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版岸基神盾項目及替代方案

位於羅馬尼亞Deveselu的岸基神盾飛彈防禦設施(Aegis Ashore Missile Defense Complex),這是

第一套實戰部署的岸基神盾反彈道飛彈系統,2014年6月開始建造,2016年5月開始服役。

日本在2017年底決議,向美國購買兩套岸基神盾系統,分別本州東北的秋田縣以及本州西南端的山口縣來函蓋日本全境。

此系統預定配備美國與日本合資開發的新型固態相位陣列雷達(AN/SPY-7的衍生型號)。然而由於費用高昂,

加上地方反彈以及飛彈助升火箭可能落入住宅區等重大爭議,日本政府在2020年6月底正式宣佈取消岸基神盾。

緊接著,日本政府提出替代岸基神盾的可能方案,包括:

1.建造飛彈防衛專用艦。

2.雷達(陸上)與飛彈(船上)分離

3.將整套岸基神盾部署在人工浮島

4.增購更多神盾驅逐艦

在2020年12月18日,日本內閣會議正式決議建造 兩艘「神盾系統搭載艦」來取代岸基神盾。

2020年9月下旬日本防衛省考慮的岸基神盾替代方案,包括建造更多神盾驅逐艦、

以商船船體發展神盾系統搭載艦、將岸基神盾部署在半潛鑽油平台等。

「神盾系統搭載艦」使用小水面雙體船(SWATH)的想像圖,這是海上自衛隊在2021年4月9日提交的可能方案之一。

SWATH船體能提供比單體船更大的甲板空間,理論上更適合容納大型上層結構來布置AN/SPY-7相位陣列雷達。

不過在2022年8月中旬,日本政府還是正式決定「神盾系統搭載艦」採用傳統單體構型,以降低成本和風險,

排水量則超過20000噸。

──by captain Picard

 

 


(1)   (2) 

日本版岸基神盾項目經過以及取消

1.日本岸基神盾系統起源

在2017年5月15日,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日本參議院決算委員會會議上透露,作為彈道飛彈防禦(BMD)系統的強化對策,日本考慮正式啟動引進岸基神盾系統的研究;而日本讀賣新聞等媒體則引述多位日本政府相關人士的說法,因應朝鮮不斷試射彈道飛彈與發展核武的情況,日本已經就購買岸基神盾系統,與美國進行最後的協商。隨後防衛省在2017年8月底公布平成30年度(2018年)防衛概算時,就提到將首次編列從美國引進岸基神盾系統的相關經費;在2017年12月19日,日本內閣會議正式決定向美國購買兩套岸基神盾系統,耗資約2000億日圓(約18億美元),預定在2023年形成戰力。

依照日本媒體報導,兩套岸基神盾將分別部署在本州東北的秋田縣以及本州西南端的山口縣,攔截範圍基本涵蓋整個日本本土。最初日本防衛省挑選部署兩套陸上神盾的地點,第一套是在山形縣、秋田縣和青森縣擇一,第二套是在山口縣、島根縣擇一。因為此案有時間壓力,這些候選地點都是利用自衛隊基地或演習場之類的國有土地(否則土地取得將昂貴而冗長),原則是地勢平坦、不擋住雷達波的平地(最小1平方公里)且方便接上水電的地點。經過消去法後,最後挑選了秋田縣秋田市新屋演習場和山口縣萩市睦心地區陸上自衛隊演習場。

原本外界推測日本想引進的是在彈道飛彈下落時進行終端攔截的THAAD系統,而「岸基神盾」的標準SM-3 Block 1B與美日聯合研製的標準SM-3 Block 2A的攔截範圍更大,能在飛行中途就攔截彈道飛彈,並且可以對抗射程更遠、飛行高度更高的彈道飛彈;例如,SM-3 Bloock 1B的最大射程超過500km以上(最高有達1200km的說法)、最大攔截高度500~700km,而SM-3 Block 2A最大射程達1200~2000km,最大攔截高度1000~1500km。而THAAD帳面上最大射程只有200~250km,最大攔截高度約180km。相較於利用神盾艦來擔負反彈道飛彈任務,陸基神盾系統運作成本較低,每年運轉時間也比較長。日本方面粗估,每艘神盾艦的購置成本約18億美元,整體壽期成本70億美元;而購置一套陸基神盾系統成本約為11億美元,整體壽期成本41億美元。日本的陸上神盾系統打算由陸上自衛隊操作,為此陸上自衛隊受訓人員必須到海上自衛隊接受神盾系統的操作訓練。

朝鮮試射的彈道飛彈有射程越來越遠、高度越來越高的趨勢:例如2017年7月4日北朝鮮試射的「火星14」彈道飛彈,試射中的最高飛行高度為2802 km,飛行約40分鐘後落入距發射地點930 km以外的日本海水域;由其飛行高度判斷,若採取正常彈道,其最大射程為6700 km,足以攻擊美國阿拉斯加任何位置;隨後在7月28日,朝鮮再度試射一枚彈道飛彈,飛行時間45分鐘,最高飛行高度達3000km,推測其最大射程可能達10000km,美國丹佛、芝加哥等主要城市已經在其攻擊範圍內。因此,如果朝鮮發射飛彈攻擊日本盟邦境內目標、飛彈飛越日本本土或附近空域時,日本如果只擁有THAAD或愛國者PAC-3型等終端攔截的反彈道飛彈系統,將沒有機會攔截這類彈道飛彈;而如果朝鮮用這類射程較長的彈道飛彈攻擊日本,其彈道勢必特別高,超過海基神盾艦的攔截高度,且最後下落重返大氣層的速度較大,使得純粹終端攔截的困難度提高。因此,日本如果配備岸基神盾並搭配攔截高度較高的標準SM-3 Block 1B/2A,就有機會在彈道飛彈從最高點下降、重返大氣之前先行攔截,漏網之魚再由日本已經部署、負責終端下落階段的愛國者PAC-3飛彈進行攔截,就可以達成多層防禦,提高攔截成功機會。

依照日本媒體推測,日本可能需要購置三套岸基神盾系統來涵蓋整個國土的範圍 ,其中在本州東北、西南各部署一套來函蓋日本本土周邊空域,在沖繩部署第三套涵蓋西南諸島,每套岸基神盾粗估價格約800億日圓(不含飛彈);而一套THAAD系統含飛彈則約需要1000~1200億日圓,由於射程較短,需要購置六套才能涵蓋日本全境(包括沖繩一套),因此如果以THAAD涵蓋日本全境就需要花費6000~7200億日圓。更重要的是,THAAD負責彈道飛彈終端重返大氣階段的上層攔截,與日本已經部署的愛國者PAC-3(重返大氣階段的下層攔截)性質較為接近,日本在2016年就決定引進射程與攔截高度增加一倍的愛國者PAC-3 MSE性能提升型(2020財年正式編列引進),就會與THAAD產生較多重疊;因此,日本投資購買岸基神盾,能與愛國者PAC-3達成縱深更大的防禦體系,效益比購買THAAD更高。日本海自已經部署有反彈道飛彈能力的神盾艦,在後勤與操作訓練上已經有基礎;而日本在平成27、28年度(2015與2016年)訂購的兩艘新型神盾驅逐艦(27DDG與28DDG),就是與岸基神盾相同水平的Baseline 9/BMD 5.1版(日本稱為神盾Baseline J7),同時期兩艘現役愛宕級神盾驅逐艦也將神盾系統升級為此一版本,因此與採購岸基神盾的子項目等於是這些艦載神盾系統項目的延伸,在採購建案上就會更為單純,後續也能享有訓練與後勤保障的共通性。此外,日本參與標準SM-3反彈道飛彈的開發工作,因此購置岸基神盾系統、增加SM-3採購量自然能更充分地回收日本先前投資的成本。

2.日本岸基神盾系統的開發與選商

安裝在新澤西州整合測試設施的洛馬集團固態雷達(SSR),用來測試LRDR雷達所需的技術。

SSR由洛馬集團以及日本合作開發,日本岸基神盾系統原訂採用此種雷達。 

在2017年5月下旬,路透社(Reuters)一篇報導透露,日本正與美國合作開發新一代反彈道飛彈系統,由美國雷松(Raytheon)、洛克西德.馬丁( Lockheed Martin)集團與日本三菱電子、富士通合作,其中雷松與三菱電機合作,而洛馬與富士通合作。這種新系統咸信以陸基版神盾為基礎,並更換新的長程搜索/追蹤雷達,有效探測與攔截範圍將大幅超過日本本土現階段部署的陸基反彈道飛彈系統如愛國者PAC-3型、THAAD等。

依照消息來源,此時日本打算以美國洛馬或雷松開發的雷達系統為基礎,使用由三菱電子、富士通產製的氮化鎵(GaN)半導體器件,其性能比既有神盾雷達(即SPY-1D被動相位陣列雷達)的矽基發射組件更強。洛馬集團在2015年10月獲得美國飛彈防禦局(Missile Defense Agency)的合約,在阿拉斯加建造名為長程辨識雷達( Long Range Discrimination Radar,LRDR)的彈道飛彈預警雷達系統;LRDR的雷達陣面是洛馬集團的固態雷達(Solid State Radar,SSR),採用S波段操作,其GaN T/R組件就由日本富士通提供。依照不具名的消息指出,日本對美國新型反彈道飛彈非常有興趣,然而消息來源表示並未獲得授權對媒體透露具體細節;其它的消息來源則表示,日本希望在2023年之前獲得 岸基神盾反彈道飛彈系統。對於路透社這項關於美日合作的消息,當時洛馬、雷松以及三菱電機都表示拒絕評論,富士通則沒有任何回應,而日本防衛省的發言人則表示日方目前沒有任何與美國合作開發神盾雷達技術的合作,而他們也無權談論這一類的議題。

以往神盾系統的AN/SPY-1相位陣列雷達在執行長程反彈道飛彈任務時,需依賴早期預警衛星的先期提示,事先將掃描波束聚焦在彈道飛彈來襲角度進行「凝視」,才能達成長程偵測。而技術更先進、功率與靈敏度更高、採用高功率氮化鎵半導體射頻器件的AN/SPY-7主動相位雷達,就能在超長距離內進行廣區域搜索,能獨自對日本東、西兩個方面的空預進行警戒並標定可能出現的彈道飛彈;而對於飛行高度相對較低、軌跡更飄忽不定的高超音速武器,AN/SPY-7能及時探測的機會也遠大於以往的AN/SPY-1。

此外,日方另一個消息來源則表示,如果美日能基於岸基神盾合作開發新型反彈道飛彈系統,將是日本國防產品出口的一項重要契機;日本在2014年3月12日通過了防衛裝備轉移三原則,正式鬆綁過去幾十年來對軍事技術出口的禁令,然而過去完全封閉、只需針對國內市場的日本軍工企業,對於國際軍備市場的競爭機制極其不熟悉,導致日本在2015年參與澳洲潛艦競標案最後鎩羽而歸;相形之下,如果能在美國出口的軍事系統上整合入日本的關鍵組件,日本軍工的高端產品將能更容易地進軍國際軍備市場。比起日本獨自開發龐大複雜的反彈道飛彈系統,與美國合作更能節省相關研發產製成本並加快進度,同時向美國採購也有助於抵銷龐大的美日貿易逆差。

3.確定雷達系統(洛馬AN/SPY-7)

在2018年6月美日防務部門副部長級磋商中,就提到美日聯合研發新型反彈道飛彈系統,預計在2018年內達成協議,日本預計在2019年度以後列入相關研究調查費用;雙方展開聯合研發後,目標是5至10年後進入量產階段。在2018年7月初,路透社報導日本選擇了洛馬集團的LRDR彈道飛彈預警雷達衍生型(即SSR),成為日本陸基神盾系統的指引雷達,而雷松的AN/SPY-6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已被美國柏克Flight 3採用)則在競爭中落敗。依照路透社指出,日本原先預估耗資2000億日圓(近20億美元)左右購買兩套陸基神盾,但實際花費將比這個數字高出一倍以上。此次美日聯合研製的新型SS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目標是探測範圍更勝於AN/SPY-6,探測半徑可望超過1000公里,並且實現系統小型化。

在2018年7月30日,日本防衛省正式公告,經過兩階段評選之後,日本訂購的岸基神盾確定使用洛馬集團的SSR固態雷達系統。依照防衛省公布信息,參與競標的兩個設計是洛克希德.馬丁的SSR固態雷達以及雷松公司的AN/SPY-6,兩家廠商全部經由美國飛彈防禦局(Missile Defense Agency,MDA)向日本防衛省提案;評選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先評估兩個提案是否滿足所有基本要素,只要任一項目不滿足就失格,評選結果是兩個方案都符合。而第二階段以「基本性能」、「後方支援」、「 經費」及「納期」(獲得期程)四個要素,進行兩者的優劣評估。最後,洛馬SSR獲得較高的整體評分,在「基本性能」方面,考慮彈道飛彈的探測、多目標同時處理等性能,以洛馬SSR勝出;在「後方支援」方面,考慮可靠度、可整備性、後勤補給支援等態勢,同樣以洛馬SSR獲得較高評價;在「 經費」方面,考慮導入、維持、運用等壽期生涯各項支出,同樣是洛馬SSR獲勝;在「納期」方面,與美國政府透過海外軍售管道(FMS)簽署合約後,兩家廠商大約都需要六年時間履約交付,因此分數相同。依照防衛省這份報告,每套岸基神盾系統的購置經費為1340億日圓(相當於12億美元;此數字不包括垂直發射器、設施整備費用、電力與燃料成本等),兩套合計2679億日圓;而其他另計的相關費用包括教育訓練相關經費(總共約31億日圓)以及30年壽期生涯維持運用經費(總共約1954億日圓),加上購置兩套岸基神盾系統,總經費為4664億日圓。在2019年11月,洛馬SSR雷達獲得美國官方賦予AN/SPY-7的正式編號,而日本陸基神盾使用的版本為AN/SPY-7(V)1。然而,到了2018年12月,防衛省仍沒有下訂單來製造SSR雷達,導致負責研發的洛馬集團進度延遲,無法如期進行整合測試以及實彈試射。

在2019年1月29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公布一筆透過海外軍售管道(FMS)對日本的軍售,總價值約21.5億美元。主要項目包括兩套神盾武器系統(AEGIS Weapon Systems,AWS)、兩套多任務信號處理器(Multi-Mission Signal Processors,MMSP)、兩套指揮控制處理器(Command and Control Processor,C2P),此外還有無線電導航裝備、兩套敵我識別器(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IFF) 、全球海事指揮與管制系統(Global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Maritime,GCCS-M)硬體、兩套慣性導航系統(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以及美國政府、承包商的技術/工程/後勤支援服務、安裝支援材料、訓練、安裝構建六套垂直發射模組的相關服務、通信裝備與零附件、機密與非機密文獻刊物與軟體,以及其他相關的後勤零組件與支援計畫。雖然DSCA公布資料並未著名,但一般相信這筆軍售是日本構建兩套陸基神盾的計畫,預計在2023年開始服役。值得一提的是,這是聯邦政府從2018年12月19日因預算授權法案爭議(川普總統堅持預算需包括修築美墨邊境牆,但民主黨堅決反對)關門、2019年1月25日白宮宣布短暫重起政府三週而重開以後,DSCA公布的第一筆對外軍售;在美國政府關門期間,所有透過FMS管道對外軍售的作業都被迫停擺。

4.岸基神盾的規劃

依照最初規劃,日本岸基神盾除了使用標準SM-3來攔截反彈道飛彈,也打算裝填使用終端主動雷達導引的SM-6防空飛彈,分攤日本本土的常規防空與反巡航飛彈的任務。日本在2015年6月就開始規劃引進美國海軍發展的整合射控防空計畫(Single Sensor Naval Integrated Fire Control-Counter Air,NIFC-CA)能力,透過CEC聯合接戰能力等網路設施,讓航空自衛隊E-2D預警機與海自神盾艦能協同接戰,由E-2D透過NIFC-CA提供神盾艦水平線以外目標(如低空飛行的巡航飛彈)信息,由神盾艦發射標準SM-6防空飛彈接戰。而引進陸上神盾與SM-3/6,自然能整合到NIFC-CA網路中,進一步擴充這個聯合防空/反巡航飛彈體系。

 然而,在2019年4月7日,日本時報報導,由於成本高昂,日本岸基神盾系統服役初期將不會整合聯合接戰能力(CEC),意味只能專門用於攔截彈道飛彈,而無法與其他海上、陸上作戰單位聯合進行防空與反巡航飛彈任務。由日本與洛馬集團聯合開發、採用全新固態相位陣列雷達的岸基神盾系統,每套的採購成本已經從原先估計的800日圓提高到1340億日圓,購買與操作兩套岸基神盾30年的總壽期成本約4500億日圓(約41億美元),迫使日本防衛省採取一系列措施來降低成本,包括先不納入CEC(仍保留未來升級的空間)。

在2019年底,防衛省編列令和2年度(2020年)防衛預算時,打算編列422億日圓,透過美國海外軍售管道(FMS)向美國訂購30座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單元,其中六座用於兩套陸基神盾系統(每套三座),另外24套用於進行中的30FFM護衛艦項目(涵蓋平成30年度到令和五年度編列的12艘)。這是打算一次性購入較大批量的MK-41同時供船艦與陸基神盾使用,可降低單位成本,估計比兩案分開訂購可以節省228億日圓;然而,然而,由於日本政府在2020年6月24日決議取消岸基神盾系統(見下文),所以這項預算並沒有正式列入令和2年度日本政府預算案。

依照防衛預算書的資料,每套岸基神盾的採購成本是1202億日圓(這個數字沒有納入垂直發射器以及飛彈成本),操作兩套岸基神盾的壽期生涯成本(以30年計算)是4389億日圓,約40億美元。作為對照,防衛省指出當時美國一艘具備反彈道飛彈能力的神盾驅逐艦約2000億日圓(當時美國2019、2020財年購買柏克Flight 3,平均一艘17.64億美元,依照當時日圓對美元約112:1的匯率,大約是1975億6800萬日圓),購置並操作兩艘神盾艦40年的壽命週期程本約7000億日圓。

5.岸基神盾擱置與取消

防衛省在選擇部署陸上神盾的地點時並不周延,僅靠商業軟體(主要是Google地圖)估算而沒有現地勘查,沒有注意到民間軟體的水平和垂直比例尺不同,導致計算雷達波遭地形影響的仰角全部計算錯誤。此外,秋田縣秋田市的陸上自衛隊新屋演習場附近的山地也比google地圖標示高了3公尺。更嚴重的是,新屋演習場就在人口稠密區附近,距離學校、住宅區不到1公里,而且離海很近,海嘯發生時有被淹沒危險。秋田縣知事佐竹敬久等人以部署地點距離住宅區和學校較近為由,強烈要求防衛省方面放棄部署;防衛省在2019年12月時也做出判定,認為難以獲得當地居民理解。

在2020年5月7日,日本共同社報導,由於秋田市陸上自衛隊新屋演習場附近居民強烈反對,因此放棄在此部署陸上神盾。不過,防衛省仍表示會在秋田縣部署一座陸上神盾,因為如果部署在秋田以外的地方,兩座基地就無法涵蓋日本全境;而防衛省也正重新調查秋田縣內的國有土地,包括能代、由利本莊、仁賀保、男鹿等4個市的9處土地,尋求一個在一平方公里內沒有障礙物的空曠地區。

在2020年6月15日,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宣布,由於成本、技術等問題,暫時擱置部署陸上神盾的計畫。河野太郎表示,目前的主要技術問題,是必須確保SM-3升空後拋棄的火箭助推器不會意外落入住民區;有這項顧慮的部署地點是山口縣萩市陸上自衛隊演習場(秋田市由於離海近,飛彈助推火箭會落入海中)。依照6月16日日本共同社的報導,從2018年8月起,防衛省就開始研究陸射標準SM-3的助推火箭拋離後是否有可能落入住民地的問題;與美國方面商討之後,評估結果認為光靠修改飛彈軟體,無法完全避免這種風險;依照日本初步估算,修改SM-3飛彈軟體、確保助推火箭不會掉落居民區,相關研發測試成本就要2000億日圓(約是全案經費的4成),而且需要10年時間開發測試,根本不合效益。

河野太郎在聲明中表示,日後SM-3反彈道飛彈都會從海上的神盾艦發射。由於河野防衛相發表聲明擱置岸基神盾系統,是在日本眾議院本會期結束前夕(在6月17日結束),因此拖到此時才宣布擱置,也引來日本在野政黨的不滿。日本在野的立憲民主黨幹事長福山哲郎表示,在野黨將繼續追究此事,表示2020財年已經編列的129億日圓購買陸地神盾的相關費用必須修正,「安倍政府完全漠視所有爭議,這項軍購經費根本不應該仍有這麼多問題的情況下納入預算」。立憲民主黨議員安住淳則表示,購買昂貴的岸基神盾是在美國壓力而下達決定,安倍政府必須負責。而在執政的自民黨方面,前內閣官房長官河村建夫(其選區包括預定部署一座陸地神盾的山口縣陸上自衛隊練習場)抨擊,防衛省突然改變決定讓人驚訝,要求解釋。一位前防衛相匿名對共同社表示,這項決策轉變與過去政府對外的說法(單靠神盾驅逐艦無法保護本土免於遭受彈道飛彈攻擊)。不過前防衛相中谷元則支持擱置陸上神盾的決策,表示日本究竟要為這個項目支出多少,目前根本無法估計。

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新聞表示,現階段所有標準SM-3系列的火箭助推器都可能有這種顧慮。隨後,美國飛彈防禦局(MDA)主管約翰.希爾中將(Vice Adm. Jon Hill)表示,他對標準SM-3 Block 2有信心,表示美國跟日本持續緊密合作來解決任何各種問題與顧慮。約翰.希爾中將強調,日本部署陸基神盾只是個別的對外軍售案,不會影響標準SM-3 Block 2A的部署;此時,標準SM-3 Block 2A的開發工作已經完成。即便日本最終決定不部署陸地神盾,約翰.希爾中將認為也有其他替代方案。

在2020年6月24日,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做成決議,取消部署岸基神盾的計畫,重新評估反飛彈防禦的需求。日本防衛相河野太郎表示,日本將不繼續推動岸基神盾,但北朝鮮的飛彈威脅仍然存在,因此會繼續探討其他更好的方式。河野防衛相表示,日本已經與美國簽署合作發展岸基神盾的合約(在2019年1月底,價值21.5億美元),價值約是整體壽期成本的一半,日本將與美國協商取消合約的善後事宜,盡可能取回日本已經支付美方的費用。在2020年6月下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日本取消岸基神盾項目的同時,也會在美日同盟之下重新考慮日本的整體飛彈防禦項目,甚至不排除轉守圍攻取得飛彈先制打擊能力;這意味著日本二次大戰後的非戰憲法可能面臨根本性的改變。

6.岸基神盾系統替代方案

在2020年7月19日,產經新聞引述日本政府人士說法,此時日本政府內部考慮的方案是繼續建造陸基神盾雷達,不過將SM-3反彈道飛彈部署在現有的海自船艦上,由陸基神盾雷達透過資料鏈指揮船艦進行攔截作戰。此篇報導表示,自民黨內部已經討論過增購兩艘神盾驅逐艦,不過成本十分高昂;另一種構想則是建造人工浮島(或鑽油平台)來布置飛彈,使之遠離陸地,但這很難防範敵方攻擊破壞。政府也曾思考更換部署地點,不過預料同樣會招致當地居民的強烈反對。因此,將飛彈部署在現有海自船艦上,似乎是成本比較合理的方案;現階段岸基神盾系統項目的相關項目費用有350億日圓(合約主體是2019年1月DSCA公布的21.5億美元岸基神盾軍售項目,包含兩套岸基神盾系統、雷達等),此時已經花費65億日圓(如果日本片面取消購置陸基雷達,應該還需要支付鉅額違約金)。

在2020年9月初,消息傳出日本將四種替代陸基神盾系統的可能方案納入2021年度預算要求的考慮範圍,包括:

1.建造彈道飛彈防禦專用艦:將雷達以及反彈道飛彈安裝在船隻上。此種防禦船專門擔負反彈道飛彈監視與攔截任務,理論上造價比神盾艦便宜得多;來自日本政府的消息人士稱,相較於每艘1000至2000億日圓的神盾艦,彈道飛彈防禦專用艦理論上造價只需要數百億日圓。然而,海上自衛隊依舊需要花費資源來操作以及維護彈道飛彈防禦專用艦;此外,現階段也沒有現成、經過驗證的這類船型可用,必須從頭設計。而且考慮到船艦在海上作業一段時間就需要回港維修,無法像陸地陣地一樣,提供全年365天無間斷的彈道飛彈防禦能力。

2.仍在原訂陸地陣地部署探測雷達,但把飛彈發射器部署到船上,陸地陣地透過資料鏈傳輸指揮船隻發射反彈道飛彈。如此,原本陸基神盾雷達的陣地不需要改變,並解決了飛彈推進器可能落在住民區的問題。然而在戰時,陸地雷達與海上彈道飛彈發射船隻的資料傳輸可能遭受敵方干擾,影響運作。

3.將偵測雷達與飛彈發射器都部署在大型人工浮島上。此方案可以直接沿用原本的陸基神盾陣地(含雷達與發射器)設計,然而大型浮島不像船隻能自由機動,遭到天然災害(颱風、海嘯)時難以防備,而且比較難抵抗魚雷攻擊或其他的破壞。

4.建造更多神盾艦。優點是神盾艦的設計與能力都經過驗證。缺點則是成本較高,且對海上自衛隊人力造成額外負擔。原本光靠兩套陸基神盾達成360天、24小時不間斷保護日本全境的理想自然落空。如果要使用神盾艦,至少要有四艘輪值才能達到相同效果,但是增購的神盾艦只有兩艘;此外,海上自衛隊以經多年面臨人員短缺,還需要增加本土的彈道飛彈防禦任務,負擔勢必雪上加霜。

在2020年10月3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美國飛彈防禦局(Missile Defense Agency)已經與洛克西德馬丁集團旋翼與任務系統(Lockheed Martin Rotary and Mission Systems, Moorestown, New Jersey)簽署價值3558萬2832美元合約,為日本進行神盾Baseline J7.B的開發工作以及AN/SPY-7(V)1相位陣列雷達的產製、系統整合以及測試計畫支援等工作;這項交易是在美國透過海外軍售(FMS)管道對日本執行,從2020年10月2日執行到2021年7月31日。這顯示這個美日聯合開發、結合AN/SPY-7(V)1雷達系統的版本稱為Baseline J7.B。依照日後資料,神盾Baseline J7B版本神盾Baseline 9C2為基礎,後端神盾通用程序庫(Aegis Common Source Library)加入某些為神盾Baseline 10開發的程序資源,以配合AN/SPY-7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在2020年10月28日,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已經確立方針,打算增購神盾艦替代遭到中止的岸基神盾;而在陸上部署新開發的AN/SPY-7雷達仍會進行。日本政府會在2020年內補足計畫細節內容,在令和3年度(2021年)預算案中追加相關預算。配合這項調整,防衛計畫大綱和中期防衛力整備計畫也會跟著修改,但刪除陸上神盾的相關內容部分,只會做最小限度的修改。

在2020年10月23日,日本國防委員主張,增加可以巡航飛彈以及敵機的神盾艦的數量,已經獲得政府確認。負責防衛省相關事務的自民黨國防族議員表示,增加神盾艦能提高在尖閣、西南諸島方面對中國的嚇阻力。至於新購神盾艦的雷達要用AN/SPY-7,還是與美國海軍柏克Flight 3同步使用AN/SPY-6,則仍在評估。在2020年10月底,日本政府官員透露,防衛省已經委託兩家民間造船廠,進行新神盾艦的初期設計草案,並在11月中旬公布;日本官員透露,新神盾艦設計會比現有摩耶級進一步修改,艦體進一步大型化來改善人員適居性,同時也是配合新型相位陣列雷達(AN/SPY-6或AN/SPY-7)需要更大的安裝空間條件。日本造船業界建議,新神盾艦的艦體比摩耶級進一步加寬數公尺,基準排水量粗估至少為9000噸(摩耶級寬21m,基準排水量8200噸)。

依照2020年11月22日的日本媒體報導,三菱重工提交的報告估計,建造兩艘裝備AN/SPY-7雷達的新型反彈道飛彈神盾艦,約需要4800至5000億日圓,平均每艘2500日圓,是摩耶級的1.5倍(摩耶號建造費用是1720億日圓)。原訂裝備陸基神盾的AN/SPY-7雷達陣面比先前日本神盾艦上的AN/SPY-1D大得多,也比美國海軍柏克Flight 3驅逐艦使用的AN/SPY-6(V)1大。日本參議員佐藤正久在推特上透露,原本規劃用於陸基神盾的SPY-7陣面尺寸約為5m x 4.2m(AN/SPY-1D陣面單邊長為3.65m,AN/SPY-6(V)1陣面單邊長約為4.2m),因此艦體規模勢必要比愛宕/摩耶級更大才能容納;防衛省的幹部表示,改成建造神盾搭載艦之後,雷達陣面尺寸並不會因而降低,使得性能不會比原訂的陸基系統下降。

稍後,日本媒體又報導,日本海自初步規劃兩艘新造反彈道飛彈神盾艦需500名人員,平均每艘需編制250人;這意味著新造神盾艦自動化程度需要提升,或者減少反彈道飛彈/防空以外的任務能力,以降低人力需求(愛宕級、摩耶級每艘需要300人左右)。為了舒緩新增兩艘神盾艦之後海上自衛隊的人手壓力,海上自衛隊打算延長退伍年齡,原本一等海佐(相當於上校)退役年齡是53至56歲,在2028年之前延長到55至58歲,如此大概可以保留約2000熟練人員,能比較資淺的年輕人員優先配置在新船上。

神盾系統搭載艦初期各種方案與成本概估

在2020年10月24日,日本「產經新聞」報導,9月24日時,自民黨相關部會在會議中提出三種岸基神盾系統替代方案:

1.採購更多神盾驅逐艦:好處是增加日本海自艦隊實力以及遠洋任務調派能力,能根據作戰需求快速部署,機動性高(例如強化西南諸島方面防務,這是原本岸基神盾做不到的);然而這樣成本較貴,而且對海自造成較大的人手壓力

2.用商船船體部署神盾系統:成本有望低於神盾驅逐艦,而且採用較大的船體,耐波穩定性比較好,長期海上適航能力較好。然而比起神盾驅逐艦,使用商船船體航速相對較慢,只適合在靠近本土的固定水域部署,而且不具備其他戰術能力。

3.把岸基神盾部署在浮動鑽油平台:成本可望降低(如果能找到現成平台),而且大型平台適合長期在海上作業。缺點則是缺乏機動能力,遭受攻擊(空中/水面或水下),存活能力可能堪慮。

依照自民黨參議員佐藤正久在2020年11月25日的推特指出,根據防衛省2021年度防衛預算書的資料,關於神盾系統搭載艦有提出四個可能方案,全部都估計需要5年時間建造;又,向美國購買一組SPY-7相位陣列雷達、神盾系統、垂直發射系統的經費約是1260億日圓。

1.方案A(作為對照組),海自最新型摩耶級神盾驅逐艦,成本約是每2400~2500億日圓。

2.方案B,民用船體/反彈道飛彈專用,成本約是1900~2000億日圓,裝備24管垂直發射器與反彈道飛彈,其他自衛武裝包括方陣20mm近防系統、324mm短魚雷、12.7mm機槍。

3.方案C:半潛鑽油平台/多用途方案,成本約2300~2800億日圓(包含大型支援船的支援服務),裝備與神盾驅逐艦相同的96管垂直發射器,裝填反彈道飛彈以及一般防空/反艦飛彈與反潛火箭,其他自衛武裝包括方陣20mm近防系統、324mm短魚雷、12.7mm機槍。

4.方案D:半潛鑽油平台/反彈道飛彈專用,成本約2100~2600億日圓(包含大型支援船的支援服務),裝備24管垂直發射器與反彈道飛彈,其他自衛武裝包括方陣20mm近防系統、324mm短魚雷、12.7mm機槍。

5.原岸基神盾:總成本約2000億日圓,其中岸基神盾系統本身(SPY-7雷達與神盾系統,不含垂直發射器)是1206億日圓(先前防衛省資料僅拿這個數字去對比完整的神盾艦,似乎有故意低報岸基神盾成本之嫌),配置24個垂直發射管,搭載反彈道飛彈與一般防空飛彈等。

佐藤正久認為,實際上每艘「神盾系統搭載艦」成本恐怕不會低於2500億日圓,這個數字完全不比摩耶級神盾驅逐艦便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