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航空母艦

葛城號

 

航空母艦葛城號,沒有任何戰歷,反倒是活躍於戰敗後的復原工作。

 

諸元表

建造所 吳海軍工廠
起工 昭和十七年十二月八日
下水 昭和十九年一月十九日
竣工 昭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
基準排水量 17150噸
公試排水量 20100噸
全長 227.35m
水線幅 22.0m
飛行甲板 216.9m x 27m
格納庫 2層
速力 32節
軸馬力 104000馬力
飛行機 53架
兵裝 12.7cm高角砲連裝六基共12門
25mm機銃三連裝二十一基,單裝二十五基

 
名稱由來:日本海軍後期將中型空母以山名命名,葛城山是大阪府與奈良縣境內的金剛山地裡面的一座山峰名 

 

喪失:1946年12月22日解體


  航艦葛城號是日本雲龍級序列的第三艘。在中途島海戰大敗後,日本海軍計劃建造十五艘雲龍型中型空母,序號從5001號一直排到5015號,其中5001號是天城號,5002號並沒有開工,而葛城號番號是5003號,照號碼來看其實葛城號應該算是雲龍級的四號艦。

  由於日本海軍急著要讓這一批量產型的雲龍級航艦早點完成,各艦都有不同的措施來設法減短工期,所以每艘都有其不同之處。其中葛城號方面採用了驅逐艦陽炎型的主機,因為巡洋艦級的大型主機的建造是十分費工夫的。葛城號上面總共搭載了兩組陽炎型的主機,出力僅達104000馬力,較雲龍級原來的152000馬力降低許多,所以速力也下降兩節,只能達到三十二節的程度。此外,這批量產的雲龍級空母到了葛城號以後都變更了裝甲材質。本來雲龍級在舷側有46mm的CNC裝甲板,但是到了葛城號以後的雲龍級為了施工方便,就以25mm+25mm的DS鋼板代用。因為主機採用較為小型的驅逐艦主機,所以葛城號的基準排水量只有17150噸,滿載排水量為20100噸,均較雲龍級為小。吃水方面也因此較淺,相對於雲龍級的7.86公尺,葛城號只有7.76公尺,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主機功率差了50000馬力,速力卻只下降兩節的緣故。

  本艦預定在艦首兩側共裝設六座12公分28連裝噴進炮,這是一種新式的防空火箭彈發射器,但是始終沒有裝上。在電波兵器方面,本艦艦橋上的電探,在竣工時是網狀的二一號電探,與雲龍號相同,但是在昭和十九年(1944)末換裝了喇叭狀的二二號電探。本艦在細部上與雲龍號有許多相異點,像是艦橋後部的形狀不同與前述的電探的改裝。

  這批量產的雲龍級,就有開工的來講可以在細分為天城類葛城類,其中天城類的主機是流用沒有完成的重巡洋艦改鈴谷型300艦301艦的主機,出力152000馬力,包括了天城號以及笠置號都是這樣的類型。葛城類空母就是葛城號阿蘇號,不同的地方就是主機採用的是驅逐艦的主機,只有104000馬力。

  葛城號在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完成後隨即加入了以空母雲龍號天城號在八月編成的第三艦隊第一航空戰隊,但是卻沒有艦載機可以使用,因為日本艦載航空兵力已經在同年的馬里雅納海戰中損失殆盡。加上從南洋運來的油料漸漸的不足,葛城號也只能跟他的姊妹艦一樣,在吳港裡呆著,什麼事也不能作。到了昭和二十年(1945)美軍開始大規模空襲日本本土,葛城號也不能倖免,在同年三月十九日的美軍艦載機攻擊中遭命中一彈,七月二十四日的大規模攻擊中右舷中部又遭命中一彈,二十八日飛行甲板又命中兩彈,但都沒有傷到要害,在戰爭結束時本艦仍屬於可航行狀態。戰後,由於本艦上有航行能力,被認命為復員運輸艦,到臘包爾等南洋地區載運殘留在當地的日本陸海軍回國,由於本來是一艘航艦,運輸效率極大,運載了近一萬兩千名日本軍人回國。葛城號最後在1946年12月22日,送到大阪日立櫻島工廠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