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MPS-1輕型空載多用途反潛系統

準備著艦的美國海軍SH-2F海妖式反潛直昇機。

一架SH-2F海妖式降落在早期派里級飛彈巡防艦的甲板上。早期派里級的設計仍是搭配LAMPS 1,之後才改成配合

LAMPS3/SH-60反潛直昇機,為此延長艦尾並增加RAST輔助降落系統。

澳洲海軍的SH-2G(A)超級海妖反潛直昇機,由於問題重重,在2008年3月遭到澳洲政府取消退貨。

最後這批直昇機在2013年4月以優惠價格轉賣給紐西蘭。

(上與下)紐西蘭也是SH-2G的用戶;2014年到2016年紐西蘭接手先前被澳洲退貨的11架SH-2G(A)後,成為SH-2G的最大使用國。

波蘭海軍也購入SH-2G,機體翻修自美國海軍庫存的SH-2F。

──by Captain Picard


 

LAMPS-1輕型空載多用途反潛系統

在196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 鑑於當時大量配備的無人駕駛遙控反潛直昇機(Destoryer anti-submarine helicopter,DASH),整體性能與可靠度都不敷任務需求,遂開始研發以有人直昇機為主的輕型空載多用途系統(Light Airborne Mutipurpose System,LAMPS)來取代DASH。此計畫分為兩個階段,LAMPS-1為以現有機種為基礎發展的過渡系統以供應急,而LAMPS-2(後來變成LAMPS-3)則為全新的系統。LAMPS-1的目標是能攻擊第一匯聲區外的敵方潛艦,而且能在較小型的驅逐艦與巡防艦上操作(當時的SH-3大型反潛直昇機只能在航空母艦上操作)。系統包括SH-2海妖式(Seasprite)反潛直昇機以及SQR-18拖曳陣列聲納 ;此時的聲納浮標信號處理系統相當笨重,無法裝置在SH-2上,必須以AKT-22資料鍊將聲納浮標傳來的信號傳回母艦,也意味著SH-2只能在母艦所處的水平線內作業。母艦 上的聲納浮標信號接收器為AN/SKR-4B(V),負責接收ATK-22資料鏈回傳的聲納浮標資訊,然後送入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早期的AN/SQS-54或者後期的AN/SQR-17)。日後正式的LAPMS-3/SH-60B反潛直昇機系統服役之後,SKR-4B也經過修改,使之能相容於LAMPS-3的資料鏈系統。

LAMPS-1早期的直昇機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為AN/SQS-54,日後被AN/SQR-17系列取代;AN/SQR-17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擴充功能,AN/SQR-17到(V)1只能處理直昇機聲納浮標的信號,(V)2就增加連接艦上SQR-18拖曳陣列聲納的信號介面,同時處理這兩種聲納的信號。日後AN/SQR-17也引進AN/UYS-1信號處理器來擴展處理能力,此種版本稱為AN/SQR-17A,AN/SQR-17(V)1、(V)2對應加入AN/UYS-1的版本分別稱為A(V)1與A(V)2。

SH-2D/F海妖反潛直昇機

SH-2由凱曼航太公司(Kaman Aerospace Corporation)生產,其前身是1959年6月1日首度試飛成功的HU-2K-1。HU-2K-1是凱曼航太為了競標美國海軍於1956年提出的海軍通用直昇機計畫而生,此型機必須能惡劣天候下,獨立於200英里半徑內進行海上救援;其他競爭對手包括波音、貝爾、賽考斯基等廠。HU-2K-1採用一具875馬力的GE公司T-58-GE-6渦輪軸發動機,使用後三點輪式起落架、四葉片主旋翼與三葉片尾旋翼等構型,機艙口配備救援吊車,前主輪罩還裝有氣囊,使直昇機可在水面降落。在1957年初,美國海軍宣布HU-2K-1獲勝;此外,美國海軍還採購航電經過簡化、不具備儀器飛行能力的HU-2K-1U。相較於HU-2-K1,HU-2-K1U省略了AN/APN-130對地測速雷達與AN/ASA-13導航電腦,戰術空中導航系統(TACAN)也以AN/ARN-52取代UY-2-K1的AN/ARN-21。依照1962年重整的美軍航空器命名標準,HU2K-1的編號改為UH-2A,而HU2K-1U改稱為UH-2B。第一架量產的UH-2A於1962年12月交付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總共訂購了88架UH-2A與102架UH-2B,從1962至1965年交付完畢。然而,由於當時美國國防部長麥納馬拉致力於降低軍隊發展經費與操作成本,成本相對高昂的UH-2A/B後續採購便遭到取消。除了美國海軍之外,美國陸軍也打算購買UH-2作為通用直昇機與火力支援的砲艇機,原本美國國會在1963年批准陸軍採購230架UH02,然而稍後甘迺迪總統遇刺五天後,繼任的詹森總統卻轉而將訂單變更給貝爾的UH-1。

歷經兩度打擊,凱曼航太元氣大傷。凱曼一方面開始將經營方向轉為次承包商,此外還繼續研究改良現役的UH-2A/B。在1965年3月,凱曼自費發展雙發動機版UH-2,使用兩具功率各1250軸馬力的T-58-GE-8B發動機。隨後,美國海軍也對雙發動機的UH-2產生興趣,在1966年首先訂購兩架雙發動機版的UH-2C的原型機,並從同年8月開始生產與改裝作業。美國海軍總共將59架UH-2A/B改裝成雙發動機的UH-2C戰鬥救援直昇機,除了發動機之外,並換裝四葉片尾旋翼,垂直尾翼也予以加寬,並加裝防護裝甲、自封油箱與一挺迷你機槍座,可遂行海上臨檢、戰鬥搜救等工作。在1969年,67架UH-2A/B被改裝為UH-2D,與UH-2C相較,省略了裝甲與武器。

在1960年代後期,美國海軍展開LAPMS-1反潛直昇機系統的招標。當時凱曼以UH-2D競標LAMPS-1,貝爾提出了UH-1,而賽可斯基則與英國偉斯特蘭一同提出大山貓(Lynx),波音與西德MBB則以BO-105競標。在1970年10月,美國海軍選擇了已經在美國海軍服役的UH-2D作為LAMPS-1的載台,並改稱為SH-2D,命名為海妖(Seasprite),主要任務包括反潛作戰(ASW)以及反艦監視暨目標獲得(Anti Ship Surveillance and Targeting,ASST),此外還可執行搜救、岸轟觀測、垂直補給、人員運輸、傷患後送等工作。

SH-2D是最早服役的第一批海妖,係以 海軍既有的HH-2D戰鬥搜救直昇機改裝而成,首先在1971年10月配屬於貝克納普號(USS Belknap DLG-26)飛彈巡防艦上。在1970年代初期,約有20架HH-2D被改裝成SH-2D。 SH-2D機體長11.7m(不含旋翼),動力為兩具GE公司的T-58-GE-8B渦輪發動機,每具推力1250馬力 ,最大起飛重量5805kg。機首下方裝備一具加拿大馬可尼(Canadian Marconi)生產的LN-66HP搜索雷達,用於搜索海面上的潛艦潛望鏡或呼吸管 ,天線寬度3英尺(91cm),每分鐘22轉,尖峰功率75KW,最大偵測距離72海里(133km);機身右側裝有AN/ASQ-81磁異偵測器(Magnetic Anomaly Detector,MAD),機體左側裝有一具15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可攜帶15枚AN/SSQ-47主動聲納浮標或AN/SSQ-41被動聲納浮標, 機上並配備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AN/ALR-54電子支援系統。 聲納浮標發射架必要時可拆除,加裝二具擔架或三個座位執行救難任務 。機上其他航電還包括AN/APN-182督卜勒導航雷達、AN/ARN-52戰術空中導航系統、AN/AYK-2導航電腦、AN/ARC-159超高頻無線電、AN/ARR-52聲納浮標接收器、AN/ASA-26B聲納浮標記錄器 、AN/SQS-54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AN/ARA-25超高頻定向儀以及AN/ATK-22聲納浮標資料鏈。機身兩側各有一個掛架,可掛兩枚MK-46魚雷或魚雷、 60加侖副油箱各一。此外,機身右側有一具可承受272kg的起重機,可執行吊掛運補任務 ,或者以機腹吊掛1814kg的物資。為了停放於狹小的機庫內,SH-2D的機鼻可向左右開啟折收,主旋翼與尾旋翼也可由人力進行折疊。

 在1973年,功能更完整的SH-2F推出 ,於1973年5月開始服役。相較於SH-2D,SH-2F換裝兩具推力各1350馬力的T-58-GE-8F渦輪軸發動機,並採用 新的凱曼-101型主旋翼系統,擁有鈦製旋翼槳轂和簡化的伺服襟翼控制系統,零件數量比原有旋翼系統減少2/3以上,使其操作壽命提高到3000小時,飛行性能與靈活度也有所提升;此外, SH-2F的尾輪較SH-2D前移1.83m,更便降落在小型艦艇上 。SH-2F機體長11.7m(不含主旋翼)/15.9m(含主旋翼),機身寬3.5m,機高4.72m,主旋翼直徑13.411m。SH-2F空重3191kg,任務起飛重量4400kg,最大起飛重量5806kg(服役初期),在最大重量並攜帶一枚魚雷時,能在距離母艦65km的距離外,持續作業1小時25分(如攜帶2枚魚雷,則降至1小時12分);若執行反艦監視暨目標獲得任務時,SH-2F攜帶兩具227公升副油箱,可在距離母艦130km以外滯空1小時40分鐘。在垂直補給作業時,SH-2F可攜帶907kg的物品,於1815km的距離連續進行八趟運補作業。

1971年初選擇SH-2為LAMPS-1的載台之後,美國海軍隨即開始發展更先進的LAMPS-2反潛直昇機系統。LAMPS-2打算配合的是1970年代開發的SQS-15拖曳陣列聲納,偵測距離達到第二匯聚區以上,遠高於LAPMS-1系統配合的SQS-26艦首聲納(只能達第一匯聚區)。當時美國海軍先委託凱曼公司改裝2架HH-2D來測試部分設備,包括APS-122機載雷達以及新的聲納浮標資料鏈(能傳輸聲納浮標與雷達資料);這兩架原型機被稱為YSH-2E,1972年3月開始試飛。除了YSH-2E之外,美國海軍也曾以機體更大的SH-3來測試LAMPS-2的概念。然而,以SH-2F直昇機的規模,以滯空1.5至2小時為基準的話,只能在船艦周圍30到40海里(55到74公里)的範圍作業,如果要離開船艦50海里(92.6公里)的範圍,作業時間就會降至1小時;而且SH-2F機上已經沒有空間再容納聲納信號浮標處理器,一旦飛出與母艦直接通信的範圍,就無法回傳聲納浮標資訊,失去了遠距離作業的意義。因此,美國海軍隨後就選擇以更大型的新機體來發展LAMPS-3(最後選擇了SH-60為機體),擱置了YSH-2E的發展計畫(原本美國海軍打算將20架SH-2F改裝為YSH-2E的標準)。

 從1973年5月至1982年, 美國海軍幾乎所有的H-2系列都改裝為SH-2F,其中82架由UH-2C、HH-2C、HH-2D等改裝而來,有17架改裝自SH-2D,另外有2架改裝自YSH-2E,總數104架,只有兩架H-2未受改裝;此外, 美國國會在1982至1986年還分別採購59架全新生產的SH-2F。美國海軍將SH-2F部署於中小型的巡防艦上,如諾克斯級與早期的派里級巡防艦。

SH-2F在往後的服役生涯中仍不段進行提升,提升範圍包括搜索雷達、資料鏈、電子戰、聲納浮標等。 在1985年10月新交付的SH-2F,最大重量已經增至6124kg,能攜帶兩具378公升的副油箱,執行反艦監視暨目標獲得任務的滯空時間增為2小時20分鐘,掛載兩枚魚雷的滯空時間增加20分鐘,不加油連續運補作業也增為10趟;此外,還可運用新開發的MK-50先進輕型魚雷,並加裝可用於吊放式聲納或MK-50魚雷的音響資料鏈,以及一具附有多功能顯示器的音響處理器。在1987年兩伊戰爭油輪戰期間,有16架SH-2F派往波灣地區進行海面監視與護航工作,這些SH-2F加裝了若干水面偵蒐/作戰與生存裝備, 包括位於機鼻下方的Hughes AN/AAQ-16前視紅外線(FLIR)、Sanders的AN/ALQ-144雙頻紅外線干擾系統、AN/ALE-39干擾絲/熱焰彈發射器、AN/ALR-66A(V)雷達警告器、Loral的AN/AAR-47飛彈警告器 、AN/DLQ-3飛彈警告暨反制裝置、Collins的AN/ARC-182加密UHF/VHF無線電等等 。SH-2F曾參與1987年的波灣護航活動、1991年沙漠風暴戰役,最後在1993年10月退出第一線,交棒給更新、更大型的LAMPS-3 SH-60B反潛直昇機。

SH-2G超級海妖反潛直昇機

美國海軍的SH-2G超級海妖。

在1985年,凱曼航太首度公開SH-2G超級海妖,是海妖系列的最新機型,換裝與SH-60B相同的T-700-GE-401渦輪發動機,每具馬力為1690匹, 並改用新的複合材料旋翼系統 ,耗油量降低20%以上,旋翼葉片操作壽命更長達10000飛行小時。在相同起飛重量與籌載(含兩具副油箱)的條件下,SH-2G相較於SH-2F,最大平飛速率增加了2至6節(4~11km/hr),靜止大氣下不使用預備油量的航程增加185km,滯空時間增加將近1小時;雖然SH-2G的爬升率比SH-2F稍微降低,但懸翔升限卻有所增加。SH-2G也擁有新的航電 與反潛裝備,包括MIL-STD-1553B資料匯流排、機載音響處理系統、座艙多功能顯示器、AN/ASN-150戰術資料管理系統 (TDMS,以兩套CP-1820電腦為核心)、新型聲納浮標信號處理系統等,此外沿用一些1991年波灣戰爭期間參戰的SH-2F加裝的設備如AN/AAQ-16前視紅外線(安裝在機鼻下方左側)、AN/ALQ-144雙頻紅外線干擾系統、AN/ALE-39干擾絲/熱焰彈發射器、AN/ALR-66A(V)雷達警告器等,而SH-2F的LN-66 HP對海搜索雷達與AN/ASQ-81(V)2磁異探測器(MAD)則繼續被SH-2G保留。受益於電子科技的進步,終於有體積夠小、適裝於SH-2G的聲納信號浮標處理系統問世,性能還比1970年代末期問世、被P-3C反潛機和SH-60B所採用的系統更強;如此,SH-2G終於能離開與母艦進行資料傳輸的範圍,自行投擲聲納浮標並獨自進行反潛作業。SH-2G使用CDC公司開發的UYS-503聲納信號處理器,搭配99頻道的ARR-84聲納浮標信號接收機以及與船艦反潛作戰系統傳輸資料的ATK-22(V)7數位資料鏈。UYS-503採用模組化架構,每個處理模組重44磅,早期版本由四個模組構成,能同時處理八個LOFAR或四個DIFAR被動聲納浮標信號(最多20分鐘聽音資料),或四個指向性主動聲納浮標或測距用聲納浮標(每個模組各處理一個),透過MIL-STD-1553B資料匯流排與機上的AN/ASN-150 TDMS整合,如此可透過TDMS在起飛前將任務相關資料輸入電腦,在任務期間結合直昇機位置資訊以及來自各種主/被動作戰感測器的資料(聲納浮標、MAD、吊放式聲納、機載雷達、電子支援裝置等)。之後改良的UYS-503(V)5則能同時處理32個被動指向性聲納浮標的資訊,此外還能同時處理聲納浮標和一組吊放式聲納與聲納浮標的資料,並透過聲音信號處理的演算法,融合多種不同來源的聲納資料成為整合的被動探測資訊檔案。2001年以後UYS-503引進商規組件(COTS)開放式架構,同時處理聲納浮標的能力提高到64個。

第一架YSH-2G原型機完成所有航電測試後,於1989年12月28日移交給美國海軍。 在1987年度,美國海軍訂購六架全新的SH-2G,並計畫將所有的SH-2F提升至SH-2G,總數最多可能達97架。在1992年度,美國海軍訂購24套SH-2G的套件 (只有六架前述的新造機體,其餘18架都以現役SH-2F機體翻修而來),在1994年6月全部完成。由於經費縮減且美國海軍將發展重點集中在LAMPS-3,加上操作LAMPS-1的艦艇 和SH-2F單位陸續退役, 後續的SH-2G升級計畫遂遭到取消,而僅有的這24架SH-2G在美國海軍預備單位服役至2001年5月退役,只在美國海軍服役7到8年。

雖然不受美國海軍青睞,然而凱曼航太仍設法拓展SH-2G的外銷市場。在1980年代後期,澳洲打算採購一批反潛直昇機,配屬於澳洲、紐西蘭 合作的紐澳軍團級(Anzac class)巡防艦,以及當時澳洲希望與馬來西亞一起合建的直昇機巡邏艦(OPV)。由於考量到必需在較小型的艦艇(OPV)上 起降,因此澳洲海軍打算挑選一種體型比SH-60B小一號的直昇機,因此很自然地找上了SH-2G。在1997年,澳洲與凱曼航太聯合 簽署SH-2G的採購合約,斥資6.67億澳元購買11架,稱為SH-2G(A),由美國海軍庫存的SH-2F 翻修改良而成。澳洲的11架SH-2G(A)原訂在2001至2004年陸續交機,不過由於計畫延誤,第一架直到於2003年10月13日才交 給澳洲海軍

這批SH-2G(A)面臨重重問題,總共被澳洲海軍歸納出四十多個 缺點, 其中最嚴重的是機上重要的整合戰術航空電子系統(ITAS)無法如期如質完成 。一開始由於皇家澳洲海軍希望SH-2G(A)能在不影響反潛能力的情況下仍可掛載反艦飛彈,但SH-2G(A)體型較小,無法同時攜帶反潛裝備與反艦飛彈升空;為此,凱曼航太決定減少機上機組人員編制,由原本兩人(駕駛與武器管制員)減為一人,而為了讓駕駛能有效身兼武器管制人員的工作,機上就需要配置更精良的整合戰術/飛航系統並包含自動駕駛功能,這就是ITAS的功能,但凱曼並不擅長於開發關於自動駕駛的系統。IATS的承包商 是美國Litton綜合系統公司,但該公司中途抽腿,不僅使ITAS無法即時完成,連帶也使周邊相關系統的整合無法進行。Litton退出後,ITAS的研發工作由諾格集團以及CSC澳洲分公司接手,研發進度落後約五年;由於缺乏完整的ITAS(例如其自動駕駛系統一直無法通過澳洲民航局的安全測試),不僅使已交付澳洲的SH-2G無法有效運作,甚至影響到飛行安全。此外 ,澳洲海軍批評SH-2G(A)在惡劣天候與低能見度情況的值勤能力不佳,這些使得澳洲的SH-2G機隊無法執行原訂任務,淪為「只能在良好天候出勤的運輸直昇機」 。

在2006年5月,澳洲海軍的SH-2G遭到停飛。在2006年6月,ITAS通過了CSC的測試,卡曼公司宣稱能讓澳洲的SH-2G機隊在2006年底完成所有的系統整合並達到全功能運作 ,然而這張支票並沒有兌現。至2007年2月,SH-2G(A)計畫已經進度落後達六個月,支付預算達11億澳幣;如果要繼續解決所有問題, 則澳洲海軍起碼還需要再花費4500萬澳幣與29個月,整個機隊真正形戰力的時間不會早於2010年。此時,澳洲政府開始全面檢討SH-2G(A)計畫,內部也已經有取消超級海妖計畫、將 現有機體拆解 或退貨的呼聲;不過在2007年5月25日,澳洲政府仍表示繼續支持超級海妖計畫,並擬定一連串後續修改與復飛計畫。然而隨著稍後澳洲大選之後 工黨政府上台,SH-2G(A)已經完全得不到支持。在2008年3月5日,澳洲政府正式取消SH-2G(A),將資源集中在現有的S-70B-2機隊上;而原本操作SH-2G(A)的805中隊也在同年6月26日解散。 澳洲與凱曼公司達成協議,在2011年前將已交付的11架SH-2G退還凱曼,凱曼則需在2013年前償付3700萬美元給澳洲,其中2011年3月以前需償付2500萬美元,在2012與2013年各支付600萬美元,整個過程在美國國會的監視下完成

凱曼希望能儘速將這批遭到退貨的SH-2G脫手 ,以取得償付澳洲政府的資金,故希望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吸引若干東歐新進北約成員的青睞,在2008年9月還將SH-2G送至羅馬尼亞參加黑海防衛貿易展 。最後,這批直昇機在2013年4月以相當於2.2億元澳幣的優惠價格轉賣給紐西蘭(見下文)。

在澳洲訂購SH-2G(A)的同時。紐西蘭也與凱曼簽約購買5架SH-2G,價值1200萬紐幣,於2001年中期至2003年2月交機完畢,取代了紐西蘭海軍原有的SH-2F。不同於SH-2G(A),紐西蘭的SH-2G是新造機體,航電裝備也不相同,不若澳洲般增加許多全新研製的系統。紐西蘭海軍原本就有操作SH-2F,因此引進SH-2G可節省不少後勤與訓練的功夫。紐西蘭的兩架SH-2G部署於兩艘提.卡哈級巡防艦(紐澳軍團級的紐西蘭版),另有兩架部署於2007年服役的坎特伯雷號(HMNZS Canterbury  L-421)多功能支援艦上。在2012年5月,紐西蘭的國防部長 Jonathan Coleman表示,紐西蘭內閣已經授權國防部與凱曼協商,購入被澳洲退貨的那11架SH-2G(A)機體,估計花費1.3至2.3億紐幣;在2013年4月19日,紐西蘭當局正式決定購入這11架SH-2G,花費2.42億紐幣 ,並改稱SH-2G(I)。依照2008年幣值,這11架SH-2G(I)的價值約14億紐幣,因此凱曼算是流血將這批直昇機脫手。這11架先前為澳洲翻修但使用時數極低的SH-2G將替代皇家紐西蘭空軍現有的5架海妖,8架保持現役,其餘三架當作備料;而先前機上未開發成功的ITAS系統則被移除,使這批SH-2G恢復到較簡單的構型,而紐西蘭也仍會照舊編制三名機組人員來操作。這批直昇機於2014年下旬開始交付紐西蘭空軍 (首批在2015年初由紐西蘭空軍接收),2016年交付完畢。 在2013年11月,紐西蘭與挪威康斯堡航太防衛( Kongsberg Defence Systems)簽約購買一批企鵝(Penguin)Mk 2 Mod 7 反艦飛彈來裝備SH-2G(I),連同訓練模擬器,價值約2.42億紐幣(約2.06億美元)。

除了紐、澳的銷售案之外,埃及也在1995年購買10架SH-2G,由美國海軍庫存的SH-2F機體改裝而成,配備 AQS-18A 吊放式聲納,從1997年開始交機;而新近加入北約的波蘭,也購入四架由庫存機翻修的SH-2G,配備於兩艘購自美國的二手派里級飛彈巡防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