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海軍水面作戰船艦(2020年代)

 

 

──by captain Picard


鴨綠級護衛艦

(上與下)2023年8月,朝鮮中央通信社首度披露一種新護衛艦,稱為鴨綠級,能搭載「箭矢-2」長程

對地巡航飛彈,並且首度具備隱身外型特徵。不過,艦上大多數武器裝備水平仍明顯落後,而且許多

明顯是拆自已經除役的舊艦。注意艦體中部上方大角度傾斜的結構,裡面隱藏著「箭矢-2」巡航飛彈,

平時以板蓋遮蔽,發射前打開。

(上與下)2023年8月,朝鮮中央通信社披露鴨綠級護衛艦發射箭矢-2對地巡航飛彈的照片。

飛彈發射器收容在中部的傾斜結構內,發射前蓋子才打開。

4

箭矢-2對地巡航飛彈從鴨綠級護衛艦發射。

朝鮮最高領導金正恩視察一艘鴨綠級護衛艦,舷號661。注意艦首的裝備如100mm火砲、

五聯裝RUB1200反潛火箭以及艦橋前方兩座六聯裝14.5mm機槍,都是拆自羅津級護衛艦的

舊裝備。100mm艦砲雖然換新砲塔殼,但後方仍為開放式,顯示仍是舊式的俄式B-34型

 

在2011年,有情報顯示朝鮮正在建造新的軍艦,並在2016年底獲得確認。在2023年8月21日,朝鮮的中央通信社(KCTV)報導朝鮮最高領導金正恩視訪東海艦隊的新聞時(8月21日至31日,美國與韓國舉行烏爾其聯合之盾(Ulchi Freedom Shield exercise)演習),首度曝光一艘新型護衛艦發射「箭矢-2」(Hwasal-2)巡航飛彈的照片,該艦據信稱為鴨綠級(Amnok class),其中一張新聞畫面披露的同型艦舷號661;外界推測此時朝鮮可能擁有一到二艘鴨綠級。

根據照片,鴨綠級排水量可能達到1500至2000噸級,外型設計大量使用隱身措施,包括向內傾斜且較為簡潔的上層船樓。不過,鴨綠級的多數武器裝備明顯還是過去朝鮮海軍使用的陳舊裝備。例如,艦首主砲雖然有引進新的多面體匿蹤砲盾,但實際上還是舊的俄製B-34 100mm 56倍徑艦砲(1940年代形式),砲塔後方甚至仍然是開放式的,以人力操作;100mm艦砲後方甲板上有四座俄製RUB-1200反潛火箭發射器,而艦橋前方B砲位則以縱列方式安裝兩座舊式、開放式砲塔的六聯裝14.5mm機槍。以上這些裝備咸信拆自先前已經除役的羅津級(Najin class)護衛艦。艦體後部設置一座多聯裝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使用類似俄製SA-16 Igla防空飛彈),此外還以縱列方式安裝兩座外型類似俄製AK-630的自動防空機砲;緬甸海軍也引進此種朝鮮製艦載短程防空飛彈。

鴨綠級最重要的武器是艦體中部裝置的箭矢-2(Hwasal-2)陸攻巡航飛彈共八枚,射程可能大於2000公里,隱藏在一個大幅傾斜的多角結構內,發射口平時被側滑式艙門隱蔽。此外,艦體中部(箭矢-2飛彈發射器位置的下方)似乎有側面艙門,裡面可能是533mm魚雷發射器。

鴨綠級的電子裝備也相當陳舊。主桅杆上裝備中國製Type 362 (MR36A) 二維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兩部導航雷達(可能是Furuno S頻雷達)以及電子截收天線(RDF)和雷達定向天線(RDF)。艦上裝置兩座外型類似俄製MR-104的火控雷達,用來指揮AK-630火砲,分別位於艦橋頂上(朝前)以及艦體中部箭矢-2巡航飛彈艙室上方(朝後)。此外,艦橋上方射控雷達之前,還裝有一座光電射控系統。艦橋上可能裝備Nikhrom-RRM電子戰/敵我識別系統。前述裝備中除了光電射控儀之外,其他可能都拆自先前除役的黃蜂級(Osa)飛彈快艇。此外,艦上還有兩部類似俄製SP-520光學指揮儀,一部設置在艦橋以及B砲位兩座六聯裝14.5mm防空機槍之間,第二座設置在箭矢-2巡航飛彈艙室後方。

雖然就水面作戰船艦而言,鴨綠級的裝備水平當落伍,但艦上的箭矢-2長程巡航飛彈是對韓國跟日本的最大威脅,甚至不排除箭矢-2可以裝備核子戰鬥部;而鴨綠級的出現也意味朝鮮的長程打擊武力投射平台日益多元,從以往陸地拓展到海上。

崔賢級飛彈驅逐艦

(上與下)2024年12月30日,朝鮮中央電視台(KCTV)披露國家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視察南浦造船廠

建造中的一艘新型水面作戰船艦。這艘船艦排水量比過去朝鮮海軍的輕型護衛艦大上許多,且具有

類似現代化西方船艦的簡潔匿蹤外型,甲板上有大型開口來容納垂直發射器,這是朝鮮海軍的重大突破。

之後該艦命名為崔賢號。

(上與下)2025年4月26日,崔賢號(51)在南浦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 

 

(上與下)俯瞰崔賢號(51)。艦首以及船樓後部總共裝有三群垂直發射器共74管,發射器口徑各異,

咸信包含區域防空飛彈、陸攻巡航飛彈以及彈道飛彈。 

(上與下)正面看崔賢號(51)。艦橋上方的塔狀結構容納四面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艦首有一座

匿蹤砲塔的中口徑艦砲。

崔賢號(51)船樓特寫。可以清楚觀察電子系統與近防武裝配置。艦橋上方以及相位陣列雷達塔上方

有兩部類似俄製5P-10E Puma的火控雷達,相位陣列雷達兩側各有一座電子戰天線(也是平板陣列天線型是),

主桅杆前方平台有一部二維搜索雷達,桅杆上部有圓柱狀的電子截收裝置。前船樓後方兩側

各裝一座AK-630防空機砲,煙囪兩側各有兩組四聯裝火鳥-4反戰車飛彈發射器(一高一低)

以及其後的兩組干擾火箭發射器。相位陣列雷達塔頂部兩側以及後桅杆兩側各有一組疑似電子截收

天線(共四座)。艦體中部有一個多角型的結構物,可能是跟鴨綠級輕型護衛艦相同、

容納「箭矢-2」巡航飛彈的彈艙。

(上與下)後方看崔賢號(51),後部船樓總共有兩組垂直發射器,煙囪後方有一座結構類似俄製帕瑪爾

(Palma-SU)的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艦尾設有直昇機起降甲板,但尾樓內已經裝置大型垂直發射管,

所以沒有直昇機庫。注意尾樓兩側各有一個艙門,疑似小型無人飛行載具(UAV)的機庫。

 

2025年4月28至29日,崔賢號進行首次各型武器實彈射擊測試。此為前垂直發射器發射閃電-6防空飛彈。

2025年4月28至29日,崔賢號進行首次各型武器實彈射擊測試。此為後垂直發射器發射超音速巡航飛彈。

2025年4月28至29日,崔賢號進行首次各型武器實彈射擊測試。此為後垂直發射器發射

火箭3-31(Pulhwasal-3-31)次音速戰略巡航飛彈。

 在2024年12月30日,朝鮮中央電視台(KCTV)披露國家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視察南浦造船廠建造中的一艘新型水面作戰船艦。這是朝鮮第一種大型且擁有現代化特徵的水面船艦,排水量至少是先前朝鮮所擁有的最大型水面船艦(如羅津級巡防艦)的兩倍以上;照片顯示該艦擁有隱身設計,且艦首甲板有裝置垂直發射器的大型艙口,船樓兩側有類似安裝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所預留的開口。

在2025年4月26日朝鮮人民軍建軍紀念日上,這艘船艦舉行下水儀式,由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出席,命名為崔賢號(Choe Hyon,51),是朝鮮抗日義士、朝鮮人民共和國建國的大將。金正恩發表演說時表示,這是朝鮮海軍現代化的突破,明年將繼續建造同級別船艦,並計劃盡快建造更大的巡洋艦和不同類型的護衞艦;金正恩形容,崔賢號的下水是加強朝鮮海軍的信號彈,第二個信號彈是核動力潛艇建造項目。金正恩表示,為了積極地應對包括核威脅在內的朝鮮半島軍事威脅、在緊急情況下遏阻海外敵對勢力對朝鮮半島的圖謀,最可靠手段是擁有遠洋作戰能力,因此提出組建遠洋作戰艦隊。金正恩強調,朝鮮海軍保衞主權和國家利益的活動區域不能局限於領海,海軍力量必須延伸到公海,主動遏制敵國入侵,並發動先發制人或最終報復性打擊。

依照KCTV報導,崔賢號排水量5000噸級。根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專家透過衛星照片估計,崔賢號艦體長度約140m。

根據照片,崔賢號總共裝有三組垂直發射系統:第一組設置在艦首,並分為兩種不同直徑,前放有較小直徑的四組八聯裝發射器共32管(裝置防空飛彈),其後則有兩組直徑較大的六聯裝發射器(可能裝填巡航飛彈)共12管。第二與第三組垂直發射器都位於後部船樓;第二組左、右兩側各10管(前2x2,後2x3),總計20管,裝填各型陸攻巡航飛彈,如「火箭3-31」(Pulhwasal-3-31)陸攻戰略巡航飛彈(最初是為潛艦開發,類似美製戰斧巡航飛彈)以及超音陸攻飛彈。而第三組垂直發射器位於船樓末尾(原本此位置應該是直昇機庫,可能是後來修改設計),有兩排各5管(共10管),是艦上直徑最大的垂直發射器,可能是裝填彈道飛彈。因此,艦上總計有74個垂直發射管。崔賢號上的所有垂直發射器都分別朝左、右兩側微微傾斜,且沒有類似美製MK-41或歐洲Sylver的集中排焰道設置,所以顯然採用冷發射;朝兩側微傾斜的目的,就是預防飛彈冷彈射升空後如未能點燃,可以拋向船艦兩側落海,而不是落回甲板上。

依照部分韓國專家推測,後部船樓直徑最大的10個發射管,可能裝填朝鮮的「火星-11」(Hwasong 11)彈道飛彈(射程90~500km,裝備當量4.5噸級戰鬥部);而較小型的垂直發射器則可能裝填朝鮮「閃電-5」(Pongae-5)或「閃電-6」(Pongae-6)防空飛彈。閃電-5仿自俄羅斯出口的S300防空飛彈,而閃電-6則進一步換裝更大的推進器,據說擁有雙節固態續航火箭,最大射程號稱500公里。

 

俯瞰崔賢號前部,艦首裝有一座匿蹤砲塔的5吋火砲,艦首垂直發射器分

前、後兩群,前為四組直徑較小的八聯裝發射管,後為兩組六聯裝大直徑

垂直發射器,總計44管。

俯瞰崔賢號後部的配置,艦尾樓上有兩組垂直發射器,前方有20管,

後方的10管直徑最大,可能裝填了彈道飛彈。注意尾樓兩側各有一個艙門,

疑似小型無人飛行載具(UAV)的機庫。

 

 

崔賢號艦體中部有一個傾斜造型的構造物,外型與鴨綠級護衛艦中部收容「箭矢-2」巡航飛彈的彈艙類似,可能就是相同的裝備。艦尾設有直昇機起降甲板,由於艦尾樓內已經用來裝置垂直發射器,所以沒有機庫;然而,尾樓後方兩側似乎各有一個小型機庫艙門,不排除是無人機收容庫,顯示可能有部署垂直起降無人飛行器(UAV)。艦首裝置一座中口徑艦砲,具有匿蹤砲塔外殼,而且砲塔為封閉式,應該是新整合開發的自動化艦砲,口徑為127mm(5吋)。

 近程防空方面,崔賢號前部船樓兩側各裝一座俄製AK-630 30mm防空機砲,後部船樓兩側各裝兩座四聯裝「火鳥4」(Bulsae 4)反戰車飛彈(推測類似以色列Spike,射程約10公里)以及兩座干擾火箭發射器。後部船樓上方裝有一座結構類似俄製帕瑪爾(Palma-SU)的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是首次出現的新裝備,共裝有兩組四聯裝防空飛彈發射管以及兩座30mm機砲,分別位於砲座兩側;而砲塔中央上方裝有一座火控雷達。

朝鮮「火鳥-4」四聯裝反戰車飛彈發射器。

崔賢號後部船樓,艦尾樓上有兩組垂直發射器,煙囪後方有一座結構類似俄製

帕瑪爾(Palma-SU)的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共裝有兩組四聯裝防空飛彈

發射管以及兩座30mm機砲。

崔賢號不僅武器裝備有重大突破,電子裝備也比過去朝鮮船艦有了跨越時代的進步,大量使用平板陣列的電子天線。艦橋上方有個塔狀結構,安裝了四面固定式相控陣雷達天線。艦橋上方以縱列方式安裝兩座火控雷達來指揮火砲跟飛彈,雖然仍使用機械旋轉基座,但是用相控陣天線取代傳統的拋物面天線,類似俄羅斯5P-10E Puma。主桅杆以及後桅杆平台上各有一部光電射控儀。電子戰設備也比過往朝鮮船艦有長足進步相位陣列雷達塔兩側各裝有一組電子反制天線,也是平板陣列形式;此外,相位陣列雷達塔、煙囪頂部(後桅杆兩側)總計裝有四座電子戰天線(布置在兩側),主桅杆頂兩側有圓柱狀的電子截收天線。主桅杆前方平台上裝有一組較傳統的二維搜索雷達。

在2025年4月28日至29日,崔賢號在南浦近海(距離平壤約50公里)進行首次實彈射擊測試,兩天試射了艦上多數武器;其中4月28日射擊了閃電-6防空飛彈、次音速的火箭-3-31戰略巡航飛彈、超音速巡航飛彈(可能類似火星-16(Hwasong-16A)高超音速滑翔飛彈)以及127mm艦砲;在4月29日,繼續測試各型反艦戰術武器、自動機砲、煙幕彈、干擾系統等。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以及飛彈/火箭/電子系統等國防科研機構高級官員以及南浦造船廠高層都在南浦沿海現場視察。根據照片,崔賢號是在完全靜止的狀態發射武器,艦尾也沒有航行留下的興波,顯然是被拖船移到試射地點;崔賢號在下水後短短3天就進行這次射擊,此時船艦平台本身還不具備自主航行以及完整功能,遑論複雜的作戰相關系統(包括戰鬥管理系統、感測系統等),所以勢必是拖船移到地點,而許多射擊項目也應該僅僅是「做樣子」;例如,下水時相位陣列雷達的位置都還只是用鋼板蓋著,還沒有實際安裝,實際上根本沒有完整運用防空飛彈的能力。

2025年4月28至29日,崔賢號進行首次實彈射擊測試。

此為後垂直發射器發射超音速巡航飛彈。

2025年4月28至29日,崔賢號進行首次實彈射擊測試。此為後垂直發射器

發射「火箭3-31」次音速戰略巡航飛彈。

崔賢號發射的「火箭3-31」戰略巡航飛彈。

2025年4月28日,崔賢號進行艦首五吋艦砲射擊測試。

2025年4月29日,崔賢號進行AK630 30mm火砲射擊測試。

2025年4月29日,崔賢號進行干擾彈射擊測試。

崔賢號是朝鮮海軍發展的飛越突破,是第一艘排水量達到「藍水」等級的大型船艦,也是首次裝備相控陣雷達、垂直發射系統的船艦,這是朝鮮海軍前所未有的能力;過去朝鮮海軍長時間都以小型護衛艇、飛彈快艇、近岸柴電潛艦為主力,而且船艦上裝備的技術水平明顯落後,多為人力操作火砲、自動化程度有限的短程防空飛彈等,但崔賢號的出現扭轉了這種趨勢。崔賢號防空能力從過去朝鮮船艦Igla等級的視距內短程防空飛彈,一舉進步以長程雷達指揮自動化區域防空飛彈。艦上幾種不同直徑垂直發射器,可能包括區域防空飛彈,長程巡航飛彈與彈道飛彈,意味該艦也會是朝鮮重要的戰略武力投射平台。

這些朝鮮過去前所未有的現代化能力,背後可能是中國與俄羅斯的技術支持;尤其是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朝鮮為俄羅斯生產供應許多武器彈藥,甚至2024年起派兵到庫斯克地區投入戰鬥。因此,俄羅斯與朝鮮的協議,也很可能包括提供先進技術來加速朝鮮軍事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