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核武誕生
By巫莫夫
原子彈的誕生極大地影響了美蘇兩國關係,立即就為美國帶來了核武壟斷地位,而蘇聯暗自下定決心要打破這個壟斷,早在
30年代初期,蘇聯就已建立了核子研究中心,當德國化學家哈恩逃到蘇聯,並將鈾裂變可能用於軍事用途和德國的研究情況透露給了蘇聯之後,史達林決定加速原子彈的研製,1938年由庫爾查托夫和彼得卡皮察主持開始艱苦的研究試驗工作,1939年蘇聯成立了鈾研究委員會,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蘇聯的研究場所曾經過幾次的遷移,在1945年的波茨坦會議上,史達林雖然在表面上是表現出鎮靜不露聲色,但內心裡確很焦急,為了保持蘇聯的世界大國地位,一定要趕緊打破美國的核武壟斷,對於美國使用原子彈攻擊日本的消息,蘇聯媒體到8月8日才向全國發布,並且對內容大打折扣,之後史達林下令成立了直屬國防委員會的原子彈研製委員會,上千名的科學家直接投入了原子彈的研製試驗工作,建設製造原子彈所需的工業,美國花了20多億美元,蘇聯為了在戰後加強軍力,也不得不將這筆錢從在二戰中被破壞的經濟中拿出來,在1945年底史達林以拿破崙和俄羅斯人在1812年交戰的戰場“鮑羅金諾”來重新為蘇聯的核子項目命名,由國家人民安全委員貝利亞負責這項計劃,庫爾恰托夫為首席科學家,蘇聯部長會議主席馬林科夫負責人事工作,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擔任政治方面的負責人,蘇聯人開始工作了........。蘇聯剛從戰爭的摧殘中走出來,要加速原子彈的研製過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須大幅度地擴大科學研究的隊伍,一時不容易召集成千上萬的核子科學家,各個行業都需要科技人才,但蘇聯為了儘快研製出自己的原子彈,所有的部門都應為核子研究部門提供優先保障,也將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原子彈及載具的全面研製工作中,
1946年蘇聯的科研經費比前年增加了1.4倍,用於科學的撥款急遽增加,科學家的平均工資增了一至二成,在一個食品和消費品仍實施配給制度的國家中,科學家發現他們已成了享有最高特權的階層,在這一年蘇聯也建立了眾多新的科研所及火箭.原子和無線電電子學等新興的工業部門,在1945年9月蘇軍占領了日本在朝鮮半島北部的礦區,並開始對那裡的礦藏進行基本勘查,其中包括鈾和釷,蘇聯為了加緊開採鈾礦,把德國的政治犯送到礦山,強制他們從事開採礦石的工作,在那裡工作的德國政治犯最多時可達1萬2000人。1945年秋天,庫爾恰托夫的2號實驗室計劃要建立一個F-2小型反應爐,並提出建立原子科學城的建議,在同年10月蘇聯政府批准在烏拉爾山東部所選定的地點興建第一座大型的鈽生產反應爐和提煉設施,1945年底,蘇聯政府為了犒賞科學家在製造原子彈時所付出的辛勞,史達林送給庫爾恰托夫一份禮物:在2號實驗室的基地上為他修建一座別墅,其建築質量可同沙皇修建的克里姆林宮相比,最高統帥的關懷與愛護,激勵了蘇聯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情,原子彈的研製工程開始快速地進行,由於製造原子彈需有巨大的壓力來壓縮裂變原料,而且所需的巨大壓力需通過大規模的爆炸所獲得,很顯然地莫斯科並不適合這類工作,必須要找一個既合適,又離莫斯科不太遠而且人煙稀少的地方,幾位科學家考察了許多在戰爭期間的軍品生產地,最後決定在位於莫斯科正西邊400公里處的薩羅夫小鎮。
科學家在選定這個地方後,貝利亞的一支兵力用兩層裝上倒鈎的鐵絲網把它圍起來,這地方所有的居民都被遷到其他地方,此地從此在地圖上消失了,為了保密,薩羅夫曾有過許多名字,像是
KB-11號,第558號設施,莫斯科中心300號,伏爾加辦公室,阿爾扎馬斯-75號和阿爾扎馬斯-16號,在那裡工作的科學家一直稱它為薩羅夫,1946年的12月25日,蘇聯的第一座核子反應爐F-1運作成功,在之後的幾年中,庫爾恰托夫和他的工作小組開始日夜不停地運作這座反應爐,為製造原子彈所需的鈾和鈽,蘇聯核子反應爐的建成也使得原子彈研製工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蘇聯擁有原子彈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為了要取得大量的鈾-235,蘇聯地理學家也開始在蘇聯境內廣泛地勘察,並在西伯利亞的西南部發現了另外的礦藏,蘇聯人在開採的過程中用人工選出了最好的礦石,使礦石中的鈾含量在運到冶煉廠前就達到1%以上,1946年後為了加速鈾的加工生產,蘇聯建立了5個大型工業綜合工廠,其中像是靠近莫斯科的波多爾斯基工廠。蘇聯在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情報部門在大戰中不但派遣間諜進入德國和日本的機構部門搜集情報,德國和英國的間諜也曾向蘇聯提供了大量極為重要的原子彈情報,美國一位參與原子彈研究的物理學家也向蘇聯提供有關製造原子彈的各種詳細資料,大戰結束前蘇聯的特別工作小組深入德國搜羅了大批科學家和戰略材料,許多的實驗設備都被拆下並運回蘇聯,這些被俘的德國科學家和蘇聯本身的科技力量結合,對蘇聯早日研製出原子彈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初蘇聯建立了三座反應爐,鈾將在這被加工為製造核武用的鈽,次年又有另外三個反應爐被投入使用,至此蘇聯己擁有完備及先進的原子彈製造工業基地。1948年夏,蘇聯科學家開始為原子彈的製造分離鈽,到1949年春,蘇聯已分離出足夠的鈽來製造第一枚原子彈,在1949年2月,蘇聯政府決定在8月進行原子彈試爆,俄國人將第一枚原子彈命名為鐵克瓦,俄文意為南瓜,1949年夏末有一列火車載著士兵.科學家和蘇聯第一枚原子彈離開薩羅夫前往哈薩克,火車將原子彈運到蘇聯的第一個試驗場“米什克瓦”,俄國人將第一次試驗的代號定為“珀瓦來-穆爾尼亞”,意思是第一道閃電,1949年8月29號凌晨4點,在貝利亞和庫爾恰托夫的主持下,蘇聯核子科學家在哈薩克進行了第一顆原子彈的試爆,綽號南瓜的原子彈在大氣層內試爆成功,爆炸的當量為2萬噸,在同一天庫爾恰托夫寫了一份報告到莫斯科,經過了多年的努力和研究,蘇聯的武庫裡也加入了原子彈這個新成員,蘇聯原子彈的試爆成功打破美國維持4年的核武壟斷,大大地超出了美國的預期,因而開啟了日後美蘇的核武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