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納多盧號兩棲攻擊艦

土耳其新船塢運輸艦(LPD)案的早期版本,稱為雷文特號(Levent Class)。

雷文特號的甲板能同時操作兩架直昇機,艦內塢穴可操作四艘LCM機械登陸艇或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

在2010年左右, 土耳其LPD案的規格逐漸演變成擁有直昇機甲板的LHD。圖為土耳其本國廠商RMK Marine投標的提案

,競爭對手包括西班牙戰略武力投射艦、韓國獨島級等。然而在2013年12月底,土耳其當局宣布競標評分結果,由

西班牙戰略武力投射艦獲勝。

西班牙皇家海軍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Juan Carlos L-61)戰略武力投射艦,先前已經獲得皇家澳洲海軍的訂單。

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也以此設計 為基礎投標土耳其兩棲突擊艦案,並在2013年12月底獲勝。

2017年土耳其國際防務展(International Defence Industry Fair,IDEF 2017)中展出的兩棲突擊艦模型

,注意甲板上的F-35B戰機模型。 該艦被命名為阿納多盧號(TCG Anadolu L408)。

2019年4月30日,建造中的阿納多盧號(TCG Anadolu L408)艦首發生火災。

 (上與下)阿納多盧號在2019年5月4日下水被拖出船塢的畫面(未舉行儀式),艦首被火災燻黑處已經重新刷漆。

(上與下二張)阿納多盧號展開試航作業,攝於2022年3月初。

(上與下)正在測試直昇機起降的阿納多盧號,注意艦首已經安裝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上與下)由於美國對土耳其實施武器禁運,土耳其原本打算裝備阿納多盧號的F-35B戰鬥機無法

交付。在2021年3月,土耳其國防工業部(SSB)宣布,阿納多盧號將會成為無人機母艦,裝備

土耳其拜拉克塔爾防務 (Baykar Defense)開發的TB-3無人機等。TB-3是拜拉克塔爾以現有

TB-2為基礎進一步放大發展而來。

0

在2022年3月28日,土耳其拜拉克塔爾防務 首度公開在生產線上組裝的第一架MIUS無人作戰飛行系統

原型機。MIUS命名為「紅蘋果」(Kızılelma),重量6噸,具備隱形特徵以及超音速飛行能力。

MIUS也會發展艦載版,用於阿納多盧號。

在2022年3月28日,土耳其拜拉克塔爾防務 首度公開在生產線上組裝的第一架MIUS無人作戰

飛行系統原型機。畫面近處是準備出廠的TB-2無人機。 

阿納多盧號裝備MIUS無人作戰飛機的想像圖,由艦首滑跳甲板起飛

阿納多盧號操作無人機的想像圖,甲板上前後分別是TB-3以及MIUS噴射無人機,後部升降機上

有一架機翼折收狀態的TB-3。

在2022年3月28日,土耳其拜拉克塔爾防務 首度公開在生產線上組裝的第一架MIUS無人作戰

2023年4月10日,阿納多盧號舉行成軍儀式。

(上與下)成軍儀式上的阿納多盧號,甲板放著MIUS、TB-3無人機以及眼鏡蛇攻擊直昇機。

(上與下)阿納多盧號成軍儀式上,甲板停放的MIUS(KIZILELMA)噴射無人機。

(上與下)2024年11月19日,拜拉克塔爾TB-3無人機首次在阿納多盧號上進行起降測試。

 

 

艦名/使用國 阿納多盧號號兩棲突擊艦/土耳其

(TCG Anadolu L400)
承造國/承造廠 土耳其/SEDEF Genu Endustrisi(由西班牙Navantia設計)
尺寸(公尺) 長231  寬32  吃水6.8  高58
排水量(ton) 滿載約27436(LHD構型)/24660(輕型航母模式)
動力系統/軸馬力

MAN 16V32/40柴油發電機*5

Siemens 11MW級電動囊莢推進器*2(14955*2)

艦首推進器*2
 

航速(節) 21
續航力(海浬) 9000
偵測/反制系統

SMART-S Mk2三維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低截獲率(LPI)導航雷達*2

航空管制雷達*1

PAR雷達*1

Link 11/16/22/JRE/VMF資料鏈

HF/VHF/UHF/衛星通信系統

Aselsan R-ESM電子截收系統

Aselsan電子反制系統

誘餌發射系統

Aseslan TORK魚雷反制系統

射控/作戰系統 Genesis Advent CMS 戰鬥管理系統(具備兩棲聯合作戰指揮能力)

IRST紅外線感測/射控系統

乘員 約261(含航空組員)
籌載能力 913名部隊
艦載武裝

Aselsan STOP 25mm遙控武器站*4

Aselsan STAMP遙控武器站*3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艦載機 中型直昇機(S-70B、AW-149、T-129等)x 12或

CH-47重型直昇機 x 8

TB-3無人機

MIUS無人機

HURJET噴射教練/攻擊機

塢穴容量 LCM-1E機械登陸艇*4

LCVP人員運輸艇*2

RHIB硬殼充氣快艇*1

數量

共一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L408 Anadolu 2018/2/7 2019/5/4 2023/4/10

 

──by captain Picard


  

 

起源:新一代船塢運輸艦

在2007年,土耳其國防工業署(SSM)發出對新一代船塢運輸艦(LPD)的需求徵詢書(RFP)。這是土耳其首度規劃LPD這樣的船艦,其操作方式以及帶來的能力都是過去土耳其海軍所沒有過的。 新LPD的主要功能除了在兩棲作戰期間利用直昇機/兩棲載具來投送部隊、裝備、物資進入灘頭以及兩棲作戰的指揮、後勤支援和傷患醫療之外,在聯合國等海外維和、人道救援任務中也負責運輸人員、車輛裝備以及各類物資,此外還可在撤僑、大規模天災時用來載運大量平民撤離。此外,土耳其也對自行研發氣墊登陸艇(LCAC)的可能性進行研究,打算配備於LPD上。

早期發展

在一開始,土耳其的設計方向是比較典型的LPD,船艛佔據艦體前部,艦體後半規劃成直昇機甲板。 在早期的設計中,新LPD標準排水量13500噸,滿載排水量估計達20000噸,全長171.66m,寬27m,吃水5.5m,外型經過雷達匿蹤 考量,艦體配備主/被動穩定減搖鰭,在四級海象以內擁有完整的兩棲/航空操作能力,在6級海象時仍能進行部分的任務操作。艦上的主機為四具功率各2500KW(3352馬力)的中速柴油機,帶動兩個直徑3.8m的可變距螺旋槳(CPP),最大航速20.5節,最大經濟航速18節,航速14節時續航力6000海里,能在海上持續作業30天。艦上的電力由四具1500KW級柴油發電機提供,此外還有一具750KW的緊急用柴油發電機組。艦上劃分為兩個獨立操作的損害管制區,主要的推進、機電系統都有冗餘設計。為了指揮兩棲作戰,艦上設有設備完整的指揮室以及指管通情系統。艦上能攜帶700噸F-76柴油、200噸JP-5航空燃油以及300噸淡水。

新LPD的直昇機起降甲板有兩個起降點,可同時操作2架15噸級直昇機;而船艛內的機庫則可容納3架直昇機。艦上設有一個1285平方公尺的駛進/駛出(RO/RO)車輛甲板,能容納13輛主力戰車、81輛裝甲運兵車,車庫甲板設有一個5噸級起重機;直昇機起降甲板設有一個承載力25噸的垂直升降機,使起降甲板、車庫以及塢穴都可以連通。直昇機甲板右側靠近船艛處設有一具25噸級起重機,能進行物資/車輛的裝卸作業。艦尾設有一個艦內泛水塢穴,能收容兩艘LCAC氣墊登陸艇或四艘LCM機械登陸艇,塢門由一座舉升能力60噸的起重機進行操作。船艛左、右兩側都有大型艙門,其內收納運輸艇、RHIB快艇等,由60噸級起重機來操作。 新LPD本身編制109名海軍官兵;在標準情況下,艦上能容納805名武裝部隊,必要時能以高密度模式容納1000名進行短程運輸。艦上設有一個醫院,設有手術室、X光室以及25張病床。艦上的自衛武裝包括 分別位於船艛前方與船艛後段上方的兩座MK-15近迫武器系統、兩座橫列於船艛前方(MK-15近迫武器系統兩側)的Bofors雙聯裝40mm 70倍徑快砲,以及四座土耳其國產的STAMP遙控武器站(配備12.7mm遙控機槍)。

從船塢運輸艦(LDP)到兩棲攻擊艦(LHD)

然而,到了2009年左右,開始逐漸有跡象顯示,土耳其當局有意變更新LPD的規格,使之逐漸轉向擁有全通甲板、航空搭載能力更強的兩棲突擊艦(LHD)。在2009年4月28日,土耳其SSM的一位官員表示,土耳其新LPD的計畫將逐漸朝LPD靠攏;而在2010年以後,相關的消息更加甚囂塵上。雖然有消息指出在2010年3月28日,土耳其SSM與ADIK簽署建造合約,依照前述規格建造新LPD並命名為雷文特號(TCG Levent) ,然而後續的消息似乎顯示土耳其LPD計畫的確有了重大調整,作業重新來過。

依照後續消息,土耳其海軍開始變更需求規格,滿載排水量放大到25000噸到28000噸級,配備大型全通式直昇機起降甲板,能規劃四個起降點,可同時讓四架15噸級直昇機進行起降操作 (機庫可另容納四架,另可搭載3架UAV無人飛行載具);此外,新的需求徵詢書(RFP)還指出,起降甲板的強度需能承受35噸級的飛行器,似乎是想配合操作F-35B STOVL戰鬥機。由於土耳其也加入了F-35聯合戰術打擊機計畫,並且野心勃勃地規劃取得航空母艦,因此將這個LHD計畫演變成具備輕型航空母艦的功能,也不是不可能。除了強化航空能力之外,新LHD仍繼續保留艦內塢穴、車輛滾裝甲板以及運兵能力等多功能性,能搭載1000名部隊 ,搭載18輛主力戰車或81輛裝甲運兵車。 爾後土耳其似乎又縮小其規模,排水量約19000噸級,航速20節,續航力7000海里,航速20節,編制190名船員、56名航空人員、50名醫療人員等,搭載的部隊減為700名,車輛甲板能搭載13輛主力戰車 與6輛裝甲運兵車,或33輛卡車,或27輛AAV兩棲運兵車,艦上起降甲板能同時操作4架15噸級的直昇機,機庫可容納4架直昇機與三架UAV無人飛行載具。 除了購買一艘艦艇之外,土耳其海軍LPD案的採購項目還包括搭配的27輛AAV兩棲運兵車、4艘LCM機械登陸艇、2艘LCVP人員登陸艇、1艘RHIB硬殼充氣快艇和1艘交通艇等。

在2011年2月,七家土耳其本國船廠(包含 ADIK、Çelik Tekne、Dearsan Shipyard、Desan Shipyard、Istanbul Shipyard、RMK Marine、SEDEF Genu Endustrisi)收到土耳其國防單位的新需求徵詢書;而其中若干團隊國外船廠進行合作,包括法國DCNS、荷蘭須爾德(Damen Schelde Naval Shipbuilding)、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韓國的韓進重工(Hanjin Heavy Industries)以及中國船舶總工業公司(China State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等,而這些廠商都已經擁有LPD/LHD建造實績。此種模式與土耳其2000年代以來發展國防工業的模式十分吻合,即國外廠商若欲打入土耳其國內市場,就需要與土耳其本土國防廠商結盟,以技術轉移方式在土耳其本國生產平台,而核心的作戰系統、相關裝備等都需要由土耳其本國國防業界重新整合研發。 其中,土耳其SEDEF Genu Endustrisi船廠(該廠是第一個為土耳其海軍建造軍艦的土耳其民間船廠,即Yarbay Kudret Gungor (A-595)號艦隊油船)與西班牙納凡提亞合作,Desan與韓進重工合作,而RMK Marine則在BMT的協助下推出本國的LHD設計參與投標。

由於韓國廠商的獨島級與中國的071型噸位都小於20000噸級,被認為獲勝的希望較低。中國廠商雖然對土耳其國防工業展現高度興趣,然而當時中國手頭上的現成設計只有屬於傳統LPD構型的071型,加上土耳其會在艦上整合國產與西方的各式作戰設備,期間勢必要牽涉與中國廠商的合作 與協調,屆時將涉及敏感的政治問題 (西方國家迄今仍對中國實施軍事技術禁運,而且由於中國軍工產業過去擅自逆向工程仿造俄羅斯產品、透過各種手段竊取西方國家技術,導致西方廠商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驟降),被認為希望最為渺茫。至於DCNS的西北風級(Mistral)兩棲突擊艦滿載排水量約只有22000噸級,而且法國過去對土耳其軍售的態度也有所顧慮,因此入選機率似乎也比較低。另外,義大利芬坎提尼廠(Fincantieri)也由於該廠為義大利海軍新設計的LHD排水量只有20000噸級,因而放棄了土耳其的競標案。

到了2011年5月下旬,根據外電報導,已經有三家土耳其船廠提案回覆了需求徵詢,包括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的戰略武力投射艦(Strategic Projection Ship,SPS,該廠實績包括西班牙自用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Juan Carlos L-61)以及出售給澳洲的坎培拉級(Canberra class))、韓國韓進重工以韓國自用的獨島級為基礎,以及土耳其RMK Marine/Koc的提案,三者都是全通甲板的LHD艦型。 這三家廠商入圍了土耳其兩棲艦案的最後決選,原訂競標結果在2012年5月公布,2012年底開工建造,不過作業有所延遲。 此外,中國船舶總工業在2012年提出了兩萬噸級全通甲板兩棲突擊艦的紙面草案,可能以此投標土耳其LHD案。

RMK Marine提出的本國方案是在英國協助下完成規劃,艦體長220m,排水量25000噸左右,可操作CH-47等級的重型直昇機或美國MV-22傾斜旋翼機,全通式起降甲板規劃四個直昇機起降點 ,下甲板機庫能容納4架直昇機;艦上編制300名人員,能搭載700名部隊,可裝載13輛60噸級主力戰車、27輛兩棲突擊載具、54輛輪型車輛,艦上塢穴可容納2艘LCAC氣墊登陸載具或4艘LCM登陸艇。

西班牙 納凡提亞用來投標土耳其案的戰略武力投射艦(SPS)提案大致與先前為西班牙和澳洲提供的方案相同,滿載排水量27000噸,可搭載一支營級規模的作戰部隊,包括1200名士兵、8架通用直升機、3架UAV無人機、包含主力戰車在內的150輛各型車輛。艦首設有滑跳起飛甲板,可操作F-35B垂直/短距起降(STOVL)戰機升空作戰。SPS的排水量高於其他所有參與土耳其兩棲艦案的競爭者,原始設計就能搭配F-35B等STOVL戰機,因此 一旦土耳其確定要為要引進F-35B,SPS就佔盡優勢。

在2013年12月底,土耳其消方面宣布競標結果,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與土耳其SEDEF Genu Endustrisi的團隊擊敗韓進重工/Desan以及RMK Marine/BMT,成為土耳其兩棲突擊艦案的獲勝者 ,這也是該廠的繼西班牙本國、澳洲之後獲得的第三個兩棲突擊艦訂單。 土耳其最初希望將兩棲突擊艦案成本控制在5億美元,但估計最終會到8至10億美元,實際耗費的成本將取決於土耳其國內承包商在建造過程中的效率。土耳其國防工業局(SSM)表示,如果與SEDEF Genu Endustrisi洽商合約時無法達成共識,就會選擇Desan造船廠來遞補。 在2015年1月初,土耳其國家安全委員會做出決定,在這艘兩棲突擊艦上配置F-35B戰機。在2015年5月7日,消土耳其政府與SEDEF Genu Endustrisi船廠簽署了建造合約,預定2021年建成服役。

(上與下)EDEF船廠在2015年伊斯坦堡防衛展(IDEF 2015)中展出的兩棲突擊

艦阿納多盧號(TCG Anadolu L408)的模型。注意艦上出現F-35B STOVL戰機

的模型,此時土耳其還未決定引進F-35B。

在2016年4月30日,這艘被命名為阿納多盧號(TCG Anadolu L408)的兩棲突擊艦在SEDEF位於伊斯坦堡附近土茲雷灣(Tuzlay Bay)的船廠舉行了切割第一塊鋼板的儀式,預定4年後(原訂5年半)交付,總預算約10億美元。在2018年2月7日,SEDEF舉行了阿納多盧號的安放龍骨儀式 ,預定2021年服役。 在2019年4月30日夜間,在船廠建造的阿納多盧號發生火災意外;該艦經過艦首重新刷漆等處理後,在5月4日下水拖出船塢(未舉行任何儀式)。阿納多盧號原定在2020年底交付土耳其海軍,但因為美國對土耳其實施軍事禁運(包括禁止輸出F-35B戰鬥機)等因素而延後(見下文)。

在2019年4月30日夜間,在船廠建造中的阿納多盧號發生火災意外,艦首內部陷入燃燒並冒出濃煙。

2019年5月4日,火災後的阿納多盧號經過重新刷漆,仍在5月4日離塢下水。

基本設計

依照土耳其2015年伊斯坦堡防衛展(IDEF 2015)中SEDEF船廠展出的阿納多盧號號兩棲突擊艦資料,其全長231m,寬32m,吃水6.8m,高58m。在兩棲攻擊艦(LHD)模式下,滿載排水量達27079噸,在「輕型航母」模式下為24660噸。推進系統方面,阿納多盧號號採用全柴油電力推進,而非西班牙或澳洲的戰略武力投射艦採用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動力(CODAG)。阿納多盧號號擁有五組德國MAN 16V32/40柴油發電機組,推進器為兩部西門子(Siemens)的eSIPOD電動囊莢推進器,功率各11MW(14955軸馬力),此外有兩部艦首推進器,航速21節,經濟航速下的續航力9000海里。艦上的作戰中樞是土耳其軍方的Havelsan Inc軟體公司開發的Genesis Advent戰鬥管理系統,是由巡防艦用的Genesis系統進一步發展而來,具備指揮聯合兩棲戰役的能力。艦上的探測裝備包括一具Thales的SMART-S Mk2三維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兩具低截獲率(LPI)導航雷達、一具航空管制雷達、一具PAR雷達、包含Link 11/16/22/JRE/VMF在內的數位資料鏈、包含HF/VHF/UHF與衛星傳輸等通信系統。艦上配備土耳其自行整合開發的電子戰系統,包括土耳其廠商Aselsan的R-ESM電子截收系統、電子反制系統、誘餌發射系統、TORK魚雷反制系統等,並配備IRST紅外線感測/射控系統。艦上自衛武裝包括四座Aselsan的STOP 25mm遙控武器站、三座Aselsan STAMP遙控武器站、兩部美國雷松(Raytheon)的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艦內的重型車輛甲板面積為1410平方公尺,能搭載29輛主力戰車、裝甲車、兩棲裝甲車(AAV)、輪型車輛或標準集裝箱 ,總共可搭載150輛各型車輛。輕型貨物甲板面積1880平方公尺,能攜帶裝甲車、兩棲裝甲車(AAV)、標準集裝箱等 。艦上編制261名官兵(30名軍官、49名非戰鬥勤務軍官、59名資深士官兵與123名士兵),能搭載913~1200名士兵。艦尾泛水塢艙面積1165平方公尺,能搭載四艘LCM機械登陸艇 ,或2艘LCVP人員輸送艇,或2艘LCAC氣墊登陸載具,或27輛AAV兩棲裝甲車。下甲板機庫面積900平方公尺,艦上可搭載12架中型直昇機(如S-70B反潛直昇機、AW-149中型直昇機、T-129攻擊直昇機等 )或8架CH-47重型運輸直昇機,一般編制8架通用運輸直昇機與3架無人飛行載具 ;如果把輕型貨物甲板空間也作為機庫(中間的隔間可更改),則最多可容納25架中型直昇機與STOVL戰機。全通式起降甲板面積5440平方公尺,規劃六個直昇機起降點。

如同原版的戰略武力投射艦,阿納多盧號號也保留了起降操作美製F-35B超音速STOVL戰機的能力(包括艦首滑跳甲板),不過 此時土耳其尚未規劃引進F-35B。而2016年以後土耳其因一連串事件與美國關係惡化(包括美國扶植在敘利亞境內、被土耳其視為分離組織的庫德族武裝力量來對抗境內伊斯蘭國,但因而得罪土耳其,此外流亡的伊斯蘭教士葛蘭可能涉入2016年未遂的土耳其政變);2018年起土耳其不顧美國反對執意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飛彈系統等,美國遂在2019年4月2月凍結向土耳其交付F-35A戰機的作業,2020年12月15日更正式將土耳其列入「美國敵對國家制裁法」(Countering America's Adversaries Through Sanctions Act,CAATSA)制裁對象,這使得土耳其引進F-35B戰機來裝備阿納多盧號號的可能性變得十分渺茫。

阿納多盧號轉換成無人機母艦

在2021年3月3日,土耳其國防工業部(Savunma Sanayii Başkanlığı ,SSB)部長Ismail Demir 在電視專訪透露,土耳其會將阿納多盧號轉變成一種無人機搭在母艦,作為美國對土耳其實施軍事禁運(包括F-35B戰鬥機)之後的替代方案,艦上可攜帶30到50架拜拉克塔爾防務 (Baykar Defense)的TB-3中型無人機;同年10個月,Ismail Demir在電視專訪時又透露,阿納多盧號至可攜帶80架TB-3,並同時控制15架在空中作業。依照SSB公布的2022年項目,阿納多盧號在2022年就會開始整合無人機發射系統。

在2022年9月19日,SSB部長Ismail Demir表示,阿納多盧號在2022年3月7日完成「技術首航」(technical voyage),2022年6月展開試航,預定在2022年結束前交付土耳其海軍。交付之後,土耳其海軍為繼續進行無人機整合工作,首先將TB-3無人機以及直昇機整合上艦,之後還會整合Bayraktar的KIZILELMA (MIUS)無人機以及 土耳其航天公司(Turkish Aerospace Industries,TAI)的噴射自由鳥(HURJET)載人噴射教練/攻擊機的艦載版。

阿納多盧號在2022年2月27日展開試航。在2023年1月21日,土耳其海軍從SSB手中接收阿納多盧號,3月7日完成首次技術試航,隨後在4月10日舉行成軍儀式。在2023年4月10日,土耳其海軍作戰部長Ercument Tatlioglu上將透露,依照不同任務,阿納多盧號能部署12架有人或無人作戰飛機、21架各型直昇機以及無人機(UCAV);艦上車庫甲板能攜帶13輛戰車、27輛兩棲突擊車、6輛裝甲運兵車、33輛輛各式輕型與重型輪車、15輛拖車等;艦上塢艙可容納四艘LCM登陸艇,此外攜帶2艘LCVP人員運輸艇。

TB-3無人機

在2021年5月7日,土耳其拜拉克塔爾防務 (Baykar Defense)執行長Haluk Bayraktar在蓋布澤大學(Gebze University)主辦的航空與太空高峰會(Aviation and Space Summit)首度透露,該公司正在為阿納多盧號發展TB-3艦載無人機(UAV)。TB-3以拜拉克塔爾防務現有的TB-2旗手(Bayraktar)固定翼UAV為基礎發展而來。TB-2/3屬於中高度長程(medium-altitude long-endurance,MALE)無人機,具備長時間滯空、偵察監視與攻擊能力,可監視戰場、確認特定目標並將位置回傳友軍單位,或者直接以機載武器攻擊敵方目標(人員、據點、裝甲車量等)。Haluk Bayraktar透露,估計阿納多盧號能攜帶30到50架TB-3。

為了擺脫美國對土耳其實施的禁運(防止土耳其用無人機攻擊境內的庫德族人),拜拉克塔爾防務在2010年代開始推出國產無人機,第一代的TB-2在2011年交付土耳其軍隊,而新一代的TB-2在2014年8月首次試飛;除了土耳其自用之外,TB-2也陸續外銷到非洲、東歐等國家。在2020年9月到11月的納哥諾卡拉巴克戰爭(2020 Nagorno-Karabakh War)中,亞塞拜然向土耳其購買的TB-2無人機對發揮了重大作用。從2019年起,利比亞的全國團結政府(Government of National Accord,被聯合國承認)以TB-2無人機多次對利比亞政府軍目標發動攻擊。。而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戰爭爆發後,烏克蘭向土耳其購買的TB-2無人機也屢屢在地面與海上作戰中建功。

土耳其自用或出口的TB-2整合了許多西方國家的裝備,如奧地利Rotax 912四汽缸活塞螺旋槳發動機、英國EDO MBM Technology Ltd的黃蜂小型彈藥發射架(Hornet Hornet Bomb Racks/Missile Launchers)、加拿大Wescam的MX-15D整合光電系統或德國Hensoldt的光電設備等。依照英國衛報(Guardian)在2019年11月的報導,2014到2020年間,EDO MBM Technology申請了18件黃蜂小型彈藥發射架的銷售合約,終端使用者是土耳其;其中,16件獲得批准,2件遭到拒絕。而在2020年10月納哥諾卡拉巴克戰爭戰爭期間,美國官員曾宣稱,在被擊落的亞塞拜然TB-2無人機上發現加拿大Wescam MX-15D光電系統。

為了擺脫關鍵組件對西方的依賴,土耳其本國企業推出國產化組件來裝備TB-2,包括TEI的PD170發動機、燃料閥門,以及ASELSAN開發的通用口徑瞄準系統(Common Aperture Targeting System,CATS,整合光電觀測標定系統),並從2020年6月開始整合測試工作。土耳其國防研究者Kadir Doğan於2021年1月在推特上表示,此時TB-2無人機上的所有組件,全部都已由土耳其國產部件替換。不過,外國客戶如烏克蘭、波蘭、摩洛哥、科威特等,都仍然選擇加拿大escam MX-15D光電系統,因為MX-15D重量比土耳其提供的CATS更輕(兩者分別是45kg與61kg)且整體性能更好。

TB-2機長6.5m,翼展12m,最大起飛重量700kg,籌載重150kg,使用100馬力的Rotax 912-iS渦輪螺旋槳發動機(2葉片可變距螺旋槳)。最大飛行速率220km/hr(120節),巡航速率130km/hr(70節),直線航程大於300km,作戰高度5500m,最大升限7600m,能持續飛行27小時。機上搭載整合光電偵測系統,包括家拿大WESCAM MX-15D整合光電/紅外線系統或土耳其Aselsan CATS光電系統,此外還有Garmin GNC 255A 導航/通信收發器。機翼有四個武器掛載硬點,掛載L3Harris 的黃蜂(Hornet)掛架,每個掛架可攜帶23kg彈藥,選擇包括智慧微型彈藥(Smart Micro Munition)系列(MAN-L、高爆彈藥版的MAM-C)、長程反戰車飛彈(Long Range Anti tank Missile System,L-UMTAS)、Roketsan Cirit 70mm飛彈系統、TUBITAK-SAGE BOZOK雷射導引火箭、TUBITAK-SAGE TOGAN 81mm GPS/INS導引空對地迫砲彈藥、Advanced Precision Kill Weapon System的70mm雷射導引火箭等。

TB-3無人機,這是為了阿納多盧號發展的艦載機型。

而TB-3是以TB-2為基礎進一步放大,起飛重量增加一倍,飛行速率更快,且能搭載更多裝備。依照目前公開資料,TB-3機長8.35m,高2.6m,翼展14m,最大起飛重量1450kg,籌載重280kg,最大飛行速率300km/hr(160節),巡航速率232km/hr(125節),裝備TEI的PD170發動機。感測裝備可選擇整合光電或多模式主動相位陣列雷達(Multi Mode AESA)等,例如ASELSAN開發的CATS光電系統。武裝方面,機上有六個武器掛載硬點,可攜帶智慧微型彈藥(Smart Micro Munition)系列(MAN-L、高爆彈藥版的MAM-C、MAM-T精準攻擊版本)、長程反戰車飛彈(Long Range Anti tank Missile System,L-UMTAS)、Roketsan Cirit 70mm飛彈系統、TUBITAK-SAGE BOZOK雷射導引火箭、TUBITAK-SAGE TOGAN 81mm空對地迫砲彈藥、TUBITAK-SAGE KUZGUN的KUZGUN-TjM模組化聯合彈藥等。

在2023年12月20日,Bayraktar TB3完成連續飛行32小時(5700km)不著陸的長時間飛行測試。在2024年3月26日,Bayraktar TB3首次搭載ASELSAN開發的ASELFLIR-500光電監視與標定系統飛行,並成功完成了光電系統的整合測試。 在2024年6月25日,Bayraktar TB3在埃迪爾內省的凱尚(Kesan, Edirne)成功完成高高度系統表現測試(High-Altitude System Performance Test),飛到36310英尺高的高度。 在2024年11月19日,Bayraktar TB3 PT2無人機首次在阿納多盧號上進行起飛測試,而後續測試在11月26日完成。 在2025年3月25日至27日的測試中,Bayraktar TB3成功進行攻擊測試,發射Roketsan公司開發的UAV-122超音速飛彈;在3月27日的測試中,Bayraktar TB3發射UAV-122超音速飛彈以低高度成功命中視線以外(below line-of-sight)一處6x6公尺的靶區。 在2025年4月22日,Baykar公司宣佈,阿納多盧號在沙羅灣(Gulf of Saros)成功完成四架次的Bayraktar TB3無人機的自主起飛與降落測試。至此,Bayraktar TB3已經累積1016小時42分鐘的總飛行時數。TB-3可能在2025年左右投入服役。

2.MIUS(KIZILELMA)噴射無人機

除了TB-3之外,另一個將裝備於阿納多盧號的無人機,是拜拉克塔爾防務發展的MIUS無人作戰飛行系統(Muharip Insansiz Ucak Sistemi,MIUS),名為「KIZILELMA」,這是一種具備低雷達截面積構型的噴射無人戰鬥機。在2021年6月20日,拜拉克塔爾防務首度公布MIUS項目,公布的想像圖就包括從阿納多盧號起飛;在2022年3月21日,拜拉克塔爾防務執行長透露,MIUS項目發展的機型命名為「紅蘋果」(Kızılelma),此時第一架原型機已經進入生產線組裝,預定2023年首次試飛。

(上與下)MIUS的想像圖。

MIUS最大起飛重量約6000kg,能籌載1500kg裝備渦輪扇發動機,飛行速率約0.8馬赫,飛行高度35000英尺(10668m),可持續飛行約5小時,續航力500海里級(926km)。依照拜拉克塔爾的規劃,首先推出的MIUS-A型是次音速機型,配備土耳其-烏克蘭合資公司黑海之盾(Black Sea Shield)合作發展的AI-25TLT渦輪扇發動機;而之後的MIUS-B則是超音速機型,配備推力更大的渦輪扇發動機(AI-25TLT的2.5倍),選擇包括烏克蘭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Ivchenko-Progress)的AI-322F或土耳其TEI TF-6000發動機。在2021年11月伊斯坦堡航太防務展展(Defense, Aerospace, and Defense Exhibition ,SAHA EXPO 2021)期間,拜拉克塔爾防務與烏克蘭伊夫琴科-進步設計局簽署購買AI-322F渦輪扇發動機的合約,是用來裝備MIUS。MIUS配備土耳其Aselsan開發的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等電子裝備,能發射國產Bozdogan與Gokdogan空對空飛彈,以及發展中的SOM-J巡航飛彈(射程250km)、Roketsan發展的MAM系列小型精準彈藥。

在2022年4月底,拜拉克塔爾防務執行長Selcuk Bayraktar透露,無人機不需要彈射系統就能從阿納多盧號起飛(該艦艦首有滑躍甲板)。返艦降落時,則會設置攔截網來捕捉無人機;在正常操作下,螺旋槳推進的TB-3在碰到攔截網之前就會停住。至於高速的MIUS噴射無人機則可望透過捕捉鉤/攔阻索系統捕捉(TB-3的推進螺旋槳位於機身後方,無法使用捕捉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