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il-76噴射運輸機

il-76是蘇聯伊留申設計集團從60年代末開始研製的四發動機中長程軍/民兩用大型噴射運輸機,但最先是應蘇聯民航的要求進行開發的,以取代An-22。il-76的原型機試飛於1971年3月,三年後由空軍空運司令部對其進行驗收鑒定,並將試飛持續到1975年。1975-76年開始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1977年與79年分別為衣索比亞和阿富汗進行空運,引起世人注目。

il-76是相當於美國C-141一類的飛機,氣動佈局也很相近:採用後掠28度的下反上單翼,翼上裝有先進的增升裝置,便於在惡劣環境條件下的起落,四台D-30ΚΡ型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2000千克,採用翼吊短艙方式安裝,完全脫離了蘇聯飛機傳統的佈局形式。機頭為駕駛室,下部有對地觀察用的玻璃罩以及雷達天線罩,機尾高矗的T形尾翼下有一個炮塔,安裝2門23毫米自衛機炮。機身為圓柱形,中段是一個長寬高為20!3.40!3.46米的貨艙,機尾是左右打開的貨門,下部有貨橋跳板,前三點起落架可收入機頭及機身兩側鼓包內,與絕大多數軍用運輸機一樣,但il76的起落架是由20個低壓輪胎組成的,適用於簡易機場。il-76可一次運載150名武裝士兵或120名傘兵,也可運載40噸軍用物資,能全天候飛行。

il-76的設計要求是能載重40噸在6小時內飛行5000千米。在70年代中期,該機已先後刷新20多項世界飛行記錄。其中包括載重70噸升到11875米高空及載重55噸在2000千米閉合航線中飛出平均時速856.7千米的成績來。

il-76的主要改型有:初始生產型il-76;生產型il-76T,機翼中段與機身背部增設油箱,無尾炮;il-76M,T的改良型,加尾炮,軍事運輸用;il-76TD,用T改的民用型,燃油增加,航程延伸1200千米,並改用D-30KP-1發動機,1983年7月交付使用;從型又改型出il-76MD型,實質上是用TD型加一個尾炮塔而成,供軍用。此外,MD型還派出空中加油母機il—76。70年代末,伊留申設計集團利用民用型的il-76開始研製具有下視能力的空中雷達預警機,1984年底開始服役,估計已有20-30架交付使用。該機在機背架設一個碟形雷達天線罩,機關不有空中受油管,並且裝氣象雷達及地形測繪雷達,機體各部添軒了不少感測器,可巡邏6-12小時,估計探測距離在400-600千米之間,型號A-50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