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忍級戰車登陸艦

新家坡海軍三艘堅忍級(Endurance class)戰車登陸艦一同作業的情況。最近處為首艦堅忍號(RSS Endurance L207)。

由後方看堅忍號,塢艙正開啟進行泛水作業。

第二艘堅忍級戰車登陸艦決心號(RSS Resolution L-208)。

決心號的艦首門開啟,放出車輛登陸跳板。堅忍級的艦首門設計過於狹窄,實際操作時常發生車輛卡住等問題。

(上與下)堅忍級的三號艦堅持號(RSS Persistence L209)

(上與下二張)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內的堅忍級艦努力號(RSS Endeavour L210)

新家坡ST Marine在2010年首度公開展出的Endurance 160多功能支援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以堅忍級的船型

(Endurance 140)為基礎發展而來,排水量增為16500噸,採用全通式甲板設計,能同時讓五架直昇機進行起降作業。

艦尾也保留泛水塢艙。

(上與下)2015年新加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15)中展出的Endurance 160模型。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堅忍級戰車登陸艦/新加坡(Endurance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新加坡/Singapore Technologies Marine(STM)
尺寸(公尺) 長141 寬20  吃水5
排水量(ton)

標準6000

滿載85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Ruston 16RK270柴油機*2/11400

雙軸

艦艏推進器*1

航速(節) 20
續航力(海浬) 5000/15節

14000/12節

偵測/反制系統 Ericsson海長頸鹿(Sea Giraffe)150HC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Kelvin Hughes 1007 I頻導航雷達*1

Rafael RAN 1101電子支援系統

誘餌發射器*2

射控/作戰系統

NAJIR2000光電射控系統*1

乘員

船員65,登陸部隊350

兩棲載具 LCVP人員登陸艇*4
籌載能力 主力戰車*18

20輛輪型車輛*20

航空設施 機庫容納:CH-46或AS-232運輸直昇機*2

直昇機甲板:同時操作2架直昇機

艦載武裝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1

雙聯裝Matra防空飛彈發射器*2

12.7mm機槍*2

MK-38 Mod2 25mm遙控機砲*2

數量 共四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L-207 Endurance 1998/3/14 2000/3/18
L-208 Resolution 1998/8/1 2000/3/18
L-209 Persistence 1999/3/13 2001/4/7
L-210 Endeavour 2000/2/12 2001/4/7

 


新加坡雖然小國寡民,但由於地處形式複雜且海上交通地位重要的東南亞,因此仍維持了一支不可忽視的精銳海上武力,以維護海運線的暢通,並對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鄰國形成嚇阻。在新加坡海軍中,還包括一支兩棲登陸艦隊,而其中堅主力,就是新加坡國防工業近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8500ton級的堅忍級(Endurance class)戰車登陸艦。

堅忍級戰車登陸艦計畫起源於1994年,當時新加坡海軍開始尋求下一代的大型兩棲輸送船艦,以取代當時新加坡海軍陣中老舊的美製郡級(County Class)戰車登陸艦。此一計畫被稱為STEM 1400 LST,主導者為新加坡國防部科技局(Defence Science & Technology Agency, DSTA),設計與建造交給新加坡海上科技(Singapore Technologies Marine,STM),艦上的指管通情與電子裝備由新加坡電機科技(Singapore Technologies Electronics,STE)負責整合。由於這是新加坡第一次自力研製大型艦艇,故還委由美國Litton Ingalls造船廠支援此級艦的設計與建造工作。建造預算於1996年8月通過,並於1997年3月26日展開首艦的建造工作,總共建造四艘同級艦。堅忍級是目前為止新加坡自製的最大型海軍艦艇,此一建造案彰顯了新加坡國防產業強大的規畫、整合與客戶導向能力,不僅滿足新加坡國土防衛作戰的需求,也對新國的產業提供其升級與接受挑戰的機會,大幅提高的新加坡國防產業的水準與能量。

堅忍級戰車登陸艦的標準排水量約6000ton,滿載排水量達8500ton,比郡級大了40%。此型戰車登陸艦 融合了船塢運輸艦(LPD)與戰車登陸艦(LST)的功能,堪稱是為新加坡海軍量身打造的艦艇,許多設計都是針對新國海軍的作戰考量與需求而來 。郡級之類的二戰時代傳統戰車登陸艦多採用所謂的「開口笑」以及平船底設計,以達成較低的吃水,搶灘後放下船頭的登陸跳板,讓艦上的車輛與部隊直接開下灘頭。由於二次大戰結束後在灘頭面臨的威脅日益嚴重,加上航空器(包括定翼機與旋翼機)兩棲作戰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傳統登陸艦艇的搶灘方式便逐漸 式微,包括美國建造的新港級戰車登陸艦(郡級的後繼者)、日本的大隅級戰車登陸艦等均揚棄了艦艏艙門以及平底船型的設計,改採一般船隻的飛剪式艦艏以及典型船體,以取得較佳的航速與適航性能。而堅忍級戰車登陸艦雖然設有艦艏開啟式艙門,但仍維持飛剪型艦艏,艦艏的防水艙門分為左右兩片,此設計可獲得較佳的航速與適航性;因此,堅忍級不能如郡級之類的平底LST般直接開向灘頭,放下跳板讓艦內的車輛搶灘,仍需要在一般的港口進行裝卸。此外,實際操作顯示堅忍級的艦首開口設計 過窄,常發生車輛卡住的情況。堅忍級的艦內設有大型全通式貨艙甲板,貨艙尾端直通艦內塢穴,艦尾設有一個向下開啟的大型柵門。貨艙與艦艏艙門、艦尾塢穴甲板是相通的,車輛可直接由艦艏駛進/駛出貨艙甲板,並直接由貨艙開上艦尾塢穴內的登陸載具。堅忍級的艦內塢穴能容納4艘LCM機械登陸艇,還能操作氣墊登陸載具,貨艙可容納18輛主力戰車以及20輛輪型車輛。除了艦內塢穴外,堅忍級的上層結構兩側的起重機也能吊掛四艘人員運輸艇與兩艘快艇。由於艦內貨艙佔據很大的空間,因此堅忍級的主甲板設於貨艙之上,高聳的主甲板遂成為本級艦的重要外型特徵。堅忍級的 艦面佈局相當簡潔,艦艏76mm快砲之後是一個單一的上層結構體,上層結構之後則是一個廣大的直昇機甲板。上層結構前端是艦橋,中間設有合金桅杆,後段則設有直昇機庫,可容納兩架CH-46、AS-232超級美洲山獅等大型運輸直昇機 ;機庫後方龐大的直昇機甲板設有兩個起降點,可同時操作兩架大型運輸直昇機,並配備美國柯帝斯.萊特(Curtiss Wright)公司的ASIST自動輔助降落系統,使其在高海象情況也能順利起降直昇機。

動力方面,堅忍級採用兩具Ruston 16RK270柴油機,推動雙軸可變距螺旋槳,最大航速約20節,以15節速度航行時續航力約5000海浬,以12節速度航行時則擁有14000海浬的續航力。艦上的電力由四具功率各700kw的柴油發電機提供,總功率為2800kw,兩具煙囪位於直昇機庫兩側。此外,艦艏設有輔助推進器,以增加在靠/離港作業的靈活性,並在艦尾柵門開啟進行載具收放時維持艦體穩定性。堅忍級在科技上的一大特色就是配備高度整合的自動化航行控制、管理、動力控制、通訊系統, 以電子海圖顯示資訊系統(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ECDIS)為主,艦橋的操作環境由多功能顯示器以及整合式操控介面構成,僅需一名人員就能控制、管理船隻的航行操作,艦內管理系統讓操作人員在控制台就能監控全艦各處的運作狀況。由於自動化程度甚高,堅忍級僅編制65名船員,另外還可搭載350名登陸部隊。堅忍級擁有完善的指管通情設備,艦上設有一個作戰指揮管制中心,能擔負艦隊旗艦或指揮兩棲作戰的任務。偵測方面,堅忍級擁有一具Ericsson的新型海長頸鹿(Sea Giraffe)150HC 3D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位於艦橋後方一座塔式平台上,主桅杆上設有一具Kelvin Hughes的 1007 I頻導航雷達,電子戰系統則為Rafael的RAN-1101 電子支援系統以及誘餌發射器。武裝方面,堅忍級的艦橋前方設有一門OTO 76mm 62倍徑快砲,由NAJIR2000光電射控系統指揮接戰 ,主要目的是在兩棲登陸作戰中對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壓制沿岸的敵方防禦工事。此外,艦橋左右兩側各設有一具人工操作的雙聯裝法製西北風(Mattral)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提供最基本的短程防空保護,艦上亦設有兩挺12.7mm重機槍,以射擊迫近的水面目標。 而因應2003年起的波灣等勤務,堅忍級也加裝兩座以色列Rafael、BAE System美國分公司合作的MK-38 Mod2 25mm颱風(Typhoon)遙控機砲(詳見美國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一文)。

首艘堅忍級(RSS Endurance L-207)於1998年3月14日下水,2000年成軍,後續三艦也在2000至2001年陸續進入新加坡海軍服役。堅忍級在服役後,利用其裝載量龐大的特性,多次參與國際維和與人道救援任務,例如東帝汶、2003年美國攻佔伊拉克之後的復原重建行動(運送物資)等,乃至於2004年底南亞大海嘯的救援任務。此外,本級艦也是新加坡海軍官校畢業生進行海上實習的搖籃,而每當新加坡軍隊至友邦國家進行訓練時,堅忍級也負責人員與裝備的運送。例如,定期來台演訓的「星光部隊」,就是以堅忍級擔任輸送工作,故高雄港內不乏看到她們身影的機會。 在2009年2月12日,新加坡正式派遣堅忍級的堅持號(RSS Persistence L-209)搭載兩架超級美洲豹直昇機前往索馬利亞執行反海盜護航任務,並加入在當地的多國第151特遣群(Combined Task Force 151)。

外銷

泰國海軍向新加坡訂購的安通號(HTMS Angthong L-791)船塢運輸艦,在2011年3月20日下水。

新加坡STM集團也以堅忍級的基礎船型為基礎,推出系列化的兩棲艦艇系列打入國際市場。新家坡自用的堅忍級船型稱為堅忍140(Eudnrance 140),長度140公尺級。

在泰國的船塢運輸艦競標案中,新加坡擊敗中國等對手雀屏中選;在2008年11月11日,泰國與新加坡STM集團簽約,購買一艘八千噸級船塢運輸艦 、兩艘長23m的LCM機械登陸艇(載重18噸)以及兩艘長13m的LCVP人員登陸艇(載重3.6噸) ,總價值2億新加坡幣(約1.3億美元)。隨後,泰國又增購第二艘,而首艦則在2012年交付。由於另有專文介紹安通級,在此不予贅述。

由後方看Endurance 160多功能支援艦的模型,艦尾設有塢艙。

在2010年6月於巴黎舉行的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2010)中,STM集團首度展出Endurance 160多功能支援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Endurance 160是採用全通直昇機甲板構型的多功能兩棲突擊艦,艦島式上層結構位於右舷,艦體長度約163.7m,舷寬25.6m,吃水5.8m,排水量14500噸 ,採用兩具囊莢式電動推進器,航速大於20節,航速12節時續航力大於7000海里。艦體分為五層甲板,起降甲板設有五個直昇機起降點;甲板下方設有機庫,並有兩座直昇機升降機(分別位於艦體前部右舷以及艦體中部左側)。此外,艦體兩側可各攜帶一艘LCM登陸艇,艦尾設有泛水塢艙來收放登陸艇、兩棲戰車等登陸載具 (塢艙最多能容納四艘登陸載具)。艦首與艦尾設置自衛用的小口徑火砲。外界曾好奇Endurance 160型能否操作F-35B起降戰機,ST Marine對外並未多做說明,而現階段Endurance 160的規模與相關起降設施(例如沒有滑跳甲板、直昇機升降機尺寸等)應該不足以操作F-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