法克斯船廠建造中的哈利.迪沃夫級北極巡邏艦哈利.迪沃夫號(Harry DeWolf APOV-430),

攝於2017年7月15日;該艦的艦體中部分段(Mega-Block 2)與艦尾分段(Mega-Block 1)分別在7月14與15日

移出室內廠房,於7月15日在船台上合攏。每艘哈利.迪沃夫級的艦體由三個超大型分段(Mega-Block 1~3)構成。

哈利.迪沃夫號的艦首分段(Mega-Block 3)於2017年12月8日移出廠房並在船台上與中部分段(Mega-Block 2)合攏,

至此整艘艦體合攏成形。

建造中的哈利.迪沃夫號,攝於2018年5月。

(上與下二張)哈利.迪沃夫號於2018年9月15日在哈利法克斯船廠下水,從廠房移到一艘潛舉船上然後入水。

(上與下)哈利.迪沃夫號試航的畫面,攝於2020年7月10日

正面看哈利.迪沃夫號

(上與下)哈利.迪沃夫號與一架CH-148直昇機一同操作。

由後方看哈利.迪沃夫號

俯瞰哈利.迪沃夫號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哈利.迪沃夫級北極巡邏船艦/加拿大

(Harry DeWolf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加拿大/Irving Shipbuilding Inc.,  Halifax, Nova Scotia
尺寸(公尺) 長103.6  寬19
排水量(tonne)

6615(6511長噸)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電推進

柴油機*2(12000)

發電機*4(19200)

航速(節) 正常17

破冰3
續航力(海浬) 6800
偵測/反制系統

Terma SCANTER 6002導航雷達

反飛彈探測系統

CMS 330戰鬥管理系統

乘員

船員65  直昇機人員22
艦載武裝 MK-38 25mm遙控機砲 x 2

12.7mm機槍 x 2
艦載機 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
數目

共6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APOV-430 Harry DeWolf 2016/3/11 2018/9/15
2021/6/25
APOV-431 Margaret Brooke 2017/5/29
2019/11/10

APOV-432 Max Bernays 2017/12/19

2018/12/5

2021/10/23

APOV-433 William Hall 2021/2/17
2022/11/28

APOV-434 Frédérick Rolette 2022/6/29
2023/12/9

APOV-435 Robert Hampton Gray      

 


 


在2006 年,加拿大首相史蒂芬.哈波(Stephen Harper)提議建造三到四艘破冰船來巡邏北極海域。由於地球暖化使得北極冰洋的每年冰封時間與冰層厚度逐漸減少,使得利用北極海作為跨越歐洲、亞洲、 美洲的海運捷徑以及探勘北極海底資源的可能性增加,使得位於北極圈的加拿大開始展現開發與控制北極冰洋的企圖心。在2007年7月,加拿大新民主黨黨魁 Jack Layton宣與加拿大海岸防衛隊科學家Dr. Gary Stern宣布,應建造六到八艘北極巡邏船隻裝備於加拿大武裝力量(Canadian Forces),具備相當於國際標準的破冰船分類(Polar class)的PC-5(Polar Class 5)的破冰能力(能通過一年內形成的冰層,其間夾雜部分較厚較硬的老冰層),以挪威海岸防衛隊的史瓦柏德號(NoCGV Svalbard)6400噸級破冰巡邏艦為基礎 ,購置花費估計為35億加幣,服役25年週期的總花費約為43億加幣。當時加拿大海岸防衛隊19艘破冰船隻之中,只有六艘具備PC-5以上的破冰能力,因 此這意味著加拿大有意大幅強化控制北極海域的能力。在2008年,加拿大政府與英國BMT Fleet Technology和加拿大STX Canada Marine簽約,擬定北極巡邏船艦的初步設計與技術規格,作為之後加拿大政府提出招標徵詢書(Request for Proposals)的依據。

在2010年,加拿大政府正式將前述大型破冰巡邏艦的需求,納入皇家家加拿大海軍與加拿大海岸防衛隊未來的國家造艦採購戰略(National Shipbuilding Procurement Strategy,NSPS)之中,此計畫於2011年10月19日正式公布,由加拿大最大造船集團──國營艾佛林船廠(Irving Shipbuilding)負責建造八艘能在北極冰洋作業的北極海面巡邏艦(Arctic Offshore Patrol Ship Project,AOPS)以及15艘加拿大水面戰鬥船艦(Canadian Surface Combatants,CSC),總價值250億加幣。北極巡邏船艦將取代現役12艘京斯頓級(Kingsto class)巡邏艦,京斯頓級主要在大西洋水域作業,而北極巡邏船艦則兼具在北極冰洋與大西洋作業的能力。加拿大政府也與BMT Fleet Technology和STX Canada Marine簽署設計合約,雙方各自設計用來競標AOPS的方案。

原本加拿大政府希望AOPS計畫的總預算能控制在31億加幣,然而實際上無法達成。在2013年4月,CBC的一份報告表示AOPS計畫的設計階段成本(2.88億加幣)數倍於其他國家幾個基於 挪威史瓦柏德號破冰巡邏艦的計畫;CBC認為設計階段成本佔整個造艦成本約10至20%,因此AOPS的設計階段成本應該只需要花1000至1500萬加幣;CBC宣稱挪威設計史瓦柏德號的設計與建造 只花費不到1億加幣,丹麥建造兩艘共花費1.05億加幣,愛爾蘭建造兩艘花費1.25億加幣。 在2014年10月,加拿大國會預算官員(Parliamentary Budget Officer)Jean-Denis Frechette 警告,如果希望建造六艘AOPS,總預算必須增加到47億加幣;這種說法隨後遭加拿大政府否認,然而到了2015年1月16日,加拿大政府採購專家仍然證實,AOPS計畫的總預算提高到40億 加幣。

史瓦柏德號破冰巡邏艦的兩具ABB Azipod囊夾式可轉向電動推進器。

 

最初加拿大希望首艘AOPS能在2013年下水,2015年服役;然而實際上由於預算困難以及成本上揚,整個計畫延後數年。在2014年9月18日,加拿大政府宣布首艘APOS命名依照加拿大海軍英雄哈利.迪沃夫來命名(Harry DeWolf APOV-430)。在2015年1月23日,加拿大政府與Irving Shipbuilding終於正式敲定AOPS的建造合約,建造五艘破冰巡邏艦並附帶增建第六艘的選擇權(只有在預算控制得宜的情況下才可能行使),合約價值35億加幣(約32億美元) ,高於先前預定的31億加幣;其中,建造工作的費用約23億加幣,其餘則是研發、管理、建立產能等費用。

加拿大下議院的反對黨批評,實際簽署的合約成本上揚,建造的數量卻減少(原計畫認為最少需要6艘),而且性能不如最初設想;最初加拿大希望獲得的是武裝破冰巡邏艦,艦上裝備武器,並搭載專門在雪地上行駛的載具,然而實際簽約建造的AOPS並非真正的破冰船,只是具有一定破冰能力的船型,船上既沒有武器也沒有雪地行駛載具,只能搭載一般的商用卡車 (不過稍後加拿大海軍斥資為AOPS配置25mm遙控機砲)。此外,只建造五艘AOPS,也被質疑是否足夠巡邏加拿大漫長的北部海岸線。

在2017年,加拿大參議院國防委員會的報告對AOPS提出眾多質疑,認為這些巡邏艦在冰層厚度1公尺以上的水域就無法使用,作業時速度比英屬哥倫比亞渡輪(BC Ferry)的渡輪還慢,每年只有6月到10月能進入北極圈作業,在加拿大北部水域還要海岸防衛隊船隻護航....這些先天限制十分困擾,令人質疑納稅人花的錢是否值得。

在2018年11月2日,加拿大國防部長Harjit S. Sajjan在位於哈里法克斯的艾佛林船廠正式宣布行使選擇權,撥款訂購第六艘APOS。

在2019年3月,加拿大國防與公眾服務採辦部(National Defence and Public Services and Procurement Canada)告知艾佛林船廠,一份加拿大當地媒體報紙在詢問AOPS施工的焊接質量問題,然而艾佛林船廠卻揚言將對該報社採取法律行動;稍候加拿大國防部承認,AOPS有發生輕微的焊接技術問題,此篇報導隨後也被報社刊登,最後船廠沒有採取法律行動。

APOS巡邏艦分成三個超大型船段,分別是艦尾(Mega-Block 1,含推進器)、艦體中部(Mega-Block 2,含上層結構與主機艙)與艦首(Mega-Block 3)。三個超大型船段分別在Irving船廠室內廠區建造完畢後,由大型拖車移動到廠房外碼頭旁的露天船台上合攏,完成後再移到浮動乾塢下水。

APOS首艦哈利.迪沃夫號( Harry DeWolf A-430)在2015年9月展開建造工作、切割第一塊鋼板,2016年3月11日安放龍骨,原訂2018年服役,實際上在2018年9月15日下水,2020年7月31日交付加拿大海軍,2021年6月25日舉行成軍典禮 。二號艦馬格利特.布魯克號(Margaret Brooke APOV-431)的建造工作原訂在2016年9月展開。最後一艘哈利.迪沃夫級預定在2022年服役,並使用到2040年代以後。

在艾佛林船廠室內廠區建造的APOS首艦哈利.迪沃夫號(Harry DeWolf APOV-430)

艦體中段(Mega-Block 2,左)與艦尾段(Mega-Block 1),拍攝於2017年7月14日;

當天艦體中段就由重型搬運車移到露天船台。

(上與下)在2017年7月14日,哈利.迪沃夫號的艦體中段(Mega-Block 2)由大型搬運車

移到廠房外的露天船台,緊接著艦尾段(Mega-Block 2)在7月15日由搬運車移到船台上,

並與艦體中段合攏。 

2017年12月8日,哈利.迪沃夫號的艦首段(Mega-Block 3)由重型搬運車移出廠房,

隨即移到船台上與艦體中段(Mega-Block 2)合攏,至此哈利.迪沃夫號主體合攏成形。

哈利.迪沃夫號在2018年9月15日下水。

設計

AOPS的藍本:挪威海岸防衛隊的史瓦柏德號(NoCGV Svalbard W303)破冰巡邏艦由挪威Tangen Verft, Kragerø建造,2000年8月9日安放龍骨,2001年2月17日下水,2001年12月15日服役,造價5.75億挪威克朗(8000萬美元)。史瓦柏德號全長130.7m,水線長89m,寬19.1m,吃水6.5m,滿載排水量6375tonne,採用柴電推進系統,包含四具Rolls-Royce Bergen BRG-8柴油發電機組(每具功率3390KW,相當於4546軸馬力),配合兩具功率各5000KW(6705軸馬力)的ABB Azipod囊夾式可轉向電動推進器,最大航速17.5節,艦上編制50名人員,主要偵測裝備為一具 EADS TRS-3D /16 ES三維對空/平面搜索雷達,武裝包括艦首一座Bofors 57mm快砲與12.7mm機槍,艦上設置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一開始操作兩架超級大山貓(Super Lynx),2009年起換成NH-90中型直昇機。

APOS的艦體破冰規格符合PC-5(Polar Class 5),艦首區域進一步強化符合PC-4規範。最初AOPS計畫打算使用典型的破冰艦首,艦首下部有一個大傾斜角來使船頭能輕易破冰前進,並配備可轉式推進器(azimuth thrusters)增強在結冰海域的運轉靈活度;然而隨後由於成本限制,AOPS最後只使用純直線的傳統艦首來兼顧在薄冰與較厚冰層的航行。AOPS排水量約6440公噸,艦體由三個超大型分段(艦首、中段、艦尾)構成,每個超大型分段又由62個較小的結構模組組成。AOPS 將使用類似於加拿大海岸防衛隊現有破冰巡邏艦艇的柴電推進系統 ,配備兩組功率各4.5MW(約6000軸馬力)的柴油主機以及四部功率各3.6MW(4800馬力)的發電機,航速17節,破冰作業航速3節;艦上配備SAGEM的輪機控制、損管系統(Damage/Machinery Control Systems)。艦尾裝置機庫與直昇機起降甲板,能容納與操作 皇家加拿大皇家海軍CH-148暴風(Cyclone,衍生自S-92)反潛直昇機以及CH-149鸕鶿(Cormorant,衍生自AW-101);此外,艦上配置兩艘8.5m長的工作艇,航速可達35節,還可搭載ABCO Industries的12m登陸載具。 。AOPS編制65名人員,如果加上直昇機組員則為87名。

AOPS 能依照不同的任務來攜帶不同的籌載,包括標準集裝箱、水下搜索裝備、登陸載具等;為了處理不同的籌載,艦上配備一個起重能力20噸級的大型起重機,艦上還 設有一個車輛艙間,使車輛能直接駛進/駛出並在北極冰層上作業。為了適應北極的嚴寒氣候,艦上的繫纜作業區域、船艛結構等都採取封閉式設計,人員都能在有 空調的室內作業。艦體兩側設有伸縮的穩定鰭,在一般海面航行時能減輕船隻搖晃,在破冰航行時則收起。

在2014年3月,加拿大選擇美國L3通訊系統(L- 3 Communication Systems-East, Camden, New Jersey)來為北極海面巡邏艦設計整合的對內/對外系統。在2015年9月,加拿大海軍宣布採用SAGEM BlueNaute 的導航系統來裝備AOPS;在2015年10月7日,Thales被選為AOPS的敵我識別系統的供應商。艦上通信系統包括Link 16資料鏈、衛星通信系統(SATCOM)、多頻道VHF/HF無線電等,此外還有反飛彈探測系統等。

武器方面,加拿大海軍在2015年8月與BAE Systems簽約,由BAE Systems提供六套修改後的MK-38遙控武器站(配備25mm機砲)來供AOPS使用,合約也包括這些遙控武器站服役壽期的維護工作。此外,艦上還裝置兩座人力操作的M-2 12.7mm重機槍。艦上的戰鬥管理系統是洛克希德.馬丁加拿大分公司的CMS 330系列,也就是哈里法克斯級現代化改良計畫(Halifax Class Modernization Project,HCM)中、洛馬加拿大分公司負責的哈里法克斯級指揮管制系統現代化(Halifax Modernized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的類似系統。

服役經歷

在2021年8月3日早晨,哈利.迪沃夫號從哈利法克斯海軍基地(CFB Halifax)啟航,展開服役後第一次部署,也是年度的南奴克行動(Operation Nanook),巡航美國北部以及加拿大周邊北冰洋水域;一同行動的船艦包括加拿大海軍金斯頓級巡邏艦鵝灣號(HMCS Goose Bay MM-707)以及美國海岸防衛隊中型巡邏艦埃斯卡納巴號(USCGC Escanaba WMEC-907)。

在2022年12月5日,渥太華市民報(Ottawa Citizen)報導,哈利.迪沃夫號因為機械問題已經停航一陣子;先前加拿大海軍曾表示,哈利迪沃夫號可以在2022年12月重回現役,但隨後跳票;此報導引述加拿大國防部發言人Jessica Lamirande的回覆,表示粗估可在2023年4月修復並回到現役。哈利迪沃夫號發生故障的是艦上的主柴油發電機(負責供電與推進),可能與冷卻系統有關;哈利.迪沃夫號在2022年8月15日從哈利法克斯啟航前往北極海域參與本年度南弩克行動時,已經有一部柴油發電機無法工作;數天後該艦航行到紐芬蘭(Newfoundland)與拉布拉多(Labrador)東岸附近時,又有一部柴油發電機故障,迫使哈利.迪沃夫號取消任務返回哈利法克斯修理。由於哈利.迪沃夫是在2020年7月底交付,已經超過交付後保固期(合約規定僅一年),因此加拿大國防部必須負擔整修費用。甚至在2022年8月哈利.迪沃夫號啟航前,艦上已經發生滅火系統故障,此報導引述艦上水手稱,滅火系統約有一個月時間無法工作;等到修好滅火系統之後,哈利.迪沃夫號從哈立法克斯出發,沒想到之後又有一部柴油發電機故障;加拿大海軍稱,該艦兩起故障是獨立事件,並沒有關連。

該報導也稱,二號艦馬克斯.伯奈斯號 (HMCS Max Bernays APOV-432)在2022年9月交付加拿大海軍時,艦首推進器(攸關船艦低速迴旋操作)無法正常工作,但加拿大海軍仍然同意接收;隨後在11月23日,馬克斯.伯奈斯號進入艾佛林船廠的乾塢來處理艦首推進器,由於在交付後一年的保固期以內,整修費用由艾佛林船廠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