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S濱海戰鬥艦(3)

 

2016年7月19日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2016)時,獨立級的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 LCS-4)

發射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的瞬間。這是LCS首次發射魚叉反艦飛彈,臨時性安裝在 科羅納多號艦首B砲位的預留空間 ;

不過這次試射並沒能命中目標。在2014年7月10日,科羅納多號也 曾執行挪威NSM反艦飛彈的試射

(當時發射器裝在艦尾甲板)。

在2016年7月魚叉反艦飛彈裝艦之後,就成為科羅納多號的永久性配置,使得科羅納多號成為第一艘

裝備長距離反艦飛彈的LCS。該艦在2016年10月起部署到新家坡,接替原本部署在此的沃茲堡號(LCS-3)。

(上與下)自由號在造船廠中更換受損的二號柴油主機,攝於2017年3月中旬。自由號在2016年7月發生

消防海水進入主機潤滑油系的意外,但沒有妥善處理就參與接下來的環太平洋演習,之後檢查時發現

海水已經進入柴油主機,造成鏽蝕與磨損,整個二號柴油主機必須重建。

在BAE System位於聖地牙哥的廠區的浮動船塢中的獨立級四號艦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 LCS-8),

正進行交付美國海軍前的試航後檢修。

 

 在2018年11月12日,自由級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在初始作戰測試評估(IOT&E),

以飛彈水面飛彈模組(Surface-to-Surface Missile Module,SSMM)發射長弓地獄火飛彈,

短時間內消滅多個小型水面目標。

在2019年6月11日,一艘獨立級進行水面飛彈模組(SSMM)的實彈試射。此為長弓地獄火飛彈發射升空瞬間。

高速航行的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 

(上與下)獨立級的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

獨立級的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在2019年率先加裝挪威NSM反艦飛彈。

在2018年2月,美國海軍正式選擇NSM反艦飛彈,作為LCS的超水平線武器(OTH-WS)。

布里埃爾.吉福茲號(LCS-10)在2019年10月1日美國海軍與新家坡海軍在關島水域進行SINKEX實彈射擊演習中,

發射一枚NSM反艦飛彈,擊中了作為靶船的原派里級飛彈巡防艦福特號(USS Ford FFG-54) 。

(上與下)2020年7月2日,布里埃爾.吉福茲號(LCS-10)在南中國海實施航行自由任務,曾接近在附近作業的中國

「海洋4號」科考船(上圖);而中國海軍也派遣一艘054A導彈護衛艦前來監視布里埃爾.吉福茲號(下圖)。

 洛馬集團在2020年水面船艦協會年度論壇(SNA 2020)展出的自由級強化裝備模型。船樓前方B砲位加裝

兩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艦橋頂部左側與船樓中部右側各裝一座Mk-48 Mod II 30mm火砲控制系統,

主桅杆兩側裝有AN/SLQ-32(V)6 SEWIP Block 2電子戰套件;船樓後部原本裝置SSMM面對面飛彈模組的位置,

被用來安裝MK-53 Nulka主動式誘餌發射器,而原本裝置MK-46 30mm火砲模組的位置則加裝垂直發射器。

垂直發射器後方裝有一套雷射武器系統,緊鄰於SeaRAM海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在2021年4月21日無人整合戰鬥課題21(UxS IBP 21)演習期間,一架MQ-9海衛無人機飛過獨立級科羅納多號

(USS Coronado LCS-4)。UxS IBP 21是美國海軍第一次結合有人、無人船艦以及載人、無人航空機的聯合作戰演習。

在2021年4月22日無人整合戰鬥課題21(UxS IBP 21)演習期間,剛剛服役7天的獨立級奧克蘭號(USS Oakland LCS 24)

正配合操作ADARO無人水面載具。ADARO載具長3英尺航速可達25節,能航行200海里,主要用於情報蒐集

、支持特種作戰等。

俯瞰獨立級的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艦首裝備兩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

在2021年7月中旬,獨立級的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在菲律賓海作業。 

(上與下)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的艦橋。

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在操作MQ-8B火斥候無人直昇機。

2022年5月12日,裝備水面作戰模組的獨立級LCS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 LCS-8)進行

地獄火飛彈實彈試射,這是首次驗證以水面飛彈模組(SSMM)攻擊岸上目標。

(上與下二張)2023年5月4日,獨立級的莫比爾號(USS Mobile LCS-26)在新家坡樟宜軍港參加

2023年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此時該艦艦首已經加裝兩組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

(上與下)2023年9月13日,獨立級薩凡納號(USS Savannah LCS-28)艦尾直昇機甲板上出現了MK-70遠征發射器

集裝箱模組的照片,準備在2023年第四季的實彈演習中進行測試。注意甲板上還停著一輛陸軍AN/TPQ-53

反砲兵雷達車,作為指揮射控。

(上與下)2023年9月18日,獨立級濱海作戰船艦薩凡納號(USS Savannah LCS-28)直昇機甲板載著

一個MK 70 Mod 1 PDS發射模組與AN/TPQ-53雷達從聖地牙哥啟航。  

(上與下)2023年10月24日,獨立級薩凡納號(LCS-28)在東太平洋首次以MK-70遠征發射器發射SM-6飛彈,命中預定的地面目標

 

 ──by captain Picard


(1)    (2)   (3)  (4)   (任務模組)   列表

 


2016年以後

在2015年12月以來,短短九個月裡,共有四艘LCS先後發生推進系統故障(見下文),並且涵蓋了此時進入服役的全部三艘自由級(LCS-1、3、5),美國海軍對此高度關注。整體而言,LCS服役以來不斷遇到鋁合金結構焊接點破裂、鋁合金腐蝕、機械故障的問題。由於服役後發生的許多問題,美國海軍有人私下戲稱LCS為「小破船」( Little Crappy Ship)。

在2016年夏季,美國海軍完成一項對LCS服役情況的調查,包括設計、人力配置、訓練程序、人員表現、人員編制大小、輪調方式、專業程度等等。而在沃茲 堡號與自由號的損壞之後,美國海軍打算立刻做出一些轉變措施,希望減少未來LCS操作時的人為失誤。美國海軍仔細研究LCS初期部署時的所有教訓,改進 LCS的後勤維修、操作訓練、部署等程序。 

在2017年7月,消息傳出美國海軍正準備在中東地區部署LCS,打算在2018年的時候能在巴林長期部署一艘、在新加坡兩艘。由於LCS體積較小、吃水較淺,在中東一些近岸淺水域操作時將比柏克級等大型主戰艦艇更為便利。

隨著美國海軍吸收LCS早期部署的挫折,改革訓練、戰備、裝備維修保障的措施,加上任務模組逐漸發展成熟,LCS船艦的部署運作狀況漸入佳境。從2016年10月起,獨立級的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 LCS-4)部署至新家坡,隨後成功進行了長達18個月的印度-太平洋地區(Indo-Asia-Pacific)部署,期間表現良好。這是獨立級第一次實戰部署到新家坡,其他締造的紀錄包括首次部署MQ-8B無人飛行載具與Telephonics公司AN/ZPY-4(V)1多模式海面監視雷達雷達的組合,以及首次LCS帶著超視距反艦飛彈(即先前加裝的魚叉反艦飛彈)投入作戰部署。這次新家坡部署的後面8個月,科羅納多號的表現遠超過預期,證實其出色的續航力與裝備可靠性;過去要花2個星期維修的故障,科羅納多號只花4天便告完成。科羅納多號的艦長表示,船艦部署在前沿區域是個不小的考驗,一般美國海軍艦艇要花費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6至8個月的前沿部署,但科羅納多號卻在18個月內都處於戰備狀態。由於科羅納多號這次部署的優異表現,過去經常批評LCS的LCSRON 1中隊指揮官喬迪.哈裡斯上校(Jordy Harrison)轉變了立場,成為LCS的堅定支持者,並肯定美國水面作戰指揮官湯姆斯.羅頓少將(Vice Adm. Thomas Rowden)從2016年開展的LCS改革。

原本美國海軍打算經過2016年調整LCS部署運用與人力編制(見下文),在2018年起同時在新加坡與巴林部署LCS(新加坡兩艘、中東一艘);然而實際上基於LCS艦隊的維修與值勤狀況,在2018年4月時,巴林的部署確定推遲到2019年,甚至2018年結束前可能沒有任何一艘LCS可以部署到新加坡。在2018年上旬,四艘最早服役的LCS Fligth 0(LCS-1~4)之中有三艘在維修,後續四艘(LCS-5~8)也都還在成軍巡航後由船廠進行各項修正的階段(Post Shakedown Availabilities,PSA),因此沒有任何LCS可以立刻進行海外部署。最後,在2018年內,美國海軍沒有任何一艘LCS進行海外部署。

在2018年8月23日,洛馬集團與馬丁.馬里塔船廠(Fincantieri Marinette Marine)交付第六、第七艘自由級蘇城號(USS Sioux City LCS-11)以及維奇托號(USS Wichita LCS-13)給美國海軍;其中,蘇城號在11月17日於馬里蘭州安納波里斯(Annapolis, Maryland)的美國海軍學院(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入役,這是首艘在美國海軍學院舉行成軍典禮的作戰船艦;維奇托號則在2018年冬季服役。

在2019年初,美國海軍表示,在本財年(到9月)結束前,會至少部署三艘LCS。美國海軍水面艦隊指揮官(Commander of Naval Surface Forces)里查.布朗中將((Vice Adm. Richard Brown)告訴新聞媒體,美國海軍正在為今年(2019)部署LCS而作業,兩艘部署在美國西岸,一艘在東岸,到2020年初會再有一艘部署在東岸。里查.布朗中將指的兩艘部署在西岸的是獨立級的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 LCS-8)與嘉貝麗.吉佛斯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從聖地牙哥前往西太平洋部署;而部署在東岸的則是自由級的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2019年部署)與小岩城號(USS Little Rock LCS-9,2020年初部署),都從佛羅里達出發。而在2019年2月,美國南方司令部(U.S. Southern Command,SOUTHCOM )宣布底特律號投入支援美國南部海域的反毒緝私任務。

機械事故

密爾瓦基號機械事故(2015年12月)

在2015年12月11日,自由級的密爾瓦基號(USS Milwaukee LCS-5) 在從加拿大哈里法克斯航行到佛羅里達五月港(Mayport)途中,推進系統發生故障 而完全停航 ,該艦隨後被拖往維吉尼亞的港口進行檢修;檢查時,艦上的潤滑油過濾器被發現聚集大量金屬碎屑造成堵塞,顯示機械出現嚴重磨損。對於2015年11月才服 役的新艦就發生故障,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在接受「海軍時報」採訪時時表示,密爾瓦基號的故障讓人深感不安,特別是因為該艦上個月(2015 年11月21日)才服役。

在2016年1月14日,美國海軍項目執行官表示,密爾瓦基號的故障初步判斷是減速齒輪故障,需要對減速齒輪與並車齒輪進行檢查 與處理。在2016年2月上旬,美國海軍表示,已經大致確認了密爾瓦基號故障的原因;事故當時,爾瓦基號正以燃氣渦輪、柴油機併聯 運轉輸出,在38節的高速航速行駛;隨後由於一個在燃氣渦輪前部的燃油閥發生問題,使得油料無法正常供應,遂觸發控制系統的安全機制,自動關閉兩具燃氣渦 輪主機。在這個過程中,推進控制系統應該先讓離合器逐步降檔並脫離 燃氣渦輪,只剩柴油機繼續驅動;然而,離合器與燃氣渦輪之間卻仍保持連結,進而 在傳動系統上製造出高扭力,使得離合器組件嚴重磨損。雖然整個事件由燃油閥失效開始,然而真正的主要問題在於齒輪箱的控制系統在燃氣渦輪停機過程中行為不 當,沒有正確控制離合器分離。調查過程中,美國海軍與主承包商洛馬審視了傳動系統的設計,並訪問了齒輪箱製造商,最後傳動系統的機械設計本身並沒有重大缺 陷,而主要問題在於控制系統的軟體;在緊急停機的過程中,軟體並沒有正確地下達正確的指令來控制離合器分離。在LCS的驗收過程中,無論是廠試或海軍測試 項目中,都沒有包含緊急停俥(Emergency stop),重點放在CODAG系統中各種推進模式的切換(柴油機、燃氣渦輪單獨驅動或二者併聯)。

密爾瓦基號的推進控制系統比起前兩艘自由級(LCS- 1、3)有些不同 ,而前兩艘自由級先前並未發現類似問題;而美國海軍決定所有已經建成以及正在建造的LCS都要重新進行相關測試,包括排訂在2016年交付的自由級四號艦 底特律號 (USS Detroit LCS-7)。密爾瓦基號推進系統的整修工作包括更換受損嚴重的離合器盤、若干軸承以及部分大軸組件。

沃茲堡號機械事故(2016年1月)

在2016年1月12日,已經在新家坡部署超過一年的沃茲堡號(USS Fort Worth LCS-3)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內啟動主機時,因為艦上人員沒有按照規定程序而發生事故;主柴油機啟動時,潤滑油並沒有正確地供應到傳動齒輪箱,結果左、右兩側的船動系統的高溫警報都觸發。 這次操作失誤導致沃茲堡號的齒輪箱受損,在新加坡整修了七個月,在8月22日才重新啟航。

依照USNI的「薩拉曼德中校」(CDR Salamander)部落格2024年3月25日的文章,在2015年11月沃茲堡號接近此趟部署的尾聲,美國海軍決定為該艦實施人員輪換,於是一批沒有經驗的新手接管該艦,包括指揮官Michael Atwell都沒有足夠的海上勤務經驗。在2016年1月5日,沃茲堡號機艙內部發生油料外洩意外,幾百加侖油料外洩灑入該艦主機艙,艦上人員不得不噴灑化學消防泡沫防止機艙起火;隨後,艦上人員被迫輪流爬入狹窄而骯髒的機艙內,用抽水泵跟抹布清理。 油料潑灑事故隔天,沃茲堡號被拖入新家坡的港口,進行一星期的計畫性維修;一檢查就發現沃茲堡號早已被操過頭,機艙許多裝備都在漏油,發動機狀況不佳,發電機需要整修。 沃茲堡號原本排訂在1月12日從新家坡啟航,然後前往香港進行一趟重要的訪問行程,艦上執行軍官(XO)表示全員面臨巨大壓力來完成維修、趕上任務期程。 艦上人員在維修工作中精疲力竭,沒有暫停、沒有暫緩,只有不斷增加的每日工作事項;艦上執行軍官抱怨,維修工作得不到上級支援,沒有人手。在趕工中,艦上人員「抄捷徑」進行各項測試;負責啟動主機的人員跳過常規程序啟動,結果在齒輪箱缺乏適當潤滑的情況下就開啟了發電機,導致齒輪箱受損;結果,沃茲堡號隨後停靠新家坡長達7個月等待修理用的零件。因為這項失誤,該艦指揮官Atwell被美國海軍撤職;然而,是誰創造出最終導致沃茲堡號人員發生失誤的種種背景條件,卻沒被追究。

自由號機械事故(2016年7月)

在2016年7月11日,自由號在南加州外海航行操作時,一名水兵發現一個連結在二號柴油主機附近的消防水龍頭漏水,導致海水進入底艙。艦上人員利用一個 損管木樁將漏水處堵住,然而海水已經進入二號柴油機的潤滑油供應系統。隨後自由號持續航行操作,在7月13日回到設籍的聖地牙哥軍港後進行檢查, 並花費兩天進行若干工程處理。隨後,自由號從7月19日參與了年度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2016),在7月28日返回聖地牙哥。這次返港後,自由號於8月3日對發動機進行檢查,赫然發現發動機內部已經因為海水進入和生鏽,許多部件嚴重磨損, 其中第二號柴油主機因受損過重而必須完全重建或更換。隨後美國海軍繼續調查自由號的損壞起因於人員維修/操作疏失抑或機械失效,或者兩者兼有 (顯然地,7月中自由號返港之後的短暫檢查維修工作,並沒有正確而妥善地處理發動機潤滑油系統進水的問題而繼續出海值勤,導致機械嚴重受損);在2016 年10月13日,自由號的艦長Michael Wohnhaas中校遭到解職,理由是「對其領導統馭與有效履行職務的能力失去信心」。自由號在2016年底進廠整修,至2017年5月4日出塢;這次維修期間自由號順便加裝了MFTA拖曳陣列聲納(裝置於艦尾左側艙門),在2018財年進行測試。

科羅拉多號機械事故(2016年8月)

在2016年8月29日,在中太平洋上航行的獨立級二號艦科羅納多號(LCS-4)也發生機械故障,隨後以10節的速率返回夏威夷,進行廣泛的檢修;科羅納多號在8月26日才從夏威夷啟航,準備前往新家坡展開16個月的部署(在此之前, 科羅納多號也參與了2016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而這次故障也意味在新加坡的部署必須延後。

2020年:自由級的傳動齒輪箱問題

在2020年10月28日,防務新聞(Defense News)透露,部署在美國南方加勒比海域第四艦隊的自由級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發生推進系統故障,只能中斷任務返回佛羅里達的梅港(May Port)基地;在返回梅港途中,底特律號電力系統失效,由於天候轉惡劣,基於安全理由,底特律號先被拖船MV Gary Chouest拖到最近的卡納維爾港(Port Canaveral)。底特律號此次故障部位是傳動系統,此系統在全速航行時讓 燃氣渦輪與柴油主機併聯輸出運轉,結構複雜且較容易發生故障。

在2020年12月16日,Defense News報導,自由級的小岩城號(USS Little Rock LCS-9)也發生過推進系統問題;依照日後消息報導,小岩城號在2020年2月從梅港出發展開第一次部署,然而六星期後就因為傳動齒輪箱發生故障而返航。在底特律號以及小岩城號接連發生推進系統故障之後,美國海軍展開一系列調查程序,分析自由級是否存在重大設計瑕疵;而調查的重點就是自由級的複合然氣渦輪與柴油機推進系統的船動齒輪箱。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表示,此時海軍正連同洛馬集團(自由級主承包商)以及提供傳動齒輪箱的Renk AG,調查小岩城號與底特律號推進器發生故障的根本原因。初步判斷顯示,這些問題很顯然是在所有自由級上都存在的設計問題,在燃氣渦輪、柴油機併聯輸出運轉時很容易發生故障,要確切找出問題並解決不僅困難,而且將十分昂貴。在問題解決前,美國海軍只能限制自由級艦隊,避免同時使用燃氣渦輪與柴油機併聯輸出。這會增加自由級的操作限制;在單純使用柴油主機的情況下,自由級只能達到10至12節的航速;若想再加速,就必須啟用燃氣渦輪,而若傳動系統只能同時連接一種主機,調整出力與航速就不方便。而在高航速情況下,由於無法同時使用燃氣渦輪與柴油機,自由級單靠燃氣渦輪主機無法達到超過40節的最高航速。日後美國海軍LCS項目主管透露,自由級的傳動齒輪箱並連單一種主機(燃氣渦輪或柴油機)時沒有問題,然而一旦兩種主機同時併聯並以最大速率運轉,齒輪箱的離合器無法承受這麼大的負載,進而發生損壞。

在2021年1月19日,美國海軍官員表示,美國海軍已經判定前2020年內自由級的底特律號(LCS-7)以及小岩城號(LCS-9)先後發生推進系統故障,原因是傳動齒輪系統的材質瑕疵(material defect),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必須要修復。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前,美國海軍不會接收任何自由級艦。另外,2015年自由級密爾瓦基號(USS Milwaukee LCS-5)交付後首次前往佛羅里達母港路上發生的傳動系統故障事故,起因是控制軟體的瑕疵,跟小岩城號與底特律號的故障無關。

此時,自由級的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USS Minneapolis-Saint Paul LCS-21)以及庫珀斯敦(USS Cooperstown LCS-23)在2020年都通過了驗收試航,尚未交付;依照美國海軍的新決定,這兩艘自由級必須回到馬里內特船廠解決齒輪箱設計問題、重新試航之後,才能交付美國海軍。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原訂在2021年5月成軍,由於必須先解決傳動齒輪問題,勢必要延後。

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透露,美國海軍、主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以及設計傳動系統的原廠Renk聯手研究問題癥結,最後判定失效主因是傳動系統的高速離合器軸承(high-speed clutch bearings)失效,改進工程主要是更換兩個高速離合軸承,執行起來有相當的複雜度。美國海軍認為,這個技術瑕疵屬於「隱蔽瑕疵」(latent defect contract),意味洛馬必須將問題免費修好;不過此時雙方還沒有對修復的花費達成協議。洛馬集團聲明,他們會解決傳動齒輪箱的問題。

 在2021年4月5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NO)麥可.吉拉迪上將(Adm. Mike Gilday)表示,解決自由級變速齒輪箱問題的測試工作會從這個月在岸基設施開始進行。 改進的齒輪設計首先於2021年春季在德國Renk廠進行地面測試,由美國海軍驗收通過,接著先安裝在一艘已經在海上、還沒交付海軍的自由級艦上進行測試,隨後確定是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LCS-21)。隨後,修正後的傳動組件會陸續安裝在仍在建造中的同型艦,並為現役的自由級陸續更換。在所有現役自由級更換有問題的傳動系統組件之前,關於限制燃氣渦輪跟柴油機併聯輸出的應急措施,顯然要繼續執行。

在2021年3月,Renk在本身德國的地面測試場測試新的傳動齒輪箱,隨後就將新組件安裝在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LCS-21)的傳動齒輪箱裡;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LCS-21)是在 密西根州的埃斯卡納巴(Escanaba, Michigan)進行更換齒輪箱工程,避免佔用馬里內特原廠的空間與設施。更換齒輪箱組件的工程非常複雜,因為機艙空間十分狹窄,而且有許多介面、部件需要先移除,才能存取要更換的部件。Renk、洛馬集團以及美國海軍合作研究更換自由級傳動齒輪組件的方案,並且提出三種可能性:第一種需要切開艦體中部的鋼板移除整個傳動齒輪箱,第二種則設法在不 不移除整個齒輪箱的情況下更換軸承部件;而第三種方案,也就是最後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採用的方案,則是利用艦尾任務艙空間,把要更換的部件放入艦尾任務艙,然後將組件運送到機艙進行更換。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排訂在2021年9月展開試航。

受到美國海軍暫停接收影響,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LCS-21)以及庫珀斯敦號(LCS-23)的交付時程受到最大的衝擊;隨後的兩艘(LCS-25、27)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但都必須在交付前完成換裝,而不是等到交付後的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Post-Shakedown Availability,PSA)維修作業時才進行改正。而最後兩艘自由級(LCS-29與LCS-31)預計在建造過程中,直接安裝修正後的傳動齒輪箱。而對於已經服役的自由級,則陸續在各自下一次的選擇性受限可獲得性(Selected Restricted Availability ,SRA)維修週期中,配合進行傳動齒輪箱修正工程;這些自由級的SRA是由美國海軍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南方區域維修中心(The Southeast Regional Maintenance Center)執行。Renk廠必須派遣技術人員到馬里內特海事船廠以及佛羅里達的南方區域維修中心,使得船廠以及美國海軍能同時更換自由級的傳動系統。

 自由級的傳動系統故障頻仍,很大一部份原因來自於首批兩艘(LCS-1、3)之後的設計變更。自由級從三號艦(LCS-5)開始,更改了傳動齒輪系統的設計來降低成本,但這反而造成許多問題。直到將近10年,美國海軍才注意到這些設計變更帶來的問題。

除了設計瑕疵外,LCS頻繁發生機械問題,也跟美國海軍沒有建立自主維修能力、主要維修工作都由承包商負責有關(見下文)。直到LCS服役十多年後,美國海軍負責管理LCS的專案辦公室(PMS)都沒有為兩型LCS制訂完整的日常操作的維護清單(許多基本的系統都沒有),導致LCS的人員往往得自行制訂維護清單。

在2021年8月2日,主管LCS的海軍作戰部無人以及小型水面船艦項目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for Unmanned and Small Combatants)副主管Howard Berkof在海軍海上-空中-太空年會(Sea Air Space symposium 2021)透露,美國海軍正與自由級的承包商洛馬集團協商更換自由級傳動齒輪箱的費用,海軍將會負擔一部份費用。Howard Berkof表示,雖然美國海軍曾表示,自由級的傳動系統瑕疵是個「隱蔽瑕疵」合約案例,但美國海軍還是會跟承包商一同承擔風險與損失;因此,無論最後達成的協議為何,美國海軍都會支付一部份費用。此時,美國海軍正進行內部估算,估計修復每艘自由級傳動齒輪箱所需的平均成本,相關支出估計會納入2023財年預算中;而正因為估算修復底特律號跟小岩城號傳動系統的成本所費不貲,海軍才會在2022財年預算申請書中要求放棄這兩艘LCS,直接除役而不修復。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引述不具名的業界人士表示,修復底特律號以及小岩城號傳動系統的成本比其他姊妹艦更高,因為兩艦是在運轉時發生故障,使得傳動系統蒙受了更大的損害。 

在2021年8月,美國海軍LCS項目副主管Howard Berkof透露,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LCS-21)在埃斯卡納巴完成傳動齒輪箱的初步修復;這是個相當複雜的工程,為了在緊湊的空間裡替換齒輪箱的軸承,過程中需要暫時拆卸不少擋在路上的干擾物。在2021年11月17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拉迪上將(Adm. Mike Gilday)透露,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完成了整修齒輪箱之後的試航工作,準備交付;吉拉迪上將表示,美國海軍等於是強迫業界回到草圖階段,從頭識別動力組件的工程問題,並且先在陸地設施進行完整的測試,然後才裝艦試航。在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交付後,馬里內特海事繼續為後續的自由級艦庫珀斯敦號 (LCS-23)、馬里內特號(USS Marinette LCS-25)、南塔克特號(USS Nantucket LCS-27)以及畢洛伊特(USS Beloit LCS-29)更換修正後的傳動組件,而最後一艘自由級克利夫蘭號(USS Cleveland LCS-31)在完工時就會裝置新設計的傳動齒輪。

在2021年12月2日,美國海軍濱海作戰船艦第二中隊(Littoral Combat Ship Squadron 2,LCSRON 2)指揮官大衛.米勒上校(Captain David Miller)向防務新聞(Defense News)表示,美國海軍已經找到了自由級在艦隊中的定位,並會持續擴展其任務以及改善可靠性。在2021年內,雖然美國海軍針對自由級頒佈了操作的限制命令,LCSRON 2的自由級艦隊的實際運作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因為多數時間船艦以經濟航速航行,使用柴油機。此時LCSRON 2的八艘自由級中,有七艘正在執行艦隊作戰任務或訓練任務,最新服役的聖路易斯號(USS St. Louis LCS-19)則進行計畫中的成軍巡航後可獲得性維修(Post-Shakedown Availability,PSA,交艦服役後的第一次維修)。在限制令之下,這些自由級無法併聯燃氣渦輪機與柴油機得到最大航速,但這一年的操作中顯示,這些自由級的傳動齒輪箱並沒有發生異常問題;在這段期間,這些自由級艦部署在第四艦隊時,總共成功執行7次海上攔截任務,查獲價值數百萬美元的毒品,與美國南方司令部(SOUTHCOM)以及中南北洲國家伙伴一同合作,有效干擾了此區域的海上運毒活動。在2021年,由於美國海軍暫停接收自由級的命令,幾艘準備交付的自由級就停留在威斯康辛的馬里內特海事船廠;而這幾艘自由級的接艦人員則繼續進行訓練,這使得他們得到比一般成軍前單位(Pre-Commissioning Unit,PCU)更多的訓練時間,在服役前達到更高的熟練度;此外,部分接艦人員也曾被調去部署中的自由級艦,填補人員空缺。在2021年內,LCSRON 2的 比靈斯號(USS Billings,LCS-15)跟蘇城號(USS Sioux City LCS-11)各部署了兩次,專門負責訓練的維契塔號(USS Wichita LCS-13)部署了一次。

大衛.米勒上校表示,小岩城號(USS Little Rock LCS-9)發生故障時,美國海軍立刻下令自由級不得使用燃氣渦輪、柴油機併聯模式來獲得最大航速;最初美國海軍以為這樣就可以阻止進一步的問題,但隨後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發生故障時,美國海軍才意識到問題不僅僅出現在兩種主機併聯模式。當時,剛剛交付美國海軍的自由級比靈斯號(USS Billings,LCS-15,2019年8月交付)正在進行成軍巡航後檢修(PSA),發現該艦傳動系統狀況已經劣化但還沒穩壞;這個發現讓美國海軍終於精確找出自由級傳動齒輪箱故障的癥結。最後,美國海軍確認,自由級的柴油機在高負載運轉時,齒輪箱離合器(clutch)承受的扭矩(torque)過重,讓這個組件逐漸疲乏,進而失效毀損。依照稍後的資料,自由級傳動齒輪箱的主要問題源於連接高速離合器(high-speed clutch)的球型軸承(ball bearing),這個組件無法承受來自於大軸的負荷;而解決方法是加裝一個軸套(Plain bearing)來加固,這是在海軍船艦上行之有年的技術,能承受這樣的工作負載。

大衛.米勒上校表示,原本LCSRON 2打算在2020年部署到中東的第六以及第五艦隊,但由於LCS傳動齒輪故障沒有徹底解決,美國海軍擔心在這種狀況下把自由級部署在距離船艦維修中心過遠的區域,會衍生大量的後勤維修問題,所以推遲了部署。而確認自由級傳動齒輪修復方案達成目標後,LCSRON 2就開始準備在2022年部署到中東地區。在2022年初,自由級的聖路易斯號(USS St. Louis LCS-19)也開始更換齒輪箱組件的工程。

在2022年1月中旬美國海軍水面艦論壇年會(SNA 2022)中,LCS項目主管Andy Gold上校表示,此時LCS傳動系統修正工程的合約還在跟洛馬集團協商,美國海軍方面會根據主合約的條款主張這屬於履約的修補(remedy),要求廠商承擔主要責任;而洛馬集團則主張責任屬於傳動齒輪箱的承包商Renk。

小岩城號(USS Little Rock LCS-9)在2020年上旬減速齒輪箱損壞停航之後,原本預計停航維修六個月;隨後由於COVID19疫情爆發等因素,最後停航了18個月;該艦在這段期間修復了齒輪箱,但使用的是舊有的零件。由於小岩城號長期在船塢裡整修,因此美國海軍將許多準備陸續用於LCS的新技術都曾安裝在小岩城號上,包括分層雷射防禦(Layered Laser Defense,LLD,見下文)以及NSM反艦飛彈等;LDD在小岩城號測試完成之後就拆除,而小岩城號一度安裝NSM但隨後又拆除,移到太平洋艦隊的LCS上(優先權較高)。在2022年1月22日,剛完成為期19個月維修工作的小岩城號在試航期間發生機械故障,短暫失去動力,恢復後自主航行返回梅港基地檢查故障原因。此時小岩城號跟底特律號都在預定於2022財年除役的船艦列表中,因此美國海軍並沒有為兩艦換上重新設計的齒輪箱組件。

在2022年5月21日,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終於成軍服役。

在2022年8月15日,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USNI News)報導,洛馬集團表示,美國海軍排定下一艘接受傳動齒輪箱修正工程的自由級是蘇城號(USS Sioux City,LCS-11),會在該艦當前的中東部署結束後展開。USNI新聞透露,修正齒輪箱工程的費用是由美國海軍與洛馬集團各負擔一半。海上系統司令部(NAVSEA)發言人向USNI新聞透露,此時已有自由級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USS Minneapolis-Saint Paul LCS-21)、考本斯號(USS Cooperstown LCS-23)完成傳動齒輪箱修復工程,都是在交艦之前完成,而此時正在為聖路易號(USS St. Louis LCS-19)以及還沒交付的馬里內特號(USS Marinette LCS-25)正在進行改正工程。美國海軍在2023財年預算申請中要求除役包含蘇城號、聖路易斯號在內的9艘自由級,不過隨後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The 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眾議院撥款委員會(House Appropriations on Committee,HAC)、參議院武裝部隊子委員會(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HASC)通過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都只授權海軍在2023財年除役四艘自由級(見下文)。

依照2023年6月20日美國海軍主管採辦的助理部長Frederick Stefany送交國會的報告,美國海軍估計每艘自由級修復傳動齒輪需要800萬至1000萬美元,主承包商洛馬集團負擔一半費用。依照此報告,此時有三艘自由級(LCS-19、21、23)已經換上了新傳動齒輪組件,而LCS-25之後的四艘(LCS-25、27、29、31)交付美國海軍時就已經換上了修正的組件。此外,計畫在2023財年除役的三艘LCS(LCS-5、7、9)也在評估換裝傳動齒輪的計畫;而打算除役的蘇城號(LCS-11)則正在進行修正工程,這是為了將來可能出售給盟邦預作準備。

2022年:自由級維契托號事故

在2022年11月10日,美國大西洋水面艦隊(Naval Surface Force Atlantic)官員向媒體透露,自由級的維契托號(USS Wichita LCS-13)在10月19日發生推進系統故障,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這次故障屬於損失金額超過250萬美元的「A級事故」(Class A mishap)。維契托號仍能以自身動力返航,在事故兩天後回到佛羅里達州的梅港。此時美國海軍拒絕透露細節,只表示與之前困擾自由級的傳動齒輪箱問題無關。維契托號在2019年1月服役,此時役齡僅三年多。

在2023年8月11日,美國國防部宣佈,與洛克希德.馬丁旋翼與任務系統公司(Lockheed Martin Rotary and Missions Systems)簽署價值890萬美元的不得逾越(not-to-exceed)合約增修,為維契托號更換柴油主機,更換工程在自由級的駐地──佛羅里達的梅港(Mayport,Florida)進行,在2023年12月完成。這顯示維契托號2022年10月發生的A級事故就是柴油機重大故障,服役短短四年的船艦就已經需要更換柴油主機,再次引發外界對於自由級服役狀況的疑慮。

 

更改類別為巡防艦(未實行)

在2015年1月中,美國海軍部長雷.馬布斯(Ray Mabus)表示,將會重新歸類幾個近年新出現的艦種,包括 濱海戰鬥艦」(Littoral Combat Ship,LCS)、聯合高速船艦(Joint High Speed Vessel,JHSV)、機動登陸平台(Mobile Landing Platform,MLP)、浮動前進基地( Afloat Forward Staging Base,AFSB)等,以符合海軍慣例的傳統艦種來歸類,而不是把最初專案計畫的名稱直接變成艦種。  在2015年9月初,美國海軍公布以上對應的新艦種,其中LCS改為巡防艦(FF),JHSV改為遠征快速運輸艦(Expeditionary Fast Transport,EPF),MLP改為 遠征船塢運輸艦(Expeditionary Transfer Docks,ESD),AFSB改為遠征浮動基地(Expeditionary Base Mobile,ESB)。

原本美國海軍打算在2019年起正式將LCS歸類為FF,不過並未實行,或許是因為美國海軍認為LCS的作戰能力不及正規的巡防艦。
 

2016年9月:調整運用方式

在2016年9月8日,美國海軍正式宣布對LCS的運用方式進行重大變更,最重要的是放棄LCS的核心要素──透過快速變更模組(包含裝備與人員)而在前線就可以轉變任務的能力。這些變更包括:

1.原本LCS人員區分為核心組員與任務組員,變更後將兩者融合成固定的70名人員常態編組,如要執行航空操作任務時,增加直昇機組員後總人數約為93、94名。

2. 原本LCS採用三組人員輪流操作兩艘LCS、其中一艘處於部署狀態(簡稱3:2:1 model),另一艘沒有被部署的則在基地或訓練狀態。根據2016年9月提出的調整方案,每艘被部署的LCS都固定編制金(Gold)與藍(Blue)兩組人員輪流操作(每組各約70人),類似核能彈道飛彈潛艦。在金與藍的編組下, 每組人員平均操作船艦值勤四至五個月,然後輪換,每個值勤週期中只會針對單一的任務模組;一組人員操艦執行任務時,另一組人員則休息與重新訓練,等待下一輪部署。原本這項「藍/金」(Blue/Gold)人員輪轉制度打算從2016年秋季開始實施,並預計在 2023年完成;到2017年中旬,LCS人員輪調方案進一步演進成「7:4:3」方案,稱為「藍/金 +」(Blue/Gold Plus),以七組人員輪流操作四艘LCS,其中三艘LCS處於遠程部署狀態,每艘部署中的LCS各以藍/金兩組人員輪換,第四艘處於訓練狀態,固定部署一組船員;這種方案使得LCS艦隊比先前的「3:2:1」輪調方式能有更多可部署值勤的船艦,不過需要更多人員:「3:2:1」方案平均每四艘LCS需要六組人員,而「7:4:3」方案則是每四艘LCS需要七組人員。在2017年8月I16日,美國海軍發言人John Perkins表示,相較於原本的「3:2:1」人員編制方案,這種新的「7:4:3」方案需要比先前再增加10組LCS人員,並使LCS艦隊的人事成本在接下來的五年增加2.45億美元。「藍/金 +」輪調制度會從2018年起實施。

3. 前四艘LCS(自由級與獨立級的前兩艘)轉換為訓練與測試艦,專門用於人員訓練(例如對於準備長期海外部署的人員進行訓練認證)、測試任務模組以及其他技術發展。 這是因為後續的LCS設計經過相當多的修改,與這兩型LCS的前 兩艦有許多不同,在操作與維護上會有較多差異。雖然這四艘LCS不會加入作戰輪值,但艦上人員編制仍可擔負作戰任務。

4.為了便於維護與操作,所有自由級都編制在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的梅港(Naval Station Mayport),而獨立級則都編制在西岸的聖地牙哥軍港(Naval Station San Diego)。這是因為梅港的船席空間比較窄,比較適合部署單體的自由級,而寬得多的三體船獨立級則適合部署在聖地牙哥寬敞的泊位。LCS的原始構想是兩種船型可以混合部署在同一個單位。

5.隨著入役的LCS增多,美國海軍將編制六個LCS分隊,每個分隊編制四艘,每一分隊裡都採用同一型LCS船艦以及同一種任務模組,而不是最初構想的可以隨時更換不同任務模組(不過在必要時仍能抽換)依照前述「藍/金+」人員編制(7:4:3)方案,每個分隊的四艘之中三艘處於部署狀態,一艘則進行訓練。依照這種方案,美國海軍的LCS編成兩個LCS中隊(Littoral Combat Ship Squadron,LCSRON),第一LCS中隊(LCSRON 1)部署在西岸聖地牙哥,操作獨立級;第二LCS中隊(LCSRON 2)部署在東岸東岸佛羅里達州的梅港,操作自由級;其中,LCSRON 1下轄四個LCS分隊,包含一個測試評估分隊(編制LCS-1~4)、一個反潛作戰分隊、一個水面作戰分隊和一個反水雷作戰分隊;而LCSRON 2則有三個LCS分隊,分別執行反潛、反水面、反水雷,並沒有測試分隊。至於後續經過強化裝備的巡防艦版LCS如何編制,則還沒有明確公布。

這次改組同時調整了LCS部隊的指揮層級,將原本過於扁平的組織改變得比較有深度。例如,原本一個LCS中隊(LCSRON)的指揮官要直接管理中隊裡每一艘船艦與每一組船員,無論從行政或作戰的角度都嫌太多,控制範圍過於廣泛,實際上並不算有效而順暢;以LCS第一中隊指揮官( Commander, Littoral Combat Ship Squadron 1 ,COMLCSRON ONE,階級為上校)為例,在原本的制度下一個人就需要直接面對與管理中隊裡16艘船和25組LCS人員。而新的LCS中隊編制裡,每個編制四艘LCS的分隊指揮官(階級為少校)來負責管理所屬的四艘LCS,而中隊指揮官只需要面對分隊指揮官即可;以LCS第一中隊指揮官為例,新的制度下只需要直接管理其下三個LCS作戰分隊長以及測試評估中隊(即LCS-1~4)。此外,新的組織架構改進了LCS中隊裡的階級溝通管道,增加了一個直接上級指揮機關(ISIC)。新的指揮架構並不會影響LCS中隊與分隊的編制人數。

美國海軍水面艦隊指揮官湯姆斯.羅頓少將(Vice Adm. Thomas Rowden)在公布這項決策時表示,這並非一項主要轉變,而是根據LCS前沿部署所獲得的經驗,對部署運用方式進行調整和修正。湯姆斯.羅頓少將也否認 這項轉變與九個月來四艘LCS陸續發生推進系統故障有直接關連。2016年2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約翰.李查森上將(Adm. John Richardson)下令以60天時間對LCS美國海軍完成一項對LCS服役情況的調查,包括設計、人力配置、訓練程序、人員表現、人員編制大小、輪調 方式、專業程度等等;而這次LCS的運用方式轉變,就是基於這份報告的部分內容。而此時尚未決定的包括任務模組的購買總數(此時規劃總數64套),以及是 否為每艘LCS都配備超視距反艦飛彈。

雖然新編制下每個LCS分隊每次部署只會專心執行一種任務,但這只是承平時期的常規操作,LCS部隊仍保留96小時內更換任務模組的能力。美國海軍也在為LCS瀕海戰鬥艦設計一套戰時運作體制,讓各LCS分隊的人員進行不同任務模塊間的交叉訓練,使得擔負某一種任務的LCS分隊在必要時可以轉換任務模組,投入另一種作戰任務。在必要時,LCS分隊中的訓練艦以及專職測試分隊也能投入作戰任務。

在非部署的狀態下,擔任訓練艦的LCS應編制110名人員,足以支持五個靠港輪班(in-port duty sections)與四個航行輪班(underway watch teams);而在部署狀態(由金/藍班人員操作,每艘約70人)的LCS的人力只能維持三個靠港輪班以及三個航行輪班。在訓練艦模式下,每艘LCS的人員包括未輪值部署(off-hull)人員以及成軍前人員(precommissioning crews),完成下一次輪值部署(on-hull cycle)的認證工作。

由於實際操作顯示,如果LCS部署75名固定編制人員,還是不足以有效應付勤務需求,所以後期生產的LCS進一步擴大住艙,容納人數增至115人。

 

分布殺傷/超地平線反艦(OTH-WS)

在2015年1月,美國海軍艦隊指揮官Tom Rowden少將提出了「分佈式殺傷」 (Distributed Lethality)概念。過去美國海軍水面艦隊的長程攻擊能力集中在航空母艦上,巡洋艦、驅逐艦、巡防艦主要負責防空、反潛等防禦性任務;而「分佈式殺 傷」概念則是讓一般水面艦艇也具備長距離攻擊火力(包括對陸地和對水面目標),並使水面艦艇具備獨自發動攻擊的能力。以往美國海軍水面艦隊多半圍繞著航空 母艦編組,而「分佈式殺傷」概念下,水面艦艇能分散部署在戰區裡,每一艘都能獨力作戰、對海上和陸地目標進行打擊;這會讓敵方更難判斷美軍的部署與戰術意 圖,並使防禦的困難度大幅增加。「分佈式殺傷」並不會發展新的作戰平台,而利用現有平台結合新武器以及新的作戰思維,創造出更大的作戰效益。因此,美國海 軍打算在LCS上部署中程反艦飛彈,讓LCS的反水面能力不侷限於水平線以內的自衛作戰,也是「分佈式殺傷」的一個措施。

在2015年6月15日,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NAVSEA)針對LCS及其後續艦(即小型水面作戰艦艇,SSC)的超視距武器系統 (Over-the-Horizon Weapon System,OTH-WS)對相關廠商下達資訊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要求廠商提出包含飛彈、射控與發射在內的完整系統,重量上限為22500磅(10205.8kg)。 參與LCS超視距反艦飛彈投標的包括由挪威康斯堡(Kongsberg)航太防衛與美國雷松(Raytheon)合作的NSM反艦飛彈(先前於2014年9月在LCS上試射)、波音的 次世代魚叉反艦飛彈(Harpoon Next Generation,即Block 2+ ER)、洛馬集團開發的LRASM遠程反艦飛彈(另有專文介紹) 以及瑞典SAAB集團北美分公司提出的RBS-15 MK3反艦飛彈(另有專文介紹)等。 在2016年12月,美國海軍發出了LCS的超視距反艦飛彈需求的需求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P)草案, 隨後在2017年2月8日正式發出完整的RFP,廠商需在同年6月23日回覆。

在2017年5月3日,波音宣布退出OTH反艦飛彈競標,理由是該集團先前基於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l Air Systems Command,NAVAIR)規範來發展次世代增程魚叉反艦飛彈,然而NAVSEA對OTH反艦飛彈的需求標準卻大幅降低, 尤其是取消了NAVAIR要求的全天候作業與聯網能力;為此波音需要花費很多功夫移除許多次世代增程魚叉反艦飛彈使用的新技術, 而這種降級版跟符合NAVAIR規範的原版飛彈也難以共通,因此繼續競標不符合波音的利益。

在2017年5月23日,洛馬集團也宣布其LRASM退出海軍OTH-WS的競標。 洛馬表示,此時海軍的需求徵詢(Request for Proposal,RFP)中的要求,使得LRASM無法展現價值。 除了美國的波音與洛馬之外,原本打算參與競標的瑞典SAAB北美分公司(以SAAB的RBS-15 MK3反艦飛彈來競標) 也已經宣布退出。SAAB北美分公司發言人John Belanger表示將不會向OTH-WS提交方案,評估認為依照OTH-WS 的規格,SAAB將沒有優勢與利益;然而SAAB仍會繼續觀察OTH-WS的發展。 隨著波音、洛馬與SAAB的退出,只剩下雷松與康斯堡航太的NSM反艦飛彈仍在競標者行列中。

美國軍工業界透露,OTH-WS最初RFP的需求被認為是可行的,然而在過程中的 提案徵詢問答程序中,波音與洛馬發現最初RFP的關鍵要求更改了,尤其是 取消了武器聯網能力以及飛行途中可以變更目標的需求,導致這兩家廠商認為 他們的提案將無法展現優勢。尤其是取消武器聯網能力的需求,最令參與廠商 驚訝。波音的魚叉Block 2+以及洛馬LRASM都是基於 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VAIR)的需求規劃,都非常重視 這兩種能力,因為美國海軍從2015年提出的分佈式殺傷概念中, 需要透過網路將不同平台的各種武器系統、感測器連結在一起運作。 除此之外,OTH-WS計畫也不打算評估各提案的「每次擊殺所需成本分析」(cost-per-kill analysis), 所以競標者就算強化提案的殺傷力也不會獲得加分。 美國軍工業界表示,在RFP程序的修改過程中,業界明顯察覺OTH-WS的 高層需求文件(top-level requirements document)被修改,關鍵需求降低。

在2018年2月6日雷松與康斯堡宣布,美國海軍正式選擇NSM飛彈系統成為LCS的OTH-WS武器選項。2018年5月31日,美國海軍與雷松簽署第一筆關於NSM反艦飛彈 的固定價款採購合約(屬於2018財年LCS的超地平線反艦飛彈研發項目)用來裝備LCS,合約價值1485萬6016美元(其中75%由康斯堡執行),包含NSM反艦飛彈(封裝在發射器裡)、一套射控套件、任務支持裝備、訓練裝備與服務、安裝與工程服務等相關支出;而後續合約選擇如都獲得執行,總值可擴充到8億4761萬1857美元。 美國海軍為NSM艦載反艦飛彈賦予RGM-184A的正式編號(NSM Block 1),四聯裝艦載發射器編號為MK 87 Mod 0。

在2018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 2018)中,參演的美國陸軍單位在7月12日的SINKEX實彈射擊課目中,發射一枚岸基的NSM飛彈,擊中作為靶艦的美國海軍除役新港級戰車登陸艦拉辛號(USS Racine LST-1191);隨後參演的日本陸上自衛隊單位也朝該艦發射一枚日本國產Type 12反艦飛彈。

第一艘正式部署NSM反艦飛彈的LCS是獨立級的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該艦在2019年9月上旬離開母港聖地牙哥前往西太平洋進行部署,艦上配備首次部署的兩組雙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安裝在船艛前方),以及一架2019年6月達到初始作戰能力(IOC)的MQ-8C無人直升機。2019年10月1日美國海軍與新家坡海軍在關島水域進行SINKEX實彈射擊演習期間,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發射一枚NSM反艦飛彈,擊中了作為靶船的原派里級飛彈巡防艦福特號(USS Ford FFG-54) 。美國海軍優先為獨立級加裝NSM反艦飛彈,一來是因為獨立級部署在西岸,再者2022年起美國海軍打算汰除自由級(見下文)。

除了供船艦使用外,美國海軍陸戰隊也選擇NSM,結合輕型機動發射車,作為海軍陸戰隊武力結構轉型之後提供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能力的方案。在2018年6月美國環太平洋演習( RIMPAC 2018 )中,首次展示NSM由美國陸軍HEMTT高機動火箭發射車來發射,並成功命中目標。 在2019年5月8日美國海上-空中-太空年度論壇(Sea-Air-Space 2019 symposium)期間,雷松宣布獲得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價值4795萬美元的其他交易授權(Other Transaction Authority,OTA)合約,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將NSM反艦飛彈系統整合到機動發射車上。此系統是將NSM反艦飛彈發射器結合聯合輕型戰術車輛(Joint Light Tactical Vehicle,JLTV)的無人版,稱為遠格操作遠征火力陸地單位(Remotely Operated Ground Unit for Expenditionary Fires,ROGUE)。NSM飛彈結合ROGUE成為「海軍陸戰隊遠征船艦封鎖系統」(Navy 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NMESIS),在2020年11月進行了試射。

在2023年6月2日,康斯堡航太防衛宣布收到雷松公司新一批NSM反艦飛彈訂單,用於美國海軍OTH WS項目,價值1.345億挪威克朗(1.21億美元),而此時該公司獲得的OTH WS項目合約總值已經累積到3.11億挪威克朗(2.82億美元)。

RIMPAC 2018環太平洋演習中,NSM與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HEMTT)的組合進行展示

,成功擊中目標。

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在2019年9月3日離開聖地牙哥軍港

前往西太平洋部署的照片,艦首新增了兩組雙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

(此時只裝備兩枚實彈)。

2019年10月1日美國海軍與新家坡海軍在關島水域進行SINKEX實彈射擊演習期間,

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發射一枚NSM反艦飛彈,擊中了作為靶船的

原派里級飛彈巡防艦福特號(USS Ford FFG-54)

 

 

LCS減產與後續計畫(FFG(X))

如同前述,隨著中國軍事力量擴張、俄羅斯重整軍備等威脅,LCS這樣的低強度作戰艦艇被認為沒有足夠的武力與生存性來適應將來的戰場威脅,因而飽受批評;在2013年3月美國因赤字懸崖啟動預算封存之後,美國國防部也開始考慮大幅降低LCS的採購數量並提前停止這個計畫。

在2014年2月24日,美國國防部長國防部長查克.海格爾(Chuck Hagel)表示,考慮將LCS的總產量減為32艘,並且命令海軍規劃後繼於LCS的新一代小型水面作戰艦艇。因應國防部的需求,美國海軍隨即推動一個名為小型水面作戰艦艇(Small Surface Combatant,SSC)的初步研究。這項研究只打算在變動幅度最低的前提下,適度強化當前LCS的裝備與生存能力;這是因為2010年代前期美國國防預算刪減,美國海軍不願意花費較多資源去發展另一種低檔次的全新作戰艦艇,進而拖累其他優先度更高的主戰艦艇、潛艦計畫(包括柏克Flight 3飛彈驅逐艦、後續批次維吉尼亞級核能攻擊潛艦等,乃至於昂貴的俄亥俄級核能彈道飛彈潛艦替換計畫)。美國海軍在此時仍主張照現有設計建成52艘LCS,在承平時期擔負各種低強度的勤務與雜務,使高成本、戰力強的主戰艦艇(如神盾巡洋艦/驅逐艦)能解放出來專注在高強度核心作戰任務上;否則,如果因為缺少足夠低端艦艇,而不得不派神盾艦艇執行低強度或非作戰勤務,不僅會造成更多浪費,而且牽制了美國海軍能用在高威脅正面的兵力。

在2015年12月11日,白宮預算和管理辦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提出資源管理決策(Resource Management Decision),一些決策使得2017財年國防預算的分配面臨更多取捨與攻防。據說OMB要求為俄亥俄級彈道飛彈潛艦替換項目(即SSBN(X)) 增加20億美元以上的經費,但不確定OMB從何處尋覓財源;此外,美國國防部還打算變更海軍原本只維持11艘提康德羅加級現役、另外11艘封存並陸續進行升級翻修的計畫。在這一輪預算攻防中,美國海軍已經成功阻擋國防部打算刪除兩艘驅逐艦的計畫;國防部曾考慮取消第三艘DDG-1000型陸攻驅逐艦(DDG-1002),不過最後仍傾向保留。然後,美國國防部決定大砍LCS的產量,挪用到其他項目。

如同前述,在2014年初,美國國防部已經打算大幅減產LCS至32艘,後續另外發展正規戰力更強的巡防艦,引發美國海軍強烈反彈;這一輪雙方角力之中,美國海軍以現有LCS設計為基礎進行小幅修改,成為之後的巡防艦版,變相地讓LCS維持既定的52艘產量,而不是另外花更多時間與資金採用新的設計,而美國國防部對這種結果顯然十分不滿。國防部的成本與計畫化評估辦公室(ffice of Cost Assessment and Program Evaluation,CAPE)曾多次反覆評估替代LCS的方案,評估的標的包括配備迷你神盾系統、由西班牙建造的挪威南森級(Nansen class)巡防艦,在2015年下旬又傳出研究1980年代初期美國為沙烏地阿拉伯建造的巴達爾級( Badr class)一千噸級巡邏艦等。在2015年10到12月的研究中,美國國防部的研究方向基本上直接轉變成成刪除後續的LCS。

在2015年12月14日,美國國防部長阿許.卡特(Ash Carter)在給海軍部長的備忘錄中只是,應將LCS(含後續巡防艦版)的總產量從原本52艘減至40艘,在接下來四個財年(2017到2020財年)都只購買一艘LCS(而不是現行的三艘),2020財年購買2艘;此外, 美國國防部要求後續的強化型巡防艦只能在兩種LCS之中選擇其一,在2019財年決定。在12月14日國防部長下達命令的備忘錄中指出,刪減LCS的產量是把經費用來購買更多F/A-18E/F與F-35C戰鬥機、更多SM-6艦載防空飛彈,以及挹住用於維吉尼亞Block V核能攻擊潛艦的維吉尼亞籌載模組(Virginia Payload Module,VPM)的開發工作。美國海軍對國防部的決定自然強烈反彈,認為「購買戰鬥機的決定可能在下一年改變,但是造艦計畫一旦更改就會影響後續5年、10年甚至20年」。美國國防部則在12月16日表示「海軍只注重增加船艦數量,卻犧牲船艦的作戰能力,這種情況令人不安」──此時美國海軍擁有272艘作戰艦艇,希望在2020年代增加到308艘,以因應全球部署的任務需求,而LCS是填補數量的關鍵。此外,美國國防部內部也有消息指出,刪減LCS並不保證在長遠能節省經費,因為打破既有的多年份採購計畫、每批次購買的數量減少,單位成本就注定上漲。

在2016年5月美國海軍提交國會的2017財年預算申請書中,LCS在2017財年編列兩艘之後,在2018至2020財年都各只編列一艘,2021財年編列二艘,總計在2017至2021五個財年間只編列七艘,比起先前2016財年規劃的五年造艦計畫(2016至2020財年)中的14艘減少一半,顯然是配合先前國防部長阿許.卡特對於減產LCS的要求。

在2016年9月上旬,美國海軍透露正在規劃一種新的巡防艦(Frigate)設計,擁有比LCS更強的火力與生存性。這種新巡防艦能同時執行反潛與反艦任務,而不像LCS每次只能搭配任務模組執行兩者之中的一種。經過評估之後,美國海軍決定讓後續建造的兩種SSC統一使用原本自由級的COMBATSS-21戰鬥系統(由洛馬集團提供)。洛馬集團是美國海軍神盾作戰系統的主承包商,神盾Baseline 9起(包括艦載與用來反彈道飛彈的岸基神盾系統)與COMBATSS-21軟體都採用相同的共用源碼程序庫(Common Source Library,CSL),而海岸防衛隊的國家安全艦(National Security Cutter,NSC)的射控系統軟體也引用相同的CSL。

照2017年1月中旬的消息,美海軍會在2017年第一季發布LCS後續新巡防艦(FF)的需求徵詢書(RFP)。此時LCS項目執行官John Neagley少將透露,正緊鑼密鼓地作業,會發佈RFP之前完成一個成熟而完善的設計方案。然而隨後在2017年4月上旬,美國海軍表示正在研究把這個新巡防艦項目 升級為飛彈巡防艦(FFG),使之具備更強的正規艦隊防空作戰能力。 隨後在2017年5月的美國海軍各機構年會中,美國海軍代理部長席恩.史塔克雷(Sean Stackley) 表示,美國海軍在接下來的FFG項目中採取完全開放的競爭,不限於本國或國外的方案,因此不保證美國海軍接下來的FFG方案一定會採用現成LCS的發展型號。這是2014年小型水面作戰艦艇(SSC)項目展開以來,LCS後續研究計畫的一個根本性重大轉變,不僅正式納入區域防空作戰能力,而且第一次將考慮範圍放寬到現行兩種LCS以外的其他設計。

在2017年7月11日,美國海軍正式發佈新型飛彈巡防艦(暫稱FFG(X))的資訊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開放徵詢任何既有而可能滿足需求的設計。 美國海軍發展FFG(X)的主要用意有兩個:首先是能完全支援水面作戰艦隊, 在海上交戰中提供水面反艦作戰與水下反潛作戰能力,能在有威脅的環境下有效獨力作戰並自衛 ,並延伸艦隊的戰術網路,並且操作各種無人載具;第二,能有效分攤常規性的勤務, 使得大型的主力水面艦艇能獲得解放,專注執行在主要作戰任務中。在2017年11月7日,美國海軍發佈FFG(X)的概念設計提案(Conceptual Design,CD)的提案徵詢(RFP),總計有多家美國與歐洲廠商在12月18日期限之前提交提案。美國海軍規劃在2018年3月與數家通過初步評選的廠商團簽署概念發展合約,在2020年正式選擇一個設計並簽署細部設計和建造合約,打算建造20艘。由於另有專文介紹SSC以及FFG(X),在此不予贅述。

如同前述,大約在歐巴馬總統任期末,美國海軍只打算在2018到2020財年各採購一艘LCS,這讓生產LCS的兩家造船廠憂心不已;2017年初支持海軍擴張的川普總統就任後,在5月就有消息傳出來自阿拉巴馬州(建造獨立級的Austal美國分公司所在地)有白宮貿易顧問等人士 向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的主管麥克.馬克尼(Mick Mulvaney)遊說,要求海軍增加訂購LCS數量,使得相關造船廠的生產線能繼續維持;麥克.馬克尼在2017年就表示應盡快停止LCS,美國海軍根本不想要這種船艦,應盡快轉而建造戰力更強的新型艦艇。

FFG(X)啟動後,美國海軍也調整LCS的建造計畫;原本美國海軍規劃從2018至2020財年各編列一艘LCS,然後調整為2018財年訂購兩艘,2019財年訂購一艘,在2020財年訂購第一艘FFG(X)的時候就停止購買LCS,使LCS總數停在32艘。原本美國海軍提交2018財年預算時,打算耗資204億美元訂購9艘新艦,包含兩艘LCS;然而在2018年3月下旬,消息傳出美國眾議院在最終修訂的2018財年海軍預算中,又為海軍追加33億美元多購買五艘新艦,使2018財年造艦經費總額達到238億美元、訂購14艘船艦,其中包括訂購三艘LCS(第30~32艘),比原先海軍要求的多一艘;對了讓兩家船廠的生產線能支持到FFG(X)展開,麥克.馬克尼只能讓步。隨後在2019財年造艦預算中,美國海軍一開始只申請編列一艘LCS(第33艘),美國國會又額外追加,一開始編列4.75億美元追加第二艘LCS;在2018年8月中旬,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透露,白宮方面強烈反對美國國會在2019財年為海軍追加第二艘LCS,認為美國海軍應該集中資源加快FFG(X)新一代巡防艦計畫。白宮管理與預算辦公室表示,2018財年已經編列的三艘加上美國海軍在2019財年申請的一艘LCS,已經為兩家承包商提供足夠的工作量來支持到FFG(X)開始建造,因此不應該再增購任何LCS。雖然白宮方面反對,美國國會稍後在2019財年國防預算中又再追加一艘LCS,使得2019財年訂購的LCS數量達到三艘(第33至35艘)。 前30艘LCS之中,兩種LCS的數量相等(各15艘),但最後五艘(第31至35艘)之中, 有四艘都是Austal廠的獨立級(在2018年9月與12月各簽約訂購兩艘);綜合多個信息來源, Austal美國分公司近年造艦速率較快且成本較低。在2019年1月15日,美國海軍正式將第35艘LCS(LCS-31)的合約般給洛馬集團,這是2019財年訂購的第三艘,也預計是LCS的最後一艘。

雖然美國國會持續增購LCS,但購買任務套件的預算卻是逐年遞減;在2019財年國防預算中,美國海軍向國會申請的LCS任務套件項目預算遭到大砍,其中反潛任務套件申請的5730萬美元預算被砍到只剩740萬美元,刪除的理由是因為申請預算的進度超前於實際測試進度;此外,反水面作戰套件申請的預算被砍掉約一半,而反水雷套件項目申請的1.241億美元預算則被砍了將近2525萬美元;2015財年起,美國國會因為LCS各項任務套件發展持續落後,每個財年編列的預算都逐年遞減,2018年更創下最大縮減幅度。2018年刪減LCS任務套件的預算,主要是為了避免項目成本來到觸發Nunn-McCurdy法案調查的門檻。

即便LCS產量縮減,美國海軍仍繼續撥款改善LCS艦隊的任務能力。首先是繼續增購超視距反艦飛彈,此外並強化船艦自衛與生存能力;例如美國海軍在2018年的未撥款優先項目中,包括3100萬美元在一艘自由級上部署超視距反艦飛彈(含5枚實彈和3枚沒有戰鬥部的測試彈),以及8400萬美元提高LCS生存能力的設備,包括強化電子戰設備、AN/SLQ-25拖曳式反魚雷誘餌、提高雷達性能、強化彈藥庫防護等;這些項目都不會更動船艦設計,將陸續用於現役以及建造、規劃中的LCS。

現役LCS的升級強化

在2017年,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CNO)約翰.李查森上將(Adm. John Richardson)表示,將提升現有LCS艦隊的作戰能力。此一作業分為兩個階段;此時,美國海軍已經簽署大約200萬美元的第一階段(Phase 1)合約,研究發展可以用來升級LCS的套件。這些裝備包括美國雷松(Raytheon)和挪威康斯堡(Kongsberg)的NSM反艦飛彈、MK-53 Nulka主動式誘餌、SLQ-32(V)6水面電子戰升級(Surface Electronic Warfare Improvement Program,SEWIP)、改進現有MK-110 57mm火砲的射控系統等。此外,也考慮升級早期自由級的AN/SPS-75(EADS TRS-3D)雷達。自由級從印第安那波里斯號(USS Indianapolis LCS-17)起的最後八艘,取代原本的AN/SPS-75(TRS-3D);TRS-4D的美軍制式化型號為AN/SPS-80。

 此外,獨立級原本諾格集團(Northrop Grumman)提供的整合戰鬥管理系統(Integrated Combat Management System,ICMS),也會換成與自由級相同、由洛馬集團提供的21世紀整船戰鬥系統(Component-Based Total-Ship System – 21st Century,COMBATSS-21)系統,使兩型LCS戰鬥系統的操作、訓練與後勤能夠統一。OMBATSS-21與最新版神盾作戰系統使用共通的軟體、程式庫資源。

而LCS升級計畫第二階段(Phase 2)評估的選項包括安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來提高作戰能力,可能方案包括加裝現有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器單元,或者新開發的單管MK-41(Single Cell Launcher)模組。除此之外,洛馬集團也研究在LCS上整合美國海軍開始發展的各型水面無人載具(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USV),成為指揮控制母船。

依照2023年6月20日美國海軍主管採辦的助理部長Frederick Stefany送交國會的報告,關於LCS殺傷力(lethality)以及生存性(survivability)升級方面,目前的計畫是為兩種LCS上進行共通的升級,將原本某些承包商裝修(contractor-furnished)裝備換成政府裝修裝備(government-furnished equipment),包括共通的戰鬥管理系統(統一成洛馬集團的COMBATSS-21)、整合與測試新的艦砲武器系統(Gun Weapon System,GWS)、新的電子戰系統與誘餌系統(即SLQ-32(V)6 SEWIP以及MK-53 Nulka誘餌等)以及強化的資料鏈系統。獨立級從2024財年起會陸續進行上述升級,第一艘進行的是2024財年進行翻修的嘉貝麗.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最後一艘是排定2038財年升級的皮埃爾號(USS Pierre LCS-38)。自由級目前還沒有排入LCS Phase 1升級,而海軍正在評估升級自由級的成本。

而進一步的Phase 2升級包括整合NSM反艦飛彈、新一代RAM Block 2B短程防空飛彈、通用航空指揮管制系統(Common Aviation Command and Control System )、無人水面船艦控制系統(unmanned surface vessel control)等。

支援南方司令部反毒緝私任務

在2018年4月12日,美國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與參謀聯席會議主席( Joint Chiefs Chairman)喬伊.鄧福特上將(Gen. Joe Dunford )在眾議院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研擬讓部分海軍LCS濱海戰鬥艦支援南方司令部(Southern Command,SOUTHCOM)的加勒比海緝毒勤務,這是應南方司令部指揮官科特.泰德上將(Adm. Kurt Tidd)的要求;這項計畫研議,至少派遣四艘LCS投入加勒比海勤務。負責查緝海上不法活動主要是海岸防衛隊(Coast Guard)的勤務,以往美國海軍都會派遣軍艦支援美國南部加勒比海上的緝毒勤務,然而由於2015年擔負此任務的派里級巡防艦全數除役而停止;在2017年12月美國海軍部長(Navy Secretary)李查.斯賓瑟(Richard Spencer)向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約翰.李查森上將(Adm. John Richardson)提交的一份備忘錄中指出,2015年美國海軍停止派遣軍艦支持反毒勤務後,加勒比海上的毒品運輸活動增加了一倍。

向來支持美國海軍擁有355艘船艦的阿拉巴馬州的眾議員布萊德利.貝恩(Bradley Byrne,建造獨立級濱海作戰艦的Austal美國分公司就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莫比爾市)也主張,將較小、武裝較弱但快速靈敏的LCS部署到加勒比海支援反毒勤務,而軍事威脅強度較大的太平洋、黑海等地區則比較適合部署規劃中的FFG(X)巡防艦。

然而,已經退休、曾指揮派里級巡防艦USS De Wert (FFG-45) 支援SOUTHCOM反毒勤務的美國海軍艦長瑞克.霍夫曼(Rick Hoffman)表示,如果國會真的重視SOUTHCOM的勤務,應該為海岸防衛隊編列更多預算擴增裝備與兵力,而不是「從美國海軍拿走數十億資源給海岸防衛隊」;相較於海岸防衛隊,擔任作戰任務的海軍成本更貴,勤務特性與訓練與海岸防衛隊都有差異。瑞克.霍夫曼表示,反毒勤務需要更小、更靈活的船隻,而這類勤務海岸防衛隊能做得更好、也更便宜。

在2022年12月底美國國會通過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 2023)中,包括責成南方司令部(SOUTHCOM)研究,將4至6艘LCS永久性部署在南方司令部麾下的可能性;而此項研究會先進行南方司令部擁有本身的LCS艦隊的可行性研究。在先前,美國海軍都是透過國防部全球武力管理(Global Force Management)程序,把幾艘LCS指派到南方司令部下轄的第四艦隊(U.S. 4th Fleet)來支援南方司令部的勤務(主要是在加勒比海和東太平洋查緝海上販毒走私等活動),因此南方司令部無法直接指揮調動這些船艦。

國家利益雜誌批評LCS完全失敗

在2019年5月22日,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st)雜誌一篇由David Axe撰寫的文章批評,美國海軍LCS計畫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歷經20年, 總共耗資300億美元 ,美國海軍才瞭解LCS已經失敗;2014年美國海軍以經打算將LCS採購數量從原訂55艘降為32艘,,爾後在國會追加之下回到了35艘。

依照2016年美國政府的LCS項目審查報告(Project on Government Oversight),1990年代LCS計畫展開初期,希望建造小型、快速、成本低廉、人力需求低的船艦,依照每次任務需求而搭載不同的模組籌載,包含水面作戰、反潛與水雷反制,最初打算建造55艘。然而,從此開始,LCS計畫卻變得日益複雜;最初每艘LCS預定造價2.2億美元,但此時政府審計組織(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估計,實際上已經花費210億美元建造32艘LCS,相當於每艘6.55億美元;這還不包括購置任務套件模組的76億美元)。

到2018年底為止,共有16艘LCS交付美國海軍,包括作為實驗任務的前四艘(LCS-1~4),此外還有6艘仍在訓練;因此,理論上2019年只有六艘LCS可以部署值勤。隨著新艦陸續交付,可用於值勤的LCS數量應該會逐步增加,然而此時LCS的可部署數量卻少得可憐,讓人懷疑美海軍在LCS項目的投資是否有智慧。依照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USNI News)先前的消息,在2016財年美國海軍重新整頓LCS的部署、編制運用、人力等架構之後,原訂2018財年應有三艘LCS進行前沿部署;然而在2018年內,美國海軍沒有部署任何一艘LCS,之後到2019年上旬都沒有任何關於下一次部署LCS的公開信息。

LCS計畫第一次送達美國國會的15年以後,LCS以經被迫進行多次重大計畫變更,包括成本嚴重超支、操作測試與部署後發現缺乏足夠的致命殺傷力(lethality)以及戰場生存能力,三種任務的模組也有大量技術缺陷以及延後超支。在2016年9月,美海軍正式放棄LCS項目的2個核心理念:快速抽換任務模組以及嶄新的人力配置(實際操作經驗顯示LCS原始編制人力嚴重不足)。此後,每艘LCS船艦都只執行單一任務,並增加艦上人員配置且專注於單一的主要任務。

為了填補LCS減產的20艘的空缺,美國海軍在2017年啟動FFG(X)飛彈巡防艦計畫,在2019財年向國會申請約10億美元來建造首艦艇。不同於LCS,FFG(X)是一種傳統形式的作戰船艦,編制較多人員,艦上作戰相關系統裝備也是永久性安裝(而非可快速抽換的模組形式)。

「7:4:3」、「金與藍」班運作模式面臨的挑戰/改成單一船員編組

如同前述,2016年9月起在LCS艦隊實施「7:4:3」運用方式(七組人員輪流操作四艘LCS,三艘LCS是部署狀態,每艘以藍/金兩組人員輪換;第四艘處於訓練狀態,固定部署一組船員),目的是要提高LCS艦隊的可出勤比率與出海值勤時間;然而在實務上,由於美國海軍缺員嚴重,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還要維持金/藍班浮動編制,反而衍生出調動頻繁的問題。以2019年為例,美國海軍船艦總共有6200個缺額,這對小型水面船艦的衝擊最為嚴重,許多職缺只有一個人擔負;面對嚴重的缺員,無論是東岸或西岸的LCS編隊,都只能從單位上抽調未輪值部署(off-hull)人員,填補輪值部署的LCS上的金/藍班缺員,滿足執行各樣任務以及海上航行安全的要求;而被抽調到輪值船艦上的非輪值部署人員則專注在訓練認證程序,為他們原本預定的下一輪部署週期(on-hull period)作準備。以2019年從佛羅里達梅港(Mayport)部署的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為例,為了填滿這一趟輪值所需的金/藍班人員,必須從其他LCS船艦上抽調30名人員。

由於非部署狀態的LCS只需要執行基本的短程任務例如戰鬥系統船艦認證試航(combat-systems ship qualification trials)等等,因此就短期而言,LCS部隊還是能容忍將從非部署狀態的LCS船艦抽調人員去部署狀態的LCS;然而當這種情況成為常態,抽調人員填滿下一艘要部署的LCS就會成為挖東牆捕西牆(例如從B船借調人員給要部署的A船,等輪到B船部署時又要從C船借調人員來填補),會衍生很多問題。首先,還沒完成部署前訓練認證的人員不斷地抽調到其他在部署週期的船上,他們必須在任務部署週期內完成訓練工作(而不是在專職訓練工作的LCS上),等這一趟任務週期結束後回到原本組員團隊進行下一輪部署時,又要重新磨合適應,長期而言會逐漸增加LCS單位人員的身心疲乏與專業能力危機;而LCS部隊的編隊(Squadron)與部門(division)層級軍官還需要費心安排每艘船上非部署人員的訓練認證程序。此外,現階段訓練狀態的LCS也因為缺員,艦上編制的人數遠低於額定的110人。

另外,密爾瓦基號(USS Milwaukee LCS-5)排定在2020財年年底進行成軍後有限度維護程序(Post-delivery Restricted Maintenance Availability),會移出戰備名單至少八個月;屆時密爾瓦基號的整組人員會轉移到另一艘LCS上進行訓練認證,而原本這艘LCS的金/藍班人員則轉移到密爾瓦基號,而這將是美國海軍第一次在兩艘船艦之間轉換三個整組人員。15年前美國海軍在海岸巡邏船艦、水雷反制艦、飛彈驅逐艦之間嘗試轉換整組人員,最後顯示效果並不好;這是因為每艘船艦固定部署的人員,對他們原本船艦的特性與資材狀況最為瞭解,但轉換另一艘船艦就要重新熟悉,對於這艘船艦而言並不好。

針對以上的情況,美國海軍上校Dan Reiher在2020年1月美國海軍學會(US Naval Institute)期刊上撰文,提議LCS應該恢復到與美國海軍其他水面艦相同的編制,每艘船艦配置一組固定船員,編制人數增加到類似訓練模式LCS的水平,約100至120人,足以支持五個靠港輪班(in-port duty sections)。採用單一固定組員可以避免頻繁在不同LCS之間抽調人員,降低人員身心壓力,並提高整組人員的訓練/值勤品質。採用擴大的單一人員編組之後,每艘LCS都有能力制訂本身的訓練認證程序(效果優於將人員分散在部署週期間的LCS上個別進行訓練認證),並在常規的船艦操作之中實施。而擴大編組人員數量也能在海外遠洋部署時,提供足夠的人手滿足反恐、武裝護衛等任務需求。而如果LCS採用與其他水面船艦相同的單一組員編制,就能適用與艦隊共同的水面武力訓練與備便人員訓練週期標準(Surface Force Training and Readiness Manual training cycle standard),不必另外使用一套標準;這讓LCS編隊更容易與其他水面艦作戰編組、打擊群一同運用。此外,採用單一船員編組之後,每個LCS戰隊也不必特別排定一艘專注訓練任務,能增加戰備艦艇的數量。增加每艘船固定編制人數會對現有LCS的舖位空間帶來壓力,但這可以透過增加臨時性的住艙模組來舒緩,並在之後進塢維修改裝的期間重新規劃起居空間、增加舖位數量。

基於上述建議,後期生產的LCS進一步擴大住艙,容納人數增至115人左右。早期LCS由於人員編制少,廚房容量比以前類似船艦小得多;之後因應人數擴增,廚房容積增加到與先前派里級飛彈巡防艦類似的規模。 而到2020年代前期,一部份LCS已經只配置單一組員(總共約100名上下)。

LCS運作成本以及後勤維修問題

在2021年4月12日,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依照一份防務新聞獲得的資料,每艘3400噸的LCS平均每年要花費高達7000萬美元;相形之下,噸位是2.7倍以上、任務吃重得多的柏克級飛彈驅逐艦,每艘每年操作成本是8100萬美元。稍後美國海軍更正說,每艘LCS每年運作成本約5000萬美元,然而對照於柏克級,這樣的比例還是太高。

2021年4月29日,美國政府審計組織(GAO)公布的一份報告「濱海作戰船艦:船艦服役後非計畫性維修工作由合約商執行造成部署期程風險」(Unplanned Work on Maintenance Contracts Creates Schedule Risk as Ships Begin Operations,報告編號GAO-21-172),其中分析了LCS壽期生涯後勤維護工作過度仰賴合約商而衍生的廣泛問題,不僅完全沒有達成最初節省服役壽期成本的目標(甚至花費高得多),而且讓船艦的妥善率與出勤率陷入危機。

在過去,海軍船艦除了計畫性排程中的定期維修作業(如塢修)是透過商業合約委由民間廠商執行之外,船艦部署期間經常性、例行性的維護作業,基本都由船艦本身人員自己執行。在1990年代冷戰結束以後由於國防預算刪減,美國海軍打算盡可能節省每艘船艦服役生涯人事成本;因此在2000年代初期設計規劃LCS時,打算盡量壓低每艘船艦的編制人數,只配置值勤輪班所需的基本人數,透過自動化技術精簡船艦運作所需的值班人員;如此,每艘船就不會有足夠的人力進行維修,甚至損管的能力都大幅降低。依照最初構想,LCS的例行維護主要依靠以自動化技術為主的預防性策略,自動化系統監視船艦上各次系統運作狀況,感測到狀況下降即將故障,或者零組件磨耗接近壽限時(理論上可以根據事先計畫預估各組件要更換的時間),就提前向承包商訂購零組件,並安排人員到前線基地,為正在部署值勤的LCS進行維護(安排在船艦部署期間進港的時間)。因此,在2003年的規劃中,LCS僅僅配置40名核心船員(先前排水量四千噸級的派里級巡防艦,原始設計的人力編制超過200人)。因此LCS艦隊仰賴承包商維運的程度,遠超過以往美國海軍的任何船艦;在LCS最初的規劃中,絕大部分例行性、非計畫性維修都由民間承包商負責,船艦人員基本上只負責每月例行檢查。

然而LCS服役之後,實際運作情況與預先計畫差距甚大,非計畫性、非預期的故障遠比原先預定得多,而且有些設備在自動監測系統沒有發現的情況下就故障。如此,船艦比原先預期地更頻繁地靠港,等待承包商前來維修。然而,承包商的維修團隊需要搭乘飛機長途出差到LCS部署的基地(美國海軍稱為fly-away teams),既不即時而且差旅費用昂貴(有時承包商甚至沒有人手立刻處理前線LCS艦隊的非計畫性維修工作),而且導致故障待修的LCS花更多時間在港口等待承包商。依照GAO的研究,64艘採用與LCS類似後勤維修策略的美國海軍船艦,維修期程平均延誤高達64天。而LCS編制的人員太少,加上缺乏技術資料,根本無法進行自力維護,甚至連修理水密門這樣的基本工作都無法進行(在以往美國海軍所有船艦上,維修水密門是艦上人員的例行公事)。

美國海軍在維護LCS時遇到的另一個挑戰是,船艦服役後的維護工作,都還是過度仰賴各次系統的原始裝備製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程度遠超過以往美國海軍的船艦。雖然LCS的主承包商是洛馬集團(自由級)或通用集團(獨立級),但艦上很多裝備是其他次合約商製造;而在LCS研製階段,為了降低成本,美國海軍並沒有購買艦上所有裝備、次系統的技術資料乃至於知識產權。因此,每一次LCS的維護工作,都必須協調多個提供服務的承包商、提供設備的OEM廠商,以及負責執行船艦維護工作的美國海軍區域維護中心(Regional Maintenance Center),才能簽署合約。

依照2020年3月GAO的報告,由於LCS項目最初規劃由承包商維修,所以美國海軍從未像OEM廠商購買維護這些系統所需的技術文件以及知識產權;依照合約規範,這些技術資料的知識產權屬於OEM原廠,而原廠在原始合約中將這些資料列為「關鍵信息」,無論是美國海軍或負責維修的承包商都無法自行存取,必須接觸OEM原廠並付費使用。由於這些存取限制,美國海軍當然難以自行維護LCS,需要進行必要法律程序、與承包商修改合約,使美國海軍得到存取技術資料的權利。依照GAO研究的LCS維修個案(2016年起),曾發生LCS主機故障後,必須將主機移出船艦,運至主機原製造廠商進行整修,再運回原基地裝回這艘LCS上(因為美國海軍以及維修合約商沒有權限以及技術資料在現地維修這具主機,必須由OEM原廠處理)。GAO也引述美國海軍南方區域維修中心(Southwest Regional Maintenance Center,SWRMC)透露,透露的信息,獨立級LCS的合約中規定,推進系統的OEM廠商不允許海軍透過政府採辦管道自行購買這套系統的部件,而必須另外與這家OEM原廠簽署新的採購合約;如此,自然增加了每次維修程序所需的時間。美國海軍負責後勤維修作業的官員也表示,不喜歡在商維作業中與中小型企業合作,因此LCS裝備維修問題就逐漸累積。

GAO的報告指出,LCS上許多商規裝備在美國海軍艦隊中獨一無二,與其他船艦都不同,許多問題美國海軍自己根本不會處理,只能仰賴承包商提供資料以及服務來處理。在一個案例中,美國海軍為了處理一艘LCS的裝備故障,是從另一艘同型LCS上拆下同樣組件來替換,因為承包商並沒有提供這項裝備的維護處理程序給美國海軍,故障的裝備只能放入倉儲。這些裝備只有生產裝備的OEM原廠知道如何維修處理,廠商定期派人員飛往LCS的駐地(可能是海外),對LCS裝備進行例行性維護,高昂的差旅費用都必須由美國海軍吸收;依照GAO報告,這些旅費從數千美元到超過100萬美元。而如果廠商沒有足夠的人手執行維修,就可能衝擊美國海軍的LCS維修計畫排程。

GAO報告分析了2018財年到2020年4月,總共18艘LCS的維護工作(其中16艘是例行性或輕度維修),認為美國海軍總是必須分包出比原計畫更多的維修合約給廠商,使得LCS維修期程面臨更多風險;這段時間中,18艘LCS的維修工作裡,總計有651個維修合約變更需求,且有52%的需求是在船艦展開維護之後才產生的。這是因為美國海軍並不很清楚待修LCS的狀況,導致相當比例的維修工作都是非計畫性、臨時制訂的,使得LCS維修工作的期程跟成本都很難控制。GAO研究18個LCS維修工作案例中,總共有64項維修合約變更跟資材物料問題有關,使總成本增加一百萬美元,原因包括資材物料交付進度落後或者是錯誤的先期購料。

 

在2022年1月8日美國海軍水面艦協會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 2022 symposium,SNA 2022)舉行前夕,美國海軍水面艦部隊指揮官(Commander of Naval Surface Forces)羅伊.基納奇中將(Vice Adm. Roy Kitchener)表示,從2019年起,美國海軍船艦維修的進度落後,比起先前已經改善了41%;2019財年內船廠維修工作按時完成的比例僅34%,在2021財年內估計提高到59%(此時仍待2021財年的最終結算)。雖然有所改善,但比起1到兩年前美國海軍的目標,仍有一段落差。在2019年12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拉迪(Adm. Mike Gilday)表示,2020財年的目標是把維護工期延長而造成的工作日損失降低80%(相較於2019財年),隨後2020年初SNA 2020上,水面艦部隊指揮官里查.布朗中將(Vice Adm. Richard Brown,羅伊.基納奇的前任者)設定的目標是2020財年內,71%的排修船艦能準時完工;這些目標都是COVID19疫情爆發之前設定,隨後因為疫情嚴重衝擊船廠進度,這些目標因而無法達成。羅伊.基納奇中將表示,改進維修效率的努力不僅包括提高工作產出,還包括盡早發現維修工程需要的變更(船艦維修工作充滿不確定性,經常在工作執行時才發現先前沒注意到的問題,導致工作量增加以及期程改變);能否在原訂工作進度的40%之前就確定所有的變更,是船艦維修工作能否如期完成的重要指標。羅伊.基納奇中將提到的另一項挑戰,是艦隊中相對新穎的LCS濱海作戰船艦,近年陸續到了服役後首次維護週期(maintenance period);由於對LCS的操作維修經驗及數據相對缺乏,艦上又有美國海軍比較不熟悉的新系統如水噴射推進器,使得這些LCS定期維修工作實際花費的時間,往往比原訂計畫長一些。

LCS人力模型問題

LCS最初規劃僅編制40名核心人員,這樣的船艦卻依然要進行持續性的海外遠洋部署,非常不切實際。首先,艦上由於人力過於吃緊,每個官兵都要身兼數職;進行直昇機起降時,艦上大部分人員都要前往艦尾就位待命,才能符合美國海軍直昇機起降作業規範,船艦在同時間就難以執行其他工作;艦上沒有編制官艙勤務人員,連艦長都要自己端餐盤以及打掃。所有人員工作壓力大且睡眠時間不足,勤務與日常工作都已經極其吃緊,沒有時間進行訓練(日後LCS服役期間的一些重大機械操作事故都跟訓練不足有關);對於普遍要遠洋部署、長期在海上作業的美國海軍來說,這樣的情況非常不理想。此外,這種情況對於艦上人員士氣非常不利,影響到長期留在美國海軍的意願。依照USNI的「薩拉曼德中校」(CDR Salamander)部落格2024年3月25日的文章, 依照LCS原始的人力模型,每一名人員除了作自己的本質與睡覺,就再也沒有時間做其他工作或分擔其他人的工作,這完全背離現實(實際值勤中往往需要額外人力協助勤務或維修,何況是損管任務;此外,平時除了勤務還有訓練需求)。

LCS原始規劃的固定船員(核心人員)只有40人,開始部署之後增至50人,到2016年9月以後放棄任務轉換能力、改成固定人員常態編組後又調整成70人;而如果要讓船員能自行擔負維護工作(而不是外包給民間廠商),人力編制還需要進一步增加。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NO)麥可.吉拉迪上將(Adm. Michael Gilday)表示,美國海軍會綜合評估成本、工作量等要素,決定LCS的人力調整。麥可.吉拉迪上將稱,此時LCS項目的首要之務,是將LCS艦隊堪用率提高到至少50%,然後是增強LCS艦隊的殺傷能力;此外,美國海軍正嘗試為LCS艦隊建立新的維護模型,從原本依賴承包商改成由美國海軍主導。

GAO報告中提到,此時美國海軍正在組建維修執行團隊(Maintenance Execution Teams,MET), 接手LCS原本由民間承包商執行的多數非計畫性維修工作,建立MET能力粗估需要五年, 且此時美國海軍仍在分析評估由MET團隊或原本由承包商執行的效益; 在MET建立之前,LCS的非計畫性維修工作仍繼續由承包廠商團隊搭乘飛機到前線基地執行。 即便MET建立以後,LCS的部分非計畫性維修作業也還是得由承包商負責。 在2020年左右開始,LCS艦上人員接手了年度例行檢查等工作。

在2021年12月中旬,有先前參與自由級LCS設計工作的洛馬集團在Youtube上透露,在自由級設計階段, 洛馬的工程團隊已經預料到美國海軍為LCS設定的人力以及維運模式完全不可行;每艘船艦沒有足夠的人力 執行例行性維修,甚至在遭到攻擊時無法有效採取自衛行動。洛馬工程端提出自己的觀點,但是海軍 LCS項目負責官員堅持盡可能減少船艦編制的人力,並且堅信靠著提高船艦自動化程度能解決所有運作問題, 同時降低船艦壽期維修成本。無論在LCS初期設計審查(Preliminary Design Review,PDR)或關鍵設計審查(Critical Design Review,CDR),洛馬方面都有提出這些意見,但美國海軍方面絲毫不理會。而關於艦上各項設備的技術資料,洛馬 方面也嘗試向海軍提供技術資料包(Technical Data Package,包含所有技術細節以及維護需要的相關資料),跟過去美國海軍所有船艦一樣;然而,美國海軍LCS項目承辦官員卻回答,「我們永遠用不到這些資料,所以為什麼我們要買單」?。洛馬方面嘗試向美國海軍說明,照海軍的規劃把LCS所有例行維修工作都交給民間承包商且甚至不購買艦上各系統的技術資料與知識產權,長期而言成本一定會比由美國海軍自己執行維護工作更高;同樣地,美國海軍方面視而不見。

另外,也有美國海軍方面的承辦人員表示,在1990年代末期,美國海軍著迷於降低船艦的人力,以節約人事成本(薪資福利、退休待遇等等)。當時美國海軍常在國會聽證會以及五角大廈的文職人員面前宣稱,未來設計建造的新船艦的建造成本、操作成本跟人事成本都會大幅降低。 在當時美國海軍這股風氣之下,一位參與LCS早期概念分析(early concept analysis)的海軍承辦人員甚至開玩笑地稱,每艘LCS應該至少編制一個海軍法律官員(Judge Advocate General,JAG)來處理維運船艦所需的合約問題(包括例行維護工作)。當時美國海軍高層熱愛降低人事成本的概念,新設計的船艦減少人力、規格上降低餘裕、減少人員舖位/補給(如糧食)攜帶量等。而包括船艦作戰能力、損管生存等根本問題,幾乎沒人在意。而當LCS項目進入執行階段時,美國軍方在伊拉克、阿富汗戰事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餘力審視執行中的造艦項目有哪些問題,所以這個項目就依循著官僚程序一路執行下去。

LCS致命性與生存性升級項目

依照美國海軍的規劃,LCS艦隊從2022財年起會進行一個兩階段的致命性與生存性升級(LCS Lethality and Survivability upgrade)項目。在2019年8月,洛馬集團副總裁及小型水面船艦和船艦系統主管(Vice President and General Manager of Small Combatants and Ship Systems)Joe DePietro向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USNI News)透露,這個兩階段升級項目中,第一階段會增加NSM超水平線反艦飛彈(以經安裝在部分艦艇上如LCS-4)、船艦水面電子戰升級項目(Surface Electronic Warfare Improvement Program,SEWIP)的套件、Nulka MK-53主動式誘餌系統、Mk-48 Mod II 30mm火砲武器控制系統(Gun Weapon Control System)等等;DePietro表示,目前第一階段升級的項目都不會打亂原本LCS模組化任務套件所規劃的空間與重量分佈。而未來加裝的雷射武器系統(第二階段)或其他直接能量武器則可能安裝在某些特定的LCS船艦上,這些船艦不需要原本的全部裝備構型,以騰出足夠的空間、重量、供電、冷卻功率給直接能量武器使用。Joe DePietro表示,發展雷射武器系統是洛馬集團針對LCS升級項目第二階段的最高優先之一。LCS設計之初就預留了許多空間、重量、功率餘裕來容納不同的任務套件,Joe DePietro表示LCS上40%左右的任務空間都可以照需求來重構,除了現階段照原本框架開發的任務模組之外,他們也在開發一些超出現有任務模組架構的裝備如雷射武器,可提供更強的作戰能力。由於LCS的COMBATSS-21戰鬥系統本來就設計能適應各種新的任務套件,因此在LCS上整合雷射武器系統的難度應該低於整合在其他較舊型的水面船艦上。

在2020年1月13日,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USNI News)報導,美國海軍水面艦武力指揮官(Commander of Naval Surface Forces)里查.布朗中將透露,自由級濱海作戰艦艇的小岩城號(USS Little Rock LCS-9)即將安裝雷射武器系統(應為150KW級的SSL-TM),這是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Office of Naval Research,ONR)與整合作戰系統執行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for Integrated Warfare Systems)合作發展艦載雷射武器系統的降低風險程序的一部份。

洛馬集團在2020年水面船艦協會年度論壇(SNA 2020)展出的自由級強化裝備模型。

船樓後部原本裝置SSMM面對面飛彈模組的位置,被用來安裝MK-53 Nulka主動式誘餌發射器

;原本裝置MK-46 30mm火砲模組的位置則加裝兩組垂直發射器。垂直發射器後方裝有

一套LLD雷射武器系統,緊接著是SeaRAM海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

在2020年3月10日,ONR與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簽署價值2240萬美元的合約,將一套分層雷射防禦(Layered Laser Defense,LLD)武器系統整合到小岩城號上進行測試;LLD是洛馬自費研發的100KW級雷射武器系統。在2020年水面船艦協會年度論壇(Surface Navy Association’s national symposium,SNA 2020)中,洛馬集團展出了一種自由級LCS強化武裝的構想模型,在機庫頂上設置了一座雷射武器。這套系統完成測試之後,就從小岩城號拆除。

在2020年5月22日,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NAVSEA)整合水面作戰系統項目執行辦公室(Program Executive Office Integrated Warfare System,PEO IWS 8.0)在政府招標網站(beta.sam.gov)發佈了兩項需求徵詢書(Request for Proposal,RFP),分別是LCS殺傷力與生存性提升(LCS lethality and survivability upgrades)以及大型無人水面載具(Large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LUSV)的作戰系統,公布期限到7月22日。PEO IWS 8.0的官員透露,這個項目是在為自由級、獨立級兩型LCS以及LUSV提供作戰系統船艦整合測試項目(Small Surface Combatant,SSC)作戰系統船艦整合測試(Combat System(CS) Ship Integration and Test(SI&T)),從2021財年執行到2031財年,主要項目包括:

1.發展與更新測試文件下列:戰系空間布置(CS Space Arrangements)修改與升級、戰系安裝控制文件(CS Installation Control Documents)、戰系介面控制文件(CS Interface Control Documents)

2.提供工程支援

3.執行戰系安裝與測試計畫(CS Integration and Test Planning)

4.進行海上戰系整合與測試工作(Waterfront CS Integration and Test)

5.支援交付後測試團隊(Post-delivery Test Teams)

 

結合MK-70遠征發射器系統(2023年)

在2023年9月13日,USNI新聞公布,停泊在聖地牙哥基地的獨立級濱海作戰船艦薩凡納號(USS Savannah LCS-28)的直昇機甲板上裝置了一個MK-70 Mod 1遠征發射器(Expeditionary Launcher)集裝箱模組(又稱為籌載送達系統,Payload Delivery System,PDS),並放置一輛陸軍的AN/TPQ-53快速反應能力雷達(Quick Reaction Capability Radar,用來迅速標定敵方火力來源,並指揮友軍單位予以消滅)。

稍候美國海軍艦隊武力(Naval Surface Forces)發言人阿羅.亞伯拉罕森中校(Cmdr. Arlo Abrahamson)透露,薩凡納號會再2023年第四季的實彈射擊展示中,展現以MK-70遠征發射器發射飛彈的能力。 此時,並不清楚放置在薩凡納號甲板上的AN/TPQ-53雷達,是否與MK-70遠征發射器直接連結(先前MK-70已經與多種雷達整合測試過)。 在2023年10月24日,薩凡納號在太平洋東部水域首次試射裝填在MK-70遠征發射器的SM-6飛彈,並且命中預定的地面目標。 此類演習是展現透過MK-70模組來強化LCS的殺傷力,並會持續測試、評估、整合這類集裝箱化武器系統到海上船艦平台。

MK-70遠征發射器模組 是以MK-41垂直發射器為基礎,將四聯裝發射單元(打擊型長度)結合到40英尺集裝箱(FEU)中成為舉升發射器 ,結合虛擬化的神盾武器系統(Virtualized Aegis Weapon System),在小型的計算機硬體上執行神盾作戰系統軟體(通過CSL共通軟體資源) ,能相容任何MK-41打擊型垂直發射器使用的飛彈如戰斧巡航飛彈、標準SM-6防空飛彈等。 艦載的MK-70四聯裝舉升發射器模組可輕易部署在任何有足夠甲板的船隻上(包括非作戰船隻、無人船艦等), 在2021年9月4日,國防部戰略能力辦公室(Strategic Capabilities Office,SCO)在大君主幽靈艦隊計畫的遊騎兵號(USV Ranger OUSV-1)原型無人船上進行發射標準SM-6防空飛彈的測試,使用類似MK-70的四聯裝傾斜發射集裝箱模組。 此外,美國陸軍從2019年開始發展中程打擊能力(Mid-Range Capability,MRC),就使用MK-70四聯裝舉升發射器裝載海軍戰斧巡航飛彈與SM-6飛彈,結合拖車以及相關指揮管制系統, 成為「提豐」(Typhon)武器系統。

 

艦隊規模刪減:前四艘LCS提前除役

在2019年12月底,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在一份由白宮預算管理辦公室(White House’s 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OMB)發給國防部的備忘錄中,包含美國海軍2020財年預算計畫中五個財年(2021到2025)的後續軍費計畫(Next Future-year Defense Program, or FYDP)等內容,打算刪減現役艦隊規模與未來造艦計畫;其中,打算在2021財年將最早的四艘(LCS-1~4)提前除役,這四艘LCS還有12到17年不等的壽命,美國海軍原本打算利用這四艘LCS用來繼續測試任務模組以及無人水面載具等。此外,這份備忘錄提到的其他節約開支方案,包含除役三艘惠德比島級船塢登陸艦,以及刪減柏克Flight 3驅逐艦的建造計畫(原訂五年內建造12艘減少為建造七艘)。這份備忘錄已經在國防部和OMB之間往返修改了好幾次,此時尚未定案,OMB並不完全同意國防部對2021財年預算的規劃。防務新聞引述相關官員表示,這些節約開支方案由國防部長辦公室推動;如果實行,到2025財年時,美國海軍艦隊規模從現有的293艘減為287艘。

在2020年2月10日美國海軍公布預算文件時,海軍主管預算的助理部長Randy Crites少將透露,前四艘LCS轉作專職訓練艦之後,必要性日漸衰落,不值得繼續投資,這是美國海軍決定將前四艘LCS除役的主因。Randy Crites少將表示,前四艘LCS的規格與後續艦有很大差異,若要升級到相同水平,需要進行大量工作,艦體結構、作戰系統等所有的東西都要升級,所費不貲。由於此時美國海軍正朝著加強制海能力、與強權競爭的方向,投資在這四艘非作戰部署的LCS並不值得。Randy Crites少將也說,美國海軍已經在前四艘LCS上完成了所有他們可以做的測試工作,而後序的測試與訓練工作完全可以在作戰序列中的後續艦上執行。基於以上理由,美國海軍實在沒有必要繼續投資與維護前四艘LCS。

在2020年美國海軍申請將前四艘LCS除役時,在預算文件中稱這四艘LCS的規格是「測試平台」;在2020年2月一次眾議院聽證會中,備詢的美國海軍部長湯瑪斯.莫德利(Thomas Modly)表示,前兩艘LCS(LCS-1、2)並沒有被指定為要擔負作戰任務,它們是用研究發展經費訂購的「測試船」,而它們從未滿足作戰需求。不過,此種說法遭到維吉尼亞州的民主黨籍眾議員Elaine Luria批評,湯瑪斯.莫德利在隨後的質詢中證實,雖然LCS-1、2是用研究發展經費購買的,但還是被美國海軍列入作戰序列中。

在2020年7月初,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副部長(Deputy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J. W. Kilby中將宣布,前四艘LCS(LCS-1~4)會在2021年3月31日除役。2020年6月3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NO)麥可.葛萊迪上將(Adm. Michael M. Gilday)宣布在2021財年將9艘船艦停役,分別是四艘最早的LCS(LCS-1~4),三艘暴風級(Cyclone class)巡邏艇和風號(USS Zephyr PC-8)、沙馬風號(USS Shamal PC-13)與龍捲風號(USS Tornado PC-14),惠德比島級船塢登陸艦麥康利號(USS Fort McHenry LSD-43)以及屬於軍事海運司令部的波瓦坦級(owhatan class)艦隊拖船蘇族號(USNS Sioux T-ATF-171) 。其中,四艘LCS會在2021年3月31日除役封存,麥康利號也會降為預備役,三艘暴風級和蘇族號則會出售拆解。

在2020年7月2日,一篇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的文章稱,LCS不僅任務模組根本沒有完全完成,船體與機械也發生許多問題。三艘自由級的發動機墊片(engine gaskets)被海水滲透,導致附近發生嚴重鏽蝕,損害程度已經無法修復。另有一艘自由級在聖地牙哥航行到加拿大新斯科舍(Nova Scotia)時推進系統故障,因為離合器無法正常分離。採用全鋁合金艦體的獨立級飽受海水腐蝕問題困擾,因為鋁合金的活性遠比鋼鐵高。

在2020年12月3日,參議院與眾議院的武裝部隊委員會宣布,雙方正在協商最後版本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其中規定在海軍30年造艦計畫(國防部長埃斯柏先前暫緩提交,並由國防部介入主導研究海軍的未來武力結構)以及整合海軍武力架構(Integrated Naval Force Structure,INFSA)文件之前,不得除役任何船艦。

對於美國海軍打算提前除役前四艘LCS,代表維吉尼亞州的民主黨籍眾議員、前美國海軍核子動力水面作戰軍官Elaine Luria表達反對。Elaine Luria在2021年5月5日接受USNI News訪問時表示,美國海軍亟需要因應當前眼下的威脅,不能只顧準備2045年的作戰武力,同時也要兼顧2025年作戰武力(Battle Force 2025)來因應當前俄羅斯與中國的挑戰;因此,透過犧牲目前仍堪用的作戰平台、把資源挪用到可能用於未來的作戰能力,面對現今的需求毫無道理。

由於美國國會的干預,使得美國海軍在2021財年除役LCS-1~4的計畫受到影響。在2021年5月17日,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USNI News)透露,依照美國海軍一份備忘錄,自由號(USS Freedom LCS-1)會在2021年9月30日除役,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 LCS-2)則排訂在7月31日除役。美國海軍軍官向USNI News表示,兩艦除役後先封存於預備艦隊。

在2021年7月30日,獨立號(LCS-2)在聖地牙哥除役,成為第一艘除役的LCS,役齡僅11年。而自由號(LCS-1)緊接著在同年9月29日除役。

在2022年1月15日,已經除役多年的小鷹號(USS Kitty Hawk CV-63)

航母的艦體(左)被拖帶啟航前往德州拆解;緊鄰的就是2021年7月30日除役

的獨立號(LCS-2),除役後也停放到布雷默頓(Bremerton)的備役艦隊封存。

依照2021年5月28日USNI News的報導,美國海軍此時的2022財年預算文件中,打算除役四艘LCS來節省1.86億美元的維護與操作費用,分別是先前海軍在2021財年就打算除役的沃茲堡號(USS Fort Worth LCS-3)以及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 LCS-4),以及分別在2020年10月與12月發生傳動系統故障的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以及小岩城號(USS Little Rock LCS-9)。此份預算申請文件記載,LCS-3、4的裝備與規格都跟後續艦不同,且目前並沒有配置任務模組,現有的任務模組採辦計畫也沒有包含兩艦,若要升級到與後續艦相同標準以及採購任務模組都需要額外花費,這些資金寧可用來投資優先度更高的能力。而小岩城號、底特律號發生重大推進系統故障,修復需要相當的經費,因此打算除役這兩艦,將維護費用移轉到更高優先度的船艦。不過在2021年6月29日,消息傳出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打算在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阻止美國海軍在2022財年除役三艘自由級LCS(LCS-3、7、9)的計畫。在2022年3月9日通過的2022財年國防預算授權法案,駁回了美國海軍希望在2022財年內提前除役三艘自由級LCS(LCS-3、7、9)的申請;授權法案中包括2.64億美元經費,繼續維修這三艘自由級。

在2022年9月14日,獨立級二號艦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 LCS-4)除役,役齡僅八年,至此頭兩艘獨立級原型艦(LCS-2、4)都告除役。

 

2021年發展

2021年1月11日美國海軍水面艦協會論壇的線上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SNA 2021)中,美國海軍水面艦隊(Naval Surface Forces)指揮官羅伊.基納奇中將(Vice Adm. Roy Kitchener)表示,美國海軍正著演於把LCS以及遠征基地船(ESB)整合到現在美國海軍推動的分散式海上作戰(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DMO)以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爭議環境的近海作戰」(Littoral Operations in Contested Environment ,LOCE)以及「遠征先期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EABO)等作戰概念中。在這樣的作戰概念下,美國海軍陸戰隊配備機動式遠程反艦飛彈系統,搭載規劃中的輕型兩棲船艦(Light Amphibious Warships,LAW)在作戰區域的離島快速轉移;而LCS這樣體型較小、吃水較淺、快速靈活的多用途作戰艦艇,就非常適合配合這樣的作戰模式,與離島上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一同執行制海打擊任務,或者保護在海上航行中的LAW,甚至利用LCS艦上的模組化空間以及廣大的甲板,直接參與運輸海軍陸戰隊人員與裝備的工作。


羅伊.基納奇中將在SNA 2021也透露,美國海軍已經成立了LCS攻關小組(LCS Strike Team,隨後又稱為Task Force LCS),針對LCS艦隊的各種問題包括後勤維修、可靠度、殺傷力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美國海軍少將Casey Moton在SNA 2021透露,美國海軍正在研究提高LCS船艦人員自行維修船艦的能力。此外,在2020年底,美國海軍也宣布,會研究利用先鋒級(Spearhead class)高速遠征運輸船(EPF)來對前線的LCS進行維修。

在SNA2021中,美國海軍也公布,不會為現役暴風級(Cyclone class)巡邏艇(PC)發展同等的後繼艦;等暴風級陸續除役後,PC艇原有的勤務會由LCS取代。

在2021年4月22日無人整合戰鬥課題21(UxS IBP 21)演習期間,剛剛服役7天的

獨立級奧克蘭號(USS Oakland LCS 24)正配合操作ADARO無人水面載具。 

(上與下)ADARO載具長3英尺,航速可達25節,能航行200海里,主要用於情報蒐集

、支持特種作戰等。 

在2021年4月30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CNO)麥可.吉拉迪(Adm. Mike Gilday)在眾議院國防撥款子委員會(House Appropriations defense subcommittee)透露,美國海軍打算在接下來18個月,為35艘LCS中的31艘(扣除LCS-1~4)加裝NSM反艦飛彈;此外,LCS艦隊中,15艘會採用反潛套件構型,另外15艘則裝備反水雷套件。將LCS投入反潛任務,似乎是針對俄羅斯以及中國日益強化的水下武力。

LCS攻關團隊 

在2021年6月,USNI News透露,美國海軍已經在四月設立一星少將階的指揮官(由Robert Nowakowski少將執掌),來統合督導LCS攻關團隊(Task Force LCS)的所有工作,包括提高可靠度(reliability)、在前沿地區的長期持續部署能力(sustainability,包含改進現有後勤保障模型、降低對承包商的倚賴等)、提高殺傷力(lethality)、改進人力編制以及訓練等。LCS攻關團隊的設立源於羅伊.基納奇中將(Vice Adm. Roy Kitchener)在2020年9月啟動的LCS項目後續研究,主要針對改善可靠度、可維修性等長期困擾LCS艦隊的問題。

改進可靠度方面,此時自由級與獨立級總共有32項可靠度問題,美國海軍決定分別為兩型艦各挑選幾項問題,如果改進則能發揮最顯著的效果。美國海軍為自由級鎖定五個問題點,分別是傳動齒輪箱、柴油發電機底座組件、燃油管線、水噴推進器以及小艇吊柱。而獨立級的要更換水壓缸(water cylinder)、水噴推進器的壓力開關(pressure switch)、柴油機、水冷套(water jacket)。

Kitchener少將表示,這些有瑕疵的部件,已經造成LCS艦隊損失了數百天工作日。之前美國海軍曾嘗試改善自由級的傳動齒輪問題,例如更換部分軸承,但並沒有效果,因此要等到德國RENK原廠修改設計、完成陸地測試之後,實際安裝到準備交付的最新自由級上(排定是LCS-21)進行測試,驗證新設計是否能改正問題。Kitchener少將透露,近期一艘首次部署在西太平洋區的獨立級,前述四項組件之中的某一項發生故障,美國海軍立刻將一個重新設計的組件送到該艦替換;而這就是立刻檢驗新組件實際運作的表現、蒐集數據的好機會。

關於長期持續部署方面,現階段LCS最長的海外部署週期是17個月(之後打算增加到24個月),每隔幾個月更換一批船員,然後每個月由承包商在前線基地(如新加坡)進行定期維修;而每個月的定期維修有時會延長到兩個星期,意味著LCS可能有半個月時間停在碼頭無法值勤。而LCS攻關小組認為,如果能將每次維修間隔拉長到每隔兩個月執行一次、每次更針對性地進行維護,這可能是提高在航天數、同時風險較低的最佳方案。美國海軍也正打算讓LCS的主要維修保障工作,從承包商轉移到海軍人員,組建海軍的維修執行團隊(Maintenance Execution Teams,MET),在艦上或基地內進行維修;先前2016年美國海軍的研究總結,就已經指出海軍希望能將LCS主要維修工作轉移到海軍人員手中,而不是承包商。當然,LCS仍然需要承包商提供技術支援,而美國海軍之後的目標是希望相關技術服務能夠更快更及時;依照現階段LCS維修作業,從確認發生問題的部位以及需要的技術支援、等待相對應的承包商派遣技術人員到故障船艦進行維修,整個過程就要花費三週;而LCS攻關團隊希望這個時間能壓縮到5天。

提高殺傷力方面,部署到西太平洋區域的LCS都會優先加裝NSM反艦飛彈,此外美國海軍也計畫安裝更多武器來提高LCS的打擊範圍。反潛作戰以及水雷反制方面,反潛任務套件以及水雷反制任務套件的研發測試應會在2023財年完成。

對於LCS艦隊的願景,Kitchener少將表示,希望透過前述措施,短期內(接下來一到二年)就提高LCS艦隊的可靠度以及能力,滿足前線作戰指揮官的要求,並能持續在戰區內部署活動,執行既定任務。而在更長的時間內,例如五年後(2026年),則希望LCS能在和美國最高階的對手(如中國、俄羅斯)的對抗中扮演重要角色。Kitchener少將舉例,隨著LCS持續改進、可靠度與持續部署能力都顯著提高,等艦隊中可用的LCS全數到齊(例如總數達31艘),每艘能持續在前沿部署24個月,並且部署NSM等有殺傷力的武器,屆時LCS艦隊在全球任何戰區的強權對抗(great power competition)中會是有效的存在。

在2021年5月4日,通用動力任務系統(General Dynamics Mission Systems,GDMS)獲得美國國防部價值1740萬美元的合約,負責為部署在各地的LCS進行艦體/機械/機電(Hull Mechanical & Electrical,HM&E)的發展與升級,包括軟體升級、維護工程控制系統等,合約執行到2026年5月完成。在2021年5月24日,美國國防部又與GDMS簽署價值1310萬美元的合約,位獨立級提供指揮/管制/通信/電腦/信息密碼/情報(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Cyber and Intelligence)方面的升級發展,合約執行到2026年5月;此合約附帶後續選擇權,如果執行則合約總值會提高到7922萬2498美元。

在2021年12月2日,防務新聞(Defense News)訪問美國海軍濱海作戰船艦第二中隊(Littoral Combat Ship Squadron 2,LCSRON 2)指揮官大衛.米勒上校(Captain David Miller)。大衛.米勒上校表示,對於自由級的可靠率、出勤率問題,此時除了LCS攻關團隊列出的重點改進項目之外,美國海軍也加強第一線操作自由級的裝備整備、檢查等程序,更好地掌握自由級上各種裝備運作的情況。在美國海軍努力之下,近期自由級的幾次部署的表現明顯提高,艦隊中多數同型艦都可以出航值勤。 關於自由級的後勤維護模型,此時LCS每個月的例行維修(每次維修約需一星期)仍仰賴承包商,在船艦靠港時執行;由於需要等待承包商派人搭飛機前來,往往導致停航維修的時間從一星期變成一個月。2021年8月14日海地發生規模7.2的大地震,當時自由級的比靈斯號(USS Billings,LCS-15)隨著一艘先鋒級遠征運輸艦前往進行人道救援,然而當時比靈斯號正在進行每月例行維修,因此負責維修的承包商人員就隨船艦出航,繼續維修工作。 此外,美國海軍也在嘗試延長LCS接受定期維護的週期,例如某些維修工作可以每兩個月才進行一次,讓船艦在更多時間處於可值勤狀態。大衛.米勒上校表示,LCSRON 2在2021年以自由級維契塔號(USS Wichita LCS-13)測試新的維修模式,因為此時維契塔號用於LCSRON 2的訓練任務,艦上編制固定人員班底(而不是金-藍班輪調);維契塔號測試的維修模式是每兩個月才進行一次例行維修(靠港),期間在值勤時不定時由船艦本身人員自行進行檢查;維契塔號在2021年初靠港時開始測試這種新維修模式,並在2月到7月的部署期間持續。 

在西太平洋區的活動

在2021年5月27日,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比爾.摩斯中將(Vice Adm. Bill Merz)在水雷作戰協會國際水雷科技座談會(Mine Warfar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 Mine Technology Symposium)中提到,美國海軍準備增加LCS在西太平洋地區的部署;此時有兩艘LCS塔爾薩(USS Tulsa LCS-16)以及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部署在西太平洋,到2021年底將增為四艘,到2022年底可望增至8艘。比爾.摩斯中將表示,作為起頭,會讓部署在新加坡的LCS參與更多關於海軍陸戰隊以及EABO任務。此時,LCS在西太平洋只部署在新家坡,比爾.摩斯中將也透露,第七艦隊正考慮為LCS增加新的部署基地,例如日本佐世保。此外,密爾瓦基號(USS Milwaukee LCS-5)正在測試反潛作戰任務套件,也將是第一艘部署反潛套件的LCS。

比爾.摩斯中將稱讚LCS在西太平洋水域的作業優勢,有助於解放飛彈驅逐艦回到本務。比爾.摩斯中將認為,LCS就是為西太平洋這樣的作戰水域而生,可支援海軍艦隊以及陸戰隊的作業需求。雖然LCS不是一般的大洋艦艇,但依托著此處遍布的群島(琉球、菲律賓等),LCS憑藉著高速、高機動能力等優勢,敵方很難鎖定與獵殺,且能在許多地方整補加油。此外,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在21世紀前期的「遠征先期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 ,EABO)作戰結構下,高速又具備大型直昇機甲板及任務艙的LCS,很適合搭載小股海軍陸戰隊單位以及裝備在島嶼間快速轉移,速度遠高於一般登陸船艦而且擁有更好的火力。比爾.摩斯中將表示,會與太平洋艦隊合作,確保每艘部署到西太平洋地區的LCS都配備NSM反艦飛彈。

比爾.摩斯中將提到,在2020年上旬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航空母艦爆發COVID19疫情陷入癱瘓(約從3月底開始)的期間,美國部署在西太平洋的兩艘獨立級LCS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 LCS-8)以及 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就是第一艘部署NSM反艦飛彈的LCS)在南中國海十分活躍,牽制了中國解放軍海軍大量活動。摩斯中將稱,當吉福茲號進入南中國海時,基本上一路上打亂中國海軍的作業。當美軍驅逐艦在中國海軍勢力範圍內活動時,解放軍海軍通常都是例行地派船艦跟蹤;然而蒙哥馬利號以及吉福茲號前來時,總是讓解放軍海軍高度關注,都會派三艘船艦來跟蹤他們的活動。這很可能是因為這些LCS特別快速敏捷而且跡訊相對較低,而且具有廣泛的任務籌載(包括直昇機以及無人飛行載具等),可能執行的任務非常多元,迫使中國解放軍海軍花更多力氣來追蹤LCS的動態。

整體而言,LCS具有其他對手難匹敵的高速優勢,加上吃水比美國海軍大型水面艦(巡洋艦、驅逐艦等)低,因此能在近海水域靈活機動,深入大型船艦無法進入的淺水域作業;而且艦上有龐大任務艙區來搭載各種有人、無人載具(包括直昇機、UAV飛行載具、USV水面載具、UUV水下載具)甚至是小單位部隊人員。綜合以上特性,在西太平洋這樣靠近主要對手的前沿水域,具有非常出色的任務潛能,例如運用各型無人載具進行情報蒐集監視、武裝偵察等;由於LCS的高速,執行這些任務時擁有巨大的優勢;而經過殺傷力強化之後,艦上還有長距離反艦飛彈,更讓對手不能掉以輕心。

摩斯中將表示,LCS船艦的一大優勢是龐大的電力與動力餘裕;無論是超過水噴射推進器、柴油主機、渦輪發電機的運作紅線之後,也沒有發生過無法作業的情況;也許無法跑50節,或者要降到25節,但仍舊能在戰場上繼續作戰。

比爾.摩斯中將表示,現階段LCS艦隊較大的顧慮是水雷反制(MCM)套件進度落後,此時只有少數MCM套件在美國海軍進行初始作戰能力(IOC)前的測試評估。1980年代建造的復仇者級(Avenger class)水雷反制艦以及MH-53E海龍(Sea Dragon)掃雷直昇機的壽命已經到末期,而LCS的MCM發展落後,使美國海軍水雷反制能力的汰舊青黃不接。此外,現階段LCS在部署期間的維持保障,也比較不盡人意(過度仰賴次系統承包商派人來解決,美國海軍缺乏自主檢測與維修能力),需要加強。

摩斯中將希望未來部署在西太平洋的LCS數量能增加到能起作用的程度,並且帶著水雷反制套件,如此美國海軍就能充分嘗試探索LCS在這個區域的各種能耐。

在2021年6月10日,部署在新家坡的第七驅逐艦中隊(Destroyer Squadron 7)指揮官湯姆.歐格登上校(Captain Tom Ogden)向媒體透露,近期在太平洋區域部署的獨立級塔爾薩號(USS Tulsa LCS-16)以及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兩次停靠關島時,維修工作都由從聖地牙哥飛來的美國海軍LCS第12中隊(LCS Division 12)人員組成的維修執行團隊(Maintenance Execution Teams)來執行,不僅完成了表定的維修工作,甚至連先前靠港週期積欠的工作都一併完成,可說是進度超過百分之百。這對於正在發展的新LCS後勤保障模式(由美國海軍人員接手)是個好兆頭。湯姆.歐格登上校表示,在執行維修的過程中,美國海軍人員對LCS艦上裝備的知識、理解跟經驗都逐漸增長,使他們不僅能執行表定的預防性維護(preventive maintenance),也能在裝備發生問題後進行修正性維護(corrective maintenance)。

對於提高LCS艦隊的出勤率,湯姆.歐格登上校指出,海軍已經開始密切觀察與統計LCS艦隊各項零組件消耗的情況,針對最常需要替換的組件建立庫存,預先存放在部署的基地裡;船艦在部署操作期間一旦零組件故障而回港維修,就可以直接由美國海軍維修團隊親手處理、從庫存中更換故障組件,然後再次出海值勤,而不像過去要花費漫長時間等待承包商派遣專業人員攜帶料件來處理。以獨立級為例,柴油機的中冷器(intercoolers)被認為是容易故障的弱點;而在關島建立零件庫存以及海軍自力維修能力之後,船艦只需要花兩天進港、更換中冷器組件然後出港繼續執行任務。

此外,雖然MCM反水雷任務套件尚未完整地通過作戰測試認證程序,但現階段LCS的MH-60艦載直昇機仍然能攜帶部分已經服役的反水雷套件設備,如空載雷射水雷探測系統(Airborne Laser Mine Detection System,ALMDS)以及空載水雷摧毀系統(Airborne Mine Neutralization System,AMNS),因此仍能與友軍一同執行水雷反制任務;而MCM套件其他部件如王魚(Knifefish)無人載具、攜帶拖曳式掃獵雷具的通用無人水面載具( Common Unmanned Surface Vessel,CUSV)等裝備此時還在測試階段。另外,同時間艦上還裝備MQ-8火斥候無人直昇機以及機上的海岸戰場偵察與分析統(Coastal Battle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Analysis)等原本屬於反水面作戰套件的裝備,因此LCS等於是同時搭載來自兩種不同任務套件的裝備;這雖然與原始構想不同(原始構想每艘LCS專門搭載單一的任務套件),但反而提供了超出預期的彈性,例如現在同一艘LCS能在執行水面作戰任務時,又能讓艦載MH-60R直昇機搭載部分反水雷設備跟友軍一同進行水雷反制作戰,而不用返回基地更換任務套件。

以此時的塔爾薩號(USS Tulsa LCS-16)以及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為例,此時兩艦主要進行水面巡邏以及跟盟邦合作進行海事安全倡議(Oceania Maritime Security Initiative,OMSI,包括查緝非法捕魚、海上犯罪活動等)等任務,同時也與第七艦隊的第76特遣群(Commander Task Force 76,兩棲部隊)以及駐防日本的第七水雷反制艦中隊(Mine Countermeasures Squadron 7)合作,並且觀摩第七艦隊負責彈藥處分(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的第75特遣群(Task Force 75,CTF 75)處理爆裂物的作業。

第15艘獨立級濱海戰鬥艦堪培拉號(USS Canberra LCS-30)是美國海軍史上第二艘以澳大利亞首都命名的船艦,最初是為了紀念1942年8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薩沃島海戰(Battle of Savo Island)中被日本擊沉的澳洲巡洋艦堪培拉號(HMAS Canberra D33)。堪培拉號在2021年6月5日舉行受洗儀式,由澳大利亞外交部長馬里斯.佩恩(Foreign Affairs)擔任教母(sponsor)來命名擲瓶。堪培拉號在2021年12月21日交付美國海軍,2023年7月22日在澳洲雪梨花園島海軍基地舉行美-澳聯合成軍儀式,這是第一艘在境外舉行新艦成軍儀式的美國海軍作戰船艦;美國海軍第一艘在海外舉行成軍儀式的是劉意士.普勒號(USS Lewis B. “Chesty” Puller,ESB-3)遠征基地艦,原屬於軍事海運司令部(MSC),2017年8月17日在巴林舉行成軍儀式移交給美國海軍。

在2023年10月底,獨立級的奧克蘭號(USS Oakland LCS-24)在雪梨外海參加與澳大利亞海軍聯合舉行的自主勇士(Autonomous Warrior)演習,與美國海軍第一無人水面艦隊(Unmanned Surface Division 1)的大君主幽靈艦隊無人原型船遊騎兵號(Ranger)、水手號( Mariner)、海鷹號(Seahawk)以及海獵人號(Sea Hunter)中型無人水面船一同操作。  

2022年:自由級接收反水雷與反潛套件(未成)

在2021年12月2日,LCSRON 2指揮官David Miller上校接受防務新聞(Defense News)訪問時表示,此時美國海軍大部分LCS水雷反制套件都部署在西岸,裝備於第七艦隊的獨立級LCS上,包含MH-60搭載的反水雷設備(ALMDS與AMNS)、MQ-8火斥候無人直昇機部署的沿岸戰場偵察與分析系統(Coastal Battlefield Reconnaissance and Analysis system)。而2022年則是使用自由級的LCS第二中隊(LCS Squadron 2,LCSRON 2)首次裝備反潛任務套件。部署在佛羅里達梅港(Mayport)的LCSRON 2在2020年10月正式成立反水雷作戰部門,由於底特律號與小岩城號的傳動齒輪故障導,致美國海軍在2021年內暫停接收新造自由級,水雷反制套件的部署進度也受到影響。在2021年,維契塔號(LCS-13)與比靈斯號(LCS-15)裝備著反水面作戰套件進行部署,雖然兩艦是編制在LCSRON 2的反水雷部門。在2021年夏季,LCSRON 2負責訓練任務的維契塔號(LCS-13)進行了施放與回收各種載具的訓練,讓艦隊的人員為反水雷任務預先準備。

在2022年初,反水雷任務套件開始交付LCSRON 2,首先獲得的是裝載於MH-60S直昇機的水雷反制裝備,接著是無人感應掃雷系統(Unmanned Influence Sweep System)、水雷反制無人水面載具(MCM USV)以及其上部署的AN/AQS-20C獵雷聲納與拖曳掃雷具、用來探測深埋水雷的刀魚(Knifefish)水下自航載具。LCSRON 2首先裝備水雷反制套件的會是維契塔號,該艦先前在2021年曾擔任訓練任務,在支援海岸防衛隊查緝毒品成績豐碩,累積了不少有經驗的人員。LCSRON 2在2022年接收反水雷套件並進行訓練,最終準備支援第五艦隊,部署到中東的巴林(原訂2020年就要開始部署),接替長期部署於中東、老舊屆齡的復仇者級(Avenger class)獵雷艦。

而反潛方面,原訂首先裝備反潛作戰套件的是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USS Minneapolis-Saint Paul LCS-21)與庫珀斯敦(USS Cooperstown LCS-23);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在2021年測試修正的傳動系統組件並終於在年底被美國海軍接收,會在2022年春季五大湖區航運開通時交艦,並部署在LCSRON 2的反潛部門作為訓練艦。在2021年12月2日,LCSRON 2指揮官David Miller上校接受防務新聞(Defense News)訪問時表示,美國海軍打算在交艦前提前接手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上的反潛作戰裝備,使艦隊人員提前展開訓練。由於反潛作戰套件先前是在西岸聖地牙哥進行,佛羅里達梅港基地方面只派遣少量聲納人員參與,此時自由級LCS社群都缺乏操作反潛任務套件的經驗;因此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在2020年上旬交艦之後,光靠LCSRON 2很難進行反潛作戰訓練,只能先協助該艦作為訓練艦。

此時,LCS反潛套件發展進度仍然明顯落後;例如,最重要的AN/SQS-62雙模式陣列傳輸任務系統(Dual Mode ARray Transmitter Mission System,DART MS),在2021年9月發現水下部署時遇到流體穩定性問題,只好暫停測試、花時間設計新的主動控制方案,最快要到2021年5月才能恢復測試工作。

2022年1月7日一項媒體圓桌會議上,美國海軍水面作戰指揮官(Commander of Naval Surface Forces)羅伊.基納奇中將(Vice Adm. Roy Kitchener)表示,此時美國海軍並不確定LCS最終是否會執行原始定義的作戰任務;依照美國海軍各水面艦指揮官的意見回饋,美國海軍水面作戰部隊認為LCS最重要的任務是水面作戰、水雷反制作戰,此外執行海上封鎖(counter-trafficking)以及偵察、監視、情報蒐集(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ISR)也同樣重要。這些任務都充分應用了LCS高速而靈活,以及具備廣大飛行甲板與大型任務艙,能操作各種有人直昇機、無人飛行載具、水面載具(如攔檢用的RHIB小艇以及水雷反制載具)等特點;再者,美國海軍也研究讓LCS在美國海軍陸戰隊「遠征先期基地作戰」(EABO,見下文)扮演重要角色。此時,LCS只有水面作戰套件已經完整部署,水雷反制載具預定在2022年內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同時在執行增強殺傷力的強化(包括加裝NSM反艦飛彈等),這些基本符合了前述的LCS任務;相形之下,此時進度最為滯後的反潛任務套件,反而不是美國海軍認為是LCS擅長且優先的領域。

在2022年3月,美國海軍提交2023財年預算申請書,其中提到完全取消LCS反潛套件發展(見下文)。同時,美國海軍也決定將自由級全部除役,除役前專注於水面作戰任務;這意味著自由級不僅失去反潛作戰任務,也不會裝備水雷反制套件。依照2023財年美國海軍30年造艦計畫,獨立級會擔負水雷反制任務,因此所有反水雷套件都集中到部署獨立級的聖地牙哥。原本美國海軍打算用自由級搭載水雷反制套件部署到巴林來取代當地常駐的復仇者級水雷反制艦,但由於計畫更改成自由級專注於水面作戰任務,也連帶影響到替換復仇者級的計畫(見下文)。

在2022年4月底,自由級的蘇城號(USS Sioux City LCS-11)從佛羅里達的母港梅波特(Mayport)啟航跨越大西洋,通過地中海跟第六艦隊會合,隨後通過蘇伊士運河抵達中東;這是LCS服役以後,第一次部署到中東,比原先計畫晚了二年左右。此次蘇城號部署到中東的構型是水面作戰構型,裝備Bofors MK-3 57mm快砲與兩座MK-46 30mm機砲,但沒有裝備NSM反艦飛彈(美國海軍優先在部署於西岸的獨立級上部署NSM飛彈)。

LCS在「遠征先期基地作戰」(EABO)的潛力

在2021年9月底,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USNI News)報導,美國海軍打算針對擁有較大貨艙以及甲板的獨立級LCS,研究其支援陸戰隊「遠征先期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 ,EABO)的潛力。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卸下艦上的任務模組,利用艦內空間來裝載海軍陸戰隊人員。從2020年起,美國海軍開始陸續部署幾艘獨立級到西太平洋,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在西太平洋水域、島鏈實驗這些概念。

事實上,早在2008年,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的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專家Dakota Wood就撰寫了一篇報告,提到利用如LCS這樣的快速船艦載運小部隊單位的概念,認為這是準備與中國潛在的軍事衝突的重要作戰方式。

相較於美國海軍陸戰隊針對EABO概念而規劃的輕型登陸船艦(LAW)(Light Amphibious Warships,LAW),LCS的機動性自然高出許多,而且自衛武裝強得多。然而,LCS原始設計並不是用來載運大量兵員,雖然艦上任務艙容積達338000立方英呎(9570立方公尺),但艦上並沒有規劃容納幾百名陸戰隊士兵所需的起居設施以及後勤需求,例如登艦的陸戰隊人員只能吃野戰口糧(Meal, Ready-to-Eat,MRE);此外,獨立級並沒有在自然灘岸裝卸的能力,艦尾收放小艇的艙門距離水線高度達幾十英尺,艦尾側面的坡道艙門同樣高出水線許多,因此需要停靠在碼頭才能裝卸陸戰隊的人員物資。Hudson Institute組織資深專家Bryan Clark估計,獨立級的任務艙空間,大約能裝載100名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士兵;然而如用來搭載兵員,獨立級現有的設計只適合進行短程渡航(航程數小時),像是當作高速渡輪來使用。

也有專家對於把LCS當作快速運輸艦抱持懷疑態度。前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專家Mark Cancian表示,LCS使用社群不斷尋找自己適合的用處;然而,LCS先天上缺乏快速裝卸陸戰隊人員與裝備的能力,偏偏美國海軍還有同樣具備快速航行能力、但專為運輸而設計的遠征運輸船(Expeditionary Fast Transport,T-EFP),因此到最後更適合EABO的是T-EFP而不是LCS。

除了當作快速運輸船之外,LCS在EABO作戰的其他潛力,例如用來護衛搭載海軍陸戰隊單位的LAW運輸船,或在作戰的島嶼間進行快速巡邏斥候、火力支援等工作。

在2022年1月上旬,美國水面艦指揮官羅伊.基納奇中將表示,他認為LCS用於第一島鏈地區支援海軍陸戰隊EABO作戰,具有很高的潛力;他形容規劃中的中型兩棲船艦(LAW)以及LCS能互補地支持EABO任務,LAW載運陸戰隊裝備與兵員在島嶼間移動,而快速靈活的LCS則提供火力,支援陸戰隊近岸旅(Marine Littoral Regiment)作戰。LCS可搭載多種無人航空載具(UAV)、無人水下載具(USV)支持相關任務,或者部署NSM反艦飛彈進行制海。

依照2023年6月20日美國海軍主管採辦的助理部長Frederick Stefany送交國會的報告,國會議員曾要求海軍分析LCS搭載陸戰隊人員,作為中型登陸船艦(LSM,最初稱為LAW輕型兩棲船艦)服役前的過渡選項,而此報告指出LCS對於容納額外人員以及裝載陸戰隊各型戰術載具都有嚴重的限制,並不適合擔任此類任務。

 

2023財年發展:2023~2027財年申請除役9艘自由級、2艘獨立級

依照2022年3月17日Politico Pro的消息,三位熟悉內情的人士指出,美國海軍有意在2023財年國防預算中,申請提前除役8到10艘自由級LCS;在此時,美國海軍現役的自由級正好就是9艘(LCS-3、5、7、9、11、13、15、17、19,首艘修正傳動齒輪問題的LCS-21此時尚未交付)。這可能是更換傳動齒輪箱的工程與成本較大,而且已經服役的自由級配合每艘的維修期程逐次換裝,要花費許多年才能全部完成,而在換裝之前都只能繼續在安全速限之下操作,不能發揮自由級原始設計的高速優勢,使整個艦隊的效益大打折扣。

在2022年3月28日,美國海軍正式公布2023財年的預算申請書;其中,海軍計畫在2023財年汰除24艘船艦來節省36億美元,其中包括9艘自由級LCS。美國海軍主管預算的助理部長John Gumbleton少將表示,這項決策的重點在於反潛能力,但是LCS的反潛套件遇到許多困難,效果不好;每年維護自由級艦隊的費用約500萬美元,而為LCS發展、購置反潛套件是18億美元。所以美國海軍決定將資源用於後續(星座級)巡防艦,這才是真正有效的反潛作戰平台,此時美國海軍估計第四艘星座級巡防艦就會擁有完整有效的反潛作戰能力。John Gumbleton少將表示,修復自由級傳動齒輪的成本並不算高昂,然而考慮到節省整個LCS項目成本、簡化船型,美國海軍才做出這項決定。這意味著此時尚未交付、率先接受傳動齒輪箱修正工程的明尼阿波利斯-聖保羅號(PCU Minneapolis–Saint Paul LCS-21)之前,現役的9艘自由級(不包含已經除役的LCS-1)全數除役;而LCS也解除反潛任務,反潛任務套件的發展取消。而美國海軍部負責評估LCS作戰效能的主管Meredith Berger表示,汰除這些自由級能將美國海軍從許多昂貴的維護與維修工作中解放出來。

依照後續的消息,2021年美國海軍進行一項艦隊結構研究,最後的結論是保留15艘獨立級LCS並部署在美國西岸,以及6艘自由級LCS部署在東岸;兩者都能搭在反水面作戰套件,而水雷反制套件則專門用在獨立級。於是,美國海軍在2023財年申請把現役的9艘自由級(全都需要整修傳動齒輪缺陷)除役,只保留最後六艘、交付前就修正傳動齒輪組件的自由級。

在2022年4月20日,美國海軍研究所新聞(USNI News)公布該所獲得的2023財年版30年造艦計畫文件,除了2023財年把現役9艘自由級(沒有修正傳動齒輪問題)全數除役之外,2024財年還打算將兩艘獨立級艦傑克森號(USS Jackson LCS-6)以及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 LCS-8)除役。

在2022年5月13日,美國海軍告知國會,LCS任務模組項目此時超過了原始基線(original baseline)的37.3%,也超過了當前基線(current baseline)的18%,正式觸發Nunn-McCurdy調查法案的門檻Nunn-McCurdy法案是在1982年通過,只要美國國防項目花費超過原始採辦基線15%,該軍種部長就 必須向國會進行正式報告說明;而如果超過25%,就必須由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出面向國會正式的說明,否則項目就必須取消(如果國防部要繼續進行,就必須在向國會通報之後的30天內,提供相關的具體證明文件材料,證明此項目的重要性、沒有其他更廉價的替代方案,以及此項目管理與成本控制方法的有效性等等)

在2022年5月26日,海軍作戰部長麥可.吉拉迪上將(Adm. Mike Gilday)在參議院撥款委員會國防子委員會(Senate Appropriations Committee defense subcommittee)聽證會上表示,打算在2023財年除役9艘自由級(LCS-3、5、7、9、11、13、15、17、19)。麥可.吉拉迪說,LCS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無法提供海軍所需的作戰能力,尤其是證實反潛作戰套件部署在自由級上效果不彰,所以美國海軍拒絕繼續投資反潛套件;這是海軍打算放棄LCS的最主要原因,相形之下機械問題倒在其次。吉拉迪也在聽證會上向委員會建議,可以將除役的LCS轉移給合適的盟邦,如南美洲國家,執行如查緝海上非法運毒走私等活動。

在2022年6月14日,眾議院撥款委員會(House Appropriations on Committee,HAC)的國防子委員會(defense subcommittee)公布該子委員會版本的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草案,允許美國海軍在2023財年除役至多4艘自由級LCS,也就是保留五艘,並且要求美國海軍提交關於如何將LCS轉用於其他用途,例如部署到南方司令部(U.S. Southern Command)或非洲司令部(U.S. Africa Command);此外,也允許美國海軍以及主管海外軍售的國防部防衛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DSCA)研究將除役的LCS出口到友邦。HAC國防子委員會版草案要求海軍保留申請除役的24艘船艦中的12艘,包括全部六艘兩棲船艦(四艘惠德比島級LSD與二艘蒙特福特角級ESD)、五艘自由級LCS以及即將完成升級工作的神盾巡洋艦維克斯堡號(USS Vicksburg CG-69)。

在2022年6月16日,參議院武裝部隊子委員會(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公布參議院版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其中關於海軍退役船艦的計畫,此版本與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國防子委員會版相同,只允許海軍除役12艘船艦(四艘自由級LCS、四艘提康德羅加級、兩艘洛杉磯級核子攻擊潛艦、兩艘亨利.凱瑟級艦隊油船),其餘六艘兩棲艦、五艘LCS以及維克斯堡號都必須保留。

在2022年6月22日,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Hous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HASC)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修正案,比國防部的2023財年預算申請再增加370億美元。關於除役艦艇方面,HASC版本同樣只授權海軍除役12艘船艦,與眾議院撥款委員會以及參議院版相同,保留海軍想除役的6艘兩棲船艦、5艘自由級以及維克斯堡號巡洋艦(雖然此前HASC主席、華盛頓州眾議員 Adam Smith的批示中允許海軍除役9艘自由級)。在表決國防授權法草案修正案時,部分眾議員反對保留自由級,例如加州的民主黨籍眾議員Jackie Speier在HASC的會議上批評,LCS是「檸檬車」(lemon car,毛病一堆、永遠修不好的車),美國海軍已經花費數十億在這些「檸檬車」上,但它們無法提供美國海軍現在急需的作戰能力來對抗中國與俄羅斯的威脅,唯一的贏家是LCS的承包商,海軍必須付錢給他們來維持LCS艦隊運作。HASC主席、華盛頓州眾議員 Adam Smith也表示,LCS是「在爛攤子花冤枉錢」(Good money after bad),被迫不斷花錢去處理這些問題並繼續維持LCS的運作;這些LCS不斷發生故障、維護成本驚人,但它們提供的能力卻跟花費不成比例,因此他寧可把這些錢用在其他能夠獲得回報的地方。

不過,也有眾議員反對貿然將大量LCS提前除役。HASC成員、共和黨籍維吉尼亞州眾議員Rob Wittman表示,他認為這些LCS仍然有用處,美國應該竭盡可能探索這些LCS的潛能,找出不需要進一步重大修改與投資就能勝任的工作,例如支援美國南方司令部或轉移給美國海岸防衛隊來執行海上反毒勤務,或出售給盟邦;此外,LCS也能在近岸環境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提供戰術支援。而佛羅里達州(自由級LCS的母港──梅港所在地)的共和黨籍眾議員、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成員John Rutherford則曾提案保留海軍想除役的全部9艘自由級,不過沒有通過。John Rutherford表示,將任何自由級提前除役都是「失職」,這些船艦艦齡很短,平均不到四年,才剛開始服役生涯;納稅人已經花費45億美元在自由級上;如果什麼都不做就直接將這些船艦除役,就完全浪費了過去超過十年以來的投資。

在2022年6月22日,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海權子委員會(House Seapower Subcommittee)主席,民主黨籍的議員Joe Courtney向防務新聞透露,美國議員曾詢問烏克蘭是否需要美國提供LCS來抵抗俄羅斯的海上攻勢(烏克蘭在2022年2月24日起就與俄羅斯進入戰爭狀態),但遭到拒絕;烏克蘭國防部官員表示,它們比較需要像是前一年11月從美國海岸防衛隊接收的島級(Island class)巡邏艇這樣的小型船艦,畢竟LCS對烏克蘭還是太大,如果烏克蘭接收,需要更長時間訓練才能投入作戰。另外,防務新聞也詢問LCS是否有可能提供給台灣,Joe Courtney表示其他盟邦如菲律賓海軍等,比較可能是LCS的出口對象。

在2022年12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公布協商後的國會版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否決海軍原本申請除役船艦之中的12艘船艦,包括五艘LCS、四艘船塢登陸艦(LSD)、兩艘蒙福特角級遠征運輸船以及一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防艦(維克斯堡號);這意味著國會批准美國海軍在2023財年除役四艘自由級LCS。

在2023年3月中旬,美國海軍提交2024財年預算申請書,其中繼載打算在2024財年除役11艘船艦,之中8艘是在壽期屆滿之前除役,包括兩艘獨立級LCS傑克遜號(USS Jackson LCS-6)以及蒙哥馬利號(USS Montgomery LCS-8)。美國海軍主管預算的助理部長約翰.甘伯頓少將(Rear Adm. John Gumbleton)表示,國防部正在研究出售已經除役的LCS的可能性。如同前述,美國海軍在2021年的艦隊結構研究決定只保留15艘獨立級並全數部署於西岸;而此時美國海軍現役加上尚未服役的獨立級有19艘,因此美國海軍打算在2024財年汰除掉現役最老的兩艘獨立級,將兩艦的人力補強現役LCS艦隊以及其他海軍資產。依照稍後在2023年4月中旬的信息,美國海軍打算將傑克遜號、蒙哥馬利號用來出售盟邦。

2023年6月12日,美國眾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HASC)海權與武力投射子委員會通過該委員會版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2024)的草案,其中允許海軍除役2艘獨立級(LCS-6、8)的要求,但否決除役三艘惠德比島級船塢登陸艦(LSD-42、44、46)以及2艘提康德羅加級飛彈巡洋艦(CG-63、67)的請求。眾議院資深議員向USNI新聞表示,HASC決議時,優先著重於在印太戰區嚇阻中國,一些無法在印度戰區強敵威脅下存活的平台就只能捨棄,所以做出一些「困難的決定」(尤其是國會與白宮財政責任法案避免美債債務危機,2024與2025財年國防開支都受到限制)。依照USNI新聞報導,墨西哥表達了購買美國除役LCS的興趣。不過隨後在2023年6月14日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國防子委員會(House Appropriations Defense Subcommittee,HADC)公布的NDAA 2024草案版本,對於新造艦與除役艦內容與HASC版本草案有所不同;對於除役船艦方面,HADC版否決海軍要求除役的三艘惠德比島級船塢運輸艦中的兩艘(LSD-42、46),但允許除役一艘(LSD-44),此外否決海軍要求除役兩艘LCS(LCS-6、8),允許海軍除役兩艘提康德羅加級(CG-63、67)。

依照2023年7月國會通過的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 2024),為LCS壽期升級項目供應1.46億美元資金,比原本海軍在2024財年預算申請中僅要求2500萬美元大幅增加;此外, NDAA 2024也明文禁止拜登政府任何縮減艦隊規模的舉動。眾議院在2023年6月在NDAA 2024加入條文,禁止海軍動用資金「除役任何一艘LCS」。這意味著近年美國海軍打算在短期內大量裁撤LCS的計畫可能被擱置。

在2023年8月14日,蘇城號(USS Sioux City LCS-11)在佛羅里達州的母港梅港基地除役,役齡僅五年。大西洋水面武力(Naval Surface Force Atlantic)發言人大衛.卡特少校(Lt. Cmdr. David Carte)在8月16日對媒體透露,蘇城號提前除役的原因與船艦資材狀況無關,而是海軍對於未來投資的「艱難決定」;在目前財政限制下,為了維護美國海軍的戰略優勢,必須定期審查武力結構,裁撤一些沒有足夠致命性、發揮最大嚇阻效益並擊敗潛在對手的舊有軍力。不到一個月後,密爾瓦基號(USS Milwaukee LCS-5)在2023年9月8日除役,役齡僅9年,該艦在2015年12月曾發生傳動齒輪事故。在2023年9月29日,自由級的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 -7)跟小岩城號(Little Rock LCS-9)在佛羅里達的梅港除役,兩艦都是在2020年發聲傳動齒輪損壞。

在2024年1月,一封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給希臘首相Kyriakos Mitsotakis的信函中,提到近期美國對希臘的軍事合作與援助;信中提到,此時國務院準備向美國國會提出法案,透過國防剩餘物資(Excess Defense Articles, EDA)法案,向希臘提供至多四艘LCS濱海作戰船艦。在同時期,許多希臘媒體報導、期刊等消息都指出,希臘積極地考慮引進美國LCS;在2023年,美國海軍就除役了四艘自由級LCS(LCS-5、7、9、11),艦齡僅5至8年。

在2025財年預算中,美國海軍申請除役19艘船艦,其中10艘尚未屆齡;其中,提前除役的包括兩艘獨立級濱海作戰船艦(LCS-6、8)。

 

2022年:獨立級結構裂痕問題曝光

2022年5月11日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NAVSEA)發言人Alan Baribeau透露,早在2019年底,美國海軍首次注意到獨立級二號艦科羅納多號(USS Coronado LCS-4,2014年服役)的艦體結構的高壓區域(higher-stress) 出現裂痕,至今總共有6艘獨立級的結構發現類似裂痕,涵蓋現役13艘獨立級的一半。Alan Baribeau表示,此一問題並未危害艦上人員的安全,因為都是出現在水線以上的部位;分析艦首結構的垂直與水平受力之後,獨立級艦體水線以下並未發現這樣的高壓力區域。Alan Baribeau並未透露獨立級結構出現裂痕的具體部位以及裂縫規模,只表示這並不影響獨立級執行勤務。Alan Baribeau也透露,建造獨立級的奧斯特船廠已經發展出艦體修正設計,會直接套用在目前還在船廠建造的同型艦;而美國海軍也可能會採取行動,修復現役同型艦上的這類問題。Alan Baribeau表示,此時美國海軍正在發展修正計畫,可能納入現役獨立級的後續維修與升級項目中,可能的修改方案包括更換更厚的甲板與船板材料,不過此時還無法預估成本。

前美國海軍水面作戰船艦軍官、現為蘭德(Rand)的國家安全供應鏈機構(National Security Supply Chain Institute)主任Bradley Martin表示,更換甲板與船板是大工程,勢必只能在獨立級的重大維修節點進行;而且,一旦更換更厚更重的艦體結構,勢必增加重量(與吃水),減損LCS的航速──高速性能是LCS的最大賣點。

雖然NAVSEA表示這些結構問題並不影響獨立級的勤務,但是根據2021年10月針對其中一艘發生結構裂痕的獨立級艦奧馬哈號(USS Omaha LCS-12,2018年服役)的調查,該艦因為鋁合金艦體與上層結構裂痕,受到許多關於航行操作與海象的限制;當時奧馬哈號原訂在2021年10月從聖地牙哥啟航前往華盛頓州的埃弗里特(Everett Washington),但延期好幾次,原因包括維修以及當時天候海況有關,很可能海象超過了航行限制令。依照海軍時報(Navy Times),美國海軍在2021年7月8日對奧馬哈號發佈一項臨時命令(Temporary Standing Order,TSO),限制該艦的操作航速與海象,以是限制結構裂縫的蔓延,該禁令限制奧馬哈號在海象四級時(浪高浪高約8.2英尺),航速不得高於15節。這項TSO令引用了NAVSEA在2020年2月針對整個獨立級艦隊發佈的一項建議,其中指出獨立級在第36與第45號肋骨的位置有設計缺陷;因此,NAVSEA要求各地地區性維修中心(regional maintenance centers),要特別檢查獨立級01甲板左、右兩側,在第35-36以及第45-46號肋骨處的垂直船板與01甲板交界處,是否有裂痕發生;維修中心人員需要清楚地標示裂縫以及記錄日期,使得船艦人員能持續觀測裂縫成長的幅度。依照這份NAVSEA文件的一段敘述,建議獨立級在四級海象以上,就將航速降至15節,以限制裂縫的惡化;而如果船艦遭遇4級以上海象,船艦人員就必須對艦體結構進行目視檢查,一旦檢查到任何延伸達6英吋以上的裂縫,就需要通知當地美國海軍技術主管。TSO也提到,如果在側舷船殼發現裂縫,可以使用RTV工業密封膠來緊急處理。

無論是西太平洋或美國南部的加勒比海,四級海象是相當常見的作業環境,這意味著在獨立級在許多相當正常作業海況下,只能以相當於渡航的航速前進,大大限制了作業能力。這項TSO雖然期限是到2022年1月8日,但命令也註明這項操作限制持續生效,直到船艦的設計管理單位發佈針對整級船艦的諮詢建議(Class Advisory)、並對01甲板上裂痕完成標示與修復為止。

一位前美國海軍水面作戰軍官、戰略與預算評估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資深專家Jan van Tol表示,獨立級的艦體結構問題顯示,兩型LCS都發生了相當大的問題;更有甚者,如果要修正獨立級的結構問題,需要花費的時間與成本,甚至高於處理自由級的傳動齒輪瑕疵。在2023財年預算中,美國海軍以機會成本為由,申請除役所有的現役自由級;而如果處理獨立級艦體結構問題的成本更高,美國海軍是否還願意繼續投資並維持這型軍艦,不無疑問。

焊接製造鋁合金船體需要很高的工藝,否則成品在日後更快就會破裂毀損;此外,鋁合金在海水中也更容易腐蝕。事實上在過去數年,聖地牙哥的船廠在維修獨立級時,有兩艘同型艦的艦首因為腐蝕過於嚴重而完全切掉更換。
 

2023年的發展:獨立級與自由級的分配/部署問題

依照2023財年版30年造艦計畫,美國海軍取消LCS的反潛作戰套件,並打算將現役的9艘自由級除役(雖然美國國會隨後通過的國防授權法並不允許海軍一口氣將全部九艘自由級汰除)。這些自由級在除役前,全數駐紮在佛羅里達的梅港(Mayport),在南美洲以及中東部署,專注於反水面作戰(ASuW)任務;而獨立級部署在西岸聖地牙哥專注於太平洋區任務,水雷反制作戰套件也集中到聖地牙哥基地用於獨立級(這些都符合2021年美國海軍的艦隊結構研究結論)。由於太平洋戰區優先度最高,LCS艦隊新增的NSM反艦飛彈也優先裝備於獨立級;這使得除了水雷反制任務之外,LCS艦隊現階段超視距打擊武力也集中在獨立級上。在2022年,自由級LCS的蘇城號(USS Sioux City LCS-11)進行第一次巴林部署,首開LCS部署在中東的紀錄。

2023年1月上旬,美國海軍水面作戰艦隊(Commander of Naval Surface Forces)指揮官羅伊.基奇納中將(Vice Adm. Roy Kitchener)表示,美國海軍考慮前進部署至多2艘獨立級到巴林,其中一艘是水雷反制作戰構型;而同時海軍也考慮其他選項。基奇納說,之前美國海軍考慮在美國西岸部署兩艘獨立級,但現在的構想是將它們直接前進部署在巴林,類似先前部屬復仇者級一樣。在2023年,獨立級辛辛納提號(USS Cincinnati LCS-20)搭載水雷反制套件將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依照2022年11月10日防務新聞(Defense News)報導,美國海軍水面艦隊打算派遣聖地牙哥的獨立級搭載水雷反制套件前往巴林,汰換第五艦隊常駐在巴林的四艘復仇者級(Avenger class)水雷反制艦,接替水雷反制任務;然而,此時太平洋艦隊卻不願意分出獨立級兵力到第五艦隊,因為這會削弱西太平洋的可用武力。近兩年獨立級在太平洋的運用十分成功,例如2021年傑克遜號(USS Jackson LCS-6)在2021年7月到2022年10月前進部署到西太平洋,在南中國海、印度洋執行水面巡邏、查緝不法等水面戰任務,並搭配MQ-8C火斥候無人直昇機。

2023年1月11日水面艦協會2023年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SNA2023)中,海軍作戰辦公室負責遠征作戰(expeditionary warfare )的OPNAV N95的主管海軍陸戰隊准將馬克斯.安尼巴爾(Brig. Gen. Marcus Annibale)表示,此時美國海軍的目標是從2025年起將獨立級部署到中央司令部(CENTCOM,負責中東和中亞地區),在2027年部署到印太司令部(INDOPACOM)。而當前在巴林部署獨立級的顧慮在於,巴林基地的基礎設施恐怕無法有效支持獨立級在此部署作業,相形之下自由級是比較好的選項(可能是因為獨立級寬度過大,中東地區能支援的船塢設施受限;此外先前巴林基地對於部署LCS的重心都放在自由級上)。

此時,約有10艘獨立級部署在聖地牙哥,美國海軍希望任何時間都能有三艘獨立級部署在西太平洋。由於太平洋戰區優先度較高,美國海軍可能無法如願將獨立級派到中東,美國海軍只好考慮其他方法接替屆齡的復仇者級。2023年1月11日,羅伊.基奇納中將在水面艦協會2023年年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SNA2023)表示,美國海軍今年打算部署三艘自由級,其中兩艘到南美洲,一艘到巴林去支援第五艦隊。此時,自由級專注在水面作戰任務,並沒有整合水雷反制套件,但基奇納中將表示還有其他可能選項;例如,2022年自由級的蘇城號部署到巴林時,曾實驗性地搭載遠征水雷反制單位(ExMCM)作業;因此,雖然自由級本身沒裝備水雷反制套件,但還是能支援水雷反制作戰任務。

LCS服役狀況改善 

在2023年11月7日,部署在聖地牙哥的LCS第一中隊(LCS Squadron 1,LCSRON 1)的馬可.克勞佛德上校(Capt. Marc Crawford)對USNI新聞表示,太平洋艦隊指揮官(PACFLEET CO)山姆.帕帕羅上將(Adm. Sam Paparo)今年設下挑戰,希望LCSRON 1在2025年能達成同時在國際換日線以西部署六艘獨立級LCS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在2023年內就達成了,提前了兩年。領導LCS攻關團隊的泰德.李克萊爾少將(Rear Adm. Ted LeClair)表示,LCS艦隊的表現持續進步。馬可.克勞佛德上校透露,在2020年6月他接任第11水面艦分部(Surface Division 11,SURFACEDIVELEVEN)時,獨立級LCS有超過95%的維修工作都靠承包商執行,如今這些維修工作中有61.5%是由海軍維修執行團隊(MET)接手。他並提到部署在大西洋側的LCS第二中隊(LCSRON2,操作自由級),海軍自主維修率更高達75%。此後的目標是95%的維修工作都由美國海軍自己執行,承包商只佔5%,所有的預防性維修可獲得性(Preventative Maintenance Availabilities,PMAs)作業都可由船艦人員與海軍MET團隊完成。而另一大重點,是在西太平洋外島以及盟邦伙伴擁有維修據點,包括關島、汶萊、菲律賓等,將LCS的活動範圍拓展到美國海軍常規操作的基地以外。LCS第一中隊的獨立級查爾斯頓號(USS Charleston LCS-18)在2023年6月14日結束部署返回聖地牙哥母港,此趟部署長達26個月,刷新了LCS的紀錄。此時,LCS艦隊已經採用類似美國海軍傳統的單一船員部署,此時每艘自由級的固定編制人員達90人,超過最初規劃40名核心船員的兩倍,也比2016年起改革之後的70人進一步增加。

而部署在佛羅里達梅港(Mayport)、操作自由級的LCS第二中隊(LCS Squadron 2,LCSRON 2)的指揮官馬克.哈尼(Capt. Mark Haney)也對媒體透露,繼蘇城號(USS Sioux City LCS-11)在2022年首度部署在中東第五艦隊後,2023年印第安那波里斯號(USS Indianapolis LCS-17)成為首艘持續部署在第五艦隊的LCS。而其他自由級近年也活躍於第四、第五、第六艦隊的作業區域;在2021至2022年間,部署到第四艦隊以及美國南方司令部(U.S. Southern Command)的蘇城號(LCS-11)與比靈斯號(USS Billings LCS-15)總共在海上作業超過600天,執行的任務包括與海岸防衛隊駐艦人員一同執行海上緝毒等。在2022年,密爾瓦基號(USS Milwaukee LCS-5)、底特律號(USS Detroit LCS-7)與小岩城號(USS Little Rock LCS-9)支援艦隊勤務,讓大型主戰船艦能專注於高端作戰任務,不過這三艘LCS在2023年都被美國海軍除役準備提供給友邦。馬克.哈尼表示,自由級已經造訪美國盟邦與伙伴的港口達120次以上,展現了美國海軍軍力的存在。

 

 

(1)    (2)   (3)  (4)   (任務模組)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