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陸戰隊沿革小史

By 小步兵


 

 

  1775年11月10日在費城舉行的大陸會議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建立一支以海員為基礎有兩個營的兩棲兵力隨附艦隊作戰,此即為美國陸戰隊的濫觴。此決議的發起人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建立了大陸陸戰隊並且為它制訂了創立紀念日。在此之後不管是在陸上還是在海上服役,這些初代陸戰隊員們在歷次重要的行動中都證明了他們是傑出的一群,這些行動包括了1776年5月由Samuel Nicholas上校(後為少將)所指揮對巴哈馬進行最早的兩棲突襲。Nicholas作為第一位被委任的陸戰隊指揮官,並一直作為陸戰隊高級軍官歷經了整場獨立戰爭,且被考慮擔當首任陸戰隊司令。1783年的巴黎和約帶來了革命戰爭的結束同時也使海軍船隻遭到出售、小小的革命海軍和陸戰隊被解散。

  獨立戰爭之後陸戰隊的正式重建是在1798年7月11日,因應和法國短暫衝突「quasi war(1798-1800)」的需求加以重建,在紛爭中陸戰隊參加了聖地牙哥的作戰,並且在隨後的海上貿易治安行動裡沿著北非「矽土之濱」和巴巴利海盜長期作戰(1801-1815)。

  陸戰隊在1812年的美英戰爭裡參與分攤了海軍的許多行動,諸如華盛頓的貝拉登斯堡之防禦、1814年馬里蘭州的防禦以及1815年於紐奧良和安德魯傑克森(Andrew Jackson)並肩擊敗英軍的戰役。在戰爭結束之後的十年,陸戰隊為了保護美國利益出現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譬如加勒比海(1821-1822),福克蘭群島(1832),蘇門達臘島(1831-1832),封鎖西非海岸的行動(1820-61),以及在自家附近的佛羅里達鎮壓印地安部落Seminole的反抗。

  美墨戰爭期間(1846-1848),陸戰隊攻克了敵方在太平洋和墨西哥灣海岸據守的海港,而當陸戰隊和海軍的地面分遣隊奪取敵方港口的同時,一個營的陸戰隊在Puelo加入了史寇特將軍的陸軍,並進攻了通往墨西哥市的重要地點「莫特茲瑪的山丘」(Halls of Montezuma)

  南北戰爭期間陸戰隊也在陸上和海岸上戰鬥,然而大部分的行動皆是伴隨海軍,有一個營參加了公牛大道的戰鬥,另外還有部分單位加入了封鎖赫特拉岬角、紐奧良、查理斯敦和漁人堡的海軍分遣隊的行動。而在19世紀的最後三年陸戰隊繼續在世界上執行了多項活動,特別是在遠東和加勒比海地區為維持美國利益而戰。

  1898年的美西戰爭陸戰隊也在古巴、波多黎各、關島和菲律賓等地執行了英勇的任務,在此時陸戰隊進入了擴張與專業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陸戰隊的活動有鎮壓菲律賓反抗、參加義和團事件及維護中美洲的美國利益如尼加拉瓜、巴拿馬、多明尼加、古巴、墨西哥、海地等。

 

  一次大戰時期陸戰隊第四陸戰旅在法國戰場的貝利森林、蘇森、聖米希爾、伯箂克模特等地的戰鬥和最後的慕斯攻勢裡大出風頭贏得了「撒旦之犬」的封號。此時陸戰隊也於法國的第一中尉機場建立了最初的航空兵力。這是在1912年的夏天開始的精悍的航空訓練,並且在法國和比利時的白晝飛行轟炸任務中取得了部分的戰果。在這個時期至少有三萬名陸戰隊員在法國服役,其中有近三分之一在激烈的戰鬥中傷亡。

  在戰間期的二十年中,陸戰隊在政策支持下其組織持續地發展並在兩棲技術的研究上有長足的進展。這些成果後來都在二次大戰裡的瓜島戰役、伯根尼亞、塔拉瓦、新不列顛、馬紹爾群島、埃尼維克島、賽班島、關島、提尼安島、培里流島、伊歐希瑪島和沖繩登陸戰裡呈現出來。1945年戰爭結束時美國陸戰隊已經發展成擁有六個陸戰師、五個航空聯隊及大量支援兵力共約485113人的大部隊而將近有87,000人傷亡並有82人獲頒榮譽獎章。

  戰後陸戰隊執行日本佔領任務期間,本土的陸戰隊兵力被集中到維吉尼亞州開始著手研究使用直昇機進行垂直包圍的技術試圖取代舊式的戰法。然而1950年11月的仁川登陸證明了陸戰隊傳統的兩棲登陸仍然是可行且必需的。收復漢城後陸戰隊一路推進到邱山水庫直到中共志願軍參戰為止。歷經了攻勢、反擊無盡的築壕防禦與佔領工作後,1955年5月最後一支陸戰隊地面部隊撤離了朝鮮,韓戰裡約有25,000名陸戰隊員傷亡。

  1958年7月一支旅級規模的陸戰隊奉命登陸黎巴嫩去恢復秩序。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期間,陸戰隊亦編組了一支大型兩棲兵力待命出擊。1965年4月為了保護並撤離想要撤離的美國公民,一個陸戰隊旅登陸了多明尼加共和國。

  1965年於大南(Da Nang)登陸的第九陸戰隊遠征旅為美國陸戰隊大規模地牽涉進越戰的開端。1968年新春攻勢之後,在越南效命的陸戰隊達到了

85,000人的高峰。但是隨著越戰越南化政策與決定讓南越在戰爭裡擔任更大的角色之後,1969年美軍陸戰隊開始撤離了越南,最後一個地面單位也在1971年7月離開了。越戰可說是美國陸戰隊史上最長的一日,不僅付出了高昂的成本,也付出了13,000名隊員的生命和88,000人受傷的代價。

  1974年7月陸戰隊支援了在賽浦路斯動亂中撤離美國公民和外國人士的任務。接下來的數年陸戰隊忙於從金邊、西貢這些崩潰的地區撤出使館人員、美國公民和難民。不久陸戰隊又在營救陷於被封鎖的柬埔寨海岸的聯合國難民援救組織人員的行動裡擔負了主要角色。

  1970年代中期陸戰隊在防衛北約組織北方側翼逐漸承擔了重要的角色,其第二陸戰師即參加了數次北歐方面的演習。同時陸戰隊也在快數部署部隊的發展裡作為一個關鍵性的角色,其目的在創造一個多功能的組織以確保運用的彈性好在世界上需要的地方能夠及時地反應。此時發展出「海上前進部署基地(MPS)」的概念以便以其存放的裝備即時地投入指定地區。

 

  1980年代美國在世界各地的大使館遭受恐怖攻擊的次數逐漸升高,為了因應此種情勢,陸戰隊保安警衛隊在政府部門的直接指揮之下,迎接了這項正面挑戰。1982年8月作為多國部隊的一部,美軍陸戰隊登陸了貝魯特並在接下來的十九個月以膽量和專業面對危險的威脅。1983年10月陸戰隊又在格瑞那達作了一次成功的短暫介入。在這個年代的末期,陸戰隊又被召喚前往不安定的中美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89年入侵巴拿馬逮捕諾瑞加的「正義公訴作戰」。

  短暫平靜之後,1990年8月的波斯灣風雲是為美國陸戰隊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行動。從1990年8月到1991年1月為了執行沙漠盾作戰,陸戰隊集結了24個步兵營40個分遣隊總數達92,000名的大兵力。1991年1月16日發動的沙漠風暴作戰中,陸戰隊擔任了佯攻科威特正面伊軍的任務,隨後2月24日的地面戰,第一和第二陸戰師登陸並擊破了伊軍防線並解放了科威特。同時位於海上的兩個陸戰隊遠征旅也監視了科威特海岸上的五萬名伊軍。

  1992年美軍陸戰隊介入了索馬利亞內戰開始人道救援任務,但因為敵情判斷與指揮失當在損失了19名隊員後狼狽退出。1994年陸戰隊特遣隊進入盧安達救出了142名美國公民,算是美軍陸戰隊在非洲較為成功的案例。

  1994年在自家附近,陸戰隊執行了恢復海地民主秩序的戰役。這段期間陸戰隊也在本土西部支援國家藥物管理局打擊毒品走私和協助海難的救援。

  今天的美國陸戰隊發展到擁有地面部隊27個步兵營12個輕步兵連3個戰車營3個砲兵團和2個防空營,航空單位三個聯隊27個中隊各式飛機七百架,直昇機30個中隊各型直昇機550架總數達172200人的龐大兵力。

如同第31任司令Charles C.Krulak將軍所言:

「我們的戰鬥遺產就是工作、力量、犧牲、義務和堅定這些其中之一。這就是構成個別隊員與整個陸戰隊信條的基礎。更確切地說,這些都被摻入了我們所具備的戰鬥風格裡頭。甚至於這都帶給了我們對未來改良的自我奉獻,就像我們現在一樣好,而明天會更好!面對21世紀的挑戰,我們有信心美國人民會更加需要我們,因為我們是best of the 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