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 重巡洋艦

利根號

 

1945年7月24日,於江田內遭受美軍艦載機猛攻的利根號,請注意艦首尾有偽裝網,而主炮正在對空射擊

 


諸元表

建造所 三菱長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九年十二月一日
下水 昭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竣工 昭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基準排水量 1,1213噸
公試排水量 1,4070噸
全長 201.6m
全幅 19.4m
速力 35節
航續力 18節/時8000浬
兵裝 20.3cm50倍徑主砲八門
12.7cm高角砲八門
25mm機槍十二挺
次發裝填系統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六架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20年(1945)7月28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原本計劃為輕巡洋艦,所以依河川名來命名,由來是由群馬縣流到千葉縣銚子的利根川

太平洋戰爭中的艦長: 

岡田為次 (海兵45期) 昭和16.9.10
兄部勇次 (海兵45期) 昭和17.7.14
黛治夫 (海兵47期) 昭和18.12.1
岡田有作 (海兵47期) 昭和20.1.6

  

重巡洋艦利根號筑摩號是日本海軍最後建造完成的重巡洋艦,但是依照他們的名字來說,應該是屬於輕巡洋艦的名字,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其實,利根級重巡洋艦在計劃階段是一艘項最上級輕巡洋艦一樣搭載十五點五厘米三連裝主砲的輕巡洋艦.在倫敦海軍軍縮條約的限制下,日本海軍計劃建造四艘最上級輕巡洋艦,但是依據有關輕巡洋艦方面的條約限制,日本還剩下一萬六千九百五十五噸的剩餘可造艦噸數,於是就決定建造兩艘比最上級還來的小的輕巡洋艦,最上級公佈的排水量是八千五百噸,而預定建造的輕巡洋艦的排水量則是八千四百五十噸.

    當然,最上級利根級的噸數都不只如此,還大大的超出許多,這只是日本海軍精心營造的一個騙局.最上級建造出來以後裝上了條約規定的十五點五厘米主砲,但是沒兩年等到無條約時代來臨後就換上二十點三厘米主砲,升格為重巡洋艦.而利根級的兩艘在船體下水之後就迎接了無條約時代,所以是裝備著二十點三厘米主砲,以重巡洋艦的姿態竣工的.以輕巡洋艦法則命名,而以重巡洋艦姿態竣工的巡洋艦,在日本海軍來說還有一艘加古號.

    利根級擁有著十分罕見的艦容,全部的主砲都位於前部,而後部則佈置了寬敞的水上飛機作業空間.日本海軍在建造途中要求加強利根級的水偵搭載能力,以便跟隨艦隊作戰,充當艦隊的耳目.於是利根級就放棄了傳統的火力佈置構型,將全部的主砲都放到了艦橋之前,而將船身後部裝備成水上機作業的場所.日本海軍自從妙高號以來建造的十二艘重巡洋艦都裝備了五座二十點三厘米連裝砲塔,而利根級則是放棄了一座砲塔以增加空間來搭載水上偵察機,這使得利根號能搭載六架水上機,比以往的重巡洋艦都多上一倍.

    重巡洋艦利根號在竣工完畢以後的三年就爆發了太平洋戰爭.跟姊妹艦筑摩號一起構成了重巡洋艦第八戰隊,隸屬於第二艦隊.兩艦跟隨著南雲機動部隊參加了偷襲珍珠港的行列.因為擁有特殊的能力,所以兩艦在大戰中多半都跟隨著空母機動部隊,執行護衛、偵查的任務.在珍珠港大捷之後,利根號參加了威克島的攻略作戰,然後越過了赤道,跟隨空母群襲擊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

    關於利根號的話題中,最熟為人知的,就是中途島之役中,那要命的三十分鐘故障,和那架有名的"利根號第四號偵察機".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山本五十六長官帶著幾乎是半個日本海軍,向中途島殺去.在主力艦隊前方,正是意氣風發的南雲機動部隊,他們負責消滅中途島上的部隊,也負責消滅任何一支出現的美軍艦隊-尤其是那剩餘的幾艘美軍航艦.但是日軍完全不知道美軍已經破解了他們的密碼,現在美軍對於日軍的一舉一動已經有了透徹的了解.日軍的戰略是先攻擊中途島,以引出停泊在珍珠港的美軍航艦加以消滅,但是日軍哪裡想得到美軍艦隊已經在中途島嚴陣以待?

    雖然如此,但是南雲艦隊仍在六月五日早上四點三十分放出了七架偵察機去搜查美軍艦隊的存在與否.其中最慢起飛的一架,就是重巡洋艦利根號搭載的利根號第四號水上偵察機.為什麼是最後一艘起飛的呢?當時重巡洋艦利根號奉命彈射兩架-一號跟四號-兩架水上偵察機起飛,但是因為彈射器故障,所以整整遲了半個小時才將第四號偵察機彈射出發.起飛的時候已經是早上五點鐘了.

    南雲艦隊在這一天早上放出機隊去攻擊中途島基地,但是因為美軍早已知曉日軍將來襲,所以日軍攻擊隊吃了個空城計,沒能將中途島的航空兵力摧毀.帶領攻擊隊的友永大尉回電旗艦赤城號要求進行第二次攻擊.這時南雲手中仍握有一支具有相當攻擊力的機隊,預備在發現美軍艦隊時能在第一時間出擊.但是現在看起來中途島的航空兵力尚未被徹底摧毀,南雲這時陷入了兩難的地步,偵察機關於美艦隊的消息卻遲遲未回報.結果,南雲下令攻擊機隊換裝對陸爆擊用武裝.就在這時,利根號第四號偵察機才傳來接敵報告-發現美軍航艦部隊.

    但是此時機隊已經換裝對陸作戰用的裝備,要出發攻擊美軍艦隊還要換上魚雷跟穿甲彈才行,結果,在一陣忙亂中,美軍又一波的攻擊隊在此時殺到.結果,三艘珍貴的空母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報銷了,而第四艘-飛龍號也在奮戰之後於隔日沉沒,日軍在這次大戰中可說慘敗而歸.華德勞特寫的"難以置信的勝利-中途島之戰"中寫到:"如果南雲忠一哲學家的成分較多,他或許會想到是命運要利根號的偵察機比預定計劃落後了半小時;如果彈射器沒有故障-如果飛機能即時起飛-他就會在友永要求對中途島在度攻擊以前,就曉得這支美國艦隊,那麼毫不躊躇,他的行動方案就是:立即攻擊敵艦".

    已經發生的事是無法挽救回來的,或許是天注定要日本在此役失敗.利根號在中途島大慘敗之後,編入了新規的第三艦隊,仍跟著南雲機動部隊四處征戰,歷經了第二次所羅門海戰(美方稱東所羅門海戰)和南太平洋海戰(美稱聖克魯茲海戰).在之後的馬里亞那海戰中,利根號並沒有跟主力空母群-在當時是小澤艦隊-編組,而是編於擁有戰艦大和號以下四艘戰艦八艘重巡以及三艘輕空母的前衛隊.因為馬里亞那海戰是以小澤精心策劃的航距外攻擊為計劃,而前衛隊的任務即是吸引美軍注意力以及偵查敵軍動向,而重巡第七戰隊因為損失隊員艦一艘而被拆散重組,其中兩艘最上級重巡跟利根號筑摩號重新組成第七戰隊.

    馬里亞那海戰在一片悲慘的氣息之中結束,攻擊隊遭受擊機圍剿,幾近全滅.日軍此時已經在太平洋上失去有利的決戰機會.最後,利根號也參加了絕望的雷伊泰海戰.告別了相伴已久的機動部隊,利根號被編到栗田艦隊之中.在薩馬島海戰中,發現了敵機動部隊的栗田艦隊大舉發動攻擊,因為事出突然,整個艦隊以極為混亂的狀態衝入敵陣,各艦以近似單獨戰鬥的情形進入作戰狀態.利根號一馬當先,衝到極為深入的地步,將美艦往西南方趕去,切斷了美艦的退路,給栗田造就了極佳的攻擊機會,但是由於場面混亂,作戰行動完全無法統合.結果,僚艦筑摩號被擊沉,而利根號也受了重傷,最後帶著傷勢回到內地療傷.

    但是在雷伊泰海戰之後,日本海軍已經無力再戰.利根號也就這樣停泊在母港吳港裡,最後在昭和二十年(1945)三月十九日和七月二十八日的大空襲中大破著底,就以這樣的姿態迎接戰爭的結束.

 

1944年6月17日,阿號作戰發動時的利根號,圖中前方並非碼頭,而是正在給他作洋上加油的一艘油船
(請點選圖片放原圖大小欣賞)

 

 

 

大破著底的利根號,攝於戰後

    

 

回重巡洋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