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 特殊船

山汐丸

 

受美軍空中攻擊而大破的陸軍空母山汐丸

 

諸元表

噸位 10605噸
全備噸位 15864噸
水線長 148m
20.4m
吃水 9m
飛行甲板 125m * 23m
主機 甲50型1號渦輪機一具
主鍋爐 改31號水管罐二具
出力 4500軸馬力
速力 15節
續航力 13節9000浬
武裝

對潛中迫砲2座

25mm連裝機槍8座

深水炸彈120個

飛行機 三式聯絡機8架

 

  

  1942年8月美軍瓜島反擊之後,日本運輸船團受到美軍飛機、潛艇威脅,損害大增,海上護衛的需求一下大為提高。對於日本海軍而言,戰前以大鷹為始到1943年已經有隼鷹、飛鷹、雲鷹、沖鷹等五隻特設空母就役,其他還有海鷹、神鷹正在進行改造工事。然而陸軍就缺乏這樣的資源,在船團相繼被害後,終於提出了屬於陸軍本身的護衛空母建造案,這就是特TL型船的建造背景。原始計畫是以特TL五號船、六號船為名,由三菱橫濱造船所建造預定1944年12月∼1945年2月竣工。

  本船的原始設計是用以擔任南方石油搬運為主要目的,並伴隨船團間作護航之用,陸軍當時開出的性能規格為:

1.續航距離必須滿足由新加坡到日本本土間中途不停歇一貫輸送,同時儲備有航行所需的糧食燃料清水。

2.搭載三式聯絡機6架

3.乘員為航空關係57名,兵器關係60名,船員120名。

4.武裝配備有機砲6門,25mm機銃8挺,對潛迫砲,深水炸彈10枚,另外要應具備水中標定機,對潛電波警戒機。

   山汐丸於1944年7月在三菱橫濱造船所開工,11月下水。但是因為嚴重的空襲加上資材不足,造船能力無法全力發揮,且特攻兵器的製造又分去了部分能量,所以工程進度延遲到1945年1月才完成。此時南方航線已經處於被封鎖的麻痺狀態,而且也沒有可以讓本船搭載的飛機了,所以完工後連兵器也沒裝上就一直放置在船台前。

   後來當局打算改造成煤炭運輸船,只不過還沒著手本艦就在2月17日早晨,美國海軍機動部隊艦載機群對東京、橫濱的空襲中遭到轟炸而於4號船台前大破座底。戰後到了1946年7月開始解體工事,翌年10月終了。其船體水上部分被修整為平面供作修繕繫留橋使用。

 

By小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