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七三一生物戰部隊

By巫莫夫


七三一部隊從1932年開始,就以中國東北的哈爾濱為基地,以活生生的中國人為試驗對象,在中國11個城市內展開了慘無人道的生物戰試驗,所試驗的生物戰劑包括炭疽桿菌、霍亂弧菌、志賀氏菌痢疾桿菌、沙門氏桿菌、鼠疫桿菌等,七三一部隊名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實際上是日軍培植的一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生物戰部隊,起初日軍為了掩蓋它的性質,稱之為石井、加茂和奈良部隊三個名稱,其所屬的生物實驗廠設在拉濱縣的蔭河車站附近,1936年初,這支部隊移駐到哈爾濱以南20公里的平房地區,改稱東鄉部隊,1941年6月蘇德戰爭開始後,改為七三一部隊。

從1936年到1939年,七三一部隊在平房地區建成一座龐大的軍用市鎮,其中設有培殖病原體和昆蟲的密封設備,囚禁中國人民和蘇聯、蒙古、韓國人的秘密監獄,並有用活人作生物戰實驗的專門設施,製造生物戰劑的工廠和試驗場地,專用飛機和機場,以及處理在實驗過程中被殺害者屍體的焚屍爐,日軍的石井四郎中將利用這些活人實驗品,使得731部隊逐步製成了各種生物戰劑,此部隊占地30多平方公里,就在這座生物殺人工廠的主體建築四方樓動工之時,日軍為了掩蓋其不可告人的罪惡,把3000多名中國勞工全部秘密殺害。

石井四郎中將

以該部隊為中心、方圓八公里半徑的範圍內,被規劃為特別軍事區,飛機不准在它的上空飛行,火車經過時,在前一站就要放下窗簾,任何人不得窺視,周圍幾十里內村莊的居民,都受到日本憲兵的嚴密監視,如果那一個人,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只要一踏進這個禁區,馬上就會沒命。

1937年,日本挑起蘆溝橋事變,發動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接著於1938年和1939年武裝入侵蘇、蒙,製造了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戰役,在蘇、蒙軍的反擊下,日軍吃了敗仗,在諾門坎戰役中,七三一部隊曾用病原體污染河流、蓄水池和牧場,這是七三一部隊第一次將生物戰劑用於實戰,日軍在張鼓峰事件和諾門坎戰役之後,更加積極研究和製造各種生物戰劑,1939年10月,日軍將七三一部隊的工作人員由1000人擴充至3000人,並且在靠近蘇聯邊境的孫吳、林口、海拉爾、牡丹江建立了四個支隊,日本陸軍省和日軍參謀本部對這些支隊的建立時間,駐紮地以及規模都作了具體規定,1941年8月,支隊改用了普通番號,孫吳支隊為第673支隊,林口支隊為第162支隊,海拉爾支隊為第543支隊,牡丹江支隊為第643支隊,各支隊的主要任務是在戰爭中實際使用各種生物戰劑,同時又把大連衛生研究所納入七三一部隊的管轄之下。

 

七三一部隊下設的八個部:

第一部:從事鼠疫、霍亂、炭疽、傷寒、結核、破傷風等病原體的研究和培養,並用活人進行實驗,為此日軍設有可容納三到四百人的秘密監獄。

第二部:負責野外的生物戰劑實驗,製造石井式陶瓷生物炸彈及戰劑的散佈器,並培育與繁殖供散佈病原用的寄生蟲。

第三部:設在哈爾濱市內,製造石井式陶瓷生物炸彈的彈殼。

第四部:主管各種生物戰劑的生產。

第五部:負責訓練使用生物戰劑的人員。

此外,還有器材部、醫療部和總務部等單位。

七三一部隊的生物戰劑工廠

七三一部隊擁有各種的戰劑生產設備,有繁殖跳蚤的器具4500具,有容量一噸和兩噸的製造培養液的鍋爐六個,有繁殖病原體的培養器1800具等等,在幾天的時間裡,就可以製造和繁殖30公斤的鼠疫桿菌,以一個月來計算,能培製出300公斤的鼠疫桿菌,或是600公斤炭疽菌,1000公斤霍亂菌,及培養出數千萬隻專門用作生物戰的跳蚤,光是七三一部隊所屬海拉爾第543支隊內,就養育有15000多隻老鼠,這些數字足以證明七三一部隊大量研製生物戰劑以從事戰爭之用。

從1939年哈桑湖事件到1942年之間,七三一部隊的戰劑生產量達數十噸之多,主要投放在中國大陸的各個地區,其中炭疽及鼠疫桿菌以乾燥粉末狀態污染空氣,使人得到肺鼠疫和呼吸道型炭疽病,霍亂和傷寒則被弄成液態,通過航空佈灑器進行散佈,使人染上此病,而帶鼠疫桿菌的跳蚤則使用陶瓷炸彈進行投放,在日本戰敗後,七三一部隊為防止機密洩漏而遭到全球的譴責,便迅速銷壞了所有的設備和其他用品,以抹滅自身所犯下的滔天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