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航空母艦

天城號

 

1945年,在吳港受美軍艦載機攻擊而大破翻覆的天城號慘況

 

 

諸元表

建造所 三菱長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十七年十月一日
下水 昭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
竣工 昭和十九年八月十日
基準排水量 17480噸
公試排水量 20450噸
全長 227.35m
水線幅 22.0m
飛行甲板 216.9m x 27m
格納庫 2層
速力 34節
軸馬力 152000馬力
飛行機 53架
兵裝 12.7cm高角砲連裝六基共12門
25mm機銃三連裝二十一基,單裝三十基

 
名稱由來:日本海軍在戰中後期以山名命名中型空母,天城山來自於伊豆半島中部火山群的總稱,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孃"著稱 

 

喪失:1947年7月31日解體


  航艦天城號雲龍級的二號艦。本來預計在昭和十七年(1942)執行的丸五造艦計劃,在中途島海戰大敗後有了極大的改變,成了改丸五計劃。丸五計劃中本來只有放置一艘雲龍級空母,但是由於中途島戰役大敗,使得日本海軍中的巨艦大砲派真正的體認到航艦的重要性,於是決定在改五計劃中全力生產航空母艦,其中打算建造改大鳳級大型航艦五艘,和中型空母雲龍級十五艘(5001號~5015號),而天城號就是計劃中的5001號艦

  但是,實際上真正有開工的也不過天城號葛城號笠置號阿蘇號生駒號五艘,其他不是未起工就是建造中止,而這五艘裡面,也只有天城號葛城號有完工,其他在戰爭結束時都未完成。天城號使用的主機來自於改鈴谷型重巡洋艦預定採用的主機。與雲龍號相較起來,天城號的工期就減短了兩個月。遠祖飛龍號建造時間為1077日,其改良型雲龍號從開工到竣工需要725日,而天城號則是669日。不過,再怎麼算,都是約兩年的長時間。

  完成以後的天城號馬上與姊妹艦雲龍號組成第一航空戰隊,不過那已經是昭和十九年(1944)八月,馬里雅納海戰已經把日本僅存的艦載機飛行員都消耗光了。雖說本艦是一艘空母,但是實際上並沒有過戰機在飛行甲板上起飛或降落過。

  天城號就這樣一直待在吳港裡,直到昭和二十年(1945)三月十九日,美軍空襲吳港,天城號挨了一枚炸彈。雖然停泊在三子島旁,並有掩護偽裝措施,在同年七月二十四日和七月二十八日的美軍吳港大空襲時,仍難逃挨炸。七月二十四日的空襲行動裡,天城號被擊中命中彈三枚,七月二十八日的空襲,天城號又中一枚命中彈,並接受許多至近彈。結果在浸水後翻轉著底,就像是圖片上那樣,以十分難堪的姿態度過了戰爭的結束。最後只有遭到解體命運。

  

   

 

回航空母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