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畏級飛彈巡防艦

(上與下)可畏級首艦可畏號(RSS Formidable F68)在海上航行的英姿。

(上與下)可畏號與印度海軍驅逐艦布拉馬普特拉號(INS Brahmaputra F-31)編隊航行。

 參與201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2014)的可畏級強悍號(RSS Intrepid F69)

可畏級三號艦堅定號(RSS Steadfast F70)

由後方鳥瞰可畏級三號艦堅定號(RSS Steadfast F70)

停泊在樟宜軍港裡的可畏級三號艦堅定號(RSS Steadfast F70)

可畏級六號艦忠誠號(RSS Stalwart F72)與兩艘美國海軍柏克級飛彈驅逐艦一同航行。

(上與下)可畏級六號艦至高號(RSS Supreme F73)

由後方看至高號。

在新加坡與美國海軍聯合演習中的至高號,後方有一艘新加坡勝利級(Victory class)飛彈巡邏艦

以及一艘美國柏克級飛彈驅逐艦。

(上與下)新加坡海軍全部六艘可畏級編隊航行的畫面。

(上與下)可畏號在2014年4月下旬到中國青島參加中國海軍建軍65週年的海上聯合操演等活動。

(上與下)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艦群,攝於2015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艦頑強號(RSS Stalwart F72),攝於2015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

(IMDEX 2015)

(上與下)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艦堅定號(RSS Steadfast F70)與至高號(RSS Supreme F73)。

攝於2015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二號艦強悍號(RSS Intrepid F69),

攝於2015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上與下)可畏級二號艦強悍號(RSS Intrepid F69)的直昇機庫兩側各設有一個伸縮式起重機

,用來進行設備裝卸等工作,平時折收在舷牆內。

 

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強悍號(RSS Intrepid F69),

攝於2019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由後方看可畏級艦頑強號(RSS Stalwart F72),背景是封存在岸上的勝利級(Victory class)飛彈巡邏艦。

攝於2019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上與下二張)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艦至高號(RSS Supreme F73)。

攝於2019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至高號前部近照。可畏級擁有360度全景艦橋。艦橋頂部裝置一具Thales STIR120 EO Mk2火砲射控雷達。

(上與下)從前方看可畏號(RSS Formidable F68)。攝於2019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從後方看可畏號(RSS Formidable F68)。攝於2019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可畏號的直昇機庫。攝於2019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可畏號飛行甲板上的S-70C反潛直昇機。攝於2019年5月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

可畏級二號艦強悍號(RSS Intrepid F69)的艦橋。

可畏級的戰情中心(CIC)

一艘可畏級發射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

可畏級艦體中部甲板,被周圍舷強包圍,此處布置了反艦飛彈、RHIB小艇等。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可畏級巡防艦/新加坡

(Formidabl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法國/

F68:由法國Lorient Naval Dockyard承造

F69~73:由新加坡Singapore Technologies Marine(STM) Benoi shipyard承造

尺寸(公尺) 長114.8 寬16.3 吃水6
排水量(ton)

滿載32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AD

MTU 20V 8000 M90柴油機*4/48800

雙軸CPP

航速(節) 超過25
續航力(海浬) 4200/18節
偵測/反制系統 Thales 力士型(Herakles) E/F(S)頻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MFR)*1

Terma Scanter-2001 I頻平面搜索/導航雷達*2

Rafael SEWS電子戰系統

八聯裝NGDS干擾彈發射器*3

其餘不詳

聲納

EDO Model 980 ALOFTS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DSTA ST3110 CMS戰鬥管理系統

EADS Najir 2000光電火砲射控系統*1(最初裝備,日後 陸續被MSIS光電射控儀或Stir 1.2射控雷達取代)

El-Op MSIS光電火砲射控系統*1(部分艦艇換裝)

Thales STIR120 EO Mk2火砲射控雷達*1(F70~73換裝)

乘員 86
艦載武裝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超級快速型*1

八聯裝Sylver A-43/50垂直發射器模組*4(裝填32枚Aster-15/30防空飛彈)

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發射器*4~8(未來將換裝更新型的反艦飛彈)

雙聯裝B-515 324mm魚雷發射器*2(使用A-224S Mod3白頭魚雷)

MK-38 Mod2 25mm颱風遙控武器站*2

CIS-0.50 12.7mm機槍*4

艦載機 S-70B反潛直昇機*1
數量

共六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F68 Formidable

2002/11/14 2004/1/7 2007/5/5

F69 Intrepid

2003/3/8 2004/7/3 2008/2/5

F70 Steadfast


2005/1/28 2008/2/5

F71 Tenacious


2005/7/15 2008/2/5

F72 Stalwart


2005/12/9 2009/1/16
F73 Supreme
2006/5/9 2009/1/16

 


 

起源

早在1990年代 初期,新加坡便 開始規劃擴充艦隊實力,將海軍的作戰範圍從近海拓展至遠海。為此,新加坡海軍決定建構一支以巡防艦、柴電潛艦、大型戰車登陸艦為主的部隊,在航運繁忙的麻六甲海域發揮十足的制海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遠洋戰力。為了打造 這支新海軍,新加坡在1990年代後期自行建造了四艘堅忍級(Endurance class)戰車登陸艦,並從瑞典購入四艘經過翻修的二手海蛇級(A12型)柴電潛艦(新加坡稱為挑戰者級,Challenger class),這兩部分均於2001年左右完成。水面艦艇部分,新加坡啟動了三角洲專案(Delta Project),又稱次世代巡邏艦(Next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NGPV),淘汰1970年代陸續服役的六艘德製260噸級海狼級(Sea Wolf class)飛彈快艇。最初新家坡打算在國外廠商的協助下, 建造8艘1000至1500ton、整合匿蹤技術的遠洋巡邏艦,並在1997至1998年展開;不過計畫進行過程中新家坡海軍不斷增加需求,導致目標艦艇的排水量增加,計畫期程也跟著延後。

包含美國、瑞典、法國在內的多家知名大廠都參與了Delta專案的角逐,並由新加坡海軍進行仔細的評估。在競標期間,法國還派出DCN參與角逐的設計母型──拉法葉級巡防艦專程訪問新加坡,而最後 就是由法國DCN雀屏中選。在2000年3月 ,新加坡政府與法國造艦局(DCN)簽約,採購六艘衍生自拉法葉級的新一代巡防艦,新國稱之為可畏級(Formidable class),這也使新加坡成為繼法國、台灣、沙烏地阿拉伯之後第四個拉法葉巡防艦系列的客戶。 除了原廠DCN之外,一同簽約參與的單位還包括新加坡國防科技局(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DSTA)、新加坡科技集團海事公司(Singapore Technologies Marine,STM)等本地廠商。在此合約中,法國DCN將提供巡防艦的平台、輪機推進、主要偵測裝備與武器系統等等,並由新加坡本地廠商參與戰鬥系統、平台管理系統的整合研發工作;每艘可畏級的成本約為1.67億美元 (應不含武器系統)。由於新加坡方面高度保密,Delta專案直到2003年11月才首度在新加坡海事防衛展上公開。

可 畏級的戰力被要求能超越東南亞各國海軍的任何水面作戰艦艇,包括先前此地區最先進的馬來西亞兩艘英製萊吉爾級(Lekiu class)巡防艦。事實上,可畏級在服役後的一段時間內都將是東南亞地區最精銳強勁的中型巡防艦。除了防空、反潛、反艦等正規作戰任務之外,可畏級另一 項重要任務就是水面巡邏,以在交通頻繁、龍蛇混雜的東南亞水域(如麻六甲海峽)阻絕非法移民、走私、販毒、海上劫掠乃至於恐怖活動等,並保護新加坡的經濟 海域。由於恐怖主義以及海盜勢力在亞太地區日漸猖獗,加上 專屬經濟海域重疊衍生的種種國土糾紛(例如2000年代以來中國與幾個東南亞國家對南海島嶼歸屬的問題越演越烈),為了保護領海、航線以及專屬經濟海域, 2000年代以來南太平洋地區的國家 如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對新型巡防艦、巡邏艦、潛艦以及沿岸指管通情系統的需求量非常大,此外亞洲金融風暴遠離使這些國家更有力量擴充軍備。在商機龐 大的情況下,2000年代以來歐美先進廠商莫不群聚於此來爭奪這塊肥肉,許多廠商都頗有斬獲。

發展與建造過程

可 畏級除了首艦由法國DCN的洛里昂海軍造船廠(Lorient Naval Dockyard)造船廠承造外,其餘五艘都在DCN的協助下由新加坡STM位於裕廊(Benoi) 的造船廠建造,DCN並負責協助新加坡建立對新巡防艦的維修能力。新加坡的國防工業高度地參與了可畏級的研製,艦上戰鬥系統、管理系統等裝備的研發、安裝 以及整合均由STM、新加坡電機科技(Singapore Technologies Electronics,STE)、新加坡的防衛實驗室(Defence Science Organization,DSO)以及DSTA等星國本土國防公司/機構負責。

首艘本級艦可畏號於2002年10月2日在DCN位於洛里昂 的海軍造船廠(就是建造拉法葉級的地方)切割第一塊鋼板,11月14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於2004年1月7日下水,同年12月展開海試 ;通過12000海里航行以及大西洋、印度洋惡劣海象的考驗後,可畏號在2005年7月8日返抵新加坡,隨後加裝新家坡自行開發的 戰鬥管理系統進行各項系統整合與測試工作,最後在2007年5月5日成軍 ,正式開啟了新加坡海軍在遠洋作業的篇章。而二號艦無畏號(RSS Intrepid F69)──也就是新加坡自製的第一艘本級艦,則在2003年3月8日於新加坡科海事集團的造船廠安放龍骨,2004年7月3日下水。可畏級三到六號艦分別命名為堅定號(RSS Steadfast F70)、不屈號(RSS Tenacious F71)、堅強號(RSS Stalwart F72)以及無比號(RSS Supreme F73),六艦在2009初全數成軍。

由於設計較晚,可畏級得以使用比先前法國拉法葉系列更先進的科技。DCNS在2000年代為法國海軍設計建造的阿基坦級(Aquitaine)FREMM多用途巡防艦,無論是艦體構型與技術裝備都與可畏級有頗高的關連性,顯然 法國將法國版FREMM所需要的許多設計先在可畏級上付諸驗證,再用於本國的艦艇。

在2003年11月於新加坡海事展中首度公開的Delta巡防艦設計,與先前的拉法葉系列有不少相似之處。

可畏級首艦可畏號(RSS Formidable F68)下水時的畫面。

可畏級的B砲位的四組八聯裝Sylver A-43垂直發射器,兩側為NGDS干擾彈發射器。

基本設計

可 畏級的滿載排水量約3200ton,低法國拉法葉級,屬於中型巡防艦。可畏級在2003年11月在新加坡海事防衛展首度公布的模型構型 ,與先前DCN為法國、台灣與沙烏地阿拉伯建造的拉法葉系列類似,不過後來則有頗大的變動,定型後已經很難找到最初拉法葉級的影子了。 可畏級採用2000年代歐洲新型水面艦艇常見的平甲板、方形艦尾構造,船型為長艦首艛型,艦型剖面為深V字,艦體長寬比較低,艦首傾斜角度平直,艦首乾舷 較高(相對於整個艦型),整體的抗浪性與穩定性頗佳。首艦可畏號(RSS Formidable F68)從法國完工航行至新加坡的路途中,在六級海象情況下,艦上只有少數幾名人員發生暈船現象。可畏級延續拉法葉系列一貫重視的艦體強度與損管能 力,艦體與船樓都採用高強度鋼板製造,艦面甲板到水線之間採用雙層船殼;面積達77平方公尺的戰情室位於艦橋下方兩層的甲板,而不是直接相鄰,可降低在單 一攻擊中同時被破壞的機率;艦體結構可抵擋水雷震波,艦橋、戰情室(CIC)、輪機艙、彈藥庫等重要艙室周圍都安裝100mm厚的鋼板,減少武器破片殺傷 的威力。此外,艦上的主機與傳動系統分置於兩個各自獨立的主機艙(一前一後)中,同時受損進水的機率極低;艦上設有完善的自動化消防損管系統以及核生化加 壓濾淨系統,全艦分隔為數個各自獨立的核生化加壓艙區。

可 畏級使用沿襲自拉法葉級的匿蹤設計 ,不過由於多年來累積的進步,可畏級得以採用更先進的匿蹤設計與技術,整體跡訊比法國原裝拉法葉級更低。可畏級的構型比十幾年前設計的拉法葉級更為簡潔俐 落,採用封閉堡壘式上層結構並與船舷完全融合 ,上層船樓以10度的傾角向內收縮;艦面上各項雜七雜八的裝備如起錨機、導纜器、繳纜器、消防救生設施、補給設施、魚雷管等等 ,一律隱藏在艦體舷牆之內,此外採用封罩式桅杆技術 ,將主雷達天線封閉其中,大幅減少雷達反射信號。可畏級的煙囪結構與船樓尾段和後桅杆融合,除了降低雷達截面積之外,煙囪內部也設有冷卻裝置來降低熱訊 號。可畏級在外觀上最大的特色就是艦橋極端低矮,除了可降低降降低雷達截面積之外,也能降低艦體重心,進而增加穩定性與耐航能力。雖然低矮的艦橋將使艦橋 內的航海人員水平目視距離降低,但由於艦上配備高度整合的艦橋控制系統與航行管理系統,可大幅增加船艦操作效率與安全性。可畏級的艦橋前方與兩側完全被方 形玻璃窗戶佔滿,可提供220度的寬廣視野,在航運繁忙的麻六甲海域特別實用;然而,顧慮到大面積的玻璃可能被雷達波穿透,在沒有施予匿蹤外型的艦橋艙室 內部形成較大的雷達反射,窗框的直角構型亦有可能構成不利的雷達反射角度,因此艦橋的玻璃窗和附近鋼質窗框結構都採用可吸收雷達波的特殊塗料。可畏級的電 磁波發射裝置盡量予以減少及整合,並對艦上電纜進行屏蔽來改善電磁信號輻射量。綜合以上,新加坡宣稱可畏級在雷達螢幕上看起來,像一艘400噸級的漁船。 除了雷達匿蹤之外,可畏級在降低紅外線信號、聲噪、震動、磁性信號等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由Davis Engineering支援降低整體紅外線跡訊的相關設計工作,艦上並設有許多感測器來監視船艦各處的噪音、震動與磁信號強度,隨時監控船體狀態,一但發 現異常就能對特定部位與裝備進行必要檢修。

推進/平台管理系統

動 力方面,可畏級採用拉法葉系列一貫的複合柴油機與柴油機(CODAD)動力系統,主機為四具MTU 20V 8000 M90柴油機,單機可輸出12200匹軸馬力(9100kw),帶動雙軸CPP可變距螺旋槳,最大航速27節,巡航速度18節,續航力4000海浬 ;四具柴油主機分置於兩個各自獨立的機艙,各結合一套傳動軸系統;而本級艦的電力則由四套ISM V1708柴油機/AvK交流發電機組提供,單機發電功率860kw(1150馬力),總共能為船艦提供3.2MW的電力。為了降低噪音,四套柴油發電機 組都安裝在隔音機箱內。艦體兩側裝有電腦控制的穩定鰭,可增加航行時的穩定性 。延續拉法葉系列的設計,可畏級的各種電子裝備、武器系統、管路等裝備都事先製作成標準規格的模組,故能在艦體建造期間同步製造與測試,最後直接安裝在艦 上預置插槽,可減少施工時間,而且服役生涯中利於快速進行維修保養或換裝升級。 為了增強存活能力,可畏級的戰情中心設置在水線以下的位置,降低遭反艦飛彈、炸彈等空中武器直接波及的機率。

可畏級的艦橋。

由 於新加坡海軍僅有4500名現役兵力,因此特別希望降低新型艦艇的人力需求;因此,可畏級擁有極高的自動化程度,僅需編制71名船員(含8名軍官、9名准 尉)以及15名直昇機組員,而法國原裝的拉法葉級則需要150至160名乘員。 為了減少船艦所需的人力,可畏級擁有高度整合的自動化船艦管理控制系統,包括DSO與DSTA開發的整合式艦橋管理系統(Integrated Bridge System,IBS)以及船艦管理系統(Ship Control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ystem,SCMMS),整合了艦上所有輪機、損管等裝備 ,艦橋人員透過IBS系統的兩座整合顯控台(每座顯控台有三個平面顯示器)就能監控全艦所有的運轉狀況以及甲板作業情況,兩座整合顯控台都設置在艦橋前 部。各種水上/水下航行感測器回傳的資料(包括航速、航向、溫度、氣壓、風速、海流速率)都投射在 顯控台的兩具15吋LCD平面顯示器上,而整合船艦定位導航功能的電子海圖、導航雷達螢幕以及船艦狀況整合資訊,則投射在顯控台另外三個大型LCD顯示器 上; 至於船艦推進與操舵的控制則整合於動態船艦控制系統(Dynamic Ship Control System,DSCS)之中,只需要一名人員在一個單人多功能顯控台就能監視與控制相關操艦航行機能。艦內配備綿密的閉路電視(closed- circuit TV,CCTV)監控網路,隨時監控艦內的情況。艦上人員在此一高度自動化的先進艦橋內就能監視控制船艦一切運轉與損管機能(含航行、照明、消防、水密門 、監視器等等),大幅增加了船艦運作的效率與安全性,平常僅需四名人員在艦橋值班控制(拉法葉級則需七人),而實際上僅需一人就可透過DSCS掌控航海作 業 。艦上還有一個集中的輪機控制室( Machinery Control Room,MCR),也裝備船艦平台管理系統的整合顯控台,能隨時監控船艦運轉與消防損管作業狀況,艦橋與輪機控制室能顯示相同的態勢並相互備援。艦上配 備損害管制系統(Damage Control System,DCS)以及消防損管系統(Fire-Fighting and Damage-Control,FFDC),主要由輪機監控室存取;DCS結合艦上的閉路電視和各感測器網路,發現損害與火災時立刻回報,輪機監控室的人 員透過DCS監控艦上損害與火災的情況,採取相對應的損管措施,控制FFDC的消防作業。FFDC包含設置在全艦各處的泡沫消防水龍、FM200滅火氣體 等,由損管監控台遙控就能遙控操作。艦橋、輪機控制室與戰情中心(CIC)的系統透過艦內網路連結並即時傳輸資訊,艦上一但發生異常狀況、裝備故障或損害 災情,各控制中樞都能隨時獲得最新的情況,加快應變措施。雖然可畏級的監視/損管系統自動化程度極高,使得船艦人力需求減少,但是為了因應自動化系統可能 失效的情況,新加坡海軍仍十分重視人員的損管訓練,據說艦上每天都會不定時進行為期一小時或十分鐘的消防損管演練。由於可畏級的人力需求較低,因此艦內起 居空間相對寬敞,並且設有女性艙室與設施,可編制女性人員在艦上服役。

作戰系統

可 畏級的作戰中樞是新加坡 國防科技局(DSTA)主導、新家坡電子公司(STE)承製的戰鬥管理系統(Combat Management System,CMS),其他參與單位包括DSO-NL以及新加坡海軍等;依照Norman Friedman的「世界海軍武器系統」(World Naval Weapon System)第五版的記載,可畏級的作戰管理系統是ST3110型,是基於先前新家坡自行研製、用於無畏級(Fearless class)巡邏艦上的ST3100發展而來。ST3110採用全分散架構 ,盡可能地使用商規現成(COTS)的組件,透過商規高速Ethernet二餘度艦內區域網路連結各相關次系統,整合艦上所有感測器與武器系統一起運作。 ST3110的軟體系統架構分成綜合感知(Comprehensive Awareness)以及威脅分析評估/武器指派(TEWA)等兩個層級,先由綜合感知層級透過各種傳感資料取得艦上各感測器(包含雷達、ESM、光電 等)進行融合處理(如航跡處理、目標識別),然後由TEWA階層進行威脅分析、分配武器系統接戰,協助戰情人員在分秒必爭的戰場威脅之下,更迅速且更迅速 地做出決策與反應,相關決策分析的工具擁有人工智慧(AI)能力。與美國神盾系統類似,ST 3110也具備全自動作戰模式,透過各種感測器獲得的各種目標資料、識別狀況、本身武備狀況等,迅速整理出整體威脅態勢,依此自動完成目標接戰分配,再將 最後產出的各項射控指令傳送到武器系統,整個過程完全不需要人工介入,省略了以往由人員進行的識別與決策過程;當然,基於謹慎起見,平時戰鬥管理系統的運 作流程還是可以選擇由人力介入。

艦上所有作戰機能的執行都透過STE旗下CET Technologies發展的標準操作顯控台(Standard Operating Command Consoles,SOCS)來操作,而兼具運算與顯控、人機介面功能的SOCS也是ST3110作戰系統的基本單元。依照一般資料,SOCS系列有包括 1具或2具20.1吋顯示器的版本,能使用Windows或Linux等民間業界主流作業系統,具備的介面包括PCI、VME、ePCI、PC 104等,透過FDDI光纖資料匯流排與乙太網路和其他次系統連結;每個SOCS顯控台都配備商規QWERT式鍵盤、保護按鍵、軌跡球、搖桿等人機介面裝 置,此外還可選配觸控面板。透過戰情中心(CIC)的SOCS顯控台, 艦上人員可存取、操作艦上所有感測器 與武器系統,而完整的整體戰場態勢圖則可投射在戰情中心前方的兩個20吋大型彩色LCD液晶平面顯示器上。此外,可畏級還配備STE CET研發的SuperneT ST2600船艦整合通訊系統(Shipboard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ICS),整合了Link-11、14、16等北約海軍標準資料鏈,與友軍空中、水面或地面單位進行資料聯繫, 並具有保密傳輸能力。可畏級配備法國BMTI的VHF/UHF通信傳輸天線系統,包括兩個AS 329 UHF多源全向天線(multisource omnidirectional annular antennas,操作頻率225~400 MHz),兩個AS 273 UHF寬頻天線(操作頻率225~1300MHz)、三具AS 262 VHF/UHF寬頻偶級天線(broadband dipole,操作頻率110~500 MHz)等,此外還有 Inmarsat B與VSAT衛星通信天線;各通信天線主要設置在後方的通信桅杆,而VAST的天線則隱藏在兩煙囪之間的區域,四周受到舷牆遮蔽,不會增加側向的雷達截面 積。可畏級擁有完善的指管通情機能,具備旗艦功能,能指揮管制新家坡海軍特遣艦隊(包括水面與兩棲船艦)進行戰役活動,並且管制周邊200海里內的空域, 協調指揮範圍內的新家坡空軍軍機 ;服役後可畏級的指管通情系統也整合到新家坡國防軍建構的整合智能指揮管制系統(Integrated Knowledge Command Control,IKC2)。可畏級也能與新家坡空軍的E-2C預警機和F-50 Fokker海洋巡邏機(MPA)連線,完全由這些空中飛機提供附近感測參數,而船艦本身則保持雷達靜默;另外,可畏級也具備完整的操作無人飛行載具 (UAV)的能力,本級艦堅定號(RSS Steadfast F70)曾以艦尾起降甲板發射波音的ScanEagle無人飛行載具進行活動。

可畏級的戰情室分為四個組,包括指揮組、戰術態勢組、打擊防衛組與聲納組:指揮組位於戰情室前半部,負責統籌指揮全艦作戰行動,而戰情室指揮官則坐在指揮 組中央的高椅上,透過戰情室前方20吋大型平面顯示器掌控全局;戰術態勢組位於戰情室左側,負責監視艦上所有感測器回傳的空中、海面、水下目標情資,並進 行精確識別;打擊防衛組位於戰情室後方,依照指揮組的命令對選定的空中、水面、水下目標進行接戰;至於聲納組則專門進行水下環境的搜索與監視,包括被動聲 納信號的監聽與主動聲納操作等。戰情室後部設有五個顯控台,用於指揮戰役與特遣任務時,相關的戰場態勢監控以及指管通情協調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現今新加 坡海軍准尉、專業士官已經獲得相當的作業全項,包括水面作戰的目標分類與辨識等,完全由這類技術性中階幹部負責,如此可減輕高階軍官的負荷,使其集中全力 於掌握全局、指揮作戰,真正發揮人數少但效能高的專業戰力。

偵測/通信/電子戰

偵 測方面,可畏級最重要的偵測裝備為一組歐洲Thales集團研發的力士型(Herakles)E/F(S)頻多功能雷達(Multi-function Radar,MFR)。新加坡在1999年接收兩套Master A進行研究與測試,咸信已掌握不少關鍵技術。 力士型具有對空監視、平面監視、精確追蹤與射控、被動搜尋敵方電磁波信號來源等功能,採用單面式旋轉陣列天線,尖峰輸出功率約50KW,最大對空偵測距離 超過250km,平面偵測距離最高可延伸到80km,最大偵測高度約20km,波束俯仰範圍為0到70度,號稱能同時偵測500個 空中與水面目標 ,並對其中50個目標實施高精確度追蹤。力士型能在200km外偵測戰機、直昇機大小的目標,在60km外偵測低雷達截面積的空中目標(如飛彈),在 20km外偵測到掠海飛行的反艦飛彈。在一般情況下,力士型雷達的情資由可畏級戰情中心的整合顯控台來顯示與存取,此外還有一個獨立顯控台作為主系統故障 時的備援。力士型的旋轉陣列天線收容於艦橋上方一座具有匿蹤造型的塔狀物內,可降低雷達截面積並避免雷達天線遭受外物損傷。 根據可畏級首艦的試航結果,所有本級艦又在力士型雷達天線罩下方裝了一圈防浪護盾。

(上與下) 可畏級號的前桅杆,頂部就是力士型相位陣列雷達的天線外罩

可畏號的後桅杆。

除了力士型雷達之外,可畏級還配備兩具丹麥Terma Electronic公司的Scanter-2001型 I頻平面搜索/導航雷達,分別位於主桅杆的後平台以及直昇機庫左上角;此雷達具有解析度高的優點,能充分確認海平面目標的外型, 對於海上巡邏、臨檢任務十分有用。

火砲射控方面,最初可畏級 裝備EADS的NAJIR 2000光電射控儀 (位於艦橋頂),其光電感測塔採用低雷達截面積造型,整合有CCD攝影機、兩個紅外線熱影像儀(波常分別為3~5 microns與8~12 microns)與雷射測距儀,感測塔能360度水平旋轉(水平旋轉速率為每秒鐘120度),俯仰範圍-35至+85度。 日後可畏級換裝新的光電射控系統,可能是以色列艾爾畢特(Elbit Systems Ltd)旗下El-Op(Elop ElectroOptics Industries Ltd.)提供的整合穩定式感測系統(Multi Sensor stabilized Integrated System,MSIS),結合電視攝影機、採用焦平面凝視陣列的第三代前視紅外線(FLIR)以及快速雷射測距儀等。

日後,可畏級陸續以一具Thales的STIR 120 EO Mk2火砲射控雷達來代替艦橋頂上的NAJIR 2000光電射控儀 。Stir 1.2 EO Mk2採用雙頻(I/K波段)操作,天線座側面結合輔助的光電偵蒐系統(含紅外線熱影像儀、雷射測距儀、電視攝影機)。

可畏級二號艦強悍號(RSS Intrepid F69)艦橋頂部的El-Op MSIS光電射控儀 。

攝於2015年5月下旬。

可畏級的忠誠號(RSS Stalwart F72),艦橋頂部已經用Thales STIR 120 EO Mk2光電/雷達火砲射控系統

代替原位置的NAJIR 2000光電射控儀 。攝於2015年5月下旬。

  電戰自衛方面,可畏級配備以色列Rafael開發的艦載整合電戰系統(Shipboard Integrated Electronic Warfare,SEWS),整合有電子支援裝置(ESM)、多波束主動干擾器等,其VHF/UHF威脅定向(Direction Finding,DF)天線整合在桅杆四周。SEWS-DV具有很高的等效輻射功率(Effective Radiated Power,ERP),採用基於DRFM的發射機以及先進的功率管理系統,能同時進行即時被動探測威脅與分析,在複雜而有干擾的電磁環境下識別各種不同類 型的電磁發射來源,包括艦載搜索與射控雷達、機載雷達、飛彈雷達尋標器等。 以SEWS-DV為例,其電子截收(ESM)的操作功率0.5~40 GHz,靈敏度可探測低於-65dBmi的信號,頻率精確度(Frequency accuracy)約2 MHz RMS,方向精確度(Direction accuracy)約2度,脈衝寬度(Pulse width)從50 nsec到連續波(CW);而電子反制(ECM)部分,操作頻率涵蓋2~18GHz),波束控制(Beam steering)小於1微秒(μ sec),等效輻射功率(ERP)大於75 dBmi,指向精確度(Direction accuracy)約2度RMS,脈衝寬度從50 nsec到連續波(CW),同調/非同調(Coherent and non-coherent)等抗干擾技術包括距離閘引離(引進)(Range Gate pull-off/In, RGPO/I)、速度閘引離(引進)(Velocity Gate Pull-off/in,VGPO/I)、虛警與雜訊(False targets & noise)等。

艦 上配備三組八聯裝新世代海蚋誘餌發射器(New Generation Dagaie System,NGDS) ,口徑130mm,其中兩組分別位於B砲位垂直發射器的左右兩側,第三組位於直昇機庫頂端 ,而這三組NGDS的安裝位置都有舷牆予以包圍隱蔽,降低雷達截面積。NGDS採用全自動化操作,與SEWS電子戰系統整合,發現目標後便在電腦的指揮下 於最短的時間將紅外線誘餌或金屬干擾絲投擲至定位。除了一般對付空中目標的雷達、紅外線誘餌外,NGDS還可配合魚雷反制系統投擲水下聲噪誘餌。

水下偵測方面,可畏級並未裝備艦首聲納,艦尾則設有 美國伊多公司(Edo Corporation,2007年由IIT收購,該公司的C4ISR系統相關業務隨後分割到Exelis,在2011年10月31日成立,在2015年又以47.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Harris Corporation,隨後併入L3Harris)研發的新型Model 980低頻(2kHz)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Active Low Frequency Towed Sonar,ALOFTS),又名SQR-18(V)3, 最初是Edo公司的自費計畫,應用美國海軍在1980至1990年代一些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的成果。ALOFTS的基本架構 分為主動發射與被動接收兩部分,主動部分最初打算使用原SQS-35變深聲納(VDS)作為拖曳體並換用新的彈性延伸主動聲納換能器(flextensional transducers),但後來Edo與加拿大ODIM Spectrum合作,由ODIM Spectrum為ALOFT發展了全 新的輕型主動拖曳體(長度小於2.5m),被動聽音部分則將原本SQR-18的舊型類比式聽音陣列改成新型數位化陣列(長度比原本AN/SQR-18的陣 列更長),並大量應用新的商規組件(COTS),包括後端顯示、操作與聲納信號處理等等 ,拖曳體收在艦尾艙門內,由ODIM Spectrum開發自動發射/拖曳/回收系統(Launch, Tow and Retrieve system,LTARS)收放。ALOFT的聽音陣列本身長100m,尾部有一個長度60m、含魚雷偵測功能的陣列(工作頻率2KHz),而施放的纜 繩長度為200m,整套系統部署深度約160m。ALOFTS的作業航速可達22節,在30節以內拖曳系統不會損壞。為了解決傳統低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難以分別方位的先天不足,ALOFTS的拖曳體 兩側各安裝9個彈性延伸換能器(flextensional transducers)。在主動模式下,ALOFT的波形模式包括調頻(Frequency Modulated,FM)、連續波(Continuous Wave,CW)以及結合FM/CW的波形。ALOFT的信號處理能力還包括循序傳輸下的非連貫回波( non-coherent echo combining for sequential transmissions)、顯示12次主動聲納拍發的紀錄並對個別的波束實施局佈放大分析、自動擷取類似潛艇目標的信號、被動寬頻信號來源定向、多目 標同時追蹤、整體戰術態勢顯示、自動魚雷偵測警告、降低虛警、水聲性能預測、偵測海底地貌以及沿岸地形輪廓等等,無論以寬頻與窄頻模式操作都具備全向能 力,此外也能根據客戶需求增加被動寬頻搜索追蹤、利用LOFAR技術對目標實施被動聽音識別、艦載訓練模擬器等。ALOFTS的 被動聽音工作頻率約2KHz,主動聲納工作頻率1KHz,音源強度達220dB。ALOFT的艦上系統安置在兩個獨立的艙 間,分別是傳輸與信號處理單元。與最初的AN/SQR-18相較,ALOFT完全是擁有最尖端科技的嶄新拖曳陣列聲納系統, 整體性能優於美國海軍現役的SQR-19被動式拖曳陣列聲納;而由於一些擁有美製諾克斯級巡防艦的國家也 對SQR-18(V)3感到高度興趣,因為諾克斯級本來就配備SQR-18與SQS-35聲納系統,很適合進行此類升級。此外,ALOFT也能部署在小型艦艇上,例如台灣在2010年代建造的沱江號(PGG-618)500噸級水噴推進雙體飛彈巡邏艦。

武器系統

武 裝方面,可畏級的艦首A砲位裝有一門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的超級快速型,射速達120發/分,並使用匿蹤砲塔殼,由前後各一的歐洲航太防衛集團(EADS)研發的Najir 2000火砲射控系統導控。76mm快砲後方的B砲位安裝四組八聯裝Sylver垂直發射系統,裝填32枚歐洲MBDA的Aster-15/30防空飛 彈,是東南亞第一種具備現代化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一種說法是可畏級的四組八聯裝Sylver垂直發射單元中,兩組是只能裝填Aster-15的 Sylver A-43,另外兩組是深度更大、可裝填Aster-30的Sylver A-50。Aster-15/30防空飛彈中途導引所需的上鏈(up link)資料傳輸由力士型相位陣列雷達負責,最多能同時導引16枚在空的Aster飛彈,終端導引則依靠飛彈本身的主動雷達尋標器。整套Aster- 15/30防空飛彈、力士型雷達與防空射控系統的組合是PAAMS(如果只有Aster-15,則是SAAM),從開機到正常運作戰備只需20秒時間;在 標準運作狀態下,從雷達捕獲目標、識別分析、射控運算到發射第一枚Aster防空飛彈,僅需6秒鐘的時間,而垂直發射器更使Aster飛彈能直接迎戰任何 方位的威脅,省去改變艦艇航向的時間。可畏級艦體中段 艦橋與煙囪之間的甲板預留了安裝反艦飛彈發射器的空間,兩側由舷牆遮檔,可避免讓反艦飛彈發射器直接暴露,從而降低雷達截面積;此一空間總共預留六個四聯 裝反艦飛彈發射架的基座(兩舷各三組,採用一般的縱向配置),每個基座可裝置一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故可畏級在必要時,最多可容納高達24枚反艦飛 彈,不過平時只裝備四到八枚,其餘的空間用來放置小艇(交通聯絡或海上臨檢攔截);目前可畏級配備兩組雙聯裝或四聯裝美製RGM-84D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發射器(有需要時才裝上發射管),而目前新加坡海軍正尋求更先進的反艦飛彈(應為某種新型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

反 潛方面,可畏級配備兩組雙聯裝B-515 324mm魚雷發射器,隱藏於艦體艙門內,裝填歐洲Eurotorp公司的A-244/S Mod3白頭(Whitehead)輕型反潛魚雷;A-224/S Mod3於1998年推出, 新家坡海軍是其第一個客戶。相較於早期型的A-224,A-224/S Mod3經過不少改良,引進若干法/義合作的MU-90黑鯊反潛魚雷的技術,具體項目包括新的尋標器、新的導引系統和軟體、以新型氯化銀(silver chloride)電池取代原本的鉛酸(lead acid)電池以及新的雙速率電動推進馬達,最大航速38節(此時射程10km),平均航速36節,馬達以低速模式運轉的航速為30節(射程 13.5km),操作深度介於水下30m(允許爬升的最低深度)至600m的深度,並能在深度10m的淺水域操作,魚雷上配備一個重42kg的HBX-3 戰鬥部。A-224/S Mod3的聲納尋標器包含36個換能器(transducers),能提供10個主動拍發以及8個被動接收波束,具備寬頻與窄頻模式操作,波束視場 (field of view,FOV)範圍涵蓋魚雷前方80 x 40度,在全視場操作模式(full FOV)下能在每2秒完成一次掃瞄;此尋標器有六種操作頻率,具有主動、被動或主/被動混合操作模式,主動模式的有效操作距離約2150m,拍發時能以多 重連續波/調頻(FM/CW)來編碼,而被動聽音模式的距離約2km,並具備以被動模式追蹤靜態、動態目標的能力。A-224/S Mod3具有自適應(self-adaptive)偵測技術來對抗環境雜訊,並以一個12階的系統來識別目標類型。依照Eurotorp公司 的宣稱,A-224/S Mod3的尋標器能有效偵測外殼鋪設消音瓦的靜音型潛艦,並有效識別一些複雜的反魚雷誘餌。

(上與下二張) 可畏級設置在機庫兩側的MK-38 Mod2颱風遙控武器站,

使用25mm機砲,具有低雷達截面積外型。

 

除了前述武裝之外, 為了因應2008年以後在非洲亞丁灣(Gulf of Aden)反海盜護航勤務,可畏級又陸續加裝兩座以色列Rafael和英國BAE System美國分公司生產的MK-38 Mod2颱風遙控武器站(Typhoon Weapon Station,詳見美國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一文),安裝在直昇機庫頂部兩側的舷 牆內,主要用於低強度海面巡邏、臨檢;MK-38 Mod2使用ATK的M-242蝮蛇(Bushmaster)25mm鏈砲,彈艙容量168發,並擁有整合式光電瞄準系統(包括熱影像儀 、電視攝影機與雷射測距儀)以及射控系統,由戰情中心遙控操作,具備短程防空與反水面功能,此外還能結合法製西北風(Mistral)之類的短程紅外線防空飛彈一起運作(西北風飛彈目前服役於新加坡海軍)。可畏級的MK-38 Mod2外型還有經過匿蹤設計,由平整的多面體外殼包覆,可降低雷達截面積。此外,艦上還可加裝四挺新家坡ST Kinetics製造的CIS-0.50 12.7mm機槍。

可畏級頑強號(RSS Tenacious F71)側舷艙門內的魚雷管。

可畏號(RSS Formidable F68)直昇機甲板上的ASIST直昇機輔助降落系統的快速鎖定裝置(RSD)

可畏級艦尾設有一座直昇機庫,可操作一架SH-60B等級的中型反潛直昇機,此機型能攜帶魚雷或反艦飛彈,擔負反潛與反艦任務。機種方面,美國S-70B (比照SH-60R規格的外銷型號) 、歐洲直昇機公司的NH-90與AS-532C美洲獅(Cougar)是可畏級反潛直昇機的最主要競爭者 ,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甚至傳出新加坡首宗疑似軍購賄賂案(被指控賄賂未遂的被告與歐洲EADS集團有關),在一向力主清廉的新加坡政壇引發風波,不過被 告仍極力否認。最在2005年1月,新加坡宣布由S-70B獲勝, 總共採購六架,每艘可畏級各分得一架,在2009∼2010年陸續交機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新加坡國防軍的組織化分,這批S-70B仍由空軍直昇機飛行員駕駛,但是機上的電子裝備與武器系統則由海軍人員操作 。由於新加坡選擇美製的S-70C,因此可畏級並未配備法國研製的魚叉直昇機輔助降落系統;可畏級裝備英國海空通用儀器 (Aeronautical & General Instruments,AGI)整合的直昇機目視降落系統(Helicopter Visual Approach System,HELIVAS),結合加拿大因達科技公司(Indal Technologies Inc.)開發的ASIST直昇機輔助降落 系統(詳見加拿大海軍區部族級飛彈驅逐艦一文),甲板上設有一條快速鎖定裝置(Rapid Securing Device ,RSD)使用的軌道,RSD滑車能鎖定直昇機機腹扣環,將直昇機從起降區拖入機庫或從機庫拉至起降區。此外,AGI也提供該公司的AGIMET氣象測量 系統,透過測量周遭的氣象資訊如溫度、氣壓、風向與風力(由超音波感測器測量)、濕度等,來強化直昇機起降作業時的安全管理。

可畏級右舷艦橋下方設有一個收容小艇的艙區(平時由具備雷達匿蹤功能的簾幕遮起),可搭載RHIB突擊艇。一開始可畏級尚未部署反艦飛彈,因此頭幾艘在服 役初期把小艇和負責收放的起重機設置在原本預定安裝反艦飛彈的甲板,後續艦才把小艇與起重裝置移到右舷的快艇艙,並裝上魚叉反艦飛彈發射器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