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克拉馬地亞號航空母艦

 

印度購入俄羅斯高西可夫上將號航空母艦之後改裝的模樣,並重新命名為維克拉馬地亞號(INS Vikramaditya R33)。

原本艦上繁複的武器已經拆除乾淨,變更為全通式斜角飛行甲板與艦首滑跳甲板,操作Mig-29K等艦載機。

高西可夫 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開始改裝前的模樣。

高西可夫海軍上將被印度購入後,拖往造船廠進行改裝的畫面。

改裝中的高西可夫海軍上將

 攝於2012年上旬的維克拉馬地亞號,此時該艦已經改裝完成,正準備展開試航。

注意艦島後方右舷增設了一座桅杆。

(上與下)在2013年上旬,修復鍋爐的維克拉馬地亞號重新展開試航。

從艦尾看維克拉馬地亞號

維克拉馬地亞號艦島特寫。原本四座天空哨兵(Sky Watch)相位陣列雷達都被拆除,

艦橋頂保留原本的Podberezovik ET1三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主桅杆頂部也保留原有的頂板(Top Plate)三維掃描雷達。

一架Mig-29K戰鬥機低空通過維克拉馬地亞號上空。

印度購自俄羅斯的Mig-29K戰機在 維克拉馬地亞號進行測試,攝於2012年中。

維克拉馬地亞號甲板上的Mig-29K戰機,處於機翼折收狀態。

(上與下)維克拉馬地亞號甲板上的Mig-29K機隊。

一架Mig-29K正從維克拉馬地亞號起飛。

一架Mig-29K在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前部升降機。

維克拉馬地亞號的機庫內部,滿載Mig-29K戰鬥機、雲雀III直昇機、Ka-28反潛直昇機等。

(上與下)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前部飛機升降機

 

(上與下)在2014年1月初,維克拉馬地亞號首度抵達印度水域,與維拉特號 (INS Viraat R-22,下)航空母艦一同航行。

空中俯瞰維克拉馬地亞號,一架獵鷹式正在艦尾左舷飛行。

維克拉馬地亞號的飛行甲板,甲板上停放了MiG-29K戰鬥機、雲雀直昇機、Ka-28反潛直昇機等

2015年2月TROPEX-2015演習中的維克拉馬地亞號,背後是護航的印度驅逐艦群。

2015年2月TROPEX-2015演習中,Mig-29K戰機從維克拉馬地亞號起飛的時刻。

(上與下)2015年2月TROPEX-2015演習中,維克拉馬地亞號的Mig-29K戰機進行進場與降落。

(上與下)參與2016年2月印度國際觀艦式的維克拉馬地亞號,背景是包含印度海軍以及其他國家海軍的參與艦艇,

包括即將除役的維拉特號 (INS Viraat R-22)

俯瞰維克拉馬地亞號,甲板上搭載著10架Mig-29K戰鬥機。

正面看維克拉馬地亞號。高西可夫上將號原本艦島位於船舷右側,由於改裝作業將飛行甲板往兩側擴張,

使得艦島的位置看起來比較置中。

從後方看維克拉馬地亞號

 

維克拉馬地亞號 的MiG-29K戰鬥機飛越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航空母艦,

攝於2017年印度、美國、日本馬拉巴聯合軍演(MALABAR 2017) 。

\

印度國產LCA戰機從滑躍甲板的地面模擬設施起飛。由於推重比不足、滑躍起飛條件下的籌載不夠,

印度海軍司令曾在2016年12月初宣布將LCA從印度艦載機選項中排除。不過印度後來仍繼續發展艦載版LCA。

(上與下)在2020年1月11日,印度LCA國產輕型戰機的艦載版原型機首次在維克拉馬帝亞號上著艦

,這LCA戰鬥機首次降落在行空母艦上。

維克拉馬帝亞號的閃電一型(Barak-1)防空飛彈發射。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維克拉馬地亞號航空母艦/印度

(INS Vikramaditya R33)

承造國/承造廠 俄羅斯/

初始建造:Chernomorskiy yard, Nikolayev

為印度執行改裝合約:Severodvinsk Sevmashpredpriyatiye

尺寸(公尺) 長283.5 全寬(含飛行甲板)59.8 吃水10.2
排水量(ton) 滿載454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鍋爐*8

蒸汽渦輪*4/180000

航速(節) 29.3
續航力(海浬) 13500/18節
偵測/反制系統

頂板(Top-Plate)三維對空搜索雷達*1

Podberezovik ET1長程三維對空搜索雷達*1

聲納

射控/作戰系統

LESORUB-E作戰系統

CCS Mk II通信系統

EL/M-2258 Alpha相位陣列追蹤/射控雷達*1(未來打算安裝)

乘員

1650

艦載武裝 AK-630 30mm防空機砲*4

閃電一型(Barak-1)防空飛彈*48

艦載機 24架Mig-29K、6架Ka-28反潛直昇機/Ka-31預警直昇機/HAL直昇機

或16架Mig-29K、10架直昇機

或13架Mig-29K、21架直昇機

備註 原巴庫號:1978年12月安放龍骨,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8年6月進入蘇聯海軍服役 ,1995年8月1日除役,2004年1月20日售予印度。

維克拉馬地亞號:2004年展開改裝工程,2008年12月4日重新下水,2012年4月19日完工,2013年11月16日交付,2014年6月14日服役。

(以上資料以改裝完成後為基準,並非高西可夫號原始設計)


 

起源

1997年以後,印度海軍只剩下一艘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英製航空母艦維拉特號 (INS Viraat R-22,又譯為巨人號),當時估計該艦最多只能撐到2010年左右,所以印度海軍積極構建下一代的航母兵力。原先印度曾等待法國海軍福熙號(FNS Foch R-99)除役再行購買,但由於不確定性高而作罷 (法國曾考慮保留福熙號,作為新航母戴高樂號的備份,此外巴西也在申購福熙號。最後福熙號果真售予巴西)。

在1999年1月,印度開始與俄羅斯交涉採購大筆軍火,項目包括SU-30MKI戰鬥機、T-90主力戰車等,此外還有俄羅斯高西可夫 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短場起降航空母艦。高西可夫上將號是最後一艘基輔級(Kiev class)航母,在前蘇聯時代原名巴庫號(Baku)。


前身:命運多舛的高西可夫號

前蘇聯巴庫號(Baku)航空母艦 ,蘇聯解體後改稱高西可夫上將號。

前蘇聯時代的巴庫號,攝於1988年。

在北德文斯克港進行改裝工事的高西可夫號,攝於艦體展開改建之初,此時仍保持原本的面貌。

巴庫號在裝備上較前三艘姊妹艦有諸多改良,艦上偵測、武器系統都與隨後出現的庫茲涅索夫號(Adm. Kuznetsov)傳統起降 航母 相當,應該是當作後者的驗證艦。巴庫號的艦島造型類似庫茲涅索夫號,其上裝有四具天空哨兵(Sky Watch)相位陣列雷達的巨大天線,主桅杆頂部裝有一座頂板(Top-Plate)三維對空監視雷達,艦橋頂部有一座大型的Podberezovik ET1三維相位掃描長程對空監視雷達(使用距離500km);短程防空飛彈統一為垂直發射的SA-N-9(前三艘基輔級裝備SA-N-2/3/9等防空飛彈),SS-N-12反艦飛彈的數目則由前三艘本級艦的八枚增至12枚。巴庫號標 準排水量38000ton,滿載45000ton,全長273m,寬31m,吃水10.8m,動力系統為八具鍋爐與四具蒸汽渦輪,四軸推進,可輸出 180000匹軸馬力,最大航速32節,航速18節時續航力13500海里,人員編制1200至1600名(包含航空人員),艦上電力由六部蒸氣渦輪交流 發電機與六部柴油交流發電機組供應。本級艦的航空兵力包括12或13架Yak-38鐵匠(Forger)STOVL戰機、14到17架Ka-25荷爾蒙 (Hormone)或Ka-27/29蝸牛(Helix)反潛直昇機 ,武裝包括24組八聯裝SA-N-9防空飛彈垂直發射器、六組雙聯裝(共12枚)SS-N-12反艦飛彈、兩門100mm 70倍徑快砲、八具AK-630 30mm近迫機砲、10具533mm魚雷管以及兩組12聯裝RUB-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 巴庫號於1978年12月在位於黑海的尼古拉耶夫船廠(Chernomorskiy yard, Nikolayev)安放龍骨,1982年4月17日下水,1988年6月進入蘇聯海軍服役 ;1991年蘇聯解體後,歸入俄羅斯海軍服役的巴庫號重新命名為高西可夫 海軍上將號, 該艦繼續服役到直到1994年2月發生機艙爆炸意外,隨後便停役並拖回位於莫曼斯克的北方艦隊造船廠整修, 於1995年重新下水,但由於俄羅斯 經濟匱乏、無力操作,使得本艦在1995年8月1日宣告除役。


重生:維克拉馬地亞號

早在1994年,就有媒體報導印度擬購買高西可夫號的消息 ;在1998年俄羅斯總理訪問印度期間,便表示俄羅斯有意將高西可夫號的艦體無償贈送印度,但是重新整修、改裝以及艦上裝備、機隊組建的費用則由印度自行負擔 。在2000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汀訪問印度期間,雙方對此簽署備忘錄。原本雙方應在2001年就正式簽署合約,但由於價格談不攏而一度延宕 (印度最初希望艦體改裝的價格能在4億美元以內);雙方在2002年2月再度討論一次,對報價仍無交集。直到2004年1月20日,印度與俄羅斯 終於簽約敲定這筆交易,由俄羅斯的北德文斯克(Sevmashpredpriyatiye)造船廠(目前隸屬北方機械製造公司)負責改裝工程,總金額15億美元,其中艦體部分的整修重建將耗資9.7億美元,其餘5.3億美元用於艦載機的購置, 簽約時艦體工期為52個月。高西可夫號轉手後,印度將其重新命名為維克拉馬地亞號(INS Vikramaditya,又譯為超日王號),舷號R33。

購入高西可夫號之後,印度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這艘原始設計上只容許操作STOVL戰機的 航空母艦起降傳統定翼機,因為本艦原來配備的Yak-38過於老舊,早在1992年就除役了。不過由於高西可夫號本身擁有可觀的武裝,如果將這些武器拆除,就能大幅增加飛行甲板面積。為了操作Mig-29K固定翼起降戰機, 維克拉馬地亞號的起降模式改為與俄羅斯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 航母相同的短場起飛/攔截索回收(Short Take-Off But Arrested Recovery,STOBAR);艦面上原有的武器──包括SA-N-9防空飛彈與SS-N-12反艦飛彈等──全數都遭到拆除,艦首加裝14.5度的 滑跳甲板; 飛行甲板的結構與佈局也進行大幅變更,左舷追加斜角甲板作為飛機降落動線並擴大飛行甲板面積,右舷甲板也向外延伸,飛行甲板後端設置三組攔截索。重新規劃 後,新的飛行甲板有兩條起飛動線通往艦首滑跳甲板,第一條從斜角甲板降落區右側邊緣出發,最大可用長度160m,第二條則從降落區左側出發一路橫向貫穿降 落區,最大可用長度180m,兩條起飛動線的長度都足以讓重掛載的Mig-29K起飛 。

改裝後,維克拉瑪地亞號的艦體長度增加到283m,全寬也由於加裝斜角甲板而增加到51m,起飛甲板動線長195m,左舷斜角甲板長198m,滿載排水量預估達45500ton。艦上原有的動力系統 也經過大幅整修,換裝由波羅的海船廠新造的鍋爐,燃料從原本的重油改為柴油;不過整體推進系統設計不做重大變更,最大航速達29節。

艦體改建大致完畢的維克拉馬地亞號;與原本相較,可以清除察覺 全新加裝、向外延伸的

艦首滑跳甲板。除了左舷增設斜角起飛甲板之外,右側也增加一塊延伸的甲板。

艦載機的部分,俄國向印度強力推銷俄製艦載機,甚至表明印度 若不買飛機,就不出售高西可夫號的艦體。在此計畫中 ,俄羅斯向印度推銷的機種是米高揚設計局以Mig-29為基礎開發的艦載版──Mig-29K,不過在當時這種飛機只有紙面構想;前蘇聯在1980年代也曾發展Mig-29的艦載衍生型,但在19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後取消,集中資源完成SU-33艦載機。對於尚待研發的Mig-29K,印 度對其能否在航母上順利操作存有疑慮,加上當時印度可能成為Mig-29K的唯一客戶與風險承擔者 (等於是印度幫俄羅斯出錢來開發),印度在2000年底遂一度拒絕了俄羅斯出售Mig-29K的提議,轉而考量俄國本身也在使用的SU-33艦載戰鬥機;不 過對於高西可夫號而言,SU-33的體積重量 太大,也沒有足夠的跑道長度供其起飛,而且SU-33也已經停產 ,重開生產線、替換機上過時設備等所費不貲;此外,SU-33原始設計單純作為艦隊防空(蘇聯發展庫茲涅索夫號航空母艦時,對地攻擊任務打算由SU-25 攻擊機艦載版來專任),沒有考慮對地武器系統的設計配套,而Mig-29K則有。基於實務考量,印度海軍最後還是 在2004年12月22日簽約購買16架Mig-29K,並保留2015年之前續購30架的優先選擇權(裝備於首艘IAC印度自製航母),第一架於 2007年1月交機 ,合約還包括由俄羅斯訓練印度海軍的Mig-29K飛行員 。在2010年,印度增購29架Mig-29K來裝備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連同附屬的彈藥零件、後勤支援等,印度向俄羅斯購買Mig-29K共花費約22 億美元。Mig-29K等於是由印度出資發展而成,俄羅斯海軍也在2012年訂購24架Mig-29K/KUBR來裝備本國航母。

除了Mig-29K之外,本艦操作的其他機種還包括Ka-29反潛直昇機以及Ka-31空中預警直昇機,而印度本身開發的LCA輕型戰鬥機以及ALH先進輕型直昇機也是艦 載機選項之一。不過在2016年12月初,印度海軍司令Sunil Lanba上將表示,LCA由於重量過大(起飛籌載不足),從航空母艦艦載機選項中排除。

依照規劃,維克拉馬地亞號將能搭載24架Mig-29K與6架Ka-29/31或國產HAL直昇機,或者是13架Mig-29K、21架直昇機 與16架Mig-29K、10架直昇機的組合,其飛行甲板在操作時最多可停放13架Mig-29K。早期資料指出 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兩座升降機是配合俄製YAK-141型STOVL戰機設計的,其中一具尺寸為19.2*10.3m,另一具則為18.5*4.7m,由於是在飛行甲板中間的中央升降機,尺寸無法修改;日後資料指出其升降機尺寸是長18.38m、寬9.9m(一說僅8m),可以容納Mig-29K戰鬥機(機翼折疊後翼展7.92m)。

電子裝備方面,維克拉馬地亞號拆除原本的天空哨兵相位陣列雷達,不過原本主桅杆頂的頂板(Top-Plat)三維對空雷達與艦橋頂的Podberezovik ET1三維長程對空監視雷達予以保留。為了容納若干必須的天線設備,維克拉馬地亞號艦島後方右舷的位置增設一座桅杆。維克拉瑪地亞號的電子系統與自衛武裝完全重新配置,最初打算配備以色列製造的閃電 八型(Barak 8)垂直發射中程防空飛彈(搭配以色列Elta的EL/M-2258 Alpha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與AK-630 30mm防空機砲,構成兩層防空網 ;不過維克拉馬地亞號直到2014年服役,艦上都沒有裝置任何武器。在2015年4月到6月的小規模改裝之中,維克拉馬地亞號才加裝由除役的哥達瓦里號(INS Godavari F20)巡防艦上移植而來的閃電一型(Barak 1)與AK-630 30mm機砲構成的砲彈合一防空系統,包括四座AK-630以及四組12聯裝閃電一型防空飛彈發射器。


 
工程延期與加價之爭

維克拉馬地亞號最初預計於2008年8月印度獨立紀念日之際交付印度,並由印度的造船廠來安裝裝備,並於2009年成軍取代屆齡退役的維拉特號,大概可以服役至2040年代末期。

在2006年12月,在北德文斯克廠進行工程的維克拉馬地亞號傳出在測試時發現嚴重艦體結構的問題,導致改裝進度落後, 不過當時俄羅斯方面仍向印度保證將克服困難如期交付該艦。然而到了2007年8月初,更嚴重的問題卻爆發出來。 負責改裝高西可夫號的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一開始就嚴重低估了改裝工程的規模與經費,例如一開始估算全艦所需的電纜總長度約700km, 實際上卻需要高達2400km,兩者落差多達三倍以上。對工程與預算的誤判導致此計畫出現巨大的資金缺口,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向印度要求更多資金; 一位該廠的高階幹部表示,低估的程度高達60%之鉅。在2007年8月1日,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的廠長由於確定無法如期履行合約而辭職, 而長期以來俄羅斯媒體一直報導該廠的資金與管理隱藏了重大問題。該廠的代理廠長表示,雖然是沿用現成的艦體,但細部設計大幅變更,幾乎每個部位都要修改重建, 使整個工程宛若建造一艘新船(依照工程完成後的統計,為了更換老舊結構,改裝工程中艦體總共切割約500個開口) ;而且原本高西可夫號經過嚴重火損且年久失修,內部百廢待舉,電纜與裝備需要更換的程度遠超出預期,但這些情況最初都被俄羅斯隱瞞。俄羅斯廠方高層人員表示工程進度可能延誤 一至二年,但是俄羅斯的媒體則推測進度至少會延後四年,而且光是艦體就需要20億美元。

俄羅斯廠方隨後表示維克拉馬地亞號將延遲到2010至2011年交艦 (實際上可能必須在2012年以後),並且要求印度在原先在艦體項目投入的近10億美元資金之外,再增加12億美元,漲幅高達120%。印度方面 一開始對於俄方這樣的獅子大開口反應強烈,揚言不會再多追加一毛錢,並表示不排除以「中斷合約與不按時交貨」為由向俄羅斯索取巨額賠償 ,然而到了最後還是不得不在2008年2月1日決定與俄羅斯展開協商,由印度國防部長親自前往莫斯科,雙方在2月28日初步敲定追加的價碼 ,當時印度國防部透露印度方面最多容忍追加9億美元。在2008年6月下旬,俄羅斯外交部方面表示,雙方最初簽約時,俄羅斯處於經濟困難的時期,船廠也欠缺業務來獲取資金, 所以報出低得不合理的價格以爭取生意;然而,這個報價非常不合理,許多改裝與整修重建的工作量和範圍都被低估。 故意低報價格、確定取得生意後再逐步加價要求客戶埋單,是俄羅斯軍工企業在競爭本國軍品採購案慣用的手法,但這在外銷市場上則遲早會發生嚴重問題;除此之外,幾年間美元持續走貶,也是俄羅斯方面要求加價的 理由之一 。俄羅斯方面也表示, 希望增加的12億美元額度,主要用於艦上動力系統與一切機械設備的購買與安裝。一開始,俄羅斯政府表示願意承擔部分超支的部分,然而隨後便強硬要求必需由印度買單。 在2008年11月,俄羅斯海軍與國防工業部門甚至表示,如果印度不願意支付改裝維克拉馬地亞號所需的20億美元,則俄羅斯將考慮取消這筆交易,並由俄羅斯海軍 接收這艘航空母艦。

在2008年11月,艦體改裝工作大致完畢的維克拉馬地亞號被推出船塢,重新入水。 在2008年12月俄羅斯總統訪問印度期間,雙方就維克拉馬地亞號價格問題繼續進行磋商;在2009年1月,印度代表團赴俄羅斯展開談判,原本希望能將2007年8月俄方要求加碼的12億美元稍減一些, 然而俄羅斯卻繼續獅子大開口,要求在2007年8月漲的12億美元之外,再增加7億美元,使漲價總額達19億美元,而航母艦體的總價則來到29億美元左右,幾乎是艦體原始報價9.7億美元的三倍。 此外,俄羅斯方面估計維克拉馬地亞號從2010年展開海試到2012年交艦的所有海試作業,就需要5億美元;如果油價持續上漲,則這個數字還會進一步攀升。 在2009年4月21日,俄羅斯北方船廠又透露將再度要求漲價,北方船廠廠長表示粗估印度可能需向俄方支付25億至40億美元,才能獲得這艘航母。俄方一再加碼,除了一開始嚴重低估改裝整建工程 的份量之外,俄羅斯缺乏建造航空母艦經驗也是重要原因; 前蘇聯時代的航空母艦(包含基輔級與庫茲涅索夫級)都由位於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烏克蘭共和國獨立後改名黑海造船廠)建造,因此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船廠其實完全沒有建造航空母艦的經驗,更不用提蘇聯解體後的軍工大斷層,導致船廠技術能量與人才嚴重流失。 為了追趕落後的進度並確保品質,在2012年左右交付維克拉馬地亞號,北方船廠也打算增加工作人員數量(至2009年初約有2000人),這也導致工資成本水漲船高。 在2009年2月,俄印雙方對於維克拉馬地亞號加價並未取得共識,雙方在5月初繼續會談以尋求共識;俄羅斯方面希望增加22億美元(相較於最初的9.7億) ,使航母艦體的總價達到32億美元左右(不含艦載機),然而印度方面則希望將此次加價的上限控制在10億美元以內。

在2009年6月1日,消息指出印度與俄羅斯對加價達成初步協議,並就2011至2012年間交付前夕的測試作業達成新的工作日程表。 在2009年7月10日,俄方代表抵達印度展開另一輪造價談判,印方希望確定航母的最終造價為22億美元,比印度最初的加價底線多出三億美元左右, 但是仍較俄羅斯方面開出的29億美元總價為低。為了達成降價的企圖, 印度方面的談判代表與技術專家極力試圖證實俄羅斯方面的一則報告,該報告指稱北德文斯克廠的負責人為了獲取訂單,故意低報了所需的費用, 以凸顯俄羅斯必需為低報價格承擔責任;此外,印方也列舉種種事實,證明現階段印度是俄羅斯最主要的軍品輸入國 。印度希望能讓俄羅斯方面意識到必需為自己犯下的錯誤承擔主要責任,否則印度寧可改向西方國家購買價格更貴、但品質更好的武器系統,使俄羅斯失去未來印度龐大的軍火市場。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經過一週的談判後,結果仍比較傾向俄羅斯最初開的價碼,達29億美元,而且這個數字不包括艦上的軍機; 由於這是政府談判而非商業磋商,俄方代表以俄羅斯政府的各項計價標準逐一詳列,因此幾乎沒有降價空間。在2009年8月初,印度國家審計署 又抨擊了軍方購買俄羅斯航母的舉動,認為國產航母只需花費兩年設計、八年建造與11.45億美元的經費投資,而且可以使用40年,是翻修二手航母的兩倍;然而印度海軍也 反擊審計署事後諸葛(在2004年時,高希可夫號是印方唯一能確定獲得的航空母艦),而且嚴重低估自製航空母艦的經費與時程。 在2009年12月中旬,俄羅斯方面宣稱與俄羅斯對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加價數目達成了共識;據稱在談判過程中,俄羅斯要求的價碼從最初的29億美元,陸續降至24億美元,最後雙方敲定在23.5億美元( 不包含戰機),而且由俄羅斯免費提供航空母艦上的若干輔助設施。印度方面也正式同意將交艦時間由最初的2008年延至2012年,而不向俄羅斯課違約延誤的罰金。 在2010年3月10日,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正式在會議中批准,將維克拉馬地亞號的總價提高到23.5億美元。 依照俄羅斯方面事後的統計,增加的費用中,25%是用於岸基設施以及印方人員,另有10%用於安裝印度要求的新增設備。

完成加價後,北方船廠將增加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工作人數達2500人左右,確保工程能趕上進度。 依照俄羅斯方面估計。依照原訂計畫,維克拉馬地亞號將從2010年開始為期18個月的海試,在2012年交付印度海軍; 然而在2010年11月25日,印度方面又有消息透露,由於還需要額外的建造工時以及試航項目的考量,維克拉馬地亞號的交付再度延期。在2011年8月中旬,外電報導維克拉馬地亞號在2011年8月下旬展開港內繫泊與船艦系統測試,並在同年11月展開海上測試 ,不過隨後推遲到2012年3月。 依照印度國防部在2011年8月底的表示,維克拉馬地亞號可望在2012年12月完成廠試並交付印度海軍,然而實際上又延後一年。 在2011年11月,印度海軍首批152名接艦人員全部完成了俄羅斯軍方的培訓工作。


測試過程

俯瞰適航中的維克拉馬地亞號。相較於原始設計,不僅左舷多了斜角甲板,右舷甲板也向外延伸 。

艦上有兩條起飛跑道(以黃線標示),靠近艦島右側的長度為160m,而橫向穿過降落區的

跑道長度為180m。

 

依照2012年3月的消息,維克拉馬地亞號已經大致完成海試前 的準備,預定在同年5月23日展開海試,不過隨後又因故拖延,到6月8日才展開;在2012年7月8日,維克拉馬地亞號駛入巴倫支海,展開為期124天的 海上測試。此時,維克拉馬地亞號預定在2012年12月4日交付印度海軍,但印度當局認為由於俄羅斯海域海象惡劣,實際上必定有延遲,交付時間可能會延遲 到2013年3月。

在2012年9月中旬,卻傳出維克拉馬地亞號在這一段測試中發生故障。俄羅斯媒體第一次披露的消息是8個鍋爐中7個完全不能運作,維克拉馬地亞號立刻喪失 自主航行能力,只能靠船隻拖救,而且鍋爐很可能嚴重受損,必須進行大幅度的維修甚至更換鍋爐,而這項重大故障將使交艦時間拖延到至少2013年10月以 後。但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隨即否認前述消息,表示只有3個鍋爐無法以全功率輸出,而且維克拉馬地亞號完全能正常航行 ,航速仍能達23節,情況沒有外界所說的嚴重。

而依照之後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USC)資深工程師的說法,維克拉馬地亞號推進系統的主要問題在於鍋爐的耐火材料。本高西可夫上將號使用石棉作為鍋爐隔熱 材質, 日後因為會傷害人體而普遍遭各國禁用,而印度海軍自然也拒絕繼續使用,因此負責研發動力系統的俄羅斯特種鍋爐製造設計局只好設計新的耐熱磚來代替。在展開 試航之前的船塢測試中,鍋爐只以最大額定功率的40%運行 ,因而沒發現任何問題。到2012年7月維克拉馬地亞號展開試航並開始進行全功率高速測試時,才發現耐火磚無法承受這種高溫,會受損脫落 ;一旦鍋爐全力運轉時耐熱材料失效,鍋爐就因溫度過高而受損。在試航作業中,原本維克拉馬地亞號在中低速航行時一切仍正常,然而進行到全速測試科目、加速 至27至28節時,動力系統突然發出警報,只好停。當時艦上的廠方人員與印度海軍監督人員很快就發現了耐火磚受損的情況,並立刻對其進行維修,然而隨後發 現這不是鍋爐系統的唯一故障(有一說法是該艦人員稍事微修後仍進行第二次全速航行,結果再度發生故障),只好中止試航。

聯合造船集團表示維克拉馬地亞號推進系統的自動防護系統運轉正常,即時偵測到鍋爐溫度過高並切斷動力系統,避免鍋爐過熱或管道燒毀等事故。在調查之後,俄 方造船廠工程師認為耐火磚主要問題在於廠方人員施工安裝的品質不良,而不是耐火磚本身的設計或製造商出現問題。俄方宣稱維克拉馬地亞號的鍋爐系統本身並未 受損,只需要重新敷設耐火磚,而不需要切開船體更換鍋爐設備。當推進系統發生故障之後,一開始俄印雙方仍決定低調處理,先進行其他不衝突的測試項目,包括 艦載機起降作業測試、檢測艦上電子設備和武器系統等等。在2012年8月份,Mig-29K的甲板起降測試展開,由米高楊設計局的資深試飛員進行,包括攜 帶不同燃料與武器配置來進行,最終階段降落測試也在9月2日完成。隨後維克拉馬地亞號返回船廠維修動力系統,並被俄羅斯媒體披露動力系統故障。另外, USC人員也表示艦上其他若干系統也發現問題,包括由印度方面指定、由某些北約國家 (波蘭與英國等)製造的三具製冷、製氮設施等 輔助設備。根據特別委員會的調查,維克拉馬地亞號的新鍋爐由聖彼得堡的波羅的海造船廠在2004至2005年間製造,總共製造了9具;出廠的第一具交付聖彼得堡特種鍋爐制造設計局進行測試,所有項目都圓滿完成,沒有發現問題,而其餘八具鍋爐則交付船廠安裝於維克拉馬地亞號。然而,特別委員會發現運至特種鍋爐制造設計局測試的鍋爐仍使用原設計的石棉瓦作為隔熱材料,而另外8具實際裝艦的鍋爐則採用新設計的耐火磚。在2012年10月上旬,俄羅斯國防部長宣布,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延遲到2013年第四季,相當於延遲約一年 ;根據廠方評估,修復受損的鍋爐需要5至7個月,維修工作可望在2013年5月底結束。 由於進度進一步延遲,隨後印度打算在2012年10月中旬印、俄國防部長會晤中向俄方索取賠償,金額為60億盧比(1.144億美元),相當於合約價值(23億美元)的0.5%;然而如果印度向俄羅斯方面求償,北方機器製造所將面臨財務困難。 根據印度消息,印方在雙方會晤中提出賠償要求,不過俄羅斯國防部長以印度在採購期間指定選擇品質低劣的部件而造成故障為由,拒絕進行賠償。

在2012年9月維克拉馬地亞號回廠之後,原本上艦操作的400多名印度海軍官兵大部分將先行返國,只留下以艦長為首的40名軍官來監督船廠執行相關測試 與工程作業。之後的工程與維修進度隨之產生,主要維修工作就是更換耐火磚,並對推進系統進行相對應的維修與檢查工作,整個工作在2013年2月完成,期間 維克拉馬地亞號完全停在北方機械製造廠的碼頭。為此,船廠重新訂購耐火磚等相關施工建材,並組成二到三組受過專業培訓的工作團隊,而新的驗收日期訂為 2013年4月25日 。在2012年12月上旬,俄羅斯消息傳出印度不僅沒有向俄羅斯就維克拉馬地亞號測試工作再度延期索賠,而且經雙方協商後,印度同意回復使用原本的石棉瓦 隔熱磚設計。 俄羅斯石棉協會發言人強調,目前世界上的工業用石棉主要分為溫石棉和角閃石棉兩類,其中耐火性較強的角閃石棉不能從肺部排出,已經被全球禁用;而溫石棉則 能在14天內從人體內排出,只要控制使用,不會引起嚴重肺病,而俄羅斯生產的鍋爐用耐熱磚都使用溫石棉;至今俄羅斯、中國、印度、巴西、加拿大都還是石棉 的主要生產國。

在2013年2月1日,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宣布,已經修復了維克拉馬地亞號的鍋爐。 修復鍋爐耐火磚之後,維克拉馬地亞號回到船塢中為重新出海測試做準備,包括檢查水下船體與螺旋槳推進器等,預定在2013年5月重新展開海試,完成最大航速等未竟的機動測試項目 ,並希望能在2013年11月交付 ,2014年2月返抵印度。俄方認為第一次航行測試時,鍋爐尚未達到最大功率就已經讓航速達到27至28節,因此估計維克拉馬地亞號的實際極速表現將可達到30節左右。 在2013年8月初,維克拉馬地亞號完成了蒸氣推進系統的第一階段測試,在7月28日的試航中跑出了29.2節的速度。 在2013年8月下旬,維克拉馬地亞號成功進行了Mig-29K的夜間起降測試。 在2013年9月下旬,維克拉馬地亞號完成所有海上測試,在2013年為期三個月的海試期間曾跑出27.9節的航速,在2013年11月16日於北德文斯克基地移交印度海軍 ,配屬於印度西部艦隊。然而在2014年2月上旬,又有消息傳出維克拉馬地亞號在從俄羅斯回航印度圖中,又有一個鍋爐發生故障,使得航速降低。

在2014年6月3億,俄羅斯北方機械制造廠新聞處對外表示,印度國防部計劃與該企業簽署維克拉馬地亞號整個服役期間的維護合約,計畫在8月於印度新德里簽署。

在2016年12月上旬,負責維克拉馬蒂亞號改裝工程的俄羅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表示,已經與印度簽署合約,為維克拉馬蒂亞號提供服役壽期的技術保障與支持(合約效期近40年)。

Mig-29K可靠度問題

在2016年7月下旬,消息傳出俄羅斯交付的Mig-29K存 在很多問題,印度表示這些飛機是未符合標準的情況下交付的。 由於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之後西方與烏克蘭對俄羅斯實施的禁運制裁,此後交付的Mig-29K上來自烏克蘭或其他國家的裝備都無法直接在俄羅斯安 裝與整合;印度方面變通的方法是由印度出面直接向相關國家購買這些設備,然後在本土果阿基地將之安裝到Mig-29K上,然而這也意味著這些飛機是在未經 完整測試的程序下交付印度,只能慢慢調整到最初合約紙面上規定的標準。另一方面,依照 印度政府審計委員會(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 ,CAG)在2016年8月上旬一份報告指出,Mig-29K的發動機與線傳飛控系統等設備品質不良,導致戰機可靠度低落;依照CAG的統計,從2010 年4月起,總共有40具Mig-29K的RD-33 MK發動機被停用或退貨,高達整個機隊的62%,而Mig-29K的可值勤比率也維持在偏低的21.3~47.14%;這份報告更指出,由於品質不良,印 度購入的Mig-29K可能無法達到原訂的25年或6000飛行小時壽命。印度海軍高層批評,俄羅斯軍工產業的品質控制極差,而且由於印度沒有其他選擇, 所以俄羅斯方面毫無顧忌。此外,同時期印度專家也表示,此時維克拉馬地亞號還不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缺乏讓Mig-29K在非正常狀況下著艦的相關緊急設 施。

在2017年中旬,消息傳出印度的Mig-29K故障頻仍;依照2016年10月印度審計局的報告中表示,此時62%的Mig-29K已經無法正常執行任務,有40台RD33MK發動機出現故障。印度海軍前參謀長阿倫·普拉卡什(Arun Prakash)表示,每次Mig-29K在航母甲板上降落都向是重落地,總會造成飛機某些零部件斷裂或者失效,而這些零件的後續維修更換,都需要向俄羅斯廠商求助;雖然俄羅斯廠商曾派遣技術團隊前來協助處理,但到此時並沒有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印度在2004年和2010年向俄羅斯購買這些Mig-29K戰機時,並未簽署維修服務合約。此時,包括零附件在內,一共有133部RD-33K發動機需要維修與大修,印度國營的印度航空有限公司(Hindustan Aeronautics Limited)正向海軍尋求資金來支持這些工作。阿倫·普拉卡什憤怒地表示,Mig -29K戰機事實上是印度海軍出資發展的,如果俄羅斯還有道德的話,這些問題都應該要免費修復。印度國防部官員透露稱,印度政府希望印度海軍、HAL、俄 羅斯能簽署一個協議,由三方共同承擔對Mig-29K戰鬥機的結構改進工程。對於這些消息,Mig-29K的俄羅斯製造商米高揚的代表 Anastasia Kravchenkov卻表示,無論是米高揚或者他們的伙伴(指印度)都沒有接到任何官方正式的指控。

從2017年起,消息就傳出印度海軍正在考慮引進西方國家艦載機來取代Mig-29K,考慮範圍包括美國波音的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法國達梭的飆風(Rafael)M等;然而,維克拉馬地亞號航空母艦的兩部飛機升降機尺寸有限,最適合操做的機型仍是Mig-29K。Mig-29K機翼折敵後翼展只有7.92m,而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機翼折疊後翼展是9.75m,超過維克拉馬地亞號升降機寬度;法國飆風(Rafael)M戰鬥機沒有折疊翼,翼展高達10.87m。因此,即便印度海軍引進新艦載戰鬥機,只適合用在後續印度新造國產航空母艦上。

服役經歷

在2019年4月26日,維克拉馬蒂亞號在進入卡那塔卡(Karnataka)的卡爾瓦爾(Karwar)港時發生火災,艦上人員迅速組織救火行動撲滅火勢,過程中有一名軍官喪生。

在2020年1月11日,印度LCA國產輕型戰機的艦載版原型機首次在維克拉馬帝亞號上著艦,這是印度國產LCA戰鬥機首次降落在行空母艦上。

在2021年5月,維克拉馬蒂亞號曾發生過一場小規模火災。2022年7月20日傍晚,剛完成18個月維修之後維克拉馬蒂亞號在試航作業中,在卡爾瓦爾(Karwar)基地外海發生火災,火災被艦上人員撲滅,沒有傳出人員傷亡。

結語

 除了維克拉馬地亞號的風波外,印度一艘由俄羅斯負責升級的Kilo 877EKM型潛艦在2007年改裝完成後卻發生六次飛彈試射完全失敗的情況,稍早印度委託俄羅斯升級的IL-38SD反潛巡邏機也發生不合標準而遭印度拒絕接收的狀況 ,而印度向俄羅斯租用的鯊魚級(Akula)核能攻擊潛艦戰神號(INS Chakra)也由於工程落後以及海試期間發生重大意外,交付時間延遲兩年。這顯示此時期俄羅斯軍事工業的品質正在急速下滑,生產廠家裡許多原有的熟練工人與工藝都在流失。

維克拉馬地亞號的整建工程風風雨雨,讓印度灰頭土臉;然而,俄羅斯北方造船廠卻透過此案,從無到有建立了對於維護、建造航空母艦的技術能量,而配套的Mig-29K戰鬥機也 因此得以完成開發,因此俄羅斯等於經由此案,累積了在2010年代建造新航空母艦以及新一代艦載機的本錢──當然, 這筆「學費」是印度人幫俄羅斯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