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級快速遠征運輸船/貝賽斯達級遠征醫療船

美國海軍首艘聯合高速艦(JHSV)先鋒號(USNS Spearhead JHSV-1)於2011年9月13日在澳洲Austal位於

美國的船廠下水。右邊廠房裡是建造中的獨立級濱海戰鬥艦科羅拉多號(USS Coronado LCS-4)。

由正面看先鋒號

先鋒號正進行車輛裝卸作業。

先鋒號艦尾的折疊式坡板正在升起。

(上與下)由後方看先鋒號。右側是供車輛進出的折疊式坡道。

俯瞰高速航行的先鋒號。

\

(上與下)先鋒號正進行直昇機起降作業。攝於試航階段。

獨立級濱海戰鬥艦的科羅拉多號(USS Coronado LCS-4)以及先鋒級的米利諾基特號(USNS Millinocket EPF-3 ex-JHSV-3)

,這兩種美國海軍21世紀前期的高速船艦都由Austal廠建造。

美國海軍原本打算在第五艘聯合戰區高速艦聯合高速艦特倫頓號(USNS Trenton EPF-5)上測試電磁軌道砲原型,

利用該艦寬廣的甲板空間來裝置電磁砲與供電模組等。此為JHSV設置電磁軌道砲的想像圖。 然而,由於美國海軍

調整電磁砲的研究方向與優先順序,這個海上試射計畫遭到擱置。

在2018年6月的波羅的海多國演習(Baltic Operations ,BALTOPS)中,先鋒級的卡爾森市號(USNS Carson City T-EPF-7)

裝載Remus-100、Remus-600水下無人載具(UUV)等設備,首次進行反水雷作戰測試。

此照片攝於2018年6月2日演習之前的準備階段,碼頭邊的黃色物體就是Remus-100、Remus-600無人載具。

在2019年10月底,先鋒級的米利諾基特號(USNS Millinocket T-EPF 3)以及獨立級濱海戰鬥艦的蒙哥馬利郡號

(USS Montgomery LCS-8)一同在南中國海進行演習;另外還有兩艘汶萊海軍船艦KDB Syafaat與KDB Darulaman

參與了演習。

2021年8月25日,先鋒級的柏林頓號(USNS Burlington T-EPF 10)在海地外海,準備對當地在8月14日強烈地震後

進行人道支援。

試航中的第13艘先鋒級阿帕拉契號(USNS Apalachicola T-EPF-13),攝於2022年。阿帕拉契號是

第一艘擁有自主航行能力的同型艦,也是此時美國海軍能夠自主航行的最大型船艦;艦上其他

新能力包括起降MV-22傾斜旋翼機、收放11公尺長RHIB小艇的能力。

奧斯特美國分公司在2018年上旬公佈的先鋒級遠征高速船醫療船版本;相較於原本先鋒級,此版本醫療船

外型除了艦首改為封閉式之外,其餘基本相同。在2021年3月初,美國海軍宣布,遠征運輸船第二批

(EPF Flight II,EPF-14、15)會變更設計,強化醫療機能,支援陸戰隊的遠征基地作戰(EABO)。

(上與下二張)奧斯特美國分公司在2023年5月新家坡海事國防展(IMDEX 2023)展出的遠征醫療船模型

(上與下)2023財年起,美國海軍開始編列建造四艘衍生自先鋒級的貝賽斯達級遠征醫療船(EMS)。

此為2023年11月雪梨印太防務展公布的EMS想像圖;跟先前的版本相叫,此版本艦首設計經過修改,

改為類似斧型首的逆船舷設計。

──by captain Picard


(1) (2) 

 

 

先鋒級高速遠征運輸船(JHSV/EPF)諸元

尺寸(m) 長103m 寬28.5 吃水3.83
排水量(噸) 1515
動力系統 MTU 20V8000 M71L柴油機*4

水噴射推進器*4

航速(節) 43~45
續航力(海里) 1200/35節
組員 41(含22名民間雇員)
籌載量 士兵312名(短程)/102(14天)

籌載635噸

自衛武裝 12.7mm機槍*4

 

貝賽斯達級遠征醫療船(EMS)諸元

尺寸(m) 長110m 寬31.5 吃水4.6
排水量(噸)
動力系統 MTU 20V8000 M71L柴油機*4

水噴射推進器*4

航速(節) 30以上
續航力(海里) 5000/18節
組員 船員/醫療人員/航空人員:共223
醫療設施 急性照護病床 x 34 急性隔離隔離病床 x 6 加護病房(ICU)床位 x 14 隔離加護病房床位 x 6 手術室 x 3
自衛武裝

 

先鋒級高速遠征運輸船清單(建造廠商:Austal USA, Mobile, Alabama)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交付時間 備註
T-EPF-1 ex- JHSV-1 Spearhead 2008/11 2010/7/22 2011/9/13 2012/12/5  
T-EPF-2 ex- JHSV-2 Choctaw County ex-Vigilant 2010/1/28 2011/11/8 2012/10/1 2013/6/6  
T-EPF-3 ex- JHSV-3 Millinocket ex-Fortitude 2010/10/29   2013/6//5 2014/3/21  
T-EPF-4 ex- JHSV-4 Fall River 2010/10/29 2013/5/20 2014/1/16 2014/9/15  
T-EPF-5 ex- JHSV-5 Trenton 2010/10/29 2014/3/3 2014/9/30 2015/4/13  
T-EPF-6 ex- JHSV6  Brunswick 2011/6/30 2014/12/2 2015/5/19 2016/1/14  
T-EPF-7 ex- JHSV-7 Carson City 2011/6/30 2015/7/31 2016/1/20 2016/6/24  
T-EPF-8 ex- JHSV-8 Yuma 2012/2/27 2016/3/29 2016/9/17 2017/4/21  
T-EPF-9 ex- JHSV-9 Bismarck 2012/2/27 2017/1/18 2017/6/7 2017/12/9  
T-EPF-10 ex- JHSV-10 Burlington 2012/12/10 2017/9/26 2018/3/1 2018/11/15  
T-EPF-11 Puerto Rico 2016/9/15 2018/8/9 2018/11/13 2019/12/10  
T-EPF-12 Newport 2016/9/15 2019/1/29 2020/2/20 2020/9/3  
T-EPF-13 Apalachicola 2019/3/25 2021/1/21 2021/11/17(11/13洗禮)
T-EPF-14 Cody 2019/3/25 2021/1/26 2023/2/25洗禮 2024/1/12 醫療強化型
T-EPF-15 Point Loma 2021/2/26 2023/6/28     醫療強化型
T-EPF-16 醫療強化型
貝塞斯達級遠征醫院船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交付時間  
EMS-1 ex-T-EPF-17 Bethesda          
EMS-1 ex-T-EPF-18          
EMS-1 ex-T-EPF-19          

在2004年,美國國防部決定將美國海軍HSV/HSC與陸軍TSV高速運輸船隻的 計畫統一由海軍辦理,成為聯合高速艦(JHSV)。在2006年5月,美國海軍宣布JHSV計畫達到里程碑A( Milestone A ) ,由美國海軍艦船項目執行辦公室(PEO)的戰略與戰區海運項目辦公室(代號PMS 385)負責,隨即展開招標;總共有美國本土的通用動力貝斯鋼鐵造船廠(Bath Iron Works,BIW)與澳洲Incat、Austal公司參與競標,其中Austal與通用BIW廠在美國LCS多功能近岸戰鬥船艦計畫中是合作伙伴 ,提出的設計是小水面雙體船,而Incat則提出該廠拿手的穿浪雙體設計。美國海軍在2008年初與各入圍競爭廠商簽署JHSV的第一階段(Phase 1)先期設計合約。 在2008年11月,美國國防部宣布由Austal公司獲勝,並與該公司簽署價值1.85億美元的首艘JHSV細部設計與建造合約,並在2009至2013預算年度內享有建造後續9艘同型艦的優先選擇權 (價值約16億美元),這是Austal公司成立以來獲得的最大規模訂單。拿下JHSV訂單後,1999年才成立的Austal美國分公司 (位於阿拉巴馬州)已經在美國海軍造艦市場中站穩了腳步。

Austal能獲得合約,主要關鍵在於該公司到決標時為止,都能依照進度、在預算內完成建造計畫;近年來美國海軍各項主要造艦計畫經常面臨進度落後、預算嚴重超支的困境,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風暴又讓國防預算更加緊繃,因此美國國防部顯然最希望能在時程與進度內完成合約的廠商 ;此外,由於JHSV強調載運空間而非特高的耐海程度,因此相對簡單便宜的小水面雙體船便比較受到青睞。為了節約成本,JHSV採用已經在民間市場有營運實績的商規設計為準 ,不過仍符合美國驗船協會(ABS)的高速軍用艦艇規範。在JHSV團隊中,由Austal船廠作為主承包商,Austal JHSV平台系統工程暨先進動力資訊系統( GDAIS )公司(後併入通用動力任務系統, General Dynamics Mission Systems ,GDMS)負責船艦內部所有電子系統與平台管理的設計與整合測試。在2009年4月28日,Austal廠完成JHSV的初步關鍵設計評審(ICDR)。

基本設計
 

Austal繪製的JHSV想像圖,採用雙胴體構型,能搭載直昇機。

JHSV艦尾設有可折收的斜向坡道,供車輛裝卸之用。

試航中的先鋒號(USNS Spearhead EPF-1 ex- JHSV-1)

 

JHSV的船型設計以Austal美國分公司先前建造的夏威夷高速渡輪(Hawaii Superferry)為基礎。JHSV能藉由可迅速拆裝的任務模組,執行各類不同的任務,包括快速運輸、掃雷指揮、作戰指揮、海上快速緝捕、打擊海盜、快速搜救等等,此外還可將傷患高速轉運至後方設備完善的醫療船上。依照美軍的規格,JHSV的艦體長度約450呎(137m),吃水需低於15英尺(4.57m,舷寬以順利通過巴拿馬運河為準;依照Austal的規劃,JHSV長度約103m,寬28.5m,吃水3.83m),排水量約1515噸。

JHSV採用與先前策略聯盟號類似的動力系統架構,包括四具MTU 20V8000 M71L柴油主機,透過四套ZF 60000NR2H減速齒輪驅動四具水噴射推進器 ,主機與傳動系統設置在兩側潛體的兩個機艙內,機艙的監控完全自動化。駕駛台位於船艛前上方,視野極為寬廣,僅需三名人員值班操作,便能透過平台管理系統控制全船所有航行、操控、通信與監視機能。JHSV艦上起居空間可容納46名人員,不過一般而言只編制26人;艦上編制人員的起居空間舒適,與民間船隻同級。JHSV在不需燃料補給的情況下,能 搭載635噸籌載並持續以35節的航速航行1200海里,最大航速約43節。

JHSV艦上設有一個容量1863平方公尺的多用途車庫甲板,挑高4.75m,內部提供的迴轉半徑約26.21m,具備高度運用彈性,能依照需求容納重型的裝甲車輛、輪車或其他裝備,或者用來加裝人員舖位。艦內的標準配置是104個臥舖與312張 與客機經濟艙同級的座椅,因此標準的長程運輸人數(為期14天)為至少102人,短程運輸則為312人;當然,也可視需求對臥舖或座椅進行調整。艦上設有寬廣的飛行甲板,雖然採用商規製造,但必須通過美國海 軍海上空中系統指揮部(NAVAOR)的飛行甲板認證(Level 1 Class 2 Certified Flight Deck),能起降CH-53等級的重型直昇機。艦尾設有可回收的滾裝(RORO)坡道,伸展時與右舷成45度夾角,和碼頭車道連接,可承受100噸重量,足以讓M-1A2等級的主力戰車進出;而艦內的車庫甲板則需採用模組化設計,能根據不同需求進行必要改裝。此外,艦上也設有大型起重機,能獨自進行船艦與碼頭之間的物資裝卸。JHSV的吃水限制與滾裝坡道等設備,使其能在全世界大多數港口──尤其是若干落後地區設備條件較差的港口──順利進行物資裝卸作業。 

JHSV艦上的資訊管理與電子系統由GDNS整合開發,採用開放架構計算環境(Open Architecture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OPEN CI ),與通用、Austal美國分公司合作建造的獨立級( Independence class )濱海戰鬥艦類似,能快速變更或升級任務能力。艦上的資訊與電子系統都採用已經驗證、具有創新的軟硬體技術,能夠直接無縫使用,不需要額外的從頭研發工作。艦上的整合資訊、電子系統架構包括船艦計算機環境、內部與外部整合通信網路、電子化導航(整合有美國海軍電子海圖顯示與訊息系統,ECDIS-N)、航空管制系統、船艦系統遠端監控、娛樂、訓練系統等。

一如軍事海運司令部的所有船隻,JHSV沒有大型固定式武器系統。艦上可設置四挺人力操作的M2 12.7mm重機槍,位於艦首以及艦尾兩側的平台上。

過去美國陸軍主力的重裝機械化部隊只能以傳統船舶來運送主要 的裝備與物資,其航速非常慢;因此,人員與輕型物資往往透過空運(美軍運輸機或承租民航機)先行抵達戰場,而此等複雜的分批運送作業便需要冗長的欺敵、集結、裝卸重整以及繁瑣的行政程序;即便是21世紀初期新組件的Stryker輕裝部隊,由於遷就空運而大幅地犧牲了重型裝備,使得整體作戰能力受到嚴重限制,僅適合中低強度的綏靖維持工作,更別提空運需要大量架次才能投送一個完整的部隊單位,時間上討不到太多便宜,空運成本卻至為驚人。有了快速的JHSV艦隊之後,美國陸軍的快速反應部隊將能直接成建制地將人員與武器裝備同步運抵戰區,不僅擁有傳統船舶難以項背的航速、空運無法企及的搭載量與經濟性,較淺的吃水也能進入許多現有大型戰略運輸艦艇無法抵達的港口;由於部隊是完整運送 (含人員、裝備與戰鬥初期所需的彈藥、油料與物資)、整體抵達,上岸後便能迅速整備並投入戰鬥,可改善過去第一次波灣戰爭期間,分開運送的部隊人員經常找不到裝備 與彈藥的窘境。經過測試評估的結果,由10至12艘HSV組成的船隊,理論上能在10小時內將一個完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旅送至400海里外的目的地,以往則需要靠250架次的C-17運輸機才能辦到。

不過,日後服役經驗顯示,由於先鋒級的船型發展自近海雙體高速渡輪,因此並不能完全滿足大洋航行操作的需求,連帶也使其長程運輸能力無法達到最初的全部目標。先鋒級雖能在平靜海面下高速航行,但高海況航行性能就急遽減低。在三級海象(浪高約1.25m)以內,先鋒級能以最高速度持續航行,然而當海象達到四級時,持續航速就會大幅下降到15節,五級海象下航速更只剩下5節,當海象超過五級就只能停船;這使得先鋒級在進行跨洋運輸時,更容易因氣象條件而影響預定的船期。此外,當先鋒級在平靜海面以10節中低速航行時,船體橫搖就已經達左、右各四度,如果航速或海面風浪增加,橫搖幅度還會進一步提高( 傳統單體船在相同條件下的橫搖幅度通常較低),使得船上人員更容易暈船。

第13艘先鋒級遠征運輸船阿帕拉契號(USNS Apalachicola T-EPF-13)強化了多項能力,包括新增起降操作MV-22傾斜旋翼機與11公尺長RHIB小艇的能力,以及自主航行能力(見下文)。

建造與部署

 在2009年12月,首艘JHSV先鋒號(USNS Spearhead JHSV-1)在奧斯特美國分公司切割第一塊鋼板,並在2010年7月22日 在奧斯特美國分公司剛啟用(2009年11月)的模組化建造廠房舉行安放龍骨儀式,在2011年9月中旬下水,2012年5月2日移交美國海軍,8月16日完成驗收, 同年12月5日交付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

依照美國海軍的原訂計畫,打算在30年內建造23艘JHSV;然而,因應2008年金融海嘯以後的軍費持續緊縮,美國海軍在2011年3月宣布,將JHSV的建造總數調降為16艘,而原訂在2012至2016預算年度訂購的9艘JHSV則降為8艘。在此一縮減計畫中,原訂由美國海軍艦隊操作的JHSV轉由軍事海運司令部(Military Sealift Command,MSC)操作;由於軍事海運司令部主要以民間雇員操作所屬的後勤船隻,每年能有230天可在海上部署值勤 ,超過由海軍艦隊操作的天數(180天),因此只需要16艘JHSV就能達成原本23艘由海軍操作之下的勤務能力。

美國海軍計畫執行官員表示,JHSV的購置由陸軍與海軍聯合負責,服役後兩軍種各自維持所屬的JHSV船隊的維持操作、 人事、維修保障等各種全壽期支持費用。在2011年5月2日,美國海軍與陸軍達成協議,五艘屬於陸軍的JHSV也歸由軍事海運司令部來管理; 美國海軍表示即使如此,這五艘JHSV主要仍將支援陸軍的任務。 在2013年4月5日,JHSV計畫被加入LCS近海戰鬥艦評議(Littoral Combat Ship Council),以便直接評估兩型高速船舶的性能。

在2013年度的造艦計畫中,為了減輕美國政府的預算壓力,美國海軍打算減緩一些造艦計畫的進展,例如打算將後10艘JHSV的建造進度延後 。在2012年12月10日,美國海軍動用選擇權,簽約購買JHSV-10。 在2013年3月3日配合聯邦政府削減開支的預算封存(sequestration)方案啟動後,美國海軍也正式展開配合的削減預算措施,其中包括與建造JHSV的廠商協商,希望修改已簽署的合約,降低價格。在2014年,美國海軍一度考慮將JHSV艦隊發包給民間來管理,以節省成本,然而最後仍維持讓軍事海運司令部操作。至2014年底,每艘JHSV建造費用約1.8億美元,每艘每年運作費用約2600萬美元。

在2015年1月中,美國海軍部長雷.馬布斯(Ray Mabus)表示,將會重新歸類幾個近年新出現的艦種,包括 濱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LCS)、聯合高速船艦(Joint High Speed Vessel,JHSV)、機動登陸平台(Mobile Landing Platform,MLP)、浮動前進基地( Afloat Forward Staging Base,AFSB)等,以符合海軍慣例的傳統艦種來歸類,而不是把最初專案計畫的名稱直接變成艦種。 在2015年9月初,美國海軍公布以上對應的新艦種,其中JHSV改為遠征快速運輸艦(Expeditionary Fast Transport,EPF),MLP改為 遠征船塢運輸艦(Expeditionary Transfer Docks,ESD),AFSB改為遠征海上基地(Expeditionary Base Mobile或Expeditionary Sea Base,ESB)。美國海軍在討論重新分類的過程中,一開始JHSV考慮的範圍包括快速輔助運輸艦(fast auxiliary transport,APF)、快速輔助貨船(fast auxiliary cargo ship、AKF)、快速兩棲運輸船(amphibious fast transport,LPF)等。

在2016年9月中旬,Austal獲得兩艘先鋒級(T-EPF-11、12)的合約。在2018財年美國海軍申請的造艦預算中,美國國會又 先後增加訂購兩艘先鋒級(T-EEPF-13、14),在2019財年完成整份合同,總價值約3億美元。在2019年3月25日,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The 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與奧斯特簽署價值2.618億美元合約,正式採購第13與第14艘先鋒級遠征運輸艦(EPF-13、14)。

依照2020年12月10日美國海軍部公布的2022財年的五年期造艦計畫(five-year Future Years Defense Program,FYDP,2022至2026財年),美國海軍打算在2022至2026財年編列6艘T-EPF遠征運輸船,其中2022財年兩艘(共5.4億美元),2023到2026財年各編列一艘,每艘預算都是2.7億美元。2021年2月26日,美國海軍與奧斯特簽署2.35億美元合約,進行15艘先鋒級(EPF-15)的細部設計與建造工作。

依照2023年6月12日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HASC)海權與武力投射子委員會通過該委員會版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2024)草案內容, ,要求海軍研究如何在印太戰區運用先鋒級快速遠征運輸船,並對參眾兩院的國防授權與撥款委員進行簡報;此外,該草案也阻止美國海軍將任何遠征運輸船降至備役狀態(reduced operational status);2023年5月23日USNI新聞記者到費城海軍造船廠(Philadelphia Navy Yard)參訪時,注意到兩艘遠征運輸艦先鋒號(USNS Spearhead T-EPF-1)以及喬克托郡號(USNS Choctaw County T-EPF-2)被閒置在碼頭,舷號都被抹除了。

由於預算緊張,原本國防部在2021年5月底提交的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海軍年度造艦計畫並沒有包括任何先鋒級遠征運輸艦,然而隨後7月27日通過的參議院版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年度造艦計畫加回一艘先鋒級,而9月24日通過的眾議院版國防授權法案的年度造艦計畫則包括兩艘先鋒級。

其他任務潛力

除了快速運輸之外,美國海軍也打算開發先鋒級的其他任務潛力,包括為特種部隊實施快速補給、執行人道救援任務等。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約翰.葛林奈特(Jonathan Greenert )上將曾提議,由於先鋒級的部署操作成本低於正規作戰艦艇,因此可以用來投入反海盜等維穩性低強度任務,使得美國海軍大型主戰艦艇(巡洋艦、驅逐艦等)能從這類常規任務中解放出來,專注於高強度正規作戰任務。美國海軍也嘗試將先鋒級作為遠征醫療單位( Expeditionary Medical Unit,EMU)的醫院船,雖然醫療設施規模與功能完整性不如全規模的醫療船,但大型醫療船速度慢,航速快、吃水淺的先鋒級更能擔任突發性的快速反應醫療任務。

先鋒級的主要運輸任務是戰區內( intra-theater )定點港口之間的快速運輸;美國海軍進行過許多嘗試,將先鋒級用於其他用途,最後發現先鋒級的性能與裝備很難滿足這些任務。例如,美國海軍在多用途機動登陸平台( Mobile Landing Platform ,MLP)的測試中,包括由先鋒級JHSV將部隊、車輛轉移到海上的MLP,但實驗結果發現先鋒級很難滿足需求。先鋒級原本車輛滾裝跳板是一般的民規設計,用於靜水狀態、一般陸地港口進行裝卸,而不是在開闊大洋、2至3級海象之下與MLP機動登陸平台船進行對接。發現這項限制之後,美國海軍也考慮為先鋒級發展新的滾裝跳板,能適應3到4級海象下的作業環境。此外,先鋒級的尾部艙門能在至多3級海象部署海軍海豹特戰部隊輸泳載具(SEAL SEAL Delivery Vehicle,SDV ),然而若要施放支援SDV載具作業的水面小艇,只能在二級海象以內進行。

另外,雖然先鋒級能運送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兩棲作戰車輛(Amphibious Combat Vehicle,ACV)等車輛載具(能搭載20至30輛ACV),但並不適合直接投入兩棲登陸作戰。美國海軍陸戰隊約翰.派克森上將( General John M. Paxton, Jr )表示,雖然先鋒級對於某些任務十分勝任,但並不適合在兩棲作戰中替代美國海軍現有的專業兩棲船艦,這是因為先鋒級的耐海能力、在敵火威脅下的生存性等都不足,艦尾起降甲板等設施無法支持陸戰隊的MV-22傾斜旋翼機(包含甲板承載能力、承受發動機高溫噴流能力等),以及缺乏在海上收放各型兩棲登陸載具的能力(艦上沒有泛水塢艙,滾裝坡道也不具備這種能力)。

此外,美國海軍也研究利用先鋒級航速高、擁有廣大空間的特性,擔負若干特殊任務,例如情報監視與偵察任務(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作為浮動指揮中心、無人載具的部署操作平台等。在2018年,美國海軍首次實際測試先鋒級用於反水雷作戰任務的潛力:2018年6月的波羅的海多國演習(Baltic Operations ,BALTOPS),先鋒級的卡爾森市號(USNS Carson City T-EPF-7)裝載了包括Remus-100、Remus-600水下無人載具(UUV)等設備,首次進行反水雷作戰測試。此任務期間指揮卡爾森市號的Jonathan Keffer上校表示,EPF遠征快速運輸艦具有極佳的反水雷任務潛力,不僅能快速地在定點(作業區域)之間移動,而且艦上廣大的運輸空間可以用來裝設指揮設施,例如一個可容納20人左右的反水雷作戰指揮中心。Jonathan Keffer上校表示,擔任反水雷作戰任務時,EPF需要額外增加設備與人員,而這些嘗試在BALTOPS演習中展現良好的成效。在2003年以後,美國海軍曾以褐雨燕號(USS Swift HSV-2)雙體高速船作為掃雷指揮艦,取代先前失火受損而除役的仁川號(USS Inchon MCS-12)。

在2022年5月9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於2030軍力設計(Force Design 2030)的年度報告中,打算研究利用現有的遠征快速運輸船(EPF)以及遠征運輸船塢(ESB)等現有平台,作為輕型兩棲船艦(LAW)項目被推遲數年的過渡性替代方案。

EFP-14、15:醫療能力強化版(Role 2級)

2021年2月26日,美國海軍與奧斯特簽署2.35億美元合約,正式編列建造第15艘先鋒級(EPF-15);稍後在3月5日,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透露,從第二批遠征運輸艦(EPF Flight II,EPF-14起),除了維持原有絕大多數勤務能力之外,開始增加醫療設施,包括艦內醫院、有限度的加護病房(ICU)等,能滿足聯合醫療服務(Joint Health Services)定義的Role 2強化醫療照顧(enhanced medical care)任務,包含恢復(resuscitation)以及執行手術等能力。

2021年8月19日依照海權雜誌(Sea Power Magazine)報導,美國海軍少將Bruce L. Gillingham透露,EPF第二批(Flight II)會裝備醫療設施來支持海軍陸戰隊正推動的分散海上作戰(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DMO)以及遠征先期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 Base Operations,EABO)。Bruce L. Gillingham少將表示,軍事海運司令部現役兩艘大型醫療船慈悲號(USNS Mercy T-AH-19)與安慰號(USNS Comfort T-AH-20)太過龐大且緩慢,無法接近交戰前線,且由於吃水過深,能停靠的港口較為有限;而高航速、吃水淺的先鋒級遠征運輸船,就能深入前線且更多港口可以停靠,為海軍陸戰隊以及艦隊提供前線醫療支持。Bruce L. Gillingham透露,EPF Flight II會有顯著的設計變更,容納包括18個病床的加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兩間手術室等,艦上設有可固定容納100名醫療人員的舖位;艦上的起降甲板可起降包括MV-22傾斜懸翼機在內的懸翼機。

在2021年9月5日,Naval News報導,美國海軍信息部門(Chief of Information Department,CHINFO)在8月透露,美國海軍會在建造中的EPF-14、EPF-15上擴充Role 2醫療能力。慈悲號與安慰號具備Role 3等級醫療能力,包含完整的短期醫院功能,包括手術室、加護病房、術後恢復以及其他特殊照顧等;以慈悲號為例,艦上總共1000張普通病床(包含80個加護病房病床、20個術後恢復病房、280個急診病房、120個有限照顧病床、500個輕度照顧病房)、12間手術室。

 EFP Flight II:貝塞斯達級遠征醫療船(EMS)

在2018年6月下旬,奧斯特美國分公司就曾提出基於先鋒級遠征發展的快速醫療船。在2021年8月下旬海上-空中-太空展(Sea Air Space,SAS2021 )中,奧斯特展出先鋒級遠征運輸艦改成醫療船的方案,此方案可容納124張病床、4間手術室、8個隔離病房、32個輕度照顧病房、80個急診/加護/恢復病房等。海上-空中-太空展期間,奧斯特副總裁Larry Ryder向Defense News表示,奧斯特仍希望美國海軍能繼續訂購快速靈活、相對便宜的EPF船衍生型;例如,建造數艘衍生自EPF的專業醫療船來取代現役兩艘醫療船(慈悲號以及安慰號),或者選擇基於EPF船體發展的大型無人船艦(LUSV,奧斯特是六家進入概念設計競爭程序的廠商之一)。此時,奧斯特原有的獨立級濱海作戰船艦(LCS)的生產作業已經接近尾聲(此時尚未交付的五艘都接近完成),先鋒級遠征運輸艦還有三艘(EPF-13~15)在建造。這段期間,奧斯特已經自行投資2億美元來擴充造船以及維修船隻的廠房設施,包括在2020年6月宣布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市建立新的船廠來建造鋼質船艦(2021年3月破土動工)。奧斯特參與了美國大型無人水面載具(LUSV)、輕型兩棲船艦(LAW)的競爭,並且放眼在美國海軍2022財年編列的一艘海洋音響監視船(T-AGOS)、海岸防衛隊外海巡邏艦(Offshore Patrol Cutter,OPC)等造艦案。奧斯特希望美國海軍能訂購更多衍生自先鋒級EPF的船隻,使得奧斯特的鋁合金船生產線能持續運作,直新的鋼質船艦廠房完工、獲得訂單;如果不能持續獲得美國海軍與政府用船訂單,奧斯特美國分公司恐將關閉。

依照2022年4月下旬美國海軍公布的2023財年預算說明書(justification book),打算在2028年2月時能擁有一艘新造的雙體高速醫療船,代號暫稱為EPF 17,顯然就是奧斯特船廠建造的先鋒級的醫療船衍生版。而在2024財年預算計畫中,這種雙體高速醫療船被稱為遠征醫療船(EMS),原本EPF-17被改稱為EMS-1。在2023年5月13日,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狄.托羅(Carlos Del Toro)宣布,首艘遠征醫療船命名為貝塞斯達號(USNS Bethesda  EMS-1),遠征醫療船也稱為貝塞斯達級(Bethesda class),其航速至少30節,航速24節時續航力5000海里。 

在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海軍會編列9.75億美元,用於三艘遠征醫療船(Expeditionary Medical Ships,EMS)的細部設計與建造工作。在2023年初,奧斯特進入未確認合約行為(Undefinitized Contract Action,UCA) ;UCA是一項綁定協議,允許雙方一同進行研究與設計工作,來完成EMS的需求確認以及設計工作,程序與關係比正式合約鬆散,也沒有保證奧斯特隨後一定會獲得建造合約。

依照2021年8月SAS2021奧斯特展出的先鋒級遠征醫療船方案,其長度118m(比先鋒級加長15m)、寬30m(比先鋒級加寬1.5m)、吃水4.5m,最大航速27節、巡航速率18節時續航力2000海里,醫療設施包括4間手術室、8個隔離病房、32個輕度照顧病房等,總計有124個醫療病房,含急診室(ER)/加護病房(ICU)/恢復病房的80個床位。而依照2023財年美國海軍預算文件記載,遠征醫療船最大航速30節,航速24節時續航力5500海里;全船編制185個名人員,含船員、醫療人員以及航空人員。艦尾直昇機甲板尺寸與強度可以操作MV-22鶚式(Osprey)傾斜懸翼機與CH-53海種馬(Sea Stallion)重型運輸直昇機。

依照2023年11月奧斯特在雪梨印太防務展(IndoPacific 2023) 展出的資料,遠征醫療船110m、寬31.5m、吃水4.6m,比先鋒級原始設計增長7m並加寬3m,滿載航速18節以上,五級海象時可達15節,航速18節時續航力超過5000海里。 飛行甲板能搭載1架MV-22傾斜懸翼機或一架H-53等級重型直昇機。艦上船員、醫療人員、航空人員總共編制223人。艦上醫療設施包括了34張急性照顧(Acute care)病床、6張急性隔離(Acute isolation)病床、14個加護病房(ICU)、6個隔離ICU、3個手術室。在2023年12月22日,奧斯特宣布獲得美國海軍8億676萬美元UCA合約,進行最終細部設計以及為美國海軍建造三艘貝賽斯達級遠征醫療船(EMS);這三艘遠征醫療船(EMS-1~3)會在奧斯特美國分公司建成第16艘先鋒級遠征運輸船(EPF-16)之後接著建造。
 

自主航行能力(EPF-13)

在2020年12月3日,參議院與眾議院的武裝部隊委員會宣布,雙方正在協商最後版本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其中關於LUSV項目,參眾兩院傾向為海軍撥款,將一艘先鋒級遠征快速運輸艦(EPF)改成大型無人水面載具原型,加快美國海軍發展LUSV的作戰構想(Concept of Operations,CONOPS)。

在2022年7月29日,美國海軍公布,會針對當時正在試航的第13艘先鋒級遠征運輸艦的阿帕拉契號(USNS Apalachicola T-EPF-13)進行修改,增加在商業航線上自主航行的自動控制能力,並且編入美國海軍。在聲明中指出,美國海軍會以阿帕拉契號作為原型艦進行測試,而該艦會是美國海軍最大的一艘具備自主航行能力的船隻,為美國海軍未來的自主航行後勤作業奠定基礎。 在2022年9月9日,美國海軍宣佈,阿巴拉契科拉號完成驗收測試以及無人後勤原型(Unmanned Logistics Prototype Trials)測試;在驗收測試中,阿巴拉契科拉號通過了交通繁忙的沿海地區的考驗,依照國際海事慣例與周遭附近船舶、小艇、帆船等正確而安全地進行迴避等互動;在為期數天的驗收試航中,85%的海上航行時間使用自主模式運作。除了自主航行能力之外,阿帕拉契號也是第一艘增加操作MV-22傾斜旋翼機以及收放11公尺長RHIB小艇的EPF。在2023年2月16日,阿帕拉契號交付美國海軍,此時是美國海軍最大型、可自主航行的船艦。

服役經歷

在2011年6月,在Austal船廠建造中的JHSV二號艦喬克托郡號(USNS Chocktaw County JHSV-2)的一個50噸船體模組意外受損。

在2015年,先鋒級首艦先鋒號在值勤時,艦首因海浪沖擊而受損,修復工作花費約50萬美元。事後調查顯示,這是因為當初 Austral船廠在設計階段後期建議美國海軍變更設計來節省重量,結果降低了艦首結構強度。因此,當時在建造中的前五艘先鋒級必須進行艦首補強作業,每艘成本會增加約35萬至120萬美元(視當時建造進度而定);而其他尚未開工建造的同型艦則直接套用這個設計變更。

在2025財年預算中,美國海軍申請除役19艘船艦,其中10艘尚未屆齡;其中,提前除役的包括前四艘先鋒級遠征運輸船(EPF-1~4),役齡在10至12年間。

外銷

在2014年初, Austal宣布獲得國外客戶價值1.249億美元的訂單,購買兩艘高速支援船隻( High Speed Support Vessels ,HSSV),稍後並公布此客戶為安曼海軍。這種HSSV設計衍生自先鋒級,具備快速輸送軍隊人員裝備、讓直昇機起降、海上搜索救援等任務。此種HSSV長72.5m,能以35節速率持續航行;艦上能容納69名編制人員,並搭載250名乘客以及350噸車輛、物資。首艘HSSV在2015年10月21日於西澳 Henderson的Austal船廠下水,命名為 RNOV Al Mubshir,2016年5月20日交付安曼海軍。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