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特級飛彈巡防艦

 

BAE Systems在雪梨太平洋2017海事展中展出的Type 26澳洲版模型。

2016年4月下旬,Type 26被澳洲SEA 5000的競爭評估程序(CEP)納入評估範圍。 在2018年6月28日,澳洲政府

正式宣佈由Type 26成為SEA 5000未來巡防艦的勝選方案。 

(上與下)BAE的Type 26澳洲版的最終方案想像圖(2017年以後)。注意艦首裝備四組MK-41八聯裝垂直發射單元

,裝填美製SM-2與ESSM防空飛彈;英國自用Type 26巡防艦則是裝備24管MK-41垂直發射器來裝填陸攻飛彈,

加上48管裝填海攔截者(Sea Ceptor)近程防空飛彈的垂直發射器。

西班牙納凡提亞在雪梨太平洋2017海事展中展出的SEA 5000提案。此提案稱為F5000,以F-100防空巡防艦

為基礎進行修改,取消神盾系統與SPY-1相位陣列雷達,改用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相較於其他方案,納凡提亞的F-100載台設計較舊,沒有低速時靜音較佳的電力推進系統,

而且沒有空間規劃多任務艙區。

(上與下)義大利Fincantieri在太平洋2017海事展中展出的FREMM澳洲版模型,桅杆系統結合了

澳洲CEA FAR系列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在2019年9月於倫敦舉行的國際防衛裝備展(DSEI 2019)中,BAE Systems展出Type 26巡防艦系列模型;

前為澳洲的SEA 5000巡防艦,後為加拿大作戰船艦(CSC),兩者都採用Type 26巡防艦平台加裝美製神盾作戰系統

與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2021年出現的SEA 5000杭特級(Hunter class)飛彈巡防艦模型。

2022年8月30日,BAE位於阿德萊德的奧斯本海軍造船廠完成杭特級第一個原型分段(Block 16)

(上與下) 2023年11月初雪梨舉行的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之中,BAE Systems分公司展出杭特級

的火力 強化版本,稱為杭特級Batch II,將原本中後部的多任務艙改裝64管垂直發射器,使全艦垂直發射器

總數增為96管。此外,NSM反艦飛彈數量也從原先八枚增為16枚。

 

 

(上與下)杭特級Batch II的想像圖。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杭特級飛彈巡防艦/澳洲

(Hunter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主承包商: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

建造廠:
ASC Osborne Naval Shipyard, Techport, Osborne,  Adelaide
尺寸(公尺) 長149.9 寬20.8
排水量(ton)

滿載88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LOG

Rolls-Royce MT30燃氣渦輪*1

MTU 20V 4000 M53B柴油機*4

推進電動機*2

雙軸

航速(節) 27以上
續航力(海浬) 7000/15節(電力推進模式)
偵測/電子戰系統 CEA FAR2 S/X波段整合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Nulka主動反制誘餌發射器

Outfit DELH IDS 300水面誘餌發射器*4

2170型SSTD魚雷防禦系統

其餘不詳

聲納

 Ultra Electronics S2150 艦首主/被動聲納*1

Thales Underwater Systems Type-2087主/被動低頻拖曳陣列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神盾戰鬥系統
乘員

約180(最多容纳208)

艦載武裝 MK-45 Mod4 127mm 62倍徑艦砲*1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陸攻/反艦飛彈*4( 總容量32枚,裝填標準SM-2、海麻雀ESSM等防空飛彈)

MK-1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統*2

先進反艦飛彈*8

30mm機砲*2

324mm魚雷發射器(使用MU-90輕型魚雷)

其餘不詳

艦載機

MH-60S反潛直昇機*1

UAV無人飛行載具

艦載小艇 RHIB突擊艇或無人載具(UUV/USV)
數量

至少6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Hunter  


Flinders


Tasman  






















         
         




















 


 

 

皇家澳洲海原訂預計在2018年第四艘新造AWD防空艦下水後,開始規劃取代 紐澳軍團級的後繼艦。在2009年5月澳洲國防部頒佈的國防白皮書中, 提出將建造新型巡防艦,在2020年代之前服役,取代現役八艘紐澳軍團級。新巡防艦可能建造8至12艘,計畫代號為SEA5000未來巡防艦(Future Frigate)。

由於在2010年代初期,澳洲國營ASC集團在AWD霍巴特級(Hobart class)防空驅逐艦的建造案中表現不佳,面臨嚴重的落後與超支,一度使澳洲造艦產業飽受批評,被懷疑是否有能力進行造艦計畫。在2013年澳洲國防白皮書中,國防部重申將建造新巡防艦取代紐澳軍團級。

由於霍巴特級造艦計畫的超支與管理問題,當時澳洲保守黨托尼.艾伯特(Tony Abbott)政府進行了一項耗資超過7800萬澳幣的概念研究工作,研究新巡防艦是否繼續沿用霍巴特級的艦體平台設計,以降低成本。基於這項基礎研究,澳洲國防物資組織(DMO)在2014年10月23日與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 、澳洲的CEA Technologies以及SAAB集團澳大利亞分公司簽署合約,針對替換紐澳軍團級的新艦進行降低風險研究設計(Risk Reduction Study Design,RRSD);此項工作為時9個月,研究方向是以西班牙最後一艘F100飛彈巡防艦Cristobal Colon(F-105)的船型為基礎(澳洲AWD防空艦就是F100型的改進版),換裝澳洲自行開發的CEA FAR 2主動相位陣列雷達(CEA FAR的進一步性能強化版本,有效探測距離可望從原本250km提高到300km以上)和瑞典SAAB的作戰系統(澳洲海軍紐澳軍團級巡防艦以及坎陪拉級兩棲突擊艦分別使用SAAB 9LV MK3/4作戰系統)。

此時SEA 5000仍處於定義需求的階段,以公開徵詢的方式由廠商投標,並選擇其中幾家進入後續的競爭評估程序(Competitive Evaluation Processes,CEP),由入選廠商設計並提交提案,最後選出中選者。參與投標的設計包括英國BAE System的Type 26巡防艦(澳洲與紐西蘭都屬於大英聯邦而且都操作紐澳軍團級巡防艦,因此英國希望Type 26能成為英國、澳洲、紐西蘭的共同軍備計畫)、西班牙納凡提亞的F100飛彈巡防艦衍生型、法國DCNS以及義大利Fincantieri各自的FREMM多任務巡防艦 提案、德國TKMS集團的F-125巡防艦等。由於德國TKMS與法國DCNS同時也參與澳洲SEA 1000潛艦案,因此雙方可能會同時以巡防艦加上潛艦提出包裹方案。

依照在2015年版澳洲國防白皮書提到的未來24年造艦計畫(至2040年),澳洲打算建造9艘SEA 5000來取代紐澳軍團級(先前預估數量是8艘),排水量6900~7000噸級,可安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可能納入戰斧巡航飛彈),總值約200億澳幣。由於澳洲自由黨政府主張SEA 1000潛艦在國外建造,本國的ASC造船廠專注於建造水面艦,因此紐澳軍團級的替換計畫會比原訂提前展開,建造速率則放緩(預估每2至3年建成一艘,從2024到2040年交艦),使船廠能長時間維持軍艦生產作業並保留有經驗的人員,直到再下一代的造艦需求來臨。

在2015年8月4日,澳洲托尼.艾伯特首相公開宣布澳洲將進行總價值890澳幣(約650億美元)的造艦計畫,持續時間在20年以上,牽涉到澳洲海軍主要陣容的汰新;這些計畫包括500億澳幣的SAE 1000潛艦案,以及替換紐澳軍團級的SEA 5000水面艦艇案(約2020年起服役),以及替換阿米代爾級(Armidale class)巡邏艇的近海作戰船艦(2018年起服役),後兩者總值約400億澳幣。在擬定這一輪造艦計畫之前,澳洲國防部在2014年9月委託美國蘭德(RAND)智庫對澳洲造船工業進行評估,報告在2015年4月中旬發佈(詳見AWD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一文)。

依照後續消息,SEA 5000的建造總數達9艘,總價值約200億澳幣。這些造艦工作將能為包含南澳造艦工業在內的澳洲軍工產業創造約2500個工作崗位。澳洲國防部長凱文安德魯表示,未來海軍的構建是2015年澳洲國防白皮書的核心,也是現階段澳洲建構未來戰略力量的核心。此外,這項造艦計畫也是澳洲自由黨政府安撫南澳地區選民的措施,此時南澳地區失業率高達8.2%,居於澳洲之冠。

在2015年10月於澳洲雪梨舉辦的太平洋2015(Pacific 2015)海事展中,包括英國Type 26、法國FREMM、義大利FREMM、德國F-125(MEKO A400 RAN)、西班牙F100修改型以及日本三菱重工的30DX護衛艦都有展出,各廠商都標榜能整合澳洲本土的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CEA FAR2包含L/S/X三種波段的天線陣列,整合在單一的桅杆系統中。

以下分別簡述太平洋2015展中各廠商的提案:

西班牙納凡提亞(F-100修改型(F5000)): 

 

(上與下)西班牙投標SEA 5000的F100修改版想像圖。

西班牙納凡提亞在太平洋2017海事展中展出的SEA 5000提案模型,稱為F5000。

納凡提亞集團的堤岸基本上就是前述 新艦進行降低風險研究設計(RRSD),以西班牙本國F-100防空巡防艦(也就是澳洲AWD霍巴特級防空巡防艦的母型)的最後一艘(F-105) 為基礎進行修改,取消神盾系統與SPY-1相位陣列雷達,改用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此提案尺寸與現行F100相同,全長147.2m,寬18.6m,排水量7400噸,編制237人。 此提案也被納凡提亞稱為F-5000巡防艦。

由於設計與AWD霍巴特級防空巡防艦一脈相承,納凡提亞的F100修改型被認為是澳洲巡防艦案中,整體成本與風險最低的設計。澳洲國營ASC船廠與西班牙納凡提亞在AWD建造案中已經建立穩固的關係,並累積相當經驗,如果獲勝,現有ASC船廠的產能可以在變動最小的情況下繼續建造SEA 5000,學習曲線顯然最為有利(依照先前澳洲各項造艦案的經驗,一開始從無到有建立產能、訓練人員以及難免的犯錯,這些學習成本都十分高昂),並且相容於澳洲海軍已經為AWD建立的後勤體系。此外,F100原始設計就是配套美製神盾作戰系統,其他參與競爭的歐洲設計都還要額外的研發整合工作來結合澳洲海軍慣用的美製戰系。

然而就技術方面,F-100修改型卻並不吃香:其艦體平台來自現成設計,相對較舊,而且 這是種防空船艦,先天沒有針對反潛作戰進行優化(尤其是靜音降噪),而且也沒有空間規劃多任務艙區。澳洲海軍資深軍官曾透露,澳洲海軍操作霍巴特級時發現,此種船艦產生的噪音過大,不適合進行反潛作戰任務,因此一開始就被認為得標機率較低。 F-100修改型唯一的優勢,可能是MK-41垂直發射管數居於所有競爭者之冠(達48管)。

英國BAE(Type 26澳洲版): 

BAE在太平洋2015(Pacific 2015)海事展中展出Type 26巡防艦提案,換裝澳洲國產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 

英國BAE System在澳洲雪梨舉辦的太平洋2017海事展中展出的SEA 5000提案構型,

稱為GCS-A,以Type 26巡防艦為基礎,加裝結合澳洲CEA FAR相位陣列雷達的桅杆。注意艦首B砲位

配備32管MK-41垂直發射器,與英國自用版本的配置不同。 

BAE稱之為全球作戰船艦 (Global Combat Ship,GCS)的澳洲版(GCS-A)。以皇家海軍版的Type 26巡防艦為基礎,換裝澳洲國產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英國自用的Type 26武器系統包含24管MK-41垂直發射系統、48管自衛用的垂直發射近程防空飛彈(英國本身使用Sea Ceptor防空飛彈)以及MK-45 Mod4艦砲等,而聲納系統包括Type 2050艦首主/被動聲納以及Type 2087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依照2017年BAE System展出的澳洲版模型,B砲位裝備32管MK-41垂直發射器使。澳洲版Type 26全長148.5m,寬20m,排水量6000噸,編制118名人員(可另增72名武裝部隊),採用複合燃氣渦輪或電力推進(CODLOG)。

在所有競爭者之中,Type 26/GCS-A是最新穎的設計,船艦與作戰系統的性能針對反潛任務優化,尤其是船艦靜音能力號稱相當出色(包括混合電力推進設計);此外,船艛兩側內部與艦尾也有容積充裕的任務艙,能依照不同任務需求設置裝備。純就反潛作戰性能,Type 26/GCS-A被外界認為可能是所有競爭者中最好的提案。此外,英國與澳洲長年以來外交與戰略關係十分密切(澳洲最親密的戰略盟邦包括美國、英國、紐西蘭與加拿大),對Type 26也 是很大的加分。加拿大在2010年代也推動加拿大水面作戰船艦(Canadian Surface Combatants,CSC),英國從2010年代開始就積極在澳洲、加拿大與紐西蘭運作,希望讓Type 26全球作戰船艦能成為英國、澳洲、加拿大與紐西蘭等英聯邦國家的共同作戰艦艇。

然而在參與競爭時,Type 26/GCS-A仍然只是一個紙面上的造艦方案(首艘Type 26在2017年7月下旬才開始建造),被批評者稱為「紙面上的船」,不僅澳洲造艦業界必須從頭建立工程與生產能量,日後實際上建造的性能是否如同宣傳也有疑問。外界也認為,這種全新設計的巡防艦,總成本是所有競爭者之冠。

不過,BAE Systems在澳洲SEA 5000專案的總管Nigel Stewart在2018年3月底受訪時表示,澳洲SEA 5000造艦案時程比英國本身的Type 26晚了五年,等到SEA 5000生產工作全面展開(約在2022年)時,英國本身的首艘Type 26差不多也進入服役,屆時所有測試驗證都已經完成,SEA 5000建造時就可以納入這些修正,可以有效降低風險。

義大利Fincantieri(義大利版FREMM) 

 

(上與下)在2017年2月16日,義大利FREMM四號艦龍騎兵號(Carabiniere F593)抵達澳洲東岸,曾與澳洲海軍的

阿德萊德號(HMAS Adelaide L 01) 兩棲攻擊艦一同操演,爾後兩艦都會出海參與OCEAN EXPLORER 17演習。

這是義大利向澳洲海軍展示並推銷FREMM的活動。

 此提案全長144m,寬19.4m,排水量6700噸,艦上編制167人(至多200人 ),裝置一個收容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天線的整合式桅杆。

依照2016年4月初的消息,義大利Fincantieri集團聲稱該廠FREMM反潛型的規格最符合澳洲的需要,不過艦砲會改成127mm火砲(義大利本身FREMM通用型使用OTO Melera 127mm 64倍徑艦砲,而澳洲則使用美製MK-45系列127mm艦砲)。武裝方面,義大利競標SEA 5000的FREMM澳洲版將配合換裝澳洲海軍的美製或澳洲國產作戰裝備,例如澳洲CEA FAR相位陣列雷達系列、瑞典SAAB 9LV作戰系統、美製MK-45五吋艦砲、美製MK-41垂直發射系統(義大利自用版裝備32管Sylver 垂直發射系統),裝填美製飛彈(包含標準SM-2與ESSM防空飛彈、VLASROC反潛火箭、魚叉反艦飛彈等)。

在2017年2月,義大利派遣一艘本國海軍的FREMM龍騎兵號(Carabiniere F593)訪問澳大利亞,並參與隨後的OCEAN EXPLORER 17海上演習。義大利宣傳時表示,FREMM的燃氣渦輪複合柴電推進(CODLAG)系統能輕易達到27節的持續航速,使用柴電推進靜音模式下仍有15.6節的航速。義大利FREEM靜音能力優秀,原本技術指標要求機艙噪音上限是110分貝,但測量其實際噪音量僅85分貝,極佳的靜音性能十分利於反潛作戰。艦上的起居空間充裕舒適,居住標準遠高於過往的艦艇。而在炎熱的非洲低緯度區域操作時,船艦也能正常運作。在反潛操演時,艦上的先進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能在四萬碼(約20海里)的距離上探測到新型潛艦;在先前與盟國的演習中,義大利海軍FREMM巡防艦就在這個距離上,捕捉到德國海軍配備AIP的212型柴電攻擊潛艦。此外,義大利版FREMM是所有競爭者中,唯一擁有兩個直昇機庫的設計。因此,義大利FREMM不僅作戰性能優異,而且是經過充分驗證的設計。

然而,西班牙納凡提亞以及英國BAE System都長期與澳洲國防工業有深厚關係,而義大利Fincantieri則還沒有打進澳洲造艦市場;如果要與澳洲造艦業界合作,就必須從頭開始,學習曲線勢必不低,這是一大劣勢。

法國DCNS(法國版FREMM)

法國DCNS在太平洋2015海事展中展出的FREMM衍生型,注意換裝了整合澳洲CEA FAR2

相位陣列雷達系統,並換用127mm艦砲以及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千禧年( Millenium)

35mm機砲(位於機庫頂)。此提案最後並未進入SEA 5000的評估範圍。 

 此提案全長142m,寬20m,排水量6000噸。艦上編制編制145至180名人員。裝置一個收容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天線的整合式桅杆,並換用127mm艦砲以及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千禧年( Millenium)35mm機砲(位於機庫頂)。

德國TKMS(MEKO A400 RAN)

德國TKMS在太平洋2015海事展中展出的MEKO A400 RAN(即F125的外銷版)。

提案最後並未進入SEA 5000的評估範圍。 

 是MEKO A400的衍生型號,MEKO A400就是F125的外銷版。MEKO A400 RAN全長149.5m,寬18.8m,排水量7200噸,編制110人(至多190)。武裝包括艦首127mm快砲、共48管MK-41垂直發射器(最多可至64管)、八枚反艦飛彈、兩座Sea RAM短程防空飛彈、魚雷等,可配置直昇機、無人飛行(UAV)與水下載具(UUV)等,同樣裝置一個收容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天線的整合式桅杆。

日本防衛省與三菱重工(30DX)

日本防衛省與三菱重工在太平洋2015海事展中展出的30DX護衛艦案,採用雙軸與兩具水噴射推進器

,航速高達40節。武裝包括一座MK-45 mod4艦砲、兩座遙控機砲、一座Sea RAM短程防空飛彈、一架直昇機等。

日方的提案並未進入SEA 5000的考慮範圍。

日本展出的海上自衛隊規劃中的30DX輕型護衛艦。此提案全長120m,寬18m,排水量3000噸,編制約100人,採用雙軸與兩具水噴射推進器,航速高達40節。武裝包括一座MK-45 mod4艦砲、兩座遙控機砲、一座Sea RAM短程防空飛彈、一架直昇機等。相較於其他提案,30DX僅有3000噸級且無垂直發射器,噸位與火力與其他競爭者相去甚遠,完全不符合SEA 5000的需求;因此有人推測日本其實是以30DX用來競標替換阿米代爾級(Armidale class)的近海作戰船艦案,而不是SEA 5000。依照後續消息,SEA 5000一開始就沒有將日方的提案納入考慮範圍。 

 

2016年:澳洲三大水面艦艇造艦規劃

在2015年12月17日,澳洲國防部長正式宣布啟動澳洲SEA 5000巡防艦和近海作戰船艦的競爭性評估程序(CEP)。

依照2016年2月25日公布的2016年澳洲國防白皮書,澳洲海軍未來水面艦隊的核心是12艘主戰艦艇,包括正在建造、2020年代前期進入服役的三艘霍巴特級(Hobart class)防空驅逐艦,以及9艘以反潛為主要任務的新巡防艦(即SEA 5000);新反潛巡防艦可望在2020年開始建造,2020年代後期陸續替換現役8艘紐澳軍團級巡防艦。

在2016年4月18日,澳洲國防部長Marise Payne宣布會執行三項主要的水面作戰艦艇計畫,包括九艘SEA 5000未來巡防艦、12艘海岸巡邏艦(Offshore Patrol Vessels,OPV,即SEA 1180)與至多21艘太平洋巡邏艇(Pacific Patrol Boats,PPB),總價值400億澳幣(310億美元)。這三個造艦計畫將在澳洲兩大造船地點進行,主要作戰艦艇在位於阿德萊德的ASC船廠建造 ,次要船艦在西澳的亨德森(Henderson)的船廠建造,在接下來數十年內估計能為澳洲造艦產業提供超過2500個工作機會,並為相關的供應體系提供數千個工作機會。

其中,OPV(SEA 1180)與SEA 5000這兩個造艦計畫的時程將相互銜接配合,讓阿德萊德的ASC船廠在完成AWD防空巡防艦(霍巴特級)的建造工作後能繼續維持產能,使得設計、施工團隊以及有經驗的人員不致於流失。 依照計畫,OPV的第一階段建造工作於2018年在阿德萊德展開(也就是AWD建造工作完畢之際)並執行到2020年,後續的建造工作則轉移到西澳的船廠建造,而阿德萊德的ASC廠則緊接著展開SEA 5000巡防艦的建造工作。在此時,OPV的競爭評估程序(CEP)已經確定三家進入評選的廠商,分別是荷蘭達門集團(Damen)、德國的法斯摩(Fassmer)與呂森(Lurssen)。OPV項目的預算約為30億澳幣 (約23.1億美元),能直接提供約300個工作機會。

競爭評估程序(CEP)

SEA 5000巡防艦方面,到2016年4月時,競爭評估程序(CEP)初步確定三個團隊與設計進入評選,包括英國BAE System的Type 26全球戰鬥船艦澳洲版(GCS-A)、義大利Fincantieri的FREMM巡防艦澳洲版(FREMM-A)、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的修改版F-100(F-5000);而德國TKMS、法國DCNS的提案則遭到排除。此外,據說丹麥奧斯登海事科技(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 A/S,OMT)也曾以先前為丹麥海軍建造的SF3500 AAW伊萬.休特菲爾德級(Iver Huitfeldt class)飛彈巡防艦為基礎向澳洲當局提案,不過遭到排除。

SEA 5000會在阿德萊德ASC船廠建造,並裝備澳洲CEA集團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CEA FAR與CEA Mount等系列)。SEA 5000的CEP原訂在2018年4月決定獲勝廠商並進入第二階段(細部設計與工程發展等);獲勝的廠商會在2020年至2023年完成細部設計,從2023年起在位於阿德萊德(Adelaide)Techport 的ASC船廠展開建造工作,可在澳洲直接提供超過2000個工作

除了船艦設計之外,SEA 5000艦載作戰系統也有一個競爭評估程序,由美國洛馬集團的神盾作戰系統以及SAAB澳洲分公司的9LV系列作戰系統(先前用於紐澳軍團級)參與競爭。

由於澳洲在2016年7月初舉行下議院大選,在野的工黨批評澳洲政府宣布造艦計畫的舉動只是開模糊承諾來獲得支持的選舉手段;工黨的影子國防部長( shadow minister for defence)Stephen Conroy與影子國防部副部長David Feeney批評,國防部宣布的造艦計畫太於粗糙,例如沒有明確宣布多少巡邏艦(OPV項目)會在阿德萊德建造、又有多少艘會在2020年轉移到西澳建造(OPV項目分工在2017年11月底簽約時才確定,前2艘在ASC建造,後10艘在西澳的Austal船廠建造)。直到2018年1月,SEA 5000計畫當局都沒有任何具體承諾、會將建造工作交給南澳特特定船廠如ASC等,讓南澳當局的政治人物相當不滿。

在2016年9月初,BAE Systems宣布,已經與澳洲聯邦政府簽署一個合作方案來完善英國競標澳洲版的Type 26的能力,由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派遣一個工程團隊加入BAE System英國總部的Type 26設計團隊,在此實習觀摩數個月,並將相關知識經驗帶回BAE System澳洲分部,這包括將一套Type 26設計工作已經在使用的3D虛擬實境互動組件送到BAE System澳洲分公司,可針對澳洲方面的需求來完善細節。在2017年8月10日,BAE System宣布已經向澳洲當局提交了SEA 5000提案。

在2017年11月10日,英國國防部採購次長(under secretary of state for defense procurement)哈里特.包德溫(Harriet Baldwin)在訪問澳洲阿德萊德時宣布,英國國防部將評估是否引進澳洲 CEA Technologies公司的CEAF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列,在2018年初進行可行性研究(包括在英國艦艇上裝置CEAFAR雷達)。此舉不僅是拓展之後英澳兩國可能的軍事技術合作,多少也有為Type 26巡防艦競標澳洲SEA 5000提供利多的用意。

作戰系統

在2017年10月3日在澳洲雪梨舉辦的太平洋2017(Pacific 2017)海事展期間,澳洲首相馬卡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與國防部長Marise Payne及國防工業部長Christopher Pyne發表聯合聲明, SEA 5000將採用美製神盾作戰系統;此外,雖然SAAB澳洲分公司的9LV作戰系統落敗,但該集團仍會參與開發SEA 5000澳洲戰術介面(Australia Tactical Interface,ATI) ,用來將澳洲自行選擇的子系統如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反潛聲納、電子戰等系統與美國神盾系統整合在一起;先前霍巴特級防空巡防艦也使用類似的方案,以雷松澳洲分公司(Raytheon Australia)開發的ATI介面來整合神盾系統以及聲納、電子戰等次系統,而雷松澳洲分公司也會參與SEA 5000的ATI介面開發工作。這使得澳洲海軍21世紀前期12艘第一線主力水面主戰艦艇(包括三艘AWD以及9艘SEA 5000)都使用神盾作戰系統。馬卡隆.特恩布爾表示,這項決定將最大幅度地強化澳洲海軍新一代巡防艦的防空作戰能力,使之能擊敗未來水面以上以及以下的各種戰場威脅,並因應周邊敵意國家發展的長程高速飛彈。

選擇神盾系統意味著SEA 5000從一開始強調的反潛巡防艦,轉變成兼具區域防空、反艦以及反潛作戰能力的全能高檔作戰艦艇,這很可能是因為2010年代以來中國海軍實力擴張以及澳洲鞏固與美國軍事同盟而造成的改變。採用神盾系統的決定使SEA 5000計畫的總成本又要增加30億澳幣(包括洛馬集團提供的計算機、雷達追蹤、飛彈導引射控等),使SEA 5000的計畫總值達到約350億澳幣(約262.5億美元)。在這項聯合聲名中也提到,除了主要作戰艦艇(AWD與SEA 5000)採用神盾系統之外,澳洲其他不需要承擔高威脅作戰任務的艦艇(如規劃中的12艘SEA 1180遠洋巡邏艦),就裝備SAAB澳洲分公司的9LV系列作戰系統。

依照2018年2月22日澳洲防衛雜誌(Australian Defence Magazine,ADM)一篇分析文章指出,關於SEA 5000三家競爭者的反潛作戰系統提案,西班牙納凡提亞的發展型F100(F5000)應該沿用先前霍巴特級的系統架構,結合英國Ultra Electronics公司 的整合聲納系統(Integrated Sonar System ,ISS,含艦首主/被動聲納、主/被動可變深度聲納與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等),以及AN/SLQ-25 Nixie魚雷反制系統;這些系統都透過由雷松澳洲分公司(Raytheon Australia)研發的澳洲戰術介面(ATI)與艦上神盾作戰系統結合,是先前已經霍巴特級專案中已經開發完成的項目。而另外兩家競爭對手的聲納組合,包括英國Type 26/GCS-A的Ultra Electronics S2150艦首主/被動聲納、Thales Type-2087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含VDS變深聲納與線性拖曳陣列聲納)加上的Ultra Electronics S2170水面船艦魚雷防禦系統(Surface Ship Torpedo Defence,SSTD) ,以及義大利FREMM的Thales 4110艦首聲納、Thales CAPTAS 4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水聲硬體設備與Type 2087相同)加上AN/SLQ-25 Nixie魚雷反制系統,都是在戰鬥管理系統(CMS)的層面上才完成資料數據整合,各個聲納系統本身則是分立運作。美國原版神盾系統之下,艦上的反潛相關子系統包括艦首主/被動聲納、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直昇機載聲納浮標與吊放聲納(透過海鷹資料鏈傳回船艦)都整合到AN/SQQ-89反潛作戰系統,而AN/SQQ-89則是神盾系統之下的反潛子系統;因此,如果英國Type 26與義大利FREMM獲選,勢必又要從頭將聲納系統整合到神盾戰鬥系統中。在2018年6月底,澳洲宣布由英國Type 26 GCS-A獲勝(見下文);Type 26的S2150聲納系統由英國Ultra Electronics公司提供,該公司也是先前澳洲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的ISS整合聲納系統的承包商,已經有與洛馬集團將聲納系統整合到神盾作戰系統的經驗;而在同時期加拿大的加拿大水面作戰船艦(Canadian Surface Combatants,CSC)中,Ultra Electronics公司也是洛馬集團加拿大分部領導的團隊的成員,船艦設計同樣也是BAE System的Type 26 GSC。

在2018年6月26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DSCA)通知國會,美國國防部透過海外軍售管道(Foreign Military Sale,FMS)批准一項對澳洲的軍售,包括協助澳洲進行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的整合工作,並出售相關裝備,價值1.85億美元。此份文件提到這筆軍售將用於澳洲在接下來20年進行的9艘未來巡防艦計畫以及升級現有三艘霍巴特級神盾驅逐艦等,而且採購項目包括協同接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項目,使得澳洲與美國武裝力量之間的網基作戰能力加強。申請採購的項目涵蓋先期採購(long lead)項目、工程發展活動、建設工程發展工作所需的設施與場地,以及整合CEA FAR2相位陣列雷達與神盾作戰系統相關初期發展工作等等。具體的項目包括整合開發工作所需的神盾武器系統技術評估組件(AEGIS Weapon System Technical Equivalent Components ),這些包括指揮顯示系統(Command Display System,CDS)的顯控台,含火砲武器系統(Gun Weapon System)的雙顯控台;多任務顯示系統( Multi-Mission Display,MMD)系統,含投影機、感測器、攝影機等;若干用來模擬神盾設備的戰術等價(Tactical Equivalent )計算機與周邊設備,包括核心計算系統(Core Computing System,CCS)的機櫃、神盾區域網路整合系統(AEGIS LAN Interconnect System,ALIS)機櫃、神盾對話裝備群組輸出/輸入(AEGIS Conversion Equipment Group Input/Output,ACEG I/0)機櫃,先進儲存體區域網路(Advanced Storage Area Network,ASAN)機櫃等;全球海事指揮與控制系統(Global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 Maritime,GCCS-M)、 協同接戰能力(Co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地面站系統以及相關的計算機組、模擬裝備與工作站;AN/SPQ-15 轉換器/接收器(Converter/Receiver) 以及信號資料轉換設備、防衛顯示資訊分佈服務(Defense Visu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ervice,DIVDS)機櫃;AN/SQQ-89反潛作戰聲納浮標處理核心計算系統( Sonobouy Processing Core Computing System)機組含顯控台與筆記型電腦;神盾系統模擬機組與工作站;神盾訓練系統(AEGIS Training System)等等。此外還包括各種附加設備與支援產品,包括相關的桌上電腦、顯示器、測試單元、編譯伺服器、印表機、工作站、零組件、接線、軟體合約等;此外,還包括備料、維修備件,支援與測試裝備,支援研發站點的工程與技術服務,美國政府與合約商的工程、技術與支援服務,其他技術協助,以及其他關於程式與後勤支援的相關項目等等。此項合約的主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設備與任務系統(Lockheed Martin, Rotary and Mission Systems, Moorestown, NJ.),並有其他許多供應商透過與美國海軍簽署的合約來提供裝備硬體與工程服務。

在2019年2月,澳洲國防部正式宣佈選擇雷松澳洲分公司(Raytheon Australia),負責將神盾作戰系統整合到SEA 5000上。

 

競爭結果揭曉:英國BAE System獲勝

從2018年上旬開始,就有消息傳出BAE Systems在SEA 5000競爭評估程序中處於領先地位;純就作戰能力與技術水平,英國Type 26在三組競標者之中最新穎,一開始就被認為擁有最好的反潛作戰能力。在2018年5月3日澳大利亞人週末報(The Weekend Australian)一篇報導中,BAE澳大利亞分公司執行長加比.卡斯提根(Gabby Costigan,在澳大利亞陸軍以上校退伍、曾任Linfox亞洲區主管)表示,該集團的Type 26全球作戰船艦遠比其他對手先進,並且有足夠餘裕適應未來的新武器技術如直接能量武器等;相形之下義大利FREMM是一種「過時的設計」(首艦在2012年服役),到2020年代(SEA 5000預定開始服役的時程)就會落伍,而西班牙廠商根本沒有提供澳洲需要的反潛作戰船艦。加比.卡斯提根表示,「Type 26天生就是為了反潛作戰而設計」,如果需要一種真正安靜的船艦,一開始設計時就必須考慮進去;而西班牙的提案是從其他用途的現有船艦修改而來,根本不具備反潛作戰所要求的靜音性能。另外,加比.卡斯提根還提到戰略層面考量,澳洲最親密的戰略情報同盟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與紐西蘭(加上澳洲合稱為「Five Eyes」),而BAE是唯一來自於「Five Eyes」國家的廠商,另外兩家競爭者(法國與義大利)無法提供這種戰略關係優勢。

在2018年6月19日,澳洲布里斯本時報(Brisbane Times )一篇文章引述澳洲國防部高層以及業界消息,澳洲已經選擇英國Type 26巡防艦,並會在下週末(6月底)左右公布。此篇報導表示,澳洲選擇英國Type 26巡防艦,背景因素包括近年國際戰略趨勢走向。近年中國海上軍力擴張並在南中國海積極擴大影響力,美國與其主要盟國(如英國、澳洲)都決定加強西太平洋上的軍事合作關係來與之抗衡,澳洲特恩布爾( Turnbull)政府也採取較強硬的對華政策;同時期,英國政府積極決定加強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與美國、澳洲以及周邊地區其他幾個大英聯邦成員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加強軍事合作,例如將更頻繁地派遣軍艦到南中國海巡航。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之下,藉由SEA 5000造艦案來深化英國、澳洲戰略伙伴關係,成為澳洲青睞Type 26的一大要素。

不過,競爭程序之所以延期公布,除了各競爭提案的取捨之外,同時間澳洲與英國正在商議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因為英國準備脫歐而必須與各國分別簽署新的貿易協定)、爭取WTO貿易便捷化協定(Trade Facilitation Agreement,TFA)等,也是可能原因之一,SEA 5000的選項成為澳洲向英國爭取更好貿易協定的籌碼。 依照2018年6月25日英國防務期刊(UK Defence Journal,UKDJ)一篇報導, 原本澳洲政府打算在前一週就宣布Type 26正式獲勝,但澳洲政府正在考慮讓位於西澳亨德森(Henderson)的奧斯特船廠(Austal)也參與 建造工作,只能延期宣布結果。西澳總理堅持奧斯特必須參與SEA 5000建造計畫,以免因為當地工作流失 ,在下一次澳洲聯邦大選中失去選票。防務期刊表示,澳洲向英國購買Type 26巡防艦, 可望成為英澳雙方商議中的新FTA之下的第一個重大貿易案。

在2018年6月28日,澳洲首相馬卡龍.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同相關內閣與軍方首長共同簽署了聯合聲明,正式宣佈英國BAE Systems的Type 26全球作戰船艦(Global Combat Ship)獲選成為澳洲海軍SEA 5000未來巡防艦計畫的方案。除了首相卡龍.特恩布爾之外,在聯合聲明署名的官員包括國防部長(Defence Minister)馬里斯.派恩(Marise Payne)、國防工業部長(Minister for Defence Industry)克里斯多夫.派恩(Christopher Pyne)、財政部長(Finance Minister)馬亞斯.卡爾曼(Mathias Cormann)、澳洲國防軍司令(Chief of Defence Force)馬克.賓斯金(ACM Mark Binskin)上將、海軍司令(Chief of Navy)提姆.巴瑞特少將(VADM Tim Barrett)、防衛能力採辦與維持組次卿(Deputy Secretary of CASG(Capability Acquisition and Sustainment Group))金.吉利斯(Kim Gillis)以及英國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執行長(CEO)加比.卡斯提根(Gabby Costigan)。

澳洲將稱SEA 5000為杭特級(Hunter class),首艦杭特號是紀念1795到1800年擔任澳洲新南威爾斯總督的英國皇家海軍少將約翰.杭特(John Hunter)。杭特級由位於南澳國營ASC造船廠(ASC Shipbuilding)在阿德萊德(Adelaide)的南澳科技港(Techport)的奧斯本海軍船塢建造( Osborne Naval Shipyard,先前為了建造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而設立),首艦在2020年底開始建造,2027年服役,開始陸續替換紐澳軍團級巡防艦,最後一艘杭特級(第9艘)則在2042年服役。杭特級的任務範圍包括:反潛作戰、防空作戰、水面作戰、情報監視、拒止、人道支援與災害救助等。

杭特級主承包商是BAE Systems,負責建造的ASC船廠作為BAE Systems的次供應商,並全權負責船艦的交付。在這項總價值350億澳幣的造艦案中,澳洲本國產業承擔的額份會超過65%(估計達65~70%),並在澳洲境內提供約4000個工作機會,而主承包商BAE Systems會事先認證超過500家位於澳洲的企業,組織杭特級巡防艦項目的供應鏈。這份聯合聲明指出,在計畫執行期間,澳洲聯邦會保持對ASC船廠的完全所有權,確保相關的知識產權、技術人員與相關設備都為澳洲擁有;藉由此一造艦案,ASC船廠成為澳洲聯邦的國家戰略資產,能獨立設計、發展、領導海軍複雜大型作戰船艦的建造工作。此項聲明中並未說明西澳的Austal船廠是否能參與,澳洲聯邦政府決定由主承包商BAE Systems決定是否讓Austal船廠參與供應鏈。

為了執行杭特級巡防艦建造工作,ASC造船廠在2020年成為BAE System的子公司;等此一造艦項目完成之後,ASC的所有權仍回歸澳洲政府,造艦項目產生的所有的知識產權、有經驗的人力以及生產設備也完全屬於澳洲。

澳洲政府最後選擇唯一尚未經過實際驗證的英國Type 26巡防艦,也引發部分澳洲專家的疑慮,認為這是個冒險的舉動。在2018年7月初,每日電郵(Daily Mail)引述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國防科技專家Jai Galliott博士的看法,認為澳洲最後選擇英國廠商的設計,主要因素之一顯然是基於政治考量;澳洲向英國購買尚未證實性能的設計,英國本身的Type 26才剛剛在前一年(2017年)進入建造階段,如果發現設計問題,英國勢必要花時間修正,屆時就會拖累澳洲這邊的進度。Jai Galliott認為,澳洲應該向西班牙或義大利購買已經充分驗證的現成平台設計才對。

依照詹氏(Janes)在2018年7月24日的報導,此時BAE Systems正一面與澳洲政府協商敲定雙方在SEA 5000的合作細節,同時也著手更新負責執行的南澳ASC造船廠,準備將之轉形成一個「數位化造船廠」。BAE Systems已經承諾投資1億澳幣(約7400萬美元)來更新ASC船廠;BAE Systems經營主管Nigel Stewart表示,
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知識產權與技術資料轉移,涵蓋數位化設計建造流程以及船艦部件、材料、系統等等,對於促進當地產業能力有莫大助益,使澳洲業界能夠充分勝任設計、建造九艘杭特級巡防艦的工作,並充分支持30年服役生涯的所有維護與升級等活動。透過廣泛的技術轉移,澳洲當地產業能獲得建造與最佳化杭特級巡防艦的訣竅(know-how),在未來服役期間利用澳洲當地產業的創新與技術,充分開發杭特級的潛力,提升性能。

項目執行

 2018年8月上任的澳洲自由黨籍首相莫里森(Morrison)承諾900億澳幣持續海軍造艦計畫(Continuous Naval Shipbuilding Program),透過SEA 5000杭特級(Hunter class)巡防艦以及SEA 1180阿拉弗拉級(Arafura class)巡邏艦等項目來發展與鞏固澳洲本土造建能力,能創造2900個工作機會。在2019年12月16日,莫里森政府宣布以兩年期間提供200萬澳幣資金執行數位技術文憑(Diploma of Digital Technologies)教育訓練項目,國營ASC船廠至多有100名人員可接受數位化建造的相關技術培訓並取得文憑認證,包括關於「數位船廠」(digital shipyard)、整船設計理念(whole-ship design principles)以及防務合同需求(Defence contract requirement)的各種工程工具與系統;這些訓練工作是2020年12月杭特級巡防艦建造工作正式展開的必要準備。

在2020年6月5日,ASC造船廠與澳洲本地BlueScope Steel AIS公司簽約,為杭特級巡防艦提供鋼材,合約價值260萬澳幣,總共提供超過1500公噸鋼材。這是ASC造船在啟動杭特級巡防艦計畫「原型階段」(prototyping phase)最早釋出的合約之一;在此階段,ASC船廠在南澳的奧斯本海軍船塢(Osborne Naval Shipyard)會試製五個原型分段,利用這個過程測試與調整產線能力,包括工作流程、系統、工具、設施、人員勝任程度等,為2022年第一艘杭特級巡防艦正式進入建造階段做好準備。每艘杭特級由22個分段構成。在杭特級巡防艦建造項目中,澳洲本地鋼鐵業會供應48000公噸的鋼鐵。ASC奧斯本船廠在2020年12月為原型試製結構切割第一塊鋼板,而首艘杭特級則在2022年12月舉行安放龍骨儀式,正式開始建造。

在2020年10月20日,澳洲國防部宣布與英國BAE Systems簽署關於兩國Type 26巡防艦合作事項的新備忘錄(MOU),合約總值約350億澳幣(250億美元),項目著重於增進兩國國防產業的合作以及信息交換等。澳洲國防部表示,這項協議為英國與澳洲建立框架,利用英國Type 26巡防艦以及澳洲杭特級項目的機會增進兩國的產業發展以及就業機會,並支持兩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在2021年1月25日,澳洲國防部宣布啟動SEA 1300項目,在接下來20年投資240億澳幣(約190億美元)購置先進導向武器來強化澳洲海軍力量,包括射程370公里級的長程反艦飛彈、射程370公里級的增程防空飛彈、先進輕型魚雷、射程1500公里級的海上陸攻飛彈等,此外還會購買挪威康斯堡航太(Kongsberg Defence & Aerospace,KDA)以及美國雷松(Raytheon)合作的NSM Block 1A反艦飛彈(美軍編號RGM-184A)來取代澳洲海軍艦載RGM-84 Block 2魚叉反艦飛彈,此外還包括裝載於卡車底盤的陸地機動版。在初期階段,SEA 1300投入的先期發展資金約10億澳幣。SEA 1300是莫里森(Morrison)政府的國家造艦計畫(Naval Shipbuilding Plan)中的一環,也是2020年澳洲武裝力量架構計畫(2020 Force Structure Plan)的一部份;莫里森政府規劃的澳洲造艦計畫總投資最多可達1830億澳幣,在接下來數十年間建造至多23級各型海軍船艦。SEA 1300項目中,打算引進的防空飛彈包括發展型海麻雀(ESSM)Block 2、美製標準SM-2 Block 3C以及標準SM-6 Block 1長程防空飛彈等。這些新防空飛彈包括用於升級現役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ESSM Block 2)以及新造的杭特級等水面船艦。在2021年8月25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公佈一項對澳洲的可能軍售,包括SM-6 Block 1防空飛彈以及SM-2 Block 3C防空飛彈,裝備於擁有神盾系統的杭特級防空驅逐艦上,總價值估計3.5億美元。

在2021年10月8日,美國國防部防衛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DSCA)公佈一筆可能的對澳洲軍售,主體為12架MH-60R反潛直昇機,合約總值估計9.85億美元,主要裝備包括30具T-700-GE-401C渦輪發動機(24具裝機,6具備用)、12具APS-153(V)多任務雷達(Multi-Mode Radars)、12具AN/AAS-44C(V)多頻譜標定系統( Multi-Spectral Targeting Systems)、34套嵌入式全球定位/精準定位服務/慣性導航系統(Embedd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Precise Positioning Service,GPS/PPS)/(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EGI)以及選擇可獲得性/反欺騙攻擊模組(Selective Availability/Anti-Spoofing Module,SAASM,其中24套裝機,每架裝備兩具,10套備用)、Link 16 多功能信息分配系統/聯合戰術無線電系統(Multifunction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s,MIDS)/(Joint Tactical Radio System (JTRS) 、12個GAU-61數位化火箭發射器(Digital Rocket Launchers)、12套空載低頻聲納(Airborne Low Frequency Sonars,ALFS) 、18具AN/AAR-47飛彈警告系統(Missile Warning Systems,12套裝機,6套 備用)、18具AN/ALE-47誘餌與熱焰彈灑佈器(Chaff and Flare Dispenser,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s,12套裝機,6套備用)、12具AN/ALQ-210 電子支援系統(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s,ESM)、24具M299四聯裝地獄火反戰車飛彈發射器、12具機載GAU-21/A 12.7mm機組員操作重機槍含艙門槍架/儲彈筒等附件、12具機載M-240D 7.62mm機組員操作輕機槍、18具AN/ARQ-59海鷹資料鏈(Hawklink Radio Terminals)。其他裝備包括AN/ARC-210 RT-2036 UHF/VHF無線電含通信安全( Communications Security,COMSEC)、AN/APX-123敵我識別(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IFF)詢答器、KIV-78/KIV-6/KOV-21/KGV-135、先進資料傳輸系統(Advanced Data Transfer Systems,ADTS)、ALFS空載低頻聲納訓練模擬器/操作界面輔助(ALFS Training Simulators/Operational Machine Interface Assistants,ATS OMIA)、各種零附件與容器、後勤零組件、美國軍方支援服務、人員訓練服務以及訓練裝備、技術與後勤支援服務、對於增加額外人員座椅的業界可行性與成本研究評估作業、刊物與技術文件、交付時的海運服務等。這批MH-60R反潛直昇機咸信主要會裝備於杭特級巡防艦。

2021年11月22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導,原訂杭特級首艦應在2022年開始建造,但由於設計研發工作的難體,澳洲國防部長Peter Dutton在7月時易同意,將期程推遲18個月;BAE Systems則表示,等到問題解決後,落後的進度可望在建造過程中追回來。

在2022年2月12日,杭特級巡防艦項目完成了為期一年的關鍵定義審查(System Definition Review,SDR),由BAE Systems在澳洲與英國的團隊合作,完成了杭特級巡防艦的基線設計,SDR是杭特級項目的第二次設計評估節點,包括將神盾戰鬥系統、CEAFAR2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澳洲戰術介面(ATI)戰鬥管理系統以及美製MH-60R反潛直昇機整合到Type 26全球作戰船艦的艦體平台上的各種工程設計,以及各項針對澳洲海軍需求而引進的設計變更。此時,BAE Systems從英國轉移超過200萬件數位設計到澳洲,而負責建造船艦的南澳奧斯本海軍船廠也完成了第一個原型工程產品。完成SDR之後,杭特級項目會進入下一個重要工程審查階段:初步設計審查(Preliminary Design Review,PDR),針對船艦設計進行各項技術評估、確認實際操作的有效性,並進行更詳細的設計與計畫等。

在2022年5月下旬在雪梨舉行的印太2022(Indo Pacific 2022)期間,澳洲透露會SEA 1300項目中,引進美國洛馬集團的艦載版LRASM(LRASM-SL)反艦飛彈並整合到霍巴特級(Hobart class)防空驅逐艦、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以及規劃中的杭特級(Hunter class)巡防艦上。

在2022年8月30日,BAE Systems宣布,杭特級的第一個原型分段在奧斯本海軍造船廠建造完成,總計花費了約45000個工作小時。這個分段是構成首艦的22個分段中的第16號分段(Block 16),重141噸,由四個鋼製結構單元(UB24、 UB24B、UB34與UB34B)組成,面積452平方公尺,這是依照原始設計製造完成(沒有納入正進行中的設計修改)。隨後,奧斯本海軍船廠會繼續製造第二與第三個原型分段;預計到2023年中,杭特級的原型分段項目會開始製造其他的分段,而這些分段會納入設計變更,並且會真正用於首批三艘船艦。

在2023年1月16日,以色列Plasan Sasa Ltd宣布,該公司與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簽署合約,為首批三艘杭特級巡防艦提供凱夫勒複合材料防彈裝甲系統,製造工作會在Plasan Sasa Ltd的伙伴──位於澳洲本地的比薩羅伊鋼鐵澳大利亞公司(Bisalloy Steel Australia)製造。英國自用的Type 26就是使用Plasan Sasa的凱夫勒複合材料裝甲。

在2023年11月7日在雪梨舉行的印太2023(INDO PACIFIC 2023)防務展期間,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宣布,選擇安許茨(Anschütz GmbH)為杭特級提供船艦整合導航與艦橋系統(Warship Integrated Navigation and Bridge Systems,WINBS),並依照澳洲方面的需求進行客製化。該公司前身雷松.安許茨(Raytheon Anschuetz)就是英國本身Type 26的整合艦橋系統承包商,雷松.安許茨在2023年2月底被DMB(Dr. Dieter Murmann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購併,並且改名為安許茨。WINBS整合了船艦的電子海圖與資訊顯示系統、船艦導航雷達以及其他導航定位、船艦航行控制等功能。

BAE Systmes南澳船廠中建造的杭特級巡防艦第一個試製分段。

攝於2023年11月底

在2023年11月29日,BAE Systems宣佈,杭特級巡防艦項目通過了初步設計審查(Preliminary Design Review,PDR);審查程序是從7月開始。 發佈新聞時,BAE也展示了船廠內試製分段的照片。

設計變更、艦體放大

在2020年6月25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一篇報導披露,杭特級巡防艦項目可能面臨重大設計變更,將使預算超支,且使船艦更大更重,而且有可能降低某些戰術性能。

此報導引用澳洲軍工消息來源透露,變更的主因是配合澳洲國產的CEAFAR整合式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此種雷達系統(包含X波段與S波段)整合在桅杆裡,這導致船艦上部結構超重。澳洲軍工業界消息稱,依照目前的規劃,為了匹配沉重的上部整合桅杆,艦體排水量必須超過10000噸(使得穩定性、重心等仍符合要求);如此,原始設計的艦體規模,不僅使成本增加、降低航速和加速性能,甚至可能損及載台原有的靜音性能(這原本是BAE System推銷Type 26全球作戰船艦的一大賣點),降低了反潛作戰能力。此報導稱,澳洲海軍必須做出抉擇,冒著超支以及前述風險放大艦體平台設計,或者降低能力指標來維持原有船型設計。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導引述三個澳洲軍工消息:主要消息稱,澳洲購買了一種概念設計,但現在這個設計已經顯著改變,可能會危及整個項目。第二個澳洲軍工消息來源稱,BAE Systems對此負有責任,他們在競標階段提出了一種仍只存在於「紙面」的設計來跟其他競爭者已經驗證的成熟設計競爭,然後宣稱這種紙面設計可以滿足澳洲海軍所有的需求。第三個澳洲軍工消息則比喻,這個巡防艦項目像是由美國卡通辛普森家庭(The Simpsons)裡荷馬.辛普森(Homer Simpson)設計車子,想要設計一輛完美的汽車,但最後結果什麼都不是;例如,澳洲海軍想在這種全新的船艦設計上放置本國自主研製的雷達和作戰系統,然而先前從沒有任何人在船艦上整合過這些系統。此篇報導評論,若干澳洲海軍高層軍官已經開始對項目產生疑慮,雖然這種疑慮還遠不到跟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合作的攻擊級(Attack class)潛艦項目的程度。

針對這則報導,BAE System旗下ASC造船廠主管Craig Lockhart予以反擊,表示該廠正與能力採辦與維持集團(Capability Acquisition and Sustainment Group)以及皇家澳洲海軍緊密合作,一同設計杭特級巡防艦,相關程序包括澳洲指定的系統、裝備對於Type 26全球作戰船艦原始設計的影響。Craig Lockhart表示,這篇報導文章所述杭特級面臨「重新設計」並非事實,而是還在常規的設計流程之中;Craig Lockhart稱,所有設計變更範圍都保持在項目原始定義的重量與尺寸空間範圍內,所以他有信心杭特級完成設計後能滿足澳洲所有的需求,包括作戰能力、期程以及預算。

澳洲國防部證實,杭特級巡防艦項目將進行設計變更,船型的長度以及排水量都增加;這項為澳洲進行的設計變更,連同澳洲CEA Technologies的先進相位陣列雷達,都仍在杭特級巡防艦項目的重量以及空間限度範圍內。BAE System澳洲分公司的主管Craig Lockhart表示,為澳洲建造的杭特級比英國自用的原版Type 26更為複雜,且上部結構十分不同。

在2023年11月雪梨印太防務展(Indopacific 2023)中,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主管Craig Lockhart反擊外界對於杭特級面臨超重、航速減慢等問題予以反擊,表示此項目符合澳洲海軍23項性能指標(包含航速、續航力、自持力、耐海能力、水下噪信輻射等),航速達到澳洲海軍要求的27節以上,並預計試航時可跑出31至32節的最大航速。依照此時的設計,杭特級排水量將近10000噸(Type 26原始設計為8800噸)。

進度落後

在2022年1月底,澳洲媒體盛傳,一份機密的國防部報告批評杭特級防空驅逐艦項目面臨許多問題,加入澳洲所需的設計變更後,船艦重量以及吃水都明顯大於Type 26巡防艦的原始設計,這導致航行阻力大增,不僅無法滿足皇家澳洲海軍的最大航速需求(一般是至少27節),也增加了燃料消耗而無法達到續航力需求。此外,項目執行進度開始落後,很難依照原訂期程,在2024年6月完成首艦建造並交付澳洲海軍。這份報告也警告,在此合約架構中,澳洲聯邦政府對於主承包商BAE Systems的控制權很有限,無法逼使BAE Systems提升績效。

對於這些報導,澳洲國防部長Peter Dutton表示,澳洲政府會查明報告中提出的問題,但是拒絕證實預算必須追加。Peter Dutton也對澳洲Sky News表示,任何大型軍備項目都有技術風險,但「如果想不面對這些問題,乾脆就不要造這些軍艦」;事情的確可能出錯,但外界媒體炒作了一堆低級的新聞報導,誇大了問題程度。而BAE Systems發言人則稱尚未看過這些報告,並表示在大型項目的工程階段,識別潛在風險是常規的管理程序(指這篇機密的國防報告)。

在2022年4月,澳洲國防部在國會聽證會中證實,杭特級的系統關鍵審查(System-Critical Design Review)作業原訂在2022年底完成,但現在要推遲到2024年底。

在2022年4月底,澳洲國防部長Greg Moriarty啟程訪問英國,其中行程包括澳-英-美同盟(AUKUS)近期的合作進展,以及聽取應方對於杭特級巡防艦項目的更新。Greg Moriarty在行程中會參訪蘇格蘭,參觀正在斯高頓船廠建造的首艘英國Type 26巡防艦格拉斯哥號(HMS Glasgow)。2022年4月27日,澳洲國防大臣Peter Dutton對新聞媒體透露,Greg Moriarty在訪問英國期間,會與BAE Systems總裁就杭特級驅逐艦項目進行坦率的對話。

在2022年9月19日,澳洲代理國防部長理察.馬爾斯(Richard Marles)訪問BAE System在蘇格蘭格拉斯哥的高文廠區以及在該廠建造的英國自用首艘Type 26巡防艦;理察.馬爾斯透露, 英國首艘Type 26預定在2028年形成戰力,而澳洲首艘杭特級預計在2031年形成戰力。

2022年4月28日:澳洲海軍退役將領大衛.沙克報告

在2022年4月28日,澳洲海軍退役將領大衛.沙爾克頓(David Shackleton)在澳洲戰略政治機構(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機構發表一篇報告,呼籲澳洲立刻停止並修正杭特級巡防艦計畫。大衛.沙爾克頓認為,由於杭特級巡防艦項目錯誤地選擇了一種以反潛優化的作戰平台當基礎,導致船艦設計越來越不符合實際需求。

最初澳洲在2009年規劃建造9艘新巡防艦來替代紐澳軍團級時,當時並沒有說是要基於反潛來優化,而是著眼於一種通用巡防艦,任務涵蓋反潛、防空、反艦、對地攻擊以及指揮與管制。在2018年,澳洲在三個競爭者(包含意大利FREMM以及西班牙的F100修改型:F5000)中,選擇了反潛最為優化但設計工作還未完成、風險最大的英國Type 26巡防艦作為基礎,而主承包商BAE Systems從沒有將美製作戰系統(澳洲先確定要在艦上裝備美製神盾作戰系統)整合到英製船艦平台的經驗。

經過設計演變(在反潛為主的Type 26艦體上整合神盾作戰系統等防空裝備)之後,杭特級演變成排水量10000噸的澳洲海軍最大型船艦,但是艦上武裝配置並不出色,只有安裝32管垂直發射器的空間,比先前建造、排水量較小的霍巴特級還少16個管,比起排水量類似的美國伯克Flight 2飛彈驅逐艦更是足足少了64管(實際上垂直發射管數量只有伯克級的1/3);而且杭特級只能攜帶一架直昇機,而伯克級可以攜帶2架。而中國Type 055導彈驅逐艦更有136枚飛彈(114管垂直發射器加上一座24聯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2架直昇機。無論海軍作戰如何演變,攜帶飛彈數量較多的一方就更有機會獲勝。

從2016到2020年中,杭特級項目的成本從原本估計的300億澳幣上升到456億,而且還在持續攀升;其中,設計工作已經花費62.6億澳幣,但期程已經落後18個月。以單艦成本除以艦上飛彈發射管數量來計算,杭特級每一個飛彈發射管/傳建造價的單位成本高達1.58億美元,而裝備96枚飛彈的伯克級的平均發射管/船艦造價僅3100萬美元。雖然每艘杭特級僅需編制180人,比伯克級每艘329人精簡許多,然而杭特級的飛彈發射管數量只有伯克級的1/3,全部九艘杭特級的垂直發射管數量僅相當於三艘伯克級,而9艘杭特級的人力編制比3艘伯克級還多221人。

大衛.沙爾克頓建議,終止現有的杭特級計畫之後,改向美國引進9艘伯克Flight 3驅逐艦,整合澳洲的國產相位陣列雷達並在澳洲建造。如果這個方案無法迅速推展,則澳洲應該繼續增購3到4艘現成設計的霍巴特級,並在艦上盡可能整合最多已經為杭特級簽約訂購的裝備如戰鬥系統等。無論哪一種方案,建造工作必須盡可能基於原始設計,盡量減少設計變更而造成的風險。而在長程方面,澳洲應該參與美國正在開發的DDG(X)新一代飛彈驅逐艦,並且整合澳洲國產的雷達;而設定的入役時間則在首艘霍巴特級屆滿服役壽期之際。

此外,澳洲政府應該為本地海軍造艦產業提供多個十年期計畫的信息,讓澳洲造艦產業能做更好的準備,滿足澳洲海軍的水面艦與潛艦需要。此報告建議,未來澳洲造艦計畫,應該以澳洲本地企業作為主承包商,引進海外的船建設季以及所需的系統,並納入部分澳洲本地設計,能維繫必要產業活動。澳洲海軍應制訂30年期的長期造艦計畫,包含每年各型水面船艦與潛艦數量組成,以及每艘船艦的屆齡時間;此一長期造艦計畫應該每年更新版本並對公眾公開(如同美國海軍每年度公布的30年長期造艦計畫)。

澳洲海軍擬增購第二批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

在2022年11月14日,亞太防務期刊(Asia Pacific Defense Journal)報導,澳大利亞國防部正擬定一個提案,打算在2020年代後期增購三艘霍巴特級(Hobart class)神盾驅逐艦,將在2023年3月提交聯邦政府;此計畫是由前澳大利亞國防部長Stephen Smith以及前澳大利亞軍參謀總長Angus Houston領導的國防戰略審查(Defence Strategic Review)團隊擬定,預算約為60億澳幣(約40.1億美元)。該報導稱,澳大利亞海軍內部支持這個計畫,因為正在進行的SEA 5000杭特級(Hunter class)巡防艦面臨進度落後、超重等問題,由可能無法如期取代屆齡的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使澳大利亞海軍可能面臨戰力空窗。這個計畫是在杭特級開工之前,先增購三艘現成設計的霍巴特級以降低風險和成本,加快獲得新艦的速度。而F100的原設計廠商西班牙納凡提亞集團也已經與澳洲國防部官員討論過這項提案,宣稱若由該廠建造,可在2030年之前全數交艦。增購三艘霍巴特級有三個可能:第一是三艘全部由納凡提亞原廠建造,第二種是納凡提亞與澳大利亞本土船廠(ASC)各分攤一半工作量,第三種則是全部在澳大利亞建造;其中,全部在澳洲本地建造雖然對澳洲本地國防產業利益最大,但成本是三種方案中最高,期程也最慢,無法在2032年中之前完成。此報導稱,增建三艘霍巴特級並不會減少或取代霍巴特級項目,而是用來補充與強化澳洲海軍艦隊的戰力。

2023年ANAO報告

在2023年5月10日,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澳洲國家審計辦公室(Australian National Audit Office,ANAO)向下議院提交一份報告,指出到2023年1月,杭特級巡防艦項目已經預期顯著超支與落後;ANAO報告估計,原本首艘杭特級預定在2031年初交付,但目前已經面臨至少16個月的落後,意味著首艦交付時間推遲到至少2023年中以後。成本方面,杭特級項目總成本從早期預估約450億澳幣,已經上漲到650億澳幣(約420億美元)。

這份ANAO報告也披露澳洲國防部的會議紀錄,SEA 5000項目在初期評估時,意大利FREMM以及西班牙F100(已經有服役實績)被認為優於英國Type 26(當時仍只是紙面設計);這份會議紀錄指出,意大利FREMM以及西班牙F100是兩個最可能採用的方案,而Type 26或法國版FREMM則可擇一作為第三選項。然而,當時澳洲國防部並未進行正式的限制性招標程序(limited tender process,指定少數幾家合格廠商參與競爭),也沒有依照澳洲政府的競標評估計畫(Tender Evaluation Plan,TEP)流程來評估各廠商提案的成本。這份ANAO報告也推測,現在工黨阿爾巴尼斯政府正進行的國防戰略審查(Defence Strategic Review),可能會刪減杭特級的建造數量。

依照ANAO的審查報告,SEA 5000對三個競爭方案(英國Type 26、意大利FREMM以及西班牙F100)在各個領域項目的評比中,Type 26在任務能力的確是相對領先,但是在成本控制、履約等方面評分相對最低。此表中沒有明確指明另外兩家廠商,推測「競爭者1」(Competitor One)是意大利FREMM,「競爭者2」(Competitor Two)是西班牙F100。

任務能力的評比有兩個範疇:關於任務系統(Mission Systems)的評估,英國Type 26被任為符合需求、中度風險(Meets Requirements, Medium Risk),「競爭者1」被評為「及格邊緣,中度風險(Marginal, Medium Risk),「競爭者2」被評為「及格邊緣,靠近不符需求,中度風險」(Marginal (closer to meets requirements), Medium Risk)。反潛作戰與任務系統方面 最優,Type 26被評定為「符合需求且低風險」(Meets Requirements, Low risk);「競爭者1」被評為「及格邊緣、接近符合需求、中度風險(Meets Requirements (closer to marginal), Medium Risk),「競爭者2」被評定「及格邊緣、接近不符合需求,中度風險(Marginal (closer to does not meet requirements), Medium Risk)。

而關於價格、履約、項目等關於成本風險的評估有三個範疇。在「價格與支付規劃」(Pricing and Payment Arrangements,即提案是否符合預定預算)中,沒有一家競爭者完全符合要求,但Type 26評分最低,被認為「不符合需求、高風險」(Does Not Meet Requirements, High Risk);其餘兩家都被評為「及格邊緣,高風險)(Marginal, High Risk)。而財務與合作可行性(Financial and Corporate Viability)評估中,三家廠商都被評為合乎需求(Meets Requirements),但只有英國BAE Systems被評為「中度風險」(Medium Risk ),其餘兩家都評為「低度風險」(Low Risk )。而在履約評估(Head Contract Compliance)中,三家都沒有完全符合需求並被評為「及格邊緣」(Marginal),但BAE Systems被評定為中度風險(Medium Risk)而其餘兩家則是低度風險(Low Risk )。

ANAO報告批評,當時繳交的競爭評估報告並未對每一家承包商的履約與風險管理(compliance and risks)進行全局審查(“holistic view),尤其是針對每一個方案的可負擔性以及期程,以及能否在2022年進入建造。這份報告指出,當時競爭程序文件顯示,第二階段提交內閣的報告中,並沒有包含一些關鍵的必要文件,例如是否遵守項目目標以及風險評估、在最小設計變動之下交付9艘反潛巡防艦、在2020年進行原型開發、並在2022年開始建造,並且符合預算。

對於這份ANAO報告,綠黨參議員David Shoebridge批評,這讓人質疑澳大利亞國防部能否有效管理更複雜的AUKUS核子潛艦項目,並抨擊澳洲國會以及政府出了很大的問題,輕易批准了這項價值高達450億澳幣的項目,而根本沒有人質疑納稅人的投資是否能得到回報;澳洲國防部對這些問題的回應也極端不合格,甚至不正視在項目中的各項失敗。對於這份ANAO報告,BAE Systems發言人拒絕直接回應,僅堅持杭特級項目繼續保持著「堅實的進展」,第一個將用於首艦的分段已經按照計畫開始建造,該集團也會維持承諾,為澳大利亞海軍建造9艘反潛作戰巡防艦...此項目是維持澳大利亞造艦發展、在未來數十年形成具競爭力與成本效益的海軍造艦產業的基石。 

在2023年11月13日,澳洲廣播網(ABC)報導,澳洲國防部長格雷格.莫里亞提(Greg Moriarty)在下議院公眾審計委員會(Public Accounts and Audit Committee)報告時指出,前總理特恩布爾任內,自由黨政府的國防部選擇巡防艦的程序有許多問題;在2014在2018年的競爭評估程序(Competitive Evaluation Process,CEP)中,澳洲政府並沒有運用競爭程序中所有可獲得的信息,來執行符合國防採辦政策原則的比較與評估作業。當時國防部沒有滿足聯邦採辦規則(Commonwealth Procurement Rules)的要求,審查程序僅聚焦於能力需求(capability requirements ),沒有充分考量風險,以及根據當時可獲得的資料在各個面向評估競爭廠商。 莫里亞提表示,當時此案沒有進行適當的「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 )評估,做出來的決策讓繼任的國防部長們「好奇」;至今已經十分明顯,前任政府決策時,違反了許多採辦規則。 

2023年澳洲防衛戰略審查

2023年4月23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透露公布的防衛戰略審查(Defence Strategic Review,DSR)的公開版本。在5月1日,澳大利亞國防部表示,正在重新審視未來澳洲海軍的組成,因此現階段許多重要決定都被暫時推遲。澳洲國防部長李查.馬里斯(Richard Marles)對記者透露,DSR中澳大利亞海軍艦隊結構會有許多重大改變,包括潛艦部隊從現有柴電潛艦轉型為操作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即澳英美AUKUS聯盟為澳洲海軍建構的核子潛艦),為此澳洲海軍的反潛作戰任務很多會從原本水面艦隊轉由核子潛艦負責。而關於水面艦隊方面,DSR注意到世界各國海軍正朝著擁有數量較多的較小型船艦來轉型。DSR對於未來澳洲海軍艦隊結構的目標是,建立強化殺傷力的水面艦隊(enhanced lethality surface fleet),能兼顧滿足作戰能力、成本、期程、風險管理以及持續本國造艦產業。

依照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在2023年4月25日的報導,DSR一項重要活動,是組織一個團隊對澳洲未來水面艦隊結構進行獨立分析(Independent Analysis);美國海軍退役中將威廉.希拉瑞德斯(William H Hilarides)被任命來領導這個團隊,其他重要成員包括前澳洲財政部長赫克斯伯特(Rosemary Huxtable)以及退役的澳洲海軍中將斯圖亞特.梅耶( Stuart Mayer)。此報告預定在2023年第三季(約9月)出爐,會定義2030年以後澳洲海軍的架構。

除了海軍之外,DSR也打算為澳洲空軍建立新的能力,包括將F-35A戰鬥機全面升級為Block IV構型,整合聯合打擊飛彈(Joint Strike Missile,JSM);而目前澳洲正為現役F/A-18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整合AGM-158C長程反艦飛彈(LRASM),未來也可能裝備於F-35A上。而澳洲陸軍也打算建置陸基長程反艦飛彈,選項包括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NSM)或LRASM,並且打算在美製HIMARS高機動多管火箭系統整合美國正在開發的精準打擊飛彈(Precision Strike Missiles,PrSM)等。

對於DSR中水面艦隊的轉型目標,包括減少對反潛作戰的專注(改由核子潛艦承擔)以及轉為數量較多的小型船艦,外界懷疑這會威脅到杭特級這樣的大型反潛巡防艦項目。不過,李查.馬里斯表示,目前杭特級巡防艦項目仍繼續執行,且澳洲政府承諾海軍船艦完全會在澳洲本土建造。

除了杭特級巡防艦項目的存廢之外,外界關注的另一焦點是當前正在執行的12艘阿拉佛拉級(Arafura class)巡邏艦(OPV)項目是否還有必要繼續,這些德國呂森(Luerssen)船廠設計的低強度水面巡邏艦被認為缺乏澳洲海軍亟需的殺傷性;此時,前六艘阿拉佛拉級都已經在建造,首艦已經下水。呂森船廠此時已經向澳洲提案,將尚未開工的後六艘OPV改成火力強化的巡邏艦(corvette)設計,可能選項是呂森為保加利亞海軍設計的模組化巡邏船艦(Multipurpose Modular Patrol Vessels,MMPV),這是以阿拉佛拉級母船型OPV-90為基礎發展的火力強化型。

在2023年9月29日,前述由美國海軍退役中將威廉.希拉瑞德斯領導的獨立分析團隊公布了艦隊審查報告。此報告建議,未來澳洲海軍水面艦隊由「第一級」(Tier 1)以及「第二級」(Tier 2)船艦,以最佳化的數量混合而成。此時,澳洲官方尚未公布所謂Tier 1與Tier 2船艦的明確定義;外界多半認為,Tier 1是指大型高端作戰船艦(類似澳洲現有的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而Tier 2則是一種尺寸與成本相對較低的船艦(相當於澳洲現有的紐澳軍團級巡防艦),可以建造較多的數量而達成較佳的分散性,可能是護衛艦(Coverette)或輕型巡防艦(Light frigate)。澳洲戰略政策機構(Austri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專家珍妮佛.帕克(Jennifer Parker)指出,「Tier 2」並不是局限於某種特定的船艦類型,而是這些船艦的能力(因此「Tier 2」有可能是不只一型船艦,也分為高端與低端)。

外界一般認為,這份獨立審查報告公布之後,澳洲海軍會減少杭特級巡防艦的數量(甚至不排除完全取消),將這些資源轉移來建造「Tier 2」船艦。而萬一「Tier 2」項目會導致目前正在執行的造艦項目遭刪減甚至取消(杭特級巡防艦以及阿拉佛拉級巡邏艦),澳洲政府還需要處理隨之而來的艦隊能力空窗,以及避免合約取消導致船廠造艦人力流失。

依照2024年2月中旬亞太防務期刊(Asia Pacific Defense Journal)報導,澳洲政府已經完成對未來造艦計畫的戰略審查,結果在2月內公布;其中杭特級巡防艦項目逃過被砍的命運,至少會建造六艘,並且可能建造更多。澳洲未來海軍艦隊計畫中持續海軍造艦(continuous naval shipbuilding)的政策,可能是決定杭特級獲得保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外界也認為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的個人遊說以及澳洲與英國在AUKUS的合作,也是重要因素。消息稱,BAE先前推出杭特級火力升級版(見下文),挪用艦體中部多任務艙的空間,將MK-41垂直發射器增為96管,並取消拖曳陣列聲納,此外還打算增加美製MK57周邊垂直發射器(Peripheral Vertical Launch System ,PVLS);BAE Systems最快可以從第三艘杭特級開始,就改為此種升級火力的設計(實際進度取決於澳洲國防部決定)。

在2024年2月20日,澳洲國防部正式公布基於前一年戰略防衛審查與獨立分析作業的未來的水面艦隊建構以及造艦產業計畫;其中,澳洲海軍未來水面船艦骨幹由9艘Tier 1船艦以及7至11艘Tier 2船艦構成,再加上六艘大型無人或有人面載具(Large Optionally Crewed Surface Vessel,LOSV)。此計畫將杭特級歸類為Tier 1船艦,規劃第一階段(Phase 1)先以現有的設計建造六艘;而另外三艘Tier 1則是現役的霍巴特級防空巡防艦。此時,預估首艘杭特級會在2032年服役,最後一艘預計在2040年代初服役。

杭特級火力強化版

在2023年2月中旬,就有消息傳出BAE Systems向澳大利亞提議一種武裝強化的放大版杭特級, 垂直發射器管數可增至100至150個;此提議是將九艘杭特級之中的最後三艘改成放大版杭特級。

在2023年11月雪梨印太防務展(INDO PACIFIC 2023)中,BAE Systems澳洲分公司首度展出火力強化版的杭特級方案來針對「Tier 1」水面艦需求,稱為杭特級Batck II;此方案將艦體中後部原有的大型多任務艙改用來裝備64管MK-41垂直發射器,再加上艦首原有的32管, 垂直發射管總數達到96枚;BAE Systems表示,如果移除5吋艦砲,這些空間可進一步增加32管垂直發射器,使垂直發射管總數達到128管。此外,杭特級Batck II在多任務艙上方(後部垂直發射器四周)布置四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使反艦飛彈總數達到16枚。

BAE Systems稱,杭特級Batch II設計與原本共通程度達85%,艦體尺寸沒有改變動,已經在南澳開始建造的艦體無須變更;而因應上部增加 更多垂直發射器的重量,推進與供電系統也需要進行微幅變更;BAE Systems強調,杭特級Batch II的設計變更對於當前建造計畫的衝擊十分微小, 船廠可以直接改成建造Batch II規格。不過,杭特級Batch II是針對防空任務,所以會移除包括Type 2087拖曳陣列聲納等反潛作戰相關設備。

杭特級Flight II基本回應了近年外界對於杭特級的主要批評,例如垂直發射管數量過少、時程落後等;杭特Flight II以現成設計為基礎大幅增加垂直發射管數量, 而其生產製造工作已經展開、產線接近到位,因此如果澳洲要另外展開「Tier 1」高端主戰艦艇的案子,杭特級Flight 2的進度會比其他競爭對手更快。

然而對於BAE澳洲分公司的這種提案,澳洲戰略分析組織(Strategic Analysis Australia)首席研究員Marcus Hellyer批評,這是犧牲任務艙與反潛能力來換取足夠的VLS發射管,使船艦失去攜帶第二架反潛直昇機與拖曳陣列聲納的能力。Marcus Hellyer進一步質疑,杭特級原始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反潛作戰,所以為什麼需要超過32個VLS發射管?而既然杭特級以反潛任務為主,澳洲國防部為何需要大幅變更設計來加強防空能力?Marcus Hellyer認為,澳洲海軍等於是想要一種能執行所有任務的船艦,結果產出了一種「樣樣通、樣樣鬆」且十分昂貴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