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國共主要海戰(2)

 

──by captain Picard


 

(1)  (2)  (3)

 

1958年:金門的戰鬥

閩江口海戰

在1958年2月19日,國府海軍沱江(PC-104)、涪江(PC-105)、清江(PC-116)等三艘巡邏艦在閩江、馬祖一帶海面巡邏,發現閩江口外七星礁西北約四千碼處,有敵魚雷快艇八艘編成兩隊高速疾駛而來,企圖突襲;國府海軍宣稱在場三艦立即採取分頭攻擊,使敵「首尾受敵,無力還擊」;隨後國府各艦停止射擊,脫離戰場返航。國府宣稱擊沈、擊傷各三艘,並稱此役為「閩江口海戰」。

然而實際上,質到1958年8月,為了投入封鎖金門戰鬥,解放軍海軍才透過火車運輸部署到福建;在此之前,福建的海上兵力只有廈門水警區的20多艘砲艇和8個海岸砲兵連。而當時中共航速最快的砲艇55甲型,航速也只有22.5節,不可能跟航速40節的魚雷快艇搞混,也不像如國府敘述能「高速來襲」。後來台灣方面重新修訂「台灣海峽保衛戰」時,也把「閩江口海戰」刪除。

八二四海戰:擊沈國府台生輪、擊傷中海艦

在1958年 八月底金門八二三砲戰開打之際, 中共部署於廈門附近定台灣(正對金門最大港口料羅灣)的護衛艇和魚雷艇隊遂伺機而出,攻擊欲金門進行運補的國府船艦,對金門實施海上封鎖 ;當時在廈門的海岸砲兵、魚雷艇隊、護衛艇隊與海軍航空兵統一由坐鎮廈門的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彭德清少將指揮 。當時由於中國大陸沿海海運經常被國府海軍襲擾,加上小型魚雷艇耐航力差,因此中國利用改裝的10689次列車,將屬於東海艦隊的12艘俄製P-4魚雷艇經運至廈門,直接開入鴻山隧道隱蔽,等到入夜再拖到海邊,以巨型吊車將魚雷艇放入水面,然後拖到廈門島內側海灣的虎嶼錨地(背向金門)偽裝待命。魚雷艇只要三天不開動,船底就會寄生大量海蠣子,導致阻力大增而使航速變慢;這些魚雷艇原本在長江口錨地停泊時,每天只要朝長江口快速航行兜轉一週,水流就會將這些寄生物沖掉,但到了廈門錨地為了隱蔽行蹤就無法執行;因此,魚雷艇隊每天都得派人輪番下水去船底刮這些魚雷艇海蠣子。

此外,解放軍海軍還在1958年7月底在第31護衛艇大隊之下新成立55甲型護衛艇(75噸級)中隊,在7月25日成立,7月31日由上海南下廈門前線;這支部隊剛組建就南下福建、廈門前線,還來不及進行充足訓練,因此技術水平跟經驗低落,對武器裝備不熟悉;護衛艇中隊中,60~ 75%的士兵是1957年才入伍、1958年上艇。全中隊軍官9人中,有6人參加過海戰;而86名士兵中,只2人曾有海戰經驗。整個中隊差不多1/3是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技術水平低,戰術素質差。

在8月24日下午6時3分左右,解放軍海岸砲兵對停 泊在料羅灣卸載的國府艦艇進行一輪砲擊,擊傷了國府運輸船台生號(美製二戰型戰車登陸艦,屬於民生公司 的軍租商輪)以及中海號(LST-201)戰車登陸艦,中海艦遭二發130mm砲彈命中,小艇架與雷達天線毀損;隨後, 在廈門定台灣待命的中共東海艦隊魚雷艇第一大隊第一、第二中隊的六艘P-4魚雷艇在18時10分左右啟航 (第一中隊為103、175、184艇,第二中隊為105、178、180中隊),由第一大隊參謀長張逸民上尉指揮,前往料羅灣攻擊這些國府船隊 。由於天候良好,共艇雷達在18海里外就發現了目標,在15海里的距離上看到兩艘國府中字號運輸艦出現在海面上;然而同樣地,東碇島的國府砲兵也發現這支中共魚雷艇隊 並展開砲擊,而中共岸上的火砲也隨即照預案,開火壓制國府軍的岸砲,使魚雷艇隊順利通過。如果東碇島的國府守軍立刻將中共魚雷艇出海的情報告知上級,或許料羅灣的錨地可以提前防禦,但島上守軍似乎沒這麼做。依照中共方面的記載,魚雷艇通過東碇島後約10分鐘,發現海面上出現兩艘國府海軍江字號巡邏艦,雙方距離最近時只有五鏈(此時魚雷艇隊在晚霞照耀下應該十分顯眼),不過國府江字號並無任何反應而直接開過去。於是,中共魚雷艇以28節的速率直衝料羅灣。在18時40分,這批魚雷艇隊就在左舷距離約130鏈(每鏈183m)處,發現從料羅灣衝出的國府船艦(應該躲避先前的砲擊)。

在晚間19時12分左右,中共魚雷艇隊抵達金門料羅灣 ,距離國府運輸艦隊外圍護航艦隊約38鏈;當時共艇雷達判斷國府總共有七艘護航艦艇,並決定從較為薄弱的右翼突破 ;在距離30鏈時,中方艇隊與兩艘國府小砲艇擦身而過,或許先前國府海軍忙著躲避砲擊,對海面上的情況沒有及時警覺。隨後,張逸民率領第一中隊三艇攻擊台生輪,第二中隊則攻擊中海艦。依照中方記載,兩艘國府運輸船艦在15鏈的距離發現魚雷艇隊,但似乎一開始將之誤認為友艦 (甚至在很近的距離仍發出燈號詢問),直到距離逼近到5鏈才發覺遭到攻擊,中海艦開始機動並射擊。 中共魚雷艇隊指揮官張逸民曾特別交代三項交戰規則:第一,距離不到500米內不放;第二,角度不對不放,敵向角要成扇面狀(大於45度,小於100度);第三,艇身要穩、不左右擺動才放。中共魚雷艇隊從不同方向逼近目標,張逸民率領的第一中隊迫近目標到5鏈時命103艇進行牽制,175、184艇攻擊台生輪。而攻擊中海艦的第二魚雷艇中隊中,178艇遠遠落後,而180、105艇則搶先朝中海艦進攻 。在19時25分左右,第二中隊180、105號艇朝中海號發射四枚魚雷,其中一枚命中,將中海艦的艦尾炸出一個約10米見方的大洞,電機與雷達失效,8人當場陣亡、12人受傷,不過中海艦仍一面右轉、一面全力射擊。緊接著,第一中隊三艇184、175、103在300到500公尺的距離上對台生號齊射魚雷,其中175艇因為已經中彈受損、左側魚雷管故障而無法射出之外,其餘五枚魚雷全部射出,其中二枚命中台生輪,當場引爆台 生號攜帶的大批彈藥,該船在大爆炸後迅速沈沒。中海艦在180度轉向時,第二魚雷艇隊178艇終於趕上,當時中海艦注意力集中在撤離戰場的第二艇隊,沒發現178艇;不過178艇艇長缺乏經驗且過於緊張,在中海艦完成轉向之前就匆匆射出兩枚魚雷,結果無一命中。攻擊得手的共軍魚雷艇隊隨即撤離戰場。

中共魚雷艇撤退途中,位在列隊末尾、已經中彈受損的175號魚雷艇因為缺乏經驗,在月光下釋放煙霧反而暴露行蹤,遭國府海軍巡邏艦 湘江(PC-103)、美頌號(LSM-347)中型登陸艦與中海號的砲火集中射擊,命中11彈而沈沒。受重創的中海號則被美頌號 拖帶回航。三小時後,中共方面指揮所派出在廈門待命的第31護衛艇大隊三艘55甲型護衛艇出海搜索,但他們沒有意識到175艇已經沈沒,只在雷達上搜索175艇而沒注意落海人員,搜索2個半小時無功而返;最後175艇12名人員經過一夜漂流,有五人陸續被漁船救起,三人被國府海軍俘虜,另有四人失蹤。另外,當地的解放軍55甲型護衛艇隊本應配合魚雷艇作戰,但由於聯絡不通,所以在8月24日的海戰中沒有出動。

依照沱江艦(PC-104)少尉輪機員田祥復的口述回憶,8月24日該艦接到中海艦遇襲的無線電求援,南區巡邏支隊(南巡支隊)迅速掉頭前往支援;在戰鬥中,該艦中段41砲位砲管因為射擊過多而過熱,發出紅光;為了防止膛炸,修理班用消防水龍頭降溫。中共快艇撤退後,沱江艦傍靠中雷受損的中海艦支援。負傷的中海艦長鄭本基中校頭綁紗布,載著鋼盔在船邊向沱江艦長劉溢川要求:第一,因為傷亡人數不少,請派醫官過去協助;第二,請代發損傷報告;第二,請拖帶返台。劉艦長則回覆因作戰仍持續進行,無法派遣僅有的1位醫官過去,而該艦也未奉命拖帶,不過可以為中海艦代發損害報告。隨後沱江艦離開中海艦,繼續隨南巡支隊旗艦維源艦繼續執行護航任務,接著在海上又撈到中海艦交戰時的落水官兵(後來在艦上死亡)。後來派由美頌艦拖中海艦返航,南巡支隊伴護兩艦通過海峽中線後,由馬公出來的支援艦艇接替伴護,南巡支隊又掉轉回金門海域偵巡。沱江艦回到回金門後,次日(8月25日)白天在水面撈獲兩名前夜海戰落海的中共快艇人員,其中1位青島人稱他們都是連人帶艇,乘鷹廈鐵路火車到廈門。另外還發現1艘來自於被擊沉的台生輪的救生艇,上面只坐1人,是原本乘台生輪返台治療的傷兵。

這是中共魚雷艇隊取得的最大魚雷戰果,擊沈一艘四千噸級運輸艦、重創一艘,然而也是首度出現重大戰損,損失魚雷艇一艘。在這個階段,中共海軍對金門的海上封鎖大獲全勝;從8月24日至9月1日這整整十天,國軍沒有從海上運補任何物資到金門。

八二七金門海戰

1958年8月26日晚間0時,國府南區巡邏支隊640噸永字號巡邏艦維源(PCE-42,南巡支隊旗艦)與兩百噸級江字號巡邏艦沱江(PC-104)在北碇島附近海面巡邏時(南巡支隊還有另一艘江字號巡邏艦柳江,PC-123),獲報在東碇方位079、距離8000碼處發現三個可疑目標。維源與沱江遂前往攔截,在凌晨1時26分、距離目標8000碼開始攻擊,重創其中一艘,其餘目標朝鎮海方向逃竄。凌晨2時12分,中共岸砲朝國府海軍編隊設計,中共快艇在岸砲掩護下數度試圖攻擊國府船艦,但都遭到國府方面壓制。在凌晨3時40分,中共方面撤離,海戰告結束。此次海上交戰歷時將近3小時,國府海軍宣稱重創中共一艘快艇,本身則無損失。

九二料羅灣海戰

經過八二四海戰的教訓之後,國府運補金門不再使用龐大顯眼的中字號LST,改用1至2艘美字號中型登陸艦(LSM),並由三至四艘永字號或江字號巡邏艦護航,使得中共魚雷艇隊的攻擊難度增加。依照先前與中共魚雷艇交手的經驗,國府方面南巡支隊各艦的76mm快砲都使用VT信管的空炸砲彈,這些防空用的砲彈在接近目標就會引爆,雖然降低了貫穿能 力,但是增加了對付小艇的命中率,破片對於甲板上的敵方人員、裝備也有較大的殺傷,有更高的機會迅速癱瘓對方戰力。

依照沱江艦(PC-104)少尉輪機員田祥復的口述回憶,8月底沱江艦在馬公待命防颱(有颱風接近)。稍候因美軍駐金門顧問換防,以及戰地記者赴金採訪需要,南巡支隊三艘船艦維源(PCE-42,旗艦)、柳江 (PC-123)與沱江(PC-104)接獲命令,在颱風來臨前護航美堅號中型登陸艦(LSM-249)跑一趟金門;美軍顧問搭乘沱江艦,記者搭乘美堅艦;運送的除了美軍顧問、運補的裝備物資之外,還有一位在先前從大陸撤退時,由長沙轉到金門天主堂的外籍神父也隨艦返回金門。

在9月1日62特遺部隊南區巡邏支隊奉令,自馬公送最新的「防衛作戰計畫」和人員往金門;其中沱江艦送美顧問團金門組員和密件,美堅載中外記者37人與收假官兵400餘人。依照日後公布的資料,沱江艦在此行中肩負秘密運輸任務,將砲兵作戰用的「彈道測向儀」裝在幾個木箱裡送上金門,以根據敵方彈道測量砲陣地位置以及火砲 射程性能;陀江艦長劉溢川得到一份訓令,要求啟程離港三十浬後方能開啟,避免洩密。中共似乎已經獲悉國府要送彈道測向儀上金門島情報,所以派出艇隊前來攔截。

在9月1日16時30分,中共海軍鎮海觀通站的雷達發現這支由美字號中型登陸艦為主的國府海上編隊,從馬公前往金門。東海前進指揮所隨即下令東海艦隊廈門水警區所屬的第31護衛艇大隊三艘55甲型(汕頭級)75噸護衛艇(舷號556、557、558)、四艘53甲型(黃浦級)50噸護衛艇與 魚雷艇第一大隊六艘P-4魚雷艇 (舷號103、105、174、177、178、180,其中四艘有雷達)出動,在兩個海岸砲兵連的掩護下,在料羅灣正南方5海里處準備實施攔截,力求擊沈 國府登陸艦;其中,第31護衛艇大隊由大隊長魏桓武指揮,魚雷艇第一大隊由張逸民上尉指揮,而所有兵力統一由鎮海指揮所的快艇六支隊副支隊長兼第一大隊隊長劉建廷少校指揮。中共方面判斷八二四海戰國府失利之後,肯定會加強對魚雷艇的戒備,因此這場海戰採取魚雷艇隊與 護衛艇隊協同作戰的模式,由護衛艇隊牽制國府護衛艦艇,而魚雷艇則朝主要目標發動攻擊。由於當時正有颱風逼近,因此海象十分惡劣 ,風力已達7至8級;國府海軍顯然看準中共快艇在惡劣海象下不利於出動,所以選擇在颱風前夕進行運補。

在9月1日下午16:17分,南巡支隊長維源(旗艦)、沱江、柳江護送美堅號登陸艦駛出漁翁島,當天晚間22:00抵達北碇東南17海浬處,此時霧氣很濃,視界僅200- 400碼,距高潮(登陸窗口)尚有40分鐘。

在22時3分左右,中共負責指揮的鎮海觀通站雷達發現 在方位110度、距離27海里處的國府艦隊成單縱隊隊並向金門料羅灣方向航行,航速11節,遂下令護衛艇隊與魚雷艇對出擊;不久後,鎮海觀通站發現敵國府 編隊改變航向(先轉271度、後改215度),並有一艘江字號離開編隊駛向西北,距離編隊5海里,又改變航向為295°微速前進。由於國府艦艇形跡詭異, 鎮海指揮所下令各艇隊暫時停車以查明國府海軍真實企圖。

在晚間23:00時, 國府海軍編隊來到料羅灣離岸10餘浬,旗艦維源上的支隊長姚道義上校命令沱江艦駛往接運點;其餘各艦相距約10000碼,尾隨掩護。金門方面派出一艘LCM小艇前來與沱江艦會合,負責接駁轉送人員物資,雙方23:39時會合。因為要轉送的物品多(含桶裝飲水),沱江艦修理班費不少時間搬運(其他人全在戰鬥部位)。還未搬完前,駕駛台電話通知,已發現海上出現眾多快速目標,要求加快作業。這些裝備未完全搬上LCM小艇前,美軍人員堅拒轉乘。這艘LCM在9月2日凌晨完成轉乘作業駛離。在00:05 沱江完成卸駁任務,準備歸隊。

在9月1日23:15至23:30,國府南巡支隊獲得金門方面通報,有小型目標在東碇正北5浬,航向210 T,航速16節;有小目標3個,位於圍頭角3浬附近,航向150T,航速5節(應為中共第31護衛艇大隊的三艘55甲型護衛艇)。 

在9月1日22時48分,鎮海觀通站雷達發現一艘國府艦艇離隊,航向355°,以12節航速向料羅灣航行; 當時鎮海指揮所研判離隊的是較大的護衛艦艇維源艦,認為這是攻擊登陸艦的良好時機,遂下令魚雷艇隊實施攻擊。然而實際上,當時脫隊的並不是美堅;照國府方面的敘述,應該是沱江艦。  

在9月2日00:00時,美堅號脫離編隊,並00:15短暫登陸料羅灣灘頭;在00:20,11名中外記者與官兵登岸;由於時間緊迫,來不及下船的記者們只能隨美堅艦回馬公。在00:34 時,維源,柳江兩艦掩護美堅下卸人員。此時,有快速目標兩批約8艘(中共的魚雷艇隊與護衛艇隊)高速來襲,南巡支隊長姚道義上校率領維源和柳江艦立即轉向,並命令回航途中的沱江艦掩護美堅。

由於颱風接近,惡劣的氣象對共軍造成影響,除了導致岸上雷達站 效能削減、進而誤判目標外,風浪使得共艇的行動與攻擊更加不便;更糟的是魚雷艇隊的指揮艇(180號)的雷達與無線電裝置故障,不僅無法與 護衛艇隊聯繫,甚至也無法有效指揮本身的魚雷艇隊,因此共軍魚雷艇群等於是各自為陣。

1.中共魚雷艇與維源艦的交戰

在23時10分,共軍魚雷艇隊開始朝他們認定的「美堅號」以35節高速衝刺(共軍應該將美堅號當作主要目標,大舉進攻);在接近過程中,鎮海指揮所在23時32分一度命令魚雷艇隊轉向110°迴避「維源」──實際上該艦才是美堅;在接敵過程中, 中共艇隊前方魚雷艇曾多次回報在左方發現 大型目標(實際上就是美堅),但無線電失效的指揮艇180號始終沒有回應。中共艇隊接敵時,後方指揮的劉建廷少校命令魚雷艇隊以36節接敵,隨後又增加到40節,然而這使得魚雷艇在惡劣的風浪中更難以保持隊形,變成各自為戰;由於在惡劣風浪中高速航行使得艇體劇烈顛簸,加上過早打魚雷固定栓,178號與103號艇各有一枚魚雷因顛簸滑出一半(等於自動點火)而報廢,105、177號艇也各有一枚魚雷因風浪而從魚雷管滑入大海,整個編隊12枚魚雷在交戰前就折損三分之一。

在23時40分,魚雷艇178號的雷達發現左前方40鏈有一個目標,判斷就是美堅,然而實際上是維源艦 ,附近還有柳江與沱江兩艘巡邏艇。當雙方距離接近 到30鏈時,有備而來的國府維源、柳江、沱江三艦以密集火力射擊,每艘中共魚雷艇各有不同程度受損;在23時48分左右,中共魚雷艇隊才發現對面是三艘國府巡邏艦,但此時已經不可能改變攻擊目標, 張逸民遂決定率隊攻擊體型最大的維源號。六艘魚雷艇各自接敵,180、178、177、103分別佔據維源艦左舷40~50度的陣位,105進入右舷80度、距離5鏈的陣位,各艇先後發射魚雷,而維源艦則一面靈活規避,一面猛烈反擊。180艇首先接戰,在1.5鏈的距離上發射兩枚魚雷,隨後178艇射出一枚魚雷(左雷已經報廢),接著105艇在2.5鏈距離上發射一雷(右雷已經墜海);在23時49至50分,剩下三艘魚雷艇在1.5至3鏈距離上發動攻擊,103艇發射一枚(左雷已經報廢),174艇發射二枚、177艇發射一枚(右雷已經墜海)。 共艇射出的所有魚雷全都被維源號規避,依照維源艦槍砲官的回憶,有一枚魚雷已經無法迴避,但由於定深過深而從維源艦尾下方穿過,沒能命中。 原本中共魚雷艇隊的目標是美字號登陸艦,所以將魚雷定深在3m,自然不適合攻擊吃水2m的維源艦。 另外也有資料記載,中共魚雷艇174號實際上朝一艘江字號(中共資料稱為沱江艦,實際上應為柳江艦)發動攻擊,同樣沒有命中。共艇魚雷攻擊之所以表現不佳,定深過深、海象太差難以瞄準、維源號靈活機動並猛烈反擊等都是原因; 此外,二戰型魚雷無論是瞄準速度或定深, 本來就不適合攻擊一千噸以下艦艇。

而共艇在維源號的砲火之下也頗有損失。依照中共的資料,在維源號的砲火攻擊之下,指揮艇180號的舵機與主機受創,177號主機也中彈受損而無法加速。在11時 50分, 攻擊失敗的中共魚雷艇隊以大角度右舵脫離戰場;三分鐘後,指揮艇180號發現174號從左後方高速接近,指揮官張逸民下令左舵迴避,但由於舵機受損無法轉向,被174艇撞上,導致180艇龍骨斷裂, 前進十幾公尺後迅速沈沒,而174艇右 機艙至船舷也撞出大裂口, 航速大減,破損的船艙燈光外露, 隨後就遭到國府艦艇猛烈射擊,在八分鐘之後沈沒 。而依照維源艦槍砲官回憶,當時一艘中共砲艇(顯然是180號艇)被維源號擊中後受損速度減慢,被後方另一艘中共砲艇(顯然174號艇)追撞,而追撞的這 艘砲艇艇首也受損嚴重,速度減慢;維源首先前去以砲火擊沈追撞友艇的那艘中共魚雷艇 (應為174),然後再擊沈前方被撞的魚雷艇(應為180)。另外,依照維源艦槍砲官回憶,在擊沈這兩艘魚雷艇之前,維源艦首先以砲火擊傷另一艘魚雷艇, 該艇 負傷不輕、冒出黑煙,不過等維源艦解決掉兩艘中共砲艇後,再回頭已經找不到這艘受損的魚雷艇,當時維源艦槍砲官研判該艇有可能沈沒,不過中共的史料只承認 折損了178與103號快艇。

在8月24日海戰中被擊沈的175號魚雷艇以及9月1日折損的174、180艇都屬於魚雷艇第一大隊第一中隊,該中隊三艇至此全軍覆沒。 174、180艇落海人員在漂流一夜之,次日白天,中方第31護衛艇的七艘砲艇在8架軍機掩護下展開搜索,並出動四百艘漁船協助,最後將兩艇倖存者撈起。 國府宣稱在這回合交戰中,維源擊沈、擊傷五艘共艇,本身沒有人員傷亡;而依照維源艦槍砲官的回憶,該艦擊沈兩艘中共魚雷艇,另外至少擊傷一艘。

2.中共護衛艇與陀江艦的交戰

依照中共方面記載,在9月1日23時10分中共魚雷艇隊接敵之際,鎮海指揮所也立刻下令待命的第31護衛艇大隊展開行動;三艘55甲型75噸砲艇遂以20節航速逼近國府艦隊,率隊的是大隊長魏垣武,坐鎮558號艇。

在9月2日凌晨00:05,沱江艦在金門料羅灣完成卸駁任務(包括美軍顧問、補給島上的物資與裝備等)後起錨,「雙俥進四」戰速向外海急駛。在9月1日23時35分,第31護衛艇大隊3艘55甲型砲艇在航行約25分鐘後,在左舷15度、約5海里距離上(料羅灣方向)有一艘在左翼警戒的江字號獵潛艦(即陀江艦),在右舷45約6海里看到一艘美字號中型登陸艦。由於以為魚雷艇隊以美堅號為主要目標,護衛艇編隊指揮員決定率隊插入沱江艦與美字號之間。阻止陀江艦任何阻撓魚雷艇隊攻擊美堅號的行動,並單獨攻擊左翼的沱江艦(但中共護衛艇不知道魚雷艇隊並沒有捕捉到美堅,否則就應該轉向右側攻擊主目標美堅號)。

依照國府方面的記載,陀江艦在與南巡支隊會合途中,雷達發現快速目標4個從鎮海角和圍頭疾駛;在00:48 ,接到維源艦命令後,沱江艦終止歸隊,轉向迎戰中共護衛艇,掩護美堅艦。共艇從方位130來襲,距離8000碼;指示美堅艦安全航向,同時照明射擊以判明敵踪。解放軍艇距美堅艦約10000碼,沱江艦接近美堅約2,000碼。雙方交戰後,金門和中國大陸岸砲都向海和岸目標射擊。

依照中共方面記載,在23時50分,雙方相距3000m,沱江艦的40mm與20mm砲火開始朝共艇射擊,而共艇則不予迴避,一路高速接近到700m的距離才開始以37mm火砲猛烈射擊。此時,三艘55甲型共擁有六座雙聯裝37mm快砲, 火力遠遠壓倒沱江號(沱江號艦首一門76mm砲 、艦尾一門40mm快砲、六門20mm機砲與兩挺12.7mm機槍,76mm砲 瞄準與射速慢,實際上只有40mm砲能與中共砲艇對抗);沱江號的76mm快砲很快就發生卡彈而無法射擊,導致該艦火力大減,隨後該76mm火砲也被共艇擊壞 。

此外,沱江艦上充員兵(義務役)較多,無論是經驗或臨場反應都較差,部分砲位上的士兵因害怕而趴在甲板上不敢接戰。 共艇集中火力猛攻沱江艦艙面各戰位與人員,交火兩分鐘後,沱江艦各通信天線與信號旗都被打斷 ,各砲位也遭到壓制而無力還擊。雖然金門 的國軍陸地單位發現戰況,隨即以90mm火砲實施支援,炮彈落在中共護衛艇周圍,密集的水柱擋住視線,使指揮員魏垣武一度無法指揮戰鬥;然而,中國大陸方面的岸炮也隨即開火,很快將金門岸炮火力壓制,指揮員魏垣武趁勢率艇貼近沱江。中共砲艇隊 一面猛烈射擊,一面持續逼近到沱江艦300m的距離,並進入沱江艦火力死角來攻擊,完全壓制了沱江艦的火力。

雙方開始交戰15分鐘後,三艘共艇由於供應疏失、艙面彈藥用罄而不得不暫停射擊三分鐘(各艇都沒有組織人員負責運彈,打到艙面彈藥耗盡才臨時組織人員下到彈藥艙搬運);趁著這個空檔,沱江艦 的人員以20mm機砲反擊,指揮的558艇中彈三發,大隊通信業務長張文彬受傷,操舵員闕水金陣亡。三艘共艇緊急補充彈藥後,於9月2日0時8分恢復射擊(從彈藥艙運上的砲彈,只能保證一座雙管37炮射擊,火力減半),於兩分鐘之內再度壓制住沱江艦的火力 ,打得甲板艙面上空無一人,並 使沱江艦一度失去航行控制、原地打轉。之後,沱江號猛然右轉,首先企圖衝撞558艇,但是被558號艇閃開;隨後沱江艦又試圖衝撞557號艇未果,反而被另外兩艘共艇擊中,右主機艙進水停車 。不過,共艇的隊形也被 沱江號的行動給沖散。依照中共說法,已受到重創、幾乎喪失 航行能力的沱江號發出求救信號,並隨即關閉燈火、中斷射擊,隱蔽在夜色中,三艘共艇就此丟失目標,再也沒有找到沱江 ;不過,依照維源艦槍砲官的回憶,當時維源艦雷達資料顯示兩艘共艇仍在沱江艦1海里以內,保持接觸的可能性仍高,另一艘則在3海里以內, 此外當時國府情報單位曾截收到共軍的無線電通信,顯示共艇有意俘虜沱江艦,可能是沒有立刻將沱江艦擊沉的原因。

依照沱江艦(PC-104)少尉輪機員田祥復的口述回憶,中共艇隊集中火力定向射擊沱江艦各砲位及駕駛台;交戰不久,沱江艦唯一的3吋砲被擊中,一砲彈在砲管及砲閂爆炸,砲隊死傷嚴重,殼手董榮源(理髮一等兵)被炸碎,引信手周心欽(槍帆二等兵)、射手劉忠義(一等兵)皆陣亡,第3裝彈手廖漢川(槍砲下士)負傷。一枚砲彈打進艦內官廳爆炸(戰鬥時作為救治傷元的醫務中心),正在為傷患治療的醫官陳科榮少尉中彈,隨後血流過多身亡。交戰中,沱江艦指揮台的槍砲官吳瑞昌少尉用聲力電話下令「31砲放」,但該砲位已經中彈無回應;槍砲官向前走3步察看,這時又有敵彈命中指揮台後側右舷信號燈座,彈片殺死駕駛台後端的信號兼瞭望朱容(信號中士),張靜(上士)與林錫欽(上等兵)陣亡等3人,站在指揮台 中間的通信官潘維杰中尉、童志有少尉、輔導長楊國光上尉、傳令兵李志慎(聲納上等兵)等皆負傷,指揮台前方的劉溢川艦長、槍砲官(若先前未向前移動三步,肯定已經陣亡)以及在前側話筒傳令的信號中士金全善未受傷;劉艦長持無線電話向旗艦維源報告本艦情況,並以手持舵令筒指揮;不久,輔機舵又中彈,艦體水線洞穿。艦長手中的舵令筒傳來下方舵房複誦的舵令,但是艦身未隨轉向;副長袁炳瑞上尉趕往舵房,發現舵房已經被砲彈貫穿,舵手溫成灝(航海上等兵)重傷,血流衣襟,手握舵盤。他複誦舵令,但是無力操舵。舵手章海鳴(航海上士),俥鐘手邱昌明(航海下士)都已重傷仰臥倒地;副長袁炳瑞急忙招呼官兵救傷和操舵。

沱江艦上最有效的40砲因為前一次作戰受到的損傷,交戰之後就發生卡彈;艦上人員奮力以剩下的20mm機砲還擊,20mm砲位射手在戰位上陣亡後,裝填手放下死者後自己一面裝彈一面射擊,隨後他也中彈倒在戰友身上陣亡。陀江艦機艙中彈,輪機長曲以堂上尉手部與臉部受傷;曲以堂見燈光外露,立刻擊碎艙內燈泡,避免暴露,然後進行搶修;主機汽缸被彈片擊中破裂,高溫蒸汽充滿艙間,全艦失去動力與電力,在水上漂流。到最後,受重創並失去動力的的沱江艦完全停止射擊,全艦無聲;中共護衛艇也停止射擊。少尉輪機員田祥復因到處指揮救災,在進入前住艙前,看到中共護衛艇3艘成縱隊,從沱江艦左舷不遠處急駛而過(艉鏻光特別明顯),未發射一彈。南巡支隊另外二艦趕來支援沱江,彈道落在沱江附近海面,共艇隨即退卻戰鬥結束。

沱江艦交戰之後,南巡支隊另外兩艦維源、柳江都收到了沱江的求救信號,在結束原本與魚雷艇的戰鬥後,都趕來支援沱江。依照中共的記載,共軍艇隊在重新搜索沱江的過程中,558艇又發現 一艘 國府艦艇,當時判斷是沱江(實際上可能是同型的柳江),遂上前接戰 ,交戰未久這艘國府艦艇隨即撤退,隨後共艇由於編隊混亂、擔心在暗夜中發生誤擊,同時判斷傷重的沱江遲早會沈沒,遂在9月2日0時8分撤離戰場。而依照維 源艦槍砲官的回憶, 趕來救援的維源艦首先接敵,與一艘中共砲艇交火,隨後柳江艦也與另一艘中共砲艇(可能是558艇)交戰,而這兩艘交戰的中共砲艇都在沱江艦1海里以內, 第三艘中共砲艇則由於距離較遠並未接觸 。依照維源艦槍砲官的回憶,維源艦與中共砲艇激烈交火,雙方曾接近到約三十幾公尺的近距離,共艇砲位上的人員清晰可見;而共艇曾多次進入維源艦後方,正好 在維源艦艦尾兩座40mm快砲射程內。依照維源號槍砲官回憶,該艦40mm火砲命中這艘中共砲艇水線部位多次,並確認擊毀該艇一座砲位(冒出黑煙),而維 源也被這艘中共砲艇的砲火擊中兩舷與艦尾,但無人員傷亡。而柳江也以砲火 擊中與之交手的中共砲艇,這艘中共砲艇隨後就脫離戰場;擊退 共艇的柳江艦隨即轉而支援維源艦,其中機動能力較強的柳江艦迫近共艇,而維源艦則在稍後的位置支援。該艘共艇業已受創且寡不敵眾,旋即退出戰場。當時維源 艦艦長陳連生曾下令追擊,但艦上南巡支隊長姚道義考慮到需要優先救援沱江艦,加上維源艦本身航速較慢、76mm艦砲在黑夜中以及高風浪下命中率都不高,很 難在共艇脫離前 (估計只需6分鐘)取得有效戰果,所以放棄追擊。

中共砲艇隊在返航途中,發現在海面上漂浮的180號魚雷艇落水人員,遂停下來搶救,共撈起16名,包含魚雷艇第一大隊的政委與參謀長。隨後,原本在後方待 命的四艘53甲型護衛艇也接獲指揮所命令,前往東碇島以東25海里的區域尋找174號魚雷艇的落海人員,並在9月2日上午8時10分左右將該艇9名落水人員全部救 起。

在激烈的交戰中,沱江艦主機艙、輔機艙、舵房、駕駛台、彈藥庫等部位先後中彈或進水,各砲位全被擊毀喪失戰力,幾乎失去航行與操縱能力,艦上人員傷亡慘重。沱江艦在交戰中11人陣亡(含軍官一人,就是醫官),傷者30餘人,全艦傷亡逾半。後舵房中彈進水,無法堵漏而放棄;機艙中彈進水,可堵漏。副長室水線下彈孔堵不住,不斷進水;由於副長室文件太多散落一地,在海水浸泡成成紙漿,抽水泵抽幾分鐘就被堵住,需清理後再抽水。沱江艦還能動的人員組成水桶隊,在艙中舀水向外倒。船頭輪機隊住艙進水,艦上人員不敢開啟備戰時原已關閉的艙門。

九二海戰後的國府海軍沱江號(PC-104)巡邏艦,此時艦首已經進水下沈,艦體中段到處都是彈孔。

背景是一旁戒護的姊妹艦柳江號(PC-123)。

受創的沱江號近照。 

被拖帶回航途中的沱江號(右)。前方正在拖帶的是友艦維源號(PCE-42)。在艦上人員損管排水

之下,此時沱江艦的浮力已經恢復到水線以上。

九二海戰後沱江號上血跡斑斑的海軍士兵頭盔。

九二海戰後沱江號遭受砲火命中受損的痕跡。

 

依照中共宣稱的資料,參戰的第31護衛艇隊三艘55甲型砲艇有11人傷亡,魚雷艇隊則無人傷亡 ;依照當時維源艦槍砲官的研判,與維源交戰的那艘中共砲艇水線部位多次中彈,受創較重,有可能沈沒,但中共方面記載這場戰鬥中並沒有折損任何砲艇。

國府方面,南巡支隊各艦在9月2日凌晨02:38時北緯24度13分,東經118度24分處會合,維源、柳江合力支援失去航行能力且艦首下沈的沱江艦;美堅則在02:59時會合。05:10 時,編隊脫離戰場,陀江艦由維源、柳江輪流拖帶,航向澎湖。隨著海面因颱風洶湧,沱江艦體情勢逐漸惡化,下沉幅度以及搖晃越來越大;艦體向左傾斜,幅度最大時約有15度以上,隨時有沉沒的危險。沱江艦未受傷者及友艦派來的救難班人員,配合沱江艦修理班人員持續進行損管工作,艦上人員在傾斜搖晃又有海水的甲板走動,隨時滑倒摔出船舷落海的危險。

在拖帶途中,沱江號仍持續進水,艦上的P250抽水機由於過於老舊,工作未久便停止運轉。雖然沱江艦上還能動的人都下船艙用臉盆舀水,但有如杯水車薪。在上午06:50時, 沱江艦多處進水,一度危殆。07:10時,驅逐艦丹陽和信陽會合,丹陽艦協助陀江艦抽水、拖救;到9月2日下午15:30, 陀江艦進水甚多,排水不及,情勢告急。就在即將被迫放棄拖帶之際,一艘美國第七艦隊的水上飛機母艦昂斯羅號(USS Onslow AVP-48)正好抵達現場並詢問國府艦艇是否需要支援,國府艦艇便請求支援抽水機;美艦隨即運送兩具P500抽水機至沱江號上協助抽水,並派遣醫護 人員和損管人員登上沱江艦協助。在美艦支援的抽水機協助下,沱江號得控制進水情況,使浮力恢復至水線 ;如果美艦沒有即時出現並支援抽水機,沱江必定在拖帶途中沈沒。

最後沱江號繼續由維源、柳江拖帶,在國府丹陽、信陽兩艘驅逐艦的護送下,在9月3日凌晨01:00進入澎湖馬公。該艦在戰鬥中總計有中尉醫官陳科榮以下11人陣亡,29人受傷,沱江艦本身也因受創過重而除役,在三個月後於澎湖當地解體。

九二海戰小結

以上在9月1日夜間至9月2日凌晨的海戰被國府稱為九二料羅灣海戰(中共方面稱為料羅灣海戰,或根據交戰開始的時間稱為九一海戰)。當年國府方面對外宣傳 總共擊沉中共魚雷快艇三艘、大型砲艇八艘並擊傷砲艇2艘,顯然過於誇大;近年台灣官方對九二海戰的說法下修為擊沈共軍四艇、擊傷兩艇,不過 這仍是缺乏考據支持的數字調整(將原本數字直接減半)。此外,當時國府海軍一面誇大沱江艦的戰功,另一方面卻對於維源、柳江兩艦前來解圍並擊傷、擊退中共砲艇隻字不提(台灣官方史料記載這兩艦僅 參與搶救及拖帶沱江艦回航),顯然是軍方高層為了隱瞞沱江艦作戰失利的情況,進而重新編造了 整個故事。如依照國府頒贈勳章的慣例,以國府宣傳的沱江艦戰功,沱江艦長劉 溢川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也不為過,然而實際上他只獲頒忠勇勳章(如果依照實際戰況,即便沱江艦已經算是盡力而為,劉溢川 還是很可能會因作戰失利而被蔣介石總統以軍法處置),背後原因值得玩味。 此外,維源艦槍砲官因九二海戰獲得干城獎章以及民國47年第9屆海軍克難英雄,關於獲得克難英雄的記載是「指揮得當射擊精確"先後"擊退並沉傷匪魚雷快艇 戰果輝煌」,其中文字也暗藏玄機:如果維源艦只打了第一場與中共魚雷艇的交戰,後半段僅來協助救援沱江艦,就不會有「先後」一詞。而當時國府南巡支隊長姚 道義也建議海軍總司令部,頒給維源號艦長頒寶鼎5或6等、維源號槍砲官寶鼎7或8等勳章,但海軍總司令部並未採納。

雖然國府方面嚴重誇大扭曲戰報,然而中共海軍在海戰中沒能擊沈美堅號,而由美堅號載運的換防人員,以及對戰局相當重要的彈道測向儀 都送上了金門,打破了8月23日砲戰開始以來,金門遭到徹底封鎖的局面;因此,中共在戰術上的確並未取得勝利。在這場海戰後,共軍在廈門折損兩艘 不易於補充(需要靠鐵路運輸)的魚雷艇,比起國府報廢一艘小型巡邏艦,亦不稱太上算。

九二海戰 之後,中共部署於當地的魚雷艇與砲艇部隊再也沒有主動出擊的作為,共軍僅以陸上砲兵對金門海域灘岸實施封鎖 。總計八二四海戰與九二海戰,中共魚雷艇部隊折損了三艘魚雷艇,正好是這兩場海戰中,中共出擊兵力(六艘)的一半。不過,真正導致中共海軍降低活動的關鍵因素, 顯然是美國西太平洋艦隊(第七艦隊)介入金門戰事。早在金門砲戰爆發兩天後的8月25日,美國 就宣布第七艦隊進入戰備狀態;在9月3日,美國第七艦隊正式展開對國府海上補給的護航工作(但不進入中共領海3海里範圍,也不主動與解放軍海軍交戰),9月7日國府首波「閃電計畫」運補 之中,美國第七艦隊的兵力首度進行對金門運補的護航工作,國府兩艘美字號登陸艦不僅獲得國府一艘艦隊型驅逐艦(DD)、兩艘太字號(DE/PF)、一艘永字號(PCE)、兩艘江字號(PC)的護衛, 更獲得美國第七艦隊兩艘巡洋艦(在當時海峽兩岸堪稱龐然大物)與四艘艦隊型驅逐艦支援; 考量到美軍強大的武力,加上政治上的顧忌(如果攻擊美軍而將戰火擴大,屆時可能美蘇兩強都會先後介入,後果不堪設想;事實上,美、蘇雙方歷年來都曾分別要求國府、中共自制,以免擴大戰事),中共連陸地砲陣都不敢加以攻擊 ,金門也首度獲得足夠的運補;直到9月8日,中共砲兵才攻擊第二次閃電作業的兩艘國府美字號,將美樂號擊毀在灘頭。 隨後美國大幅度強化對台灣的海空協防 (戰機與防空導彈進駐台澎,實質上接管台灣空防,並支援勝利女神防空飛彈與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等新武器),從沖繩駐地借調203mm自走砲增援金門 ,第七艦隊航空母艦也在台灣海峽巡航,遂逐步 穩住了金門的情勢。

在九二海戰中, 中共魚雷艇隊出師不利,未獲致戰果反而損兵折將。 在作戰指揮方面,雖然中共首度嘗試砲艇與魚雷艇協同作戰,但實際表現不理想;P-6魚雷艇航速高於砲艇,作戰時卻仍讓魚雷艇搶先進攻,結果仍舊是魚雷艇率 先接敵,沒辦法達成原訂「砲艇先牽制護衛艦艇、魚雷艇再進攻主要目標」的效果。而艇隊出擊之後,岸基指揮單位仍過度干預魚雷艇與砲艇隊的行動,頻繁地發出 指示通報;在為時78分鐘的戰鬥中,鎮海指揮所就給艇隊發出64份通報,而艇隊實際上只譯出7份。過多的通信與延遲,將影響前方單位對於戰情的判斷,並對 上級意圖和作戰目標產生混淆。當然,一開始鎮海觀通站雷達錯將美堅號登陸艦判斷成維源艦,是影響此次任務成敗的一大關鍵。而在魚雷艇的指揮方面,指揮人員 都集中在指揮艇180號上,以致於指揮艇內擠入16人,一方面影響該艇的操作與戰鬥表現,而如果指揮艇在戰場上失去作用,就沒有其他人能夠接手,導致前線 艇隊完全失去指揮。在戰場上,180號艇雷達故障無法及時修復,轉移指揮的作業也不即時,備 用的燈光、旗號也因為沒有事先規定信號,實際上該艇完全沒能發揮指揮工作;結果在九二海戰中,中共魚雷艇編隊等於是各自為陣,難以組織協調,自然很難命中 目標。再者,當時颱風接近,風浪惡劣,原本就不利於魚雷艇作戰,而中共艇隊仍強行出動;大浪使魚雷艇隊逐漸掉隊,變成單艇各自攻擊,無法組織成有效的扇面攻擊;而幾艘魚雷 艇在接戰時過於急躁而過早打開魚雷固定栓,結果由於浪高且魚雷艇速度快,有四枚魚雷滑出發射管而失效,平白浪費了火力。

而三艘55甲型護衛艇圍攻沱江的表現雖可圈可點,首開中共砲艇重創國府巡邏艦的紀錄,但 過程中仍暴露不少戰術疏失。這支護衛艇隊成軍未久、訓練不足,各炮手不熟悉夏季南方沿海濕熱氣候條件怎樣保養武器,槍炮機件生鏽較多,影響機器戰鬥中運轉。人員不熟悉武器戰術、技術性能及各開關作用,556與557艇的炮手錯把炮管冷卻的「關」當成「開」,導致兩艇前主炮管在交戰中未能及時冷卻,影響連續射擊性能。火砲命中率也很不理想,總計三艇共發射近4399發37mm砲彈,僅命中沱江艦不到200發(此外還射擊493發機槍子彈);戰鬥計畫不嚴密,指揮員不瞭解37mm砲彈消耗量大,沒有組織專隊運彈來保證彈藥供應不斷,戰鬥打響後各艇無人運彈,待發現艙面彈藥告磬,臨時組織人員下到彈藥艙搬運,已經來不及了。此後,中共方面檢討關於目標確認、作戰原則、指揮協調、作戰訓練乃至魚雷艇戰術運用等一系列疏失。在1965年三大海戰中,這些努力終於開花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國府海軍打算將1959年從美國接收的最後一艘江字號巡邏艦(PC-125)命名為渠江號,但為了紀念九二海戰重創除役的沱江艦,遂重新命名為沱江,因此前後共有二艘沱江艦。

九一九海戰

在1958年9月19日晚間19時50分,解放軍發現兩個小型目標從金門料羅灣出航個,起初以為是江字號巡邏艦以及砲艇各一艘,後查明為國府海軍海澄號砲艇(200噸)與江秀號砲艇(280噸);兩艇在鎮海角以東10海里處向東碇島慢速航行,航速2至5節,顯然是在夜晚對被解放軍封鎖達20多天的東碇島守軍實施補給。

發現這兩艘砲艇後,解放軍東海艦隊前線指揮所決定實施攻擊,停泊在廈門定台灣的三艘55甲型(汕頭級)75噸護衛艇(527、507、557艇)、停泊在廈門的兩艘53甲型(黃埔級)50噸護衛艇(534、550艇)組成海上突擊群,立即出動實施攔截;此外,停泊在廈門的另2艘55甲型護衛艇556、558艇則作機動支援隊待命,海岸砲兵也待命支援。然而,557艇稍早拖帶著當天凌晨擄獲的國府兩棲運輸車返回廈門,而兩艘53甲護衛艇最高航速只有11.5節而無法跟上編隊,使得首批參戰兵力只剩兩艘55甲型527、507艇。

在9月19日晚間21時45分,解放軍海岸砲兵160連的130mm火砲在雷達指引下,朝兩艘國府砲艇的位置射擊;砲擊四分鐘後,國府江秀號砲艇向東轉向,而海澄繼續朝南方航行。解放軍兩艘55甲型艇527(指揮艇)、507艇在岸砲停止射擊後,在21時55分朝國府艦艇接近,首先遭遇江秀號;在距離12鏈時,江秀號首先朝中共護衛艇射擊,中方兩艘55甲護衛艇繼續前進,並在迫近到5鏈時集中火力射擊江秀號。激戰10分鐘後,江秀號被擊傷掉頭撤退。在晚間22時,解放軍艇隊來到海澄號右舷15度,527艇在距離5鏈時下令開火;不過此時507艇尚未捕捉到目標,527指揮艇也沒有向507艇指示目標,於是507艇只能跟隨527艇盲目射擊。

527艇射擊時,沒有吸取先前九二海戰的教訓,未在交戰開始前組織專門的運彈隊,結果艙面砲彈打光而被迫中斷射擊,艇上另外2挺機槍又全部故障。海澄號527艇火力中斷時反擊,使507艇被40mm、20mm砲彈各命中一發,擊斃航海班長與一名航海兵,2人重傷,3人輕傷。雙方繼續交火10分鐘後,海澄號中彈5發,錨機、救生筏、後住艙及右舷等多處受損。隨後海澄號一面還擊、一面加速撤離;中共指揮艇527艇雷達發生故障,丟失目標;而507艇距離海澄號雖然很近(應在視力分辨範圍內),但沒有報告和主動追擊。當時527指揮艇錯誤地向左轉向、與海澄號背向而行,507艇也跟隨527艇盲目航行,以致失去了目標。雖然解放軍指揮所向海上編隊通報了敵我雙方位置和繼續下令追擊,但527與507艇並沒有繼續追蹤敵艇,而是與指揮所通話申明情況,花費長達26分鐘,也失去了繼續追擊國府艦艇的機會;這主要是因為527與507艇來自南海艦隊,對福建沿海情況不熟悉,在夜間作戰自然不敢大膽進攻。

海澄號脫離後加速返回金門料羅灣,解放軍岸砲160連再次進行攔阻射擊,迫使海澄號在料羅灣外海徘徊。解放軍岸上指揮所命令待命支援的556、558艇立即起航,前往料羅灣以南5海里處追擊海澄號。然而556、558艇航行到梧嶼後,指揮所又下令兩艇先與527、507艇會合,由護衛艇31大隊長魏垣武統一指揮。結果,從四艇完成會合到整隊出擊,已經耗去1小時8分鐘,延誤了作戰機會。9月20日0時51分,解放軍四艇編隊完畢開始接敵,然而國府兩艘快艇海澄、江秀已經駛近料羅灣,金門島上的國府岸砲也以密集砲火向解放軍艇隊砲擊。為了避免傷亡,解放軍指揮所在9月20日1時55分時命令停隊在岸砲掩護下撤出戰鬥返航。

此次九一九海戰從最初527、507兩艇啟航到最終撤退,總共歷時歷時6小時19分,雙方應互有損傷,其中解放軍2人陣亡、5人受傷,兩艇總共消耗37mm砲彈1340發、12.7mm機槍彈50發,岸砲發射130mm砲彈114發。這次戰鬥雖無重大戰果,但使國府對東碇島補給的企圖失敗。

1959/1960年

雖然失去了大陳島、海南島等據點,然而直到1950年代末期,國府仍持續以金門、馬祖等島嶼為基地,對中國大陸沿海的航道、漁場進行劫掠襲擾、情報蒐集與心戰策返等活動。

在1959年2月2日,隸屬台灣國防部情報局閩北工作處(位於馬祖)行動隊海上區隊的63號砲艇進入平潭島以東牛山漁場;該艇先前就經常在閩江口、平潭等 海域進行襲擾破壞,破壞當地海上運輸和漁業生產。此次63號砲艇進入東牛山漁場後,於中午12時18分開火攻擊兩艘屬於平潭縣流水公社、負責護漁的兩艘民 兵武裝機帆船,兩艘民兵機帆船一邊還擊,一邊將國府63號砲艇誘其漁場。接到機帆船通知後,駐防在解放軍海軍福建基地的上海級護衛艇565、566、 567號立刻由娘宮出擊,於13時27分發現63號砲艇,隨即高速接近,在3000m的距離展開射擊,同時進一步縮短雙方的距離。經過三輪攻擊後,寡不敵 眾的國府63號砲艇中彈起火,隨即引爆彈藥庫,於13時50分沉沒於平潭以東海面;63號砲艇上少校副隊長以下12人落海後遭共軍俘虜,中尉艇長以下11 人陣亡。當時國府海軍位於馬祖的艦隊曾出動一艘陽字號驅逐艦、兩艘江字號巡邏艦南下支援,但已經來不及救援。在15時48分,國府空軍8架軍機接近,企圖 襲擊返航中的解放軍護衛艇,而中共福州軍區空軍作戰飛機也隨即起飛掩護,雙方沒有正面交鋒,而中共護衛艇也全部安返。

在1960年3月1日,國府「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所屬的海上突擊支隊第1突擊艇隊遠征517號砲艇,於上午8時許經西引島以東向東北航行,企圖進入附近 漁場襲擾中國漁船。截獲通報後,中共海軍福建基地上海級護衛艇565、566、567號護衛艇由東衝移動至西洋島海面待機。上午10時32分,共軍沿岸雷 達站發現國府遠征517號砲艇在西洋島正東21海浬處轉向西南行;此時海上大霧瀰漫,這三艘中共護衛艇在雷達站引導下,於11時5分由魁山島出擊,在12 時24分距離接近至遠征517號砲艇2000m左右集中火力射擊,一直射擊到距離遠征517號500m;判斷遠征517號受致命重創之後,三艘中共護衛艇 於12時40分停止射擊準備俘虜生還人員,7分鐘後遠征517號砲艇沉沒,艇上中尉艇長以下12名陣亡,少尉航海官以下10名被俘。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