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飛彈巡防艦

(上與下)俄羅斯Project 1135.6M巡防艦 (最初稱Project 1135.6M)早期的模型。

與印度塔瓦級(Project 11356)相較,Project 1135.6M改用垂直發射的Shitl-1防空飛彈系統。

此模型中,機庫兩側維持與塔瓦級相同的喀什坦砲/彈合一近程防禦系統,但實際建成時

改成兩具AK-630 30mm防空機砲。 此外,模型的艦砲後方裝置三組12聯裝Shtil-1防空飛彈

垂直發射器,但實際建成時只裝備兩組12聯裝,共24枚Shtil-1。

Project 1135.6M首艦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Admiral Grigorovich)於2014年3月14日在楊塔爾造船廠下水前的畫面

注意後方是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同型艦 埃森上將號(Admiral Essen)。

(上與下)建造中的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

試航中的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

由後方看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

兩艘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正在加里寧格勒的揚塔爾(Yantar)造船廠建造,左為二號艦埃森上將號(Admiral Essen),

右為三號艦馬卡洛夫上將號(Admiral Butakov)。此照片攝於2014年5月中旬。

(上與下)俯瞰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二號艦埃森上將號(Admiral Essen 751)

(上與下)埃森上將號,攝於2017年7月初。

2017年5月,位於加里寧格勒的揚塔爾造船廠的照片,可以看到建造到一半而停工的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M

飛彈巡防艦,由於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破裂(因克里米亞危機)、烏克蘭拒絕交付燃氣渦輪主機而不得不停工。

照片中三艘第二批Project 1135.6M,由左而右分別是Admiral Butakov(已經下水)、Admiral Istomin(接近下水狀態)

以及一旁的Admiral Kornilov(船體艦成並漆上白色塗裝,尚未安裝上層建築)。在2016年中旬,消息傳出俄羅斯

與印度達成協議,將這三艘未成艦艇轉賣給印度;在2018年11月,俄羅斯與印度簽署合約,將Admiral Butakov與

Admiral Istomin轉賣給印度,並且技術轉移在印度建造另外兩艘同型艦。

在揚塔爾造船廠建造中的Admiral Butakov與Admiral Istomin;依照2018年11月簽署的合約,這兩艦轉賣給印度。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的艦橋

(上與下)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的輪機控制艙室。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的機艙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的會議室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的3S90防空飛彈發射系統發射Shtil-1防空飛彈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的KBSM 3S14U1垂直發射器正發射Kalibar反艦飛彈。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的AK-190 130mm艦砲開火。

(上與下)2017年5月31日,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二號艦埃森上將號(Admiral Essen 751)與Kilo 636M型潛艦克拉斯諾達號

(KrasnodarB265)向敘利亞境內巴爾米拉附近的伊斯蘭國(ISIS)軍事設施發射四枚口徑巡航飛彈,

兩艦各發射兩枚。上、下兩照片是埃森上將號發射兩枚口徑巡航飛彈的連續畫面。

在2016年,俄羅斯將陸軍Tor-M2KM機動短程防空飛彈系統放在格里諾維奇上將級的艦尾直昇機甲板上,

測試該系統直接在海上防空的能力。

在2021年6月29日,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二號艦埃森上將號(Admiral Essen,2017年10月舷號換成490)

與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拉布恩號(USS Laboon,DDG-58)在黑海水域對峙。

(上與下)停在俄羅斯揚塔爾造船廠、準備轉賣給印度的Project 11356M巡防艦的未完成艦體,

分別是Admiral Butakov跟Admiral Istomin,攝於2021年1月。

在2021年10月28日,已經轉賣給印度的第四艘1135.6M巡防艦Admiral Butakov,以新買主

印度海軍Tushil號的身份,在俄羅斯楊塔爾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這是該艦的第二次下水。 

Tushil號是印度海軍第七艘1135.6型艦。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飛彈巡防艦/俄羅斯

(Admiral Grigorovich  class,Project 1135.6M)

承造國/承造廠

俄羅斯/Kaliningrad-based Yantar Shipyard JSC

尺寸(公尺) 長124.8 寬15.2 吃水4.2
排水量(ton)

滿載約51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GOG

Zorya-Mashproyekt M7N.1E燃氣渦輪機組,包含:

DT-59.1高速用燃氣渦輪*2/前進39000,後退9000

DS-71巡航用燃氣渦輪*2/前進18000,後退3000

雙軸

航速(節) 32
續航力(海浬) 4850/14節
偵測/反制系統

MR-760 Fregat M2EM頂板(Top Plate) 3D對空搜索雷達*1

MR-212/201-1導航雷達*1

Kelvin Hughes Nucleus-2 6000A短程導航/水面監視雷達*1

TK-25E-5整合式電子反制系統

KT-216干擾彈發射器*4
 

聲納 不詳
射控/作戰系統

整和戰鬥系統

3Ts-25E Garpun-B水面搜索/射控雷達*1

Ratep JSC 5P-10E Puma整合光電/雷達射控系統*1

3R14N-11356反艦飛彈射控系統

MR-90 Orekh(Front Dome)防空飛彈射控雷達*4

其餘不詳

乘員 190~220
艦載武裝

A-190 100mm快砲*1

12聯裝3S90E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2(備彈量24枚,裝填Shtil-1防空飛彈)

UKSK 3S14U1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1(裝填Kalibr、寶石反艦飛彈)

RBU-6000 12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1

AK-630 30mm防空機砲*2

Igla-1E短程防空飛彈*8

雙聯裝533mm DTA-53-11356魚雷發射器*2(可發射65E/53-65KE魚雷)

艦載機 Ka-28/31反潛直昇機*1
數量

共六艘,分兩批各三艘(後三艘轉賣印度)

艦名 廠方編號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備註
494 ex-745 Admiral Grigorovich  No.1357 2010/12/18 2014/3/14 2016/3/11 2015年舷號為745,2016年7月20日改為494
490 ex-751 Admiral Essen No.1358 2011/7/8 2014/11/7 2016/6/7 2015年8月舷號為751,2017年10月改為490
499 ex- 799 Admiral Makarov ex- Admiral Kolchak No.1359 2012/2/29 2015/9/2 2017/12/27 2016年舷號為799,2018年10月改為499
Tushil
(ex-Admiral Butakov)
2013/7/12 2016/3/5首次下水

2021/10/28重新下水
2018/10/28轉賣印度,更名為Tushil
Tamala (ex-Admiral Istomin) 2013/11/15 2017/11/16首次下水
2018/10/28轉賣印度,更名Tamala
Admiral Kornilov 2017/11/16首次下水

 


 

在2000年代上半,俄羅斯首度推出排水量四千噸級以上的Project 22350高西可夫上將級(Admiral Vladimir Kuroyedov class)飛彈巡防艦 ,打算取代前蘇聯時代服役的諸多水面艦艇骨幹如克里瓦克級(Krivaks class)巡防艦等。高西可夫上將級大量採用最新開發的關鍵作戰裝備(例如偵測、作戰系統與Redut防空飛彈系統等);然而,這些都是先前未曾服役的全新系統,研製過程不斷面臨各樣的挑戰 ,導致整個高西可夫上將級的研發與建造進度不斷推遲。

由於高西可夫上將級飛彈巡防艦的進度不順 ,此時俄羅斯海軍急需快速獲得新艦來替換前蘇聯時代服役的主戰艦艇,遂看上了2000年代為印度建造的塔瓦級(Talwar class, Project 11356)飛彈巡防艦。在2010年10月8日,俄羅斯國防部與位於加里寧格勒的揚塔爾(Yantar)造船廠簽署合約,訂購首艘Project 1135.6M(後來又稱為Project 1135.6P)飛彈巡防艦 ,以印度塔瓦級飛彈巡防艦為基礎改良而來。首艘Project 1135.6M於2010年12月18日在揚塔爾廠安放龍骨,命名為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Admiral Grigorovich) ;由於此時印度購買的第二批塔瓦級正在揚塔爾廠建造中,船廠已經有正在運轉的生產線,因此船廠可以直接過渡到Project 1135.6M的生產作業,理論上可以節省生產成本並加快時程。

Project 1135.6M首艦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原訂在2012年10月下水,2013年10月服役 ,但實際上進度沒有這麼樂觀(Project 1135.6M相較於原本塔瓦級仍有好些變更,需要花時間設計,而且俄羅斯造船廠的造艦期程向來都比原訂計畫落後),最後在2014年3月14日才下水;原訂2015年8月交艦,實際上到2016年3月11日才舉行成軍典 禮;而二號艦埃森上將號(Admiral Essen)在2011年7月8日在船廠安放龍骨,比首艦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晚約七個月,最後在2016年6月7日服役,只比首艦晚3個月,顯示首艦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的確面曾臨一些工程上的延誤。遠本俄羅斯打算訂購六艘Project 1135.6M,全數裝備黑海艦隊 (原訂2014到2016年服役)。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三號艦命名為高爾查克上將號(Admiral Kolchak),由於在俄羅斯歷史上的爭議,所以稍後改用日俄戰爭期間陣亡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司令馬卡洛夫上將(Admiral Makarov )來命名。

Project 1135.6M由俄羅斯北方設計局(Severnoye Design Bureau)設計,是Project 1135克里瓦克級(Krivak)巡防艦家族的最新成員,功能涵蓋長程反艦攻擊、防空以及反潛等;其基本設計、動力系統與武器系統等都大致與 印度塔瓦級相同,採用烏克蘭曙光-機器設計科研生產聯合體(Zorya-Mashproyekt)提供的M7N.1E複合燃氣渦輪推進系統,由兩具DT-59.1(UGT16000)高速用燃氣渦輪以及兩具DS-71(UGT6000)巡航用燃氣渦輪組成) ;此外,以俄羅斯本國的同級設備取代塔瓦級上的各種印度國產電子裝備。

Project 1135.6M最大的變更,是將原本塔瓦級Shtil-1防空飛彈系統的3S90單臂飛彈發射器,換成 二組12聯裝3S90E冷射式垂直發射器(方形發射管),搭配9M317ME(Buk-M2) 防空飛彈,是先前9M317 飛彈(北約代號SA-N-12)的垂直化版本 。相較於原本的9M317,9M317ME的翼展縮小(尾部翼展從原本86cm減至82cm),尾部控制面可以折疊,以節省空間,使飛彈儲存筒尺寸得以縮小;同時,彈尾設置與尾舵連動的燃氣舵,具備向量推力控制(TVC)能力,飛彈垂直升空後得以大角度轉向目標。9M317ME尺寸與重量比原本9M317降低,彈體長5.18m,彈體最小直徑36cm,發射重量581kg,高爆戰鬥部重62kg,攔截 一般空中目標的高度範圍為海平面15m至15000m,攔截飛彈時的射高介於10~10000m,最小有效射程3500m,最大有效射程32~50km,最大飛行速率約4.5馬赫,末端速度約830m/s,發射的總體反應時間小於10秒。 雖然改成垂直發射,但9M317ME的導引體制仍維持不變(慣性導航+中途無線電上鏈修正+終端半主動雷達導引),艦上配備四座MR-90照射雷達。依照早期Project 1135.6M的模型,艦砲後方的B砲位打算裝置三組12聯裝Shtil-1防空飛彈的垂直發射器,但設計確定後只裝備兩組12聯裝垂直發射單元,共裝備24枚Shtil-1,不過仍與原本一座3S90單臂發射器的備彈量相同。此外,Project 1135.6M並沒有使用塔瓦級的CADS-N-1 Kashtan型砲彈合一近迫武器系統,而改用兩座構型簡單的AK-630防空機砲(設置在直昇機庫兩側),此外還有八具Igla-1E肩射短程防空飛彈。

前兩艘Project 1135.6M飛彈巡防艦分別在2010年12月與2011年7月開始建造,分別在2016年3月與6月服役,並且從2016年下旬開始陸續投入實戰部署,對敘利亞境內的ISIS組織發射巡航飛彈。相形之下,設計上更新穎先進的Project 22350雖然更早進入建造階段(首艦高西可夫上將號早在2006年2月就展開建造),到了2016年時仍面臨許多問題,尤其是關鍵的Redut防空飛彈系統研發測試工作屢屢受挫 (在2016年下半計畫遭到喊停重整),使得Project 22350首艦高西可夫上將在2017年前半都沒能進入服役。在俄羅斯海軍大部分主力水面艦艇嚴重老化的情況下,Project 1135.6M的出現可謂彌足珍貴。
 

相較於先前售予印度的塔瓦級,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最大的改進,就是以

圖中的3S90E垂直發射器來取代原本的單臂發射器,裝填垂直發射的9M317ME防空飛彈。

裝填反艦飛彈的3S14U1垂直發射器,攝於塔瓦級巡防艦。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

同樣配備此一武裝。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的雙聯裝533mm  DTA-53-11356魚雷發射器。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在發射RUB-6000反潛火箭。

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艦橋上的航行控制台

一艘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正垂直發射一枚Shtil-1防空飛彈;此時飛彈剛被彈出發射管,

本身續航發動機尚未點火。

 

 

俄烏衝突後的發展

2017年5月加里寧格勒的揚塔爾(Yantar)造船廠的照片,照片是停工的第二批Project 1135.6M

飛彈巡防艦的其中兩艘,左邊是五號艦Admiral Istomin(上層結構已經安裝,接近下水狀態)

,右邊緊鄰的是六號艦Admiral Kornilov(船體艦成並漆上白色塗裝,尚未安裝上層建築)。

 

長久以來,前蘇聯/俄羅斯的艦用燃氣渦輪都仰賴烏克蘭的國防產業,然而2013年烏克蘭爆發革命、親西方政府上台,隨後克里米亞宣布脫離烏克蘭並加入俄羅斯,加上東烏克蘭在俄羅斯支持下與烏克蘭政府對抗,這導致烏克蘭與俄羅斯決裂,連帶也影響到俄羅斯的軍備供應 。依照2015年6月的消息,俄羅斯副總統羅戈津 (Dmitry Rogozin)對外承認,俄羅斯與烏克蘭的交惡導致包含艦載燃氣渦輪在內仰賴烏克蘭供應的軍品來源中斷,俄羅斯軍工 正努力建立產能替代184項過去仰賴烏克蘭的產品(原本烏克蘭提供的艦用燃氣渦輪被俄羅斯聯合機械集團的產品取代),預計2018年實現燃氣渦輪的完全國產化,但這也意味著至少在2018年之前俄羅斯軍工無法繼續建成新軍艦,這也影響到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的建造進度 。前三艘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裝備的燃氣渦輪 機組在俄烏交惡前已經交付裝艦,但後三艘就無法取得烏克蘭製的燃氣渦輪機組(先前俄羅斯已經付款)。

在2015年7月1日,俄羅斯海軍司令維克托.契爾可夫上將(Admiral Viktor Chirkov )在聖彼得堡國際海事防務展(St. Petersburg International Maritime Defence Show,IMDS-2015)中表示,為了維持俄羅斯造艦的節奏(Project 20385、11356R、22350型號等都受到西方與烏克蘭動力系統來源中斷的影響),將在2015年內安放首艘新型Project 22800巡防艦的龍骨,總共將建造至少18艘。Project 22800完全採用俄羅斯國產設備,續航力1000海里,能持續作業30天,可進行水面作戰或攻擊沿岸目標,裝備長程攻擊性飛彈。維克托.契爾可夫上將也表示,用來替換烏克蘭產品的俄羅斯國產燃氣渦輪 (MR90的俄羅斯純國產版,詳見Project 22350高西可夫上將級飛彈巡防艦一文)將在2017底到2018年初左右就緒。

在2016年8月4日詹氏防務週刊(Janes)的報導,俄羅斯已經與印度達成協議,將第二批三艘仍在建造中的Project 11356R轉賣給印度。如同前述,由於烏克蘭方面不可能再供應燃氣渦輪推進系統,導致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R的建造工作無法推進;而用來替代的俄羅斯國產燃氣渦輪也無法在2019年之前就緒。因此,之前已經操作六艘同系列塔瓦級的印度,就成為很適合的轉口對象;由於塔瓦級的推進系統與之相同,因此印度可以在艦上安裝現有的庫存品,或者由印度方面向烏克蘭購買新品。依照詹氏的報導,此時俄羅斯已經交付印度12套備用的工具,而雙方也在商談將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M轉移到印度的船廠建成(包含安裝燃氣渦輪機組)。

依照2016年10月16日印度的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與印度總理穆迪(Narendra Modi)正式簽署了一項政府間協定(inter-governmental agreements,IGAs),包含三個價值100億美元的軍售,分別是五套S-400Triumf陸基防空飛彈系統、四艘Project 11356M飛彈巡防艦以及關於俄羅斯加入印度國產Kamov-226T直昇機計畫的策略聯盟協議等。其中,四艘Project 11356M飛彈巡防艦價值約30億美元,其中兩艘在俄羅斯完成建造,另外兩艘則在俄羅斯的協助下於印度本土建造。

然而,俄羅斯海軍十分反對把建造到一半的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M賣給印度。此時俄羅斯海軍操作的大型水面艦盡是都是前蘇聯時代服役的老艦,已經嚴重老化、接近使用壽限,亟需替換,而Project 11356M是俄羅斯此時唯一一種堪用的新造中/大型主戰水面艦艇;如果將這些已經建造到一半的船艦轉賣,勢將嚴重影響俄羅斯水面艦隊的更新。俄羅斯造船廠的工作效率並不理想 ,造艦週期長,例如Project 1135.6M已經算是相當成熟的設計,前兩艘從開始建造到服役仍花費了五到六年時間;如果轉賣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M,之後再為俄羅斯海軍建造新艦肯定會花更久的時間。

在2017年5月底,俄羅斯聯合造船公司(United Shipbuilding Corporation,USC)總裁阿列克謝·拉赫曼諾夫(Aleksey Rakhmanov)對俄羅斯媒體消息報表示, 由於俄羅斯國產版M70FRU和M90FR燃氣輪機組的初步測試結果相當成功,經過適當的測試與設計修改,原本停工的Project 11356M第四至六號艦會在2018年恢復建造工作。拉赫曼諾夫也表示,負責產製燃氣渦輪的俄羅斯廠商在基礎設計時已經考慮到與現有艦艇的配合, 因此不需要對當前幾種艦艇的結構進行重大修改。 聯合造船公司透露,由兩部M70FRU燃氣渦輪機組串連的機組,是Project 11356M新推進系統方案的核心;初步估算,這樣的機組能確保 輸出14000軸馬力,能使船艦加速到30節,並達到4850海里的續航力,足夠從俄羅斯波羅的海艦隊的主要母港波羅的斯克(Baltiysk) 航行到俄羅斯在敘利亞的主要軍港塔爾圖斯(Tartus),中途不需要整補加油。 阿列克謝·拉赫曼諾夫也指出,恢復造艦工作的前提不僅僅是發展出燃氣渦輪機組而已, 造船廠也必須恢復所有主要次系統的供貨,必須能滿足相對應的保固期、使用壽命、儲存壽命等條件。

如果第二批Project 11356R的建造工作可以回到常軌,就不必轉賣給印度。專家亞歷山大·莫戈戈維亞特(Alexander Mozgovoy)對俄羅斯消息報,繼續完成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R是受歡迎的,俄羅斯海軍亟需要這批艦艇;「如果把它們賣給印度,俄羅斯會損失三艘好船。這些是可以在地中海、大西洋北部與中部作業的艦艇,俄羅斯今天迫切需要這種戰艦」。 隨後在2017年7月聖彼得堡海事防衛展(IMDS-2017)期間,俄羅斯海軍副司令Viktor Bursuk中將表示,第二批三艘Project 11356M完工後將加入俄羅斯海軍服役,部署於黑海艦隊。

不過,最後俄羅斯似乎仍會將兩艘原本是為俄羅斯海軍建造的Project 11356M出售給印度。在2018年2月底,消息傳出印度已經與俄羅斯完成簽約,增購四艘Project 11356M巡防艦,價值約2000億盧比(約30億美元),平均每艘500億盧比(7.75億美元);其中,前兩艘是由楊塔爾造船廠建造,原本是俄羅斯海軍訂購的艦體,後兩艘則技術轉移到印度果阿造船廠(Goa Shipyard Ltd。GSL),預定2020年左右開工,在2026、2027年交付。

在2021年10月28日,已經轉賣給印度的第四艘1135.6M巡防艦Admiral Butakov

,以新買主印度海軍Tushil號的身份,在俄羅斯楊塔爾造船廠舉行下水

儀式;這是該艦的第二次下水。Tushil號是印度海軍第七艘1135.6型艦。 

在2018年10月28日,印度經濟時報報導,俄羅斯和印度正式簽署了一項價值相當於9.5億美元的協議(2018年11月20日完成簽署),向印度供應兩艘Project 1135.6M軍艦(由俄羅斯楊塔爾船廠建造),預定在2022年之前交付;這兩艘原本是楊塔爾廠為俄羅斯海軍建造的Admiral Butakov跟Admiral Istomin,因為艦上採用的烏克蘭燃氣渦輪貨源中斷而喊停。印度另外與烏克蘭簽約購買艦上所需的燃氣渦輪主機,由印度購得後送到楊塔爾廠裝艦,兩艦預定2022年交付印度海軍。印度將原Admiral Butakov艦命名為Tushil,2021年10月28日下水(轉手並完成改裝後二次下水);原Admiral Istomin艦則命名為Tamala。在2022年11月18日,俄羅斯TASS新聞社報導,楊塔爾船廠總裁Ilya Samarin表示,Tushil號會在2023年交付印度。

而後續兩艘Project 1135.6M轉移到印度果阿造船廠建造,在2020年12月切割第一塊鋼板展開製造,預定在2026、2027年交付。

實戰記錄

在2016年11月,格里戈洛維奇上將號被部署在地中海,隨即在11月15日朝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IS)恐怖組織目標發射口徑(Kalibr )巡航飛彈,這是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首次實戰任務。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片面承認從烏克蘭頓巴斯(Donbas)區域分離的頓內次克(Donetsk)、盧甘斯克(Luhansk)(2014年) 為獨立國家兩天後,以對烏克蘭進行非軍事化為由,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烏全面開戰後,黑海艦隊的三艘格里戈洛維奇上將級巡防艦也投入作戰。

4月12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布巡防艦發射防空飛彈擊落烏克蘭TB2無人機的

畫面,就是一艘格里諾維奇級巡防艦埃森上將號發射Shtil-1防空飛彈。

在2022年4月5日,烏克蘭宣稱以岸基P-360海王星(Neptune)反艦飛彈擊傷了在黑海作業的埃森上將號(Admiral Essen),不過沒有任何證據。隨後在4月12日左右,俄羅斯國營電視台公布視頻,俄羅斯海軍一艘巡防艦在克里米亞外海發射防空飛彈,擊落一架烏克蘭使用的土耳其製TB2(Bayraktar)無人機,新聞視頻就是一艘格里諾維奇上將級發射Shtil-1防空飛彈的影片。

烏克蘭海王星反艦飛彈的發展工作在2015年展開,由位於基輔的盧赫設計局(Luch Design Bureau)負責設計,以前蘇聯3M24 Uran(北約代號SS-N-25「彈簧刀」,Switchblade)反艦飛彈為基礎,更新導引系統並延長射程。海王星反艦飛彈在2016年3月22日進行首次試射,2018年1月30日與2019年4月6日都試射成功,2019年12月開始交付烏克蘭部隊;2021年3月起,烏克蘭海軍岸防部隊首次接收海王星反艦飛彈。海王星反艦飛彈全長5.05m,重870kg,戰鬥部約重150kg,推進系統為固態助升火箭加上渦輪續航發動機,導引機制包括中途慣性導引與終端主動雷達尋標器,最大射程280km。一個岸基海王星飛彈單位包括稱為運輸/舉升發射系統(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s,TEL)的飛彈發射車(底盤是USPU-360,搭載四聯裝飛彈發射器)、飛彈運輸/裝填車(使用TZM-360底盤)、RCP-360指揮控制車等。

莫斯科號被擊沉事件

在2022年4月13日,烏克蘭國防部顧問Anton Gerashchenko宣布,在晚間發射兩枚P-360海王星反艦飛彈,擊中了在敖德薩(Odessa)外海的黑海艦隊旗艦──排水量12500噸級的俄羅斯阿特蘭級(Project 1164 Atlant,北約代號光榮級,Slava class)巡洋艦莫斯科號(Moskva 121),該艦嚴重受損。在4月14日,烏克蘭敖德薩州長Maksym Marchenko在推特上透露,烏克蘭先以一架TB2無人機前去分散莫斯科號的注意力,趁著莫斯科號對付無人機時,從尼可拉耶夫(Nikolaev)到敖德薩(Odessa)之間的反艦飛彈單位發射兩枚海王星飛彈攻擊,飛彈擊中莫斯科號右舷,隨即發生嚴重爆炸,莫斯科號向一邊傾斜,艦上人員已經棄艦。有消息指出當地時間4月13日凌晨1時5分至14分左右,截收到莫斯科號以摩斯電碼發送「SOS」求救信息,顯示情況危急,且主要通信系統已經失去作用;隨後凌晨2時到3時,一艘土耳其船隻從莫斯科號救起54人。在4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也證實,莫斯科號發生彈藥爆炸嚴重受損,艦上人員已經撤離;隨後俄羅斯國防部表示,該艦彈藥庫已經不再爆炸、火勢熄滅,正採取行動將該艦拖回克里米亞的賽瓦斯波多爾基地,艦上人員都已經疏散到黑海艦隊其他船艦上;然而4月14日稍晚,俄羅斯國防部證實,由於風浪使船體失去穩定,莫斯科號在拖帶途中沉沒。這是1982年5月福克蘭戰爭期間阿根廷海軍巡洋艦貝爾格拉諾上將號巡洋艦(ARA General Belgrano)遭皇家海軍核潛艦擊沉40年後,再次有巡洋艦在戰爭中被擊沉。依照4月13日衛星影片,正在燃燒中的莫斯科號巡洋艦位置在敖德薩外海約50海里處,顯示烏克蘭海王星反艦飛彈單位執行了一次超水平線(OTH)攻擊。稍後4月20日英國Times報導,在莫斯科號被擊中之前數小時,一架美國海軍P-8A海洋巡邏機通過該艦100海里以內空域,因此美軍可能事先將莫斯科號位置的情報提供給了烏克蘭,烏克蘭決定執行作戰計畫攻擊莫斯科號、派遣TB-2無人機前去標定並發射海王星反艦飛彈;不過美國海軍拒絕評論此事(至此美國軍方都未承認分享戰場情報給烏克蘭)。在2022年4月22日,俄羅斯宣布莫斯科號在攻擊中有1人確認死亡、27人失蹤,總共有396人被救起。

依照由救援船隻拍攝的照片,莫斯科號當時已經進水向左傾斜約25度,艦體中部仍在燃燒;最嚴重的火勢發生在左舷煙囪一帶,該處嚴重損毀、許多艙壁被炸飛(照片中仍有橘紅色火焰從艦內冒出),焦痕延伸到艦體,因此飛彈應該是從該處船舷水線附近命中,造成艦體破洞進水傾斜,並在機艙部位引發重大火災,而上方AK-630防砲彈藥庫應該也被引燃,濃煙從左舷上甲板側邊通道的舷窗冒出;而艦體中部也出現縱向裂痕,龍骨可能已經損壞。

光榮級巡洋艦莫斯科號(121)在2022年4月13日凌晨遭到烏克蘭兩枚P-360

反艦飛彈擊中,4月14日在拖帶途中沈沒。此為一艘救援莫斯科號的船隻

拍攝的照片,莫斯科號仍在燃燒,向左傾斜25度;左舷中部(AK630防砲彈

藥庫一帶)嚴重受損,許多艙壁被炸飛,內部仍有熊熊火焰;側舷燒焦一直

延伸到艦體側面,因此飛彈可能命中此處水線部位造成進水傾斜,並引燃

主機艙(與燃油﹍以及左舷中部AK-630防砲彈藥庫;舷上甲板通道幾處

舷窗都有煙燻的痕跡,顯然是艦體中部大火產生的濃煙一路擴散。

機庫左側的SA-N-4發射器並未從筒狀彈艙升起備戰,直昇機庫上方負責

導引SA-N-6防空飛彈的3R41 Volna射控雷達也停在定位,沒有工作備戰

的跡象,似乎意味該艦在無警覺的情況下遭到反艦飛彈命中。

 

在2022年5月6日,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報導,一位不具名的官員透露,在烏克蘭攻擊莫斯科號之前,美國的確有與烏克蘭分享情報;在攻擊之前,烏克蘭曾詢問美方,當時在敖德薩南方海面上的是什麼船,而美國識別這是莫斯科號並告訴烏克蘭,並且協助烏克蘭確認莫斯科號的位置;隨後,烏克蘭就標定了莫斯科號。然而,這位官員強調,當時美方不知道烏克蘭打算攻擊莫斯科號,並且完全沒有參與烏克蘭方面的決策。官員表示,美國分享海上情報態勢給烏克蘭,是為了協助烏克蘭防衛自己,因為俄羅斯在黑海上的船艦發射巡航飛彈攻擊烏克蘭境內目標,並協助俄羅斯的兩棲登陸作戰。在2022年5月5日,五角大廈發言人John Kirby回應稍早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提供情報協助烏克蘭攻擊戰場上的俄羅斯將領時表示,美國的確有向烏克蘭分享即時情資,但並沒有透露這些情報如何被烏克蘭利用。白宮國安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發言人Adrienne Watson也否認美方提供情報讓烏克蘭暗殺俄軍將領。 

在2022年9月中旬,俄羅斯海軍公布莫斯科號被擊沉的報告;該報告稱,老舊的莫斯科號部署到黑海時,無論是艦體、機械以及作戰裝備的狀況都非常差。艦上雖有三層防空隙統,包括S300長程防空飛彈、OSA-M(SA-N-4)近程防空飛彈系統以及六座AK-630 30mm自動防空機砲,然而SA-N-4飛彈系統完全無法使用,六門AK-630之中只有一座可用,其餘五座都當作備料來源;而S300防空飛彈的雷達與通信系統會相互干擾,因此平時S300不會打開。艦首AK-130雙聯裝130mm艦砲液壓系統洩漏,無法正常工作。船體方面,好幾個水密門被發現漏水或被撬開,原本額定應該安裝的500個滅火器實際上只裝備了50個;由於歷年來艦上竊盜行為猖獗,艦上所有跟安全損管的裝備都被鎖在儲藏室裡,只有將官才有鑰匙,所以在緊急時根本派不上用場。推進方面,幾部主機早已超過10000小時運轉壽限而沒有更換,平時不啟動(緊急狀況下才會啟動),因此莫斯科號平時只能以一半的速率航行,艦上的發電機也已經接近役期極限。輪機控制系統中,大量指示燈號早已故障,表示艦上人員無法知道許多設備的實際工作狀況;艦上的熱管理系統(暖氣或散熱)也出現很大問題。船舵也存在問題,船艦最大只能偏轉20度。莫斯科號在1983年1月底服役,2022年被擊沉時艦齡高達40年,而且沒有獲得足夠的維護與升級(另兩艘姊妹艦曾陸續進行升級,但莫斯科號的電子系統基本還是維持服役初期的狀態),自然禁不起實戰中反艦飛彈的考驗。莫斯科號的主要長程防空雷達包括MR-710(北約代號Fregat-MA)、MR-800 Voshkod(北約代號Top Pair)都是1970年代水平的舊式拋物面天線雷達,工作距離遠但刷新速率慢,波束也寬,對於快速接近的小型目標的反映與刷新速率都不足;艦上防空飛彈都不適合接戰低空目標,即便是短程的SA-N-4(9K33 Osa),配套的4R33 Baza Pop Group型X(I/J)頻射控雷達搜索距離30km(H頻)、追蹤目標距離20km(J頻),但最低使用高度達60m,根本無法有效接戰掠海反艦飛彈。

2022年12月13日烏克蘭公布的海王星反艦飛彈發射照片,據說就是4月13日

下午 擊沉莫斯科號的那次發射。

在2022年12月13日,烏克蘭媒體披露了更多攻擊莫斯科號的細節。烏克蘭國產海王星反艦飛彈在2020年通過作戰測試評估,2021年開始生產,第一套岸基海王星飛彈系統在2022年2月20日交付,飛彈安裝於卡上的運輸/舉升發射系統(Transporter Erector Launchers,TEL);而數天後,俄羅斯就全面入侵烏克蘭,位於奧德薩的海王星飛彈工廠遭到俄軍飛彈攻擊而停擺。緊接著在2月底,剛部署的烏克蘭海王星飛彈單位攻擊了三艘從克里米亞出發、準備登陸烏克蘭南部的俄羅斯兩棲船艦;由於擔心擊中岸上建築物,飛彈發射後設定在120m高度飛行(而不是超低空),增加了被俄羅斯探測到的機率。烏克蘭這波發射的三枚海王星飛彈都被俄羅斯攔截,不過對俄羅斯產生嚇阻,取消了登陸行動。隨後海王星飛彈再次攻擊,但沒有造成損害,負責研製的基輔設計局(Kiev Design Bureau Luch)親自檢驗並發現一項戰鬥部引信出現技術問題(可能遭到蓄意破壞),隨後通過驗證驗證。在4月13日,一座烏克蘭的岸基雷達車突然發現距離120公里外的黑海海面上有一個大型目標,研判是莫斯科號;該報導稱,烏克蘭透過訂閱商業衛星偵測黑海的動態,一直都大概知道莫科號的位置;然而,商用光電/雷達衛星每天只有固定的時間飛過黑海海域,無法即時提供目標精確位置,所以不可能單靠這樣的資訊來發動攻擊;而在4月13日,這部岸基雷達車找到了莫斯科號的確切位置。此時莫斯科號雖然是在該雷達的水平線以外,但由於當天雲層高度等氣候條件配合之下,雷達波透過大氣導管效應傳遞到水平線以外並抵達了莫斯科號。隨後在下午4時左右,兩枚海王星飛彈從EL發射升空;原本烏克蘭想動用Bayraktar TB-2無人機去確認攻擊效果,但由於雲層過低,所以沒有得到批准(機上光電系統如要能確認,就必須低飛飛出雲層,如此高度過低很容易被發現並遭擊落)。該報導稱,由於無法派遣無人機去確認戰果,發射單位只能從海王星飛彈回傳的資料推測可能有命中;海王星飛彈回傳的彈道顯示,莫斯科號似乎嘗試躲往鑽油平台的雷達陰影,設法將飛彈誘往鑽油平台。雖然無法派出無人機確認,烏克蘭岸基雷達觀測到莫斯科號突然全速前進,附近的船艦也向它靠攏,代表莫斯科號可能在閃避。事後照片顯示莫斯科號被命中時,防空武器系統沒有啟動的跡象,因此該艦可能是在飛彈迫近時才發現,已經來不及啟動防空武器而只能進行迴避(如同前述,莫斯科號大多數防空武器系統已經不堪用,S300防空飛彈因為電磁兼容問題,平時並不開機)。

此報導宣稱,從發現莫斯科號到發射飛彈攻擊,完全由烏克蘭自行完成,西方國家情報監視偵察(ISR)並沒有涉入;依照美國方面說法,烏克蘭當時有詢問美國,確認該目標為莫斯科號,但美方並沒有參與之後的攻擊行動。而早先敖德薩州長宣稱在攻擊前派出Bayraktar無人機前去莫斯科號進行標定或使之分心,也並不真實。由於發動攻擊時莫斯科號距離海岸較遠(水平線以下),艦上防空系統沒有啟動。莫斯科號被擊中後,當晚黑海突然出現一場風暴,使得破損的艦體進水加劇,使該艦人員無法挽救下沉中的船艦。隔天早上天氣放晴,在烏克蘭岸上可以看到莫斯科號燃燒的濃煙從海平面升起。

馬卡洛夫號成為黑海艦隊旗艦

莫斯科號被擊沉後,黑海艦隊改由Project 1135.6M巡防艦馬卡洛夫號(Admiral Makarov 799)作為旗艦。在2022年5月5日,烏克蘭總統顧問Anton Gerashchenko在他的Telegram頁面宣布,烏克蘭再次以海王星反艦飛彈擊沉了在敖德薩南方海面Zmiiny 島附近的馬卡洛夫上將號;俄羅斯海軍部署在克里米亞的船艦隨即趕去救援。不過後來並沒有任何其他證據證明烏克蘭成功擊中馬卡洛夫上將號。

2022年10月29日推特出現的烏克蘭無人艇攻擊在克里米亞半島

賽瓦斯波多爾軍港裡俄羅斯黑海艦隊船艦的影片,此畫面中出現的

是一艘Project 1135.6M巡防艦,很可能是旗艦馬卡洛夫海軍上將。

2022年10月29日推特上賽瓦斯波托爾遭收烏克蘭無人機攻擊之後的照片,

照片中疑似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的船艦似乎受損燃燒。 

在2022年10月29日凌晨,烏克蘭使用空中無人機(UAV)以及水面無人艇(USV)對克里米亞半島賽瓦斯波托爾;俄羅斯方面宣稱擊退了烏克蘭的攻勢,沒有受到損傷。推特上出現了烏克蘭無人水面艇在夜間攻擊在賽瓦斯波多的俄羅斯船艦的影片,包括攻擊疑似Project 11356M巡防艦(可能是馬卡洛夫號)以及一艘疑似Project 266M掃雷艇的船艦。隨後推特上出現了在賽瓦斯波托爾的黑海艦隊船艦在冒煙,旗艦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Admiral Makarov)似乎遭到炸傷冒煙。烏克蘭內務部長顧問格拉先科(Anton Gerashchenko)於10月29日在Telegram上發文稱,4艘在賽瓦斯波托爾的俄羅斯軍艦發生爆炸,包括1艘巡防艦和1艘登陸艦。之後馬卡洛夫上將號進塢維修。

2023年6月19日的衛星照片顯示,馬卡洛夫上將號艦首與艦尾漆成深色,

可能是想讓敵方攝影機誤判船艦長度。

2023年6月19拍攝到的衛星照顯示,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的艦艏和艦艉(直昇機甲板不為)都塗上較深色的偽裝,可能是想讓艦體在光學攝影機影像裡看起來更短,進而誤判(高估)與目標距離。

2023年9月15日的衛星照片中,馬卡洛夫號被兩艘拖船拖帶回賽瓦斯波托

軍港;由於前夜烏克蘭對賽瓦斯波托爾發動無人艇攻勢,馬卡洛夫號

可能被擊傷失去自主航行能力。

在2023年9月15日,路透社報導烏克蘭宣稱在14日以無人水面載具攻擊了位於克里米亞半島賽瓦斯波托灣(Sevastopol Bay)入口的俄羅斯海軍船艦,擊中了一艘東北風級飛彈攻擊艦Samun(MRK-17 Samun)的右後方;依照稍後出現的照片,該艦由拖船,只能由友軍兩艘拖船拖帶回賽瓦斯波托軍港,艇體下沉,似乎的確受損進水。此外,9月15日衛星照片顯示,馬卡洛夫海軍上將號巡防艦在兩艘拖船協助下(一前一後)返回賽瓦斯波托爾港,似乎也是被無人艇擊中失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