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設置潛艦產業園區 

 

 


 

 (Part 1:項目起源/初期的努力與計畫)

(Part 2 國外商源/出口許可)

(Part 3:台船與海軍技術顧問標與爭議)

(Part 4:細部設計工作)

(Part 5:立法院預算審查以及專案報告)

(Part 6:生產準備/船廠人員訓練)

(Part 7:關於蔡英文總統與海軍司令黃曙光)

(Part 8:潛艦構型規格與裝備技術)

(Part 9:韓籍崔姓與池姓顧問事件/立委馬文君洩密事件)

 (Part 10:原型艦建造過程)

(Part 11:IDS後續艦)

(潛艦產業園區)


海軍、台船規劃設置潛艦產業發展園區

在2019年8月24日,「上報」報導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日前與海軍司令黃曙光會晤時,提議在高雄成立「潛艦產業發展園區」的構想。這主要著眼於潛艦國造大部分的設備與技術都是來自國外廠商,若能在潛艦國造的起步同時,以類似先前科學園區的模式,在高雄設立「潛艦產業發展園區」,透過土地租金與稅金優惠減免的條件,吸引國內外廠商進駐,形成軍艦與潛艦的產業聚落後,使潛艦產業能在台灣落地生根;此構想獲海軍司令黃曙光的同意,並表示會全力配合與支持。

長久以來,高雄地區是台灣造船工業的重心,早已形成造艦的產業聚落與供應鏈,參與國艦國造的船廠與供應商幾乎都在高雄。海軍在先前盤點台灣有潛力提供潛艦國造所需技術能量的廠商,包括好幾家位於南台灣、具有國際級製造實力的幾家本土船舶零件供應商,例如製造船舶俥葉的宏昇公司,位於屏東、生產工業壓力槽的銘榮元公司(是亞洲地區大型工業壓力槽的專業製造廠,提供石化、鋼鐵、煉油、能源等產業所需設備,已取得多項國際認證),以及業務包括生產船用液壓機械、系統設計製造、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安裝的協聚德公司,都是國艦國造的產業名單,同時也是潛艦國造的協力商;若再加上國外潛艦設備廠商,就可以形成潛艦的產業聚落。

「上報」指出,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的構想中,「潛艦產業發展園區」需靠近台船潛艦專用廠房,而目前台船附近屬於交通部港務局的土地就足以成立園區。另外,若國外廠商來台進駐「潛艦產業發展園區」,並在台生產設備,可以解決不少各國輸出許可的問題。先前美國雷松(Raytheon)公司在爭取台灣海軍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案時,就提出在台灣成立系統與設備生產與組裝公司;因此,只要在參與潛艦國造IDS的國外設備商的合約中,附註來台生產與技術移轉的獎勵條款,就有誘因使國外設備商在台灣設立生產據點。

「潛艦產業發展園區」的構想牽涉範圍甚廣,渉及交通部港務局土地取得、財政部稅金優惠辦法、適用「國防產業發展條例」以及中科院的與等問題,這些議題需要國防部、經濟部、交通部、財政部等進行討論。因此,台船成立專案推動小組,就各項問題與處理方式進行研議,準備向國安會提出可行性評估報告。

「潛艦產業發展園區」由高雄改在基隆

在2019年10月16日,立委蔡適應表示,經他與台船協調的結果,台船打算要將潛艦產業園區設在基隆廠區,做為以後潛艦協力廠商進駐的區域,生產潛艦所需裝備零件;初估上下游產業鏈加起來,可創造1萬個就業機會,將是帶動基隆產業發展一個重要契機。蔡適應表示,潛艦製造過程牽涉大量專業設計,或者國外授權技轉的產品;為了安全等因素考量,設潛艦專屬園區有其必要性,而台船基隆廠的地點非常適合。在2019年10月16日,「上報」報導,消息人士指出,「潛艦產業發展園區」的構想評估了高雄與基隆兩地,包括土地取得、租稅優惠與人才招募等因素,目前傾向將園區設置在基隆和平島的台船基隆廠為最佳選擇。日前海軍海發中心主任邵維揚少將也前往選定的台船基隆廠進行現地勘查,對台船的園區計劃表達支持的態度。 

相關人士指出,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最初提議設立「潛艦產業發展園區」構想時,自然是以產業聚落鏈的概念,以高雄台船潛艦專用廠房為中心來規劃整個園區。然而經初步評估後,由於潛艦園區規畫用地高達4萬5000坪,光是生產潛艦耐壓殼的組件就需要5000坪廠房,第一期工程最少也要1萬5000坪。若設立在台船高雄廠,需要向交通部港務局等單位協調取得這麼大面積的土地,光是這點就會臨許多問題。相形之下,台船基隆廠閒置土地多,目前該廠區只有承造海巡署100噸巡邏艇的訂單(先前由慶富造船廠承包,後因慶富違約而解約);此外,台船基隆廠位於和平島,進出只有一條道路,非常有利於管制人員進出,十分適合生產具有機敏性的潛艦的重要組件。台船丈量基隆廠面積,評估認為符合設立園區的需要;不過,還是需要基隆市政府協助,將基隆廠附近公有地撥用,才能成為完整園區。軍方人士表示,依照海軍目前規劃,由基隆潛艦生產園區產製各項組件與裝備,而高雄廠區負責建造與總裝。基隆潛艦產業園區計畫分為三期工程,第一階段園區規畫1萬5000坪;因此時台船基隆廠仍有海巡署100噸級巡邏艇建造工程,待結案後原廠區就可用於潛艦產業園區的設立階段。 

「上報」表示,台船將推動「潛艦產業發展園區」構想向相關國外協力廠商說明後,包括製造潛艦電瓶、枙桿、油壓氣壓系統、耐壓殼組件、製造X尾舵翼控制系統的國外廠商,都表達有進駐的意願。台船將於10月底前往歐美地區,帶著企劃書與有意願的國外協力廠商進行洽談,若一切順利雙方可望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台船會待所有設立園區相關細節完備後,年底才會正式向政府高層提出簡報。據指出,國外各協力廠商考量到如以技術轉移的方式在台生產,就可迴避需要向原出口國政府申請許可的風險;再加上「潛艦國造」未來會持續生產,進駐台灣對於取得後續生意更為有利,因此多數國外協力廠商都有意願進駐。

「上報」表示,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為此園區構想,曾向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簡報,因陳其邁有主持並執行高雄橋頭科學園區的經驗,希望陳能擔任「潛艦產業發展園區」的計劃主持人。但陳一開始質疑為何不在高雄設立,鄭文隆從土地取得、人才招募等考量因素,解釋基隆是最好的選擇。「上報」也透露,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提出「潛艦產業發展園區」構想後,民進黨的彰化立委黃秀芳,以及準備參與南投立委選舉的不分區立委蔡培慧都曾向台船詢問,是否有計劃將園區設立在彰化或南投縣;甚至立委黃秀芳提出彰化土地、交通都不是問題。經台船相關人士向立委解釋,該園區基本在靠海港,才有利於國外機器設備與生產組件的運輸等設立,取得爭取立委的諒解。

在2019年10月18日,基隆市長林右昌、基隆市立委蔡適應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在基隆設立「潛艦產業園區」的構想。立委蔡適應表示,為讓潛艦國造案如期如質進行,需要有專用生產基地,考量未來監工品質保證及資訊機密,向台船建議並主導讓機敏性設備進駐特定區域來生產。台船評估幾處地點,林右昌和蔡適應都向台船董事長談過,認為在基隆作為生產基地,不僅地理位置絕佳、在台船原有廠區之內,所有零件供應商原本就和台船溝通,後續設立園區過程,相關品質、物料、進度管控方便。蔡適應表示,潛艦產業園區土地15000坪左右,大約會有4到5家廠商進駐和平島廠區(這些廠商已和台船簽約供貨);林右昌交辦他爭取進行和平島周邊道路修繕計畫,多次協調台船、台電、北觀處,周遭道路會整平、電纜地下化,交通會更順暢。基隆市長林右昌表示,市政府未來協助廠區與廠家進駐,並提供周邊環境與配套設施改善,讓進駐高科技廠家與技術人員安心從事生產。

潛艦產業園區設在基隆的爭議

然而,捨高雄而不在基隆設置潛艦產業園區,可能只是個台船本身以及基隆地方較為有利的決定,對於未來要進駐園區的廠商以及潛艦用戶(海軍)而言,卻比較不利。首先,潛艦的建造工作是在高雄廠區進行,配套設備的研發產製工業鏈若不能就近設置,勢必會增加各廠商進行整合與配合的麻煩;而這些產品設備從基隆運至高雄也會導致事倍功半,花費更多成本。這些額外增加的成本,勢必都要轉嫁給軍方與政府。

基本上,台船主張將潛艦產業園區設在基隆廠區,很顯然是希望藉此解決台船基隆廠區長年虧損、拖累營運的問題。相較於台船營運主力、擁有大船塢的高雄廠,位於基隆和平島的廠區(最初是日據時代就有的台灣造船公司),長久以來堪稱台船的「包袱」,長年虧損,往往將高雄廠每年的獲利消耗殆盡,令高雄廠區十分不滿;以2019年的消息,高雄廠年盈餘約3億新台幣,但基隆廠年虧損2億。基隆廠區腹地狹窄(基隆廠區僅35公頃,高雄廠區有110公頃)且設備老舊,廠區最大吊車只有150噸級,工作效率太差,即使是承造2000TEU以下的近海貨櫃輪,成本都比其他船廠高;從2016年以來,台船基隆廠區只有百噸級小型海研船隻和以及接手慶富違約解約的100噸級海巡署巡防艇等案子。

在2001年年底,行政院國營會啟動「再生計畫」來挽救中國造船這家長年虧損的公營企業(在公營企業中體質最弱),在2007年改名為台灣國際造船,2008年完成民營化;然而在改革轉型期間,因為內部壓力、人事包袱,錯過了妥善處理基隆廠區的契機。每次台船企圖縮編、合併、分割基隆廠原有組織,總會出現抗議聲浪,根本不能碰。台船基隆廠的人事包袱是台船歷年來的老問題,由於有地方勢力「護盤」而滯礙難行;台船高雄、基隆場廠工會各有一個理事長,每次溝通協調,一旦觸及敏感問題,總是各堅持自身立場,各挺各的員工。假設台船要關掉基隆廠,要原本久居基隆的資深員工離鄉背井南下高雄廠上班,基隆廠絕對沒人會妥協。又,基隆廠堅持高雄、基隆兩廠不能分割,有一些獨立董事普遍同情處於弱勢的基隆廠,地方人脈護航,關係盤根錯節難處理。例如2020年下半台船公司會議中,台船高雄工會理事長黃日進曾提案高雄、基隆兩廠「自負盈虧,賞罰分明」,結果無法達成共識,破局收場。

因此,台船顯然有意以「潛艦產業園區」為基隆廠區找轉型出路,解決長年以來台船的老問題。另外,來自基隆的立委蔡適應長期支持潛艦國造、推動「潛艦產業園區」等,自然也會爭取「潛艦產業園區」設置在基隆以造福當地產業。只是,利用基隆廠區改建潛艦產業園區的成本(建置新廠房硬體、取得附近公有土地等、改善周邊交通與電力等基礎設施),許多都會轉嫁到軍方與公家。

在2019年11月8日,「上報」報導,日前基隆市議會到台船基隆廠區考察,廠長唐榮貴被問到關於「基隆潛艦產業園區」時回答「目前無此計畫」,引發多名議員質疑市長林右昌說要設園區根本是空話,是不存在。林右昌對此回應指出,潛艦國造是高度機敏,高層的事,廠長不知道很正常,議員問錯人了。立委蔡適應也表示,基隆潛艦產業園區是他向台船爭取,獲得台船及國防部及基隆市政府的支持,目前正在積極規畫盤點,台船也向協力廠商發出訊息;「在潛艦國造計畫中,基隆將不會缺席」。「上報」表示,10月14日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與海軍海發中心主邵維揚到台船基隆廠進行現場勘查時,只有台船簽保密條款的潛艦發展中心的人員陪同,台船基隆廠長唐榮貴等人員都不在現場。據指出,台船董事長鄭文隆對「基隆潛艦產業園區」非常在意;台船發出的新聞稿說明指出,台船高層與海軍高層針對此議題有初步共識且在規劃中,但事涉機敏目前不宜對外說明。例如,台船總經理曾國正並未負責主管潛艦相關事務,所以關於潛艦相關計劃與進度,曾總經理也會是一問三不知;因此,不能就說沒有這些計劃,因為台船肩負國家重要的潛艦國造任務,必須遵守相關保密規定。「上報」稱,潛艦國造台船與海軍都簽有保密條款,許多的計劃不但台船其他人員不知曉,連經濟部也不會知道這些計畫;「上報」稱,在台船推動基隆廠成為「潛艦產業園區」的訊息出現後,經濟部才向台船說,台船基隆廠部分土地已承諾讓歐洲生產風力發電的廠商進駐,並希望台船能縮小「潛艦產業園區」的規模。因為這兩個產業都是蔡英文政府大力推動的產業,而且都是無污染的工業廠商,未來將進行跨部會協調來作選擇取捨。

此外,IDS潛艦在台船高雄總廠的專用廠房建造,生產零組件的「潛艦產業園區」卻設在基隆,這也讓民進黨立委邱志偉等八位立委向台船抗議,高雄總廠周邊有前鎮、楠梓、路竹與屏南等工業區,潛艦零組件產製能量的條件絕不會比基隆差,為何不與建造潛艦專用廠房在同一區域?「上報」稱,台船向立委解釋,就土地取得問題,現有的台船基隆廠轉換是最單純;若到其他地區,在土地撥用與土地取得成本這兩因素,就無法讓外商取得最優惠的租稅。

 

潛艦產業園區進展

在2019年11月10日,上報報導,11月8日台船與首家潛艦組件外商(負責產製潛艦X尾舵)見面,就下周簽約事宜作最後的磋商;同時間,台船也舉行例行董事會,會中台船董事長鄭文隆以「活化閒置土地資產運用」向董事會說明其方向。受限於台船與海軍在潛艦國造上簽有保密條款,董事長鄭文隆在董事會上以「活化閒置土地資產運用」議題來說明,沒有指明是基隆廠區;雖然如此,說明內容包括成立產業園區,吸引提升國內產業技術水準的外商、創造與活脈在地經濟,以及增加現有人力技術能力,顯然就是規劃設置基隆潛艦產業園區的真正目的。台船基隆廠在海巡署100噸巡邏艇訂單結束後,又將面臨訂單來源的問題;在全球造船訂單萎縮、基隆廠區閒置時間較久的情況下,如何活化運用一直是台船積極在尋找解決之道。依照鄭文隆在董事會上說明,「活化閒置土地資產運用」要以設立產業園區方向且有計劃性來實施推廣,產業園區主要是吸引國外高技術性產業來台投資生產,可提升國內技術水準;因設廠生產後相對會帶動周邊相關協力商的參與,並可運用原有廠區的人力資源,因此「活化閒置土地」資產運用是台船下一階段全力推動的工作項目。「上報」稱,台船以設立園區概念對外招商,台船計劃部門還特別走訪南部工業科學園區,參考設置產業園區所需要的條件與基本建設。雖然「潛艦產業園區」的範圍不像南科或竹科那麼大,但基本環境規劃與公共建設都要按類似標準來執行。

依照2019年11月15日「上報」報導,因為藍營攻擊基隆潛艦産業園區是「假議題」,潛艦國造議題意外成為總統選戰焦點,包括海軍以及執政民進黨都高調澄清與反擊,這反而為「基隆潛艦產業園區」作了免費宣傳,讓參與潛艦國造IDS的國外廠商開始注意,紛紛向台船詢問相關細節。「上報」稱,此時向台船表達參與意願的國外廠商已超過八家,進展速度非常快,超過台船原先的規劃;目前台船企劃部門已積極向基隆市政府和中央相關部會報告整個園區的開發計劃,希望在土地與相當配合措施,能能獲得地方與中央部會的支持。

「上報」表示,此時已有3家生產潛艦組件的國外廠商與台船簽下合作備忘錄(MOU)外,包括德國在內的5家歐美廠商也陸續向台船表達,同年11月要前來基隆潛艦產業園區參觀,並進行現場勘查評估;前來簽署MOU與到基隆廠現場勘察評估的外商,都會簽署保密協議,不可對外公開廠家及產品名稱,否則違約罰款。

在2019年11月10日,上報報導,11月8日台船與首家潛艦組件外商(產製X尾舵翼控制系統)見面,就下周簽相關約事宜作最後的磋商,包括簽約後台船需在期限內請顧問公司丈量外商所需的廠房土地,規劃出外商廠房所需電力、排水、消防等管線等,以及廠房週邊環境與公共設施的規劃等等(該外商生產潛艦組件項目屬於無污染、低噪音的環保產業,相對配套措施以此為標準)。接著在2019年11月12日,該廠商在高雄總廠與台船簽訂共同開發合約,以台船提供土地、部分吊車等廠房設備,由外商出資共同成立子公司的方式進行合作;簽約後,台船潛艦發展中心執行長周志明以及技協顧問陪同外商,北上到台船基隆廠進行現場勘察5000坪廠房廠址。

原先台船規劃直接運用舊廠房改建使用,但外商勘察後認為興建全新廠房,才能以環保、無污染的標準,生產所需的潛艦組件。在2019年11月13日,台船國外專案副總經理與企劃處等人員,再次陪同該外商到基隆廠進行實地細部勘察,就興建新廠房的細節進行討論;雙方討論後初步確認,由外商提出新廠房的土建規格,與內部空間分配安裝生產機械、儀電(含管線)位置,以及空調、水電、消防管線的規格條件後,以三周的時間,在12月初完成廠房初步規劃及基本設計;雙方確認無誤後,交由中興工程及世曦工程顧問公司,以3個月內來完成細部設計,並交由台船發包建造新廠房。「上報」稱,在台船與外商確定建造新廠房的各項細節後,台船負責此專案的人員於11月18日會同建廠技協顧問丶中興工程丶世曦工程公司人員進行共同會勘廠區,在確定廠房位置後進行現地的量測,再依外廠提出規格和條件來進行建造廠房的細部設計;而外商在開始進行細部設計的同時,依約將建廠先期設計費滙交給台船公司。若一切順利,此一廠房2020年3月就可以在台船基隆廠動工,建造基隆潛艦產業園區的首座新廠房;到2020年5月,底負責製造潛艦X尾舵翼控制系統的外商,就可進駐基隆廠區,安裝生產設備的工作母機與其他設備。

「上報」稱,台船推動位於基隆和平島廠區成立潛艦產業園區,最初目的要活化基隆廠區的閒置土地。台船基隆廠長年虧損,堪稱台船「包袱」,也是台船歷年來的老問題;,加上基隆廠與地方關係良好,每次台船規劃縮編、合併、分割基隆廠原有組織,總會出現抗議聲浪,根本不能碰且滯礙難行;因此,台船推動潛艦產業園區在心態上比較保守,也擔心國內外廠商參與意願不高,;照目前規劃,第一期是以4到5家國內外廠商作為示範單位後,再向積極向外招商。

「國艦裝備園區」成立

依照2020年7月5日「上報」 報導,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日前對外說明,基隆廠設潛艦園區第一階段已有四家廠商前來設廠,兩家要蓋新廠房,另外兩家打算利用現有舊廠房來生產。副總經理周志明則表示,首家外商已在潛艦園區內進行新建廠房的探勘工作,預計一年內蓋好新廠房,明年(2021年)7月開始組裝生產IDS潛艦所需要的組件。周志明表示,進駐基隆廠潛艦園區的產業,經國防部核定,均為生產IDS潛艦相關組件,並列為軍事機密用途,所以免發建照。首家進駐潛艦園區的外商所整合產製的組件屬於低噪音、無污染,不用進行環評;若一切順利,首家外商在台產製的組件,可運用在IDS首艘原型艦上。而第一階段另外三家家廠商此時正積極洽商中,其中二家打算先改建舊廠房來生產,如此比較符合經濟效益且租金較便宜,後續再視訂單規模決定是否擴充產能。

依照2020年7月5日「上報」報導,台船基隆廠「潛艦園區」選定在基隆廠區北邊一塊閒置多年的空地,靠近和平島公園停車場的物料線大門旁,園區規劃面積共6.4公頃;第一階段已有四家廠商確定進駐,首家進駐外商規劃所需的廠房約2100坪。「上報」稱,這間外商有四項組件裝備被選定運用在IDS原型艦上,因此當台船在2019年提出潛艦園區時,該公司最先表達進駐設廠的意願;如此,直接台設廠整合生產組件,可省去每次申請輸出許可的限制與變數,而且除了首艘原型艦之外,還有後續7艘潛艦以及維修等多項商機。

「上報」稱,該公司與台船合作的模式,是台船出土地作價、廠商出資共同成立子公司來進行(此時該子公司還在經濟部申請當中),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後,該公司依約在2020年11月底匯入500萬美金(1億5千萬元台幣),作為建廠規劃與先期施工發包費用。依照最初計畫,該廠在2020年3月就在潛艦園區發包動工建造首棟新廠房,但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外商技術人員無法如期抵台,延遲至6月底才抵達台灣,7月初開始進行場地勘查等施工前的規劃工作。若一切順利,該廠預定在明年(2021年)7月初就可以開始在新廠房產製組件裝備來供應IDS項目。

而關於台船公司基隆廠員工的工作權益一事,周志明則表示,經進駐外商同意,將優先進用基隆廠既有員工;這些被外商聘用的員工將優先派往國外,接受專業訓練後,再回潛艦產業園區從事相關工作。台船強調,潛艦產業園區設在台船基隆廠,從國家資源調配、國防角度,都能創造兼具國防效益及產業效益的海洋後勤產業聚落,是最適切的安排。

在2020年12月11日,台船在基隆廠區舉行「國艦裝備園區工程」開工典禮,為了降低敏感性而使用「國艦」這個名稱而非「潛艦」。「國艦裝備園區工程」第一期工程受疫情影響,進度延緩了一年,動工後預計2021年6月底完工,首批會有兩家國外潛艦裝備商進駐。

依照2020年12月10日「上報」報導,台船人士表示,許多以技術轉移方式在台生產潛艦組件的廠商,以及潛艦「綠區裝備」(可在台灣本土產製)的零組件廠商,都有表達意願進駐基隆廠區;其中,IDS潛艦的魚雷管裝備由韓國技術轉移,會在基隆國艦裝備園區內生產製造。

依照2022年5月13日「菱傳媒」專訪台船董事長鄭文隆的報導,台船並將原本基隆廠區閒置的土地規劃成立「國艦重要裝備園區」,以吸引各國潛艦相關供應商進入,目前已興建2個廠房,一個是要研發生產潛艦鋰電池的「台船動力科技公司」(2021年成立),未來還可能用於水面艦或儲能系統;另一個廠區則是精密機械加工廠房,不僅生產潛艦所需的精密機械,未來也會生產水面艦所使用的精密機械,以擴大提升自製率。鄭文隆也規劃,基隆的精密加工廠房,未來可以成立「台船精密科技公司」,其毛利率預估可以達到20%至30%,比台船現在造船(如果有賺錢的話)毛利率2%高太多了。